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马,伊利亚特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外国诗歌 > 荷马,伊利亚特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532136902
作者:(意) 亚历山德罗·巴瑞科
页数:186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克鲁塞伊丝  一切都要从充满暴力的一天说起。  阿开亚人包围特洛伊已有九个年头了。由于生活所需,他们经常会放弃围城,到周边其他城池掠夺所需生活必需品以及牲口和女人。那一天,他们来到了我的塞贝城,城池被洗劫一空,掠夺物统统被装上了船。  我也是被他们劫掠的妇女中的一员。当阿开亚的君主们在营地里分赃时,阿伽门农看到了美艳的我,于是想把我占为己有。他是众王之王,是所有阿开亚人的首领。他带我进了他的营帐,上了他的床。他有一个深爱的妻子远在祖国,名叫克鲁泰奈丝特拉。可那天他看见了我,仍然想把我占为己有。  过了几天,我的父亲来到了营地。他叫克鲁塞斯,是太阳神阿波罗的祭司,一位年迈的老人。他带着上好的礼物请求阿开亚人以此作为交换条件来释放我。我说了,他是一位年迈的老人,是太阳神阿波罗的祭司。所有的阿开亚人看到并听到他的声名后,都表示愿意接受赎金并对前来祈求他们的贵族长老表示尊重。众人之中,只有一人不为所动,那就是阿伽门农。他站起身,粗暴地冲向我的父亲,说:“赶紧从我眼前消失吧,老家伙,别让我再看见你。我决不会释放你的女儿,她会远离故土,跟我回阿耳戈斯慢慢变老,在我的家里纺纱织布,与我同床共枕。现在你给我滚开,如果你还想活命的话。”  我的父亲惊恐地屈服了。他默默地走开,消失在海岸线,消失在海水的波涛声中。忽然间,死亡和痛苦降临到了阿开亚人身上。连续九天,乱箭射杀人和牲畜,焚烧尸体的烈焰无尽地闪耀。于是,阿基琉斯召集部队开会,当着所有人的面说:“如果再这样下去,为了躲避死亡,我们将不得不搭乘自己的海船回家。我们来请教一下哪位先知、占卜师或祭司,谁能解释这发生的一切,把我们从灾难中解救出来。”  于是在众先知中颇负名望的卡尔卡斯站了起来。他是一位智者,能够知晓事情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他说:“阿基琉斯,如果你真想知道所有这一切的原因的话,我可以告诉你。不过你要发誓保护我,因为我的话必会冒犯一个人。此人对于所有阿开亚人拥有至上的权力,众人悉数服从于他。我可是冒着生命危险啊,你得发誓保护我。”  阿基琉斯叫他不要害怕,尽管讲出所知之事,说:“只要我还活着,阿开亚人当中就没有人敢碰你。没有人,哪怕是阿伽门农!”  于是先知鼓起勇气说:“我们冒犯了老人家克鲁塞斯。阿伽门农拒绝了赎金,不肯释放他的女儿。于是,灾难便降临到我们身上。只有一个办法能驱除灾难,那就是趁现在还来得及,赶紧将那个双目有神的少女还给克鲁塞斯。”他这样说完后坐了下来。  阿伽门农站起身,内心充满恶毒的怒火,眼睛冒着火光。他恶狠狠地瞪着卡尔卡斯说:“你这个不祥的占卜师,从来没有说过称我心的预言,你就是喜欢揭露坏事,却从来不说什么好事。现在你想夺走我的克鲁塞伊丝,这样一位可以和我妻子克鲁泰奈丝特拉的美丽、智慧、高贵气质相媲美,甚至比她还要让我满意的女子。我得把她还回去?我会的,为了拯救我的军队;我会的,如果非要这样做的话。但是你们得立即给我置办一份能够替代她的礼物,因为阿开亚人当中如果只有我一人没有分得战利品的话,显然是不公平的。我要另外一件属于我的礼物作为补偿。”  于是,阿基琉斯说:“阿伽门农,我们如何给你找一份礼物呢?所有的战利品都已经分完了,交还回来重新分配显然不合适。你把那女子还回去,我们攻占伊利昂城之日再补给你三倍、四倍的礼物。”

前言

  我先用些许笔墨回顾一下这部作品的诞生过程。许久以前,我就寻思如果花上寥寥数小时当众诵读整部《伊利亚特》,该是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然而,当我得知有人打算将此事付诸实践时(罗马欧洲节以及此后的都灵九月音乐节和罗马音乐节),我很快就清楚地认识到这不过是我的奢望,因为那不仅需要花上数十小时的时间,而且着实需要非常耐心的听众。于是,我打算参与进来,将原作改编成大众读本。在此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从众多经典意大利语译本中遴选出一本作为改编蓝本,最终我选择了由马尔西里奥出版社(Marsilio)出版的玛利亚·格拉齐娅·齐亚尼(Maria Grazia Ciani)的译著。该译本采用叙事体,文风也与我的相似。之后,我就开始了一系列的改编工作。  首先,我对原文进行剪裁,使读本的长度适合现代读者的口味。在保留几乎全部完整场景的前提下,我尽可能地删除《伊利亚特》原诗中大量的重复性内容,使文本更为精练。我努力对诗作原始章节进行更为精简的编排,而不仅仅是故事的概述。可以说,我是用荷马的砖瓦修葺更为精致的墙体。  保留几乎全部完整场景是改编的原则所在,但也并非没有例外。在此,我必须特别说明本书改写之明显特征,即我删除了所有关于神祗显灵的内容。众所周知,《伊利亚特》中神祗的出现相当频繁,引导事件发展的方向并确定战争的走势。然而这一内容不仅极为偏离现代人的情感思维模式,而且时常会破坏故事本身的紧凑性和独特的快节奏。因此我按照自己的理解省略了那些无关内容,只保留了我所认为必要的内容。而神祗显灵在我眼中显然不属于必要的范畴,尽管我的这种想法或有偏颇。《伊利亚特》有其自身非常坚实的俗世构架,一旦撇开神祗,这一构架就浮出水面。在神的行为背后,荷马文本所讲述的凡人几乎总是复制神祗的行为,并将其带到所谓的人间。尽管对神祗行为的传承在生活中屡见不鲜,《伊利亚特》却表现出出人意料的执著,把人当作故事的最终缔造者,并从中寻找事件的因果逻辑。因此,即便原作剔除了神祗的内容,余下的部分也并不是孤立而无法解释的世界,而是一个非常人性化的故事,故事中的人们感受着自己的命运,好似他们可以几乎完整地解读自己熟知的语言编码。删除《伊利亚特》中神祗的内容对于理解荷马文明或许并非上上策,但我认为这是恢复那段历史的最好方式,让那段历史步入向当代的我们讲述的轨道。正如卢卡奇所说:小说是一个被上帝抛弃的世界的史诗。  我所做的第二个大改动在于行文风格上。齐亚尼女士的译作摒弃了古语,使用现行意大利语,我则沿着这一方向继续前行。从词汇的角度上,我试着删除了所有那些偏离中心事物的古语痕迹。然后,我寻找一种缓急相宜而连贯的叙事节奏,因为我感觉要读者接受一个年代如此久远的读本,需要在每一个细节上都用属于我们的音乐来吟唱。  第三处改动更为明显,虽然看似不重要,即整个叙述转换为主语式。我选择了《伊利亚特》中一系列的人物,由他们来讲故事,而不是由涉身事外的荷马进行讲述。这至多算作一项纯技术性工作,比如在我的文本中不是“父亲将女儿搂在怀里”,而是女儿说“父亲将我搂在怀里”。这很明显是考虑到朗读作品的需要,在公开诵读作品时,给诵读者最起码的人物角色,以此来避免缺乏人物角色而产生的乏味。对于当今大众,一个亲历者讲述的故事更便于得到认同。  第四项改动是在原文基础上做了少许增补,我到底没有耐得住诱惑而增加了一些内容。在本书中你们可以发现这些文字用楷体字印出,以便与原作内容区分,这不过类似于罩在公开修复的哥特建筑外表的钢化玻璃。从数量上来讲,这一增补只占到整个文本非常小的比例,至多导致表面的细微差别。这些内容虽然在《伊利亚特》中没有白纸黑字地写出,却是隐藏在字里行间,有的内容则是后世其他叙述者的讲述(阿波罗多罗斯、欧里庇得斯、菲洛斯特拉托斯)。最突出且最特别的内容是最后一章得摩多库斯的一段独白。众所周知,《伊利亚特》以赫克托耳之死及其尸体被返还给普里阿摩斯作为结局,而没有交代木马计和特洛伊陷落。考虑到大众阅读口味,我感觉如果不讲述那场战争的最终结局则颇为不妥。于是,我借用了《奥德赛》的场景(第八章:在菲埃克斯人的宫廷,年老的游吟诗人得摩多科斯在尤利西斯面前吟唱特洛伊的陷落),此外我还摘用了里斐奥多鲁斯的《伊利昂的陷落》(La presa di Ilio)的译本,该书大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纪,其中不乏后荷马时期的优雅。  最后还有一项注解。《伊利亚特》一书中充斥着人名,有些名字耳熟能详,其他则可能出现一次便了无踪迹。正如我常对我的演员们所解释的,名字并非一无是处,可以一带而过;名字实际上是永恒的声音,以它们的方式制造着愉悦,理应得到人们的认真对待。出于这一考虑,在这本改编读本中,从方便读者的角度出发,我给许多重音做了标记,而那些没有出现重音标记的名字,重音落在倒数第二个音节上。有了这一标记,余下之事就再简单不过了,只要将名称拼读出来就好。我想这样或许可以方便那些独自小声诵读该书的读者。  最后,借此机会,我想对工作中给予我宝贵帮助的三个人致以真诚的谢意。如果不是莫尼克·沃特女士(Monique Veaute),或许我现在还在那里考虑是否要改写《伊利亚特》或者《白鲸》,她乐观地认为我应当在《白鲸》之前先完成《伊利亚特》,因为该书定会取得不可比拟的成功。而关于《伊利亚特》慢慢积累的认知,我要完全归功于玛利亚·格拉齐娅·齐亚尼,她对于我这项略为奇怪的工作给予了预想不到的祝福。而对于该作品的编校及最终成书,我的老师兼朋友保拉·拉格西(Paola Lagossi)功不可没。

媒体关注与评论

  如果你对《伊利亚特》这部伟大史诗充满兴趣却不喜欢其粗放和硬朗,阅读巴瑞科流畅而时尚的版本无疑是最佳选择。  ——《旧金山纪事报》  巴瑞科讲故事的能力是顶尖的,既能暖人心窝,也能释放寒气。  ——《洛杉矶时报》  一个精彩、迷人的故事!  ——《西雅图时报》  巴瑞科在《荷马,伊利亚特》中尝试的创作手法让人信服,令人赞叹。  ——《娱乐周刊》

内容概要

1958年生于都灵,是继卡尔维诺和艾科之后,意大利最受瞩目的后现代小说家,在全球拥有亿万读者。巴瑞科作品带有浓烈的艺术和浪漫气息,富于实验性与音乐感,多年来横扫欧洲各大文学奖,席卷各国畅销书排行榜。

巴瑞科小说处女作《愤怒的城堡》一出版即震撼欧洲文坛,拿下坎皮耶洛精选作品奖和法国美第西斯外国作品奖;《海》获维亚雷焦文学奖和波斯克城堡文学奖;《丝》、《城市》,《荷马,伊利亚特》等小说同样红遍欧洲;剧本《1900》被改编成感动全球无数观众的电影《海上钢琴师》。除小说和戏剧外,巴瑞科在影视制作和音乐方面也造诣颇高,著有多部散文、乐评、影评及哲学与传播学论文。

书籍目录

序言第一章  克鲁塞伊丝第二章  塞尔西忒斯第三章  海伦第四章  潘达罗斯、埃内阿斯第五章  乳娘第六章  奈斯托耳第七章  阿基琉斯第八章  狄俄墨得斯、尤利西斯第九章  帕特罗克洛斯第十章  萨尔裴冬、大埃阿斯、赫克托耳第十一章  福伊尼克斯第十二章  安提洛科斯第十三章  阿伽门农第十四章  河神第十五章  安德罗玛开第十六章  普里阿摩斯第十七章  得摩多科斯另一种美丽:关于战争的注解名称索引译后记

编辑推荐

  阿基琉斯、尤利西斯、赫克托耳、帕里斯……英雄们再度出击!全球名家“重述神话”写作行动的重头戏!  《海上钢琴师》原作者巴瑞科无所畏惧迎接创意新挑战!  全新演绎荷马伟大战争史诗《伊利亚特》。新颖强大的故事设定,感人至深的英雄气概,浪漫唯美的文字质感——原来史诗可以这般书写!可以如此时尚而迷人!  我应该为普里阿摩斯吟唱,他在宙斯的祭坛前被杀;为阿斯图阿纳克斯吟唱,他被尤利西斯扔下城墙;为安德罗玛开的眼泪吟唱;为赫贝卡的耻辱吟唱,她被当做女奴拖走。  我应该为那个走向灭亡的家族吟唱,为那个美丽的城池吟唱,它最终化为燃烧的柴堆,成为孩子们沉寂的墓地。

作者简介

《荷马,伊利亚特》——全球名家“重述神话”写作行动的重头戏。亚历山德罗·巴瑞科将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小说化,通过二十一个不同角色的声音,再现特洛伊战争的壮观场面。从克鲁赛伊丝的回归到赫克托耳的入葬,读者能透过双眼目睹战争全貌,通过心灵感受到传唱了三千年的史诗的真谛。在这部作品中,巴瑞科更加注重人性的刻画和情节的编排,在保留了原著精华的同时,将故事构架得更为完整与合理,并赋予其浪漫的质感与气息。

图书封面


 荷马,伊利亚特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苏:首先,最荒唐莫过于把最伟大的神描写得丑恶不堪。 如赫西俄德描述的乌拉诺斯的行为,以及克罗诺斯对他的报复行为,还有描述克罗诺斯的所作所为和他的儿子对他的行为,这些故事都属此类。即使这些事是真的,我认为也不应该随便讲给天真单纯的年轻人听。这些故事最好闭口不谈。如果非讲不可的话,也只能许可极少数人听,并须秘密宣誓,先行献牲,然后听讲,而且献的牲还不是一只猪,而是一种难以弄到的庞然大物。为的是使能听到这种故事的人尽可能的少。 苏:我亲爱的阿得曼托斯啊!你我都不是作为诗人而是作为城邦的缔造者在这里发言的。缔造者应当知道,诗人应该按照什么路子写作他们的故事,不许他写出不合规范的东西,但不要求自己动手写作。 阿:很对。但,就是这个东西——故事里描写诸神的正确的路子或标准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苏:大致是这样的:应该写出神之所以为神,即神的本质来。无论在史诗、抒情诗,或悲剧诗里,都应该这样描写。 阿:是的,应该这样描写。 苏:神不肯定是实在善的吗?故事不应该永远把他们描写成善的吗?阿:当然应该。 苏: 如果诗人们描写尼俄珀的悲痛——埃斯库洛斯曾用抑扬格诗描写过——或者描写佩洛匹达的故事、特洛亚战争的事绩,以及别的传说,我们一定要禁止他们把这些痛苦说成是神的意旨。如果要这么说,一定要他们举出这样说的理由,象我们正在努力寻找的一样——他们应该宣称神做了一件合乎正义的好事,使那些人从惩罚中得到益处。我们无论如何不能让诗人把被惩罚者的生活形容得悲惨,说是神要他们这样的。 但是我们可以让诗人这样说:坏人日子难过,因为他们该受惩罚。神是为了要他们好,才惩罚他们的。假使有人说,神虽然本身是善的,可是却产生了恶。对于这种谎言,必须迎头痛击。假使这个城邦要统治得好的话,更不应该让任何人,不论他是老是少,听到这种故事。讲这种话是渎神的,对我们有害的,并且理论上是自相矛盾的。 阿:我跟你一道投票赞成这条法律。我很喜欢它。 苏:很好。这将成为我们关于诸神的法律之一,若干标准之一。故事要在这个标准下说,诗要在这个标准下写——神是善的原因,而不是一切事物之因。 苏:我们要不要删去英雄人物的嚎啕痛哭? 阿:同上面所讲的一样,当然要的。 苏:仔细考虑一下,把这些删去究竟对不对?我们的原则是:一个好人断不以为死对于他的朋友——另一个好人,是一件可怕的事情。阿:这是我们的原则。 苏:那么,他不会哀伤他朋友的死去,好象他碰到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似的。阿:他不会的。 苏:我们还可以说这种人最为乐天知足。最少要求于人乃是他们的特点。 阿:真的。 苏:因此,失掉一个儿子,或者一个兄弟,或者钱财,或者其它种种,对他说来,丝毫不觉得可怕。阿:是的,毫不可怕。 苏:因此他绝不忧伤憔悴,不论什么不幸临到他身上,他都处之泰然。阿:肯定如此。 苏:那么,我们应该删去著名作者所作的那些挽歌,把它们归之于妇女(也还不包括优秀的妇女),归之于平庸的男子,使我们正在培养的护卫者,因此看不起这种人,而不去效法他们。阿:应该如此。 苏:我们请求荷马以及其他诗人不要把女神的儿子阿克琉斯形容得: 躺在床上,一忽儿侧卧,一忽儿朝天, 一忽儿伏卧朝地。然后索性爬起来 心烦意乱踯躅于荒海之滨, 也不要形容他两手抓起乌黑的泥土,泼撒在自己头上,也不要说他、长号大哭,呜咽涕泣,有如荷马所描写的那样;也不要描写普里阿摩斯那诸神的亲戚,在粪土中爬滚, 挨个儿呼唤着人们的名字, 向大家恳求哀告。我们尤其请求诗人们不要使诸神嚎啕大哭, 我心伤悲啊生此英儿, 英儿在世啊常遭苦恼。
  •     似乎这本《荷马,伊利亚特》也是“重述神话”系列的其中之一。站在“重述”的前提上,这本小说的故事性不差于原著,但是从《伊利亚特》的大部头到这本篇幅不算大的小说,缺失的不仅仅是史诗的结构。在序言中作者说道,因为荷马原著在诵读上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便打算改编成大众读本。的确,大众性是显而易见的:简明易懂的语言,尽量避免废话和重复,而重复在荷马史诗中是常见的,难免造成厌烦。这本小说采用一种更适于被读者接受的方式,不是以记叙者的口吻而是以参与者的口吻展开故事,同时略微添加了一些原著并未出现的心理情节,使故事更显人性化。比如在帕特洛克罗斯篇中,一句“我以我的勇气和疯狂拯救了他们所有人”,那份蔓延开来的英雄主义逐渐清晰,同时又暗示了不可扭转的未来。在大众化的标准上这部作品的确是可以阅读的,但我要说,它背叛了原作中太多的部分,以至另成为一个故事,而不能把两者放在一起理解。太多的细节被省略了。原著中有一个情节我至今记忆犹新,大量的笔墨倾注于描写阿基琉斯的一身战甲,那番极言其精美壮丽的描述却在小说中几乎完全被省略了。不提史诗中那种壮阔的美感,在这番重述中,作者遗失的其实是我认为更重要的东西。战争从来都是塑造英雄的。也许通过脱离神祗,完全无视原著中有关宙斯诸神的部分,的确可以使这场特洛伊战争降落到地面上,展现出《伊利亚特》本身的俗世构架,但是在个俗世上,作者缺少了英雄。的确参与者视点加强了可读性,但是为了追踪情节而变换视点又是另一个问题了。阿基琉斯并不是仅仅因为众神的关爱和赫赫战功而被当做一个英雄的——他是英雄是因为他本来就是英雄。而亚历山德罗要传达给我们的这场战争带给我的感觉是杀戮仅仅是杀戮,英雄淡化了光芒,因而背叛了一场战争的美感。这种重述好比是在原本作品的肉体上剥离了皮肤,置换了灵魂。这个特洛伊木马的内心太过柔弱。不过,作者所想要传达的这份和平主义却是美好的,事实上这也正是作者的目的。追求战争中被光芒掩盖的和平渴望。“我们早晚有一天可以将阿基琉斯带离那致命的战争,而不会心怀恐惧,战战兢兢地带他返回故土。”作者在后记中这样写道。同样重述特洛伊战争的克里斯塔·沃尔夫的《卡珊德拉》虽然由于意识流的写作手法不易于理解,但相比而言在对和平的愿景上增加了讽刺,而且因为女性视角显得更为细腻柔美。我为亚历山德罗的这篇《荷马,伊利亚特》太过平凡不禁感到有点遗憾。“请你们记住我,请你们记住我,但请忘记我的命运。”
  •     “无论荷马与我们的相距多么遥远,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进入他所描绘的生活。我们之所以能够这样进入,主要是因为,不管荷马描绘的事件与我们多么疏隔,他相信他所说的并且严肃地说出他正加以描绘的东西,因此他从不夸大其辞,也从未失去分寸感。正因为如此,我们不必说阿基琉斯、赫克托尔、普里阿摩斯、奥德修斯这些特点鲜明又栩栩如生的卓越人物,也不必说赫克托尔的告别、普里阿摩斯的出使和奥德修斯的归返等等诸多感人至深的场景,整部《伊利亚特》——《奥德赛》更是如此了——自然而然地与我们所有人密切相连,仿佛我们曾经在诸神和英雄之中生活过,而且现在仍活在他们当中。”

精彩短评 (总计72条)

  •     写的东西太少了。
  •     作者不明白,删掉了有关神的事情,荷马就不再是荷马了,那读它有啥意思?哦,人性。哪里没有所谓人性?
  •     不及原著一个角啊…
  •     很具现代性的作者,很具现代性的吟唱。既可以遐想遥远的英雄,也可反思当今困局。厉害!“我时常梦到火药、武器、珍宝和年轻的英雄们,总是在海边,在同样的地方,有鲜血和男人的气味。”
  •     这个版本 很动人 很好看
  •     想借伊利亚特看来着 结果借成了这本 翻译实在是太烂了 话都捋不顺么 分低是给翻译 果断弃书!
  •     名字实在是个槛,不过对荷马史诗,那段历史这样略略的了解也是不错的
  •     不好看
  •     又被自己的期望值毁了。整本书的前三分之一都挺无聊的,不过不可否认从战争开始,从不同人物视角勾勒出的场景的确很立体很直观很精彩,但是一本那么薄的书,废话就那么多,精彩部分过少,特别是阿喀琉斯和帕里斯的对决也没有看到,只是被书末一句话带过了。
  •     巴瑞科相当忠实于原著,都算不上“重述神话”了
  •     文笔挺优美的,写法也挺新意的,只是少了神意伊利亚特就不为伊利亚特了
  •     亚历山德罗·巴里科——作家中的作家!
  •     一晚读完。巴瑞科改写的很赞,后记对于战争的美丽理解真是神文,翻译的很一般。
  •     叙述人的选择还算用心,能够让人换个角度来审视一些容易被忽略的次要人物。而且对于觉得史诗翻译成中文后就显得艰涩无味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算是个很好的第二选择。
  •     更换人物视角变有趣了,总算一直抗拒古希腊人名的我也读下去了
  •     就爱读书时光带来的喜悦。。。
  •     当特洛伊战争的主宰不再是神祗,而只是那些凡人英雄——在战争中寻找光荣的自我价值、却又疯狂地走向无法逃脱的死亡结局,战争的人性便被识别。“抗争”并非要战胜命运,而是在绝望中迎接它,痛苦而美丽。推荐Baricco的跋,《另一种美丽:关于战争的注解》。
  •     重述得很有新意
  •     以第一人称写史诗,读这本书好像看电影的感觉。
  •     PH7创意手工银饰 #好书每日送#5月13日免费送出哦,邮费都不用。欢迎大家分享。【细品读,爱分享,慢生活就】是我们的信条。每天都有好书赠与大家。@http://event.weibo.com/450072
  •     不是想看的版本。
  •     改写的一般,想把神抽离掉,但是how?
  •     包装什么的都不错,内容也很强大
  •     可以轻松的体味这本经典著作
  •     旗帜鲜明支持这个版本…原著太罗嗦消受不起
  •     将叙述转换为主语式颇有新意,但为迎合现代人口味将神的活动剔除之后,立体感被削弱,所呈现的世界自然不如原著中的恢弘了。
  •     形象的比喻。 古人对于神灵的那种信仰真是匪夷所思
  •     我都在想 我为何有能耐读二遍 或许是因为那个暑假一人在宿舍能静下心来读书 不喜欢Achilles过于自负残暴 最不满意的是他杀死hector后对其进行死后羞辱 喜欢Hector 虽然不如Achilles能战 但其人格魅力却更得人心
  •        似乎这本《荷马,伊利亚特》也是“重述神话”系列的其中之一。站在“重述”的前提上,这本小说的故事性不差于原著,但是从《伊利亚特》的大部头到这本篇幅不算大的小说,缺失的不仅仅是史诗的结构。
       在序言中作者说道,因为荷马原著在诵读上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便打算改编成大众读本。的确,大众性是显而易见的:简明易懂的语言,尽量避免废话和重复,而重复在荷马史诗中是常见的,难免造成厌烦。这本小说采用一种更适于被读者接受的方式,不是以记叙者的口吻而是以参与者的口吻展开故事,同时略微添加了一些原著并未出现的心理情节,使故事更显人性化。比如在帕特洛克罗斯篇中,一句“我以我的勇气和疯狂拯救了他们所有人”,那份蔓延开来的英雄主义逐渐清晰,同时又暗示了不可扭转的未来。
       在大众化的标准上这部作品的确是可以阅读的,但我要说,它背叛了原作中太多的部分,以至另成为一个故事,而不能把两者放在一起理解。太多的细节被省略了。原著中有一个情节我至今记忆犹新,大量的笔墨倾注于描写阿基琉斯的一身战甲,那番极言其精美壮丽的描述却在小说中几乎完全被省略了。不提史诗中那种壮阔的美感,在这番重述中,作者遗失的其实是我认为更重要的东西。战争从来都是塑造英雄的。也许通过脱离神祗,完全无视原著中有关宙斯诸神的部分,的确可以使这场特洛伊战争降落到地面上,展现出《伊利亚特》本身的俗世构架,但是在个俗世上,作者缺少了英雄。的确参与者视点加强了可读性,但是为了追踪情节而变换视点又是另一个问题了。阿基琉斯并不是仅仅因为众神的关爱和赫赫战功而被当做一个英雄的——他是英雄是因为他本来就是英雄。而亚历山德罗要传达给我们的这场战争带给我的感觉是杀戮仅仅是杀戮,英雄淡化了光芒,因而背叛了一场战争的美感。这种重述好比是在原本作品的肉体上剥离了皮肤,置换了灵魂。这个特洛伊木马的内心太过柔弱。不过,作者所想要传达的这份和平主义却是美好的,事实上这也正是作者的目的。追求战争中被光芒掩盖的和平渴望。“我们早晚有一天可以将阿基琉斯带离那致命的战争,而不会心怀恐惧,战战兢兢地带他返回故土。”作者在后记中这样写道。同样重述特洛伊战争的克里斯塔·沃尔夫的《卡珊德拉》虽然由于意识流的写作手法不易于理解,但相比而言在对和平的愿景上增加了讽刺,而且因为女性视角显得更为细腻柔美。我为亚历山德罗的这篇《荷马,伊利亚特》太过平凡不禁感到有点遗憾。
       “请你们记住我,请你们记住我,但请忘记我的命运。”
  •     总体来说还不错,人物细节描写这些感觉还是太细腻,在读荷马史诗前读一下还是有些帮助的。
  •     荷马史诗的超简略版本 也很容易看懂
  •     一起购买5本书,这本是第二批到的,没想到比之前的还要好,我非常的满意,5分
  •     懒死我,不去看原版。。。顺说这个翻译中,出现完璧归赵这个成语真让我大跌眼镜!!!1
  •     絮絮叨叨的对话,无厘头的战争场面,让人眼晕的名字,没读过原作,读这个也够晕,或许是我肤浅,还是中国神话好看。
  •     没了史诗味儿,作为入门还凑合咯
  •     妈呀,感觉又看了一遍Troy
  •     如果觉得那种科班的希腊神话看不进去,我就推荐两本书,一本是特洛伊之歌,另一个就是这本。重写神话,通俗一点是白话文重写神话。
  •     这本是改版的版本,并非原作...一下子么注意,看着不是很习惯,人物称谓一变动感觉有点累...还是第三人称看着比较顺眼点....因人而异吧,有些人或许会觉得这样改版后看会比较容易理解,读懂吧...
  •     读起来可以不太费力。只是书里夹了跟装订线。
  •     很有性格的改写,终于能看懂了
  •     是故事型的,不是反锁古板的历史
  •     多视角。总觉得太现代,少了那种气魄。
  •     改写得尚可,省去了一堆堆的运动会和一群群的神吵架(喂,专注于事件本身,变POV的写法有些怪怪的,大概是因为本身原作比较上帝视角,细节太过于丰富,以至于无论选谁去讲述一段故事都不太合适。最大的遗憾是不该加荷马的名字,因为某些POV加入了部分主观因素,尽管原作里也的确有对战争残酷阴影通过女性之口的间接抒发(这点后记写得还是挺对的),然而很多观点还是太现代。比如,无论如何,荷马不会同情塞尔西忒斯,那是个丑角,即使他值得同情也不会正面去同情他,看着太出戏了。没看过原作的话看看倒是ok
  •     每一个英雄倒地过程描绘得流畅大气,想起百年孤独中血从房间穿过各种房间和长廊到母亲身边的片段,但没读出历史架构,更像战争故事。
  •     不是原版伊利亚特,是改编的小说,发现小说与原版不可相比较,实在太差书皮有破损
  •     恨恢弘的巨著,写的震撼人心
  •     似乎太过平凡
  •     不错的书,但是纸张不太好。美中不足
  •     可以很快的了解荷马史诗
  •     根本就没收到,这什么工作质量,很失望。
  •     2017年1月11日 00:33:17
  •     书是好书,值得一读,我喜欢
  •     诸神隐匿的荷马时代, 人之目光注视下的特洛伊, 多视角接续与现代性的情感……
  •     两个午饭时间看完了。对于这样的大部头,只能不求甚解。
  •     补记。本科学荷马史诗时读来打发时间,只记得写的很言情。。。
  •     就像把古诗翻译成英文一样品不到味。。==。。。感觉像在读《幻城》。。。==
  •     语言平和易懂。就是人名越复杂不容易记住。人性刻画很真实。打算看原作
  •     分享未看。
  •     需要看完之后回想几遍
    “通过描写战争来反战”
    呃这个似乎有点牵强..
    对荷马史诗很有兴趣的可以一看..
    不过神话故事基本都没有了
    突出的,是人性
  •     这个书是根据史诗改编的小说,应该很容易看懂。我自己不喜欢看国外的名字,所以整个书都是一个人物一章节,然后慢慢串成故事的形式,我很不习惯,大脑负荷很大。(P.S很像冰与火之歌的那个写作形式,但好歹我看过电影,所以小说读得很流畅) 内容而言,很像外国版的封神记,就是写一场战争怎么开展,怎么结束。 故事情节,我不好评分,毕竟离我们时代有点远,可能当时反应的思想什么的在现在看来没有感觉了,但当时却很轰动。没有背景来评价这本书,有点不合适。
  •     没来得及看,但看起来还不错
  •     写得很简洁,很好看。
  •     故事说的好。只是人名能简单点吗?木马屠城太血腥
  •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的改写 中规中矩 更像是缩写本 翻译的很差
  •     在图书馆借的书,没有读过原始版本的荷马史诗,这本书了解个梗概,书中对战争 场面的描写让我想到了刚看的电视剧《斯巴达》
  •     还不错,于是开始翻原著。
  •     引导类书籍。
  •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     您对我说,战争也有其意义。我才认真去思考。您相信人性的光辉,相信总有一天会有另一种美好来完全取代战争。我才努力去试着相信。
  •     这跟没重述有啥两样?这TM叫“复述”不是重述!还不如施瓦布的本子!翻译TM到底懂不懂通行译名是啥?!罗念生爷爷内牛满面!!! -------------------------毕业论文就是特洛伊系统神话复述的人表示压力巨大
  •     喜欢巴瑞科的文笔。
  •     雄奇壮丽、动人心魄、扼腕叹息。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