红楼风俗谭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红楼风俗谭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1
ISBN:9787543453272
作者:邓云乡
页数:513页

内容概要

邓云乡教授,学名邓云骧(1924.8.28----1999.2.9)山西省灵丘东河南镇人。青少年时期,先后在北京西城中学、师范大学和私立中国大学求学。194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先后任教山西大同中学,天津中学。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中央燃料工业部工作。1953年10月起,先后在苏州电校与南京电校教书。1956年1月在上海电力学院教书,至1993年退休。
邓云乡教授自幼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具有深厚文史功底。学识渊博,兴趣广泛,善于思考,勤于撰述。退休后,以其亲身经历的事件或与他有涉的人,或事缘为诱因,或描绘与时代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文化、民风民俗之变化,或明清以来文人文事钩沉,探究众说纷纭的历史文化现象,潜心著书。著有:《燕山乡土记》、《北京的风土》、《红楼风俗谭》、《北京四合院》、《清代八股文》。还有散文集:《书情旧梦》、《秋水湖山》、《花鸟虫鱼》、《吾家祖屋》。

书籍目录

过年・忙年・年事
新正欢情
元宵・家宴
花灯种种
蜡烛・太平花
灯谜
听戏・小戏
戏班・串戏
斗牌・赌博
生活礼节
送礼・名帖
称谓
连宗・拜把子・送份子
鹿肉
“茄鲞”试诠
吃槟榔
“乌庄头账单”补充
葫芦条儿・山药糕・燕窝
服装真与假
戏剧化・生活感
常服与官服
服装种种变化
明清服饰差别点滴
……

作者简介

《红楼风俗谭》:邓云乡先生生于老北京,一生留意京华故事、风俗旧闻,详征博引,溯本求源。《红楼风俗谭》考红楼风俗,叙岁时,记年事,说礼仪,谈服饰,讲古董,言官制,道园林,论工艺,兼及顽童课读,学究讲章,至锁至细,无不包藏,云乡先生所述头头是道,洋洋大观,谈来娓娓,读之忘倦。《红楼风俗谭》收入先生《红楼识小录》《红楼风俗谭》《红楼梦导读》《红楼梦忆》,互相印证,必可收获至丰。

图书封面


 红楼风俗谭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最近在看邓云乡先生的书《红楼风俗谭》,非常的有趣,看完后三天欲罢不能。这本书自然是从《红楼梦》引开来的,我也算是《红楼梦》的忠实粉丝了,书反复看过几遍,也看了一些红学的书,然后还对由它衍生出来的话题也特别感兴趣。邓先生却另辟蹊径,不说艺术文学水平,不说历史牵扯,专门研究了《红楼梦》里涉及到的风俗习惯,先生却谦虚说只是“‘谭’者,闲谈耳”。由于与现代的生活相隔太远,差距太大,有好些内容确实是我看时不明所以,一跳而过的,正好借此机会补补。翻开目录,内容真是丰富,包括了过年的礼仪,猜的灯谜,挂的花灯,听的戏班,赌博的牌,送礼的名帖,称呼的称谓,吃的学问,穿的服装,戴的头饰,别的宫花,佩的荷包,熏的香料,道婆的魔法,私塾的教育,教诗学诗,日常信笺,捐官幕后,太监侍卫,女红刺绣,古董真假,大观园意境,江南风俗,京都南风……看《红楼梦》,我爱看闺阁故事,首先就捡相关的章节看起来,我才发现,他只是起于红楼,又延伸出红楼,讲述描写了整个明清时代的风俗民风了。古人的生命真是有张力,想像起来条件那么艰苦,应该日常情趣很枯乏吧,但却看得我这个今人都大赞丰富有创意。比如染布,竟然可以有那么多颜色,有一种叫“雨过天青”,该是多么淡雅的颜色,今天有什么颜色可以比拟呢,只存在于想像中了。做吃的小饽饽,有各种模子,出来的小糕点有牡丹的,梅花的,荷花的,菊花的,相对今天不是馒头,就是包子的,生活趣味可见高低了。还有服饰,富贵人家嘛,又是满族,珍稀动物的皮草倒不必多议,就说衣服上面的刺绣花纹,精致得远远超过今天大批量生产的公式化,各位太太奶奶小姐丫环都穿的很得体,哪像今天的一件吊带20岁可穿,40岁也可穿呢?太多的生活情趣,恐怕连今天的小资看了都要流口水了。中国当代作家里我很欣赏沈从文先生,他的生命后期用在了研究文物和古代服装上面,被很多人非议,也许因为他本有希望冲击诺贝尔,承载着国人的希望吧。我却觉得他前期的文学创作已经走到了巅峰,激流勇退也是明智的,何况是选择了这个也很有意义又有趣味的研究项目呢。沉醉在古人的细致审美中,整个人都会变得古典艺术十足吧。很多时候我也很想回到古代,体会别样生活呢,如果不能,用这种方法缅怀也不错吧。
  •     是歲之中,余得鄧氏雲鄉所著《紅樓風俗譚》一書,系河北教育出版社刊印。感其徵引既博,妙趣芸芸,令駑鈍後生得窺舊京勝景一二。然鄧公採擷博雅,經史子集,稗官鄉語,繁複雜糅,使晚輩難免應接不暇。余故斗膽自專,潦草記錄鄧氏所引書目,粗略列之,但冀於按圖索驥有所裨益耳。時余去家亦遠,車馬間就此錄,必有遺闕謬誤,惟望見者斧正指津,勿怪勿怪。其一,專述京師及關內外風物者帝京歲時記勝(明 潘榮陛)春明採風志(近 沈太侔)燕京歲時記(清 富察敦崇)京都風俗志(清 讓廉)人海記(清 査慎行)燕京雜記(清 柴桑)帝京景物略(明 劉侗)舊京瑣記(近 夏枝巢)京塵雜錄(清 楊懋建)舊都文物略(清 袁良氏)黑龍江外紀(清 西清)燕京歲時雜詠(清 張朝墉)(其詩注多涉舊京景象,故列於此)清稗類鈔(近 徐珂)清嘉錄(清 顧祿)舊京遺事(明 史玄)閱世編(清 葉夢珠)清末貴族之生活(近 載濤 惲寶惠)都門紀略(清 楊靜亭)都城瑣記(清 魏元曠)京華春夢錄(近 陳蓮痕)天咫舊聞(清 曼殊震鈞)月令廣義(明 馮應京)郎潛紀聞(清 陳康祺)水窗春囈(清 歐陽兆熊 金安清)道咸以來朝野雜記(清 崇彝)酌中志(明 劉若愚)柳邊紀略(清 楊賓)燕市積弊(近 逆旅過客)湖雅(清 汪曰楨)舊都百話(近 徐凌霄)琉璃廠小志(當 孫殿起)琉璃廠書肆記(清 李南澗)其二,名物專著及風土散見於筆記者越縵堂日記 越縵堂日記補(清 李慈銘)陶庵夢憶(清 張岱)在園雜誌(清 劉廷璣)水曹清暇錄(清 汪啟淑)兩般秋雨盦隨筆(清 梁紹壬)讀書堂西征隨筆(清 汪景祺)香祖筆記(清 王漁洋)居易錄(清 王漁洋)食味雜詠(清 謝墉)乙酉筆記(清 曾羽王)碧里雜存(明 董榖)竇存(清 胡式鈺)談往(明 花村看行侍者)乾淳歲時記(宋 周密)浪跡叢談 續談 三談(清 梁章钜)一家言(清 李漁)長物志(明 文震亨)嘯亭雜錄(清 昭槤)竹葉亭雜記(清 姚元之)養吉齋叢錄(清 吳振棫)瓶史(明 袁宏道)陔余叢考(清 趙翼)檐曝雜記(清 趙翼)履園叢話(清 錢泳)白頭閒話(明 宋彥)骨董瑣記(近 鄧之誠)歸田瑣記(清 梁章钜)廣陽雜記(清 劉繼壯)越諺(清 范寅)南齋日記(清 査慎行)平圃遺稿(清 張宸)古今鉤元(明 朱存理)玉茗堂集(明 湯顯祖)南詞序錄(明 徐渭)梨園佳話(近 王夢生)鄉言解頤(清 李光廷)揚州畫舫錄(清 李斗)荊園小語(明 申涵光)側帽余譚(清 蘭藝生)蕉盦隨筆(清 魏元曠)墨餘錄(清 毛祥麟)松漠紀聞(宋 洪皓)內閣小志(清 葉鳳毛)柳南續筆(清 王應奎)稱謂錄(清 梁章钜)識小編(明 周賓)林則徐集 日記(清 林則徐)西陂類稿(清 宋犖)天水冰山錄曬書堂外集(清 郝懿行)香譜(宋 洪芻)余氏辨林(明 余懋學)方州雜錄(明 張靖之)七修類稿(明 郎瑛)歸田類稿(元 張養浩)三魚堂日記(清 陸隴其)說鈴(清 吳震方)外家紀聞(清 洪亮吉)蘭舫筆記(清 常輝)述異記(清 東軒主人)匋雅(近 陳瀏)緙絲辨(當 胡蘊玉)紫桃軒雜掇(明 李日華)賡縵堂雜俎(近 何彤雲)和珅抄家清單金鰲退食筆記(清 高士奇)人境園腹稿記(清 高鳳翰)園冶(明 計成)絲繡筆記(近 朱桂莘)鳳洲雜編(明 王世貞)其三,年譜、專史及地方誌康熙大興縣誌 康熙宛平縣誌 光緒順天府誌 明會典 清會典 姑蘇誌(明 王鏊)江鎮誌 鄂爾泰年譜 吳地記 明史輿服誌 明宮史(明 劉若愚)順天府誌(清 繆荃孫)吳縣誌 昆新誌 鎮洋誌 常昭合誌 南史劉穆之傳王玄象傳 南齊書惠太子傳 隋書經籍誌漢書藝文誌五行誌 宋史禮誌 後漢書襄楷傳皇甫嵩傳 魏書釋老誌 三國誌華佗傳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宋書朱齡石傳 晉書陸機傳王敦傳 清代野史大觀清宮遺聞清史稿輿服誌后妃列傳選舉誌職官誌 中華二千年史(近 鄧之誠)兩淮鹽法誌(吉慶)關於江寧織造曹家檔案史料 文史資料之畢五、小刀劉和慎刑司 清宮史略(清 金梁)邵二云先生年譜(黃雲眉)稗史彙編 光緒東華錄(清 朱壽朋) 東華錄(清 蔣良驥)俄使臣晉京日記 野獲編(明 沈德符)其四,詩詠曲唱之屬王正譜俗竹枝詞(清 王崇簡)都門竹枝詞(清 楊米人)十二景 射鵠子 看燈上書房消寒詩錄(乾隆)城西老屋賦(清 李慈銘)幽州風土吟女兒節(清 彭蘊章)咬春詩(明 葉觀國)十六夜詩(清 王崇簡)京都竹枝詞(清 潘德輿)元宵行(明 劉士驥)燕都雜詠(清 樊彬)松泉詩文集(清 汪由敦)菩提樹頌(南朝梁 蕭綱) 法華經普門品百本張子弟書之鴛鴦扣、平燈謎、票把上臺、風流公子、打十湖、妙峰山、出善會、逛城隍廟、逛萬壽寺、鬍子譜、闊大奶奶逛西頂、少侍衛歎、先生歎 十番詞(清 郭元釪)忠雅堂詩集(清 蔣士銓)串客班(清 潘際云)串戲(清 陳春曉)草珠一串(清 碩亭)詠都門食物作俳諧體(清 方元鹍)舊京秋詞(近 夏枝巢)望江南詞(清 來秀)續都門竹枝詞(清 張子秋)檳榔詩(宋 朱熹)燕台口號(佚名)鳳城新年詞(清 査慎行)大法頌(南朝梁 蕭綱)楝亭集(清 曹寅)望江南(元 李道謙)道園學古錄(元 虞集)江城子(元 尹志平)次韻黃魯直書伯畫王摩詰詩(宋 蘇軾)日下新謳(清 前因居士)教館詩(清 鄭燮)道情十首(清 鄭燮)謝趙王賚犀帶啟(北朝周 庾信)法門寺使金上母書(宋 洪皓)謝滕王賚馬啟(北朝周 庾信)玉候帖(宋 范成大)謝東宮賚內人春衣啟(南朝梁 庾肩吾)漪瀾雅學柬(近 葉恭綽)素修堂詩集(清 吳蔚光)養默山房詩稿(清 謝元淮)官鹽行(清 吳慈鶴)都門新竹枝詞(清 芝蘭室主人)文章遊戲(清 繆良)黃忠端集(明 黃道周)貴人出巡歌(清 袁枚)御制圓明園圖詠其五,與燕京風物不甚相關者(入經部者不錄)夢梁錄(宋 吳自牧)東京夢華錄(宋 孟元老)國學萃編(近 沈太侔)本草綱目雲僊雜記(唐 馮贄)鶴林玉露(宋 羅大經)真臘風土記(元 周達觀)朱子語類老學庵筆記(宋 陸遊)江行雜錄(宋 廖瑩中)韻語陽秋(宋 葛立方)新序(漢 劉向)雞肋編(宋 莊季裕)曲園課孫草(清 俞樾)隨園詩話(清 袁枚)震澤長語(明 王鏊)滄浪詩話(宋 嚴羽)‘題未定’草(魯迅)和劉秀言論詩書(宋 謝枋得)儒林外史日知錄(明 顧炎武)小學鉤沉(清 任大椿)演繁露(宋 程大昌)病後雜談(魯迅)四友齋叢說摘抄(明 何良駿)西溪叢話(宋 姚寬)宦遊紀聞(宋 張世南)文心雕龍石林詩話(宋 葉夢得)論詩絕句(清 王漁洋)焚書(明 李贄)藝概(清 劉熙載)韻石齋筆記(明 姜紹書)張南垣傳(明 吳梅村)南山全集(戴明世)草木子(明 葉子奇)海王村遊記(近 陳孝威)拾遺記(苻秦 王嘉)新年雜詠小序(清 吳谷人)其六,引而未述,徒具名目者日下舊聞 武林舊事 聖教序 古玩指南(趙汝珍)東朝崇養錄 龍沙紀略 海陵集 二老堂雜誌包羅天地 謎社便覽 土風錄(清 顧張思)牧豬閒話(金學詩)燕下鄉脞錄(陳康祺)煙花記 縉紳錄 千文虎(明 賀從善)黃山謎(明 馮夢龍)曲考(焦里堂)輿地叢書葦航紀談(蔣津)妝檯記 髻鬟品 瓜蒂庵藏明清掌故叢刊 宛署雜記 宸桓識略 翰林志傳燈錄 唐詩合解 靈飛經 玉版十三行 八銘塾鈔 幼學瓊林 浮生六記 雨窗消意錄誠齋詩話 聽雨閒談 佛說諸德福田經 桂海虞衡志 西村遺稿 真誥 七言雜字 北京遐想駢體文鈔 六朝文絜 嶺表錄異 嶺外代答 楹聯叢話 堅瓠集 集古錄 金石錄 鐘鼎款識寺塔記 女紅傳征略 天祿志餘 寶笈三編 南阜山人敩文叢稿 忘山廬日記 王子若摹刻研史手稿 高南阜先生硯史年譜其七,道藏中書老子內傳 抱朴子 金丹真傳 太上玄變經 太上三屍經 內景玉書 集僊錄 僊傳 老子中經真靈位業圖 枕中書 陰鷙文 太上感應篇 云笈七簽其八,存疑及勘誤1.P9所引一歲貨聲,著者為蔡繩格,P136所引一歲貨聲,著者為閑園菊農。余亦不知所以,蓋《一歲》一書抄本繁雜所致。2.P12引清人讓廉之京都風俗志,其“都”誤作“師”矣。3.P28引明人王世貞之鳳洲雜編,其“編”誤作“錄”矣。4.P238引水窗春囈,著者為金安清,P366為歐陽兆熊。實則歐陽氏著上卷,金氏著下卷。5.P379引近人鄧之誠之中華二千年史,其中“凡民間俊秀子弟并富民,捐米五百石”之“米”誤作“來”。6.P401引履園叢話,“武進劉煦堂刺史官直隸昌平州時…意此人以長隨為樂者耶?”字體誤作大體,此刊印之誤。7.P500引明人沈德符之野獲編,其“編”誤作“篇”矣。
  •     这本书不在手边,凭记忆赞2句。1。我国传统文人大都是热爱生活的杂家。本书延续的就是《东京梦华录》《荆楚岁时记》《陶庵梦忆》。。。那些传统。这类书的作者一般是老头,少年时那些繁华旧梦依然如数家珍,不写出来总是心头发痒。正因为这类文字是为自己写的,所以既没有太多功利性,也不是板起脸做仕途经济的学问,因此好看。2。邓云乡集关于红楼的有4,5本书,“风俗谭”每篇主题更宏观一些,叙述也要详一点。3。邓云乡这种旧式文人,下笔并无定法,第一段还在下功夫做考据,下一段就带两句自己的八卦掌故,内容完全凭着兴趣,情感也随兴流露。比如“荷包漫话”写康熙的皇后给丈夫做荷包,被史官记载为“不忘本也”。邓随口批评两句,说人家就是16、7岁的少年夫妻,两情相悦,互赠小礼物表达感情而已,实在不用打官腔。4。这种书其实需要学问,不是人人可作,现在叫“日常生活史”,算较热的领域。5。有些求全之毁,只说一个大的。书前面有好多篇连续在写服饰,书里面竟然连衣服的插图都没有,更表说彩页了。邓是电视剧的风俗顾问,曹笔下的人,日常所穿也是所谓“戏服”,因此很好看,尤其是女子,我对林妹妹白底大红绣花窄褃小袖袄的印象尤其深,非常好看,就是姐弟逢五鬼那一集。6。想起再写。

精彩短评 (总计27条)

  •     此本比之其余要详尽些。随性漫谈,言皆有物。
  •     为了论文看 里面的饮食文化
  •     多好的。学设计的一定要看看。
  •     红楼和民俗都是大爱啊
  •     喜欢食物那几篇。
  •     大学时读的,看烦了考据,这个倒平实多
  •     极具可读性
  •     比紅樓识小录內容多了些 一樣的舊時光裏曾經的瑣屑
  •     从生活风俗来看红楼梦,感觉好赞。很多流失了的传统文化传统风俗什么的,想来太可惜。
  •     实际上是借红楼说北京在帝京时代的风俗人情文化
  •     跪。不明觉厉、五体投地……棒cry!
  •     可惜印的不好。
  •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     讀了一半,等忙完這一陣再接著讀吧。
  •     李少红你们随便看两本正经书也不至于这样
  •     旁征博引,考证精细入微,娓娓道来,叹为观止。不足之处有二,一是校对稍差,浅薄如我都发现了好几处错误,二是没有配图。特别喜欢写吃食的那几篇,准备从山药糕开始做几样试试。
  •     风格高古,洋洋大观。
  •     强烈推荐~
  •     确实是本好书,有助于理解红楼。
  •     考证详实,所引资料颇多,文笔流畅。只一样,有时未免有些太看不起读者了
  •     本来只是通勤随便读读,挺好看的。
  •     千古文人同一梦。
  •     拉拉杂杂的,没有《识小录》精当。宁愿看冯骥才的《三寸金莲》。
  •     老式笔法,就是不同。
  •     作者参与了87红楼梦的拍摄......难怪细节之作
  •     : I207.411/7412-3
  •     比那些胡猜身世吃死人饭的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