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诗歌词曲 > 荒原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7-1
ISBN:9787532755059
作者:(英)托·斯·艾略特
页数:363页

章节摘录

  J·阿尔弗雷德·普罗弗洛克的情歌  如果我认为我是在回答  一个可能回到世间去的人的问题,  那么这火焰就将停止闪烁,  人说从未有谁能活着离开这里,  如果我听到的这话不假,  那我就不怕遗臭万年来回答你。  那么就让咱们去吧,我和你,  趁黄昏正铺展在天际  像一个上了麻醉的病人躺在手术台上;  让咱们去吧,穿过几条行人稀少的大街小巷,  到那临时过夜的廉价小客店  到满地是锯屑和牡蛎壳的饭店  那夜夜纷扰  人声嘈杂的去处:  街巷接着街巷像一场用心诡诈冗长乏味的辩论  要把你引向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  “那是什么?”哦,你别问,  让咱们去作一次访问。  房间里女人们来往穿梭  谈论着米开朗琪罗。  黄色的雾在窗玻璃上蹭着它的背,  黄色的烟在窗玻璃上擦着鼻子和嘴,  把舌头舔进黄昏的各个角落,  在阴沟里的水塘上面流连,  让烟囱里飘落的烟炱跌个仰面朝天,  悄悄溜过平台,猛地一跳,  眼见这是个温柔的十月之夜,  围着房子绕了一圈,便沉入了睡乡。  准会有足够的时间  让黄色的烟雾溜过大街  在窗玻璃上蹭它的背脊;  准会有时间,准会有时间  准备好一副面孔去会见你要会见的那些面孔;  会有时间去谋杀和创造,  也会有时间让那些在你的盘子里  拿起或放上一个疑问的庄稼汉干活和过节;  有你的时间,也有我的时间,  还有让你犹豫不决一百次的时间,  一百次想入非非又作出修正的时间,  在你吃一片烤面包和喝茶之前。  ……

内容概要

托•斯•艾略特(T.S.Eliot,1888-1965),诗人、剧作家和文学批评家,诗歌现代派运动领袖。
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一九二二年发表的《荒原》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被评论界看作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一部诗作,至今仍被认为是英美现代诗歌的里程碑。
一九二七年,艾略特加入英国国籍。一九四三年结集出版的《四首四重奏》使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并确立了当时在世的最伟大英语诗人和作家的地位。
晚年致力于诗剧创作,一九六五年艾略特在伦敦逝世。

书籍目录

"目录
导言/ Ⅰ
普罗弗洛克/ 1
J·阿尔弗雷德·普罗弗洛克的情歌/ 3
一位夫人的画像/ 11
序曲/ 18
大风夜狂想曲/ 22
窗前晨景/ 26
波士顿晚报/ 27
海伦姑姑/ 28
南希表妹/ 29
阿波利纳克斯先生/ 31
歇斯底里/ 33
献媚的谈话/ 34
一个哭泣的年轻姑娘/ 36
诗/ 39
小老头/ 41
带着旅游指南的伯班克与叼着雪茄的布莱斯坦/ 46
笔直的斯威尼/ 49
一只处理鸡蛋/ 53
社长/ 56
一个胡乱的混合体/ 58
蜜月/ 60
河马/ 62
在餐馆里/ 65
不朽的低语/ 67
艾略特先生的星期日早晨礼拜/ 70
夜莺声中的斯威尼/ 73
荒原/ 77
一 死者的葬礼/ 79
二 弈棋/ 84
三 火诫/ 89
四 死于水/ 97
五 雷霆的话/ 98
原注/ 104
空心人/ 115
灰星期三/ 123
阿丽尔诗/ 139
三圣人的旅程/ 141
西面之歌/ 144
一颗小小的灵魂/ 147
玛丽娜/ 149
圣诞树的培植/ 152
未完成的诗/ 155
斗士斯威尼/ 157
序诗的片断/ 157
一场争论的片断/ 166
科利奥兰/ 175
一 胜利的进军/ 175
二 一个政治家的重重困难/ 179
小诗/ 183
我最后一次看到的充满泪水的眼睛/ 185
风在四点钟刮起/ 186
五指操/ 187
一 赠一只波斯猫/ 187
二 赠一只约克郡犬/ 188
三 赠公园里的一只鸭子/ 188
四 赠拉尔夫·霍德森先生/ 189
五 赠克斯克斯卡拉韦和米尔扎·穆拉德·阿里·贝格/ 190
风景/ 191
一 新罕布什尔/ 191
二 弗吉尼亚/ 192
三 乌斯克/ 192
四 兰诺赫,格伦科旁边/ 193
五 安角/ 194
赠一老者/ 195
《磐石》中的合唱词/ 197
四首四重奏/ 231
烧毁了的诺顿/ 233
东科克尔村/ 244
干燥的塞尔维吉斯/ 256
小吉丁/ 269
偶作/ 283
保卫不列颠群岛/ 285
战争诗注解/ 287
致死于非洲的印度人/ 289
致沃尔特·德·拉·马尔/ 291
题献我的妻子/ 294
老负鼠的群猫英雄谱/ 295
给猫取名/ 297
老冈比猫/ 299
咕噜虎的最后立脚点/ 301
酒桶肚拽哥/ 304
杰里可一家之歌/ 306
绒布夜壶和屁股挠手/ 308
老二德子/ 310
哈巴狗和波利狗的可怕战斗/ 313
靡斯托菲利斯先生/ 316
马凯维提:神秘猫/ 319
尕斯:剧院猫/ 322
巴斯托弗·琼斯:满城游荡的猫/ 325
斯金卜儿汉克斯:铁道猫/ 327
跟猫打———招呼/ 330
摩根猫自我介绍/ 334
早年诗/ 337
饕餮寓言/ 339
[一曲抒情诗]/ 344
歌/ 345
毕业的时刻/ 346
歌/ 351
破晓之前/ 352
瑟西的宫殿/ 353
一幅肖像/ 354
歌/ 355
夜曲/ 356
幽默/ 357
忧郁/ 359
颂诗/ 360
圣那喀索斯之死/ 361"

编辑推荐

托·斯·艾略特文集共五卷:一卷诗歌,一卷戏剧和三卷论文,囊括了艾略特作为诗人、剧作家和评论家所撰写的所有最优秀和最有价值的作品。       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资深艾略特研究专家陆建德教授承担本作品集的主编工作,挑选国内已出版的权威版本,并寻找国内最优秀的译者翻译未译作品,全面完整展示艾略特作品。

作者简介

本书依据费伯出版社1969年出版的《托•斯•艾略特诗歌戏剧全集》中的诗歌部分译出,收录了艾略特的所有诗歌作品,不仅有广为人知的《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荒原》、《灰星期三》和《四首四重奏》等作品,还包含了首次完整译出的《磐石》、《老负鼠的群猫英雄谱》等作品,全面展现诗人写作的发展历程和各个阶段的创作风貌。此外,书中还加入本套托•斯•艾略特系列作品主编、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陆建德教授的序言,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艾略特整个创作生涯和思想历程,为本套书做了极佳的注解。

图书封面


 荒原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内容摘要】:《荒原》中那些难解的意象是形象丰富的,它除了从哲学的高度阐述作者的内心世界,而且极具艺术价值,仔细分析诗歌的结构,及其中的意象,意境就像是一幅西方印象画里抽象表现的与画又其实无关联的表达。表达出作者对世界的失望和怨恨,凝炼地概括了西方社会世界大战后整整一代人普遍的幻灭感和没落情绪,同时也宣传了一种抽象的道德信仰,他试图从宗教里受到启发,得到精神上的拯救。在绝望的同时,作者倾注了对新生力量的渴望。【关键词】:荒原、艾略特、意象、意境【引言】:著名作者兼评论家阿伦•塔特(Allen Tate)就说过,当他第一次读《荒原》时,他“一个字也看不懂,不过意识到这是一篇伟大的诗篇”。《荒原》是美国著名作者托马斯•斯特恩•艾略特的代表作。在欧美现代文学史和诗歌艺术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诗中意象丰富,共使用了七种语言,结构难解,引用了至少三十五位著名作家的五十六部作品中的句子及典故。以一种哲学的高度,超越了诗本身的意境。全诗分五个部分,处处充斥了绝望、死亡、颓废和恐慌的气息,深刻地刻画出一个在世界大战后,无论是上流还是下流社会都物欲横流的西方世界,以及同时用皈依宗教来拯救这人类人性死亡的精神上的荒原。【正文】:Ⅰ.艾略特与《荒原》长诗《荒原》(The Waste Land)是美国著名作者托马斯•斯特恩•艾略特的代表作,是一首典型的象征派诗歌,在欧美现代文学史和诗歌艺术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艾略特在此诗中共使用了七种语言,结构难解,引用至少三十五位著名作家的五十六部作品中的句子及典故①。因而在招来不解的同时,也招来许多例如“剽窃”的非议,一出版就引起了英美文学界的轩然大波②。《荒原》是作者诗歌创作地二阶段的作品,是在艾略特创作的重要时期,诗歌的技巧和内容趋向复杂化。在创作期间,艾略特正在接受“崩溃性”的精神病疗养,所以诗歌的意象里充斥了时间、荒芜、记忆、和死亡③。无论作者是用了意识流式的视野还是哲学式的逻辑,或那些诸多的意象及名言名句,《荒原》在今天看来,已越来越别大多数人所译读,诗歌所通过意境表现出的中心主旨思想,也越来越被众多除文学评论家之外的人所领悟。Ⅱ.诗的结构、意象看意境《荒原》中的意象从表面角度去看,支离破碎甚至无法相连,让人初看上去缺乏逻辑性,然而从真正的意象角度去看,每一个意象都令人费解,以致于于无法生成一个完整的意境,让人体会出作者创作该诗歌的意图。著名作者兼评论家阿伦•塔特(Allen Tate)就说过,当他第一次读《荒原》时,他“一个字也看不懂,不过意识到这是一篇伟大的诗篇”④。《荒原》中那些难解的意象是形象丰富的,它从除了从哲学的高度阐述作者的内心世界,而且极具艺术价值,仔细分析诗歌的结构,及其中的意象,意境就像是一幅西方印象画里抽象表现的与画又其实无关联的表达。第一章《死者的葬仪》,该章主要表现出西方社会描绘为万物萧瑟,生机寂灭的荒原,荒原人虽生犹死的状态,但也看到新的力量正在萌生的意境。诗歌开头就以最残酷的四月——“四月是最残忍的一个月,荒地上/长着丁香,把回忆和欲望/参合在一起,又让春雨/催促那些迟钝的根芽”⑤。这四行诗句是诗的精髓,表面看是在描写一个四月春雨降临的画面,实在描写战后的英国,它刻画出如“死地”的伦敦,犹如四月一样是“最残酷的月份”,但却孕育出’“丁香”,这里的“丁香”乃是一种新生力量,正是这种新的力量在春雨降临之际才得以在荒原中萌生,惊醒,也意喻着冬的终止,以及春的开始。作者在此之后追忆起令人难以忘怀的往事,并且以逆时针的方法来叙述。也就是在诗歌中以一种倒叙的方式进行画面和意境的倒回和推进。冬天虽寒,但大雪能把荒原覆盖,还能吸吮着微弱的营养,是冬季孕育着一种新生力量,也是冬季冻结了一切丑恶。紧接着作者场景急转,一下子从冬季来到中欧的夏天,用十几行日语化的诗句,表现失去了王国的没落贵族,他们一味留恋旧时豪华的生活,人们过着一种游手好闲、醉生梦死的生活,精神空虚.在情欲的驱使了厮杀、行骗、卖淫;或表面上冠冕堂皇,而暗地里大搞阴谋诡计,干着种种伤天害理的勾当;或鼠目寸光,眼睛只“盯住自己的脚前”路……总之,这里没有阳光,没有温暖,更缺乏活命的水,只有人欲横流,泛滥成灾,作为资本主义世界象征的伦敦完全笼罩在浓重的黄雾之中。这些回忆之中,也时常出现一些祈祷,“人子啊,你说不出,猜不着,因为你只认识/一大堆破碎的形象……”,暗示他们不会相信上帝,所以他们必将遭到同以色列人一样的命运,这一大堆意象表现了作者对现代西方社会深深的失望。第二部分《对弈》。诗中通过社会上不同阶层的几个妇女的意象描写,表现和刻画了战后的西方社会气氛,无论是上层社会还是下层社会,人们的精神状态都犹如不毛的荒原,普遍陷入危机,而新生力量也只是处于萌生状态的意境。“对弈”即争斗,象征现代人的勾心斗角,用古代的暴行和现代的罪恶相比较。作者认为,现代人重复着古代的人罪恶,世界放纵兽欲,人们成了丧失人性的行尸走肉,说他们“是在老鼠窝里,在那里死人连自己的骨头都丢得精光。”作者写一个女人出现在雍容华贵的环境中,而“合成香料”却“局促不安,迷惘,被淹没在香味里”,这里隐喻着资本主义社会表面上繁荣,实际上是一种令人窒息的状态。此刻,作者手笔一转,“窗外新鲜空气的微微吹动,这些香气/在上升……”,这里暗示着一股新生力量在萌生,以至能“把烟缕掷上镶板的房顶,点燃了很久的烛焰变得肥满”甚至这种新生力量在发展,能“使天花板的图案也模糊不清……”。第二个出现的是个无病呻吟、专横霸道的女人,“我想我们是在老鼠窝里,在那里死人连自己的尸骨都丢得精光”,再一次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人吃人的社会。接着是写伦敦小酒馆里两个下层妇女的对话,她们讲了“装假牙”与“打胎”,这里说明战争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灾难,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可谓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在本部分的后半部分中作者多次用到“请赶紧点,时间到了”和“明儿见……”,这里描写了作者对社会的呼唤,这些肮脏的东西将不再长久,新的事物应该来到,也说明了作者对新生力量的祈盼。第三部分《火诫》,展现的仍是黄雾笼罩的伦敦,一种人欲横流生活的伦敦及伸展至真个西方社会。作者描写了泰晤士河两岸寻欢作乐的人们,清晨四散而去,“仙女们已经走了”,“ 还有她们的朋友也走了”,已不见踪影,而“在我身后的冷风里我听见/白骨碰白骨的声音,慝笑从耳旁传开去。”开始展现伦敦这现代高雅生活背后的恐惧画面,这里作者以隐喻的手法大胆地预料这人欲横流的生活不会长久,“咔咔嗒嗒碰响”的白骨是历史的必然。紧接作者写出伦敦各种人物庸俗狠袭的生活,有“波特太太”、“ 尤金尼德先生”、“ 打字员”、“ 小职员”等等,他们的精神都已处于麻木不仁的状态,只求刹那间享乐和兽欲的满足,连“爱情”也不能刺激他们的感情,情欲之火毁灭了人性也毁灭了大自然,造成了这个“乌有和乌有联结在一起的现实”。作者又用“大河蒸腾着/驳船飘流/象巨大的木头……船冲起迅跑的波/拍上河岸/西南风吹来/把阵阵钟响/白色的塔/带到下游……”,诗句预示着一切污泥浊水都将被历史的洪流冲毁而荡然无存。最后,作者祈求天降圣火——“燃烧、燃烧、燃烧、燃烧”,将人间的一切罪恶焚烧一空。这里实际上暗示着陈腐的消除,人类得到拯救,人间将是一片光明,新的事物将重新开始。第四部分《水里的死亡》,只有十行,行行都是含义深刻的象征,用了一个简短航海似过程表现人生的短暂和由此而得的珍贵。作者描写了胖尼基人沉溺于物质享受而导致衰亡,也暗示着现代人不改邪归正,必将步排尼基人的后尘,自取灭亡。同时,作者把人的一生看作是航海——“飘上沉下之际……进人了漩涡”。其实这里的海是一种情欲的象征,它夺去了人的生命,又是炼狱,它让人认清自己生前的罪恶。实际上艾略特是要现代人正视自己的罪恶,洗涮自己的灵魂。作者在此用简短的诗举来表现短暂的人生,告诉人们要珍惜人生,珍惜这生命的瞬间。第五部分《雷霆的话》,重新回到欧洲是一片干旱的荒原这一主题,他用《圣经》的典故写了耶稣复活后的身影。然而基督并未重临,却听见了惊天动地的声巨响―――革命的象征,把社会主义革命视为人类的一场灾难。最后借助雷霆的话规劝人们要懂得施舍、同情、克制,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永久的平安,才能有新生的力量和再生的希望。作者写战后的伦敦乃至欧洲是一片荒原,只有岩石,却没有水,甚至“汗也干了,脚陷在沙里”,这里暗示着西方社会被笼罩在没有生命的“沙漠”里。然后又写在去埃玛斯村的路上一个类似耶稣的幽灵般人物暗示着希望,然而也是一个短暂的希望,而城市也由于极度干枯变得支离破碎,“倾塌着的城楼/耶路撒冷、雅典、亚历山大/维也纳,伦教……”都将进人“虚幻”之中,后果不堪想象,人类正面临着末日的到来。此刻,从沙漠上一个破损空虚的小教堂里,人们看见了一道闪电,“然后是一阵湿风/带来了雨”,这里意喻着新的生命到来了,新生力量已经崛起,然而,雷霆说话了,代表上帝的雷霆庄严地宜告,地狱虽然已经打开,能改变世界的新生力量也已经到来,但是一切的一切还必须顺从上帝的旨意,按照基督精神永远遵循施舍、同情、制和宁静的法则,才能摆脱苦难的荒原,获得人类的新生,这里也体现了作者的宗教注意思想,也并不能完全概论为作者的历史认识局限性。Ⅲ.全诗意境综述该诗全诗以其丰富的意象,形象地表现了一个人类精神上的荒原世界。诗歌以一个人的独白或见闻描述的方式构建,然而在诗中该角色却不是很突出和明显。而是从零碎的景象和景象中的突如其来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来展现了诗歌的主题。全诗以“枯萎一一死亡图景—再生的希望”贯穿成一条主线⑥,刻画出西方人在世界大战后的精神病态,表达出作者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沦陷的失望和怨恨,凝炼地概括了一代人普遍的幻灭感和没落情绪,同时也宣传了一种抽象的道德信仰,他试图从宗教里受到启发,得到精神上的拯救。在绝望的同时,作者也表现出了对于新生力量和新的世界的出现的渴望。这首诗形式复杂寓意深刻,主要表现在意象的复杂,但点题的句子反复出现,强化了主题。为表达主题的需要,作者还运用了大量的典故、比喻、暗示、对应、反语,朦胧印象等象征手段,使诗的高度抽象化和高度形象化结合在一体,加深了对主题的阐述⑦。【参考文献】:①②④辜正坤,《中西诗坛两绝唱:〈荒原〉与〈凤凰涅磐〉》,《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第105页。③李俊清,《艾略特与〈荒原〉》,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第5页。⑤⑥⑦李颖,《〈荒原〉的意境》,外国文学研究(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1996年 02期。————————————————————————2008年课堂论文习作请勿任何形式转载或摘取
  •     T•S•艾略特(1888—1965)曾经将自己概括为“文学上的古典主义者,政治上的保皇派,宗教上的英国国教高教会派”,这三个标签鲜明响亮,无需解释就知道他在宣扬一种高调的保守主义。这个保守主义的根源又在于他过于苛刻的“确定论”,他的自我意识过于诚实,不会不经思索地接受混沌、朦胧和不可知的事物,直到它们被诗或批评所统摄。他的保守主义意在给予古典主义与现代价值体系(崇尚自由)之间一个不亢不卑的距离。艾略特在《批评的界限》一文中给好的批评家下了一个定义:“他们能让我去看我过去从未看到过的东西,或者只是用被偏见蒙蔽着的眼睛去看的东西,他们让我直接面对这种东西,然后让我独自一人去进一步处理它。在这之后,我必须依靠我自己的感受力、智力以及发现智慧的能力。”而批评,他认为和形而上学一样“为我们靠直觉相信的东西勉强找些理由,但找这些理由本身也就是直觉。”他自己的批评在一种谦逊的外表下包裹着不容反驳的结论,言之有物、条理分明又实用有效。读者通过他的批评能够学会理解一首诗或一篇散文——哪怕是自己不喜欢的诗或不喜欢的散文。他的批评很少掺入个人感情,他为诗人分类用的是“大和小”,而不是喜欢和不喜欢。他批评上的功绩就在于建立一种非常客观和可靠的鉴别标准,使现代批评迈上能够对一切进行量化的轨道。他建立标准方法是形成一套实证科学式的分类体系。比如,对于诗来说,除了通常的比较传统的分类:叙事诗、史诗、抒情诗、颂诗等等,他发现一种更有价值的分类,这个分类针对诗运用的材料,比如意象、行为、思想或灵感结晶、事件、瞬间的情感体验,以及景色中的自然万物。这些材料可以是五花八门的,但是它们必须是客观,或者说可定义的。诗人运用的材料越客观可靠,诗越有现实意义,也就越有价值。而且在鉴别一首诗的价值,只要把材料相同的诗放在一起比较,看此材料是否运用得充分、恰当;同样如果是在诗人之间做比较,只要比较他们作诗常用的材料,以及运用此材料的手法是否自如有力。艾略特的基本诗学就是诗的材料学,与此相地比的是形式诗学,如克林斯·布鲁克斯在《精致的瓮》中所阐明的。诗人斯温伯恩的诗让艾略特特别困扰。他的诗似乎找不到确切的材料,既没有形象,也没有思想,它用的都是浮泛的词,大多是在抒发情感,但是这种情感又从来不具体,难以定义,这种诗“不是通过浓缩而是通过扩展才显示自己的力量”(《诗人斯温伯恩》)。 艾略特认为斯温伯恩的诗是一种奇怪的诗,并认为它们得之于语言,自成一体,只有声音又没有音乐性;受到相似批评的还有雪莱的诗(《诗歌的用途和批评的用途》)。艾略特之后,一个批评家再推崇斯温伯恩和雪莱将是一件危险的事。艾略特诗学上另一个大的成就是重新定义玄学诗,将其看作是英诗传统的主流,并用它们重新描述和预测英诗的走向,此举在英美之间激发了大量的批评思潮和诗歌流派。玄学诗的材料是一些确定的观念或偶然的灵感,它们来自于对周围世界感知的综合;这些材料分布在诗句中间,甚至还可能藏在句子之间的空白处,它能让读者感知到某种“机智”(wit)。这种诗的特点在于能够运用最简单纯净的语言将朦胧的、混沌的现实重现出来,诗人的才能在于将这种朦胧的、混沌的现实表现得像真理一样秩序严整、不可分割。这是一种巧妙处理不确定性的方法,而且唯有通过诗的说服力才能加以把握,诗人需要“对秩序特别偏爱,对混乱特别敏感“。艾略特是从波德莱尔《恶之花》里的两句诗懂得如何运用自己手里的材料的,“拥挤的城市!充满梦幻的城市/大白天里幽灵就拉扯着行人!”这两句诗将“卑污的现实和变化无常的幻景合二为一”,其运用的材料是一个凝炼的都市即景,这种材料也是艾略特每天都能体验到的东西,个人的体验再加上时代的思潮(迷惘的一代和虚无主义),就构成了他的诗的形体和灵魂。当然,不能说艾略特的诗全是由这种材料构成的,只能说这种材料在他的诗里得到了较为纯熟的运用,他的名诗《荒原》是这样的,他后期的诗《圣灰星期三》则是充满宗教虔诚意味的玄学诗。他最能得到大众喜爱的《老负鼠的群猫英雄谱》使用的材料刚是活灵活现的猫性,在这组诗里,艾略特的保守主义被小猫高贵、独立、自由的精神一扫而空,一个个性格迥异的猫被他描绘得妙趣横生,根据这组诗改编的音乐剧(由作曲家安德鲁•洛伊•韦伯改编)被称为最成功的音乐剧。科学技术快速改变了时代的精神风貌,艾略特诗中颓废迷惘的思潮已经被信息风暴吹干荡净,他作诗的材料当然仍然可以用,但要推陈出新才能与当代人产生共鸣。他的批评当然比他的诗更有生命力,在提高诗者的鉴赏力和教导新作者如何处理手里的材料方面,仍然有像纲领文件一样有效。只是在他之后,新诗的材料已经丰富到一个单纯的文学批评家也不能全部辨识的程度了。
  •     诗歌是可以矫情的,但是不容得万分之一点的造作。我相信,那些将思想化作语言的人们中,诗人是最为纯粹的,纯粹到他们的诗歌总是能够毫不费力地点亮那些深陷淤泥中的灵魂。拥有这样能力的诗人莫过于波特莱尔了,我的灵魂就曾在他的诗歌中得到洗礼,仿佛亲眼望见了万能的上帝。而艾略特似乎还没有达到那样的至高境界,尽管他的诗歌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波德莱尔的影响,并且还将之视为榜样。但即使是这样,也不能影响《荒原》以及在这本集子中收录的其他诗歌,那种特立独行的天才气质,语言的跨时代抒发。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大概有一半的时间播放着u2的歌,在视觉和听觉两个通道莫名地感受到语言所创造出来的意境是如何地在不同的历史长河中,交相呼应。U2的歌,确实太有诗歌的韵味了,自然还少不了歌曲中渗入的人文关怀。那些鼓点或是吉他,就像是事先彩排过的,在艾略特诗句的细缝儿中轻轻飘着,他们是那样的自然,以至于仿佛他们如空气般不存在,直到某一个瞬间你突然领悟到了‘润物细无声’一样安静而震撼。这或许也是英语文学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的,文明的传承。艾略特和那些有着过人的才华同时自知的天才一样,都大胆地表现着自身天才那一方面的魅力,面对外界的各种质疑,都严正以待,心知肚明自己的作品和思想在身后的时代,将被得到肯定和追捧。当然,艾略特还是幸运的,毕竟在他的有生之年就得到了大量的认可,还不至于被逼入一个绝顶的孤独之中。《荒原》是艾略特声誉最高的作品了,但是在他的这本集子中真正让我看到他的语言和心灵高度统一和谐的诗歌确实一首较早的小诗,或许当时的技巧和思想都还不够成熟,但是诗歌的美太令人深刻了,因此我在此不厌其烦地将它写下,作为ending :我最后一次看到的充满泪水的眼睛我最后一次看到的充满泪水的眼睛越过分界线这里,在死亡的梦幻王国中金色的幻象重新出现我看到眼睛,但未看到泪水这是我的苦难。这是我的苦难我将再也见不到的眼睛充满决心的眼睛除了在死亡另一王国的门口我将再也见不到的眼睛那里,就像在这里,眼睛的生命力更长一些比泪水的生命力更长一些眼睛在嘲弄着我们。

精彩短评 (总计58条)

  •     书是正版,很经典
  •     晦涩
  •     好喜欢狂想曲那一首!!!
  •     “我的结束之日便是我的开始之时。”《磐石》意外地好,几首早年诗歌也不错,《荒原》太晦涩了,正在考虑要不要把《金枝》读完了再看一遍。
  •     2016-11-18
  •     kindle版。老负鼠的群猫英雄谱
  •     There's no doubt T.S.Eliot is extremely well-read. But the poem is simply impossible to read,experimental...I don't like pushing the boundaries to be honest. I don't like what I cannot decipher.
  •     逼格太高 有三层楼那么高
  •     依旧看不懂。只是在在生命无尽的荒原中,只身飘零。
  •     这是以“荒原”为名的托马斯艾略特的诗集,装帧上乘。而其中的长诗《荒原》需要多读几遍,前晚还翻出来再次读了一点呢。其实,诗歌历史上的著名人物的知名作品都是需要找来读读的。
  •     艾略特的诗真的是可以读好多年。
  •     屯书屯书屯书屯书
  •     居然忘记标记了,荒原还处于意象来说事儿的阶段,四个四重奏就是哲理诗了,艾略特的风格变化也是蛮大的,虽然迷迷糊糊但就觉得写的是好。很喜欢注释下有一段艾略特说的怎么读诗,让意象沉入记忆,不抱怀疑,找寻幻想的逻辑。
  •     有些看不下去……
  •     我一直觉得了解物理的人才是最浪漫的。也许艾略特确实足够很犀利但是总不是我心目中的完美诗人。
  •     名作一本
  •     晦涩难懂
  •     前面好多他的生平 不太有趣 伍尔夫是真爱… 有些地方很晦涩 有些地方爱得翻来覆去读都不够,爱艾略特
  •     一份思维图册,一张知识清单,一场戏剧,预言一种。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我们的一切知识都使我们更接近无知,/我们的一切无知都使我们更接近死亡,可是接近死亡并不更接近上帝。”“世界就是这样告终/不是嘭的一响,而是嘘的一声。”(还是准备看原文……虽然一定看不懂……本书注释丰富,好
  •     不知道怎么评价,毕竟看不懂,看了注释也看不懂
  •     美而读不懂,留着日后再刷,大爱诗歌中各种各样的用典。
  •     艾略特嫩呢
  •     读荒原:艾略特文集·诗歌 后感悟
  •     我们叫做开始的往往叫做结束 终点是我们开始的地方 。
  •     要把每一篇读九遍,隐喻就会跳出来。
  •     不懂。存着,也许下次读就懂的多一点了
  •     除了里面几首未完成的诗和合唱词,终于看了这本搁置已久的书。《荒原》中的很多句子依旧没有读懂,但却喜欢上了不少诗篇——《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大风夜狂想曲》《一颗小小的灵魂》《四首四重奏》以及非常有趣的《老负鼠的群猫英雄谱》……艾略特的语言虽有晦涩但很美还有些许幽默。期待下次回味。
  •     对诗歌从来敬而远之的我,因为今天太过悲伤,拒绝被划到伪善读者那一类。我是单纯的悲伤读者。
  •     读完了,很难懂,但是很美。
  •     老师说读不懂很正常,做个标记,我翻过,只是
  •     去年你种在你花园里的尸首,今年它发芽了吗?艾略特真·天才,《荒原》真·蒙太奇。拯救了我对现代主义的兴趣,拯救了我被翻译诗败坏的胃口。属于每一行都看不懂但每一行都喜欢得不要不要的~
  •     晦涩 都是意像,看的困,也持续看下去。
  •     耶路撒冷的三千年
  •     “我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眼睛也看不清了,我既不是活的也不是死的,我什么都不知道,茫然谛视着那光芒的心,一片寂静。”
  •     有些诗,真的...
  •     没读完,有精彩的地方,但是总体节奏不太好
  •     光是Four Quartets就已经震撼得无以复加
  •     这个译本不错
  •     四月是最殘忍的一個月,荒地上 長著丁香,把回憶和慾望 摻和在一起,又讓春雨 催促那些遲鈍的根芽。 當火舌絞成火結 烈火與玫瑰合二為一時 一切都會平安無事 世界萬物也會平安無事。
  •     得有多丰富的知识才能读得懂
  •     再读《四个四重奏》让我很感动,已经没有《荒原》中那疯癫的言语,而是从疯癫进入到上帝的爱之中,火不只是毁灭人同样也拯救人,只有经历黑暗才能走向光明,光明本身就是那晦涩的黑暗。
  •     好奇买的,不知道什么时候看。
  •     抽象晦涩。一条线是死亡、毁灭的探索。一条是重生、新生的探索。这里有荒原,有水,有火,还有对死亡的无限期待。
  •     四重奏写得比荒原好
  •     以后四月就属于象征主义了,周知。
  •     可能是版本问题德语部分没有翻译出来?然而不论哪种语言都很美啊
  •     因为胡文成老师布置的论文作业开始看艾略特,从此变成最喜欢的美国诗人。有一种论调是诗歌一定要有门槛,只让精英阶层踏进,才能保证诗歌的质量,不知道这句话说得对不对,但至少艾略特诠释得很对
  •     真的很難說看過,讀過所有的詩,看了很多新批評派的理論,但是感覺再讀時還是很朦朧的感覺,嗯!就是看《貓》話劇時變得有些懂了
  •     现在好像有点不喜欢这种不停地写永恒话题的诗了,读自己买的新诗集和图书馆破破烂烂的旧诗集感觉很不一样呢,感觉太新了都没耐心。
  •     非关于事物的诗,而是事物之诗本身?多读几遍估计能读懂些。。。。
  •     你比四月还残忍
  •     一只猫得有三个不同的名字
  •     世界就是这样告终/世界就是这样告终/世界就是这样告终/不是嘭的一响/而是嘘的一声
  •     世界就是这样告终!!
  •     2017年1月第二本。我读的电子版虽然有时颠三倒四、胡言乱语,但都数次令我感动颇深、思索良多。纸质版已下单。
  •     对意象的堆砌还不是很适应。译注让人想起钱春绮给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做的注,不知道是启发性还是限制性。是时候重读波德莱尔了。
  •     个人口味,不喜欢。
  •     烧毁了的诺顿 时间和钟声埋葬了白天/ 乌云带走了太阳 向日葵 会转向我们吗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