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经典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集 > 汪曾祺经典作品

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6
ISBN:9787509006344
作者:汪曾祺
页数:283页

章节摘录

  王二是这条街的人看着他发达起来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就在保全堂药店廊檐下摆一个熏烧摊子。“熏烧” 就是卤味。他下午来,上午在家里。  他家在后街濒河的高坡上,四面不挨人家。房子很旧了,碎砖墙,草顶泥地,倒是不仄逼,也很干净,夏天很凉快。一共三间。正中是堂屋,在 “天地君亲师”的下面便是一具石磨。一边是厨房,也就是作坊。一边是卧房,住着王二的一家。他上无父母,嫡亲的只有四口人,一个媳妇,一儿一女。这家总是那么安静,从外面听不到什么声音。后街的人家总是吵吵闹闹的。男人揪着头发打老婆,女人拿火叉打孩子,老太婆用菜刀剁着砧板诅咒偷了她的下蛋鸡的贼。王家从来没有这些声音。他们家起得很早。天不亮王二就起来备料,然后就烧煮。他媳妇梳好头就推磨磨豆腐。——王二的熏烧摊每天要卖出很多回卤豆腐干,这豆腐干是自家做的。磨得了豆腐,就帮王二烧火。火光照得她的圆盘脸红红的(附近的空气里弥漫着王二家飘出的五香味)。后来王二喂了一头小毛驴,她就不用围着磨盘转了,只要把小驴牵上磨,不时往磨眼里倒半碗豆子,注一点水就行了。省出时间,好做针线。  一家四口,大裁小剪,很费功夫。两个孩子,大儿子长得像妈,圆乎乎的脸,两个眼睛笑起来一道缝。小女儿像父亲,瘦长脸,眼睛挺大。儿子念了几年· 私塾,能记账了,就不念了。他一天就是牵了小驴去饮,放它到草地上去打滚。到大了一点,就帮父亲洗料备料做生意,放驴的差事就归了妹妹了。  每天下午,在上学的孩子放学,人家淘晚饭米的时候,他就来摆他的摊子。他为什么选中保全堂来摆他的摊子呢?是因为这地点好,东街西街和附近几条巷子到这里都不远;因为保全堂的廊檐宽,柜台到铺门有相当的余地;还是因为这是一家药店,药店到晚上生意就比较清淡,——很少人晚上上药铺抓药的,他摆个摊子碍不着人家的买卖,都说不清。当初还一定是请人向药店的东家说了好话,亲自登门叩谢过的。反正,有年头了。他的摊子的全副“生财”——这地方把做买卖的用具叫做“生财”,就寄放在药店店堂的后面过道里,挨墙放着,上面就是悬在二梁上的赵公元帅的神龛,这些“生财” 包括两块长板,两条三条腿的高板凳(这种高凳一边两条腿,在两头;一边一条腿在当中),以及好几个一面装了玻璃的匣子。他把板凳支好,长板放平,玻璃匣子排开。这些玻璃匣子里装的是黑瓜子、白瓜子、盐炒豌豆、油炸豌豆、兰花豆、五香花生米,长板的一头摆开“熏烧”。“熏烧”除回卤豆腐干之外,主要是牛肉、蒲包肉和猪头肉。这地方一般人家是不大吃牛肉的。  吃,也极少红烧、清炖,只是到熏烧摊子去买。这种牛肉是五香加盐煮好,外面染了通红的红曲,一大块一大块的堆在那里。买多少,现切,放在送过来的盘子里,抓一把青蒜,浇一勺辣椒糊。蒲包肉似乎是这个县里特有的。  用一个三寸来长直径寸半的蒲包,里面衬上豆腐皮,塞满了加了粉子的碎肉,封了口,拦腰用一道麻绳系紧,成-一个葫芦形。煮熟以后,倒出来,也是一个带有蒲包印迹的葫芦。切成片,很香。猪头肉则分门别类的卖,拱嘴、耳朵、脸子,——脸子有个专门名词,叫“大肥”。要什么,切什么。到了上灯以后,王二的生意就到了高潮。只见他拿了刀不停地切,一面还忙着收钱,包油炸的、盐炒的豌豆、瓜子,很少有歇一歇的时候。一直忙到九点多钟,在他的两盏高罩的煤油灯里煤油已经点去了一多半,装熏烧的盘子和装豌豆的匣子都已经见了底的时候,他媳妇给他送饭来了,他才用热水擦一把脸,吃晚饭。吃完晚饭,总还有一些零零星星的生意,他不忙收摊子,就端了一杯热茶,坐到保全堂店堂里的椅子上,所人聊天,一面拿眼睛瞟着他的摊子,见有人走来,就起身切一盘,包两包。他的主顾都是熟人,谁什么时候来,买什么,他心里都是有数的。  这一条街上的店铺、摆摊的,生意如何,彼此都很清楚。近几年,景况都不大好。有几家好一些,但也只是能维持。有的是逐渐地败落下来了。  先是货架上的东西越来越空,只出不进,最后就出让“生财”,关门歇业。  只有王二的生意却越做越兴旺。他的摊子越摆越大,装炒货的匣子,装熏烧的洋磁盘子,越来越多。每天晚上到了买卖高潮的时候,摊子外面有时会拥着好些人。好天气还好,遇上下雨下雪(下雨下雪买他的东西的比平常更多),叫主顾在当街打伞站着,实在很不过意。于是经人说合,出了租钱,他就把他的摊子搬到隔壁源昌烟店的店堂里去了。  ……

内容概要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43年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后,在昆明、上海任中学国文教员和历史博物馆职员。1946年起在杂志上发表小说。1950年后.在北京文联、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工作。1962年调北京京剧团(后改北京京剧院)任编剧。短篇小说《受戒)和<大淖记事》曾获奖。主要著作有:小说集《邂逅集》、 《羊舍的夜晚》、《茱萸集》、散文集《蒲桥集》、 《塔上随笔》,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等。

书籍目录

小说
异秉
受戒
岁寒三友
寂寞和温暖
大淖记事
七里茶坊
职业
陈小手
安乐居
陆判
散文
花园
冬天
夏天
我的家乡
北京的秋花
草木春秋
淡淡秋光
翠湖心影
泡茶馆
昆明的雨
观音寺
天山行色
湘行二记
滇游新记
皖南一到
泰山片石
国子监
午门忆旧
读廉价书
胡同文化
随遇而安
多年父子成兄弟
寻常茶话
烟赋
旧病杂忆
自得其乐
吃食和文学
四方食事
故乡的食物
故乡的野菜
五呋
豆腐

作者简介

《汪曾祺经典作品》介绍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43年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后,在昆明、上海任中学国文教员和历史博物馆职员。1946年起在杂志上发表小说。1950年后,在北京文联、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工作。1962年调北京京剧团(后改北京京剧院)任编剧。

图书封面


 汪曾祺经典作品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最早开始看汪曾祺,是看他写吃。一种食物,从形状到色味都描述得让人口水直流,恨不得立刻跳进书里去尝尝,到底是怎么个滋味。后来陆续看了几篇他的散文,一直觉得很喜欢,文字不造作,像是空气里嗅到的淡淡檀香味,就很想看看他的书集。后来,也有幸读了他的这本经典作品集。其实说想看他的书,可能最喜欢的还是描述吃食的吧!他有本专门写吃的散文集,名《五味》,可惜还未曾阅读过。但看过他经典作品集,里面也大略的涉及一些食物的描写,写的也是细腻、生动,一副老饕的姿态。他很喜欢着墨在吃食、物件、花草等等的细节上,文字不浮夸,但读来却极有愉悦感,是个写散文的大家。汪曾祺文字朴实,看似都不经雕琢,想些什么就写什么。之前看他写夏天,完全就是很随性:开头写夏天早晨“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空气很凉爽,草上还挂着露水(蜘蛛网上也挂着露水)。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他在写草上挂着露水时,生怕读者不了解蜘蛛网上也有露水,非要在后面加上这一句才能作罢。然后写道夏天的花草,写栀子花香得不得了,不讨文人雅士的喜爱,他还拟人似的为栀子花配语“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妈的管得着吗!”可爱得不了的。所以每每读他的文章,总会觉得这个男人打趣得紧,又隐隐觉得他有点强迫症的嫌疑——总是要事无巨细地讲清楚,这点在他的小说里体现得尤为明显。相对于汪曾祺的散文,我却更喜欢小说。他的小说有点像纪录片,类似于中央台常会拍得那种《走遍中国》或者是《人物》那种栏目,有旁白,也有自叙,烟火气很足。前阵子宁财神的《龙门镖局》里有一段,是江湖月报的文莺让美食栏目记者程晓卿去写龙门镖局的稿子,他说要写“刀尖上的江湖”,结果拍拍就偏到“舌尖上的江湖”去了。读汪老的小说,也会有些许这种错觉。他在小说《异秉》中写到开熏烧摊子的王二发家的故事,常常文章写一写就写到王二的卤味是如何做的,色香味如何。如他写王二的熏烧摊子上卖着三样食物:牛肉、蒲包肉和猪头肉,大多数作者一般就此打住,汪曾祺就偏不,他一定要把这三样如何做,怎么卖都写出来。如写蒲包肉“用一个三寸来长直径寸半的蒲包,里面衬上豆腐皮,塞满了加了粉子的碎肉,封了口,拦腰用一道麻绳系紧,成一个葫芦形。煮熟以后,倒出来,也是一个带有蒲包印迹的葫芦。切成片,很香。 ”常常看到这里,我都会要深吞一口唾液,因为实在是简洁、生动得很,让人不忍遐想那种香味如何之美妙。这大抵,也是中国食文化的一个特别之处。汪曾祺写文,还很爱把很多作家喜欢卖弄的“道理”、“人生”统统藏起来。他的文风,是喜欢在袅袅的云烟中,抽一口旱烟,吧嗒吧嗒地吐烟雾,眯着个眼睛,脸上慈祥地笑。像他在《寂寞与温暖》中,沈浣因为一些事情在整风运动中被打成右派,遭遇了一些人情冷暖,他不说沈浣人如何聪慧、如何善良,也不说陷害她的人有多阴险、恶毒,他只是淡淡地叙述一些寻常事实:沈浣就是个单纯、朴实的大学毕业生,遭遇了世间最寻常的事情;在整风中批斗她的胡支书以及中伤她的技术员们,也不是多么可恶的人,像胡支书也会热心地帮忙,也会懒散地摆官架子,有时候大环境需要了,讲一些虚头巴脑的话,亦不是十恶不赦的人。但是当人们伤害到一个无辜而善良的人时,却总会高亢、激昂地去表达自己的愤慨,以为自己多么正义,但事实上,却无形中害了一个真正的好人。这一切,汪曾祺都未曾提到,他从头到尾都是淡淡地叙述,不夸大不掩盖,却愈发让人却不自觉地深思。这一点,我觉得比沈从文要好太多。且不论沈从文的文学造诣,因着他当初疯狂写情书给张兆和且拼命去纠缠,就会让人有一种“你必须要知道我是多么高贵冷艳又高端大气”的感觉,事实上,他自己也曾经斥责自己的读者“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行文者在写作时,本身就会隐含很多的深意,但“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内心深意是最无法强求他人理解的,一味地要求别人去领会,未免有点太强盗逻辑。汪曾祺从来都是淡然的,这点他完全不同于其师沈从文。他的淡然,不是那种行文可以营造的淡然,而是他良好的家教和多年的博学所带来的骨子里的清雅。这种低调,是一个大隐隐于市的文人身上的干净与清澈。他自己也说“我喜欢疏朗清淡的风格,不喜欢繁复浓重的风格,对画,对文学,都如此。”读汪曾祺,如同品尝第二泡的西湖龙井,香气渐渐隐没,但是喝下去再回甘,才知道是多么难得的好茶。
  •     【为什么这次想到用问答的形式来写呢?】我一直都想用,因为这种形式我觉得很好,比自说自话好太多了(虽然现在仍然是自言自语)。如果效果好的话,以后都尽量用这种方式。【汪曾祺是谁?】如果你不认识汪曾祺,下面的内容——还是可以继续看的,没关系。汪曾祺是现当代著名作家,一九二〇至一九九七,受过批斗,被打为右,经过文革,衣冠下河,写得了小说、散文、剧本。其它我就不知道了。【为什么你不知道?】这是我看汪曾祺的第一本书,也可能是最后一本书。【怎么?不好看吗?】好像这本书里都收录了他的最著名的作品了,看完这本就够了吧。【他有哪些著名作品啊?】小说最著名的就是《受戒》《大淖记事》了。散文就比较零散。【剧本呢?你不是说还有剧本什么的吗?】这本只收录了十篇小说和三十二篇散文,没有剧本和其它文体。小说都是短篇,散文也都很短的,所以才能一本里面收那么多。【他的小说和散文凭什么出名?】这个问题我答不了,我也不知道。但好像汪曾祺被引用得最多的是他有关吃的那些文章。这本书当然也把那些文章囊括在内,都是散文,讲各种吃的。【他写吃为什么有名?】我不觉得写得有多好。可能因为我本来就对吃兴趣不大。他这些文章写得好可能是因为他写得很细很具体,或者说写得津津有味。文笔好的人不一定喜欢吃,喜欢吃的人文笔不好写出来也不会好看,汪曾祺是又喜欢吃又写得好,所以成就了这些文章。【那小说呢?】小说也是很细腻。他写各行各业,就像在给每个从业人员画像,又像是在拍纪录片。你可以感受到镜头从人物的着装、手法,到器具、材料一路走下去,每一点都拍得很精细,配上通俗搞怪的旁白,但每个步骤都给你讲得清清楚楚。镜头如羽毛轻弗,娓娓道来,你不一定懂他的方言,但你连他表述的层次量化也能明白。【能不能举个例子?】例子很多,一时也难以抽出来。提一个吧。“白眼珠鸭蛋青,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浑身上下,头是头,脚是脚。头发滑溜溜的,衣服格挣挣的。通红的发根,雪白的簪子!”这些比喻和描述你可能闻所未闻,但你转念一下就能想象出来。【不是很明白。】汪曾祺的文章就是看他的文字语言。他不是卖情节卖逻辑的。文笔这东西,你能感受到就是好,感受不到就享受不了。汉字在他笔下,就像大黄鱼那样鲜活乱蹦乱跳,但他随手拈来,带给你不同以往的风味。【那是不是就代表很好读?】这也不一定。因为他的文字方言化很重,普通人不一定吃得了,如果尝不了方言里的味,感觉就差很远了。如果你是第一次接触他的文风,可能会不太习惯。【有没有什么方法?】多读。他的文章就像绵长的甜糖,你要慢慢的在嘴里含着嚼着,一字一句的吃也完全可以。但文章味道有不同,不一定每个味你都喜欢都吃得惯,挑你喜欢的吃就行,不一定别人说哪个好你就啃哪个,好吃就吃,不好吃大可换人。小说尤其要重读,没读过的时候会老想着剧情发展,重读的时候就能撇开情节看语言描述了,然后你才能真正体会文章的好处。【具体推荐哪些文章?】还是小说吧。散文真的太散了,而且口味不对。【为什么不喜欢?】可能我是属于理性的,他的散文是属于感性的,这就是很大的差异了。小说不一样,故事就很有逻辑性,人做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做,事情为什么会发生,都写得很合理。即使是小说,但大部分都是从他的亲身经历而来,很真切感人,有鼻子有眼。【为什么会挑这本书看?】因为一直以来都略有所闻,说汪曾祺文笔好,所以要看一下。文笔确有特色,只是有些吃不惯。不过多尝尝各种味道总是好的。而且多看他的书文笔肯定能有长进。
  •     前小半部分是小说,后大半部分是随笔散文。一开始我读着小说没有意思。最初拿到这本书先随手翻了一页,发现是讲述笔者小时候住过的院子以及各种我不知道的花花草草,虫儿啊鸟儿的,挺新奇。临睡前会翻看小说,一页一页地读,不觉烦躁也读完了,笔触灵动淡薄,一点即透,很舒服,就这么伴我入了梦乡。后来,我在读每个人写的小说时,都分外急躁,不是情节无味,我急于想知道这故事跟作者生活之间的关系,小说有千丝万缕的线,我想破脑袋也要织成一寸布出来。这是个不好的毛病,直接读传记不就得了,不是倔,我就是太好奇了。读完书,感觉老先生是个单纯的人,品美食、喝酒、抽烟、泡茶馆、赏花,就跟呼吸睡觉一样自然,一眼望去,一口下去,什么都可以玩味,什么都有不浅的造诣。特别喜欢后面随笔,给我普及了相当的生活常识,菜谱更实用,半夜读到此处总是匆匆合上书:明儿的早饭还早呢。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这个作家的书,写的非常好,《受戒》是我看他写的第一个故事,从那以后就很喜欢他。他写的散文和小说,如潺潺流水,有一种安定人心的作用
  •     说是还剩一本但是磨损严重,帮我换了精选集,其实刚开始也是想买精选集的哈,歪打正着了~但是当初搜索的时候显示没货,当当的库存要更新及时些呀~
  •     汪曾祺的著名小说都囊括了,很喜欢
  •     很有点味
  •     喜欢汪曾祺,《受戒》真是初恋的感觉。《黄油烙饼》看哭了。《金岳霖》那篇很有趣。还记得一个写要出嫁的对了《侯银匠》,都很喜欢。
  •     排版、编辑、纸质差
  •     小说部分很好。散文部分太平淡了......
  •     一开始看那几篇小说,觉得诧异——没见过这么写小说的,乍看篇篇HE。后来一本书罢了,心悦诚服。他的小说不讲道,却不知不觉讲了一个大道——人世间最为宝贵的,不是秦皇汉武改朝换代文艺复兴,是每一天的好天气。他们雷同着烂俗着,也各自精彩着。有这些天气,才是人间。(不过说实话他在被文协重用到处考核游山玩水的那几篇游记倒是有点一般,普通了)
  •     人生本乏善可陈,故细微之处最动人。
  •     怎能不爱汪曾祺,大淖记事、受戒......熟悉的故土人情,有情,才入得人心。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深。
  •     很久以前读过,记得《受戒》一篇写的不错。
  •     汪的书,可以常读常新。
  •     喜欢他写吃的,写旧时事物,喜欢他写小说,总能发现纯良的人性。 不喜欢那些游记。。
  •     汪曾祺小说承前启后
  •     万象生
  •     好看,小说更好看。
  •     汪曾祺是沈从文的得意门生,他继承了自己老师的衣钵,并且把他做的更加全面,虽然没有沈从文的边城来的出色,但也描写的很清新,文字功底也尚佳,沈从文对其影响足见有多深。
  •     文字平淡之中见真味
  •     汪曾祺经典作品很多,这本书收集了一些都是他怕精品,值得一看。
  •     清新的文风。
  •     汪曾祺是我求学时期不知道的一个文人,是真正写得好文字写文清新的好作家,可惜这样的作家都被我们的意识形态给搁置啦给遗忘了。看过这样的文章就好像以前没学过写文一样,一切都得重新开始,老老实实的,做人与行文。
  •      喜欢受戒,大淖记事,还有对生活食物的热爱,到底也就是不将就
  •     篇篇都是经典,深爱汪曾祺的文字。
  •     小说比散文好读
  •     汪先生小说和散文都透露着一种灵气 非常喜欢
  •     汪曾祺的文字是我非常喜欢的,他淡淡的言语间便让人回味无穷,不管是守戒还是我的家乡都是非常精彩的。书的设计十分简洁,我很喜欢。
  •     汪老先生一直以来都是我男神,看惯千山,淡定从容。
  •     汪的书很早就想买了,这本就很符合我意,市面上他的散文集居多,其实小说更有意思,受益匪浅
  •     汪曾祺的作品,不用多说,粉丝肯定很多。这次真的是其经典之选。
  •     汪老的小说写的很美,很有意境。散文则是清新,隽永,很是让人享受的一本好书.只是建议大家在买汪老的书时最好买一个出版社的,要不很容易就有重复的内容,我的这本和另一本故乡的食物就有12篇是重复的.因为是刚刚读完所以再退是不可能的了.
  •     书质量很好,喜欢汪曾祺的作品,内容也很有趣
  •     汪曾祺是我喜爱的作家之一,特别是每一篇小说,很温馨
  •     适合慢慢看的书
  •     汪曾祺的作品一直很喜欢,以前买过小说集和散文集,这本是坐着的经典作品集。
  •     小说写的很好
  •     给人安稳平和,岁月静好的感觉
  •     汪曾祺的书。。读起来很舒服。
  •     汪曾祺的书很不错。
  •     书的封面跟里面都很很喜欢,印刷质量很好的,很朴素的感觉,很配汪曾祺的文章,好舒服!
  •     平淡中见真章,朴素中藏妙音。热爱生活的人写就的文字,读起来总是一股股温情,加一点幽默,犹如一道好菜。小说很好,游记很草。版本比较一般。
  •     印刷纸张都很好,《受戒》在高中那会就看过,觉得挺有意思但没记住作者是谁,挺好的一本书。
  •     小说+散文。好书。
  •     买值了 汪曾祺的都是经典
  •     汪曾祺,实力派
  •     读汪曾祺,烦躁的心会变得很安静。
  •     本来只是抱着试读的心态来翻阅而已,但是在连着看了几篇汪老的散文之后,不禁为他淡然的人生态度所折服。虽饱富学识却被文化大革命打击成右派,遭受谩骂和下放之后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平常心来看待人世浮沉。我想这便是汪老先生受后人瞻仰的原因。“随遇而安,顺其自然&#34;的人生哲理贯穿在汪老的散文中,净化读者心灵,也让今人反思。
    文学意义和教育意义便是这样不着痕迹却又结合的纹丝合缝,经典之作。
    PS:在该书中不仅体现汪老嬉笑怒骂皆文章的老练文笔还有对各地美食的独到见解。杂糅之美!
  •     经典著作,值得捧读。
  •     经典就是经典,这就作品确是集了先生作品中最令人崇拜的部分,读来让人欲罢不能。我当在捧一杯香茶,点一盏灯-当然是孤灯的好,于世界掩去喧嚣之时,静静地读它......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     从受戒认识汪曾祺,书里的一些文章,写的非常好,不错不错
  •     汪老跟孙犁是一个套路
  •     | 现代文艺赏析
  •     汪曾琪必是一位温文尔雅、会品位生活的老先生,可以说吃这个主题贯穿了汪曾琪的作品,阅读时总有一股淡淡香气跃然纸上,汪的作品并不算严肃,在许多时候甚至是抱有一种烂漫的情怀,让人阅读时莞尔一笑
  •     汪曾祺,我很崇拜的一个作家,第一次买他的书,但愿不要让我失望
  •     汪曾祺的书有几个版本了,还是再买了本,就是很喜欢
  •     汪曾祺先生的小说和散文语言很打动人。
  •     水乡韵味,汪曾祺的小说水灵
  •     汪老文风“疏朗清淡”,却越读越有味道,越能读出情怀。如同龙井茶,清苦后是浓厚的香。
  •     很喜欢汪曾祺的文风。
  •     小说全五星,散文不怎么感冒,汪曾祺的文笔真是应了那句话——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     汪曾祺的书不错,但这本的印刷实在不咋地
  •     向来很喜欢汪曾祺的作品,喜欢的就买咯,没得说
  •     从后面往前看更有趣。
  •     这个商品不错,小说还不错,散文就看不进去了
  •     很喜欢汪曾祺的书,挺好的这本,书皮显得挺古老的样子,很有感觉
  •     很稀罕汪老的笔风,记得中学语文课有一篇选读就是《受戒》,当时读了感觉很美,尤其是文章最后情景交融,让人怀念人生中那些很纯美的情感,虽然老师们更推崇沈从文的《边城》,但我觉得汪老青出于蓝更胜于蓝,比沈从文更胜一筹,好像小学还学过《端午的鸭蛋》,每次吃鸭蛋都会想起高邮大麻鸭,嘿嘿,不过就是书皮太朴素了点
  •     汪曾祺座位京派的传人,确实有他读到的视觉。书很好,到货也快。推荐~
  •     还记得阅读《受戒》的感受吗?
  •     太喜欢汪曾祺,平淡细碎中逐渐展现的美
  •     这书编的一点不走心。第一次读,差点要毁了对汪曾祺作品的好感度。
  •     这本书里面包括了汪老的散文以及小说,散文的笔调风格,是我最喜欢的散淡平静,看三平常百姓生活,在一字一句之间,带给读者莫大的幸福。真正的好文字往往是婉约的,如小溪如山间清水,丝丝柔柔的威风,刮过脸颊,幸福感觉油然而生。喜欢文字的人,一定要常常拿起来读读,百读不厌,常读常新。好书~~
  •     我觉得汪老师的散文质朴如溪水缓缓流过心田,平淡但不平凡,无累赘琐碎之感,让人觉得生活真是太美好了!小说我觉得受戒最好,把那情窦初开的感情描写得不露声色,模糊的介于爱情与友情之间,让人感动这份纯真,依然是生活中缓动的美好~
  •     一直喜欢汪曾祺,他的作品,无论小说还是散文都韵味悠长,十分耐人寻味。
  •     我的所有阅读中小说排名第一
  •     我已经忘了是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喜欢看汪先生的小说散文了,他的文章如果夏日里的芦苇丛,又像冬日里的淡淡云彩,很是开阔,散文就是如此,作者境界高,才能写出如此人境界一样深的好文章,散而不乱,主题明确,值得学习!我喜欢他对待所有草木的感情,大自然的态度,就像消失了童年一样,很是期待!
  •     西南联大走出来的大师!
  •     明子、小英子,少时读书,便映像深刻,现在读来又觉新味。人生百味。
  •     顺承沈先生从文,顺承废名先生以来,小说写的田园而且慢节奏语言的,就数他了。本来想买全集的,但是没那么多钱。买给自己的学生看,一本小说集,够他们消化一阵的了。
  •     汪曾祺身上有一股子中国传统文化的味道,而且还相当浓郁。读汪曾祺的作品,浮躁的心会安静下来,然后会产生一种向往,向往着穿越时空,到他把描绘的世界里去。我熟悉汪曾祺,是通过读他的小说《受戒》,然后就是他的散文。他的小说构建的是一个个真实的世界,同时,也是人的心灵世界。在他的小说中,充满对人的命运的同情,充满对朴素人性的赞美。他的小说的主人公身上,有着中国人的文化人格,是你,是他,是我,是我们。汪曾祺的散文,语言是最为本色的,在平实的叙述中,体现了他的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同时,也表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痴迷的情怀。读汪曾祺的作品,每读一次,就“更中国”一回。
  •     读得好想去旅游,然后也这么简单的写写游记。 受戒真是什么时候读都会被这种纯真简单打动。
  •     汪曾祺先生与沈从文先生一脉相承,那种恬淡的风格总是能深深驻扎人心。
  •     对汪老的《陈小手》一篇印象深刻,记得当时读完欣喜异常,觉得这才是真正的经典短篇小说。
  •     有许多汪老曾在昆明读书生活的记录,让我觉得很亲切。
  •     大爱汪曾祺先生!很好的书
  •     最爱文人汪曾祺
  •     喜欢这种大家之作,语言质朴有韵味,汪曾祺不仅是很优秀的作家,也是个美食家
  •     沒把《八月驕陽》收進來,有點兒可惜。版本一般。
  •     高邮两位大家,一为秦少游,一为汪曾祺。
  •     汪曾祺先生的文章一直想拜读,他的散文平淡无华,似一个久经风尘的老者洗尽铅华后的智慧灼灼闪耀。在这样一个闹世中确是品读的佳品。不多说,自己悟。
  •     重读旧书,小说有种散文味儿
  •     小说让人回味无穷,
  •     汪老最初吸引我是他的美食文章,语言干净简洁,味道独特,后味悠长。相比起来,更喜欢他的散文。
  •     颇亲切,小说很好
  •     一直比较喜欢汪曾祺的作品,而本书选的也很不错的。
  •     汪曾祺的代表作基本都有收录,不错
  •     “受过伤的心总是有璺的。人的心,是脆的。这是没有办法的事。为政临民者,可不慎乎(225)。
  •     很早之前就看过一本小人书,依稀记得其中的一段故事。但忘记了名字。看过此书之后,才知道,原来当年看的便是大名鼎鼎的“大淖记事”。他用如椽的巨笔,记录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小人物的儿女情长,平淡但隽永。让人无限回味。
  •     我是冲着受戒来的= =
  •     汪曾祺的小说总有一股乡村的淡雅和清新。
  •     汪老散文的语言功底,少有人能出其右。
  •     这个着实适合消遣
  •     受戒这篇大学时就读过了,当时就被吸引住,从此爱上了汪老师。这次买就是当收藏。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