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余秋雨讲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集 > 听余秋雨讲文化

出版社:陕西师大
出版日期:2008-10
ISBN:9787561345535
作者:李铭
页数:258页

章节摘录

我们不妨来看看现阶段中国国内的经济状况。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2年以来,对中国国内经济的评论很多,说法不一,有人说“乱”,有人说“活”。实际情况如何呢?应当说是“乱”与“活”并存,但主流是“活”而不是“乱”。只看到“乱”而看不到“活”固然不对;而如果认为主要是“乱”而不是“活”,同样也不正确。厉以宁教授也指出,现阶段中国国内经济生活的确在某些方面有些“乱”,例如金融秩序紊乱,“三角债”始终存在,伪劣商品充斥于市场,乱集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现象屡禁不止,这些都是事实。但出现这些现象的基本原因是:在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与转上市场经济的轨道后,经济立法工作滞后了,市场规则尚未确立。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市场秩序不规范,政府经济行为也不规范,这就不可避免地使那些违法的经济活动得以立足。换句话说,在法律还没有管到的角落,经济生活中的“乱”是必然的。但这决不意味着市场经济允许这类违法的经济活动存在下去。应该说,中国经济中的主流是“活”而不是“乱”。“活”表现为市场竞争开展起来了,市场主体从有效地运用资源和分配资源的角度出发,通过市场交易使经济变得更有生气和活力。在已经确立市场规则的地方,经济的波动起伏、企业的兴衰、生产要素的流动都是正常的。“活”与“乱”的确并存,但“乱”是经济体制转轨阶段的过渡现象,“活”却代表着中国经济的希望,代表着中国经济的大趋势。在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经济立法工作经历了很长的历史过程,许多经济方面的法律不断修订,不断补充,才逐渐趋于完善。中国当前则急需加快经济立法,以便使市场经济运行有规则可循。然而,我们不能寄希望于照搬西方国家的各种有关市场经济的法律。由于国情不同和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尽管我们可以把西方现有的某些经济方面的法律作为参考与借鉴,但这不等于可以照抄照搬。中国的经济立法是一种把立法的基本原则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创新,即把国际惯例同当前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创新。

前言

在中国当代经济学界,有这么一位学者:他是著作等身、蜚声海内外的大师,却又几十年如一日坚守讲台培育英才;他身居高位,影响着中国的经济政策,却又平易近人、事必躬亲;他提出了举世闻名的“股份制”,推进了中国股份制的改革,却又甘居斗室书斋埋头学术。他就是原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倡导中国股份制的第一人,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正是这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以其百折不回的气概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开辟出了一片广阔的天地。厉以宁是中国经济界嗅觉敏锐的先行者。他一直以思想超前著称,在80年代初,人们大谈价格改革的时候,他就提出了企业改革才是真正的出路,1987年的时候人们热衷于承包制,他却说股份制才能够解决根本的问题,90年代初他又表示,在很长的时期内,中国的失业问题比抑制通货膨胀更为重要。他总是能以一个经济学家的敏锐嗅觉,发觉即将到来的经济趋势和社会问题。同时他又是一个有良知敢说话的学者,他认为作为一名经济学家,应该时刻同社会的实践相结合,同时就应该说真话,说实话,供决策者参考。厉以宁又是一个踏踏实实甘于坐冷板凳的学者。他有着渊博的知识,显赫的地位,他的弟子桃李满园并且很多都身处要职,他本可以用这些给自己谋求无尽的财富和荣誉,但他却没有,他总是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操守坚持在三尺讲台,甘守书斋里埋头学术的寂寞。

媒体关注与评论

许多年里,到处逢人说三毛,我就是那其中的读者,艺术靠征服而存在,我企羡着三毛这位真正的作家。  ——著名作家 贾平凹琼瑶的主题是花草月亮淡淡的哀愁,三毛则是花草月亮淡淡的哀愁之外,又加上一大把黄沙。  ——著名学者 李敖我本来不想把这种已经变得俗气的头衔加在三毛身上的,但想想又没有什么更适合的形容,那就还是称她为奇女十吧。  ——著名作家 梁羽生

内容概要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中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知名学者。1968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历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著多部,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 曾以散文集《文化苦旅》震动文坛,先后获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台湾联合报读书最佳书奖、上海市出版一等奖等,从此打出“文化散文”的旗帜,其作品沉静而具有文化底蕴,有评论家誉之为“左手写散文,不落其浅薄,右手撰述艺术理论,也不失其艰涩难明”。主要著作有:学术专著《戏剧理论史稿》、 《艺术创造工程》、 《戏剧审美心理学》;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予年一叹》、《行者无疆》;回忆录《借我一生》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摩挲中国文明  来自洞穴的火光    ◎别有天地非人间    ◎穿越现实的门径  丹青石壁似竹简    ◎罹难的“荷马史诗”    ◎那些失落的碎片  舞蹈着的活图腾    ◎她的名字叫“傩”    ◎贵池为我们作证  魅力上海的细节    ◎走路去上海    ◎睁眼看西方  零落成泥碾作尘    ◎陨落不了的精神    ◎在废墟的底色下第二章  寻觅中国历史  黑水白山埋忠骨    ◎那片神奇的水域    ◎一方水土一方人  诉不尽的黄河缘    ◎波澜壮阔走西口    ◎表里河山山西人  站在七朝古都前    ◎开封何时才能开封    ◎千秋画卷洗尽铅华  千载宁谧的后院    ◎翰墨风流才子地    ◎情人眼里出西施  截不断的三峡情    ◎醉里挑灯观三峡    ◎鬼斧神工都江堰第三章  辗转中国艺术  酣畅淋漓直笔书    ◎软硬相兼总相宜    ◎晋唐名家显风流  纸上的重峦叠嶂    ◎书画同源写诗意    ◎残枝怪鸟画人生  六百年吴韵流长    ◎来自苏州的笛声    ◎昆曲京剧余韵香  用心炼出的璀璨    ◎流光溢彩五色石    ◎屋檐上的琉璃瓦第四章  提炼人性温度  在亲情中品咂爱    ◎亲情无价,时不我待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无所求的真朋友    ◎高山流水,知音难觅    ◎阳春白雪,下里巴人  寂寞中骄傲绽放    ◎耐得寂寞,超越寂寞    ◎寂寞诗文,寂寞帝心  漂泊的边际生态    ◎轻声呼唤,永恒乡愁    ◎在寻找中,漂泊追逐  小人的前世今生    ◎比而不周,小人特性    ◎小人之心,君子之腹第五章  探索中国文人  数不尽的硬骨头    ◎文人不可无傲骨    ◎腹有诗书气自华  文人政治的隐忧    ◎折腰的那些文人    ◎谪贬文化的前沿  灵感的不竭来源    ◎纵情尽兴山水间    ◎幽兰寂寞水自流  最后的一根神经    ◎唐朝诗坛仙圣佛    ◎隐逸人格的风度第六章  铺展文化传承  在收藏背后呼唤    ◎风雨中文化遗存    ◎融入藏书的世界  独立自由之思想    ◎兴衰荣辱的书院    ◎书院文化的复活  传承知识的音符    ◎感悟语言的多元    ◎走红背后的思考  不可忽视的教育    ◎无法回避的考试    ◎尊师重教的关怀  余秋雨小传    ◎余秋雨其人    ◎平易中的语言魅力——桑庚楚    ◎余秋雨的思想价值——朱庆华    ◎一种全新的人生哲学——胡守荣附录    ◎余秋雨学术著作概述参考书目

编辑推荐

《聆听大师·文化的声音(冯友兰、三毛、厉以宁、余秋雨)(套装共4册)》:经济学创新的源头并不一定是经济学家自身的产物;经济学后来的重大发展有很多来自于学科外的智慧大师的贡献。作为一门社会设计和社会启蒙的科学,经济学应该将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对客观经济运行规律的研究与对人的行为的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将现实社会经济状态与经济学家经由自我的价值判断而形成的对理想社会的科学设计结合起来,将经济学的科学目标和道义目标结合起来。我们都希冀收获,而且是多多益善。然而凡事都有个“度”,超越了真理,哪怕再向前跨进一小步都将是谬误。不劳自然无获,然而过度的“开发”却无异于对大自然的疯狂掠夺;如果一时的快速发展是以几代人的灾难为代价,那么这与其说是发展,倒不如说是倒退。——厉以宁

作者简介

《听余秋雨讲文化》作者余秋雨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打破了传统散文的束缚,创造了新的意与思相结合的文化散文,借山水风物、区域历史来寻求中国文化的巨大内涵与意蕴,以及人格的构成与人生的真谛。他用冰冷的手笔却并不冰冷的文字将地理写成了历史,将历史写成了文学,又将文学写成了最最直白的感受。他不是一个批判家,却无情地在文字间批判着现实社会的残酷无情;他不是一个社会学家,却用敏锐的目光把历史拉回现实,把现实拽向未来;他只是一个文化人,用文化人的细腻感受去体会这人类的天空下遗留下来的魅力、辉煌、丑陋、卑劣……他的散文核心成分是议论,但又多以抒情的笔法来表达,这种抒情与议论的水乳交融,使文中的议论充满了睿智与情趣,使读者总能在理性的思考中获得一种特有的精神享受。可以说,余秋雨的散文,已经跨越了纯文学的界线,走向文化领域。如果读者对余秋雨先生的散文还有质疑,那么就请从《听余秋雨讲文化》开始——翻开第一页,从《听余秋雨讲文化》对余秋雨作品零星片语的撷取中,用心去鉴赏、去感悟、去摸索知识以外的文化内涵。

图书封面


 听余秋雨讲文化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内容很平常,然而笔者的文笔还是很不错的~
  •     总体还是很不错的 包括 书的类容 纸质 印刷等 唯一的缺憾就是有一本没有薄膜包装 显得有点陈旧 希望下次能注意点
  •     买的时候没看清作者到底是谁,拆开一看,昏!
  •     之前以为是名家 写的,原来是一些作者看完名家后的书,按照自己的语言组织 写的,当然我也和原著对比过,其实这本书有些地方也写得详细,不过 毕竟充着名家的号子,感觉不太妥当。
  •     介绍了中华的地理、山水,传统艺术,中国文人的骨气,隐忧,文笔很好,介绍秦桧的故事曾使我惊讶,对于佛教中“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原很是不解,后来知晓琉璃的来之不易,与范蠡的传说,觉得确是珍贵。
  •     这本书是我高考作文复习材料之一,也长了不少知识,特别棒。
  •     人们往往是端起碗来吃饭,放下碗了骂娘,当一篇骂声和质疑围绕着余秋雨时候,谁还记得他确实开了文化散文的风气之先,历史不应该是板起脸的老头子,也不应该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而应该在街头巷尾的茶余饭后里活着,文史哲在余秋雨借助世俗的平台完成了平易近人的统一,时隔多年,我还能想起余秋雨的语气,并尝试着模仿他对着名山大川指指点点,发出三两牢骚。
  •     《听某某系列》的三本书,《听余秋雨讲文化》《听厉以宁讲经济》《听南怀瑾讲禅学》,看了前两本,禅学实在看不懂
  •     书的质量是好的,但是内容真的很多都不能认同,当初是冲着三毛买的,但是内容跟三毛有嘛关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