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流之后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外国随笔 > 在潮流之后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
ISBN:9787515505114
作者:[德]叔本华
页数:161页

章节摘录

  论思考    一  哪怕是藏书最丰的图书馆,如果书籍放置混乱的话,其实际用处也不及一个收藏不多,但却整理得有条有理的小图书室。同样,大量的知识如果未经自己思想的细心加工和处理,其价值也远远逊色于数量更少、但却是经过了头脑多方反复斟酌的知识。这是因为只有通过把每一真实的知识相互比较,把我们的所知从各个方面和角度融会贯通以后,我们才算是完全掌握了这些知识,它们也才真正地为我们所用。我们只能深思自己所知的东西——这样我们就真正学到了一些道理;但反过来说,也只有经过深思的东西才能成为我们的真知。  不过,虽然我们可以随意安排自己阅读和学习,但随意安排自己思考,却的确非自己力所能为。也就是说,正如火的燃烧需要通风才能开始和延续,同样,我们的思考活动必须由我们对思考对象的兴趣所激发和维持。而这种兴趣可以是纯粹客观的,也可以只是因主体的利益而起。只有在涉及个人事务时人们才会感受到因主体而起的兴趣;要对事物提起客观兴趣的话,那只有本质上喜欢思考的人才会这样做,因为大自然赋予了他们这样的头脑,思考对他们来说也就像呼吸空气一样的自然。但这类人却是相当稀有的。所以,大多数的学究很少对事物感受到客观的兴趣。  二  独立、自为的思考与阅读书籍,对我们的精神思想产生出不同的效果,其差别之大令人难以置信。所以,这种不同的效果把精神能力本来就有差别的不同人,更加持续拉大了各自之间的距离——因为根据思想能力的强弱,人们各自相应倾向于独立思考或者阅读他人的思想。也就是说,阅读所强加给我们的头脑的那些想法,是与我们在阅读时候的精神情绪和思想倾向并不相符的、陌生的和格格不入的,两者的不同就像图章和火漆——现在图章就要强行在火漆上压下印痕。这样,我们的头脑精神完全就是受到来自外在的压力去思考某一事情,或某一道理——而进行这样或者那样的思考活动;我们当时正好是既没有欲望也没有情绪。相比之下,在自发思考的时候,我们只是由着自己的兴致,而这即时的兴致则由外在的环境或者头脑中的某一记忆更详细地限定。也就是说,我们直观所见的外在环境,并不像阅读物那样把某一确定的见解强加给我们的头脑,而只是为我们提供了素材和机会,去思考与我们的头脑能力相称的、与当下的情绪相符的事情。所以,太多的阅读会使我们的精神失去弹性,就像把一重物持续压在一条弹簧上面,就会使弹簧失去弹性一样;而让自己没有自己思想的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在空闲的每一分钟马上随手拿起书本。这种习惯解释了为何死记硬背的书呆子变得比原来更加头脑简单和更加愚蠢,他们的文字写作也失去了更进一个台阶的机会[1]。正如蒲柏[2]所说的,这些人始终是——  不停地阅读别人,却不会被别人所阅读。  书呆子学究就是阅读书本的人,但思想家、天才、照亮这一世界和推动人类进步的人,却是直接阅读世事人生这一部大书。  三  归根到底,只有自己的根本思想才会有真理和生命力:因为只有自己的思想才是我们真正、完全了解的。我们所读过的别人的思想,只是别人留下的残羹剩饭,是陌生人穿用过的衣服。  通过阅读获得的、属于别人的思想,与自身生发的思想相比,就像史前时代的植物化石痕迹,与在春天怒放的植物相比较一样。  四  阅读只是我们自己思考的代替品。在阅读的时候,我们是被别人牵引着自己的思想。除此之外,许多书本的唯一用处,只在于向我们表明错误的道路竟有如此之多,而我们一旦让自己听从其引导,就会拐入实在是不堪设想的迷途。但听从自己守护神的指引,亦即自发、独立、正确思考的人,却是掌握了能够找到正确路向的罗盘。所以,我们只能在自己的思想源泉干枯的时候才去阅读——而思源干枯甚至对头脑思想优秀的人来说,也是常有的事情。而赶走和消除自己的、具原始力度的思想,目的却只是阅读随手拿起的一本书——这样做就是对我们的圣灵犯罪。这样的人就好比为了察看植物标本或者观赏铜刻的大自然风景,而回避一望无际的大自然。  尽管有时候我们可以在一本书里轻而易举地现成找到自己几经艰辛、缓慢的思考和组合才得以发现的某一见解或某一真理,但是,经过自己的思维所获得的见解或真理却是具百倍的价值。这是因为,每一见解或真理,只有经过自己的思维,才会真正融入我们的思想系统,才会成为这整体的一部分和某一活的肢节;才可以与我们总体的思想完美、牢固地联系起来,其根据和结果才可以为我们所了解,这一见解或真理也才可以带上我们整个思维模式的色彩、色调和烙印;在我们需要的时候,这一认识才可以呼之即来,为我们所用;因此,这一见解或真理有其扎实的基础,再也不会消失。据此,歌德的这两行诗句在这里完全适用,并且也得到了阐释:  我们必须流下热汗,  才能重新拥有父亲留下的遗产。  也就是说,独立、自为思考的人只是在随后才了解到权威的说法与自己的看法一致,而那些权威说法也只是确认了他的这些见解和增强了他的信心。相比之下,那些书本哲学家却从权威的看法出发,把阅读得来的别人的意见和看法凑合成一个整体。这样东凑西拼而成的思想整体,就像一个由陌生、怪异的零部件组装而成的机器人,而独立、自为的思想整体却恰似一个活人。这是因为独立、自为的思想就以活人诞生的相似方式生成:外在世界让思考的头脑受孕,思想果实也就随后生成。  别人传授给我们的真理只是粘附在我们身上的假肢、假牙、蜡制鼻子,它顶多就是通过手术植皮安装的假鼻。但经过自己思考而获得的真理,却像自己天生的四肢——也只有这些东西才是真正属于我们。思想家和书呆子学究的区别就在这里。因此,自己独立思考的人所能得到的智力上的收获,就像一幅生动、优美的图画:光、影准确无误,色调恰到好处,色彩和谐统一。但食古不化的学究却把自己的脑袋弄得就像一大块上面放满五彩缤纷、斑驳不一颜料的调色板:哪怕各种颜料放置很有条理,整块调色板仍旧欠缺和谐、连贯和含意。  五  阅读就是以别人的而不是自己的头脑思考事情。没有什么比别人观点的大量流入更有害于自身的思维活动了,而持续不断的阅读恰恰就是把大量陌生的、外来的观点引入我们的头脑。但只有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一整套连贯、统一的思想才得以发展、形成,哪怕这一整体的思想严格来说还没完备。这是因为,这些陌生、外来的观点出自各个不同的头脑,分别属于不同的思想整体,其色彩也驳杂不纯;涌入我们头脑的这些大杂烩永远不会自动成为思想、观点和信念的一个统一体。相反,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很容易就会在头脑里造成巴比伦式的语言混乱;而一旦充塞着这些杂乱的聒噪,头脑从此就会失去一切清晰的见解,它也就接近解体和失序。这种情形见之于许多书呆子学究,其造成的后果就是在涉及健康理解力、正确判断力和实际生活的技巧与智慧方面,这些学究与许多没有多少文化的人相比也相形见绌,因为欠缺文化之人总是把从外在事物、实际经验、与人交谈和少许阅读所获致的点滴知识屈从和并入自己的思想。而科学的思想者则在更大程度上这样做。也就是说,虽然这些科学的思想者需要很多的知识,并因此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但他们的头脑思想却足够强劲地把所有这些知识纳入控制之下,吸收、同化这些知识,使之并入自己的整体思想之中;很多的知识也就被屈从于他们那有机、连贯的总体思想——在这些总体思想里面,伟大、出色的见解不断增加。他们的思维在此就像一架管风琴的基本低音那样统领着一切,从来不会被其他的音声所盖过。但书呆子学究所遭遇的恰恰是相反情形:在他们的头脑里面,就好像各种不同调子的音乐碎片相互干扰,基本的音调已经消失不见了。  ……

内容概要

亚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享誉世界的德国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其作品及思想影响巨大。
韦启昌,1962年生于广州,现居澳大利亚。自言有两样东西是一生中的挚爱:叔本华的著作和古老的中医。译有叔本华著作4种,译文深得国内读者喜爱和肯定。

书籍目录

论思考
论阅读和书籍
论文学
论写作和文体
论判断、批评和名声
论学者和博学
论美(节选)

编辑推荐

  我不止一次带着几分犹豫把一些命题公之于众——因为它们有违通常的见解——但在这之后,我很惊讶也很高兴地发现:在古老的伟大的思想家的著作里,也有与我相同的见解。  看着那厚厚的出版物目录,并且,考虑到所有这些书籍用不了十年的时间就会结束其生命——面对此情此景,谁又能不伤心落泪呢?  我们当今十分之九的文字作品除了蒙骗读者,从其口袋中抠出几个铜子以外,再没有别的其他目的。  我心目中的书评杂志只能由这些人执笔:他们是诚实、可靠的,无法被贿赂收买,兼备稀有的知识和更加稀有的判断力。  ——叔本华

作者简介

本书辑录叔本华关于阅读、写作以及文学、美学方面的文章,透过这些文字我们发现,这位伟大的“悲观主义者”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对于阅读与书籍的判断力,是那样精确而富有远见,其对大众阅读趣味的评判,穿过历史的尘埃,准确无误地击中今日时弊,就好像他的这些文章是为未来而写。经典之所以不朽,是因为它适合一切时代的读者,甚至往往历久弥新。本书对我们的启示是:阅读不必紧跟潮流,甚至要走在潮流之后,阅读那些能够恒久存活的真正好的作品。
我不止一次带着几分犹豫把一些命题公之于众——因为它们有违通常的见解——但在这之后,我很惊讶也很高兴地发现:在古老的伟大的思想家的著作里,也有与我相同的见解。
看着那厚厚的出版物目录,并且,考虑到所有这些书籍用不了十年的时间就会结束其生命——面对此情此景,谁又能不伤心落泪呢?
我们当今十分之九的文字作品除了蒙骗读者,从其口袋中抠出几个铜子以外,再没有别的其他目的。
我心目中的书评杂志只能由这些人执笔:他们是诚实、可靠的,无法被贿赂收买,兼备稀有的知识和更加稀有的判断力。
——叔本华

图书封面


 在潮流之后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我所担心的是,我们虽然没有禁书,却已经没有人愿意读书;我们虽然拥有着汪洋如海的信息,却日益变得被动和无助;我们虽然有着真理,然而真理却淹没在了无聊烦琐的世事中;我们有着文化,然而文化却成为了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人们渐渐爱上了并开始崇拜起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娱乐世界。……在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里,造成精神毁灭的敌人更可能是一个满面笑容的人,而不是那种一眼看上去就让人心生怀疑和仇恨的人。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赫胥黎论思考叔本华一哪怕是藏书最丰的图书馆,如果书籍放置混乱的话,其实际用处也不及一个收藏不多,但却整理得有条有理的小图书室。同样,大量的知识如果未经自己思想的细心加工和处理,其价值也远远逊色于数量更少、但却是经过了头脑多方反复斟酌的知识。这是因为只有通过把每一真实的知识相互比较,把我们的所知从各个方面和角度融会贯通以后,我们才算是完全掌握了这些知识,它们也才真正地为我们所用。我们只能深思自己所知的东西——这样我们就真正学到了一些道理;但反过来说,也只有经过深思的东西才能成为我们的真知。不过,虽然我们可以随意安排自己阅读和学习,但随意安排自己思考,却的确非自己力所能为。也就是说,正如火的燃烧需要通风才能开始和延续,同样,我们的思考活动必须由我们对思考对象的兴趣所激发和维持。而这种兴趣可以是纯粹客观的,也可以只是因主体的利益而起。只有在涉及个人事务时人们才会感受到因主体而起的兴趣;要对事物提起客观兴趣的话,那只有本质上喜欢思考的人才会这样做,因为大自然赋予了他们这样的头脑,思考对他们来说也就像呼吸空气一样的自然。但这类人却是相当稀有的。所以,大多数的学究很少对事物感受到客观的兴趣。二独立、自为的思考与阅读书籍,对我们的精神思想产生出不同的效果,其差别之大令人难以置信。所以,这种不同的效果把精神能力本来就有差别的不同人,更加持续拉大了各自之间的距离——因为根据思想能力的强弱,人们各自相应倾向于独立思考或者阅读他人的思想。也就是说,阅读所强加给我们的头脑的那些想法,是与我们在阅读时候的精神情绪和思想倾向并不相符的、陌生的和格格不入的,两者的不同就像图章和火漆——现在图章就要强行在火漆上压下印痕。这样,我们的头脑精神完全就是受到来自外在的压力去思考某一事情,或某一道理——而进行这样或者那样的思考活动;我们当时正好是既没有欲望也没有情绪。相比之下,在自发思考的时候,我们只是由着自己的兴致,而这即时的兴致则由外在的环境或者头脑中的某一记忆更详细地限定。也就是说,我们直观所见的外在环境,并不像阅读物那样把某一确定的见解强加给我们的头脑,而只是为我们提供了素材和机会,去思考与我们的头脑能力相称的、与当下的情绪相符的事情。所以,太多的阅读会使我们的精神失去弹性,就像把一重物持续压在一条弹簧上面,就会使弹簧失去弹性一样;而让自己没有自己思想的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在空闲的每一分钟马上随手拿起书本。这种习惯解释了为何死记硬背的书呆子变得比原来更加头脑简单和更加愚蠢,他们的文字写作也失去了更进一个台阶的机会[1]。正如蒲柏[2]所说的,这些人始终是——不停地阅读别人,却不会被别人所阅读。书呆子学究就是阅读书本的人,但思想家、天才、照亮这一世界和推动人类进步的人,却是直接阅读世事人生这一部大书。三归根到底,只有自己的根本思想才会有真理和生命力:因为只有自己的思想才是我们真正、完全了解的。我们所读过的别人的思想,只是别人留下的残羹剩饭,是陌生人穿用过的衣服。通过阅读获得的、属于别人的思想,与自身生发的思想相比,就像史前时代的植物化石痕迹,与在春天怒放的植物相比较一样。四阅读只是我们自己思考的代替品。在阅读的时候,我们是被别人牵引着自己的思想。除此之外,许多书本的唯一用处,只在于向我们表明错误的道路竟有如此之多,而我们一旦让自己听从其引导,就会拐入实在是不堪设想的迷途。但听从自己守护神的指引,亦即自发、独立、正确思考的人,却是掌握了能够找到正确路向的罗盘。所以,我们只能在自己的思想源泉干枯的时候才去阅读——而思源干枯甚至对头脑思想优秀的人来说,也是常有的事情。而赶走和消除自己的、具原始力度的思想,目的却只是阅读随手拿起的一本书——这样做就是对我们的圣灵犯罪。这样的人就好比为了察看植物标本或者观赏铜刻的大自然风景,而回避一望无际的大自然。尽管有时候我们可以在一本书里轻而易举地现成找到自己几经艰辛、缓慢的思考和组合才得以发现的某一见解或某一真理,但是,经过自己的思维所获得的见解或真理却是具百倍的价值。这是因为,每一见解或真理,只有经过自己的思维,才会真正融入我们的思想系统,才会成为这整体的一部分和某一活的肢节;才可以与我们总体的思想完美、牢固地联系起来,其根据和结果才可以为我们所了解,这一见解或真理也才可以带上我们整个思维模式的色彩、色调和烙印;在我们需要的时候,这一认识才可以呼之即来,为我们所用;因此,这一见解或真理有其扎实的基础,再也不会消失。据此,歌德的这两行诗句在这里完全适用,并且也得到了阐释:我们必须流下热汗,才能重新拥有父亲留下的遗产。也就是说,独立、自为思考的人只是在随后才了解到权威的说法与自己的看法一致,而那些权威说法也只是确认了他的这些见解和增强了他的信心。相比之下,那些书本哲学家却从权威的看法出发,把阅读得来的别人的意见和看法凑合成一个整体。这样东凑西拼而成的思想整体,就像一个由陌生、怪异的零部件组装而成的机器人,而独立、自为的思想整体却恰似一个活人。这是因为独立、自为的思想就以活人诞生的相似方式生成:外在世界让思考的头脑受孕,思想果实也就随后生成。别人传授给我们的真理只是粘附在我们身上的假肢、假牙、蜡制鼻子,它顶多就是通过手术植皮安装的假鼻。但经过自己思考而获得的真理,却像自己天生的四肢——也只有这些东西才是真正属于我们的。思想家和书呆子学究的区别就在这里。因此,自己独立思考的人所能得到的智力上的收获,就像一幅生动、优美的图画:光、影准确无误,色调恰到好处,色彩和谐统一。但食古不化的学究却把自己的脑袋弄得就像一大块上面放满五彩缤纷、斑驳不一颜料的调色板:哪怕各种颜料放置很有条理,整块调色板仍旧欠缺和谐、连贯和含意。五阅读就是以别人的而不是自己的头脑思考事情。没有什么比别人观点的大量流入更有害于自身的思维活动了,而持续不断的阅读恰恰就是把大量陌生的、外来的观点引入我们的头脑。但只有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一整套连贯、统一的思想才得以发展、形成,哪怕这一整体的思想严格来说还没完备。这是因为,这些陌生、外来的观点出自各个不同的头脑,分别属于不同的思想整体,其色彩也驳杂不纯;涌入我们头脑的这些大杂烩永远不会自动成为思想、观点和信念的一个统一体。相反,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很容易就会在头脑里造成巴比伦式的语言混乱;而一旦充塞着这些杂乱的聒噪,头脑从此就会失去一切清晰的见解,它也就接近解体和失序。这种情形见之于许多书呆子学究,其造成的后果就是在涉及健康理解力、正确判断力和实际生活的技巧与智慧方面,这些学究与许多没有多少文化的人相比也相形见绌,因为欠缺文化之人总是把从外在事物、实际经验、与人交谈和少许阅读所获致的点滴知识屈从和并入自己的思想。而科学的思想者则在更大程度上这样做。也就是说,虽然这些科学的思想者需要很多的知识,并因此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但他们的头脑思想却足够强劲地把所有这些知识纳入控制之下,吸收、同化这些知识,使之并入自己的整体思想之中;很多的知识也就被屈从于他们那有机、连贯的总体思想——在这些总体思想里面,伟大、出色的见解不断增加。他们的思维在此就像一架管风琴的基本低音那样统领着一切,从来不会被其他的音声所盖过。但书呆子学究所遭遇的恰恰是相反情形:在他们的头脑里面,就好像各种不同调子的音乐碎片相互干扰,基本的音调已经消失不见了。六那些把一生都花在阅读并从书籍中汲取智慧的人,就好比熟读各种游记以细致了解某一处地方。熟读某一处地方游记的人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关于这一处地方的情况,但归根到底,他对于这一处地方的实质情况并没有连贯、清晰和透彻的了解。相比之下,那些把时间花在思考上的人,却好比亲身到过这一处地方的游客:只有他们才真正懂得自己说的是什么;对于那一处地方的事情他们有一连贯的了解,谈论起这些事情的时候他们才真正是如数家珍。七平庸的书本哲学家与独立、自为思考的思想家相比,就跟历史的调查者与历史的目击证人之比;后者讲述的是自己对事情的亲身、直接的了解。所以,归根到底,所有独立、自为思考的思想者,相互之间是协调、一致的,他们之间看法的差别,只是出自各自不同的立场角度。如果立场角度并没有不同,那他们就会说出同一样的东西,因为他们说出的,只是自己的客观所见而已。我不止一次带着几分犹豫把一些命题公之于众——因为它们有违通常的见解——但在这之后,我很惊讶也很高兴地发现:在古老的伟大的思想家的著作里,也有与我相同的见解。相比之下,那些书本哲学家却只是复述这一个人的看法和那一个人的意见,以及另外一个人对这些的异议,等等。他们把这些东西相互比较、再三权衡和斟酌、作出一定的评判——他们就以此方式试图找出隐藏在事物后面的真相。在这方面,书本哲学家酷似考据式的历史编纂学者。例如,他们会着手调查莱布尼茨[3]是否曾几何时信奉斯宾诺莎的哲学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证实我这里所说的最清晰的例子,就是赫尔巴特[4]所写的 《对自然权利和道德的分析说明》和《谈论自由的通信》。这种人不厌其烦所做出的种种努力或许会让我们觉得很奇怪,因为我们觉得,只需把眼睛专注于事情本身,做出一点点独立的思考,他们本来很快就可以达到目的。不过,这里面存在一点小小的困难,因为能否独立、自为地思考,并不是由我们的意愿所决定的。我们可以随时坐下来阅读,但却不可以随时坐下来思考。也就是说,思想就像客人一样:我们并不可以随时随心所欲传唤他们,而只能静候他们的光临。当外在的机会、内在的情绪和精神的集中程度,巧妙、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以后,对某一事物的思考才能自动展开;而这种条件却是那些书本哲学家永远不会碰上的。甚至在思考与我们个人利益相关的事情时,整个过程也同样解释了我这里的说法。如果我们必须就诸如此类的个人事务作一决定,那我们并不可以在任意某一时间坐下来,细心考虑清楚各种根据和理由,然后作出决定。这是因为经常偏偏就在这个时候,我们难以全神贯注于要考虑的事情,而是思绪飘忽不定,想到别的事情了;而我们对思考这事情的不情愿和厌恶,有时候甚至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所以,我们不要强迫自己,而是应该静候适合思考事情的情绪自动到来。但这种情绪却经常是不期而至和重复出现,而我们不同时候的不同情绪,都会把不同的光线投向所审视的对象。这一缓慢的过程也就是我们惯常所说的深思熟虑。思考的任务必须定额分开,几次完成。这样,许多之前被忽略了的东西就会随后引起我们的注意;甚至我们厌恶和不情愿的心态也会慢慢在这过程中消失,因为我们讨厌思考的这些事情,一旦被我们清晰把握以后,就会显得更加容易接受。同样,在思考理论问题时也必须等候恰当的时机,甚至具伟大思想能力的人也不是每时每刻都可以自发、自为地思考。因此,把自发思考之外的其他时间用于阅读是不错的做法,而阅读,正如我已经说过的,是自己思考的代替品,并且为我们的精神头脑提供了素材,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别人为我们思考事情——虽然这始终是以某种并非我们自己的方式思考。正是因为这一原因,我们不应该太多地阅读;只有这样,我们的头脑才不会习惯于头脑的代替品和荒废了认识事物的能力。也就是说,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蹈袭前人,不会因为跟随别人的思路而导致疏远和偏离自己的思维方式。我们最不应该只是为了阅读而完全逃离现实世界的景象,因为在观赏现实世界的时候,我们有着更多引发自己独立思维的外在机会与原因,适宜这些思考的情绪也比在阅读的时候更加频繁地出现。这是因为我们直观所见和现实的事物,以其原初性和力度,就是我们思维的头脑所审视的天然对象;这些东西轻而易举就能刺激起我们的思想。根据以上的思考,如果独立、自为的思想家与书本哲学家甚至在各自表述的方式上就已显现出高下,那我们是不会感到奇怪的。前者的表述莫不打上认真、直接和原初的印记,他们的思想观点和表述用语都出自他们对事物的体验;相比之下,书本哲学家所说的一切都是二手货色,包括传承下来的概念、东凑西拼的糟粕,呆板、晦暗、无力,就像印痕被再度复制。他们那由陈词、套语以及最新流行的时髦词汇所构成的文风,就像一个只流通外国货币的小国——因为这一小国本身并没有自己的钱币。八纯粹的经验跟阅读一样并不可以取代思考。纯粹的经验与思考的关系就等于进食与消化、吸收的关系。当经验吹嘘只有通过经验的发现才促进了人类知识的发展,那就无异于嘴巴吹牛说:整个身体的生存只是嘴巴的功劳。九真正有思想的作品与其他泛泛作品的区别之处,就在于前者具有一种断然和确切的特质,与连带由此而来的清晰、明了。这是因为有思想的人总是清晰、明确地知道自己要表述的是什么——而表述的方式可以是散文、诗歌或者乐音。而思想平庸的人却缺少这种干脆果断和清楚明晰。单从这一方面就可以马上把两种不同思想能力的人区别开来。具备一流思想能力的人所带有的特质标记,就是他们所作出的判断都是直截了当、绝不含糊。他们所表达的东西是他们自己思考的结果,甚至表达其见解的方式也无一例外显示出这一点。因此,这些人在思想的王国就像王侯一样地具有一种王者般的直截了当;而其他人却迂回拐弯、顾左右而言他——这一点从他们那缺少自己特性的表达风格就已经看得出来。由此可见,每一个真正的独立、自为思考的思想家就这一方面而言跟王侯相差无几:他的表达单刀直入,从来不会躲躲闪闪、畏首畏尾;他的判断就像君王签发的命令,同样是发自自身充足的力量,同样是直截了当地表达出来。这是因为这样的思想家并不会乖乖地采纳权威的看法,就像君王并不接受命令一样;相反,他只承认经自己证实了的东西。相比之下,思维庸常的人,头脑受制于各种各样流行观念、权威说法和世俗偏见;他们跟默默服从法律、秩序的普罗大众没有两样。十那些热切和匆忙搬出权威说法以定夺有争议问题的人,在请来别人的思想、见解作为救兵时,的确是洋洋得意,因为他们无法求助于自己的理解和观察——这些是他们所缺乏的。这一种人的数目极为庞大。正如塞尼加所说的,“每个人宁愿相信更甚于判断”。所以,一旦出现了有争议的问题,权威的说话就成了他们共同用以击溃对方的武器。谁要是卷入这一类争辩之中,他可千万不要运用根据和论证以捍卫自己的观点。这是因为对付这样的武器,对手可是潜入无法思考和判断洪水里面的带角西格弗里德[5]。所以,只能把这些人认为权威的意见搬出来,作为“由于敬畏而有效的论据”,然后,就可以大声呐喊,“冲啊!胜利了!”十一在现实的王国里,虽然有时候是那样的美丽、迷人和惬意,但我们总是只活动在一种需要不断克服的沉重气氛之下;但在思想的王国里,我们却成了不具肉身的精灵,既没有了重负也没有了困苦。所以,一副精妙、丰富的思想头脑在某奇妙一刻在自身所寻觅到的幸福,是这地球上任何幸福都无法比拟的。十二头脑中的思想就跟我们的恋人一样:我们以为永远不会忘掉这一思想,我们的恋人也永远不会变心;但眼不见,心不念!最精妙的思想如果不及时写下来的话,也有可能从此无法挽回地失之于遗忘,而我们的恋人除非与我们缔结了婚姻,否则也有可能跟随了别人。十三一个人可以产生很多对他本人极具价值的思想,但在这里面只有寥寥可数的思想能够具备能力经由共鸣或者反射(Widerschein)而照样发挥出效果。也就是说,只有不多的思想在写下来以后仍能吸引读者的兴趣。十四但是,我们从一开始就纯粹是自发、自为想出来的东西,才具有真正的价值。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思考者分为两类:首要是自发、自为思考的人和随时为了其他别样的目的思考的人。前一类是真正的、具双重含意的自发、自为的思想者;这些人是真正的哲学家。这是因为只有这种人才会认真、严肃地对待所思考的问题;他们生存的快乐和幸福也就在于思想。而后一类则是诡辩者;他们只是想表现出有思想的样子,并希望以这副样子从别人那里获得利益——这些才是这种人的幸福所在,他们也只在这方面用心。从一个人表达思想的方式和方法,我们可以很快就看出他究竟属于上述哪一类人。利希腾贝格[6]是第一类人的例子,赫尔德[7]则属于第二类。十五存在的问题是多么的巨大和迫切——这一问题迎面而来、无法回避!这一存在是那样的隐晦不明、充满着疑问,它饱受着痛苦折磨,匆匆即逝、如梦如幻!对这一巨大、迫切的不解之谜一旦有所意识,其他的问题和目标就全都显得不足挂齿了。与此同时,除了稀有的极少数例外情形,我们看见的几乎所有人,都似乎没有清晰意识到这一问题——事实上,他们好像不曾对此问题有丝毫的察觉。这些人关注其他的一切更甚于存在的问题;他们过一天算一天,也不曾稍微长远一点点考虑自己的将来,因为他们要么明白无误地拒绝考虑这一问题,要么就是心甘情愿地将就接受某一套大众形而上学,并以此得到满足。如果我们仔细考虑到上述所有这些,那我们就会得出这样的见解:人之被称为思想的生物,那只是在广泛的意义上而言;这样,我们就不会大惊小怪于人们头脑简单和不动脑筋的特性。相反,我们就会意识到正常人的智力视野虽然超过了动物——动物由于对将来、过去都没有意识,其整个生存就好比唯独只是现时——但是,人的思想视野也并非像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远远超出了动物。与我上述相应的事实就是:甚至在谈话中,我们也发现大部分人的思想短浅、突兀,就像割断了的干草一样破碎;从这些支离破碎的思想里面,我们无法理出稍长一点的主线。如果居住在这一地球上的人是真正的思想生物,那人们就不可能对各种各样,甚至是漫无目的和惊人的噪音坐视不理,听其为所欲为。如果大自然真的要人思考的话,她就不会给人以耳朵,她起码会给人配备一副密封的、可以关闭的耳朵,就像我所羡慕的蝙蝠的那种耳朵。但是,人就像其他生物一样,其实只是可怜的动物,人的能力配备也只是为刚好能够维持自己的生存而设。为此理由,人们需要随时张开耳朵,自动自觉通知自己追捕者的到来,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1].写作的人是那样的多,而思考的人又是那样的少。[2].亚历山大·蒲柏(1688—1744):英国诗人。——译者[3].莱布尼茨(1646—1716):出生在德国莱比锡的哲学家,数学家,自然科学家。——译者[4].弗·赫尔巴特(1776—1841):近代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在哥丁根任哲学教授。——译者[5].西格弗里德:德国中古神话中之英雄。——译者[6].利希腾贝格(1742—1799):德国物理学家兼讽刺作家。——译者[7].约翰·赫尔德(1744—1803):德国人文科学家,翻译家。——译者---------------  蜜蜂出版/蜜蜂书店  图书订购、投稿与合作:418275327@qq.com  联系电话:010-89513492
  •     不想与潮流俱进可以有两种方式:要么在潮流之前,要么在潮流之后我不止一次带着几分犹豫把一些命题公之于众——因为它们有违通常的见解——但在这之后 我很惊讶也很高兴的发现:古老的伟大的思想家的著作里,也有与我相同的见解我心目中的书评杂志只能由这些人执笔:他们是诚实的 可靠的 无法被贿赂收买 兼备稀有的知识和更加稀有的判断力不停的阅读别人 ,却不会被别人所阅读写作的人是那样的多 思考的人是这样的少哪怕是藏书最丰的图书馆 如果书籍放置混乱的话 其实实际用处也不及一个收藏不多 但却整理得有条有理得小图书室我们只能深思我们所知得东西——这样我们就真正学到一些道理;但反过来说,也只有经过深思的东西才能成为我们的真知不过 我们可以随意安排自己阅读和学习 但随意安排自己思考 却的确非自己力所能为要对事物提起客观兴趣的话 那只有本质上喜欢思考的人才会这样做 因为大自然赋予了他们这样的头脑 思考对他们来说也就像呼吸空气一样的自然书呆子学究是阅读书本的人 但是思想家 天才 照亮世界和推动人类进步的人 却是直接阅读世事人生这一部大书引用歌德的诗:我们必须流下热汗 才能重新拥有父辈的遗产

精彩短评 (总计42条)

  •     上一次集中看哲学还是大学时候的事了,这本书让我重温叔本华的启迪,小书里有许多珍宝,点醒我文学书和哲学书的阅读比重至少要上升到十比一
  •     拨开云雾,直击人心
  •     简洁是大天才的特点。一针见血,直指要害。
  •     文艺所享有的一大优势就是详尽的描写和微妙、细腻的笔触,可以根据读者参差不一的个性、情绪和知识范围而发挥灵活作用,并造成生动的结果。但造型艺术却无法灵活适应多种读者,而只是以某一既定的画面、某一既定的形状满足所有人。但这样的一副既定画面或者形状,却始终在某些方面带有艺术家本人或者他的模特儿的个性烙印,而这一烙印却是一种主体、偶然的附加物,并不能发挥艺术的效果——虽然艺术家眼光越客观,亦即艺术家的天分越高,这种情形就越少出现。
  •     叔本华的书总是可以给生活带来思考
  •     被标题吸引的书!
  •     独立思考多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论思考讲的非常有益,就是不知道为啥叔本华那么讨厌黑格尔
  •     很不错,只有看书看多了的人才懂。
  •     還沒有閱讀,希望有所收穫
  •     很好,本人很喜欢
  •     叔本华的一些随笔集,让我们看到他对读书、时代潮流的理解和认知。
  •     原来他推崇拉丁文,呛声黑格尔也有语言上的原因。
  •     哲学家的世界我永远不懂
  •     骂得好,骂的妙!
  •     尖锐的洞察力和直白有力的语言。论写作那篇很有启发。某些嘴炮的地方未免有鱼目混珠之嫌,读来像作者自娱自乐的发泄。P.S.多打的1星权当喜欢的人热心推荐的人情分Orz
  •     老头子除了精辟的论点和丰富的比喻把大把感情和笔墨都用在了吐槽上~
  •     在荷马的作品里,形容事物的都是一些与这些事物完全和绝对贴切的属性词,而不是与当时正在发生的事情相关或者相类似的词语。例如,大地永远被称作生命的滋养者,天空是宽广的,大海则是葡萄酒一样的昏暗。这就是荷马的作品绝无仅有地表现出来的客观性。荷马就像大自然一样,他并没有以人为的事件、人的情绪触动影响他所看到的东西。
  •     这个老头经常以愤怒的形象出现在字里行间,无时无刻不在悲叹退化的德国人民,时不时得黑一把法国人民神马的。一本哲学著作能给人带来欢乐感受,这个真是太难得了。重要的是能以如此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将自我观点通畅的表现出来的西方哲学家真心不多。
  •     还乐意
  •     大道至简、深入浅出、引人入胜。除了《论美》是出自《叔本华思想随笔》之外,其他皆出自《叔本华美学随笔》,很遗憾我买重了,还以为韦启昌又译了新本。不得不承认叔本华的才华,也感谢韦启昌恰到好处的译文。
  •     原来叔本华火气这么大。。。。
  •     很不错的书,装帧不错,值得推荐
  •     需要再看一遍,很喜欢叔本华的书,韦启昌的译作很出色。论写作和文体需要中国人多看看。
  •     每个人都应该读读这本书。
  •     我之前在买的叔本华的思想随笔,文学随笔,还有那一系列的都有这本书的内容,这本书只是针对文学而言独立出来的。整的说来还不错
  •     论思考论阅读非常在理 自发的思考比阅读的强行灌输效果更甚
  •     可拾妙句不尽
  •     bitching man
  •     这个老头经常以愤怒的形象出现在字里行间,无时无刻不在悲叹退化的德国人民,时不时得黑一把法国人民。一本哲学著作能给人带来欢乐感受,这个真是太难得了。重要的是能以如此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将自我观点通畅的表现出来的西方哲学家真心不多。
  •     看不够,找下一本叔本华来读。
  •     自我的思考、自我的品味是最珍贵的。
  •     哈哈哈 叔本华这个大叔骂起黑格尔来还真是 但谁让人家爱豆是康德呢 活在现在肯定是饭圈撕逼一把好手
  •     还不错吧。虽然本人并不喜欢这么直接且悲观的处世观点。当然其中也有很好的观点比如:要独立思考不盲从不轻信权威,学习是无止境的…等等。就是表达得太极端,觉得别人的观点完全不可信非要自己得出的结论才是自己的。这样并不利于向人学习。且人生如此短暂,人又有如许的缺陷,怎可强求一个完人过完美的人生?所以这本书还是要辩证地看吧。果然政治老师说的没错…看多了叔本华会觉得人生毫无意义…的确是。要有自己的动力和期待。
  •     没事就把他看完,
  •     一直想看尼采和叔本华,先买一本试着读读。
  •     好友推荐阅读,值得读
  •     看看大师怎么高端黑 黑黑格尔 当然其实也黑了木心 。
  •     众多充斥耳目之流的所谓文学作品,这是错误的选择意识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潮流、chaos,独立的思考,莲花。
  •     一看标题就傻了。全是节选。
  •     字字句句都太美。“朴实的风格始终是为天才准备的礼服,正如赤裸是美丽身体的特权一样。”囫囵吞枣读完,有时间一定会重读!圣经:人为妇人所生,日子短少,多有患难。出来如花,又被割下,飞去如影,不能存留。
  •     #一周一本马桶读物# 不好看
  •     代表作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