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随笔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外国随笔 > 爱情随笔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
ISBN:9787540440602
作者:(法)司汤达
页数:218 页页

章节摘录

在法国,往往是外省人成为受社会尊敬的高尚人,然而充当这种可笑的典范之后,就把毕生用来窥视他人,无一人能越过此沟,由此可见这里的天良已丧尽,他们总是相互不甘示弱,甚至带着这种怪癖去谈恋爱。正是受这种愿望的驱使,他们感到在外省小城居住实在难以忍受,即便此时正值众人十分欣赏小城市优雅的环境之时。由于受到现代文明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的一些不良影响,人的慷慨高尚情操似乎已僵死了。为了使自己令人厌恶,这些城镇小市民一天到晚谈论的只是大城市里的腐化堕落。在狂热的爱中是不会有赌气的,因为赌气是女性自尊的表现:“如果任情人无礼,他将会蔑视我并永不会再爱我。”这已不是狂热的爱,而是一种疯狂的嫉妒了。嫉妒常使她希望她所恨的人去死。因而有关的男人往往对此避而远之,他希望情敌,尤其希望真能获得她的那个情敌活着。男人几乎都认为情敌是不堪一击的,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他骄傲地认为:只要我继续与之周旋下去,胜利必定非我莫属。在竞争中,人们注重的并不是争夺的对象,而只想取胜。从巴黎歌剧的姑娘爱情中,人们便可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假如你远离对手,那么所谓的爱情就会像是从窗户扔出去的东西一样,转眼即逝。与狂热的爱相反,因被冒犯而产生的夹带着逆反心理的爱情,只要对方稍一放松,爱就随之消失。但我也不知,这是否能称为规律。因为我曾见过一个类似的例子,尽管它留给我的是一大堆疑团。以下便是事实,还是让读者来明辨是非吧。多娜·戴安娜是一位年方二十三岁的女子,她的父亲是赛维尔最富有、最傲慢的资产者之一。她长得楚楚动人,可谓是公认的美人。她家庭又赋予了她才智及高傲的气质。不久,这位小姐迷恋上了一位年轻军官,至少表面看起来是这样。但此事遭到家庭的反对,过不久,这位青年军官便跟随马利罗去了美国,其间他们通过书信保持着密切联系。一天,多娜在妈妈家里正与许多客人闲聊,突然得知这位年轻可爱的军官不幸阵亡,一时间大家都变得手足无措,目光一下集中到多娜身上,可她只是说了这样一句话:“这么年轻,太可惜了!”那天正巧我们刚读过马赛纳一个以悲剧结束的剧本。里面描写的一位女主人公面对恋人的死亡,也是表现得镇定沉着,尽管在内心深处正掀起轩然大波。我看到她母亲在微微颤抖,虽然她仍保持着高傲和抱怨。而那位父亲则离开了房间以掩饰内心的喜悦。面对这一切,面对呆若木鸡的客人们,多娜·戴安娜继续坦然地与他们交谈,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她的母亲通过女佣来观察她,也丝毫未见她有异样的变化。两年后,一位俊美的男子又成了她的新的追求者。但由于这位年轻人不是贵族,她的家庭又像上次那样竭力反对这门亲事。但她声称他将变为贵族,他成了父女间围绕自尊争执的焦点。多娜父母禁止那年轻人踏进家门,也不再带多娜去乡下,甚至连去教堂的权利也被取消。总之,他们用一切手段和方式阻止这对年轻人见面。他必须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与她秘密地见上一面,而且还得为此乔装打扮。即便如此,多娜的爱愈发坚定,她对其他也称得上是出色的追求者们一概拒绝,其中还有一位是已被授予爵位、并在费尔南德七世宫里供职。当时,全城的人都在议论这对恋人的不聿,并为他们的勇气和忠贞而感叹。随着时间的推移.多娜·戴安娜进入了成年。她劝父亲别再固执,她应该享有自己决定命运的权利。出于无奈,她的家庭才不得已开始商谈她的婚事。不料在双方家庭一次正式聚会上,这位年轻人坚贞不渝达六年之后,公开断然拒绝了多娜·戴安娜。一刻钟之后他便离开他们,再也没有露面。多娜·戴安娜这时才渐渐缓过神来,难道她也是因为赌气而爱吗?或许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伟大的灵魂不屑于将自己袒露在众人面前,甚至连痛苦也一样?我认为,热恋者们达到幸福的彼岸,除非他们能越过为自爱而报复的逆反心理。表面上他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其实正因为如此,他的抱怨才显得荒唐可笑。他不能说出自己的不幸,然而却时时处处感受它的存在。如果我可以这么说的话,他的这些感受是与那些美妙的、令人想人非非的情形交错在一起的。可是,正当双方含情脉脉之时,这个不幸的抱怨心理常常会露出它可怖的面目,使情人们感受它的存在。它既能让漂亮冷漠的人儿体验到被爱的幸福,又能使这种幸福也罩上一层阴影。大概除了嫉妒,这便是最为残酷的不幸。

前言

文学作品四大门类里,散文不同于诗歌、小说,如果说诗歌是属于精神史的,小说是属于社会史的,集中众多艺术功能的戏剧是属于广义文化艺术史的、超越文字符号表达的多功能空间艺术,而散文则是最具群众性的、最广泛地介入生活成为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的独特文学现象。莫里哀的一部喜剧里有一则这样的对话,甲问乙:什么叫做散文?乙答:你现在说的就是散文。可不可以这样理解:散文,其实很平常,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散文里,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对散文感到亲切。也因为这样,散文作为文学术语,表述的是相对说比较宽松的概念,它当然必须具有不可缺少的文学素质,但又不是很规范的,而是比较自由的,英语Essay,一般译作随笔、絮语、试笔、小品,都强调书写的自由。它是一种文体,然而自由到可以有多种不同形态,涵盖书信、日记、游记、回忆录、札记、序跋、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杂感,甚至政论中“笔端常带感情”的那一种。随着文学的发展,十九世纪初还开始出现了诗与散文之间的边缘门类散文诗。文学家以外,它的作者广泛到包括艺术家、音乐家、演员以及哲学家、科学家、史学家,乃至政治家、宗教徒、旅行家,等等。自然表达写作的散文成为最富亲切感的文体,书写时几乎不必考虑词语或文辞的张扬,不用防备文采文风对心灵本真自然流露的掩盖,真实成为散文的根本特征。散文写作最能完好保存并凸显作者被触动的瞬间感觉,和深入思考的曲折反复原初状态,成为与他人对话同时也和自己对话的最优选择,理解自我和重构自我的最佳方式。它“载道”,是说理的,但不是说教的;它“言志”,是抒情的,但不允许矫情。它的最优化境界是融“载道”与“言志”为一体。朴素的写作排除最小的做作的干扰,散文的本性是真实。散文艺术的最高目的只是强调真实。散文求美,而美是真实的伴随物。正因为这样,散文拥有最多读者。可能有多种不同原因,有的人很少读诗,有的人不爱看戏,有的人不看小说。不是文学爱好者也读散文,也写散文,不一定为表示文化能力高低,表示兴趣广泛或精神境界雅俗,散文作为文化现象对任何人都是亲切的,人们总是不自觉地成为散文爱好者,成为散文的“编外”作者,不是想成为散文家,只是有那么一种自信,一种需求:我可以也应该写。就这样,和其他文学门类相比,散文的阅读频率最高,影响面最广、最持久,散文有着最强大的作者队伍,多种文化力量推动散文艺术不断发展。因此当然,众多散文名作成为世界文学宝库最吸引人的亮点。西方和我国的古代典籍几乎都是散文的经典之作。在我国,旧时没有读过四书五经的算不得读书人,没有读过《唐诗三百首》和《古文观止》的被认为是没有文化的人,就像西方没有读过《圣经》的不算有教养的人,没有读过荷马、柏拉图不算有文化的人。中华民族是善于创造也善于通过文化交流吸取他人长处的,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对本国文学历史和现状的重新审视,对世界文学的成就和走向的高度关注,成为新时期文学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被“四化”浪潮激活的出版事业喷发出多年受压抑的无穷潜力,呈现空前的蓬勃发展势态,湖南文艺出版社的前身湖南人民出版社文艺部及时推出的数量可观的外国文学名著中译本中,就有选译从古代到现代世界散文名著的《散文译丛》,受到读者的热情支持,几乎每隔不到两个月就有一种新书出版,大多数读者都以读到每一种新书为快。这使我们受到极大的鼓舞。我们体会到:出版工作的起点是对读者需求的理解,出版物的生命在于是否恰好满足读者的欲望,不会让读者失望的出版物,必须是内容充实精粹、高文化品格、高人文素质的。我们仍将朝这个目标努力。改革开放二十五年不算大的时间跨度里,从开始兴起紧接着不断升温的、为回应读者渴求而日趋炽热的出版热,是我们国家走出封闭后最引人注目的革命性变化之一,这个变化还在不断扩展和深入。出版事业高速度发展的大格局下,读者的选择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强烈而持久的挑战,我们的应对首先是全面认知、严肃考虑读者的需求,依据它迅速作出编辑、出版、发行运作流程的必要调整,《散文译丛》要努力做到成为一系列真正意义上的散文名著组成的具体可见的散文艺术史。散文先贤的贡献灿烂丰饶,必须努力从散文史的高度上把握散文艺术发展脉络,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地展示散文艺术达到的高度和动人魅力。必须从宏观上把握散文名著的经典性。除已知的有显赫地位的公认具有散文文献价值的名著,还应该注意到那些可能存在的缺口,那些不显眼的永恒的文学火种,那些不应该被遗忘而曾经被遗忘,因其永恒的辉煌而终于不再被遗忘的名著,这对于一套系列展示散文名著的丛书是不可缺少的,缺少将是叫人感到遗憾的失误。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的工作质量,根本的保证是译文的质量。译者的责任是提供忠实的译作、用传神之笔消除不同语种形成的阅读障碍,尽可能让读者如同读原著一样通过本国语言欣赏、解读原著。对于准确理解原著,善于用本国语言表达原著内容的译者,读者是会像尊敬原著作者一样尊敬他的。我们颇感欣慰的是,读者对《散文译丛》的译文总体上说是肯定的、满意的。译介外国文学作品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我们的选择表示我们的鉴别能力、我们的欣赏水平和高标准的需求,其意义已经超越局部文化事业而属于全球性文化建设系统工程的一部分。我们相信,在专家和广大读者不断的关爱支持下,我们将能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得尽可能好些。

内容概要

罗国祥:武汉大学法语系资深教授,文学翻译家,有多部译作及翻译理论著作出版。

书籍目录

丛书前言各方评价关于作者爱情随笔  “结晶”与爱的人生(代译序)21  一 爱有四种类型29  二 爱情的七个阶段33  三 向往产生爱38  四 七个阶段的时间42  五 癖好与情爱的不同之处44  六 感情的结晶44  七 两性爱情的不同特点47  八 女性更多猜疑49  九 无情52  十 美貌如招牌53  十一 美、爱与性56  十二 情感高潮之后57  十三 初恋、上流社会和不幸60  十四 情感冲动62  十五 想象带来希望65  十六 爱与音乐66  十七 爱情使美退位67  十八 心灵的交感70  十九 注意力唤醒肉体之爱71  二十 美貌是女人的资本75  二十一 第一印象76  二十二 女人离目标远时,就把目标想象得好上加好79  二十三 一见钟情80  二十四 爱得不深者勇气更大84  二十五 在女人身边必须大胆91  二十六 放肆——表示爱的新方式93  二十七 眉目传情101  二十八 女人的自尊心102  二十九 女人的勇气109  三十 清高与稳重会使女人不幸114  三十一 无爱的女人会诽谤一切115  三十二 亲密不是最大的幸福123  三十三 女人总有背信弃义的女友127  三十四 永不给情敌以力量131  三十五 妒嫉能取悦于人136  三十六 女人妒嫉更危险139  三十七 自爱是虚荣的一种表现141  三十八 优越感是恋人生恨的根源147  三十九 治疗爱情病的良药153  四十 要快乐就得付出代价155  四十一 情人的六种气质158  四十二 法国男人一味追求虚荣和性欲161  四十三 法国的爱情缺乏特色163  四十四 意大利的幸福观随时变化165  四十五 罗马:噩运把男人抛向名声不好的女人169  四十六 英国男人的自尊使英国女人更虚荣171  四十七 英国男人:惧怕等待的失望175  四十八 步履轻盈的安达卢西亚女人180  四十九 德国人视忠贞为美德183  五十 佛罗伦萨:什么是情妇188  五十一 美国式爱情:与众不同的低级幸福195  五十二 普罗旺斯女^的特权——可有好几个情人197  五十三 十二世纪的普罗旺斯204  五十四 阿拉伯帐篷是真正的爱情之乡210

编辑推荐

《图本爱情随笔》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司汤达的小说是不大被一般读者所理解的。他对历史事实材料的运用被认为是“专好剽窃”,他对现实生活的如实描写被认为是“极不道德”,他朴素无华的文风被批评为“粗制滥造”,如此等等。但是司汤达仍然坚持自己的风格,因为他“试图将虚构建立在真实之上,按其自然原貌抄袭人物和故事”。作者用独到的见解和流畅语言,为你讲述一个真实的司汤达。
目录
丛书前言
各方评价
关于作者
爱情随笔
“结晶”与爱的人生(代译序)21
一 爱有四种类型29
二 爱情的七个阶段33
三 向往产生爱38
四 七个阶段的时间42
五 癖好与情爱的不同之处44
六 感情的结晶44
七 两性爱情的不同特点47
八 女性更多猜疑49
九 无情52
十 美貌如招牌53
十一 美、爱与性56
十二 情感高潮之后57
十三 初恋、上流社会和不幸60
十四 情感冲动62
十五 想象带来希望65
十六 爱与音乐66
十七 爱情使美退位67
十八 心灵的交感70
十九 注意力唤醒肉体之爱71
二十 美貌是女人的资本75
二十一 第一印象76
二十二 女人离目标远时,就把目标想象得好上加好79
二十三 一见钟情80
二十四 爱得不深者勇气更大84
二十五 在女人身边必须大胆91
二十六 放肆——表示爱的新方式93
二十七 眉目传情101
二十八 女人的自尊心102
二十九 女人的勇气109
三十 清高与稳重会使女人不幸114
三十一 无爱的女人会诽谤一切115
三十二 亲密不是最大的幸福123
三十三 女人总有背信弃义的女友127
三十四 永不给情敌以力量131
三十五 妒嫉能取悦于人136
三十六 女人妒嫉更危险139
三十七 自爱是虚荣的一种表现141
三十八 优越感是恋人生恨的根源147
三十九 治疗爱情病的良药153
四十 要快乐就得付出代价155
四十一 情人的六种气质158
四十二 法国男人一味追求虚荣和性欲161
四十三 法国的爱情缺乏特色163
四十四 意大利的幸福观随时变化165
四十五 罗马:噩运把男人抛向名声不好的女人169
四十六 英国男人的自尊使英国女人更虚荣171
四十七 英国男人:惧怕等待的失望175
四十八 步履轻盈的安达卢西亚女人180
四十九 德国人视忠贞为美德183
五十 佛罗伦萨:什么是情妇188
五十一 美国式爱情:与众不同的低级幸福195
五十二 普罗旺斯女^的特权——可有好几个情人197
五十三 十二世纪的普罗旺斯204
五十四 阿拉伯帐篷是真正的爱情之乡210

图书封面


 爱情随笔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9条)

  •     翻译有点生硬,没怎么看就放下了,要耐着性子才能看下去。
  •     充满了时代的局限性,以及对女性的蔑视。这样高姿态地探讨剖析爱情,显得有点妄自尊大。
  •     司汤达,就是贝尔先生的笔名,此人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领头羊”,著名的《红与黑》中的于连,是他塑造的最经典的人物,年轻人就应该像于连一样豪情万丈,去赚取功名,赢取女人芳心,只是先取功名呢,还是先俘获女人的芳心呢,尤其是有钱有势的女人。看看司汤达的爱情随笔,也许它会给你一个不错的答案。
  •     司汤达在作品中对复杂的人物心理把握得相当准确,他的心理刻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对玛蒂尔德刻骨铭心的爱,促使司汤达对爱情问题进行全面的考察。《红与黑》展现了作者个性的两个不同侧面——深刻的感受和冷峻的分析。作为一个心理分析大师,司汤达作品中的故事情节,显然是按照他的理论创作的。司汤达运用了科学研究的方法来探讨爱情,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爱情理论*如同给植物分类那样,他把爱情分为四种类型:激情之爱、虚荣之爱、肉体之爱、趣味之爱。他用结晶这个词来比喻爱情。他是这样表述的:“将一根冬日脱叶的树枝插进盐矿荒凉的底层,二三个月之后再把它抽出来,上面就布满了闪闪发光的结晶,还没有山雀爪那么厚的最细小的树枝都被数不清的钻石点缀得光彩夺目,熠熠发光,原来的枝子已认不出来了。”他把爱情的产生分成七个阶段,界线分明。他对美、丑、爱的相互关系解析得那样清楚,对嫉妒、猜疑、羞怯等各种情感区分得那么细致,对各国社会环境对爱情的影响分析得那么精辞,这些在他日后的创作中都得到了反映。他写了多种多样的爱情故事,社会内容不同,表现形式不间,结局也各不相同。司汤达不只是分解爱情产生的过程,他对爱情本质的思考也非常深刻。他认为,爱情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爱情是文明的奇迹”。他把爱情视为一种激发人的力量的美好情感,“爱情在伦理学上是一切感情中最强烈的激情”。从现代心理学来看,人类心理复杂多样,千变万化,不一定全都按司汤达所说的过程发展,但是按照司汤达的分析,爱情是一个有阶段性的渐进过程,这表明了司汤达深刻的洞察和思考;他用结晶来比喻爱情,说明他是把爱情视为高尚纯洁的情感来认识的。对爱情进行条分缕析的梳理,特拉西、塞南古等人都做过,但像司汤达这样从不同角度对爱情心理作全面细致的分析,确实难能可贵。司汤达读书期间曾潜心钻研过数学,以后又研究了孟德斯鸿、卡巴尼斯和特拉西的观念学,并与特拉西交往密切,这使他对任何事情都采取严谨的态度。作为附录收入的几个故事是其理论的具体化。“萨尔茨堡的树枝”讲述了他的结晶理论;“法国富裕阶层的爱情例证”讨论了上流社会的虚荣之爱;“欧内斯蒂娜又名爱情的诞生”具体解析了爱情产生过程的七个阶段。司汤达将维特式的爱与堂璜式的爱作了比较,赞扬“维特式的爱有奇特的乐趣,心灵契合”;批评堂璜之流“变化无常”,追求享乐,说他们“自私自利,冷酷无情”,在人生大市场上,是“唯利是图,而不想付出任何代价的投机商”。在司汤达看来,“堂璜所理解的爱是一种近似于追逐猎物的嗜好”,堂璜的所谓幸福其实“只不过是一种虚荣心的满足”。司汤达笔下的爱情是内心摆脱了卑俗情感的高度结晶,他注重的是真正的激情,因为“激情之爱把整个大自然展现在人们面前,在这种爱情中,一切是那么新鲜、充满活力,表现出热烈的趣味”。但是这种激情之爱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获得的,必须经过艰辛的漫游,方能进入“奇妙无比的新世界”。对于这种情感,堂璜一类花花公子是体会不到的。司汤达反对虚荣之爱、趣味之爱,他憧憬的是超越色情、虚伪、功利的激情之爱。对爱情的深入研究为司汤达创作中的心理分析奠定了基础。在法国文学史上,拉法耶特夫人的《克莱芙公主》、卢梭的《新艾洛伊丝》都刻画过人物心理,但他们的心理描写往往是出于描写情感的需要,而司汤达的心理描写则对塑造人物起了重要作用*因此,可以这么说,司汤达把法国文学中的心理描写推向了一个新阶段。他对人的内心世界所作的出色研究后来在《红与黑》、《巴马修道院》等几部长篇巨著中得到了具体体现。司汤达所解析的人物内心世界,恰恰是他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也可以说出福楼拜式的话:“于连,就是我。”司汤达在《红与黑》中将于连等人的心理活动作了细致的刻画,其描写之精微,分析之深刻,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书中人物的恋爱心理被区分为“心坎里的爱”和“脑袋里的爱”,这是其爱情理论的具体应用。德·瑞那夫人的爱属于心坎里的爱,也就是激情之爱;德·拉木尔小姐的爱是脑袋里的爱,也就是虚荣之爱。难怪歌德称赞司汤达具有“周密的观察和对心理方面的深刻见解”。[2]
  •     很不错。,,
  •     司汤达被泰纳称之为---“古往今来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他不仅看透了人物的心灵,而且看到他们行动和感觉的心里法则。”非常不错的。
  •     尽管这个爱情观很有些书生气,但还是挺感人的。
  •     司汤达的小说是不大被一般读者所理解的。他对历史事实材料的运用被认为是“专好剽窃”,他对现实生活的如实描写被认为是“极不道德”,他朴素无华的文风被批评为“粗制滥造”,如此等等。但是司汤达仍然坚持自己的风格,因为他“试图将虚构建立在真实之上,按其自然原貌抄袭人物和故事”。作者用独到的见解和流畅语言,为你讲述一个真实的司汤达。司汤达文学作品和美学思想和雨果的美学思想一样,既是后代所谓积极浪漫主义,甚至“革命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美学的先行者,也是直到今天许多所谓现代后现代文学美学的先驱之一。 其实很难将司汤达人为地划入某一个文学流派,而且,他也,并不是轮流成为小说家、小册子撰写者、随笔作家和历史学家的,他同时兼有这些身份。司汤达是一位不朽的文学艺术家,一位文学艺术界的斗士!
  •     帮别人买的,自己没看过,不过价钱还比较合适。
  •     翻译的一塌糊涂。看得好吃力。下次换个译本再挑战下。
  •     好像还不错吗这本书非常好看,非常满意。
  •     书很好,包装很旧,希望先找新的配送
  •     我觉得我理解不了司汤达的想法,不知是翻译过来失去味道还是怎么的,读起来很生硬啊,脑子不够用,读了一半,抛弃了
  •     实在看不下去了。。。
  •     很棒的书~科学理智的分析,同时又热情洋溢、观点鲜明。
  •     估计库存时间比较长了
  •     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晦涩难懂
    原以为是一本浅显易懂的爱情随笔,哪里知道是咱们的司达叔在忽悠人啊
    讲了国际之间的爱情观的差异
    甚至是批判了法国的爱情观
    真的很晦涩难懂
    我到觉得是司达叔由着性子来瞎写的东西
    很哲学
    看他的爱情随笔还不如看都市放牛的《下辈子一见钟情》
  •     不觉得看完有多大用
  •     无论内容还是封面都非常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