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岛·冲绳札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外国随笔 > 广岛·冲绳札记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6
ISBN:9787543446465
作者:大江健三郎
页数:287 页页

内容概要

大江健三郎(1935年~),日本文学大师,生于日本爱媛县喜多郡大濑村,排行第三。以意象取胜,其文风独树一格。1957年发表《奇妙的工作》开始崭露头角1958年《饲育》获得第39届芥川奖,被视为文学新时期的象征和代表。60年代,將文化人类学的理念引进小说创作中,代表作《个人的体验》除获新潮文学奖,更將他推向国际作家的位置。大江健三郎涉猎宽广且具人本关怀的精神,无论是政治、核能危机、死亡与再生、甚至包括宇宙论,皆呈現在他的创作中,他作品丰富,1994 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學大奖。主要作品还有《性的人》,《广岛札记》,《万延元年的足球队》(获谷崎润一郎奖),《燃烧的绿树》(获意大利蒙特罗文学奖),《洪水涌上我的灵魂》(获野间文艺奖),《倾听雨树的女人们》(获读卖文学奖),系列短篇《新人啊,醒来吧》(获大佛次郎奖)等。此外,还有随笔集《广岛札记》、《冲绳札记》,理论著作《小说的方法》、《为了新的文学》等。

书籍目录

一缕缕香语(代总序) 叶渭渠
广岛札记
序章 走向广岛
一 初访广岛
二 重访广岛
三 广岛的道德家
四 广岛的人类威严
五 不屈的广岛人
六 正统的广岛人
七 广岛纪实
终章 与广岛同在
冲绳札记
序章 悼念死者 共有的悲愤
一 日本属于冲绳
二 《八重山民谣志》’69
三 面对多样性
四 冲绳处分
五 苦世
六 接受抗议
七 战后的一代的坚持
八 日本的民众意识
九 “本土”并不存在

作者简介

本书收录了大江健三郎的《广岛札记》(1964)和《冲绳札记》(1970),汇集了作家六十年代初数访广岛的所见、所思和对冲绳历史性的思考。他把小的“死”与大的“死”联系在一起,具有较浓厚的人道主义倾向,明晰显示出其“从边缘出发”的指向。他透视现代社会乃至现代文明,探索人类的未来命运,在这样的视野里,战争的受害者们的位置与意义即发生变动,他们不仅让人触目惊心地感到近代文明的痼疾,其自身还蕴藏着治愈战争时代社会疾病的力量。

图书封面


 广岛·冲绳札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也许过了这个世纪便不再会有别的世纪了,也许一颗炸弹炸熄了所有的灯光。一切都将灭亡——眼睛、审判官、时间。黑夜。哦,伟大的黑夜法庭,你曾经是,也将永远是,你是——我生存过!我生存过!很难想象为了在一本《冲绳札记》上怀着艰难的苦涩前行,要付出比仅了解,琉球人如何转换为冲绳人和日本如何暧昧如斯,更为宽广的阅读量和更为深重的用以维持不断自省的心智力量。不断感受到线性历史的被打破,如同在时代中逆行,在思考的流动与阻隔中,每一次时间的停顿,每一次记忆的捕捉,都给予我一次震惊——保罗克利的《新天使》先吹来了一场让一切虚伪的进步无所遁形的风暴,而后是大江健三郎在风暴中的逆行、与战争亡灵的对视,最后是自己被冲绳阅读、被大江阅读、也被另一个自己阅读的心虚与惶恐。因此,我在看着大江如何处理过去与现在,同时过去与现在也并肩站在一起隔岸观火的看着我这个与真理隔了更多一层的虚伪的读者。按波德莱尔的说法,我们是把自己置入自省深渊的大江的兄弟和同类。奥斯维辛后写诗是残忍的,可艾略特能拾起记忆的碎片支撑精神的荒原。大江在将过去的时间碎片凝结为“迷彩网”“收容所里的反抗少年”“核保护伞的暧昧主义”“冲绳人充满拒绝的沉默”“日本的中华思想式感觉”等上,确实为日本民族历史意识上的种种病态提供了治疗的可能。可是,很想同大江握手言悲的情怀败给了被过去和现在这对连体儿穿透灵魂般的严厉注视中,使我不得不思考大江对过去与现在的处理,内在核心——“日本属于冲绳”这一英勇的悖论,在抵达读者甚至他自己内心的时候,是否造成了他所无法预料到的偏差?同时代逆行的人,敢于承担被历史选中的责任。《冲绳札记》撰写于1969-1970年,对于同时代语境中 “冲绳本土回归”问题,同本雅明和鲁迅一样,大江实践了一个时代逆行者的思考与斗争。作为处理过去与现在的最独特视角——“日本属于冲绳”,无疑给近代日本中心的“中华式思想”感觉下沉醉的国民一种被粗糙的手掌逆着抚摸的感觉。阿伦特指出被审判的纳粹高官艾希曼有一种惊人的“无思考”。在对于战争责任集体失忆的日本人那里,假使都如艾希曼一样有着最淡漠的平庸的恶,仍能在“日本属于冲绳”的言说下隐约有在肉体和精神深处被触犯的不舒服的感觉,这不正是洞察日本人政治想象力中最恶劣疾患的一个最有意思的注脚么。大江提出的“日本属于冲绳”的这个悖论性命题,昭示了战后日本的真正权力中心的所在。事实上,就美国至今在冲绳保留的强大军事基地而言,大江的这一个命题甚至可以进一步扩充而表述为:东亚属于冲绳。因此,大江揭示的是,日本人对冲绳虚伪的同情和缺乏具体知识和与之相关的植根于更深处的想象力,本土实际上并不存在。在冲绳这个权利中心,作为核体制缔造者的美国噩梦般的掌控着弃子和懦弱的棋手,真正的牺牲品是日本自己。虚伪的同情者活在自我的欺骗里。在日本的民众意识这一节,姬百合塔下少女的死亡(在二战期间她们被迫剪掉长发,走出教室,帮助农民种田以补充军粮,英语更是被禁止学习。那时全日本流传着一句口号,叫做“一亿一心大和魂”,日军号召冲绳人民“玉碎”,意思就是为了保护国家荣誉而优雅地死去,决不投降)被首相同情的泪水简单同化为抽象虚构的少女之死,而不等泪水枯干,就清晰的孕育成了歧视的种子。而真是这种歧视,无情的嘲笑着一个令人战栗的落差——冲绳人民众意识中展望亚洲的想象力与日本人意识构造中悲哀束缚自己想象力。“日本人是什么,能不能把自己变成不是那样日本人的日本人”这个贯穿始末的问题,在这里都仿佛成了大江最悲惨的渴望。且不谈冲绳的承担的痛苦与代价,我以为大江的追问,从最初古坚的愤怒,八重山的民谣志,转而从苦世开始,最后达到本土并不存在的颠覆性惊醒,直指的是自己作为其中一员的日本人之为日本人的特性。而最后新民族主义的抬头,右翼势力将其良苦用心简单化为对冲绳民众被迫集体自杀事件真假性的纠缠,造成如此偏差的原因,我想大概与占有时间的记忆与具有毁灭性的时间之杰作——遗忘难脱干系。而在此,我就如何面对记忆、亡灵与时间逆行的问题,来延续大江的追问。【就是作为一个鬼魂,我也要游荡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不可能的话,也要留在谁的记忆里。】曾在日本军的俘虏收容所里被强制作为监视人员,由于虐待俘虏罪被盟军处以死刑,26岁的他代替日本军人受责而死。于千万个战争受害者中,赵文相这个朝鲜人的名字和他留下的遗书里这样一句亡灵般的誓言,何以出现在这张纸上?是某个历史收藏家小心翼翼的拈起了他的遗书?还是过去固执地偏要悄悄留下这个时间的碎片,留给它所寓言的那个当下将要追究日本加害责任的“被选中的人”?又或许,“历史的关头”已经来到,过去的真实图景不再是微妙巧合下得以印在纸张上的过眼云烟,而在此刻被视为与自身休戚相关的“今天法庭上的证词”。这里的历史剥去偶然,遗书和誓言警醒我们——过去以亡灵的记忆逆行于时代,观察并无情的审判我们。该如何面对亡灵,如何勇敢的凝视黑暗,又坚定的给审判一个敢于承担的回视?如果瓦莱里是一战后站在欧洲大陆上“注视着几百万亡灵”的哈姆雷特,并给那个时代下了惊人的判词——人类如果摆脱这些亡灵,所剩下的只是动物般的社会和蚁冢了。那么,大江健三郎对古坚氏亡灵的正视,对姬百合医疗队死去的百名少女亡灵的正视,对17万冲绳保卫战中死去的人亡灵的正视,是一个时代逆行者者愤怒的起锚,他忧郁的凝视着日本人之作为日本人的平庸的恶,在亡灵的注视下宁愿一个承担整个日本国民的“原罪”。大江将作为本土日本人的另一个被鄙夷的自己清楚的剖析在世人面前,在这里,他的反思达到了一种突破。具有了我个人最尊重的现代诗人一般的反叛性——他们反叛的是自己!因此,大江的《冲绳札记》是作为一种对亡灵的有力回视,并且在内心,这种回视永远无法结束——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大江基于冲绳而对日本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追问,就日本当今的战争记忆状态而言,是建立在个人和集体身份认同的脆弱基础之上的,使我不得不觉得,这是尼采式的“不合时宜的思考”——正如我所一直强调的,与时代逆行的人。而逆行所要付出的代价,对大江而言,是内心法庭还在激烈挣扎时世俗法庭的可笑背叛。即使是三次都胜诉,大江的内心怎能不被悲哀充斥?他邀请读者进入历史中,并希望能与过去达成某种对话与交流,然而他不断与内心作为日本人的身份斗争,与冲绳人冰冷残酷的沉默的拒绝协商而来的一个场所,对他最希望由此获得历史的惊醒的本土日本人来说,却仿佛成了可笑的被审判的对象。在大江手里,冲绳的土地上形成了一种在看与被看中足以尖锐的回视的力量——拒绝——为了从“繁荣的日本的消费文化”那里获得遭到断然剥夺的市民权,他们亮出了在受到孤立的铁工厂里自制的匕首。而某种程度上,这把匕首是在大江的锻造下,被佩戴到冲绳人身上,并一直帮助他们执着的坚守冲绳人的秉性。同样在大江手里,日本本土的土地上却形成了一种直接被冲绳人和过去的历史共同审判性凝视下的无力感——记忆本身是个人身份认同的一个标准,当集体背叛了过去,整个民族只能陷入丧失身份认同的混乱与焦灼。而只有在看与被看,并有能力回视时,个人或民族才获得了身份。在这里,我只能说,被害者使得加害者真正成了自我遗忘下的牺牲品。在记忆被继承的时候,总是带有差异和忘却的反复。当冲绳的回视力量直接击溃了日本的,当大江召唤出的亡灵大军不断冲击着本土日本人的内心,只能加剧他们对于审判和责任承担的逃避。即,大江期待的过去与现在的对话,最终也许只在冲绳一方以拒绝的姿态达成了,日本还是沿袭着整个军国主义之下的对一切抗议“不听、不闻、不见”的日本中心“中华式思想”的态度。在作为旅游胜地的冲绳岛的今天,如果你有幸看到那个“不听不闻不见”的石人雕像,或在“美国村”看到一个日本女人为一些便装的美国大兵演奏,或某个美国大兵的随军家属抽着烟,安静地欣赏着女小提琴手的表演,想到音乐让他们其乐融融的场面显示出“历史惊人的健康”,竟能瞬间捕捉到过往的些许云烟,那么从本雅明鲁迅和大江健三郎以降,你也许也正要成为被历史选中的人了吧~如果说造成我在引言中所担忧的对大江氏理解的偏差:一是对于日本,过去与当下的对话演变成世俗法庭对历史真实性的讨论。二是对于中国,仍是虚伪的读者的我们,仿佛更容易陶醉在欣赏一个日本人对“那样的日本人”的诘问,陷入左翼的狂热崇拜,或用基于道德立场的阅读遮住洞察政治生活的目光。这些我所担忧的导致原作的主题遭到置换的理解,也许来自保守主义下日本国民在处理过去与现在关系中,不敢正视亡灵记忆触及的人的根性,而无意识走向动物的蚁冢。也许来自一种人类集体意义上对过去受伤的记忆形态的滥用和毁灭性遗忘,而走向怀着可笑优越感的自我欺骗的症候。但允许我保有一点怀疑与批判的,对我所憧憬的大江健三郎作出如下小结:大江以诗人的忧郁和历史学家的睿智与洞察,为他仍然在场的那个世纪,对过去与现在的关系做出了最震撼人心的回答,但就《冲绳札记》本书而言,它的历史建构中却有我们无法忽视的一些不能算是漏洞的漏洞。对于属于冲绳的日本,《冲绳札记》很好的处理了日本的过去,确没有很好的处理日本的现在。大江忧郁地凝视了日本的过去,却没有留给日本本土,一个对现在和将来的自己作出有力回视的机会。引言中萨特的诗歌昭示了一个时代过去以后的沉默。过去与现在并肩而立了,将来呢?当属于大江的世纪过去,世俗法庭上连一个接受审判的机会都不会留给历史的时候,一切灯光熄灭,眼睛、审判者和时间都将不在。只有黑夜中,一个声音在夹缝中越来越弱的嘶喊:我生存过!我生存过!
  •     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解“人”字作“像臂胫之形”,当然服帖。但他同时还将“天地之性最贵者”留在了最前头,很可见些古朴而温存的理念。爱人之心,仁之所本,是为常理。然而,读大江健三郎的《冲绳札记》,却仿佛沉入了一潭冰冷的泥淖。大江健不是历史学家,不是一部鸿篇的《冲绳苦难史》的编纂人;大江健是一个作家,是一个勾勒了众多日本人物像的观察者,这给了他独特的角度与灵巧的手腕。笔下的一个个人物,是大江健引领我们走进冲绳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关键。然而,书里每一个人都被政治的高温烧灼到遍布伤痕:他们从一段苦难的历史中来,在暧昧的现实中挣扎,步入的竟仿佛是无望的未来。“人”字这一撇一捺在我眼中几乎跃动成了政治斗争的刀剑划在人类脸上的两道淌血的伤疤。按大江健的意见,“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地域个性,是与当地人的美丑紧密相关的,性质宛若盾的两面。如果我们美丽,它就会关乎日本这一地域的个性的美丽,而如果我们丑陋,那么它就会集结起日本人地域个性的所有负面因素,显出与日本人相宜、太过相宜的丑陋”(p148)。如果我们承认这个道理,那么刻划在冲绳人脸上的这些伤疤正可见证出他们一个世纪以来的苦痛与哀愁,而且,似乎并没有出现一个再世的华佗,拿出消褪伤疤的良方。序章悼念古坚宗先生。在我眼中,大江健最可称道的一句话,就在于“然而,濒死的古坚先生的愤怒集约着冲绳县民的愤怒,而这愤怒最沉重锐利的矛头,是指向我们这些本土日本人的。”(p138)这一句理清了作为领袖的古坚宗,作为日本尖锐对立面出现的整个冲绳,以及作为一个反思者尴尬存在的大江健自己。古坚宗的一生行迹,正经历了冲绳历史诸多转折的节点,他的抗争与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命运同冲绳的命运如出一辙,其间悲壮的意味油然而生。但是大江健似乎更愿意把古坚宗先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而非一个政治领袖完整起来,末尾曲笔一带而过:“我独自啜着泡盛,恍惚中仿佛看见了盛怒的古坚先生的幻影,看见了他满怀深重的愤怒向我控诉的幻影。在与我有限的接触中感受到的他的深厚和善,带着显见的愤怒,重现眼前。”(P142)读来如喝茶时喝进了未曾化开的茶渣,苦不堪言。首章则引入了大江健自身的人像。作为一个夹在历史与现实、日本与冲绳、老人(古坚为代表)与青年(被美国人调戏者为代表)之间的角色,大江健的尴尬与有苦难言全然超出我的想象。当他思考日本人是否可能转变为另一副面容时,竟然愁苦到了这般地步:“这时要是照照镜子,那里面一定会映出一张贫血的脸,正因衰弱而非亢奋烧得神志不清。”(P146)原来看茅于轼既要为富人说话,又要为穷人办事,夹缝求生仍被骂得狗血淋头。大江健横亘在两个巨大的集团之间,看来其艰苦境地比茅于轼更甚。后一章坦承冲绳局面的复杂诡谲,由此把笔触移向更广阔的冲绳民众。但这一章最叫人后怕者是冲绳的疯人。“有时候疯狂像一把钝刀,具有剜出对象、直逼核心的力量。而且,遇到某个疯人时,我甚至时常从体内涌起一种难以遏制的冲动,想把自己与那个人的疯狂同一化。但是,我在冲绳发现的疯狂,却不容许我把自己与之同一化、用拒绝的铠甲牢牢护着身体。”(p181)核爆炸的压力和被遗弃的荒凉感或许是造成这些疯癫最根本的因素。如果从生下来就接触到一个荒凉的岛屿与但闻其名的核子弹,并一再重读自身凄凉的历史,任何一个人都该有难说的苦痛,当苦痛郁结到一定的程度,我们很难再自信自己的官能没有任何问题。大江健对这些疯人的描摹最见一个作家民胞物与的特色。读《广岛札记》时,已然能体会到大江健对核子弹敏感到近乎变态的体验。此刻,他将广岛核爆给人类精神世界带来的冲击映射到了冲绳,在一阵沉闷的政治气氛中搅进了一盘人性的棋局。此后诸章,不必罗列,但每一章都有一些荒凉的人影在字里行间游弋。我所见的,他们都是残缺的影像,或者被历史的车轮不留情面地碾成了精神的残疾,或者被现实的局面压抑到忘记了言语,或者夹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彷徨踌躇。这些人,都没有大写得起来,都是眼睛布满了血丝的病人,都是被政治的利刃划出来的血痕。连大江健自己,也未能幸免。或者,这是大江健这本书将会长长地传下去的理由。历史太大,大到常常容不下人。大江健寥寥几笔勾勒下的人物却都承载起了原本只有历史才能载得动的风霜。

精彩短评 (总计14条)

  •     无期的审判。
  •     每次读到宫本定男和重藤博士就会感动
  •     拖了雪虎哥一个月的读书报告 精神断裂在难以为继的书中逆行和 某种惭愧和对自身卑微的无力感 更把自己置于想象中——给我介绍者本人的人对我如此挣扎的犀利嘲讽中。。 何必呢 不过我就是这样 人就是这样 - -!
  •     为曾经自己看见原爆的暗自解气而忏悔,战争永远是罪恶的。
  •     不可言说的苦痛。河北教育是我很尊敬的一家出版社。
  •     广岛札记就不如《个人的体验》有感染力了。而且这个版本里不少错字之类的错误。
  •     大江健三郎的《不安之书》
  •     看完之时也是被通知办不了冲绳多次签证之日
  •     抛开民族仇怨,单纯从人道主义角度看原子弹对普通日本人的伤害,这本书写得还是很震撼的。确实,小日本很少在国际社会上因为这件事哭爹喊娘~可以说是输得起的民族。建议配合观赏《萤火虫之墓》。
  •     被它的书皮吸引。
  •     看了美式抗日片钢锯岭 又看了这本书。视角一度变得很混沌 而后有一丝丝卸下沉重。归到人的存在 无关道德存在
  •     沉重,只愿这样的历史悲剧不再重演,世界和平!封皮上的草不停往下掉。。。
  •     “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夏末的雨催发着新芽,然而,真正的破坏却还在更深层的地方进行着。”大江健三郎用文字描摹原爆的伤痛,但真实的残酷远比想象的更绝望,历史总能引发人沉默的反思。
  •     那些原爆后的人们,不论活着的还是死去的,都有坚强地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