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粮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外国诗歌 > 地粮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6
ISBN:9787532749690
作者:[法]安德烈·纪德,André Gide
页数:172页

章节摘录

奈带奈蔼,别希求在固定的地方找到神。万物都指神,无一能启示神。每种造物使我们与神远离,当我们的目光一固定在它身上。当别人正从事发表或工作,我却过了三年旅行生活,为的,相反地,忘去一切我曾藉头脑所学得的事物。这种促忘的过程曾是滞缓且又艰难;它对我比一切由人们所强输的教育更有益,且真正地是一种教育的开始。你将永不知道为使我们对生活发生兴趣所必需的努力;但如今生活已使我们感到兴趣,这将跟一切别的事物一样——热情地。我乐意地责笞我的肉体,在惩戒中比在过失中感到更大的喜悦——我曾那样地陶醉在不仅为罪恶而罪恶的自傲中。消灭自身对“功绩”的观念,因为它对精神是一种莫大的障碍。……一生中我们不断地为前程的渺茫而感苦恼。我将对你怎么说呢?一切选择是可怕的,当你考虑选择的时候:可怕的是一种不复为义务所及的自由。正像在一个四野不见人迹的地方选择一条道路,那儿每人从事他自己的发见,而你得注意,这发见只对他自己适用;因此即是最荒僻的非洲中最可疑的痕迹比这也还可靠……浓荫的小树林吸引我们;未曾干涸的水泉上的幻景……但水泉的存在毋宁是我们的欲望使然;因为任何境地都由于我们的接近,它才逐渐得到存在,四围的景物,逐一地,在我们的行进中安排起来;在天空的边际我们看不到什么,而即在我们的周遭,这也只是一种连续的,可更变的表象。但为什么在这样严肃的问题上用起比喻来?我们都相信应该发见神,但如今在没有发见神以前,我们竟不知道,唉!向何处呈献我们的祈祷。终于人就说随处是神,一种不能寻觅的东西,而人就随着机遇跪下地去。但奈带奈蔼,你将像把光执在他自己手上的人那样追随着光前进。不管去哪儿,你所能遇到的只是神——美那尔克曾说:神,即是我们眼前的东西。奈带奈蔼,你应边走边看,但你不应在任何地点停留下来。对你自己说只有神不是暂时的。让重要性在你自己的目光中,而并非在所看到的事物上。一切你所清晰地认识的东西历千百年对你依然一样清晰。何以你把那些东西还看作那么重要?欲望是有益的,同样,有益的是欲望的满足——因为欲望从而增添。我实在对你说,奈带奈蔼,每种欲望比我欲望中的目的物虚幻的占有更使我充实。对多少可爱的事物,奈带奈蔼,我用尽我的爱。它们的光辉由于我不断地为它们燃烧着。我无法使自己疲惫。一切热诚对我是一种爱的耗损,一种愉快的耗损。异端中之异端,我永远地,受摈斥的论见,隐晦的思想,各种的偏异所吸引。每种智质使我感到兴趣全在所以使它和别种智质不同的地方。由此我在自身中达到排斥同情的境地,因为在同情中所见到的只是一种共通情绪的认识。不需要同情,奈带奈蔼——而是爱。不审辨所干的动作是好或是坏。不自疑所爱的是善抑是恶。奈带奈蔼,我将教给你热诚。宁过一种至情的生活,奈带奈蔼,而不求安息。除了死的沉睡以外我不希望别种安息。我怕一切当我活着的时候所不能满足的欲望与力,由于它们的独存令我痛苦。我希望在这世间表达尽一切所等待于我的,到那时,满足以后,再整个绝望地死去。不需要同情,奈带奈蔼,而是爱。不是吗,你懂得这并不是一回事。仅由于怕失去爱,有时我才能同情悲哀,烦恼,痛苦,否则我是很难对它们忍受的。让各人自己去处理自己的生活。

前言

福楼拜曾梦想把自己全部作品完成以后,在一天中呈放在读者的眼前;斯汤达尔曾预言自己的作品须在四十年后才能受人理解,他爱在自己的书上写道:“To the happy few”。表现在这两种姿态中的艺术家肃穆的灵魂,我揣想,都曾为少年时代的纪德所渴望,所憧憬的。纪德早年的书有印三五本的,十数本的,较多的如《背德者》初版印三百本,《地粮》才印五百本。为什么?珍惜自己的作品,抑是对自己作品的缺乏自信?宁得少数知心的读者而不图一时的虚荣,不求一时的名利?这都可能。总之,这心理是相当复杂而微妙的。但有一点应是很明显而不容置疑的,即是以严肃,纯洁的态度来接应艺术。不说视艺术重于生命,至少把艺术看作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或竟自己生命的连续。

内容概要

安德烈·纪德(1869-1951),法国作家,出生于巴黎,一八九一年发表第一部小说,开始写作生涯。一九〇九年参与创办《新法兰西评论》。一九四七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小说《背德者》、《窄门》、《田园交响曲》、《梵蒂冈地窖》、《伪币制造者》,散文《地粮》、《刚果之行》等。
纪德是现代西方文学史、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广泛关注宗教、爱情、家庭、性、政治等各类问题,热烈歌吟解放与自由,以赤诚之心去担当人性中的最大可能。他是时代的见证人,更是时代的创造者,法国文坛的后起之秀如萨特、加缪等,都曾将纪德视为自己的精神导师。同时,纪德也称得上二十世纪最具争议、最令人费解的作家之一。他的“纵情”、他的“颠覆”,曾一度使他“声名狼藉”;但另一方面,他内心中同样真挚的是一种对于“神圣生活”的需要的肯定。他对同性恋的辩护、在道德伦理上的特别主张至今仍是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译者盛澄华(1912-1970),浙江萧山坎山人。曾先后于复旦大学外文系、清华大学外文系、北京大学西语系任教。国内最早研究纪德的权威专家,他与纪德的交往已超越了一般的关系,达到相当的深度。纪德在给盛澄华的信中写道:“我保存着我们相识以来你的全部信札……我多么对你感激:因你的诱导,使我在青年学生群中获得新的友谊。”盛先生重要译著有:莫泊桑《一生》、纪德《伪币制造者》和《地粮》等。其中《地粮》自民国三十四年初版,已有六十余年未予重印,乃稀有珍本。

书籍目录

译序
一九二七年版原序
引言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颂歌(代尾声)
寄语
译名对照表

编辑推荐

《地粮》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谨以此书献给所有自觉日益干涸却仍羡望着甘美清泉的心灵,以及所有在生命旅途中渐感疲倦而等待生命的更新与第二次怀春的不安灵魂——
“我将教给你热诚。”
----------------
《地粮》是纪德游历北非和意大利之后,以抒情方式,揉合传统的短诗、颂歌、旋曲等形式写成的一连串富有诗意的断想。他以炽热的灵魂感应生命的花果,并将这赤诚之爱整个地化作颂歌、凝成诗语。此书可谓纪德本人最激越的精神独白,被奉为“不安的一代人的《圣经》”。
跃动而充满灵性的文字描绘出路途中飘忽随想的意象:摩苏尔的花园,都古耳的舞蹈,瑞士牧人之歌,冰冻的湖沼,抛起雪花的雪车,无际的沙漠,风情万种的女郎……而正凭着这种对于“眼前”、对于“当下”始终热烈的投入和全然尽兴的感受,我们生命的每一瞬间才能集中起某种特殊的不可追忆的幸福,并时时赋予生命以新的惊奇。“让一切事物在我面前放出虹彩;让一切美,闪烁着我的爱。”
而今,这一切境物在路旁等待着的,是你,亲爱的读者!起程吧!敞开身心,去感受,去接纳,而毋须理解:因为纪德所要给你的,不是智慧,不是同情,而是爱!这份半神秘性的觉醒与本能的冲动,恰是呼吸本身所需要的。更愿你读完这书后,离开它,忘怀它,去探寻属于你的快乐——那绮丽如夏日之晨曦的满足!

图书封面


 地粮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学法语的学生,文学课上多少听过纪德的大名。就冲着这名字出国前在王府井购书,顺带买了这么一本翻译作品。原著我没有看过,对翻译的好坏无从评判。也正因为此,这本我硬着头皮也没有读完的书究竟是法语本就写的这么佶屈聱牙呢还是翻译水平实在太差导致中文读起来非常之不顺,我找不出答案。但依我看过的极为有限的法语书籍来看,很有可能是翻译问题影响我的阅读。中法文小说题材最大的不同我以为是前者简洁,后者啰嗦。与作者风格无关,语言差异所致。人称巴尔扎克的小说为“带家具的小说”,实不为过。法语小说里,对周遭环境的描写可以细到一张椅子的年代,一副挂毯的来历,难得的是我等读者并不觉得多余,还得读得津津有味,法语中形容词之丰富功不可没。换到中文语境中,倘过分忠实于字面意思,不在充分理解原意的基础上再加工,结果就是生生罗列一堆繁琐细碎的近义词,读来毫无美感可言,意思也不甚明了。
  •     我真不敢说我看明白这本书了,刚开始是在飞机上看的,一直走思,想不明白原因,然后作罢。放了几天又看,还是费劲,突然想起了那篇同样没看明白的“译序”,一看时间:一九四二年十一月。孤陋寡闻如我,上网一查,原来“最好的译本来自盛澄华”。关于翻译我无话可说,别说法语,英语我也不会,中文到是天天用,不敢说会,只能说有一时期的中文读着真让人难受,比如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中文,半白半文,夹杂着音译、直译与方言,创造了一些终究没有通行的词语,当然,你可以说这个时期的中文“很文艺”。现在的火星文也“很文艺”,神马浮云满天飞。按我看完之后的一知半解,我想《地粮》像是纪德自己写给自己的小纸条,自说自话,自己给自己打气,自己给自己坚定信念,告诉自己作为一个演员,是可以演出各种不同的角色的,但是——不要有师承、不要有偶像、不要有包袱。而不得安息的欲望能成就自信与力量。这论调不错,我想说。
  •     其实我不会起标题。一、这是我第二次读《Les nourritures terrestres》这本书了。为什么要使用法语的原文标题呢?原因在于我第一次看的是李玉明《人间食粮》这个译本,而这一次读的确实盛澄华先生翻译的《地粮》。在拿到书之前就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到译文的编辑对于盛澄华的译本非常的推崇,而这个六十多年没有刊行过的译本到底有哪些精妙之处也就成了我本次阅读的最大动力。只是由于读《人间食粮》时还是在大学图书馆,而读《地粮》却已经工作,因此没有机会把这两个版本去进行比较了。通读下来,在总体感觉上有些奇怪——阅读开头的时候,我能清晰地意识到译者所使用的语言并不同于当代的汉语,二十世纪前半叶的风格可以说是特别明显的,可读到了后半部分,我就在难区分出在语言层面与当代汉语的差异了。成因我思考了三点:一是编辑对于前文的修改要少于后文;二是由于阅读的深入我自己逐渐适应了这样的风格;三是最开始的内容更为抽象,因此翻译出来的内容也就比后文精深了一点。当然具体是什么原因并不重要。虽然我没看过,也看不懂法文原版的《地粮》,但是仅在盛澄华的译本仅在阅读层面上就给了我一种享受,因此我想武断的说这个译本确实是目前最好的译本。而几十年前的学者在翻译上的功力确实不是现当代那些后辈所能比拟的。二、最近这段时间,除了看侦探小说打发时间以外,阅读上基本只是专攻《地粮》这一本书。但这并不是因为我对《地粮》的情有独钟,也不是想要装逼的细细品味,而是因为实在看不懂。总是感觉我的思维和阅历与作者本身的完全没有交集,因此阅读起来着实艰难。花了大把时间终于读完后,我脑海中最初浮现的一系列却和书的内容无关。我一直觉得市面上很多热卖的名著、翻印最多的名著或者最受追捧的名著其实又有多少是那些读者真正能够读完的呢?有的人开口卡夫卡,闭口纳博科夫;有的人推崇博尔赫斯贬低卡尔维诺;有的人看见再版的福克纳、《追忆似水年华》就毫不犹豫地买下全集;可是真正读过的、读懂的、能够花心思认真去读的,又会有多少呢?如果诺贝尔文学奖像奥运乒乓球冠军一样那么容易被中国人得到,那么国人回去关注诺贝尔奖吗?如果纪德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奖,那么国内又有多少人会知道他、关注他、去买他的书?如果你把《地粮》的作者隐去,但让现在的年轻人去阅读里面散文部分的内容,会不会有人觉得也不比郭敬明强多少呢?实在巧合的是,纪德在创作《地粮》的时候正是但是文坛最浮躁的时期,而这本《地粮》在国内发行的现代,文坛、阅读群体的浮躁程度肯定是远甚于当年法国的。我有没有沉下心来阅读我自己也说不上,所幸的是我在阅读《地粮》中还是有不少体会的。三、前文已经说过我不太能读懂《地粮》这本书。除了思维和经历之外,我觉得书中人称的繁多和不断转换也是影响我理解的重要因素。时不时的美那尔克,时不时的奈带奈霭,以及贯穿全文的次要人名,让我阅读时整个逻辑上就混乱掉了,或者说作者写作是的逻辑本身就是不清晰的。我觉得想要比较好的理解文意,首先就要理清——“神”、“美那尔克”、“奈带奈霭”这几个人称到底指的是什么,或者象征地是什么。而到目前,我就在文中找到了“神”的定义,就是“爱”,就是热爱生活,而这个“神”肯定是有悖于绝大部分传统宗教的。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基督教世界是那么的反对纪德。而至于“美那尔克”和“奈带奈霭”我并没有什么想法,我觉得还是见仁见智的,把这两个名字都理解成作者自己也未尝不可,或者仅仅当做书中一个人物的代称好了。同时我在文中还读到了一个东西,就是体验。人生就是一场体验,不论遇到什么,或者想要什么,都应该放开心情地去体验,只有抱着这样的态度去生活才会对生命充满热诚和渴望。现代人在精神上往往有很多束缚,羁绊太多、想法太多、需求太多、计划太多,而这样生活就会失去乐趣。纪德的这种理念,在某种程度上有及时行乐的意味,有他的好处,但也不能全盘接受,至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酒醒只在花前醉”、“且向花间留晚照”这些生活是不值得提倡的。可纪德伟大的地方就是在于他在全书的开头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书中的内容只是他自己的体验,只是他自己希望对生活产生热情的方式。而他的主张是读者应该在看完书以后把书抛掉,自己出去走动走动,换言之就是自己出去体验生活。别人生活的经验可以是一个启发的作用,但却不能是一种代替的作用。因此很多作家甚至不愿意自己的作品在思想性上恒久不衰,也不希望自己的东西对于读者产生太强烈的影响,鲁迅就说自己在写“速朽”的东西。而这种思想才是真正意义上对人类生活和思想的终极关怀,是作家最高的境界,因此纪德在作品数量不多,当时销量不大还备受争议的情况下还能获得诺内尔奖也就不足为奇了。四、看不懂的文章我一般不敢胡乱评价,因此对于《地粮》思想层面的东西也就只能写这么多了。只是本书除了在思想层面上有很高的成就之外,在文字层面还是有极多可圈可点之处的。《地粮》的文体有点“四不像”,因此只能归结于长篇的散文。不过全书还有小说、诗歌、游记的影子,完全以天马行空般的思路串联在了一起。因此书中有点情节的部分我会想到纪伯伦的散文诗;书中抒情、说理的部分我又会想到泰戈尔的散文;书中对于景物的描摹我又有一种俄罗斯派文学(蒲宁、纳博科夫、《金蔷薇》的作者帕乌斯托夫斯基等等)的感觉;而讲述城市的一些片段我又不禁联想到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我之前的这些类比也都是其所代表的文学中最杰出的典范了。不过最让我喜爱的是关于北非、意大利的那些城市和风物的只言片语。看着纪德的文字,我不知道怎么,在眼前浮现的是电脑游戏的画面——大航海时代。仔细想来,大航海时代最重要的就是地中海的情节,而纪德描绘的地点又都位于地中海沿岸,那种浪漫的风情真是跃然纸上。这些可以算是本书给我最多心灵慰藉的地方了。五、最后我还是想强调——每一个热衷政治的作家,最后多不会有好下场,而纪德就是一个代表。理想太纯粹,破灭以后就会让人更难以接受。我不难想象热衷于共产主义的纪德在亲眼看到苏联法西斯倒行逆施的行为后,到底是怎样一种心情。纪德肯定是一个很理想主义的人,因此他的作品肯定非常纯粹,而非常纯粹的作品有时候却会给读者带来一些不好的阅读收获。不过纪德在《地粮》中就传到了这种意图——食粮是要自己寻找的,别人给你的不能让你解决饥饿,因此每个读者都要去寻觅属于自己的人间食粮。

精彩短评 (总计84条)

  •     文字很美,盛澄华翻译的很美。
    读完这本书,可以去流浪,或者流浪思想。地粮,大地上的粮食,一切驱除你饥饿的,给你感官上欢愉的,仅取用一点儿,却不占有。即使占有,也只是自己瞬间的快乐。很有禅意
  •     对纪德的独白还是很有感觉的,只是人名翻译能温情点么?"奈带奈蔼"读起来像爱人的名字么?像这种不费力的排版,浪费表情~~
  •     成为人性中最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     译笔老练。
  •     原谅我无法读懂和赞美疯狂的散文!
  •     可能是个人口味也可能是翻译的问题,读不懂也读不下去,快速翻完了。做几句摘录:抑郁只是消沉后的热诚。 担当人性中最大的可能,这是一个好公式。把夜晚看作是白日的归宿,把黎明看作是一切事物的创生。智者即是对一切事物发生惊奇的人。
  •     说实话,这个译本不太好,很多地方翻译的不知所云,可能跟译者当时所处的语言环境有关。除了那句“要担当人性中最大的可能”备受木心推崇之外,真的不符合现今的汉语阅读习惯。其他的,李玉民的译本适合入门,还有云南人民出版社新出版的也还不错。当然,喜欢的话可以几个译本对照着都读一下。
  •     读到夜里兴奋莫名,醒来后,却忘了重新出发。
  •     尤其喜欢第四章节和前言后记
  •     “在床上兴奋地等待着——等待的每是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我想入眠,但总是枉然,四肢已为爱情而疲乏,且像脱了节似的。而有时,超于肉欲的欢情之外,我像寻找着另一种更隐藏的欢情。……愈饮则我愈感口渴。最后这渴念变作那样强烈,我竟为欲望而痛哭。”
  •     “我志在不爱任何一个人,男人或女人,而仅爱友情、感情,或爱情。当我把爱给与一个人的时候,在我只是徇人之意,因为我不愿从而就不爱另一个人。我也不愿霸占任何一人的身与心;像对自然一样,对人间我也是游牧者,不停住在任何处所。一切偏爱在我看来是反正义的;愿与众人处,我不把自己给与一人。”
  •     语言优美,富有诗性,然而主旨不明确。是看木心对纪德推崇才找来看的,可能还是我太浅薄,或者是应该看他的小说
  •     引用豆瓣那篇我偶遇此书的评论

    “美那尔克,在启程时你那样喜欢的究竟是什么?”
      “临死前的一种滋味。”
      
      不知该怎样告诉你,关于这本书。
      这个春天,我读到这些句子。我多么希望你也能喜欢它们。喜欢这个人。
      
      奈带奈蔼,不需要同情,而是爱。
      奈带奈蔼,我将教给你热诚。
      
      这并不是一本病人所写的书,至少是一个人在恢复康健后所写就的——这人却曾经是病者。
      你也许要觉得只是他的胡言乱语,甚至要嘲笑他的疯诳,质疑他的造弄。
      其实并非如此,你也知道的,不是吗?
      真正的语言,是不需要编织,是自然从心头涌出的清泉。
      那是一种把生命当作行将失去的东西,而奋力想把它抓住的企图。又是抛下一切,再次启程之际听见的召唤。
      
      这是一本写给少年的书,一个如你的十六岁,又比我更自由更成熟的少年。
      读完这本书,希望你抛下它去旅行,远远离开家乡,离开城市,离开你的那些思想,当然,也离开我。
      令夜鹰陶醉的难道是美酒?
      令雄鹰陶醉的难道是乳汁?
      令画眉陶醉的难道是刺柏子酒?
      雄鹰陶醉于翱翔。夜鹰陶醉于夏夜。原野因酷热而战栗。
      但愿每一种激情都能令你沉醉。
      
      欲望是有益的,同样有益的是欲望的满足。
      为何我们总要歌颂痛苦,而非欢乐?
      生活本来可以更美好,超过人们所允许的程度。
      一切我在唇边所遇见的笑,我愿吻它;颊上的血,眼中的泪,我愿饮它;枝头迎送来的一切果实,我愿咬住它。
      我向每件事物大胆地伸出手,自认为有权得到我所渴望的对象。
      况且,我们对事物的欲望,并非出于想占有,而是施爱。但愿一切美好都能装点我的爱。
      
      要行动,就不必考虑这行为是好是坏。
      要爱,就不必顾虑这爱是善是恶。
      为何人生只有一次,而我又是如此贪心?
      为何我们只能选择一种生活,而无法体验其他的路?
      那些来来去去,穿梭于我们生命的人,为什么不可以尽全力去爱他们?
      生命如此短暂,而我想要做的事又如此之多。
      人生在世,与其平平安安,不如大悲大恸。我不要休息,但求逝者的长眠,唯恐我在世之时,未能满足的欲望、未能耗散的精力,故世后又去折磨我。我希望在这世间,表达尽一切所等待于我的,完全满足之后,再彻底断念地死去。
      
      所做的一切我不曾后悔。我所懊悔的,只为那些我不曾体验过的。
      我不知道那些值得我们珍惜的一切如此脆弱,转瞬即逝;也不知道去爱它们是刻不容缓的事。我唯一的借口是我还太年轻。
      
      “我身不由己,总受各种事件的支配。”
      “算了吧!没有实现的事物原本就是不能实现的事物。”
      所以我又有什么不满呢?
      
      绝不应有同情心,应有有爱心。唯恐失去爱,我才对悲哀,烦恼,痛苦抱有好感,否则我不可能容忍它们。每个人只能负担起自己的生存。
      但愿你内心的每种等待,连欲望也算不上,而仅仅是一种迎接的准备,等待来向你的一切。
      但你只能渴望投向你的东西,只能渴望你会拥有的东西。
      
      切莫羡望重尝昔日之水,切勿在未来中寻觅过去,抓住每一瞬间中再难重复的新奇,而别准备你的欢乐。
      不要准备任何快乐。我拒绝一切安排好的东西。即使是欢乐。
      难道你还不明白,任何幸福都可遇不可求。如果你说你的幸福早已死去,因为你曾梦想的与它的不同——你不承认这也是一种幸福,因你只肯接受符合你的道德原则和心愿的幸福,那么你就总会落于不幸中。
      幸好事实与人的梦想不同;惟其不同,事物才各具价值。
      
      我曾希望自己能给你一种快乐,一种至今不曾有人给过你的欢乐。我不知道如何把它给你,虽然,我自己拥有这种快乐。我希望与你交谈比任何人都亲切。我希望能够写给你这样一本书,其中包含着我希望给你的一切,希翼、勇气、幸福,还有狂喜。
      我希望靠近你,并且你爱我。
      
      智慧并不存乎理性,而是寓于爱中。
      我一旦确信我不需要追求幸福,不料幸福就开始常驻心中。我朝利己主义刨了一镐头,心中立刻大量涌现出快乐,足以供所有人畅饮。
      诚然,这世间充斥着肤浅的消遣,所以你以为这不过是又一个无知者的陶醉。我并不想辩解。
      快乐实在是比忧伤更珍贵,也更美好。
      真正的快乐是需要以庄严的勇气去承担的使命。
      我知道什么是坚强,也见证过勇敢,却不曾见过一个真正快乐而强大的人。
      
      但如今,我心里充满了怜悯,
      认为人类的过错情有可原。
      
      “不值得为人类操那么大心。”俄狄浦斯说。
      “不为人,那又为什么操心呢?”我的王者反诘道。
      亲爱的俄狄浦斯,我赞佩你的智慧,不过在这条路上,我的思想却不能与你为伴。我始终是大地的孩子,相信人不管如何,也不管如你判断的有多大污点,总应该玩一下手中掌握的牌。
      
      我可以告诉你我为什么喜欢他吗?
      不是因为勇气,而是因为爱。
      
      有时,我会想和你谈谈那位不可名言的至高者。
      你又要不屑,亦或是嫌我的不敬了?
      我还是要说,如同每一个夜里我对你说过无数次的话。
      我相信所有的神都是同一位,即是只照看我一人的那位,亦是照看所有人的那位。
      正因为如此,我才愿意爱一切,把所爱的一切称作神。
      人本来就拥有神,却看不见,于是便四处随便下跪了。
      必须停止看世界,才能看到神。
      不要有准备好的台本,也不要准备好的快乐。
      只除了那一位的安排。我将欣然接受。
      我的母亲,我的姐姐,还有在你明亮的眼中看到的,我自己。
      
      我们所寻求的,其实是同样的东西,只是你未曾察觉罢了。
      
      一个秘密,或许是你早已知晓的。
      我们头顶的苍穹中,你所见的每颗星,都有属于它既定的轨道。那既是它应该遵循、亦是它愿遵循的;既是命定,却又是它最喜欢的,因是每星都有它自己统一的意志。导引它们的正是一种夺目的爱。
      我们的选择决定我们的法则,人与人的交汇,也许是,连星辰的轨迹都可以改变。
      做只有你能做到的事。千万别
  •     欲望是核心
  •     我看到了《巴陇》和《伪所罗门书》的雏影。
  •     纪德的优秀作品,盛澄华的经典译作,值得一读。
  •     人性的黄金时代远没到来 这个时代的人们也很难担得起纪德的寄望;我没读完 那些字里行间凸显出的情感常常令我感到惭愧
  •     纪德无上的高雅,自由,心若幽兰,余香千里。美丽迷人的奈带奈霭
  •     我得换个译本看。
  •     尤其可以说,是所有时代青春的圣经!
  •     太过抒情 启发和共鸣比原以为的少 一点儿事(实质内容)要佶屈聱牙艰涩地说半天 这种文艺表达不怎么欣赏 不是我的菜
  •     是很好的指引。如果按照好诗没有独句好书没有独段的观点,是不合格,而且有些琐碎,但只要越过,就是很动人的
  •     整个而言,没看懂。但好像好多片段都有理啊。
  •     想买这本书很久了终于买到了~~
  •     17岁,我真的青春……
  •     《地粮》的文体有点“四不像”,因此只能归结于长篇的散文。不过全书还有小说、诗歌、游记的影子,完全以天马行空般的思路串联在了一起。
       因此书中有点情节的部分我会想到纪伯伦的散文诗;书中抒情、说理的部分我又会想到泰戈尔的散文;书中对于景物的描摹我又有一种俄罗斯派文学的感觉;而讲述城市的一些片段我又不禁联想到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我之前的这些类比也都是其所代表的文学中最杰出的典范了。
       不过最让我喜爱的是关于北非、意大利的那些城市和风物的只言片语。看着纪德的文字,我不知道怎么,在眼前浮现的是电脑游戏的画面——大航海时代。仔细想来,大航海时代最重要的就是地中海的情节,而纪德描绘的地点又都位于地中海沿岸,那种浪漫的风情真是跃然纸上。这些可以算是本书给我最多心灵慰藉的地方了。
  •     我太喜欢这本书了。这是一本不分行的诗集。
    不需要在其中寻找任何情节的联系,也别去寻找主人翁,别去理解奈带奈尔是谁,走进书里去吧,他的文字让你不知觉地走入诗意,走入幽暗的森林,走入美好的世界。
    一个寻求欲望的一本书。它让人寻求爱的欲望,爱的未来。
    虽然很短,和窄门一样,薄薄的一本,但让人爱不释手。真希望把整本书都背下来。但后来想想,不如就放在桌边,闲暇的时候,取来读一读,快然自足。
  •     似懂非懂之间,评价不能,姑且存疑。其中能感受到的是那种物我合一的境界,不明就里的是场景之转化,也许我还会抽空再读一遍。
  •     “让你的视象在每一瞬间都是新的”,只有当你对周遭充满惊奇与探索的渴望,它才会为你敞开。原本遮蔽的灵魂,经由万物的浸润与陶冶,变得通透灵活,让幸福在各种各样不同的机遇中随机地降落吧,纵然那不是你所期许的,但你也许再难重复遇见这样的偶然,又或许你会在不情愿中收获另一种快乐。
  •     有空再看一遍
  •     一开始觉得很像邪教用书
  •     内容质量都无可挑剔。价格适中。
  •     网上付款太坑了,送了快一个星期。到底到付快
  •     是正品,包装还在啊,书不错,商家发货也快
  •     这个译本真棒
  •     纪德的作品最爱的就是地粮了,也有人翻译为人间食粮
    语言优美,也很深刻
    总之,是本好书。

    书的质感也不错。
  •     书本的质量挺好,比较满意。关于内容,可能它在阐述一种对生命真正的尊重。但求从往日,已成往事的人与物,因为他们的欲望、偏见和老旧的经历约定俗成的“存在法则”的压迫下,获得挣脱的智慧与力量。
  •     mieux que la porte étroite, sûper
  •     读这样的书,就像来到了一个神秘的花园,呼吸芬芳、馨香……纪德是这样的灵智,他的文字就是美妙的音乐和风景,加上一个艺术家的路标。
  •     读了一半的福音书。
  •     担当人性中最大的可能
  •     翻译好烂,来日读原著
  •     精神食粮。
  •     盛澄华翻译的很好。
  •     译文很优美,就像在品尝美食的感觉。才开始看,非常很喜欢。
  •     翻译得像屎一样
  •     读起来就是感觉恶心
  •     学会质疑,是伟大的。但,人的浅薄,自己永远也不会知道。《地粮》这本书某些地方像圣经。高妙浩通,却不点透。不是每个人都会喜欢的。直给的东西,当然顺畅爽快,但不通。人的灵智有时候很奇怪,读了很多,看了很多,也仅仅只是知道。列举一二,也能说出个三四来。可总有点地方是没有一贯到底的。
  •     第一遍发现是诗歌一脸懵比,看第二遍才看到陆推荐的对生命的热情,以及不断改变离开
  •     我将教给你热忱
  •     这本《地粮》为盛澄华老先生译笔,乃迄今所有汉译本中最佳者,其傲视诸本之处,我认为在于译出了原作的“气息”。试看其他译本(比如罗国林本、李玉民本),把上乘的散文诗译成了白开水式的散文,岂不煞风景!盛老译本而外,唐祖论本也是上品,但两相对照,仍以盛本为佳。奇怪的是盛老此本译出于上世纪四十年代,除掉此前少数选译,在所有汉语全译本中应属最早。以前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过一本袖珍本的《地粮》,就是用的盛老的译本,只可惜书名有改变,而译者署名成了“佚名”,版式设计也不太讲究。这是上海译文出版社纪德文集中之一种,应该也是此套文集中译笔最优秀的一本,版式设计甚佳,手感也不错,虽定价稍高,也算物有所值,爱书者岂可错过!
  •     让我们的思想神游。如果世界过于残酷,精神还需要食量。
  •     盛澄华的翻译风格,就像一个民国时期的蒋勋在喋喋不休,纪德的恋童癖和同性恋。
  •     虽然这本不到七万字的小书,读起来特别费劲,甚至读到第二遍的时候仍然有那么一些段落说无聊也好说晦涩也罢,让人读不下去。但我依然认为这是一本好书。因为它富于激情,因为它字里行间流露着对自然、生命、爱,对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赞美。透过作品看纪德,并没有传说的那么“多彩”,他只是一个极其认真,也极其自我的作家,执着追求人生的真谛和完美的精神。向纪德,也向老一辈翻译家的一丝不苟表示深深的敬意。
  •     很好的书,送给诗人的礼物
  •     经典作品,值得阅读。
  •     书是本好书,就是送来的时候封皮有点坏了
  •     http://www.ximalaya.com/1342741/album/4784093
  •     纪德的书啊!
    纪德啊!
    有才啊!
    感觉这版地粮比其他出版社的好,翻译的也比较流畅,适合我的思维结构。
  •     这个译版真好
  •     启蒙
  •     蓬勃的生活的欲望,对生命的敬畏与热情。
  •     每一滴水,每一線光,每一生命,歡情地死去。
  •     就是贵PS: 绝版也没办法
  •     文字还行,翻译烂。其实不太喜欢这种灵性哲思类的散文了,不如直接读哲学。
  •     “我爱你因为你和我不同,我在你身上所爱的只是与我不同的地方。别相信你自己的真理可以由另一人给你找来;尤其,你应以此认作是一种耻辱。觅取你自己的。注意你认为除了在你自身以外任何他处所没有的,而静心地,或是急切地,从你自身建立起。”
  •     在外国诗歌里搜的,买来后发现是散文
  •     还没看,刚看到这书真以为是这书摆在仓库好久了,边缘发黑,封面白色部分都用橡皮擦可以擦出一条痕出来的,不厚道啊
  •     木心说:尼采是威士忌,纪德是葡萄酒。这葡萄酒很烈
  •     地粮,一本小书,一本求超越,求解脱的小书,我自己收获蛮大。自由,一种心态,一场精神的旅游,仅此而已,不要奢求过多
  •     有错字和翻译很别扭的地方……和这本书同时出版的上海译文的书都有点这种质量问题,大概09年左右吧……
  •     尊崇纪德那样的为了真理坚守的知识分子
  •     买的时候简介上说,从出版到几几年只卖出了几十本还是几百本,当时一拍大腿,纪德啊!还有这么小众的,多么与众不同!谁知买回去足足读了半年,薄薄的一本…消化纪德的断想实在有难度,然而消化完才觉得值。他曾教我热忱,曾予我地粮,你大可放心将一切交他医治。另外为译者点赞,翻这本不容易
  •     两星只为翻译。这本书的翻译已不符合当代的语言习惯。看李玉民的吧
  •     销路不好是正常的
  •     生命里一切的美,每一瞬的感情,去爱,爱这地上的甘泉,和它浇灌的果子,这甜美的汁液沁入整个身体。
  •     一首长长的诗,看不懂...
  •     最初是在微博上看到纪德的这本书的,其中有句话吸引住了我,所以就上网订购了一本,果然是很好的书,价钱也很便宜,总之,很满意。之后在图书馆也借了他的书来看,感觉又开阔了眼界和心境。
  •     帮同学买的。 还不错额。
  •     读完第一章,散文诗。
  •     书本挺好的,看先生的《文学回忆录》里提到此书,说一定要盛澄华译本
  •     在走马观花的失神中读完,不安的时代,躁动的人,你们不懂纪德。
  •     精神呓语
  •     早几年读到就好了,现在已没有那么容易被煽动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