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尔迦的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诗歌词曲 > 洛尔迦的诗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6-1
ISBN:9787536064713
作者:[西班牙] 洛尔迦
页数:246页

章节摘录

三河小谣瓜达基维河在橙子和橄榄林里流。格拉那达的两条河,从雪里流到小麦的田畴。哎,爱情呀,一去不回头!瓜达基维河,一把胡须红又红。格拉那达的两条河,一条在流血,一条在哀恸。哎,爱情呀,一去永随风!塞维拉有条小路给帆船通航。格拉那达的水上,只有叹息在打桨。哎,爱情呀,一去不回乡!瓜达基维河的橙子林里,高阁凌空,香风徐动。陶洛和赫尼尔陶洛河和赫尼尔河即格拉那达的两条河的野塘边,荒废的小楼儿孤耸。哎,爱情呀,一去永无踪!谁说水会送来一个哭泣的磷火!哎,爱情呀,一去不回顾!带些橄榄,带些橙花,安达路西亚,给你的海洋。哎,爱情呀,一去永难忘!吉他琴吉他琴的呜咽开始了。黎明的酒杯破了。吉他琴的呜咽开始了。要止住它没有用,要止住它不可能。它单调地哭泣,像水在哭泣,像风在雪上哭泣。要止住它不可能。它哭泣,是为了远方的东西。要求看白茶花的和暖的南方的沙。哭泣,没有鹄的箭,没有晨晓的夜晚,于是第一只鸟死在枝上。啊,吉他琴!心里刺进了五柄利剑。村庄精光的山头一片骷髅场。绿水清又清百年的橄榄树成行。路上行人都裹着大氅,高楼顶上,风旗旋转回往。永远地旋转回往。啊,悲哀的安达路西亚没落的村庄!※ 以上3首由戴望舒译散步归来给天杀了。在亲近毒蛇的形体与追求水晶的形体之间,我的头发长了。跟没有手又不会唱歌的树和表情痴呆的蛋头小孩一起。跟焦头烂额的动物和褴褛干涸的水一起。跟所有累坏了的聋哑人和淹死在墨水里的蝴蝶一起。碰上自己天天不同的面孔。给天杀了!一九一○年(间奏)1910年,我的眼睛没有看见死人下葬,没有看见为黎明哭泣者的骨灰展览,也没有看见被遗弃的心像海马那样发抖。1910年,我的眼睛见过小女孩们小便的墙,见过公牛撅嘴,有毒的菰和一个不可解的月亮照着屋角里黑瓶子压住的干柠檬皮。我的眼睛在小马的颈上,在入睡的圣罗萨洞穿的胸上,在爱的屋顶上,呻吟着,双手清凉,在猫儿捕杀青蛙的花园里。在尘封的小雕像和长苔藓的阁楼里。在放着吃剩的螃蟹的沉默盒子里。在梦与现实相遇的地方。我小小的眼睛都在。什么都别问我。我见过找出路的找到了盲巷。无人的空间有痛苦的空洞而在我眼中的众生穿戴整齐,没有裸体!(1929年8月,纽约。)黎明纽约的黎明有四条烂泥柱和一股在混水里打过滚的黑鸽子旋风。纽约的黎明一路呻吟着沿着高大的楼梯在交切线之间寻找隐现着悲痛的玉簪花。黎明来临时没有人开口迎接,因为这里没有明灭也没有可实现的希望:凶猛狂乱的硬币有时会射穿并且吞吃被遗弃的小孩。最早出门的人骨子里明白这里不会有天堂也不会有无条件的爱:知道自己正在走向数字和法规的泥潭,走向没有艺术的竞赛,走向无偿的劳动。在无根科学傲慢的挑战中,锁链和噪音埋葬了光。失眠的人群在平民道跌跌撞撞走动,好像刚刚逃出一艘血腥的海难船。(以上由陈实 译)

前言

出版说明/周良沛    它是记忆中那遥远的遥远,却是不会忘却的永远永远。    这里应该说的,自然是费德里柯•加西亚•洛尔迦(F.Garcia Lorca,1898—1936),正是因为他,我却首先联想到巴勃罗•聂鲁达(Pablo Neruda,1904—1973),这是一位在夜的阴沉中逃亡,“人们供给他兄弟般的信号灯”的诗人,是一位我“就是你们自己”的诗人,他的沉默是堡垒,对他“永不妥协”所降下的灾难,他又是刺穿一切压制的阻力在泥土里发芽的种子……    那已是半个多世纪之前吧,聂鲁达事隔20多年再次来到中国,却是初次来到新的共和国。有幸先读到为欢迎他所专译的《聂鲁达诗选》,之后又为他的到来认识了他。他那宽厚的肩背,难以数计其容量的胸襟,加以安达卢西亚人的深沉和亚拉冈尼亚人骄傲的面容,确有他那种海洋广阔、博大、汹涌诗情的容貌。至今,我还常听当代作曲家希欧都拉基(Mikis Theodorakis)选他的Canto general(大陆先后有译为《诗歌总集》、《漫歌集》的,陈实译为《全体的歌》)为词所谱的一大套中音独唱曲。作曲家是从希腊军政府监狱释放出来,移居巴黎的政治犯。那种拉美加以摇滚的曲风,唱得人热血沸腾。20世纪50年代,也有巴勃罗•聂鲁达自己吟诗的密纹唱片,诗词的激情与刚烈,同他柔和、悠然的声音,悠闲的恣态,以及他敲着桌面的肥长而白皙的手指,从容优雅的步伐之反差,竟然是那么大,仿佛只能从这种反差中读懂真正的聂鲁达。他讲到自己1935年任智利驻马德里的领事,过着生活优裕而懒散的外交官生活,写着他“紫色的丧钟”时,西班牙内战的爆发,马德里街头的鲜血,更有那一位写下的诗,从不在乎诗集出版的洛尔迦,带他到大学生中间去朗诵和演说他那诗的诗白——你们会问:那么紫丁香在哪里?罂粟花蒙住的玄秘呢?那常常把你的诗,打出许多洞孔和疯话的雨呢?我会把全部遭遇告诉你们。……你们会问:为什么你的诗不讲梦,不讲树叶,不讲家乡的大火山?来看满街的血吧,来看满街的血来看满街的血!因为聂鲁达愿意和西班牙人民在一起,智利政府勒令他离开西班牙。1938年11月7日,为纪念马德里保卫战两周年,聂鲁达的诗集《西班牙在我心中》以一种不寻常的方式在西班牙不寻常地出版了,书前的《献辞》道:“……加西亚•洛尔迦曾称他为卢本•达里奥后,美洲最杰出的诗人……”从《献词》可以看出,洛尔迦对聂鲁达的评价是很高的。虽然,两位诗人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国度,但诗,作为语言艺术的语言,他俩的母语都是西班牙语,有同文同语的文化的同根性,可是诗风迥异,人生和艺术的道路也不尽相同,却能彼此欣赏。他俩都很赞赏美国诗人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1819—1892),当聂鲁达不恋“罂粟花蒙住的玄秘”后,雄浑、恢宏的诗情,热烈奔放于广博的诗境,正好与惠特曼式的诗形契合。洛尔迦不同,他无法,也无需改变即兴吟唱那种安达卢西亚的、歌谣式的歌唱所予以他诗的个性,并在自己民族、国度广泛传唱而穿透时空所留在诗史的声名,这已是无法变异的史实,但他从惠特曼所激昂了的,是更多的民主精神,如他在纽约写的《纽约》 :乘数式法下面,有一滴鸭子的血;加数式法下面,有一滴海胆的血;加数式法下面,一条温柔的血河;一条唱着歌流动的河,流经市郊的公共房屋,它是纽约虚假早晨的白银、水泥或微风。诗无定法,意定法,惠特曼民主思想对洛尔迦的影响,似在那位歌唱谣曲的洛尔迦之外,又有另一个洛尔迦了。毫无疑问,无论讲诗,还是论人,这都是他一生之中很重要的一页,但不是他的全部。他推崇的,是美洲那一时期体现了现代主义特征的诗人卢本•达里奥(Ruben Dario,1867—1916),可惜,至今还不见一本他的诗集之汉语译本出版。也许,他那虚幻的意境和悲观情调所营造艺术珍品的雅致难以翻译;也许,这位总以天鹅为美的象征而称之“天鹅的诗人”的自身贫困,和笔下豪华的宫殿难以相融;也许,他自身的爱国与艺术上的逃避现实,与当代现实的距离并不为极少的西班牙语的人才所重视,才使大多西班牙语盲的读者失去直接从作品认识他的机会。然而,他在诗史上作为美洲那个时代的现代主义代表性人物的代表性,也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洛尔迦眼中卢本•达里奥之后的聂鲁达,其在诗史上的影响,已大大超过卢本•达里奥了。可是,这位聂鲁达,要讲他一生的辉煌时,是无法不讲洛尔迦对他的影响,由此,也可以想到,洛尔迦是怎样一位诗人了。    在西班牙人民眼里,洛尔迦不仅是位诗人,更是他们所热爱的剧作家。他的诗,对于不能直接从西班牙文阅读的读者,对于不能直接感悟到他的诗与他所描绘的吉卜赛人、安达卢西亚人的感情和喜忧之契合,此种阅读是很难到位的。施蛰存曾以《西班牙宪警谣》为例:en la platinoche noche,que noche nochera.洛尔迦式的语言之音调,运用文字声音的美所表达的意象之美,“中文就无能为力”,“只能聊以达意的分行散文”:在这白金的黑夜里,黑夜遂被夜色染黑。虽然读者于此阅读的遗憾,不能达到对它完全的感悟和理解,致以对诗人的认识也无法到位,但对它仍像在山野的清晨,呼吸到湿润的新鲜。若再去说些别的什么,则多余、浅薄。它不像聂鲁达,尤其在看到马徳里街头流的鲜血之后,不少诗都涉及社会生活和政治。但,诗人热爱生活的自由歌唱,直至今日的西班牙,都能看到孩子们在上学、回家的路上,都会很自然地吟唱、背诵洛尔迦的诗。它激发了新的一代在他的诗篇、歌谣中,感受生活之美的光彩。这对佛朗哥独裁者的独裁,就是挑战、威胁,是庸俗社会学所认识不到的政治;独裁者的屠刀上所滴下洛尔迦的鲜血,所引起大规模的抗议运动,其反响之深,之广,不能不使这一独裁政权惊慌失措。一些以“热忱推崇”洛尔迦自居者,调动手下的御用文人为此大大作“秀”。然而,假的就是假的。人民追究洛尔迦的死因、要捉拿凶手的抗议活动的持续之久,也是空前的,同时,在全世界劳动人民,全世界每个文化领域的文艺工作者的哀悼和愤怒之中的洛尔迦,他也更为人民所认识和敬重。这对时在欧洲,并懂西班牙语的戴望舒的心理冲击,可想而知。他决定将洛尔迦的诗更系统地介绍给包括海外广大的华人华侨的汉语读者。    从我们现在能够接触到的戴望舒汉译作品,如那认为源于东方诗体,又为流行的民歌形式之“深歌”(Cante jondo),或源于阿拉伯或波斯的,一般用于咏唱爱情的“小曲”(Casida),乃至歌唱斗牛师的长诗,或是相系这个民族的所特有的民风民俗的生活情趣之短章,如《海水谣》“在远方,/大海笑盈盈。/浪是牙齿,天是嘴唇。//不安的少女,你卖的是什么,/要把你的乳房耸起?//——先生,我卖的是/大海的水。……”它为广大民众所欢迎,是它深谙百姓的民族心理之艺术思维和审美情趣,但它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政治烙印,独裁者佛朗哥可以不顺眼他,也不该视为他的统治首先应该除去的障碍,做他首个枪杀的文化人。对此的不甚理解,也好理解。记得50年前北京《诗刊》刊发过当时现场口译陈用仪先生记述聂鲁达对此的答问,半个世纪了,当时的资料一时也难找,但对聂鲁达为此非常简洁、有力的答问,仍有很深的印象。记得聂鲁达只说了那么一句话:他表达了美,人的美好感情。这一句话,对于当时虽然厌恶庸俗社会学图解政策和时事的文艺作品,却说不出什么道理的我,是非常强烈的震撼,是深度的感动。当然,不为时代的局限所局限者是不存在的,但它也为此让我自觉或不自觉地疏离当时创作的诗弊,可以相对地不陷得那么深,这也是为一生所铭记,永远都感激的。不过,此处所说的“美”,绝非现今仅仅时尚的风、花、雪、月,是对立于假、恶、丑的真、善、美的生命之树的一叶。是更深更广的人生靓色。一位诗人,能与人民的快乐与悲哀,愿望和理想一致。自然是“为人民写作”,自然在“西班牙语系的国家中为千百万普通人所熟知和热爱”。那股与人民对立的法西斯匪徒的反动势力,必然无法容得下他。    一位歌者如此的诗之历程所提供于诗的维他命,从某个角度看,其影响可能远远超过他某些具体作品的意义。一部几千年的诗史,他也不是此中的先行者和唯一的圣者,但他那痛斥独裁者的诗篇,也逼迫刽子手为自己掘好坟墓;洛尔迦遭长枪党枪杀所渗入乡土的血,又是他有别于他人的另一种人生,另一样的诗美。    后人为他美的诗、诗的美所滋养,也为他诗的美、美的诗矗立起诗的纪念碑。    一位同样如此于诗的中国诗人戴望舒,他1933年从巴黎到西班牙旅行时,虽然无缘认识洛尔迦,他要系统介绍洛尔迦的计划,一直是在格外重视、认真地进行。1948年,好友施蛰存在上海遇问《洛尔迦诗钞》译得怎样,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两个民族,两种文化,各自的民族特性,首先是语言艺术的语言之强烈差异,译诗若能译得另一个民族用其母语同样能吟诵,不少学者都认为是不可能的。从这点来说,毋庸讳言,不同的习惯和想象力于诗的表达,有为不习惯于它的新鲜,同时也可能是感受、接受它的隔阂。但各自的文化特点,同样是各自的文化优势,是丰富民族精神的财富。只有那些有霸权欲的,才会以自我为中心而“一体化”于人,所被“一体”的,一旦失去自己文化的特性,必然是文化精神的沦亡,也是民族沦亡的前奏。    因此,对于距离我们传统审美趣味和习惯不一致的作品,既无文化称霸之心,则需要懂得对相异者的尊重,才能相互欣赏。对洛尔迦其人和他的歌与大众融为一体的精神,我们的学习和借鉴,也不是单一的对它相异于我们的陌生、新鲜、新奇之简单、生硬的模仿,否则,亦是失去自我而以其为“一体”了。为此,这里译介的诗,亦非出于审美趣味的选择,重在对他于诗史地位的尊重,对他民族性的尊重。    译介这样的诗,难度很大。可是,望舒仍像愚公移山似的在移他的山。但在时局动荡、物价飞涨的生存压力下,很影响译事的进展。1949年他在香港,此事远未完成,为迎接新的共和国开国,他从香港绕道到了北平。此时,心情好了,生活安定了,可是,香港1941年沦陷后,他被日军抓进澳卑利街的“域多利拘留所”致残的身体,没有让他这么安定的生活几个月,便病逝北京。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十年动乱之后,我编辑出版了《戴望舒诗集》,修复了他在万安公墓被破坏的墓后,他女儿拿了一只藏有父亲残留之遗稿的小皮箱来,遗稿数量虽然不多,两只大信封也可以装完。但《灾难的岁月》之手稿却完好无缺,仅以有它,这只小皮箱也够珍贵了。里面有不少用“拍纸薄”上斯下的纸片,记有一些短句或零星的文字片断,根据我的那点知识,有些还能识辨它是推敲波德莱尔(C.Baudelaire,1821—1867)诗译的短句。后来,听施垫存讲,1956年他整理《洛尔迦诗钞》时,除了为其中缺少《诗人在纽约》这组诗,他原想译出其中的《给哈伦区的颂歌》、《惠特曼颂歌》,可是他总感到自己没有译好,不愿出手。其他望舒原译的32首的译稿,有一些也是未能最后定稿的译笔,就像我看到的那些波德莱尔诗译的片断。最后能拿出那么一本书来,施垫存于其中所花的时间,所绞的脑汁是可想而知的。但译文的某些协韵的语调,也有明显不同于“雨巷诗人”的施垫存文笔之烙印。他没有署名,不为图名,无论是为洛尔迦,还是为望舒,它都该像聂鲁达所说的洛尔迦的作品“表达了美”,表达了“人的美好感情”那样,表达了他对友情之美。但是这部1956年出版的《洛尔迦诗钞》,在当时为华人,为汉语读者填补对洛尔迦了解的空白之积极意义,不言而喻,但仅仅以这么三十几首诗介绍洛尔迦,又是远远不够的。然而,这三十几首译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还是为它印制了一本很薄又精美的小册子,它比许多大厚本的诗集,给予爱诗者的,有更深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人们在精神极度的饥渴中,为读一本想读的书,常常是“泡病假开夜车,精确瓜分阅读时间。”民间诗刊《今天》的代表诗人北岛说:“当《洛尔迦译诗抄》气喘吁吁经过我们手中,引起一阵激动。洛尔迦的阴影曾一度笼罩北京地下诗坛。方含(孙康)的诗中响彻洛尔迦的回响;芒克失传的长诗《绿色中的绿》,题目显然得自《梦游人谣》;80年代初,我把洛尔迦介绍给顾城,于是他的诗染上洛尔迦的色彩。”这样一位诗人的三十几首译诗,在那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它予以人们读诗的新的视觉,以及对诗新的认识,是则新的传奇。可是,仅仅以这三十几首译诗来认识洛尔迦,也太不够了。此事,不是没有人想到,可是有条件能担负此任的,并不好找。可是,这多年来,陈实先生却一直默默无闻,持续不断,埋头苦译洛尔迦。    她是香港目前最为高寿的资深老作家,清新、隽秀的散文,无疑是香港散文的一位大家,也是望舒生前的友好之中,目前唯一的健在者。她对亡友的深情,仅从她始终不忘,一直设法寻找西班牙文的洛尔迦之原著,多少年来,陆陆续续,认认真真,持之以恒地做这么一件事,已足能说明这一切了。而且,这些译稿陆陆续续在香港译出,也陆陆续续输送到时在广州的黄新波手里。为什么这样,只有将来由陈实先生记述。版画家黄新波,抗战胜利后,他那贴近现实的作品,在他活跃的华南,尤为当时台湾和香港的读者所熟悉。今日的年轻人已不太知道他了,但历史会记住他的。他和陈实是胜利后以盟军中“英国军事代表团”属下“心理作战小组”成员先后从昆明复员到香港,创办了“人间书屋”和“人间画会”,是一位为兴旺香港文化生活作出了贡献的文化人。他们情同手足。黄先生去世了,这回是由他女儿黄元找出译稿理顺、打印出来,以圆我们洛尔迦之梦的。今天有这本译诗呈现在读者面前,确实不易,又充满了人间情。若是完全从陈实先生的个人兴趣说,她非常钦佩洛尔迦的为人,并不是待别喜欢他的诗,施蛰存认为洛尔迦所无法译的地方,她认为正是洛尔迦拘于形式之弊。当人们为洛尔迦所以是洛尔迦,更多注视他的光鲜之处时,陈实此说,也是可以尊重的一家之言。她更喜欢聂鲁达,她所选、译的一本《聂鲁达抒情诗选》,对过去的译本更多译自聂鲁达中期的Canto general,忽视诗人早期和晚期有更多的变化、有更丰富的多样和复杂性的作品却注意得不够、不足,是一大补充。同样,这本《洛尔迦的诗》,其中的《诗人在纽约》,陈实先生补译了16首。    陈实与望舒的译笔各有其独特的个性,有不同的诗趣,这也为我们从它的丰富多样中读到诗质的一致。陈实所译的“洛尔迦”当是承接望舒译笔最好的。而且从数量看,陈实先生补译的诗远远超过望舒所译的《洛尔迦诗钞》。是个很不简单的工作量。她所以如此,不仅是兴趣和敬业,更是为了友谊,替亡友了却生前未能补的一大遗憾。她如此,自然和施蛰存一样,同样表达了他们的“美”和“人的美好感情”,绽放了他们各自心灵之美。当我们知道了这一切,对于这么一本集诗人、译家之情而美于一炉的诗集,我们可以掂掂它美的分量,再说别的,已多余了。2007年11月30日香港北角初稿2011年12月二稿

内容概要

加西亚.洛尔迦(Federico Garcia Lorca ,1898-1936),20世纪最伟大的西班牙诗人,生于安达卢西亚地区的格拉纳达,他把诗歌同西班牙民间歌谣自然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易于吟唱“的诗体,对世界诗坛产生了巨大影响。
诗集主要有《诗篇》(1921)、《深歌集》(1921)、《最初的歌》(1922)、《歌集》(1921—1924)、《吉卜赛谣曲集》(1924—1927)、《诗人在纽约》(1929—1930)、《伊涅修.桑契斯.梅希亚思挽歌》(1935)、《塔马里特诗集》(1936)。
译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又称“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诗歌名篇:《雨巷》。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翻译的诗集有《爱经》(古罗马奥维德著)、《〈恶之花〉掇英》(法 波德莱尔著)、《洛尔伽诗钞》(西班牙 洛尔迦著)等 。

书籍目录

出版说明/周良沛
译序/陈实
诗篇(1921)
海水谣
小广场谣
老晰蜴
七月天谣
中断的音乐会

新歌
愿望
深歌集(1921)
三河小谣
吉他琴
村庄
萨埃塔小曲(组诗)
最初的歌(1922)
变奏
半个月亮
时钟的空白
歌集(1921—1924)
木马栏
猎人
塞维拉小曲
海螺
风景
骑士歌
树呀树
冶游郎
小夜曲
哑孩子
婚约
最初的愿望小曲
水呀你到哪儿去
两个水手在岸上
是真的
夜曲图析
寓言
蜥蜴先生在哭……
唱过的歌
孩子气的歌
骑士的歌(1860)

黎明时分的死亡
疯孩子
告别
哑人街
自杀者
水仙花
另一种形态
徒然的歌
碑像的苦恼
格拉纳达和一八五〇
枯橘树的歌
吉卜赛谣曲集(1924—1927)
梦游人谣
不贞之妇
安东尼妥?艾尔?冈波里奥在塞维拉街上被捕
安东尼妥?艾尔?冈波里奥之死
西班牙宪警谣
圣女欧拉丽亚的殉道
月亮,月亮谣
血斗
吉卜赛修女
科尔多巴
待决罪人谣
诗人在纽约(1929—1930)
散步归来
一九一〇年(间奏)
黎明
哈伦区的王
荒废的教堂(大战纪事)
死之舞
凶杀案
赫德逊河的圣诞
活的天空
在井里溺死的小女孩
两座坟墓和一头亚述狗的风景
废墟
纽约
犹太坟场
维也纳小圆舞曲
树枝的圆舞曲
伊涅修?桑契斯?梅希亚思挽歌(1935)
伊涅修?桑契斯?梅希亚思挽歌
塔马里特诗集(1936)
安达路西亚水手的夜曲
短歌
蔷薇小曲
恋爱的风
小小的死亡之歌
呜咽
无穷尽的小诗
死去的小孩
绝望的爱
阴暗的死亡
早上的市集
遭遇水祸的男孩
树枝
平卧的女人
金黄的姑娘
每一首歌
补遗
第二周年
山杨和塔楼
绝望的歌
月下的歌(组诗)
无题
温柔的诉苦
为梅塞德斯写的摇篮曲

俘虏
无题
费德里柯?加西亚?洛尔迦年表

编辑推荐

洛尔迦,20世纪最伟大的西班牙诗人,生于安达卢西亚地区的格拉纳达,他把诗歌同西班牙民间歌谣自然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易于吟唱”的诗体,对世界诗坛产生了巨大影响。    《洛尔迦的诗》主要内容包括:海水谣、小广场谣、老晰蜴、七月天谣、中断的音乐会、梦、新歌、愿望三河小谣、吉他琴、村庄、萨埃塔小曲(组诗)、变奏、半个月亮、时钟的空白、木马栏、猎人等等。

作者简介

洛尔迦诗集。主要包括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生前所译洛尔迦的诗作及著名西班牙文翻译家陈实补译的洛尔迦的几乎全部诗作。囊括《诗篇》(1921)、《深歌集》(1921)、《最初的歌》(1922)、《歌集》(1921—1924)、《吉卜赛谣曲集》(1924—1927)、《诗人在纽约》(1929—1930)、《伊涅修.桑契斯.梅希亚思挽歌》(1935)、《塔马里特诗集》(1936)等多个诗集的诗篇。   陈实翻译的洛尔迦的诗作为首次在中国大陆出版的唯一版本。译者及戴望舒的长女戴詠素授权花城出版社独家出版。

图书封面


 洛尔迦的诗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第一次看到洛尔迦的诗是在田晓菲的《赭城》。田译行文节奏鲜活,初见为之惊艳。也可能是先入为主。再看陈译,便觉得格外规规矩矩,倒也简单直接,有种粗粝的尘土气味。在有些句子上,两者所表达的意义完全不同。想来应是陈译更贴近原文,田译或是译自英译本,可供参照。节录两者的译诗相对照。左侧为陈译,右侧括号中为田译,译文摘自《赭城》。===P34《塞维利亚》 (《赛维拉》)塞维利亚是一座塔楼 (赛维拉是一座塔楼)驻扎了许多优秀的弓箭手。 (里面有最好的弓箭手。)去萨维利亚为了讨命。 (在赛维拉受伤,)去科尔多巴为了送命。 (在柯尔多巴死去。)一个埋伏的城市,窥探 (一座埋伏中的城池)缓慢的韵律, (等待长音出现,)把它扭曲 (好似迷宫,)成为迷宫。 (把它们逐一盘卷。)扭曲成为燃烧的 (好像金焰燃烧的)葡萄藤。 (葡萄藤蔓。)去塞维利亚为了讨命。 (在赛维拉受伤!)在天的圆拱下, (在天空的拱门下,)跨越明丽的平原 (在清净的平原上,)它的河发射 (它不断发射出)恒久不变箭。 (河流的利箭。)去科尔多巴为了送命! (在柯尔多巴死去!)地平线让它发疯, (地平线使它疯狂。)它在自己的酒里 (它在自己的酒里,)掺入唐璜的苦 (掺杂进唐璜的苦涩,)和酒神的甜。 (狄奥尼索斯的完美无缺。)去塞维利亚为了讨命。 (在赛维拉受伤。)去塞维利亚永远为了讨命。 (永远地,在赛维拉受伤!)P204 《死去的小孩》 (《死去的孩子之歌》)每天下午在格拉纳达, (每天下午在格拉纳达,)每天下午有一个小孩死亡。 (每天下午有一个孩子死去。)每天下午河水都会停下来 (每天下午水坐在那里)跟它的朋友闲谈。 (和它的朋友絮絮低语。)死者有布满苔藓的翅膀。 (死者生出苔藓的羽翼。)混浊的风和清澈的风 (多云的风和清澈的风,)是两只雉鸟穿过塔楼, (从塔楼之间飞过的两只野雉;)而白昼是一个受伤的小童。 (白昼是受伤的男孩。)我在酒的岩穴里遇到你的时候,(我在酒穴找到你的时候,)天上没有留下半只云雀的踪迹。 (空中没有一丝云雀;)你在河里淹死的时候, (你在河里淹没的时候,)地上没有半片云的影子。 (陆上没有一星云屑。)一股巨大的水泻在山上, (山谷卷走了狗与百合,)山谷带着群狗和百合花旋转。 (水的巨人倒在山巅。)在我的紫萝兰色手影之下,(在河岸上死去,你的身体,)你岸上的尸体是冰冷的天使长。 (冷却的天使,带着我双手之堇的幽暗。)P205《意料外的爱情》 (《不可预知的爱情之歌》)没有人明白你子宫的 (无人理解那种芳香——)黑色木兰花香。 (它来自你腹部的黑木兰。)没有人知道你的牙齿 (无人知道爱的蜂鸟牺牲在)给爱的蜂鸟造成什么创伤。 (你的唇齿之间。)在你前额广场的月色里 (在你月光照耀的前额,)一千匹波斯小马睡得深沉, (睡着一千匹波斯小马,)而我一连四个晚上 (连续四个夜晚我环抱着)抱着你的腰,雪的敌人。 (你的腰肢——雪的冤家。)在石灰和茉莉花之间, (在石膏和茉莉之间)你的眼光是一串苍白的种子。(是你的顾盼,苍白种籽的枝条。)我在心里找一管象牙 (为把它献给你,我搜索自己的胸怀,)为你写出“永远”这个词。 (寻找那几个象牙字母:永远。)“永远,永远”:我痛苦的花园,(永远,永远:我痛苦的园林,)你的身躯永远捉摸不定, (你的身躯飘摇不定,)你血管的血在我口里, (你的血液在我嘴里,)你的嘴巴对死去的我不再光明。(你的嘴,因为我的死,失去了光泽。)
  •     陈实在序言里提到,洛尔迦认为自己的诗歌是为了吟诵而写,因为“通过有生命的媒体传达诗的信息,最能发挥“杜恩德”作用”,并解释说,“杜恩德。直译成中文就是魔力...它不仅仅是一种吸引力,它是有个人风格的、有创造性的、能使人不由自主地产生强烈共鸣的一种力量。”洛尔迦曾举例说明,一次跳舞比赛,一位80岁的老太太赛过其余年轻姑娘而赢得了这场比赛,尽管她的姿势只是“抬起双臂、头向后仰,用脚重重地踩踏台板”,但观众认为她有“杜恩德”。我想,这蕴含在西班牙诗歌或许还包括小说和绘画里的一种传统追求,和我们的“传神”是不是也有相似之处?当然力度和表现意图看上去是南辕北辙,但有一点,都相信艺术里需要来自理性以外的感性灵感、需要一些巧夺天工的本事,蕴含着对生与死的运转之神奇的赞美。这也是面对格列柯、戈雅、毕加索西班牙画家的作品,让我总觉得像是在观看幽灵国度之飓风。《诗人的迟缓》一书里,范晔在《克里诺皮奥小百科》文中例举了一些关键词,“摇摆swing”词下有段文字,“我没有明确的思想,甚至连思想也没有。只有一缕一缕的东西,一些冲动,一块一块的东西,而这一切都想找到一个形式,于是节奏就起了作用。我在节奏中写作,我为节奏写作,我受着节奏的推动而写作,而不是出于所谓的思想,不是出于能够造出散文、文学或别的什么东西的思想。首先,情景是模糊的,但这模糊的情景只是在语言中才能加以明确。”这段话涉及的节奏,我想是和文字中唇齿摩擦的乐感诗歌、绘画中色彩排布的音乐性可以互相注解,是杜恩德统辖的形式之面貌的一种。书里诗文是从《诗人在纽约》、《深歌集》、《吉普赛谣曲集》等诗集中摘取的选译本。我更爱读那些更为传统、简单和纯朴的吉普赛民谣或深歌。相比后来诗人在纽约具有批评意味的“超现实”诗歌相比,前者的叙事性更强、情感更浓烈,因为与传统有着联系的线索,似乎表达也更恣意和宽阔。后者在现代和现实的面前似乎唯有选择超越现实,但并非现代就意味着更多诗意的种子,因为就像城市里的天空只能透过摩天大楼看到割裂的一条条蓝色缝隙,这无疑比赞美而言,唯有值得被批判。书里最精彩的诗,该是为斗牛士伊涅修写的挽歌《伊涅修·桑契斯·梅希亚思挽歌》,梅希亚思退休之后不愿面对平凡的死,于是重返斗牛场终于获得了英雄的死。这首诗是戴望舒翻译的,在文字排布中,仍能体会到感情的延宕、积聚和释放,令人泪下。“在下午五点钟,死在他伤口里下了卵”,“但是现在他长眠了。现在苔藓和青草,正在用坚决的手指/ 拨开他骷髅的花。他的血已经唱歌而去;”一个字,一个字,从纸面里蹦出来,承载死亡的压力和血腥,以及当死亡消散在原野之后生命的流动。浓烈的死亡仍将变成生生不息,是这样吧,这该就是杜恩德存在的意图。戴望舒的译文有母语写作的自然情感,也有着刺激想象的陌生感。陈实的译文据说是更注重音乐性,她的序文也很富有营养。序言末尾,译者为尊者讳,委婉提到洛尔迦的“黑色爱情”。而“黑色爱情”涉及的两首诗歌,都或许是最贴近心底的语言,为不能言说的绝望赋予了形式。陈实写,“在翻译《在井里溺死的小女孩》的时候,我觉得诗人是在写自己身体里面注定不能出生的女儿”。在我假想中,斗牛士要和一头牛周旋,用一条命押上赌注,在规定好的时间里决定胜负,但无论如何,总有一个倒下死去,另一个从鲜血里获准继续活。其中的艺术性,是被死和生的交替、对峙赋予了形式和意义。洛尔迦热衷写爱和死亡,写诗本身既是恋爱,也是死亡。为了杜恩德的降临,代替造物主来演出生死更替,但搏斗时只能听天由命,不能自己当裁判。我想这和黑色爱情相关的诗歌,或许也可以看做最贴近洛尔迦的心和他的诗歌之心、生与死淋漓尽致的隐喻。《在井里溺死的小女孩》棺材的黑暗让雕像的眼睛受罪可是没有去路的水是更大的受罪......没有出路。人们沿城墙奔走,一面拗折钓鱼的竹竿。快!井边!赶快!而温柔的星星发出牛蛙的叫声。......没有出路。在我的记忆力安息吧,天体,圆圈,终点,你在马的眼眶边沿哭泣。......没有出路。没有人能在黑暗里告诉你距离,只有磨得锋利的周界:钻石的未来。......没有出路。当人们追求枕头下的沉寂,你永远搏动,在你的圆周里。......没有出路。永远在一些水波的终曲里,接受根须与预见的孤独之间的斗争。......没有出路。人们到达斜披了!浮出水面吧!每个光点都抛给你一条链子!......没有出路。可是水井用苔藓的小手拉你,单纯的无知使它把你看做未见过的水神。......没有出路。没有,没有出路。困死的水,在伤口和空房子的音阶上以全部无弦的小提琴呼吸。没有出路的水!
  •     黑小马/红月亮/你同我那诗人多像黑小马/红月亮/一样喜欢歌唱/马刺铮铮/鼓声堂堂黑小马/红月亮/你们有副相似的虹膜/宇宙万物/渊渊成相黑小马/红月亮/三尺水的花多么香黑小马/红月亮/玉色的死亡我的眼睛在波斯小马的颈上/我的小马在我永恒的心上黑小马/红月亮/你同我那诗人多像洛尔迦说"在这个国家,一切关系重大的事物都具有死亡最终的金属性质。"不知他何以用金属形容死亡,用何典故,从何渊源,予直觉是在评论某人而已。复想起钱氏之论“戈蒂埃作诗文,好镂金刻玉。其谈艺篇亦谓诗如宝石精镠,坚不受刃乃佳,故当时人有至宝丹之讥。近人论赫贝儿之歌词、爱伦坡之文、波德莱尔之诗,各谓三子好取金石硬性物作比喻。窃以为求之吾国古作者,则长吉或其伦乎。“(《谈艺录》)例举繁多不录。贺诗中所弥漫金属气即由坚不受刃之字词砌作铜墙铁壁,死亡气也正沉沉压入其中。若论贺诗中金属质感之死亡,则不在“铅华”、“骨”等道教飞升示现真质之语间,便在一种不涉“死”字之死境中,贺诗于此始呈应接不暇争奇斗艳之景,恰如钱氏择例之众。诗家大率争奇嗜强好用死亡字眼,洛尔迦痴迷死亡不必以之为奇,且本书收录诗作金属气并不似贺般痕迹深刻(爱的锋利却令人心惊)。不过翻译文字本不可诛求,况予不通西文,心目亦全由贺出发,意象间两人相通之处虽寓目皆是,似亦止步于意象。然用以怀人,斯亦足矣!

精彩短评 (总计71条)

  •     赞扬美就是反抗恶。洛尔加的诗有一种歌唱的美,戴望舒和陈实都是名望所归的人物,翻译手法虽然不同,但表达的内容还是可以的。其中有一片两人翻译的内容是一样的,可是标题不一样,采用的内容语言也不一样,戴望舒的更易于朗诵,可能是戴是诗人,而陈实翻译家的缘故吧。
  •     水仙。我的哀伤。我的哀伤本身。
  •     自由可爱的诗,自然万物皆成意象,温柔地讲述自己的世界。
  •     虽大多没能读懂 但那颗鲜绿的心 满是哀伤的水仙
  •     要了解洛尔迦,这本书足也!
  •     而清风里的光线/惦着脚尖下棋/窗格子是它的的棋盘
  •     在翻译的曲解和毁灭中寻找原作的美——“带些橄榄/带些橙花/安达卢西亚/给你的海洋。”
  •     真的好歌谣的诗。因着深爱聂鲁达而读的陌生诗人,有种吟游的韵律感,美而轻松。
  •     洛尔迦的诗意向并不多,但是简单的文字,总能神奇得抓住你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轻轻揪起来。
  •     西班牙语更美吧
  •     流浪者的心。翻译略微良莠不齐。我无法理解和追上洛尔迦的自由,虽然他的步履缓慢,甚至套着枷锁。不喜欢洛尔迦的性描写,也不喜欢他对死亡持有的过于旁观的态度。
  •     错别字:出版说明第11页倒数第三行:“并不是待别喜欢他的诗”。另外译者序里还有一处,记不清了。不懂西班牙语,所以无法评价译文准确与否。希望买到赵振江的译本对照。感觉很多地方的艰涩难懂,不是作者的问题,而是译者造成的。我想请教:译者自己读懂了吗?不建议购买此书。
  •     还是戴望舒译得好,读来有余味。
  •     好喜欢他的诗啊~
  •     西班牙人的生死观真好
  •     书中错字很明显,读了一遍发现3个,译文除了戴望舒的,剩下的不知所云。哎,失望了
  •     孤悬在天涯
  •     绿的风,绿的树枝,绿的我。
  •     为什么我不喜欢?翻译??还是本身就是这样???
  •     月亮出来的时候,海水淹没陆地,心的感觉,是无涯的岛。 比太阳和星星,更遥远的月亮,是空气和记忆,褪色的蓝泡沫。
  •     戴望舒翻译的洛尔迦的诗集,强力推荐
  •     他表达了美,人的美好感情。——聂鲁达
  •     里面有戴望舒的译文30余首,其余是香港陈实女士所译,由于没找到赵振江先生的译本所以无法评论。但我越来越对诗歌翻译抱有成见。对于这个译本,我觉得有很多未尽之意,比如没有介绍洛尔卡的爱情生活,没有介绍达利,没有提到《Little ashes》(2008)这部电影。并且对于洛尔迦的插画应该有更详尽的说明。呵呵。我是个很挑剔的读者。请原谅我的狂妄。
  •     刚刚来到昆明不久。刚好清明节,想起诚诚,心里似乎空空的。正好这本诗集到手,背上它,和它一起逛春城。小小的,暖暖的颜色。在云南校园的林子里,坐着,和它对话。至少这本诗集的某些首诗,和我很是投缘。例如,半个月亮,在不了解洛尔迦之前,我就很喜欢月亮。... 阅读更多
  •     不知为什么直觉里喜欢洛尔迦太多过达利了。说是说一种“勇猛的喜悦底下藏着的悲伤”,喜悦并不见,何止悲伤?后来的那些是未死而死的哀恸了。“死在盼着我/从哥尔多巴的塔上”。。。另,出版说明里提到常听“当代作曲家希欧都拉斯基选他的canto general为词所谱的一大套中音独唱曲”,就是雅典店主送我的那张cd。这个版本,两个译者感觉都很好。
  •     你的爱抚在我的灵魂上 留下绿芹的钩刺
  •     「一首明朗安详的歌 充满深刻的思维 不沾悲哀不沾痛苦 也不沾幻想 歌里没有凡俗的抒情 但有笑声填补寂静 一首歌去感触万物 和清风的灵魂而最后安息于内心 永恒的欢欣」
  •     水仙花,美丽的少女读物
  •     个人还是喜欢赵振江的版本
  •     第六十六页的他是他:一颗心。但我觉得他是活在生命最初四十年的太阳神。
  •     我爱顾城,顾城爱洛尔迦,所以我也爱洛尔迦。
  •     第一次读
  •     二七一代
  •     很喜欢
  •     他一定心里住了个月亮
  •     深歌,cante jondo,西班牙民间歌谣。还有橄榄树林的一阵悲风。月亮是连绵不断的日落。我在夕照里看见自己 和一堆人 在我心里有过。
  •     除了“施垫存”中的错字(应为 施蛰存),其他方面都还好,添加了不少陈实女士的译作,本人认为很不错。封面不太讲究,不过国内出版的图书不敢奢望。
  •     洛尔迦的诗
  •     他是一个行进中的民谣诗人,他把他的诗写给人民,最后死在了法西斯的枪子儿下。
  •     不知听谁说过,诗歌是不可以被翻译的。即便如此,读洛尔迦,那仿佛吟唱般流淌的诗句,那关于爱,关于美,关于死亡,依旧可触碰到他孩子般干净的忧伤。
  •     顾城喜欢的诗人,很可爱。
  •     在我有限的认知里,目前读过的西方诗人里面,洛尔迦的诗是最对我胃口的,可能年代离现在近,情感比较接地气儿
  •     打着拍子/有节奏的轻声读出来/感受开口音和闭口音的交替押韵/体验在太阳的注目下砍掉多余的枝桠/忏悔着的/不结果的枯橘树啊
  •       《一》戴望舒(据说)译本:
      
      科尔多巴
      孤悬在天涯
      漆黑的小马
      橄榄满袋在鞍边悬挂
      这条路我虽然早认识
      今生已到不了科尔多巴
      
      穿过原野,穿过烈风
      赤红的月亮,漆黑的马
      
      死亡正在俯视我
      在戍楼上,在科尔多巴
      
      唉,何其漫长的路途
      唉,何其英勇的小马
      唉,死亡已经在等待着我
      等我赶路去科尔多巴
      科尔多巴
      孤悬在天涯
      
      
      《二》
      
      《科尔多瓦》马岱良 董继平 译本
      
      科尔多瓦
      遥远,而又孤独。
      
      圆月,黑色小马,
      掠过我的马鞍的橄榄枝。
      尽管我熟悉所有道路
      然而我永不会到达科尔多瓦。
      
      穿过微风,穿过山谷,
      红月亮,黑色小马。
      
      死亡从科尔多瓦的
      塔楼上注视着我。
      
      唉,道路多么漫长!
      唉,我勇敢的小马!
      唉,死亡等待着我,
      在我到达科尔多瓦之前。
      
      科尔多瓦,
      遥远,而又孤独。
      
      《三》
      《柯尔多巴》 田晓菲
      柯尔多巴。
      遥远又孤独,
      
      黑色小马,大月亮,
      鞍袋里装满橄榄。
      虽然我知道路线
      我永不会到达柯尔多巴。
      
      穿过平原,穿过风,
      黑色小马,红月亮。
      
      在柯尔多巴的塔楼里。
      死亡在守望。
      
      呵!这路有多长!
      呵!我勇敢的马儿!
      呵!可是死亡正在等着我,
      在我到达柯尔多巴之前!
      柯尔多巴。
      遥远又孤独。
      译本一据说是戴望舒译本,不一定可靠,但但是译本一给人一种很舒缓的感觉,具有很强的音乐感,缠绵的情愫,悠扬的调子,恰似戴诗《雨巷》的节奏。
          译本三用词利落,有如矫健的鼓点,在明快的节奏下可以感到洒脱的感情力度,没有多余的想当然的修饰和主观上的渲染,更忠实于文本,又不失于内在的诗情连贯,有女性特有的细腻。
      
          马岱良、 董继平译本在三个译本中显得较为中庸,没有一三译本的锋芒,却自有一份成熟和呼应,在忠实文本和诗歌解读上达成稳妥的谦让,如
           “掠过我的马鞍的橄榄枝。
           尽管我熟悉所有道路
           然而我永不会到达科尔多瓦。”
      能够在意境上形成一贯的以马上骑士的心意为中心的视点,再现原诗的诗意,而找不出硬伤和破绽。恰似忠厚鲁肃,虽不如孔明之神智挥洒,周瑜之良法力行,也着实让人尊敬。
      
          三个译本各出己法,对原著做到了精彩再现,读者大可因自己喜好偏向,排出一二三名来。
      
      
  •     堕落的花城出版社,到处都是错别字。印刷即为粗糙。本想放在床头翻阅的。买回来直接扔到一边了,想入手的同学就放弃吧!坑爹。
  •     今生已到不了科尔多巴。
  •     名著名译诗丛:洛尔迦的诗
  •     顾城当年喜欢的诗人,我也挺喜欢的
  •     洛加尔的诗
  •     穿过原野,穿过烈风,赤红的月亮,漆黑的马
  •     很好的诗集,值得收藏
  •     真诚无比,感人至深。
  •     错别字比较多……
  •     在这白金的黑夜里,黑夜遂被黑色染黑。
  •     在远方,大海笑盈盈 浪是牙齿,天是嘴唇 不安的少女 你卖的是什么 要把你的乳房耸起 先生,我卖的是 大海的水、
  •     黑小马红月亮!科尔多巴孤悬在天涯
  •     极有质感的小开本
  •     纯粹的诗人,心灵的咏唱。
  •     最抒情的印象,最优雅的反抗,重复与回响,拈花微笑,诗意栖居,众口吟唱,之后念念不忘。
  •     书还不错 很满意 速度也很快
  •     翻译好。民歌风味足,像纯真的孩子,不知道海子看过多少洛尔迦
  •     有点儿太可爱了。要么再疯狂一点要么再克制一点
  •     与顾城的气质很像。
  •     呵呵
  •     翻译无感
  •     诗歌,这本诗集的翻译也非常棒,歌的韵律和与民间的质村相得益彰,读起来非常愉悦。
  •     这是我最喜爱的诗人之一,诗歌很美,不管过去多长的时间,让人陶醉的诗歌不会因为时空的变迁而失去其永恒的魅力
  •     “牛牛都系着/银色的铃铛/我的心像喷泉/流出了血浆”…… 最爱的诗人,一个是卡瓦菲斯,一个是洛尔迦。洛尔迦真能把人的心唱软的。
  •     我天出版说明有人校对过么。错别字以及人名错误。
  •     “我在酒的岩穴里遇到你的时候,天上没有留下半只云雀的踪迹。你在河里淹死的时候,地上没有半片云的影子。”
  •     真喜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