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无邪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诗歌词曲 > 思无邪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0
ISBN:9787530945742
作者:安意如
页数:190页

章节摘录

书摘: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沈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写得这样好,游船戏酒,藕花丛中争渡。我料定是南方女子才有风致,北方女子是不会水的,或者应该说,她们不能与水玩的这样秀气,这样亲。  一直非常乐意承认自己是南方人,内心虚荣。这得多亏古人打下的好底子,他们如在江南水乡这张宣纸上着了好颜色,使得我们千年不败。南方女子总容易让人联想到柳腰摆裙儿荡,容颜娇媚情致婉转;想起岸柳依依,水边人家升起炊烟,暮霭烟暝中有一叶扁舟破水而来,那孤帆远影渐渐清晰,心里欢喜明亮。北方女子也能干,也持家有道,可那是不一样的干净爽洁,好比一个是水泽,一个是干地。单拿做菜来说,南方女子就打骨子里精细,不怕烦琐。水葱和豆花也能调理得明艳照人,也做汤,可绝少不管不顾地乱炖。又煲又熬,三三七七摆布停当如良帅调兵遣将。  《周南-汉广》写一个青年樵夫,钟情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情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愁绪。诗中虽然没有明说,可是我感觉他钟情的这位女子极有可能是南方人——这是我身为女子的直觉。  我一直觉得,《蒹葭》中所写“在水一方”的女子是北方人(不仅仅是因为《蒹葭》属于《秦风》),而《汉广》里的“不可求思”的女子更像是南方的。只有南方女子才会乐于在水边游玩,驾船采莲打渔,整日又忙又闲,成为“游女”,而且,南方女子矜持狡黠,恰如这樵夫所感受到吟唱出的苦恼——沾衣欲湿杏花雨,别有一股细微的恼人心处。  明白了这层心境,这男子唱的诗就不难懂——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南有大树枝叶高,树下行人休憩少。汉江有个漫游女,想要追求只徒劳。浩浩汉江多宽广,不能泅渡空惆怅。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  杂树丛生长得高,砍柴就要砍荆条。那个女子如嫁我,快将辕马喂个饱。浩浩汉江多宽广,不能泅渡空惆怅。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  杂草丛生乱纵横,割下蒌蒿作柴薪。那个女子如嫁我,快饲马驹驾车迎。浩浩汉江多宽广,不能泅渡空惆怅。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  诗中并无一字提及女子的容颜长相,举止言行也无,对她的描述宽泛地如氤氲的雾气。从一开始,她就只存在于诗人的吟唱回忆中,成为控制他的精神图腾——遥不可及,高高在上。江南女子的恼人心处,由此可见,一如这诗中亦远亦近叫人看得着,摸不着的态度,滑得跟锦鲤似的,实在呕人!  陈启源《毛诗稽古编》把《汉广》的诗境概括为“可见而不可求”。这也就是西方浪漫主义所谓的“企慕情境”,即表现所渴望所追求的对象在远方、在对岸,可以眼望心至却不可以手触身接,是永远可以向往但永远不能到达的境界。《秦风·蒹葭》也是刻划“企慕情境”的佳作,与《汉广》比较,则显得一空灵象征,一具体写实。《蒹葭》全篇没有具体的事件、场景,连主人是男是女都难以确指,诗人着意渲染一种追求向往而渺茫难即的意绪。《汉广》则相对要具体写实得多,有具体的人物形象:樵夫与游女;有细徽的情感历程:希望、失望到幻想、幻灭;就连“之子于归”的主观幻境和“汉广江永”的自然景物的描写都是具体的。王士禛认为,《汉广》是中国山水文学的发轫。《诗经》中仅有的几篇“刻画山水”的诗章之一(《带经堂诗话》),不为无见。当然,空灵象征能提供广阔的想像空间,而具体写实却不易作审美的超越。钱钟书《管锥编》论“企慕情境”这一原型意境,在《诗经》中以《秦风·蒹葭》为主,而以《周南·汉广》为辅,其原因或许就在于此。   男女相恋的风景其实正如崔颢《长干行》所写:“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一个女子看上了一个男子,她哪里是真的想知道他是不是跟自己是同乡,只不过是借机来搭话而已,她若对他没有意思,他就是住到她家对门也不来电。却能说得这样婉转轻巧,进可攻退可守,可见聪明。这样俏皮练达的水乡女子,活泼地如同游鱼。  女追男是这样的,男追女就要麻烦的多。这位樵夫的深情惆怅看得连我们这些旁观者都心疼。“之子于归,言秣其马”(那个女子如嫁我,快将辕马喂个饱。)“之子于归,言秣其驹”(那个女子如嫁我,快饲马驹驾车迎。)一往情深到如此迫不及待。(意淫啊!)这时候他又不讲河宽河广了,似乎只要意中人一声呼唤,银河也能一步跨过去。可见问题关键不在汉水的宽广深浅,而在于那女子的态度。可惜她好象不钟意他,反应很冷淡。相思无用,相反是太昂贵的痛。这使得那位樵夫呕的要死,呕地对着汉江大声感慨“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襄王有梦,神女无心。这恋情真是要多辗转有多辗转。不过人与人的感情是这样的,你待我多好,并不代表我要待你多好。这里面并没有一个公平交易的规则可言。你怪她无情,谁叫你爱上她的?  谁比谁清醒,谁比谁残酷。  古有诗家解“汉广游女”为汉水女神,将《汉广》附会为人神恋,居然从者还不少,可见人的心思里都有浪漫的一面。然而也可以看出大家的共同认知是——这男的没什么希望了!都由人人恋上升到人神恋的程度了,仙凡相隔,这男的算是彻底没戏。  然而有时候两情相悦也不一定就万事大吉。因汉水女神想到洛水女神,想起李商隐的一句诗:“宓妃留枕魏王才”,吟的是甄宓和曹植之间那段隐隐绰绰的情事。甄宓死后,曹植入觐,也不知道出于对弟弟愧疚的心态,还是想更狠的刺激他一下,叫他彻底崩溃。反正曹丕把宓妃留下的金缕玉带枕送给曹植。曹植抱着那个枕痛不欲生,神魂恍惚的来到洛水边,看见已死的甄宓化做女神来相会。醒来后也分不清是梦是真,只那相会的情景倒还历历在目。一代才子感慨万千遂挥笔写下流传千古的《洛神赋》。其实它还有个更私人的名字叫《感甄赋》,甄宓的儿子魏明帝长大后觉得小叔叔这样明目张胆的写对自己老妈的感情很是不妥,就将名字改为《洛神赋》。  无论是王孙贵胄还是平民百姓,人生不如意事总是十之八九。水满则溢,月满则亏,留点遗憾也不见得是坏事。人总有未完成的梦。心里记挂着,下辈子才有奔头。  《汉广》可能是最古老的单相思诗了。在当时,这男子的一往情深没有打动他的意中人,却在千年后打动了无数人心,让人感于他的痴情而记得他,又或者,人们真正为之内心动容的是每个人都曾有过“求不得苦”。   人生的得失呵,原本就这样难以预料。

媒体关注与评论

既爱才貌,莫怪孤洁--王摩诘   坦白地说,我对《诗经》并没有多深的感情.许是对唐人的感情太深,推崇过重,只觉得唐人的五言七言气韵生动,从心流淌,那样的诗才叫诗.相比《诗经》的句子每每四言一句,很象老秀才背着两手迈方步,又和《楚辞》一般,动不动就"兮"来"兮"去地嘬牙花子,不爽.而且《诗经》的用字每每生僻,全篇通读下来,第一感觉常是:不知所云.对我这等"文学青年"来说,读不懂诗,实在是"伤自尊"的事.所以《诗经》虽有三百,真正记得住且喜爱的,无非"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等浅近易懂,又颇有意境的几首.很象诗呆子香菱学诗,到"古砚微凹聚墨多"便欢喜,读到老杜的生冷句子便颦眉.所以说,象《诗经》这般让人读着不爽,看着不懂,还时不时能榨出皮袍下的"小"来的古籍,在下向来是敬而远之的.   安是不是喜欢,我不知道.她是双子座,很擅长掩盖内心的真实.至少从她的文字来看,她对唐诗,宋词,《饮水词》,张爱玲,乃至《诗经》的感情,都是一般的深厚.很有点佛祖"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的境界.读她评的《诗经》别的不说,学府气是肯定没有的.时尚气青春气是肯定有的.有时候一个人的特色就是这么显现出来的.读一个老教授评写的,严谨是一定的,古板是难免的.至少象我这等愤青,是肯定读不下去的.而读一个少女评写的《诗经》,严谨是未必的,古板则是绝无可能的.佛对刚强难化的众生,常常是"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安对于《诗经》也有类似的贡献.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一本书,读来生动,妙趣横生,就肯定是成功的.   当然,特点不等于优点.大多时候,一个作者的特色都是双刃剑.安是花季少女,又是文学才俊.所以兼具少女和酸儒的双重性格.少女怀春,酸儒愤世.评论古诗不同于自由创作.太主观的感受,虽然给作者一份宣泄的畅快,但容易把读者带下沟.笔底生花不能算错,爱花的年纪,文字不可能不华丽.锋芒绽露不能算错,鹰隼试翼之年,安愿和光同尘?所以不要怪她不旷达,不要怨她不厚重.花是新的艳,酒是陈的香.16年的酒,那是女儿红.想喝XO,您等40年.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既爱她才貌,莫怪孤洁序言——在水一方,对镜观诗。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三百中,论境界,无句可出其右.               在安自己的眼中,也许她是慧质兰心的小妖女俏黄蓉吧.不过在我眼里,她恰似何足道眼中的郭襄。   一位可以令狷介狂生忘乎所以的远远水中小岛上的温柔少女;一位短剑青驴独行天下博古通今的红颜知己;一位既会使美绝丽绝的"小园艺菊",又会使霸气十足的"恶犬挡路"的精灵古怪的万事通.   并不惊讶她以弱冠之龄写出的厚重感悟,并不惊讶她在幸福生活中写出的人间悲苦."书到今生读已迟",她的天赋,是前生带来的.诗人词人,大抵如此.   世间的才子甚多,或因发泄太尽而流于刻薄;或因随波逐浪而流于浅俗.材与不材,鸣与不鸣,其间之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学者的书不难找,苏潮韩海腹蕴五车的学究任何时代都不少.先锋的书不难找,玩世不恭骂世嫉俗的愤青亦比比皆是.美女作家也不难找,不管她用身体用脸蛋还是用任何部位炫人.   安的书独特,在于她自身的独特。不卑不亢,亦远亦近。   《笑傲江湖》中,丹青生最得意的是吐鲁番四蒸四酿葡萄酒.似乎已有一百二十年,又似只有十二三年.新中有陈,陈中有新,比之寻常百年以上的美酒,另有一股风味.恰如安的书,古韵中有新风,新中有古韵,比之洋洋洒洒的古籍校注,多了几分亲和,几分魅力,几分顽皮,几分辛辣,可是要欣赏她,还要拥有大隐的气质,禅者的洞察。    心智如好水, 文字如好茶,好水泡好茶。   亦仿佛她是一丛生于闹市的翠竹,在尘喧中隐逸着自己的青青翠色。“一点寒中绿,微蜷土下根。寸丝山野气,虚对往来门。”   世间好物总予人这样亦远亦近的距离。   难免又想起了郭襄,论家世,可谓曾经沧海;论感情,可谓除却巫山;论性灵,人送外号“小东邪”;论人品,古道热肠,悲天悯人.安在她的书中,也常常显出这样的邪气和侠气,给人感动和惊喜。她笔花四照地写,亦戏亦谑地谈。有时候是端端正正地坐着,告诉你这句话这首诗的深意,有时候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江湖闲扯。     她谈及的一些事,是以女子的感性,而不是以女子的胶着。男人不会讨厌她,因为她不是一昧地做女性代言人,以哀怨为武器把男人批倒批臭,对男人她可以金钗当酒,堪称知己。女人自然也喜欢她,因为她能够看清女人,从一束纠葛的藤蔓中找出被掩住的最缠绵隐秘的心思,她是她们的知音。   不嘲笑,不搬弄,只是懂得。这样洒脱而大气。她是在水一方观望世情的人,不应该轻易被定位为女性作家。     诗经,是一部古老而珍重的书,中国诗歌的源头。名头之高妇孺皆知,但从汉代以来,就没有几个真正能完全懂得的了。读《诗经》如果没有注释,将是寸步难行。大多数说自己喜欢《诗经》的,只能够喜欢《蒹葭》、《关雎》等少数篇章中的少数句子罢了。真拿了“诗三百”让他读,可能只是如叶公老龙般束之高阁了。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就是中国诗可抒不平之怨,可达社会之用,可寄山水之情的思想源头。诗经的作者有男有女,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后世的解者多成了男人,虽然孔子有言,“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可是女性学者依然被冷冷拒之门外。如果女性有被承认的社会意义上的有学者的话,可惜没有。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我于是将安的出现视为一种补偿。终于有一个女人,可以从书架上取下《诗经》,坦然自若的翻阅,再坦然自若的与你交流她的所得。是什么让千年前的风雅依旧灵动?是什么让拗口的四字文言不再干涩?是心,是一颗浸淫古风又温润如春的少女心。    喜欢她说的——诗经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   其实它只是民歌,没有想象中那么疏远不可亲近。只是,在渡河的时候,被我们无声的遗落在另一个时代,当你返身去找时,它已经没入河流之中。于是你渐渐习惯唱着“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而不是“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用诗的清雅去寻找,用经的深邃去看待,它也许是前世的前世,我们心底曾经响过的声音。我们在一起曾经唱过的歌谣。    诗三百,不过是前生无邪的记忆。   道德规范、行为准则、风俗习惯等等社会的行为模式,经常随着时代而改变,然而人的性格和感情,变动却十分缓慢.三千年前《诗经》中的欢悦、哀伤、怀念、悲苦,与今日人们的感情仍是并无重大分别。   观诗如对镜,这样从容珍重的心态来看待诗经,是更适合现代人的方式。                                ——作者 法雨陌上观花缓缓归——评安意如新书《思无邪》  诗经是要映着春秋的风月去读的。  -安意如  《人生若只如初见》最近红得很,红到我到某书店去,店员主动跟我聊起。买回家看了,打电话给好友,说发现一个女生写的诗词赏析很值得看,她那头叫起来,我也看了,叫安意如吧,我喜欢那本《当时只道是寻常》评纳兰词评得实在好,看得我都无语了。  我们都笑起来。跑到她博客上看,看过之后很少留言。反正彼此不认识。我只爱做个看客。一路看到这本《思无邪》,更存了个挑剔的心思去看她怎么解读诗经。  不料是从《式微》写起,真是叫我意外。我原以为要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开始呢。她写自己在云南,写“江浙的小镇,文化气韵浓厚,方言里就有‘式微’一词”,这是实有的事,我看到这一句,一时感触差点流泪,想起远在老家的父母,傍晚时抬头看天说,式微了。燕子快放学了。等我放学回家,饭菜已经做好,而自己从大学毕业起就留在北方,想听见一句乡音都是很难的事情。  这个开始让我对她好感丛生。开始每天看她的更新,她是个非常勤奋的女孩子,每天会写一些新的东西发上去,不勉强,才气照样凌厉。更难得是安静。不像所谓的时尚女作家那样搔首弄姿、哗众取宠。  读诗经不得不准备个锄头,随时准备刨根究底,晓得诗的创作背景才能理解,不然很可能不知所云。像《蒹葭》、《子衿》、《将仲子》这样意境独幽,超越时代限制的诗毕竟少。安说的一句话,我很喜欢:诗经是要映着春秋的风月去读的。我认为是,至少有些篇目是。整个卫风,离了宣姜庄姜简直不成样子。我比较喜欢看她写的那些关于真实历史人物引起的解读,她总能对当中人的情感心态把握得很好,让人除了感动就是信服。  这是个不太爱显露自己生活的作者,明显是。偶尔在字尾句头捕风捉影地看见几句,就足以撩人心弦。  这样的开头——  “《陟岵》这首诗,让独身在外的人看见,恐怕是要落泪的。  日暮下的松赞林寺,坐在那一壁黄墙下看落日缓缓沉入山后,辽辽的草原渐渐在眼前闭合了大门。看不见天空起落的飞鸟,听得见它们的凄叫。  偶然地,心里家的印象晃荡起来,心思满满,像载满货物的船,再也驶不动了。漂泊这条路,有人是无可奈何,有人却是命中注定,无法逃避。  决定房子建在海上的一刻起,只有注定一生漂泊了。  不由想起这首古老的诗。一个离家日久的孩子,在日暮黄昏的时候,登上一座山冈,远远地眺望。与我的漂泊不同,他是为公家所逼,逼不得已才行役漂泊。”  这样的结尾——  “不是以放荡旷达的心态在外游历的人,永远也无法轻盈起来。如在田里耕作的人,看见陌上花开,和心情闲散的游人看见花开的心情是不同的,你要他缓缓归么?他想着错了这个季节,收成就不同了。  这样切实而沉重的乡思。”  诗经是要映着春秋的风月去读的。  -安意如  《人生若只如初见》最近红得很,红到我到某书店去,店员主动跟我聊起。买回家看了,打电话给好友,说发现一个女生写的诗词赏析很值得看,她那头叫起来,我也看了,叫安意如吧,我喜欢那本《当时只道是寻常》评纳兰词评得实在好,看得我都无语了。  我们都笑起来。跑到她博客上看,看过之后很少留言。反正彼此不认识。我只爱做个看客。一路看到这本《思无邪》,更存了个挑剔的心思去看她怎么解读诗经。  不料是从《式微》写起,真是叫我意外。我原以为要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开始呢。她写自己在云南,写“江浙的小镇,文化气韵浓厚,方言里就有‘式微’一词”,这是实有的事,我看到这一句,一时感触差点流泪,想起远在老家的父母,傍晚时抬头看天说,式微了。燕子快放学了。等我放学回家,饭菜已经做好,而自己从大学毕业起就留在北方,想听见一句乡音都是很难的事情。  这个开始让我对她好感丛生。开始每天看她的更新,她是个非常勤奋的女孩子,每天会写一些新的东西发上去,不勉强,才气照样凌厉。更难得是安静。不像所谓的时尚女作家那样搔首弄姿、哗众取宠。  读诗经不得不准备个锄头,随时准备刨根究底,晓得诗的创作背景才能理解,不然很可能不知所云。像《蒹葭》、《子衿》、《将仲子》这样意境独幽,超越时代限制的诗毕竟少。安说的一句话,我很喜欢:诗经是要映着春秋的风月去读的。我认为是,至少有些篇目是。整个卫风,离了宣姜庄姜简直不成样子。我比较喜欢看她写的那些关于真实历史人物引起的解读,她总能对当中人的情感心态把握得很好,让人除了感动就是信服。  这是个不太爱显露自己生活的作者,明显是。偶尔在字尾句头捕风捉影地看见几句,就足以撩人心弦。  这样的开头——  “《陟岵》这首诗,让独身在外的人看见,恐怕是要落泪的。  日暮下的松赞林寺,坐在那一壁黄墙下看落日缓缓沉入山后,辽辽的草原渐渐在眼前闭合了大门。看不见天空起落的飞鸟,听得见它们的凄叫。  偶然地,心里家的印象晃荡起来,心思满满,像载满货物的船,再也驶不动了。漂泊这条路,有人是无可奈何,有人却是命中注定,无法逃避。  决定房子建在海上的一刻起,只有注定一生漂泊了。  不由想起这首古老的诗。一个离家日久的孩子,在日暮黄昏的时候,登上一座山冈,远远地眺望。与我的漂泊不同,他是为公家所逼,逼不得已才行役漂泊。”  这样的结尾——  “不是以放荡旷达的心态在外游历的人,永远也无法轻盈起来。如在田里耕作的人,看见陌上花开,和心情闲散的游人看见花开的心情是不同的,你要他缓缓归么?他想着错了这个季节,收成就不同了。  这样切实而沉重的乡思。”  如果,在《人生若只如初见》里安意如的文字还像刚担主演的女星,有意无意间掩不住艳色,很多本色演出的话,在《思无邪》中她已懂得节制,改变了很多。开始像一个成熟的女人,慢慢洗尽脂粉,以本身的气质夺人。对一个作家来说,不过于沉迷某一种风格,能及时调整控制是必要的能力。第一本书里她多数时候在说情感的观念,在《思无邪》里她调整了方向。更深入地谈及人生行事的种种因缘道理。  这本书,是给更沉着的人看的。  我想,对情感对历史对世道人心的颖悟,是她的文字能够径自打入有经历有阅历的人心里的重要原因。在读她的文字时,我会忘记她真实的年龄。不由自主忘却。   这本书,是给更沉着的人看的。  我想,对情感对历史对世道人心的颖悟,是她的文字能够径自打入有经历有阅历的人心里的重要原因。在读她的文字时,我会忘记她真实的年龄。不由自主忘却。

内容概要

安意如,原名张莉,女,1984年6月出生于安徽宣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自由写作者。2002年毕业于安徽某职业院校财经系,做过短时的文秘和会计。2003年起以如冰恋枫网名流连于新浪金庸客栈。2004年应书商之约写第一部长篇小说《要定你,言承旭》,于2005年6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翌年2月赴京参与动画剧本创作,并写作《看张·爱玲画语》,由云南美术出版社于2005年9月出版。此后与北京弘文馆建立合作关系,创作诗词评赏“漫漫古典情”系列。

书籍目录

序言在水一方,对镜观诗·法雨/1对面的女孩看过来/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千山万水外,我候/为你归来/5——采采卷耳,不盈顷筐二选一:你是要灼灼容颜,还是要宜其室家/9——桃之天天,灼灼其华有种距离叫爱情/14——南有乔木,不可休思辛苦,还是心苦/18——嘒彼小星,三五在东因为爱,所以性爱/25——野有死麇,白茅包之没法深得你心,忠贞都不吸引/28——泛彼柏舟,亦泛其流“长恨歌”的前生/35——硕人其颀,衣锦装衣若走过漫漫长夜,不再爱你,我将不再寂寞/41——绿兮衣兮,绿衣黄里万里漂泊,独身遣返/44——终风且暴,顾我则笑生死相许又如何?退一步天蓝海阔/47——日居月诸,照临下土离得开了你,让我坚强/50——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与君世世为夫妇,又结来生未了因/53——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式微,待归/60——式微,式微,胡不归?一出有预谋的乱伦悲剧/64——新台有池,河水弥弥无法完成的约定/68——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史家之言,从来与真爱无关/70——二子乘舟,泛泛其景八卦的开始,一生的结束/74——墙有茨,不可扫也惊才绝艳,女中豪杰/77——载驰载驱,归唁卫侯竹叶坏水色,郎亦坏人心/85——瞻彼淇奥,绿竹猗猗这次我是真的决定离开/88——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历史文献为证,男女送礼不必平等/95——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你看,你看,从前的脸……/98——彼黍离离,彼稷之苗昙花飞落,一念千年/101——君子于役,不知其期但求魂梦与君同/104——大车槛槛,毳衣如茭流言蜚语,无法拔除的巨毒/109——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与君有约,风雨不改/113——风雨凄凄,鸡鸣喈喈与君有约,子宁不来?/115——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无心邂逅,有心艳遇。有心艳遇,无心欢喜/120——野有蔓草,零露溥兮约会么7地点是你家/124——东方之日兮拒婚,以莫须有的罪名/1 27——南山崔崔,雄狐绥绥十八春,时间为你我证明了什么?/131——敞笱在梁,其鱼鲂鳏以爱为名,狠下杀手/134——载驱薄薄,簟茀朱鞟结局。难以忘却你容颜/137——有女同车,颜如舜花余音。从容谢幕,留一点艳光,供后人欣赏/142——猗嗟倡兮,颀而长兮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145——陟彼岵兮,瞻望父兮无分贵贱,在时光里,我们都微不足道/150——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祸害活千年/155——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谁比谁清醒,谁比谁残酷/158——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用一朵花开的时间,观生望死/161——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和炎热无关的生活/165——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覆巢之下,焉有完卵?/173——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我要的是孤洁,不是孤绝/176——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183——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编辑推荐

  诗经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其实它只是民歌,没有想象中那么疏远不可亲近。  其实它只是民歌,没有想象中那么疏远不可亲近。只是,在渡河的时候,被我们无声的遗落在另一个时代,当你返身去找时,它已经没入河流之中。用诗的清雅去寻找,用经的深邃去看待,它也许是前世的前世,我们心底曾经响过的声音。我们在一起曾经唱过的歌谣。 诗三百,不过是前生无邪的记忆。

作者简介

诗经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其实它只是民歌,没有想象中那么疏远不可亲近。
其实它只是民歌,没有想象中那么疏远不可亲近。只是,在渡河的时候,被我们无声的遗落在另一个时代,当你返身去找时,它已经没入河流之中。
用诗的清雅去寻找,用经的深邃去看待,它也许是前世的前世,我们心底曾经响过的声音。我们在一起曾经唱过的歌谣。
诗三百,不过是前生无邪的记忆。

图书封面


 思无邪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7条)

  •     怎样的一个女子,能写出这么优美的词句?怎样的女子,有着这样一颗玲珑剔透的心,能窥见《诗经》中犹如落叶般飘落时的那一瞬的容颜,能听见《诗经》里花谢花开的声音。不管怎么说,在我无数次想读而读不进、读不懂的时候,《思无邪》为我开启了一道门,让我不再呆在门外,不能说《思无邪》的解说是多么的准确,但是我很受用。我不是学者,汲取的只不过是读书的一种享受。也没说,读古籍就必须一字一句的咀嚼,顺着那些所谓大师的思路。不喜欢百家讲坛里的东西,唯独喜欢《思无邪》。
  •     太无耻了,可惜了这个名字!《思无邪》打开这本书的时候,这本书和《人生若只如初见》已经畅销好几年了。同事们好几个都喜欢安意如的书,图书馆也买了,但是当时翻翻没看进去,前几天我在老王的旧书店里面看到了这两本,就拿回来看看。没想到看了感觉还不错,翻翻前面,一看作者竟然只有二十多岁,不得不惊叹啊!对《诗经》能够做到这个程度的解读,真没看出来,竟然出自一个小姑娘的笔下。等到刚才写评论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作者不仅是美女,而且还是残疾人,脑瘫,不过很轻微。而且更厉害的是居然抄袭!这个就说不过去了。残疾不是你的错,但是抄袭绝对是你自己的问题。人的身体可以残疾,但是心灵不能残疾啊!哎可惜啊!其实书里面还是能够看出作者本身自己的一些东西,挺有灵气的一个女孩,只是为什么要抄袭呢?更可怕的是,在抄袭被揭露了以后,却依然在不断的出版自己的书,继续挣广大读者们的银子。安意如还没少抄啊!各种资料都有,写什么就百度一下,然后组织组织,就成了自己的文章,加点自己的灵气就羽化成仙了。我看了网络中对抄袭的对比,应该说并不都是一直不差的抄,有的地方多少还改动了一点。毕竟是做贼心虚吧!不过既然做贼被抓住了,人赃并获,却依然什么事也没有啊!人家还是畅销书作家,还是在大把大把赚着银子。人家郭敬明抄袭还赔钱了呢,网上看到的,说是20万。到现在还没人起诉安意如,只看到竟然和“江湖夜雨”私下和解了。这说明什么?说明安意如抄得太多了,但是每个地方都只抄一点,让你为这一点打官司都不值得,而且即便输掉官司也陪不了多少钱!太厚颜无耻了!长得很漂亮,但是却依靠抄袭,一本一本的出版,实在让人难以理解!不仅无法理解这种无耻的人,出版社怎么还会给她出书,更无法理解中国社会对这样的人不但没有惩罚,而且还让她继续畅销下去!她的书依然在当当等各大书店中销售!在当当的评论中只有一篇在揭露她的抄袭,被193人认为有用,却在当当的图书页的首页上面显示不出来,而且下面一千多篇评论中多数都在叫好,真不明白中国这是怎么了?哎!真的无语了。前两天在当当特评团中看到了人民日报社的编辑郭玥抄袭的事件,为什么抄袭在中国出版界这么流行,就是因为我们对抄袭没有惩罚,出版社和写手通过抄袭剽窃来出书,纵容抄袭,那就是对那些辛辛苦苦写作的作家的亵渎!这是中国出版界的耻辱。
  •     《思无邪——追绎前生的记忆》,安意如的小作书名如是。不知责编何许人也,“追绎”二字,文理不通,颇为碍眼。此书2006年10月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起初好评如潮,继而恶评如潮。没有想到的是:好诗者众,好事者众甚。吵了个密匝匝、营攘攘、乱纷纷。这个恬静机灵的女孩子,也一下子被推到到风口浪尖上。个人感觉,年轻女孩子,在闲暇时、在失眠时、在午后发呆时……总而言之独自一人无事可做时,这本小书,大可一观。读书时曾听老师讲解《诗经》,听者对先民的歌谣大感兴趣,解者却才气平平悟性有限,不免大感气闷,充其量了解了很多冷僻的植物名称而已。而安意如读诗经,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悟,每每拿金庸笔下人物大打比方,偶见精致的流行歌词改头换面,端得妙语横生。写的人恣意挥洒,看得人亦莞尔一笑。须知道,《三国演义》不是史书,《鹿鼎记》不算武侠,而《思无邪》更不是什么文艺理论著作。不管怎样,肯撒下心“不动笔墨不读书”来谈谈《诗经》,即便仅是风月,也可算上理性谈风月了吧?任田的一篇旧作中说:不要以为文学还停留在卫慧和九丹,起码应该听说过村上春树、黄爱东西、张小娴、洁尘和任田...哈哈哈,为这份小女人的精乖幽默,大笑三声。况且又有安意如这么一位仿若《阅微草堂笔记》中走出的女子,可能手袋里还装着新买的霓彩伊甸和幻彩流星,却偏偏紧眉俏目的笑道:“你是要灼灼其华,还是要宜其室家?”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这样的书还能销量很大,只能说明现在的读者的知识贫乏。他们并没有读过原著,并没有很深的了解我国的古典文学,所以他们把这种解读当作了正解。其实,我觉得这样的文字作为小品文来发表,可能还别有一番趣味。这么正儿八经的做解读状,反倒失去了本身的特点。
  •       五月风筝2009-07-08 13:28:24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思无邪,原是《诗经·鲁颂·駉》中一句诗:“思无邪,思马斯徂。”“思”在该篇本是无意的语音词,孔子在此借用为“思想”解。
      
      安意如借用孔子的话,用在这样一本书中,是非常恰到好处的题目。而书中的优雅内容,也如一个古典女子,缓步向我们走来。
      
      不知为何,在中国数千年间如海般丰富的诗篇中,最令我心动的,莫过于《诗经》了。轻颂那一句句四字诗,像咀嚼着青涩的橄榄,带着甘香的甜味,余味无穷。总是那么向往那样一个时代,自由奔放,爱情也热烈的令人咋舌,全然没有后来那样被沉重的儒家道德思想封印的悲哀。爱情,私奔,野合……都那么狂热且天真。那真是一个思无邪的岁月。
      
      安在一篇篇迤逦的文章中,讲述了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读来受益匪浅。当然,更璀璨的,还是诗经本身焕发成的经久不衰的迷人光芒。若是没有这样的质地为本,想来,再华丽的语言,也无法令人着迷。只是在安这样一个温婉的女子妙笔下,诗经的动人面目更加清晰了。
      
  •     ,,,
  •     在新华书店的日子
  •     诗经很美,但是这个的作者……
  •     高中作文必备素材
  •       先把抄不抄袭的事儿撂一边,来谈谈安作品的笔风。
      说来奇怪,我这个人对古风歌曲还是蛮中意的,但若这种“婉约多情”的腔调用到了写作上,我就感到:这真的有煽情之嫌。
      以前曾有一段时间很喜欢这种笔风,不过现在顿觉:日子还是过实点好,文章也还是读实在点好;用手中小笔淡淡记录生活小事,足矣。
      
  •     高考作文素材库之二
  •     如果想看诗经,但苦于文学底蕴不够,建议你看看安意如的这边书,她以自己的视角带你解读诗经中的韵味。也许有天你会发现她说的并不准确,人总归忠于自己的感觉,当你思恋一个人的时候你不由自主得去浅吟诗经中的某篇诗。那么相信我那才是你眼里的诗经。
  •     那时年纪轻,觉得《人生若只如初见》还行,后来买了后面两本,搁到现在才读。正巧已经知道抄袭事件,总觉别扭,想当然的认为,精彩见解和妙词佳句全是借鉴,不喜欢的措辞都是姑娘的画蛇添足。你看人一旦犯错被抓到后果多可怕。
  •     节选一段:思妇诗就好很多。思念是青色藤蔓上开出白色的花,纵然纠葛看上去也清晰明艳。像天暗下来独自点亮的一盏烛火……她的文字带有古典美的意境,她豪爽,谈金庸古龙,同时又心怀美好,文字细腻耐读,像一首歌,美好得让人感动。
  •     野注
  •     《诗经》还是原版好。
  •     这本书涉嫌大量剽窃。这位小姑娘把从各处不动声色顺手牵羊来的内容巧妙连缀,并且文笔还是不错的,有一定的可读性。但我仍然坚持认为买这样的书和买贼赃在性质上没有根本不同。前面那位认定书好看就值得买的朋友,如果在街角碰上小偷推销便宜好用的贼赃时会怎么做呢?呵呵。
  •     那时她的文字很让我着迷
  •     成套买的书,最看不下去的就是这一本。诗经的美妙趣味,诗经的清浅而深邃,正如同高山仰止,而安小姐呢,也合该是到此为止。
  •       之所以喜欢这本书,不单单是因为这本书,而是因为它的内容,是在秦汉之前的诗经中提到的那个杂乱却诱人的时代。一直觉得,到什么年龄读什么书。纵然诸如左传,史记等大部头著作很好,是传世经典,但是让一个年轻人读读可以,却不能真正深入的沉浸到厚重历史的世界,体味不到其中的精髓。我觉得在年轻时读些诗词、散文、传奇或者描写风花雪月的以爱恨情仇为主题的作品真的是个适时的选择。年轻时无处寄放的情感可以在这些作品中找到最恰当的描写,得到最舒适的安放。这本书的好处就在于把看似晦涩古奥的先秦历史,用现代人更能接受的语言,从年轻人最为关心的情感的角度阐释,一边稍稍提点了历史知识,一边又让我们看到我们印象中庄严肃穆的人物,无论是待嫁的姜姓一族的美女,还是血统高贵的郑、卫国君,亦或时而浪漫多情到误国时而杀伐决断瞬间了然于胸的楚王一系、、、、、、那些我们觉得面目庄重肃穆仿佛比庙里菩萨还正襟危坐的古人,就这样活色生香的呈现在眼前。骄傲,懦弱,多情,宠溺,阴谋,悔恨、、、、、、他们的生活再也不是讳莫如深的秘密,也不是泛黄古籍中轻描淡写的“XX元年,卒”。仿佛他们的生活比我们的更加精彩,更加跌宕!那时的幸福容易得到,也容易失去,那时的人感慨良多,心有言而表于口,成为歌诗,回环往复,记载传世。这让我们有了兴趣去阅读先秦历史,想去亲自看看这些人到底是什么模样。作为入门的书还是很好的。
  •     安意如的书,看过两本。刚看到有位读者的评论说,诗经多美啊,管她是不是抄的。我便笑了,这也是一种洒脱和随性。
  •     感觉上,只是给小女生看的。缺点文化的内涵,买了有点后悔啊
  •     空有华丽的词藻堆砌,一首都看不下去
  •     安意如的书
  •     因为抄袭所以不评分
  •     青春期得得矫情病很正常 可是发现与自己的小矫情产生共鸣的书是抄袭的作品后 再想想当时自己矫情的样子 就像个傻子了
  •     我怎么都翻过
  •       買這本書——  一是封面,挺簡潔舒服的;  二是名字,念著念著還是蠻好聽的;  三是內容,白話版本的詩經太難懂了,我喜歡《詩經》;  四是作者,因為她只能“坐著”,令人好奇的残疾女子。   像看故事一樣透過她解說詩經里的歷史。  看一些专家對這書評價不怎麼高,  可我覺得每個人看書的觀點领悟都不一樣,  那是她安意如自己的想法。  何必要對史書分解得如此透徹。   读史书,不要讀S書....
  •     书的性价比不错,质量也好
  •     诗经多美。但这本书有矫揉造作感
  •       之前看过作者的另一本书《人生若只如初见》,觉得文字很美,只是稍显浅显,似乎有些高中时老师说的辞藻堆砌之嫌,但还是喜欢的,于是又找了这本书来看。
      我一直很喜欢诗经中的一些句子,也许是因为对有些诗不解其意,始终把诗经看得很神圣。原本希望通过作者的解读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却让我很失望。
      这本书或许想写成一本学术性较强的文字,但却在其中穿插了很多抒情性的文字,但又全不似《人生若只如初见》中文字的美丽,作者或许在犹豫该写成哪种风格的,于是倒有点四不像的意味。
  •     个人觉得诗经不好解,人们对这本书的看法一般呈两极观点,喜欢的喜欢得不得了,不喜欢的恨不得踩到地下去……我还是很喜欢的……自己阅读喜欢的书就行了……纷纷扰扰的外界喧嚣和争吵只不过是过眼云烟……
  •        《思无邪》的封面有一行字吸引着我——“追绎前生的记忆”,再加上作者是安意如,便毫不犹豫地借来翻阅。
       《思无邪》实质上可以说是一部带有浓厚个人色彩的对诗经的评论文。诗经中的每一首都单挑出来,底下写上对此诗的个人理解,不搬弄不嘲笑,只是讲出自己的理解。曾经看到有个人形容安意如是个“可以边走边说的人”,那时看她写的评讲纳兰词的《当时只道是寻常》只觉得她整个笔风都是古典意浓,有点儿文绉绉的。而《思无邪》给了我不一样的感受。她能从《关雎》中那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写到金庸《射雕英雄传》中黄蓉做的“好逑汤”,用一种诙谐随意的语调来评论《关雎》。这令我对她刮目相看。看完《思无邪》,对诗经的理解不再局限于译成白话文,而是开始知道诗中每一位女子的愁、思、痴、怨、念、嗔。
  •     这本书总的说来不如人生若止如初见。
  •     嘻嘻
  •     整个系列最好看的是《人生若只如初见》
  •     嗯。反反复复的读书中的诗歌,有时候顺便看看每首诗下边的故事。其实,这种读法也没什么不好的。 高中的时候觉着书封面很好看,于是《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思无邪》三本书一起买的,花了23块钱。 然而安意如也是个chāo xí 惯犯!!!
  •        年纪轻轻的安如意有很深很深的文学功底。现实生活和古诗精髓相融合,教我读懂【诗经】,从前人没有的观念角度诠释演义它,我喜欢,我赞赏,我叹服!
  •     诗经里的美不是全靠抄袭就能写出来的。
  •     书质量不错,到的也很快,谢谢!
  •     关于诗歌的散文,读读还行,没啥意义
  •     作者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功底一般
  •     拯救了我的高中作文
  •       一直都不大喜欢那些古板的书,对它们会很感冒。第一次接触她的书,我想完了。会很无聊吧。可是当自己强迫自己看完的时候,我发现我是拣到宝了,还好我没有一开始就是拒绝,否则我会错过更多。真的,人生是一件很奇妙的事。呵呵,我突然就喜欢那个充满才情由很理智的女生,我很难不喜欢她。很精辟。仿佛把这个世界早已参透。我想她应该会是一个丁香花一样的女子,会给人一种安静,古典的国际吧?呵呵扯远了。总之。。。一句话。喜欢是没道理的。更何况那么有文采的女子呢/??
  •        很是失望。
      
       不及当年《人生若只如初见》,上学的时候看安意如的书,才倍感《诗经》如此迤逦,在课堂上老师花费口水用心良苦地讲解都不如她几句话来得情真意切,让我由心地感受到诗的美。当初大赞好得很,还不厌其烦四处推荐,如今也就只能自己默默翻页,然后懊恼不已,原来果真不如初见。
       初见多么惊艳,也就奠定了后日有多么期待,最后成就了失望至极的感慨。
      
       从初始看被还原成故事来讲解的《人生》,无论是语言还是观点还是故事编排,都让我觉得作者有无比的才气,至少在我等看不懂诗却偏选学了文学专业的人来说,是多么的羡慕嫉妒恨,在每年考试面对试卷上的诗歌评析时,我恨不得能在考试前得些作者的提点。而后看纳兰容若的专篇,又大呼精巧,老师在讲古诗词的时候,因为清朝的诗歌本身就没有什么可圈可点之处,也就不在考试范围内,所以讲到纳兰也就寥寥几句带过,可是这位才子情种却在我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看到安有如此一本,我简直是大喜过望。可是再品读的时候就已经少了很多初见时的惊艳,多了很多疑虑。是哪里不对了,当初还归为是自己心境不对了。
      
       如今的一本,看了开头三篇,第一篇我很匪夷所思,为何那么大篇幅地引用黄蓉洪七公?第二篇我很奇怪,为何讲着讲着又扯上了电影?也许是我土,跟不上这样的跳跃思维,因为跳着跳着,我想回来可是文字回不来了。论说语言,朴素得让我想起到菜场捡买白菜,跟大婶闲聊时也就这样,绝对不应该是我层次提高了,前后不过才经历三年而已。当然评析部分还是很精彩的,因为我还没有那样的资历去评价一首诗,那么任何一个有自己观点的人在我看来,都是高人。直到今天才明白,原来这些也都是别人的东西,我应该做的事情是借着这个平台,去膜拜它背后的大佬,因为他们才真正是依托。那我干嘛还要花20块钱买这么一本书呢?
      
       只好说,人生若只如初见,多好,就不会失望了。
  •     纯属休闲书,睡前看看,染点小资情调。
  •     我今后要做一个小清新
  •     其实理解挺独到的,但是抄袭的话……
  •       写的很牵强
      很多观点都是借来的
      很多内容都是东拼西凑的
      有负才女之名
      真是误读
      真是一路抄袭来的啊
      比起很多无名的作者都差得很远
      比江湖夜雨差多了
      真不知道怎么红的
      而且,有些观点,有些语句,就是那种想幽默,想俏皮,但发挥不出来的感觉,如果想好好地赏析诗经,还是好好看过,有自己的心得,才能激起别人的共鸣,安小姐这样,很无聊
  •     也许只是因为这本书名字起的好,思无邪,击中了很多人的痛处!
  •        这本书看的时间比较久了,网上有人说抄袭,这一点凭区区不才小女自然是无从判断对错的,只单纯的喜欢这些文字的美好罢了,不管是不是抄袭,纵然作者有多少不是,也不应非议书本身。在作者对诗经的解读中,小女看到的是浩渺水面的一叶轻舟,翩然划过上古乐音。好吧,小女不得不承认,但凡涉及上古文化的事物总是会多少有些偏袒的,因为对那份大气神秘的不舍,因为对那些灵山秀水的深爱,因为对那样庄严玄奥的臣服,但凡涉及这些,小女总会下意识的只看其中美好,屏蔽一切不利言论。或许是有些自欺欺人吧——毕竟,一个二十来岁的女人怎么看也不像能写出这些深沉不失灵动的文字内容的。但,且不说人如何,书,也仅仅是书而已,不是诱人堕落的罂粟花,也不是直达天堂的巴别塔,书,没有人类想得那么复杂。
       我能从书中的文字看到一幕幕男耕女织的重现,看到开了几千年的桃花夭夭,看到王与臣的单纯朗直,看到无数只在梦里沉淀却再无法看到的灵魂相依……对上古文学的深爱让小女一头扎进这本书里不愿出来,不愿重对这满目疮痍冷酷无情的现实社会。也许是有些盲目吧,但,就书本身来说,对于那些对诗经感兴趣的却又没有足够文化积淀的人来说,是一本可以参考的资料。
  •     诗三百,以一言蔽之,思无邪。
  •     诗经。
  •     此书是对《诗经》充满想象力的个性化的解读。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偶有摘抄如下:“风雨如晦,四乡如墨,一灯如豆”,“在自在无碍的旷野,清洁如露水般相见“,“齐大非偶”,“寓言,是智者同愚者的游戏,亦是弱者对强者的游戏。因为地位的不等,才需要有技巧的谈话“,”
  •     不管是不是抄的,主题是诗经,所以很喜欢很喜欢
  •     性价比挺高的,虽然标着二手但确实还是很新的
  •     书的质感很好,摸着很舒服。安意如的书内容上是毋庸置疑的,每个故事也讲得唯美且精彩。
  •     对诗经无爱,只是喜欢这个封面,喜欢这个名字。
  •     诗经里的情与愁。
  •     16岁
  •     高三时候看的。。。。
  •     直接就是诗经的读后感。不太适合直接看,先把诗经读完了或者拿着诗经看比较好,不然容易不知所云。所以我买了本诗经。
  •     支持安意如
  •     这书不错的~诗经是个伟大的传奇,安意如不过小小介绍了一下诗背后的故事。。。对那个时期有意思的同学可以去看看~不做学术用~
  •     诗经,真的很美!
  •       思无邪,哀而不伤,那些唇齿留香的言词为何被解析成卫国庄姜的乱伦故事了?
      扭曲了诗经的淳朴本意。
      如果说人生若只如初见还算云淡风轻,那么思无邪完全是败笔之作。
      诗经,还是需要静下心,留给自己的心慢慢品茗吧。
      
  •     喜欢安意如语言的清新流畅,大散文看余秋雨,小散文看安意如。
  •       怎样的一个女子,能写出这么优美的词句?怎样的女子,有着这样一颗玲珑剔透的心,能窥见《诗经》中犹如落叶般飘落时的那一瞬的容颜,能听见《诗经》里花谢花开的声音。
      不管怎么说,在我无数次想读而读不进、读不懂的时候,《思无邪》为我开启了一道门,让我不再呆在门外,不能说《思无邪》的解说是多么的准确,但是我很受用。我不是学者,汲取的只不过是读书的一种享受。也没说,读古籍就必须一字一句的咀嚼,顺着那些所谓大师的思路。不喜欢百家讲坛里的东西,唯独喜欢《思无邪》。
  •     书的内容不错,书却又脏又旧
  •       也许是在《当时只道是寻常》中读到,后来想是在《思无邪》了,那青青衣的男子,也许王维一样的人,竹林中抚琴,被谁谁哪个女人看见,可惜这青青衣的男子,只博不爱。
      呵,遇见君子,不是侬有福气,大概要坏了心水。
      试想这样的男子,温润体贴尊敬怜惜,竟不是谁都可以消受的起。
      苏轼一生妻妾多,是他当时可以拢了这些个人去;差不多王维那时候,竟不肯拢了很多人去。
      世间是有这样的男子,是有这样的女子,ta美不美,人心自知,ta好不好,你心知,ta心知,旁人知一二,可是因为不是唯一,也只是寻常过了,谁叫ta天性风流这般,额,只因为你不是唯一,纵然怜你惜你不过是我生来如此,这时候如此,将来也可能如此,可是,始终不能——额,因为你不是唯一。
      
  •     很喜欢诗经,也喜欢安意如,赞一个
  •     很没有营养,中二初中生的无病呻吟之作
  •       不愧是脑残写的,哦,不,是抄的,我才懒得管哪些部分是抄的,大家看得清楚,我TMD就受不了这脑残拿我最爱的诗经作沽名钓誉哗众取宠的工具,古典你TMD的文学,古典都搞不懂,还TMD的文学,装个美女穿个古装套个马甲就能掩饰你TMD的脑残了么。。。这么恶心的书哪里和优美扯得上的关系????一颗老鼠屎都能坏一锅汤,这一整锅的老鼠屎看得我实在恶心,这年头不出名是不是就要死啊,没人关注是不是要寂寞难耐啊。普及古典不是这么个普及法的,读这么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还不如去看一本《XX今注今译》好歹最多是文字训诂的问题,这些乌七八糟的东西印出来就是浪费纸张!
  •     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不错的,延续了之前一贯清丽、典雅的风格,但本人觉得还是 人生若只如初见 写得最好。这本书,争议太多,如果喜欢诗经,想要涉猎一下诗经,不失为一个选择;如果想要获得像 人生若只如初见 那样的阅读感受,你可能会失望的。另外发一句牢骚,我这本书是在别的网站和朋友合买的,有缺页,更悲剧的是,竟然错过了退货期限。唉,安意如姐姐,原谅我,这使得我对这本 思无邪 印象更不好了!
  •     除开对作者的偏见 这本书写的还是挺唯美的
  •     因为这本书喜欢的诗经,开始看诗经相关的一些书籍。这本书不好,但是因为它我开始好奇诗经,感谢。
  •       世间好物总予人这样亦远亦近的距离。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世间最甜蜜最苍凉的誓言,你愿意与我一起去完成吗?
      
      当我闭上眼睛的时候,我几乎感觉不到死亡的疼痛。只有,一生路尽蓦然回首时的甜美眷恋。我是如此眷恋这人世,尽管它有百般得疮痍。
      
      式微,式微,胡不归?
      
      人生常行寥廓,赏心悦目缺少。有人终其一生也只为等待一个人,一声唤。若在天黑欲转归程时,得你一声唤,唤我回家食饭。那时,无论这双脚是行在露水中,还是泥水中,如何的满心疲倦都可以卸下,对你展颜一笑了。
      
      这样清雅如竹的男人,他心情幽微,只携了一把琴,独坐幽篁里,且弹且吟,心思是广大而深重的。天地间,唯有明月静朗。
      
      及时不在身边,我也要你一切都好。若一日,我懂得这样想你,这才是真的思念。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他终是来了,未负初约,踏雨而来,青衫不湿。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越绝望的东西越深情,越温暖的人,越寂寞。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中国的出版业真的很混乱。。
  •     高一
  •       近来寒暑不常,希自珍慰。
      不知不觉,半月已过,便渐渐消了玩闹的心思,开始专心捧书,却不似去年此时这般心浮气躁,而眼清目明,读到从前不解处,而今却每每豁然开朗,不禁会心一笑。
      专业书籍原本正统严肃,分类举譬,皆是严谨,而我却不觉烦闷,前些时日读到神话便找到买来的相关拓展书籍读读,当真是大得其趣,原本觉得遥远模糊的传奇故事,也觉得甚有兴味。
      《诗经》亦是如此。
      从前对之多有抵触,没有注解,总是读不明白,除了朗朗上口,意思浅白的几首之余,便再不肯向前,于是便束之高阁,不肯再碰。或许被置于太高,心存敬畏,深觉我等俗人,实难得其个中三味,正于鲁迅之于国人一般,顶礼郑重,不敢丝毫亵渎。
      而今再来,虽依旧不解也依旧存着三千年的隔阂,但许是年岁渐长,愈发厚爱潜藏在历史风烟下的典籍,也生了亲近的心思。
      于是安意如这本作于七年前的书便被我寻了出来,虽不能当正经的解读文学来看,但增添情趣,聊胜于无。
      说起安意如,她盛名那几年,我正读高中,你们知道,学文的人就算不显,心中也是端着的,少男少女的言情读物瞄了几眼便不再看,而我之前一直读武侠,到高中顿觉空虚,而安意如的作品恰在此时为我续接。她是我在高中时代最喜欢的作者之一。
      有人说听闻我爱安意如,便直言我的少女期着实太长,我闻言不禁哑然。姑且不论她是否抄袭,我都独独爱她给我青葱年少时最难忘的惊喜。一个女子在弱冠之年便写出勘破世情的智慧,而又有那么多人前仆后继都湮没在人潮中,唯独她独树一帜,年少盛名,掀起解读古典诗词的新热潮。
      闲暇之余在百度中看到她的简介,都是被人指摘的大段的抄袭,对此我不知该说些什么,只能说盛名下的作者,不仅要享受盛名带来的财富和名誉,更要有一颗承受指责与谩骂之心,然后愈加奋进才是出路。国民总是有这样一种心思,见不得人大红大紫,非要把那层皮扒下,让诸人都观看那人丑态的险恶用心。流潋紫《甄嬛传》开播后被人挖出来抄袭,连沧月在天涯某著名贴上都不能幸免,更别提网络写手之间抄成一片,沸沸扬扬,不可一一而举。
      我总是觉得,我阅读某本书,某个故事,我觉得好,令我深思,让我彻悟,让我或喜或怒或嗔或恸,只要我觉得好,那便是好的。我不需要你的认同。这书授我的益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再言其他也是无用。
      当然,我并不是赞同抄袭,相反,抄袭愈发显得国民思维之僵化,堪忧矣。
      回到《诗经》。
      这威仪典重之书篇章不过三百余,却开了风雅传统,以供后世垂范,看起来高不可攀,可虽有三千年历史的隔阂,回溯时光,天开地阔,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都是相通的,透过那些晦涩的字句,难解生僻的言辞,便可窥见周代礼乐文化之一二。
      而安意如以最剔透的心思,信手拈来,娓娓地展开那个时代的画卷,仿佛横亘在我们面前久远的时光不曾存在,仿佛那些拗口干涩的四言句在她面前如同久别不见的亲邻,那般轻易地在她笔下生动如昔。
      她从容不迫地写着,偶一戏谑,偶有亮烈,可大都是兰心蕙质地告诉你她的感悟,带着一丝温存和亲厚。她并不是曲高和寡,在平易的叙述中,没有学者的刻板,多了一丝女子的感性和清新。
      我是俗人,《诗经》中也最爱婚恋诗句,读到《绿衣》时,鼻头一酸,不禁红了眼眶。“他反复翻看亡妻留下的衣物,临行密密缝,亦才知女子的情意大抵是无声的,合在针行线脚,灯花零落,熬得双眼红。听得窗外一声鸡鸣,心里却是看见天光明亮般满足。”安意如总是有这样生发的情致的,亘古的长风缓缓吹去隔阂,她将古奥的文字化成最生动的画面——寻常夫妻,情深意重,悼念亡妻,无语泪先流。我不要车马陈足,高官厚禄,只愿你在我身边一生一世相伴,一碟一碗徐添。
      于是,《绿衣》成了悼亡诗之滥觞,伺候潘岳杜甫苏轼纳兰容若等诸人的悼亡诗词,皆因由于此。
      《诗经》是要映着春秋的风月去读的,这便是为何从前读之犹如雾里看花,总是蒙蒙地隔着一层。然而要因时因地地将自己置身其中,也是不易的。从《毛诗序》到朱熹的《诗经》古往今来,大抵都是男人的心态来解读,祭祀农事征役怨刺倒还好说,可婚恋诗的某些解读未免有些穿凿附会,流毒甚大。
      这些学者不是女人,他们只会以男人的标准与需求来要求女人,判定一个女人是否是贤德淑女。《毛诗序》还将《诗经》中“关雎”篇看做喻后妃之德的典章,着实令人啼笑皆非。而《诗经》中的作者更有女子,如今却完全被冠上男子专属,这未免遗憾。既然作者有女子,那么只有女人才会了解女人。
      应当庆幸,有人这样将《诗经》从神坛上缓缓地放下来,置于我们面前的,不过是一个女子关于那时人事最细腻也是最厚重的感悟。她不拘一格,不仅仅将视线局限于诗中幽微的男女,而更生发出此间相同情感的世间诸相,是直逼凄切的透彻。
      《诗经》言辞质朴天然,不论何种情绪都可表达,直率得甚为可爱。可是我们在亲近的时候,总会有旁人的理解加诸其中,渐渐便摸不到那时候最沉稳有力的脉搏。可是她对它有情,从不显得生分局促,而是温柔地牵着它的手,向我们展现它的朴质与古旧,它也渐渐地退了怯色,逐渐从容地在我们面前舒展了眉眼。
      我一直觉得写作时需要天赋的,有些人天生便具备令人自叹弗如的灵心慧质,安意如便是如此。或许她在弱冠之年写下的作品少了一分世故与老辣,但却并非踯躇不前的浊水,而是静水流深的,如同深海里潜行的游鱼,恬然自乐不惊不躁。她并未令人觉得高山仰止,而亲近后顿觉不过是早慧的邻家姐姐。
      《思无邪》同安意如的其他品评性作品一样,形式风格都十分明确。大抵都是缘事而发,注重比兴,通常开篇便是生活琐事引发,读来更生亲近,而行文也较为平易,体贴地附上有文采的译文,之后便是生发开去,自由荡开,或讲述大周各国礼制故事,或讲述小民小吏生计之艰辛,或叹咏情爱之变幻,或因如花女子凋零而失意…….不一而足。尤为难得的是,她有自己明确的想法与观点,而且甚为笃定,不会因为前人典籍的曲解而牵强附会,所以她的想法很具备女性的细腻,也十分个人化,但这种突个性不会令人觉得厌烦。
      私以为,在当下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写作,如果不具备个性,那么也会丧失发展的潜力。在当时所谓“国学”与“经典”正方兴未艾之时,百家讲坛为于丹将回归经典造势,如火如荼;而天津教育出版社所推出的“漫漫古典情”系列解读类的图书,更是以较为典雅细腻的方式解读当下人不肯触碰的经典。姑且不以学术角度评价于丹在讲述中的问题,单说当下国民惰性若能静下心来重温典籍便是天方夜谭。都说一代又一代之文学,而当下主流文学带着正统而又严肃的面具拒人千里之外,受惠者甚少,而主流作家的作者群或是手法新锐或是题材老土,难以让平头百姓接受,对于“文学”的界定更是模糊,从而导致当下主流文学的疲软和弱势。而网络小说更是异军突起,形形色色令人目不暇接。都说“一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决定了一个民族的未来”,主流文学之强硬导致网络文学“畸形”般的强盛,这时便需要有那么一批作家放下身段,以更为平易的方式,在正统的学术研究与通俗的网络文学这两个极端之间接壤,让中国文化典籍让更多的国民受益,而不是以高不可攀凌然不可侵犯的圣女姿态只摊在学者的面前。
      当然,任何图书静下心来阅读,大抵都会有所获益,在此我并不是低视网络文学,相反,恰恰是当下的网络文学给我更多的震撼和趣味。
      国民的阅读转向,还有待于出版市场和网络市场还有官方的有利调节。
      对于赐予我们美好阅读体验的人,我们始终应心怀感激。
      
       一纸素言于壬辰年六月初一
  •     初中的时候看的
  •     至今崭新呆在书柜里,实话说之前翻的印象也不错啊
  •     书很棒,古典诗词动人心弦
  •       太无耻了,可惜了这个名字!《思无邪》
      
       打开这本书的时候,这本书和《人生若只如初见》已经畅销好几年了。同事们好几个都喜欢安意如的书,图书馆也买了,但是当时翻翻没看进去,前几天我在老王的旧书店里面看到了这两本,就拿回来看看。没想到看了感觉还不错,翻翻前面,一看作者竟然只有二十多岁,不得不惊叹啊!对《诗经》能够做到这个程度的解读,真没看出来,竟然出自一个小姑娘的笔下。
      
       等到刚才写评论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作者不仅是美女,而且还是残疾人,脑瘫,不过很轻微。而且更厉害的是居然抄袭!这个就说不过去了。残疾不是你的错,但是抄袭绝对是你自己的问题。人的身体可以残疾,但是心灵不能残疾啊!哎可惜啊!
      
       其实书里面还是能够看出作者本身自己的一些东西,挺有灵气的一个女孩,只是为什么要抄袭呢?更可怕的是,在抄袭被揭露了以后,却依然在不断的出版自己的书,继续挣广大读者们的银子。
      
       安意如还没少抄啊!各种资料都有,写什么就百度一下,然后组织组织,就成了自己的文章,加点自己的灵气就羽化成仙了。我看了网络中对抄袭的对比,应该说并不都是一直不差的抄,有的地方多少还改动了一点。毕竟是做贼心虚吧!不过既然做贼被抓住了,人赃并获,却依然什么事也没有啊!人家还是畅销书作家,还是在大把大把赚着银子。人家郭敬明抄袭还赔钱了呢,网上看到的,说是20万。到现在还没人起诉安意如,只看到竟然和“江湖夜雨”私下和解了。这说明什么?说明安意如抄得太多了,但是每个地方都只抄一点,让你为这一点打官司都不值得,而且即便输掉官司也陪不了多少钱!太厚颜无耻了!长得很漂亮,但是却依靠抄袭,一本一本的出版,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不仅无法理解这种无耻的人,出版社怎么还会给她出书,更无法理解中国社会对这样的人不但没有惩罚,而且还让她继续畅销下去!她的书依然在当当等各大书店中销售!在当当的评论中只有一篇在揭露她的抄袭,被193人认为有用,却在当当的图书页的首页上面显示不出来,而且下面一千多篇评论中多数都在叫好,真不明白中国这是怎么了?哎!真的无语了。前两天在当当特评团中看到了人民日报社的编辑郭玥抄袭的事件,为什么抄袭在中国出版界这么流行,就是因为我们对抄袭没有惩罚,出版社和写手通过抄袭剽窃来出书,纵容抄袭,那就是对那些辛辛苦苦写作的作家的亵渎!这是中国出版界的耻辱。
      
  •       怎样的一个女子,能写出这么优美的词句?怎样的女子,有着这样一颗玲珑剔透的心,能窥见《诗经》中犹如落叶般飘落时的那一瞬的容颜,能听见《诗经》里花谢花开的声音。
      不管怎么说,在我无数次想读而读不进、读不懂的时候,《思无邪》为我开启了一道门,让我不再呆在门外,不能说《思无邪》的解说是多么的准确,但是我很受用。我不是学者,汲取的只不过是读书的一种享受。也没说,读古籍就必须一字一句的咀嚼,顺着那些所谓大师的思路。
      不喜欢百家讲坛里的东西,唯独喜欢《思无邪》。
  •     没事看看可以添加点对古典文学的性趣~对于我这种没什么基础的理科同学来讲哩还是可以滴~~可能有写文学大家们会觉得不够专业吧~~我猜会这样~
  •     看了诗经再来看的这部书,对诗经的故事背景理解得多一些…
  •     对诗经的解读从范围和世界观来看未免狭隘,但浅显易懂,可以作为入门书来看
  •     还可以吧,古诗赏析
  •     她找我借散文,我不知道该借哪本给她才好。
  •     早时接触她的书,今虽不复读,可她也算我的启蒙啊。她抄了不少,缺点也明显,可入门读也可,至少不似教科书。
  •        如果之前没有读过她的《人生若只如初见》,这本书无疑会显得更为精彩。在这本书中,安将晦涩难懂的《诗经》用简洁的语言,根据自己的体会娓娓道来,别有一番韵味。
      
       但是,不幸的是,我读过了她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了,那么这本书就显得略微浮华,显得非常的随意。孔子曰过:文胜质则野,质胜文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我觉得她这本书有些篇章写的太野了,野的让我费神,野的让我必须在糟粕中去寻找其中的精华,也显得对安对这本书的写作缺乏一种应有的驾驭能力。
      
       这时,也看到了有读者提到她抄袭的事情,第一次听到,也挺诧异的。如此才情女子,笔锋所指,均简单而豁达,怎么会有可能做出这样不明不白的事情来,的确想不对她的印象大打折扣也难了。
  •     抄袭可耻
  •       对诗,有着不一样的情怀;看了安意如的书以后,更肯定了自己的想法。《关雎》,《桃夭》耳熟能详的小诗在她的陛下疏解的熠熠生辉,光荣绽放。安安意如的一类文都有气定神闲的作用。她的想法和许多老学究的不一样,她的想法独特,有够大胆。联系着不同的作品,把她的品评读得风生水起。《诗三百,思无邪》有着很高的造诣.....
  •     初中
  •     原来在我们的图书大世界买了安的“当时只道是平常”和“人生若只如初见”,8折。因此看到这本就凑齐一套了。读诗,读词也不一定要那么深奥,更重要的一个是意境很心情不是吗?
  •     一直在想着 怎样把诗词融入现代散文会自然一些 看到这本书就豁然开朗了
  •     我当年真的看的津津有味,本来想给一星的,想起当年它也是陪伴了我的高中生活,默默给它加了一星。。。
  •       最近几天不知怎的,隔壁忽然传来了振聋发聩的架子鼓的声音,让我以为隔壁搬来了某摇滚乐队。一想不对啊,隔壁一家三口,只有一个文弱的高中女生啊,怎么回事?老婆分析恐怕是在练习某乐器为了高考加分吧。也有可能,否则都高三了,还天天没早没晚的咣咣当当的。
      
      不过读书的时候却可以让人身心放松,忽略到耳畔的喧嚣,眼前的烦障。
      
      《思无邪:追绎前生的记忆》是我读的安意如的第二本书。这本书依然保留着作者一贯的悠然、略带哀婉的文风,读来让人在喧闹的尘世里可以获得些许心灵的宁静。
      
      整本书同样是选取了《诗经》中的一些段落,通过作者自己对于历史、文化的糅合,细细品味和解读,让人了解诗经背后的人物、故事和心情,而且这些解读不是简单的字面意义的解读,往往是作者结合更多的人文历史的积累,因此读来更多的时候让你深入其中,仿若诗经中故事的主人公的亲人、朋友,让你如穿越到千年历史长河的另一端,生活与体味那亘古不变的人生情怀。
      
      《诗经》很多文字来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歌谣,甚至青年男女互相爱慕、互诉衷肠,但是不管是平民百姓也好,公子伯爵也罢,“文字的美和存在的力量,其实在于它传达一种真理和坚定,因此获得冲破时间空间禁制的力量。”
      
      为什么后世很难再出经典?因为环境。因为我们出生的环境、生长的环境。环境会把一个人塑造成“某个人”,或者限制了人必须如何成长、必须长成什么人,而不是长成“他自己”。这也是我们很难出大师的原因。“读《诗经》,还是可以看出当时的言论是相对宽松的,后世再难见这样抽筋剥皮式的讽刺。。。后世之人不断在种种道德和标准之间自我肯定和否定,力求自我完善,又多了“为圣者讳”的虚伪。失却的,往往正是最初的一点真诚辛辣!”
      
      架子鼓的声音又响了起来,女儿却在专心的学习,恍若未闻。
      
      我也捧起一本书,让思想投射在文字上,体会“思无邪”!
      
  •        读安易如的书,自《人生若只如初见》而始。那时,靠于床沿,手执一卷,随意而阅,也甚是惬意。
       因一诗一词,或谈古论今,或追思情怀,从中亦颇有些收获。开始读《思无邪》此书时,我正在细细阅读《诗经注释》,常常细读一首之后,再于《思无邪》中找寻安易如是否有对该诗的解读。渐渐发现,其实,真正让人回味的,其实是《诗经》原文所蕴含的其情其景其镜,细细回味,愈觉其清新其哀怨其巧妙。而安易如所言,只是其一家之言,多少显得有些单薄,有些苍白。
       于是,渐渐地,将该书搁置一旁。没有了它,我更能读出属于我自己的《诗经》,自己的《思无邪》。
       昨夜,忽然又想起了这本被我半途而废的书,于是再次翻将出来。此次我读的已不是诗经,而是一个女子的心情与情思了。
       诗三百,不过诗前生无邪的记忆。
       《思无邪》,是安易如的。
       而我要寻找的,是属于自己的前生无邪的记忆。
  •     读的时候忘记八卦传闻,只去品味文字带来的美挺好.
  •     文词华丽,大众版诗经,虽然说抄了,但是还是很不错的
  •     我应该是没看完…抄袭那事也没有多了解。但是短评里“诗经多美啊我管她是不是抄的”那个评论吓死宝宝了…
  •        诗经从来有许多解读方法,例如朱熹的“一切归于君主求贤臣”,又如单纯理解为男女爱情之类,总是可以严肃,也可以清澈直白。
       安意如选择的解读方法,却是沉重而黑暗,这并不必要。
       周八百年,发生多少故事。诗三百,含有多少美好。安意如却偏挑出可以和灰暗史实相应的篇目,用灰暗的文笔去渲染,即便是原本可爱的小情诗,也被忧伤化灰暗化。我不知道这些是作者思想的自然流露,还是为了小资情怀而有意为之。无论如何,对“思无邪”的诗经来说,这都实在不必要。
       另外,书中对于诗经本身的解释甚少。当然,它本就不是注释性的作品,不应该对此要求过高。安也无法胜任一部学术性书籍的作者。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