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蔷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外国随笔 > 金蔷薇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3
ISBN:9787532741823
作者:[俄]康·帕乌斯托夫斯基
页数:305页

章节摘录

让·夏米当年也曾过过一段好日子。在墨西哥战争期间,他曾在“小拿破仑”的军队里当兵吃粮。夏米可说是命大福大。他在维拉克鲁斯得了严重的疟疾病。于是这个病号还未打过一仗,就被遣送回国了。团长借此机会,托夏米把他的女儿苏珊娜,一个八岁的小姑娘,带回法国。团长是个鳏夫,所以不论到哪里都不得不把女儿带在身边。可这回他决意同女儿分离,把她送到鲁昂的姐姐那儿去。欧洲孩子受不了墨西哥的气候,闹不好就会丧命。何况神出鬼没的游击战争杀机四伏,常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危险。夏米回返法国途中,大西洋上溽暑蒸腾。小姑娘终日一言不发。即使看到鱼儿从油汪汪的海水中飞跃出来,脸上也没有一丝笑意。夏米尽其所能地照料苏珊娜。他当然知道苏珊娜期待于他的不仅是照料,而且还要抚爱。可是叫他这个殖民军团的大兵能够想出什么抚爱的方式呢?他能用什么来叫小姑娘开心呢?玩骨牌?或者唱几支兵营里粗野的小曲?但又不能老是这样同她默默相对。夏米越来越经常地捕捉到小姑娘向他投来的困惑的目光。他终于决定开口,把自己的身世讲给小姑娘听。他讲得虽然凌乱,可是挺详细,连拉芒什海峡岸边那个渔村的好些细节,诸如流沙、退潮后的水洼、乡村教堂那口有了裂缝的破钟、他那给邻居们治疗胃灼热的母亲等等都想了起来。夏米认为这些回忆中没有一丝一毫东西能够使苏珊娜开心起来。但叫他奇怪的是小姑娘居然听得津津有味,甚至还没完没了地缠着他把这些故事讲了又讲,而且还要他讲得一回比一回详细。夏米搜索枯肠,挤出了一个又一个细节,临了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是否真有其事了。其实,这不是对往事的回忆,而是回忆的淡淡的影子。这些影子好似一团团薄雾,早已飘散殆尽。这也难怪夏米,因为他从来没想到过有朝一日还要他重新去回想他一生中这段早已逝去的岁月。有一天,他隐隐约约地回想起了关于金蔷薇的事。他家乡有个年老的渔妇,在她家那座耶稣受极刑的十字架上,挂着一朵用金子打成的、做工粗糙的、已经发黑了的蔷薇花。但他已记不清,是亲眼看到这朵金蔷薇的呢,还是听旁人说的。不,大概不是听旁人说的,有一次他好像还看到过这朵蔷薇,他至今还记得那天虽然窗外阴云密布,海峡上空起了风暴,可是这朵蔷薇却微微闪烁着金光。夏米越往下讲,就越清晰地想起那朵金蔷薇的光华一在低矮的天花板下闪烁着几个金灿灿的火花。全村的人都很奇怪,这老婆子干嘛不把这件宝物卖掉,否则准能卖到一大笔钱。只有夏米的母亲一个人要人家相信这朵金蔷薇是不作兴卖掉的,因为这是当初,老婆子还是个嘻嘻哈哈的姑娘,在奥迪埃尔纳一家沙丁鱼罐头厂当女工的时候,她的未婚夫为了祝愿她“幸福”馈赠给她的。“像这样的金蔷薇世上是少有的,”夏米的母亲说。“谁家有金蔷薇,谁家就有福气。不光这家子人有福气,连用手碰到过这朵蔷薇的人,也都能沾光。”夏米那时还是个孩子,他急切地期待着老妇人交上好运。结果连好运的影子也没见到。老妇人的小屋在风中颤抖,每天晚上屋里连盏灯都点不起。夏米没等到老妇人时来运转就离开了村子。直到一年之后,夏米才在勒阿弗尔碰到一个他认识的在邮船上当司炉的人。那人告诉他,老妇人的儿子,一位画家,出人意料地由巴黎回到了家乡。画家留着大胡子,是个快活而又古怪的人。自打他回来后,老妇人的小屋就完全变了样,不但充满了欢笑,而且十分富足。据说这些画家,只消信手涂上几笔,就能赚到一大笔钱。有一回,夏米坐在甲板上,用他那把铁梳子替苏珊娜梳理被风吹乱了的头发。苏珊娜问他:“让,会有人送给我一朵金蔷薇吗?”“世上什么事都可能发生,”夏米回答说。“说不定也会有个傻小子来找你的,苏珊。我们连队有个当兵的。别看他人挺瘦,运气可好哩。这小子在战场上捡到了半副坏了的金牙,就用它来请全连的人喝酒,喝得好痛快呀。那还是安南战争时候的事儿。喝醉了酒的炮手们为了逗乐,一个劲儿地打臼炮,有一发炮弹正巧落进一座死火山的喷火口,在里边炸了开来,可不得了,火山开始爆发了,啉啉地直往外冒岩浆,我都忘了这座火山叫什么来着!好像是叫喀拉喀一塔喀火山。火山爆发得好厉害!有四十个村民给活活烧死。你想想看,就为了这么半副假牙,有这么多人白白地送了命!后来才弄清楚假牙是我们团长丢失的。这事不消说只好悄悄地了掉啦,因为军队的声誉高于一切。反正那一回我们一个个都喝得烂醉如泥。”“这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苏珊将信将疑地问道。“我不是告诉你了吗,发生在——安南。在印度支那。那儿的海洋烈焰滚滚,就跟地狱一样,可是海蜇却漂亮得像芭蕾舞女演员穿的那种花边短裙。安南那地方可潮湿哩,一夜的工夫,我们的靴子里就长出了蘑菇!要是我胡诌,就把我吊死!”在此之前,夏米听到过不少大兵们的胡诌,可他自己从来没说过一句瞎话。倒不是因为他不会说,只是从来不曾有过这种必要罢了。而现在,他认为他的神圣职责就是千方百计地使苏珊娜开心。夏米把小姑娘带到了鲁昂,当面把她交给一个瘪着蜡黄的嘴唇的高个子女人——苏珊娜的姑妈。这老婆子浑身缀满了黑玻璃珠子,亮闪闪的,活像马戏团里的一条蛇。小姑娘一看到老婆子,就吓得紧紧地偎着夏米,把身子贴在他那件褪了色的军大衣上。“没关系!”夏米悄声地安慰苏珊娜说,轻轻地推了一下她的肩膀。“我们这些当兵的也是没法给自己挑选连队长官的。苏珊,你是个女兵,忍耐着点!”夏米走了。他好几次回过头来望着那幢死气沉沉的房子的窗户,只见挂在那里的窗帘连风都不愿去吹动。在湫隘的街巷中可以听到各家小店铺里时钟匆忙的滴答声。夏米的军用背囊里,藏着苏珊的一件纪念品——她扎辫子用的一条揉皱了的天蓝色缎带。不知为什么这条缎带有一股子淡淡的馨香,仿佛曾在紫罗兰的花篮里放了很久似的。墨西哥的疟疾使夏米的身体垮掉了。他未能得到士官的军衔就退伍了。他是以一个普通列兵的身份复员回去过平民百姓的生活的。

前言

康斯坦丁·格奥尔吉耶维奇·帕乌斯托夫斯基是苏联当之无愧的大作家。他的代表作《金蔷薇》是在苏联七十年的短促生命中得以流传至今的少数几部文学作品之一。他以一八九二年生于莫斯科。他的父亲是铁路统计员。祖父是扎波罗热哥萨克,祖母是土耳其人。他在《小传》中说:“我的祖父是个和蔼可亲的蓝眼睛的老人。他总是用嗄哑的男高音唱古老的歌谣和哥萨克小曲,经常给我们讲'往昔生活中发生过的'、令人难以置信的、异常动听的故事。“我父亲所从事的职业要求他头脑清醒地对待一切事情,可他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幻想家。他受不了任何劳累和操心的事。所以他在亲友中是个出名的意志不坚的懒散的人,而且还是个空想家。用我祖母的话说,他是个'根本不配娶妻生子'的人。显然,他有了这种性格是不可能在一个地方久居的。“我母亲是个糖厂职员的女儿,性格严峻,处事专断。她一生都'固执己见',尤其是在子女教育问题上。“我们家人口很多,大家都喜欢艺术。家里常常唱歌、弹琴,全家都醉心于艺术。”由此不难看出,作家自小就受到艺术的熏陶。他在进入基辅古典中学就读后,在文学、历史、心理学教师的谆谆诱导下,爱上了文学,并在这方面受到了系统的教育。他的同学中就有好几位后来成为名噪苏联文坛和艺坛的人物,如以《屠尔宾一家的日子》一剧和长篇小说《大师和玛格丽特》驰名国内外的作家布尔加科夫,以及导演别尔森涅夫和作曲家利里多森斯基等。他念到中学六年级时,家境日趋贫困。他只能靠给人补习功课挣钱糊口和交学费。一九一一年,亦即他在中学的最后一年,写了第一篇小说《在水上》,发表在基辅的文学杂志《火光》上。从此他便立志当-名作家。一九一二年,他考入基辅大学自然历史系。寒假和暑假则当家庭教师。一九一四年转入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同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中途辍学,当了电车司机。后又志愿参加列车担架队和救护队。自一九一五年秋天起,他先后在布良斯克冶金工厂、新罗西斯克工厂、塔甘罗格锅炉厂当工人,后又去亚速海渔业合作社当渔业工人,并在那里写了第一部中篇小说《幻想家》。一九一七年二月革命爆发后,他返回莫斯科担任记者。十月革命后,仍留报社工作,常常列席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曾多次听到列宁的演说。后来他去基辅参加了红军。由红军复员后,他一度在敖德萨的《海员报》工作。与他同事的有后来成为著名作家和诗人的卡塔耶夫、伊里夫、巴别尔、巴格里茨基等人。离开《海员报》后,他在塔斯社前身罗斯塔斯社担任编辑。帕乌斯托夫斯基和他父亲一样,性好流浪,用他自己的话说,“漫游之神”常常支配着他。到三十年代初,他已游历了苏联和波兰的许多地方。他把这种漫游视作“到生活里去,以便熟悉生活、体验生活、了解生活”的一种方式。他认为,没有生活经验,写作这条路是根本走不通的。他说过:“几乎我的每一本书都意味着一次旅行。换句话,说得更确切些,每次旅行之后,我总写成一本书。”一九三二年,他的中篇小说《卡腊一布加兹海湾》问世。小说描写俄罗斯人民改造自然的斗争,将文献资料与艺术构思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他的成名作,评论界称其为“科学小说”。此书出版后,他便辞去通讯社的工作,专门从事文学创作。一九三三年,他响应高尔基写工厂史的号召,完成传记小说《夏尔·朗赛韦的命运》,以一名拿破仑军官被俄军俘获后,在俄国一重工业工厂内所度过的余生为主线,反映了这个工厂的历史。一九三四年发表中篇小说《科尔希达》,描绘排干沼泽地的艰苦过程;两年后发表中篇小说《黑海》,主题与前书相同,结尾为沼泽地变成了繁花似锦的亚热带地区;又两年后发表中篇小说《北方故事》,由三篇小说组成,第一篇写十二月党人的起义,第二篇写十月革命,第三篇写现当代。自一九四五年起开始写多卷集自传体小说《一生的故事》;《遥远的岁月》(1946)、《不平静的青春》(1955)、《前程无量的时代》(1959)、和《投身南方》(1962)。多卷集以优美的语言和严谨的风格,反映了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作者的经历,是帕乌斯托夫斯基的压卷之作。一九六八年,帕乌斯托夫斯基在莫斯科与世长辞。帕乌斯托夫斯基是一位具有鲜明创作个性的作家。早期作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充满幻想,自中期起,作品开始具有强烈的心理学倾向,着力于探讨人的感情和个性,从写多彩而奇特的英雄人物转而写普通人,塑造农民、劳动者和手艺人的形象,致力于发掘他们身上的“永恒之光”。他不仅写出了一系列优秀的中篇小说,而且尤其擅长写抒情色彩的短篇小说。他的许多短篇小说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文笔细腻,格调清新,不啻一首首散文诗。他创作特色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善于用诗一般优美、动人的语言描写自然科学领域内的故事。他的《卡腊一布加兹海湾》和《科尔希达》曾被高尔基和克鲁普斯卡娅誉为小说和科学结合的创新范例。帕乌斯托夫斯基还以知识渊博著称,著有一系列关于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理、契诃夫、雨果、福楼拜、莫泊桑及音乐家柴可夫斯基、画家弗鲁别利的传记作品。苏联卫国战争前,帕乌斯托夫斯基在莫斯科高尔基文学研究所散文讲习班讲授写作技巧和心理学有十余年之久,授课内容十分丰富,但既未印成讲义,也未速记下来。帕乌斯托夫斯基遂决定将其写成书,题名《铁玫瑰》。这一书名取之于乌克兰流浪歌手奥斯塔勃的经历。这位歌手曾用铁打了一朵玫瑰花。可是他刚刚着手写这部作品,卫国战争爆发了,写作因之中断。直到五十年代,帕乌斯托夫斯基才重新开始此项工作。其时关于铁玫瑰的故事,他已写进了自传体小说《一生的故事》第一卷《遥远的岁月》,作者便调整了原先的写作计划,将此书易名为《金蔷薇》。以上便是《金蔷薇》一书之缘起。一九五五年,苏联《十月》杂志第九和第十期连载了《金蔷薇》。同年,苏联作家出版社出版了此书单行本。一九五七年,作者对《金蔷薇》作了一次修改,收入该年苏联国家文艺书籍出版社出版的六卷集《帕乌斯托夫斯基文集》第二卷。此后,帕乌斯托夫斯基曾着手写作《金蔷薇》第二卷,探讨散文的诗化、旅行对于创作的意义、虚构的意义、文学与生活的关系等问题,但未及成书,便离开了人世。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他又一次对《金蔷薇》第一卷全书作了全面的修订润饰,还重写了《契诃夫》和《亚历山大·勃洛克》,新写了《伊凡·蒲宁》和《插在钮孔中的一朵小玫瑰花(记尤里·奥列沙)》。此乃最终的修订本,收入苏联国家文艺书籍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出版的九卷集《帕乌斯托夫斯基文集》第三卷。这个中译本即据此版本译出。帕乌斯托夫斯基本人把《金蔷薇》称作中篇小说,也有评论家将其归为探讨人文科学的“科学小说”,而实际上这是一部总结作家本人的创作经验、研究俄罗斯和世界许多大作家的创作活动,探讨写作上一系列问题的散文集。娓娓而谈,清新隽永,对作家如何培养观察力、提炼素材、锤炼语言、丰富知识等等都有独到的见地,对想像的必要性,细节描写的功能、人物性格的逻辑性以及灵感的由来等等也作了深刻的阐述。对绘画、雕塑、音乐、建筑等艺术领域亦有所探讨,且旁及天文、地理、气象、地质、植物、海洋、光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给人以信笔拈来,皆成文章之感。《金蔷薇》全书共十九篇,每篇分别以诗情画意的笔触阐发一个或若干个有关文学创作的问题,并无情节上的依存性和连续性。然而人们却不觉得此书结构松散,内容庞杂。这是因为有一条红线似磁石一般贯穿全书,将所有章节凝聚成一个严密的整体。这条红线便是以本书书名《金蔷薇》所象征的作家对文学事业、对祖国、对人民、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爱和对美的锲而不合的追求。作者认为真正的文学作品无不是以此为出发点的。此书问世时,庸俗社会学和教条主义尚盛行于苏联文坛,卫道者们言必称文学的阶级性和党性原则,强调作家的首要任务为世界观的改造,要求于作家的是歌功颂德,图解政策,把探讨自我表现和写作技巧的言论斥为离经叛道的异端邪说。所以像《金蔷薇》这样一部挣脱条条框框的桎梏,探讨文学创作本身规律的作品的问世,在当时苏联读书界眼里不啻沙漠中的一泓清泉,长年来一直受到普遍的欢迎。几十年过去了,几番斗转星移,旧貌已改新颜,然而《金蔷薇》因其本身的文学价值,仍为俄罗斯的读者所珍视。《金蔷薇》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即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中译本。大概由于该书同当时的政治氛围和文化氛围不合,有许多违碍之处,所以出版社将该书作为“内部读物”发行。其时中国文坛的境况与苏联颇为相似。文学作品的功能已超越文学,而进入政治领域,且被无限扩大,成了阶级斗争的晴雨表,成了若不能兴邦必将导致亡国的令人股栗的大事。起初奉为圭臬的文学概论之类此时已被斥为修正主义。文学创作所应遵循的已不再是文学创作的准则,而是阶级斗争的规律,所以《金蔷薇》中译本的面世,对于尚未忘却文学,对文学仍有爱心的人来说,不啻满天乌云中的一线阳光,自然趋之若鹜。如今教条主义极左思潮早已在我国分崩离析,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回复已成为衡量作品优劣的标准。那么这本阐述作家本人及世界许多大作家的创作心得的书,必将大有益于我国的读者。是为序。

内容概要

帕乌斯托夫斯基(1892~1968),俄罗斯作家。出身于莫斯科一个铁路员工家庭。从中学时代起他就醉心于文学,1912年发表了第一个短篇小说。在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时期他比较广泛地接触俄国的社会生活,参加过红军,当过记者及报社编辑。这期间他创作了许多作品。使他一举成名的是中篇小说《卡拉-布加兹海湾》(1932)。后来他还写了一系列画家、作家的传记小说和历史题材的作品,如《伊萨克·列维坦》(1937)、《塔拉斯·谢甫琴柯》(1939)、《北方故事》(1938)等。卫国战争时期他当过战地记者。他于1956年发表的《金玫瑰》是一本创作札记,其中谈了许多创作体会和经历,受到广泛欢迎。后期他致力于创作长篇自传体小说《一生的故事》(1945~1963),反映了19世纪末直到20世纪30年代作者的经历,是作者对创作历程和道德、精神内容的思考、探索的总结。
帕乌斯托夫斯基的作品多以普通人、艺术家为主人公,突出地表现了对人类美好品质的赞颂,具有动人的抒情风格。他的短篇小说写得优美如诗,艺术水平很高,如《雪》、《雨濛濛的黎明》、《一篮云杉果》等

书籍目录

珍贵的尘土
摩崖石刻
几朵木花
第一篇短篇小说
闪电
作品人物的反叛
一部中篇小说的由来
“火星”
利夫内的雷雨
研读地图
心灵的印痕
钻石般的语言
矮林区中的泉水
语言和大自然
花和草
辞书
发生在阿勒斯万格公司的一件事
似乎无足轻重
车站餐厅里的老人
自夜
生命力的发端
夜行的驿车
早就打算写的一本书
契诃夫
亚历山大·勃洛克
居伊德·莫泊桑
伊凡·蒲宁
马克西姆·高尔基
维克多·雨果
插在钮孔中的一朵小玫瑰花
米哈伊尔·普里什文
亚历山大·格林
爱德华·巴格里茨基
洞察世界的艺术
在卡车的车厢里
与自己话别

编辑推荐

《金蔷薇》是俄罗斯当代著名作家康·帕乌斯托夫斯基的力作。这是一部总结作者本人创作经验、研究俄罗斯和世界上许多文学大师的创作活动、探讨文学创作的过程、方法和目的的美文集。

作者简介

《金蔷薇》是一部总结作者本人创作经验、研究俄罗斯和世界上许多文学大师的创作活动、探讨文学创作的过程、方法和目的的美文集。文学大师用他别具一格的文笔气势磅礴而又精致入微地描绘了人类的美好感情和大自然的如画美景,阐述了作家的使命、文学创作的目的和方法,使每一位读了《金蔷薇》的文学爱好者、文学创作者和文学批评家得到极大的启发。本书以新颖优美的文笔塑造的一个个鲜活动人的形象,具有无可抗拒的强大的感染力,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催发人们博爱的美好感情。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凡读过《金蔷薇》者,无不称赞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并且肯定该书在自己文学创作的道上起过重要作用。相信这本书今天依然会给读者以诸多教益。

图书封面


 金蔷薇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1条)

  •     在中学的语文课外里读过第一篇的《珍贵的尘土》,但是我忘记是不是有收录最后作家一段。小时侯在电台听过第二章 《碑铭》的前半段,还能记起广播员抑扬顿挫的读着 “纪念那些征服了海和即将征服海的人"。 另外,看过一次王蒙的讲坛,说的莫奈画伦敦紫雾的事儿,估计也是这里来的。作者对托尔斯泰比陀思妥耶夫斯基重视的多,不过现代口味变了,就douban来说陀比托更加重视。另外本人文学水平也有限,看了说了一堆堆苏俄的作家有点头疼。
  •     《金蔷薇》,作者是前苏联作家帕乌斯托夫斯基,作者的全名是:康斯坦丁•格奥尔吉耶维奇•帕乌斯托夫斯基。一八九二年出生于莫斯科。他的父亲是铁路统计员,祖父是扎波罗热哥萨克,祖母是土耳其人。作者知识渊博,文笔细腻,作品格调清新,语言优美,他尤其擅长散文写作,被誉为全俄罗斯的“散文抒情大师”。不仅散文如此,他的许多小说、甚至自然科学报告,都拥有他所特有的诗一般优美、动人的语言。这本书,也不例外。《金蔷薇》是一部总结作家本人的创作经验,、研究俄罗斯和世界许多大作家的创作活动,探讨写作上的一系列问题的散文集,娓娓而谈、清新隽永,对作家如何培养观察力、提炼素材、锤炼语言、丰富知识都有独到见解。毋庸质疑,这本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文学评论专著,但同时由于作者本人身厚度的文学底蕴,也是一部绝妙的散文集。全书共十九篇,每篇分别以诗情画意的笔触阐发一个或若干个有关问题。这部书一问世,就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征服了苏联文坛,被译为外文后,更是迅速风靡世界。作者热爱文学事业,作者把对祖国、对人民、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爱和对美的锲而不舍的追求,奉为终身的信仰。只有这更加辉煌的从黑暗中生长出来的对人间不幸默默温柔的象征,才足以供奉在那座哭过、绝望过的耶稣受刑的十字架上。这本书便是作者受尽折磨后的象征,是作者对信仰的供奉;诗人勃洛克说:“这声音是你的。我把生命与痛苦注入它那莫解的音响。”这本书便是作者生命与痛苦的注入,是作者为信仰的演奏的华美乐章。《珍贵的尘土》是开篇第一篇,曾经入选高中语文读物。这篇文章是“记叙作家劳动的札记”,以这样一个故事开篇,确实要比其他任何文学教科书都要来得生动、鲜明,如同饱含着鲜美汁液的苹果一样,更富有诗意、美感和艺术的魅力,更易于让读者明白作家的任务,作家的要求。不过,我觉得,故事本身所蕴涵的对生活的启示,或许要远远大于对文学创作的妙喻。这是一则关于法国一个叫让•夏米的清洁工的故事,夏米曾经是一个大兵,但在战争没开始之前,他就得了严重得见虐疾病,不得已要被遣送回国,团长借此机会,托夏米把他的女儿苏珊娜——一个八岁的小女孩,带回法国。归国途中,小姑娘每天都闷闷不乐,夏米决定,努力让小姑娘开心起来,他回忆起自己的身世,把回忆淡淡的影子,一股脑全告诉了小姑娘,甚至有一天,一个他本以为都要丢到爪哇国的事情,也被他回忆了起来,那是一个有关金玫瑰的事情,一个年老寡居而又贫穷的渔妇,拥有一朵很久以前未婚夫送与的金玫瑰,最后有福气的金玫瑰,使渔妇的儿子成了一位富足的画家,“像这样的金玫瑰世上是少有的,”夏米的母亲说。“谁家有金玫瑰,谁家就有福气。不光这家子人有福气,连用手碰到过这朵玫瑰的人,也都能沾光。”小姑娘问他“让,会有人送给我一朵金玫瑰吗?”“世上什么事都可能发生,”夏米回答说。偶然一天,在夜里工作的夏米,遇到了被恋人抛弃的苏珊娜,“苏珊!”他悲喜交加地说道。“苏珊,女兵!我的小姑娘!我到底见到你啦。你大概已经把我忘了。我是让•欧内斯特•夏米,就是那个把你送到里昂可恶的姑妈家去的第二十七殖民军团的列兵。你长得多美呀!你的头发梳得多好看呀!可我这个笨手笨脚的大兵,当初给你梳的是什么头呀!”“让!”少妇大声叫道,扑到夏米的怀里,搂着他的脖子,失声痛哭起来。“让!你还是跟当初一样心地善良。我什么都记得!”夏米让苏珊娜住在自己的小窝里,苏珊娜在夏米家住了五天。在这五天里,巴黎的上空升起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奇异的太阳。所有的房子,即使是结满烟炱的旧屋,所有的花园,甚至连夏米的窝棚,都像一颗颗宝石似的,在这轮红日的辉耀下璀璨生光。谁要是从来未曾听到过沉睡着的年轻女人的依稀可闻的鼻息声,并因此而激动过,谁就不懂得何谓温柔。她的双唇比含露的花瓣还要鲜艳,她的睫毛因夜来的泪珠而熠熠闪光。夏米为这对恋人送信,又一次送走了苏珊娜,他决定为苏珊娜铸一朵金玫瑰,他没有钱,但是他知道首饰作坊里的尘土,混有一些金粉。夏米决定把银匠作坊的尘土里的金子筛出来,铸成一小块金锭,然后用这块金锭打一小朵金玫瑰,送给苏珊娜,祝愿她幸福。说不定这朵金玫瑰还能像母亲当年所说的那样,给许多普通人带来幸福。谁知道!他决定在这朵玫瑰没有打成之前,先不同苏珊娜见面。许多日子过去了,金粉日积月累,终于可以铸成一块金锭了。但夏米却迟迟没有把金锭拿去请银匠打成金玫瑰。此时的夏米,又老又丑,他想要把心底的温情全部给与小姑娘,又怕自己会遭到耻笑。他窝棚里有一片破镜子。夏米偶尔也拿起这片镜子来照照,但每回都破口大骂地立刻把镜子扔到一边。还是别看到自己的好,别看到这个瘸着两条患风湿病的腿的丑八怪的好。当玫瑰花终于打成的时候,夏米得知苏珊娜已经在一年前离开巴黎去了美国,据说这一去就不再回来了。而且谁也不能告诉夏米她在美国的地址。小姑娘又一次离开了。最后夏米死去了,为他打造金玫瑰的工匠,拿走了金玫瑰,卖给了一位文学家。文学家在札记中写道,“每一分钟,每一个在无意中说出来的字眼,每一个无心的期盼,每一个深刻的或者戏谑的想法,人的心脏的每一次察觉不到的搏动,一如杨树的飞絮或者映在在水洼中的星光——无疑不都是一粒粒金粉。这位老清扫工的金玫瑰是用于祝愿苏珊娜幸福的,而我们的创作则是用于美化大地,用于号召人们为幸福、欢乐和自由而进行斗争,用于开阔人们的心灵,用于使理智的力量战胜黑暗,并像不落的太阳一般光华四射。”这篇文章,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有文学方面的,更有生活方面的,在我们每个人的周围,都或多或少有这么一个人,他为你默默付出,他为你筛出金粉,他为你铸造金玫瑰,这些人,都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我们需要珍惜。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一次夜行的经历,无关丑恶,唯有唯美。当汉斯安徒生住在旅馆里的时候,在一个锡制的墨水瓶里还剩下了一点墨水。他开始用这点墨水写一篇童话。但是这童话眼看着一会儿比一会儿白下去,因为安徒生已经往墨水里掺了几次水。不过仍旧没能写完,于是这篇童话的欢乐结尾就留在墨水瓶底了。安徒生苦笑了一下,他决定下一篇童话就叫做“留在干涸墨水瓶底的故事”。他爱上威尼斯,他叫它“凋零的芙蓉”。这样的句子,我喜欢到疯狂。安徒生放下了车窗。一条榆树枝伸进车里来。安徒生摘下几片树叶留作纪念。他跟许多想象力活跃的人一样,有着在旅途上搜集各种小东西的僻好。这些小东西有一个特点:能使他回忆起过去,重新唤起他——安徒生——在拾起随便一块镶嵌画的碎片、一片榆树叶或一块小小的驴蹄铁的那一瞬间的心情。或许安徒生能够成为童话作家,正是由于他时刻的好心情。现在夜的黑暗比阳光更使人感到惬意。黑暗让他安静地思考一切。而当安徒生想得厌倦了的时候,这黑暗常常帮助他编出各种他自己作主人公的故事来。在这些故事中,安徒生总把自己想成是一个漂亮、年轻、生气勃勃的人。他总是毫不吝啬地把那些多情善感的批判家称之为“诗之花”的令人陶醉的字眼把自己点缀起来。事实上,安徒生却长得非常难看,这一点他自己也很清楚。他又瘦又长,而且怕难为情。两手两脚活象用绳子吊着的木偶的手脚一般晃晃荡荡。这种小木偶,在他的故乡,孩子们叫做“罗锅儿”。看起来,自恋是有用的,我的一位好朋友就曾经这么说过:‘每天自恋三分钟,有益于身心健康。”话虽调皮,道理却是真的,没有人夸自己,自己再不夸,多对不起父母啊!这正好象他的一篇故事里所描写的一样。一个古老的魔箱、盖子砰地一声飞起来了,里面藏着神秘的思想和沉沉欲睡的感情,还藏着所有大地的魅力——大地的一切花朵、颜色和声音、馥郁的威风、海洋的无涯、森林的喧哗、爱情的痛苦、儿童的咿呀声。灵感来临,这是一幅多么诡异的画面。“我是一个流浪诗人,”安徒生回答说。“我是一个年轻人。生着浓密的、波状的头发,脸色黝黑。我的蓝眼睛几乎无时不在笑,因为我无忧无虑,尚未堕入情网。我唯一的工作,就是给人们制造一些微末的礼物,做一些轻浮的只要能使我那些亲近的人快乐的事情。”安徒生认为,无忧无虑的条件之一,便是尚未堕入情网。这或许是他最大的不幸。尽管爱情会带来忧愁,但正如徐志摩的那句“蜜甜的忧愁”,没有忧愁,又怎么会有甜蜜?去年夏天我在日德兰半岛,住在一个熟悉的林务员的家里。有一次我在林中散步,走到一块林间草地上,那里有很多菌子。当天我又到这块草地上去了一趟,在每支菌子下面放了一件礼物,有的是银纸包的糖果,有的是枣子,有时是蜡制的小花束,有的是顶针和缎带。第二天早晨,我带着林务员的小女孩子到这个树林里去。那时候她七岁。她在每一支菌子下面找到了这些以外的小玩意儿。只有枣子不见了。大概是给乌鸦偷去了。您要是能看见就好了,她的眼睛里闪烁着该是多大的喜悦啊!我跟她说,这些东西都是地下的精灵藏在这里的。”安徒生就是安徒生,能够让简单的生活过得这么有诗意。毫无意外的,安徒生夜行的伙伴,爱上了他,她鼓励安徒生去找她,黄昏时候,安徒生在瑰乔丽的古老的家宅前拉着门铃。这幢房子坐落在一条通向要塞的很窄的小街上。而谁知道,或许由于这种爱情,他无数华丽的童话会黯然失色,一去不返了。到那个时候,他的生命又有什么价值呢?“只有在想象中”,他对自己肯定地说,“爱情才能永世不灭,才能永远环绕着灿烂夺目的诗的光轮。看来,我幻想中的爱情比现实中所体验的要美得多。”童话家安徒生,不愿拥有现实的爱情。安徒生去找叶丽娜瑰乔丽告别,“我是来告别的,”安徒生声音低沉地说,“我马上就要离开维罗纳了。”“我认出您是谁来了,” 叶琳娜瑰乔丽望着他的眼睛说。“您是汉斯安徒生,著名的童话作者和诗人。不过看来,您在自己的生活中,却惧怕童话。连一段过眼云烟的爱情您都没有力量和勇气来承受。” “这是我沉重的十字架,”安徒生承认。安徒生,离开了,20全维罗纳响起了晚祷的钟声。以后他们再也没有见过面,但是终生互相怀念着。晚年的安徒生,曾经谈起这件事,“我为我的童话,付出了一笔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法估计的代价。为了童话,我放弃了自己的幸福,并且白白放过了这种时机,那时无论想象是怎样有力和灿烂,也该让位给现实。”这是安徒生的最为后悔的事。
  •     我觉得我看的版本应该是第一版李时译的。据说戴騘的版本最初译为《金玫瑰》,基于巴氏晚年修改后的原稿。文笔优美,举例浪漫,翻译精到,可以当作散文看,可以知道很多作者的八卦野史,但实际上它是作家对于写作者的经验之谈,至少作者本意如此。比如书名金蔷薇,同时也是第一章的标题,巴氏非常巧妙地写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哀而不伤,却在最后告诉我们,其实这个故事说的是一点一点的努力,最终能够创造出美丽的金色蔷薇。同理,写作需要平日细致的积累,要像个“拾垃圾的人”,最终才能厚积薄发。其他的还有关于如何遣词造句的,虽然说的是俄语方面的语法,但语言这种东西还是有通用的。细节描写以及想象力的力量,都是老生常谈,巴氏文笔带着女性的琐碎的优柔,以讲童话般唯美的态度再叙述,就特别有种宁静辽远沉浸入心的说服感。最让我喜欢的应该是第十六章关于安徒生的故事。完全可以当成短篇小说来看。其实了解安徒生生平的人应该知道,更大部分作家一样,他用自己的笔触构造了一个个奇妙的童话世界,但他本人却贫穷潦倒,口拙笨钝,样貌丑陋。他身高190cm,即便在当年的欧洲,也属于怪异的巨人。他年轻时去好友家作客,给好友的女儿讲故事,在一个个故事里,他爱上了她,却最终没有结果。往后的日子里,他四处漂泊,认识新的陌生人,爱上那几位女人,沉默寡言地离开。他一生未婚。按照教科书里的话,便是,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孩子们。他和童话谈恋爱。而他的确是将人生大部分时光扔在旅途上。这跟本书里的那个故事倒是出乎相匹。而那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的东西,无非是,现实的爱情终将腐朽,而想像中的美丽故事却拥有更加永恒的力量,所以他没办法留在那位夫人身边。他要创作更多的童话,让更多的人看到夜色里的幻想。紧接之后的那一章,是各个作家诗人的小传。巴氏说,他希望有一天,能将自己了解的每个作家都写个故事,虽然这些小段子不是我以为的那些八卦野史。对我而言,这本书并不算是关于文学创作的经验之谈。要我说,它并没有特别深入地系统介绍要如何写好一篇小说──这样的指导应该是永远不可能有的──所以,它是一本散文随笔,启迪你应该如何在缓慢的构思中让闪光的瞬间随灵感流淌在笔尖。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曾经在文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之间摇摆过很长时间,讨厌语言空洞言之无物,因而把注意力都放在内容本身,希望减少甚至不用任何技巧去写作。如今却慢慢改变了。好的文字不仅可以将意图传达得清晰有力,更能令人印象深刻,回味无穷。对我来说,没有回味的作品就不是好作品。这本书是我读过的关于文学的艺术性方面最好的一本。最好是最好吸收的意思。非常喜欢《第一篇短篇小说》,《发生在阿勒斯万格公司的一件事》,《还有车站餐厅的老人》这3篇。翻译也比较满意。
  •     读完后有种伤感
  •     沁人心脾
  •     每个刹那,每个偶然投来的字眼和流盼,每个深邃的或戏谑的思想,每个细微的心灵的跳动,还有白杨的飞絮,映在静夜水塘中的一点星光——都是金粉的微粒,幸福的源头。而我们要用一生的时间来寻觅那些细微的沙粒,熔成合金,再用这种合金来锻成自己的金蔷薇,那就是我们经历的和我们心中的故事。
  •     留着以后读
  •     看到是08年出版的书,豆瓣上好像找不到对应的。用这本凑合一下。 利用午休的时间,重捡看书的状态,及消磨空余,终于把这本10年在北京大学地下书店买的《金蔷薇》看完了。不给自己强加多少计划,只是希望一直都能保持阅读的态度。
  •     流畅。亦有所启发。充满灵感,亦能引发别人的灵感。
  •     厉害!作者的文字很美,散文写的很棒,故事也很好,首篇金蔷薇的比喻真有贴切,看完之后很受教
  •     太美,有时间再读
  •     毕业礼物
  •     金蔷薇是怎么来的?选读。
  •     太过优美的文学自白,如同不落的太阳一样虚幻,金色的蔷薇说到底还是梦想家才会去渴望的东西
  •     老帕绝逼良心作家!
  •     听同学推荐购买以后,感觉的确很不错。康·帕乌斯托夫斯基是俄罗斯当代著名作家,全书都是他写作经验的总结。书中的故事很动人,文字细腻、描写生动。在这本书中一段段感人的小故事,也有作者对于其他作家的一些写作技巧分析。文字的美也许让人无法短暂间复制,但是作者带来的故事情节上的美感会滋润你的心灵,使你久久无法忘怀。关于人物怎样去描写,甚至是故事情节如何发展,怎样让一个人的行为符合他的性格和身份在书中,作者都有详细的讲解。当然,即使不是抱着学习写作的目的,你也值得阅读这本出自文学大家的书,毕竟关于那只金蔷薇的故事,无论是任何人,都必然被它打动。
  •     文笔细腻,特喜欢作家轶事
  •     森林、湖泊、泥沼、千百种植物、暴风雪、深夜.....《金蔷薇》展现了俄罗斯广袤质朴的自然风光,也是一个文字工作者应该体验的生活的诗意。突然有点明白为什么别人说这本书是“夏虫不可以语冰”了。
  •     所谓人性总是在俄罗斯作家的笔下更加清晰.好书一本,我有3种版本.这本应当排列第一.而且封面设计朴素.深得我心.另一个版本,译文不错,但封面为一金发艳女,令人汗颜.要考虑把书皮包上方可.
  •     绝对影响文学青年一生的书,寂寞的诗意与蹉跎的时光。
  •     感受俄罗斯文学的博大胸怀俄国人的细腻和温暖非金蔷薇莫属戴骢的翻译也是大家风范强烈推荐
  •     苏俄作家笔下自然景致和人心情感是我焦虑惶惑之时的庇护所,如乡愁一般踏实。
  •     很多收获!
  •     http://mp.weixin.qq.com/s/c-8xi4s7AgCOl4ndvEkO4w
  •     什么时候读都很好。只不过文学青年快要死绝了。
  •     清新隽永,真诚感人。在思想压制的四五十年代苏联能写出这样文字真的不容易。
  •     这个版本翻译得非常好,纸张干净漂亮,定价又低,实在有物超所值的感觉。
  •     很早就晓得这本书了,现在看为时不晚
  •     多年后忘了具体内容,只记得这书里面积极向上的、太阳般的温暖。
  •     整体看还不错
  •     上研修班时老师提到了书中的内容,于是买来看。书中对作家、对创作过程的描写生动,有趣,尤其喜欢安徒生故事中的描写和语言风格,干净凝练,华丽又不失深邃。对学习文学创作的人来说是有益的,对了解作家和作家这个职业也是有帮助的,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     因为在书店中很难买到了,所以才会选择在此购买.内容不错,质量也很好,但要是包装更好些就更完美了
  •     这个作者让我打心眼里佩服的不行,写得太好了,我最佩服景物描写好的作家,该作者对我来讲就是神!通过他的文字我仿佛身临其境的跟着他一起到过无数地方,看见那里的花那里的建筑那里的人,简直太棒了,我很喜欢!
  •     阴天并没有收走所有颜色,只是把颜色变稀薄了
  •     一年前看的 写蒲宁的那节让人尤为感动 辽阔苍莽的俄罗斯平原 白桦林 黑湖 夜行的驿车 所有隐秘的泪水
  •     温馨很暖
  •     没有太多光彩的书,语言和情境老旧。上海译文出的字能不能大些呢,或者买书赠送放大镜。
  •     高中时读过,竟然没标?
  •     真性情才能有真文字
  •     曾今老师说过
    这本书是写作课上做好的教本
    喜欢
  •     受老师推荐,受益匪浅
  •     诗一样优美。作者和译者都令人惊艳。
  •     说实话里面大部分内容我都没读进去,不过读进去的内容感觉还不错,比如介绍莫泊桑和雨果的部分~还有写小说时候的思想活动
  •     速度什么的都不错,就是封面有点脏!
  •     以前在朋友那里看过,觉得特别好,自己也买了一本,读起来真是很带劲!里面提到很多写作的心得和方式,我本身也喜欢写作,读起来特别有感觉,很多地方产生了共鸣!还学了许多好句子,新词,读起来就停不下来~文学爱好者都可以看看啊,推荐!
  •     很好的一本书,让我知道了以前不太了解的作家,更喜欢俄罗斯文学了.
  •     唯美动人,翻译极佳。
  •     译文出版社的书到了当当网上有的是正版书,有的是盗版的。搞不清楚,看运气。
  •     这次书的质量很不好,很失望,和旧的一样
  •     这个书写的比较通俗易懂,相对于外国文学来说是很舒服的一本。其中主要是对写作技法的授予。以故事为例子,受益匪浅。
  •     因为看到“最优美的文字”的评论找来看的,文学评论散文集。文字非常优美,平实不华丽但像放幻灯片一样在你眼前生动地勾勒出暴雨前的森林、宁静的小木屋,甚至连灰蒙蒙的早晨都多了几许色彩与生气。穿插的故事平淡也好传奇也好,都有一番打动人心的力量。
  •     2016-11-19
  •     愿儿时诗意的礼物永远在你我身上。
  •     “重要的是 秋天的感觉”
  •     这是一个好人写得好书。
  •     浮躁了太久,已很难静下心来读读书了,这本书还好能让我有稍时的安静,每天睡前必读。
  •     传记的部分真的难以卒读,作者强烈的民族情感也让人有些隔离。
  •     无论是否写作都应该读的书。因为文学的不朽,在庄严的七弦琴上逃过腐烂,如同椴树花的香味,历久弥新。
  •     最美不过文学
  •     任何时候写作都要像为自己写一样 那种坦诚 我做不来 虽然明白那样才是最大的自由
  •     有些观点不太喜欢……
  •     温情就像一片海水,持久,又有令人忧伤的深度
  •     此书内容丰富,道理深刻,文笔优美。
  •     最好的写作指南
  •     朴素的小书。但内容很不错。适合慢慢品。
  •     据说是文学界的泰斗级图书,还没读,不过很期待。
  •     我是偶然看到这本书的。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本书不那么喧哗。很适合一个人娴静状态下慢慢的读。不是给你讲什么大道理,但每篇都会让你学会一个道理。
  •     书中说"对契诃夫是无法用文字评价的,因为他使用了俄国的最美的语言来写作."这本书,也是无法评论的.一个感觉就是,读到里面提到的月光,树林,乡下的人儿.我想家了.
  •     本来是本着看进去的最初意愿,但是实在不容易看进去啊~为什么俄语原著书翻译出来的不少中文书读起来都那么的枯燥乏味呢?
  •     这本书非常不错.
  •     只记得那一个故事,金蔷薇
  •     这个版本唯一的缺点就是字体太小。
  •     这是一本文笔优美的书,通过散文化的笔法编制故事,而作者关于创作的理念及技巧就蕴含在这些淡雅的故事里。
  •     用散文和札记的形式分享作者创作、研究的方法、目的以及文学大师们的习惯,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去阅读,它都是一部杰作。
  •     20170310-15,3.2小时,610/分钟。
  •     因为是导师无意中说起的书,所以就买来看了。
    很不错,每次读都会有很深的感触。
  •     诗意盎然的散文~
  •     颤抖了,当合上书本的那一刻,就知道自己注定要打开俄国文学!
  •     这是我读这本书后的最想说的话^_^
  •     忍着吧 絮姬 女战士!
  •     少有的一本既诚恳、又好读、又总能说到人心里去的谈写作类书籍,读起来真是享受。
  •     很不错的一本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会反复读的一本书。
  •     书很好,但要耐心读
  •     作者不用我在多说了,相信喜爱他的人都不会陌生.只是觉得译文的水平比起李时先生来好象欠了些.总的来说不错!
  •     不愧是大家喜欢他的文笔清新又美丽他的作品都很值得读
  •     一本关于创作的创作书籍,格局远大,饱含艺术的热情和纯真。各章节采用的形式、内容的谈论角度以及贯穿始终的对于细节的活力的追逐,这些部分都完美的结晶为这朵外柔内刚的金蔷薇。全书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气息十分安定。用这样的写作功力来谈创作的作者令人信服。
  •     喜欢爬格子的人一定要看!
  •     去问开化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
  •     篇篇经典,字字珠玑。
  •     累赘得令人烦躁
  •     他的书是不能不看的,不看他是你人生的额损失,
  •     此书有《安娜·卡列尼娜》剧透
  •     有一些生僻字,读的不太顺
  •     记得高中语文课外读本就选了第一篇《珍贵的尘土》
  •     听帕乌斯托夫斯基细数着契诃夫、勃洛克、莫泊桑、蒲宁、高尔基、雨果……就像说起远方久已不见面的老友一样,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思考,他们不为人熟悉的生活细节,可以推知的他们想法与喜好,这些巨人似乎带着脉脉的微笑走到你身边的街道上,在你不经意间与你擦肩。
  •     有分量的书,很值得在写东西时借鉴,意料之外的好书。
  •     里面谈构思像闪电一样那段话非常好
  •     字很小,排版很喜欢~
    但这版没有另一版翻译的优美~
    封皮有点皱,还有点脏~
  •     跟原来看的版本不是很一样诶,第一篇的名字就不一样,应该叫金蔷薇的,却叫珍贵的泥土
  •     每一分钟,每一个在无意中说出来的字眼,无心的期盼,深刻或者戏谑的想法,心脏察觉不到的搏动,一如杨树的飞絮或者夜晚映在水洼中的星光——无不都是一粒粒金粉。 我们,文学家们,以数十年的时间筛取着数以百万计的这种微尘,不知不觉的把他们聚集拢来,熔成合金,然后将其锻造成我们的“金蔷薇”。
  •     读了第一篇就喜欢上这本书了,写的好美啊,看了好想去俄罗斯
  •      很有趣的名人故事汇,好像因为其中一篇的《花花草草》,想好好去认识身边的花,因为广州花城有许多花花草草。
  •     根据孩子的语文老师介绍买了此书,阅后感觉确实不错。有点遗憾的是该版本印刷的字体较小,对视力不好的人有点辛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