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心灵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中国人的心灵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5
ISBN:9787309065824
作者:鲍鹏山
页数:379页

章节摘录

面向风雨的歌者二 屈原的代表作《离骚》,若从其具体主张上讲,实际上并不见得有多高明,这话定会让很多人恼火,但我恳求他们让我诚实地说出我诚实的看法。《离骚》的诉说有三个对象:对君,对自己,对小人。简单地说,对君是忠,屈原标志着对士之朝秦暮楚式自由的否定,对士之“弃天下如弃敝屣”的自由的否定,也标志着另一种观念的建立:“忠”。这与荀子是一致的,荀子比较起孔、孟,特别强调这个“忠”。在孔、孟那里,“忠”的对象是普泛的,甚至更多的是指向一般的人际关系,“为朋友谋而不忠乎?”“忠恕”并称即是例证。而孟子,就其个性而言,那种对君主的“忠”,他是撇嘴表示不屑的。但苟子特别强调的就是对君主的“忠”。苟子比屈原稍晚,而且就呆在楚国,这是有消息可寻的。忠而见疑,便是怨。这怨之来处,即是“忠”。由忠而见疑而产生的“怨”,是很近于“妾妇之道”的,是颇为自卑而没出息的。更糟糕的是,《离骚》还把自己的被委屈、被疏远、被流放归罪于小人对自己光彩的遮蔽,对自己清白的污染。这小人很像是第三者,插足在自己与君王之间,导致自己的被弃。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文化传统中,失意官僚普遍存在的弃妇心态,就是从屈原开始的。对外在权威的皈依和依恃,导致先秦土人自由精神的没落。屈原的选择标志着路已只剩下一条:在绝对君权下放弃自己的主体选择,除了获得一个特定的君主的认可之外,不能有更多的自由空间。这几乎是一条绝路。贾谊、晁错式的悲剧已早在屈原那里发生,难怪贾谊独独心有戚戚于屈原。好在《离骚》中还有对自我的充分肯定与赞扬,在很大程度上洗刷了“忠君”带来的污垢,而保持住了自己的皓皓之白。这可能是因为先秦士人主体精神的强大基础尚未坍塌,屈原尚有精神的支撑。令人稍感吃惊的是,正是在屈原这样一位向君权输诚的人那里,这种桀骜不驯的个性精神表现得尤其强烈和突出,除了孟子外,大约还没有人能和屈原相比:他那么强调自己、坚持自己、赞美自己(有不少人就据此认为《离骚》非屈原所作——他们的根据是:一个人怎能这样夸奖自己)。而且一再表明,为了坚持自己,他可以九死不悔,体解不惩。正是这种矛盾现象,使得屈原几乎在所有时代都会得到人的肯定,又得到另一部分人的否定。我想提醒的是,在我们大力宣扬屈原忠君爱国爱民的同时,一定不要忘了他张扬个性的一面。这后一点,也许是屈原最可贵的东西。谁能像他那样让自己的个性直面世界的碾压而决不屈服?谁能像他那样以自己个性的螳螂去挡世界的战车?谁能像他那么悲惨?谁能像他那么壮烈?谁能像他那样成为真正的战士?在中国古代,优美的抒情作品实在太多了,但像《离骚》这样的华丽的交响乐则太少。单从篇幅上讲,它就是空前绝后的,全篇372句2490余字,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篇,几千年来没有人能打破这个纪录。而其结构的繁复、主题的丰富、情感的深厚,更是令人叹为观止。作为抒情诗,而能展开如此宏大的篇章,不能不令人叹服屈原本人思想和个性精神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他形式上的特点,正是由于他自设情节,使得一首抒情诗才能像叙事诗那样逐层打开,而逐层深入,深入到精神的深处,游历到精神之原的开阔地带。抒情诗而有了“情节”,也就必然是象征的隐喻的,所以,象征和隐喻也是《离骚》的主要艺术手法,比起《诗经》比兴,屈原“香草美人”的系统性设喻,与上天入地,求女占卜等等自设情节的使用,是一次巨大历史飞跃。不管怎么说,屈原仍然是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我们可能听这类表述太多了,但我是认真地说这话的。“第一位”,盖因他之前尚无称得上伟大的诗人,甚至连“诗人”也不易觅得。《诗经》中可考的作者也有多位,有几位还颇有几首诗保存在这被称之为“经”的集子中,但我总觉得,《诗经》之伟大,乃是整体之伟大,如拆散开来,就每一首诗而言,可以说它们精致、艺术、有个性,但决说不上“伟大”。“伟大的诗人”,须有绝大的人格精神,可以沾溉后人;须有绝大的艺术创造,可以标新立异,自成格式,既垂范后人,又难以为继。应该说,在这两点上,屈原都当之无愧。就前一点而言,屈原已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虽然对他的精神价值,根据不同的时代需要,代代有不同的理解,比如有时我们理解为“忠君”,有时我们理解为“忠民”,有时我们又理解为“爱国”,总之,他已是我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精神力量的来源之一,重要的思想资源之一,人格精神的诱导之一。就后一点说,“屈平辞赋垂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他在后半生人生绝境中的数量不多的艺术创造,已胜过楚国王族——也是他的祖先——几百年创下的世俗政权的勋业。他寄托在他诗歌创造中的志向与人格,“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这是刘安和司马迁的共同评价。我们知道,司马迁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一言九鼎的。而屈原的艺术创新,“轩翥诗人之后,奋飞辞家之前”,超经越义,自铸伟辞,“衣被词人,非一代也”——这又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文论家刘勰对他的评价。一个史界的司马迁,一个文论界的刘勰,两个在各自领域中的顶尖人物,对他的精神与艺术,人格与风格,作这样至高无上的推崇,屈原之影响人心、之折服人心,于斯可见。

媒体关注与评论

经营四方兮,周流六漠。上至列缺兮,降望大壑。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廊而无天。视倏忽而无见兮,听惝恍而无闻。超无为以至清兮,与泰初而为邻。  ——屈原《远游》

后记

这本书原来是作为文学史写的,可是,它太不像文学史了,虽然让好多人爱煞,却也让一些人吃了惊吓。好了,现在干脆就换个名称,叫它《中国人的心灵》,庶几可以避躲一些专业上的质疑。其实,我的想法是:我们何必强做人师,动不动就给人传授自以为是的知识。我只是写出我的感受,与读者分享。我骨子里认为,每一个读者,都有他自己的文学史。读者只是读者,抬得高一点说,是作者的衣食父母。就算你不这么认为,也万不要老是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学生,他们好好地生活着,何苦受你的教诲来。二十四年前,我在青海,和几个朋友自己编辑一本内部文学刊物,记得有一期的编后记上,我的第一句话就是:“文学是人类精神的避难所。并且将被证明是最后一个。”这就是我在文学史中看到的。我不研究文学史,我只体会那些过去了的人,留在文字中的心灵。我只在文学的避难所中,寻找那些在此避难的心灵。

内容概要

鲍鹏山,安徽六安人,大学毕业后自愿支边,曾在青海师大任教十七年,潜心研究先秦诸子数十年,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研究,出版相关著作十多部。

书籍目录

一个民族的情怀
历史何以成为散文(上)
历史何以成为散文(下)
道德文章
人在江湖
面向风雨的歌者
言语侍从与御用文人
冷幽默
听那历史的哭声
死亡与爱情
大地的歌声
建安烈士
生存还是死亡
良心何在
南山种豆
没安好心
迷者之歌
南方和北方的女人
感伤的青春
张若虚的夜晚
谁在台上泣千古
鹿门幽人
艺术囚徒
秦时明月汉时关
兴高而采烈
一个人如何成为诗圣
长安花
永州之野产异文
百年老鸮成木魅
无限夕阳
有人楼上愁
花开花落
天地词心
大众歌手
英雄泪
醉翁与他的亭
缥缈孤鸿
菊花与刀
野唱
浪子伟人
文化豪杰
不紧要之人
民间的三国
快意恩仇
西游去
欲与死
拍案叹世
人为什么堕落
繁华憔悴
天下一聊斋
心灵死亡
中国悲剧
后记

编辑推荐

  文学是人类精神的避难所,并将被证明是最后一个。  感情热烈而思想敏锐的鲍鹏山,以他极富个性的文字带领读者,去寻找那些在此避难的心灵,去无限接近古人的真实情怀,去感受古代文学的大美大善、大哀大痛、大喜大悲。  个人从来没有以这样嶙峋的面目面对世界,世界也从来没有向我们展露出它如此峥嵘的色相。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孤绝的八格,空前而绝后。庄子有屈原的“大”,却似乎缺少他的决绝,缺少他的自绝于世界的惨烈。  经营四方兮,周流六漠。上至列缺兮,降望大壑。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廊而无天。视倏忽而无见兮,听惝恍而无闻。超无为以至清兮,与泰初而为邻。  ——屈原《远游》

作者简介

《中国人的心灵(三千年理智与情感)》为《中国文学史品读》修订本,在作者看来,文学是人类精神的避难所。通过对中国文学史上自《诗经》以降众多名家、名作的新异解读和诗意感怀,作者试图深入中华民族的内在心灵与思想,力求展示这个民族三千年的理智与情感。在书中我们不难看到,感情热烈而思想敏锐的鲍鹏山,是如何以其极富个性的文字带领读者,去寻找那些在文学中避难的心灵,去无限接近古人的真实情怀,去感受古代文学的大美大善、大哀大痛、大喜大悲。

鲍鹏山讲孔子: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百家讲坛书系)

图书封面


 中国人的心灵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传统意义上的中国人似乎总是被无形的枷锁锁住,有一些是锁在身上,让中国人做不得不做的事,说不得不说的话;有一些是锁在心上,让中国人不自觉地受到前人的影响,被“经典”所左右;还有一些是深深地锁在每个人得脑海里,让中国人的思想只会追溯过去,不会开拓未来,或者说只会把前人的思想钻研得更深,而不会对未知的世界探索得更广.读完经典,掩卷而思,我十分震惊于中国灿烂的文化,同时也震惊于中国科学的落后,到底在千百年来,是什么锁住了中国人的心灵?到底是什么埋藏了那么多的奇思妙想乃至于今天的科技滞后?在读了《中国人的心灵》之后,我心中隐约有了答案——那禁锢中国人的心灵的枷锁,便是惰性——心灵的惰性.何为惰性?在我所说的惰性中,并不是指懒惰,肉体上不愿意将思想付诸行动的惰性,而是对封建礼教的过于尊重、对经史典籍前人思想的过于依赖,以及对现实生活的过于满足.孔子不懒,他周游列国宣扬思想,杏坛讲学弟子三千,哪一件是一个懒惰之人能做出的事?然而,他周游列国宣传的是什么?是仁,是礼.礼,及恢复西周时的礼乐制度,将条条框框加诸人们身上,用礼来约束人们的思想,使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安康.好一个社会稳定!在我看来,这正是孔子思想上惰性的体现!有了稳定不变规则,人们便可以不用再创新出新的东西,只需老老实实照章办事即可.孔子们是伟大的实践家,而终究不是哪怕小小的创新者.然而若是将稳定的规则打开,用法律的锁来锁住人们的身体,同时允许并鼓励思想的解放与开化,这样世界才会更宽广,视野才会更开阔.这是孔子们的惰性之所在!古代的仕子们不懒,他们十年寒窗耗尽心血,金榜题名奋斗终身,哪一件是懒惰之人能做出的事?然而,他们学的是什么?是《诗》、《书》、《礼》、《易》、《春秋》,他们一生都是一个学习者,把前人的思想强加在自己头上,天天嘴里朗诵这四书五经,头脑里幻想着金榜题名.学而优则仕,他们一生的目标不是去研究,而是去学习.因为只有做官才能算作成功,而只有遵循前人已经确立的思想去“言”去“成文”,才是通过仕途的唯一道路.有些仕子目光狭窄,只能看见“学习——做官——管理人民”这一条路,而看不到“研究——发明——造福人类”这一条更为高尚的路,这自然是受到了儒家千年来思想法度的影响,暂且不提.即便有些仕子能够明白从政并不是唯一的出路,可他们也别无选择,更无意反抗,只是随波逐流顺从大溜地去做一个不出格的“官”.他们是终生的学习者,而终究不是一个哪怕小小的探索者.这便是仕子们的惰性之所在!人民更不懒,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努力劳动挥洒汗水,哪一件是懒惰之人能做出之事?然而,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中国人民多数是对朝廷听之任之,只要有一口饭吃,他们就会满足,不会反抗.直到饿的忍无可忍了,才会去寻找机会,发动起义,然而这种农民起义也多数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与思想纲领而惨遭失败.中国古代的人民受统治阶级的严酷压迫和剥削,思想被统治阶级禁锢,一生都在为生存而挣扎,唯一的理想就是让子孙读书做官,为朝廷效力,忠于皇上,沿着一条由统治者既定的大众生存模式,一代一代地默默无语地忍耐地生活.这应该算是被统治者愚民政策导致的惰性之所在!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延续到了今天,虽然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却在近代面临科学落后,遭受各种凌辱.其原因就在于中国人所崇尚的经典文化某种意义上是禁锢人们思想的文化;古代中国的官员是沿袭了传统文化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封闭”型人才;中国的人民是愚民政策的受害者;这种安分守己,每个人都坚守着心中的“礼、法”的现状是多么禁锢一个民族的发展与进步.当西洋人大踏步地迈向世界时,我们却仍然闭上双眼,让机器内部运转,不遗余力地把想侵入内部的人、事、思想统统排出体外.这,也恐怕就是中国近代百年来受到欺侮的根本原因吧!看了“中国人的心灵”一书之后,我有了一种深深的感触:所谓自由之思想、创新之灵魂,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与壮大是多么地重要.而这自由之思想、创新之灵魂都应该服务于人民,而不是服务于封建的统治者,这才是我们中国人应该重点谨记在心灵深处的吧.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书中对于古代名人的故事描述的方面很独到。
  •     有情有理
  •     看此书心灵受到震撼,是一本很值得读的书。
  •     =..= 看的是同学的签名版 喜欢他写的晏几道和柳永
  •     鲍老师文字极佳,思想极其靠谱,边读边赞\(≧▽≦)/
  •     鲍鹏山的书是不错的。这本书买了多年了,但还是会不时的回翻它。诗词是中国人理智和情感的唯一去处。
  •     应该是很好的一本书,准备每天抽空读一点哦
  •     中国文人几千年来世界
  •     三千年的理智与情感——中国人的心灵 深刻而优美
  •     鲍鹏山先生的《风流去》我特喜欢,他在“百家讲坛”的讲义我倒是没买过。因为喜欢这样一个言语间充满情感的文人,所以再买一本他的书分享一下鲍先生的思考感受一下鲍先生的激情。
  •     是天意让李龟年活到了最后让他为所有人唱最后的挽歌
  •     买了这本书四五年了,但一直没有读完。我猜是因为自己的心灵还不足以承受千年传承的文化史。不过,总有一天会读完的。
  •     鲍鹏山的书是好看的,他告诉你诗词的力量。去看看吧。诗词是你理智与情感的唯一去处。
  •     鲍老师的文章很深刻,读了他的文章后,觉得别的文章都淡了,正如“六宫粉黛无颜色”。很敬佩。
  •     =。=莲春真爱,议论文加长范本
  •      鲍鹏山本人风格非常幽默,尽管文化史以一本300多页的长度写,无法罗列太多,但是这本书可读性很强,有时候我都不禁笑出声。 这本书是师父送给我的,当真值得纪念。 最喜欢的一章是《长安花》,读了很多遍,原来繁荣竟是如此结果。天意让李龟年活到最后,为这盛唐唱下最后一曲挽歌。
  •     好喜欢 好评
  •     喜欢这种有干货的东西
  •     有厚重感,无论是书本还是文字,文学史的性质,也是鲍先生一贯的风格,值得拥有。
  •     有骨骼,有血肉,有情感。
  •     老师推荐的
    很不错~
  •     算是启蒙。
  •     不错的文论,既朴实还不失深度,既真实还不失有趣儿。作者的功底够深
  •     精致。
  •     鲍鹏山先生的文章高中时学过 印象深刻 一本书水平也很高
  •     鲍老师的书一向很好
  •     对于我这样一个对中国文化连皮毛都不知道的人看了收获很多
  •     很喜欢的一本书,作者极为富个性的文字很欣赏。
  •     相当好的一本书,无论你是文学爱好者还是史学入门,都不妨慢慢阅读。每一个代表人物都描写的很生动,代表作品也有介绍,笔者激情喷涌,从时代和内心出发,很过瘾。一定会反复阅读的。
  •     刚到,还没看,孩子要求买的,翻了翻,应该很好的。
  •     读了这本书让我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     不一样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解读。
  •     高中时期对我影响最大的作家;用真情歌咏中国文学文化的学者;品论纳兰容若最打动我的作者。
  •     三年前就读了鲍鹏山的这本书,感觉作者不是在客观的讲述中国历史上的文人,而是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书中,但又不乏真知灼见,而且他还努力使作品更具文学性,读来很是过瘾!不过,感觉后半部分没有前半部分写得精彩!
  •     看了对写作有用
  •     阮籍和嵇康那章写得真好
  •     没读过老师让买的。
  •     非常好的书,无论内容还是外在质量都非常好,看着很舒服,很享受
  •     商品不错内容不是盖的
  •     和余秋雨比起来朴实很多 但读起来很长姿势
  •     文化 是人的灵魂
  •     复旦大学出版社的书籍从包装、印刷、纸张上来说都是无可挑剔的,很舒服。从内容上说,写中国人的心灵,挺不错,只是有些论据太专业,一是读不懂,二是没兴趣读,三是读来很苦涩。
  •     不一样的文学史,,,,
  •     这本书很棒,写的非常好,我很喜欢,值得推荐。
  •     散文化的文学史,或者说是按文学史排列的散文。
  •     再慢慢得读,渐渐走入奇妙的史旅~~hoho
  •     内容值得一读,但是包装有磨损
  •     帮别人带的,就是发货时间长了些
  •     鲍鹏山老师是个真正的学者!他的书值得一读!
  •     才子师兄
  •     刚开始看,感觉还不错,没有想象中研究文学的枯燥乏味和诲涩难懂。散文的感觉,了解古人们的内心思想自有一番味道。
  •     鲍鹏山把中国的文学史概括为中国人的心灵史,很恰当。妙笔生花,时有新意。值得一读。
  •     老师推荐的书果然很好 内容很棒 包装也很好
  •     鲍老师的书都值得读一下
  •     鲍鹏山、易中天、王立群、袁腾飞。。。《百家讲坛》上的几位先生,所讲的历史,话语中蕴含很多需要你仔细品味的东西,非常适合这个时代的人慢慢体会。
  •     看鲍子解剖三千年文化木乃伊
  •     对于文学历史渣,我更需要一本初级科普型而非拔高型的书……一脸“这都是谁啊”的表情费力过完(如果不是考学,我想我这辈子也不会读文化散文)
  •     对各种诗人的深刻解读
  •     才疏学浅,始终没有读完,我的思维理性占多,不太能接受如此文雅与感性的文字
  •     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     诗意
  •     133赠书。中国文人的心灵。
  •     标题本身就是对本书内容的高度概括。从心灵的自我省思角度,我们看到过柏杨、龙应台、林语堂等许多人对中国人的心灵的剖析。在这之前,在我看过的此类书籍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李隆基先生的《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客观全面系统的剖析让人折服。中国人何以是中国人呢 ?今天的我们在血液中流淌着的有多少是先人的基因 ?不多说了,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咱们中国人,这本书不会让你失望的。
  •     鲍老师的书都是精品
  •     这个商品不错但看不懂
  •     曾在图书馆读过这本书,真的很好。
  •     字帖都是临摹两用,平装书看起来也不错,好评。
  •     鲍老师的书不错。
  •     号称是中国文学史,随便挑着看了一部分,包括诗经,庄子,司马迁,陈子昂,王维,边塞诗人,李白,杜甫,苏轼,纳兰性德,桐城派,红楼梦等。文字还是挺优美的,可是貌似也没多少深度,闲来翻翻也还不错。写的最好的当然还是那篇写庄子的,入选了语文课本。
  •     对中国文化和文化人的解读有自己的见解,语言通俗易懂,通着个性。
  •     鲍老师的书总是闪耀着思想的光辉,总能给人思考。是一本不可多得好书。
  •     本书是作者关于人生、文学的哲理性思索,对于了解中国古代诗歌和文人心理有很大帮助。
  •     翻了翻,中学语文老师水平作品,没什么学术水平,下论断大而无当信口开河~也就适合写点普及类的白话赏析文字~
  •     挺不错的,对作文挺有帮助的
  •     还没来的及看 应该不错
  •     很喜欢啊,真的很喜欢。
  •     不错的散文。
  •     胡文英评价庄子:“眼极冷,心极热”这句话也可以用在鲍老师身上,他用冷眼旁观这个世界的种种不公,然后付诸文字,才有了这本书。
    可以当做文学史来赌,也可以当做一本文学评论来读。
  •     这本书前前后后读了一个月。之所以那么慢,实在是因为随意散漫的态度会玷污了这本书的内容,甚至是书名。 从不喜欢作者的文字风格,觉得他粘稠浓烈,不如港台作家来得爽脆利落—— 一直到欲罢不能,一个人躲在屋里俯仰之间高声吟咏。我觉得,这样一本书,一定是要选一个整块的时间,静下心来好好咀嚼的——一遍远不够,所以读完这一次,我没有把它塞回书架,而是随意地放在枕边,方便随时翻阅。 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带着读者穿越时光,领略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学经典,虽然很多评论都带有作者浓烈的个人感情色彩。但文学本身就是属于心灵的,只有强烈的爱憎才会创作出动人心弦的文学。
  •     一本非常值得高中生看的书
  •     还可以,不错哦
  •     看了很有感触,还是不错的
  •     文字优美细腻,富有哲理,质量很好
  •     每天睡前看一点,这本书怕是永远读不完了...
  •     他的书都很有厚重感
  •     鲍鹏山版文学史,美哉,妙哉!
  •     这本书涵盖了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文化评论,以及对各个时期文人的点评,绝对是一本值得读的书,能够通过本书对历史上各个时代的作品产生的原因,以及历史评价的产生有个明确的认识。
  •     由衷佩服鲍鹏山,同时喜欢这本书的文笔。
  •     坦白说内容还不错,但是感觉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注释版。
  •     虎头蛇尾
  •     这套书不错!
  •     终于,用了2周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这可能是我读的第一本中国文学史,他是那么吸引我,以至于我有几次不自觉的边读书边拍大腿,惊醒了睡在边上的女儿。中国文学史确实太丰富了,丰富的让人奢侈,让人不懂珍惜,很多杰出的文化人及其作品,我们都随手放在一个地方,以后就让他一直呆在那个地方,而不是对他另加鉴定,为他重新确定在文学史框架中的地位。而由于他一直呆在那个地方,在我们的观念里,他便几乎是先天性地属于那个地位,不管他在这个地位是否委屈。哎,我们可曾错过多少莎士比亚、多少卡夫卡、多少普希金。2016年7月19日
  •     有独特的视角,选材典型,适合有一定的古典文化修养和喜欢中国文化的人读,还适合想笼统而又全面的了解中国古典文化的人读,是中学语文老师的必读书
  •     跟正版书比起来纸质略薄,但是这本书内容我非常喜欢,买来收藏
  •     很好的文学史书~
  •     这本书一直被我的好盆友看着,她到睡觉都不肯停 由此来看这本书是很有魅力的~~
  •     写的不错,对提升思想有帮助。里面的人物和一些评论都可以借鉴和化用的作文中去。
  •     中国人的心灵,的确是深刻之作!
  •     我把它归入“现当代文学”,作为当代文化散文,的确好文笔;若作为古代文学研究著作,尚显不足。
  •     這本書真是讓人愛不釋手。
  •     大家之作,堪称经典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