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任侠书信集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书信 > 常任侠书信集

出版社:常任侠 大象出版社 (2008-12出版)
出版日期:2008-12-1
ISBN:9787534752537
作者:常任侠
页数:359页

章节摘录

接着日本发动了七七卢沟桥事变,我从庐山回到南京,田汉加速地编写《卢沟桥》上演,写出一幕,洪深排演一幕,我饰吉团长,张曙、冼星海饰拉大片的卖艺人,王莹、洪逗、吴玲子、胡萍饰四女兵,刘保罗饰刘排长,就连田汉本人也饰一个大学教授参加演出。巡回四剧院演出,盛况空前,足见抗战民气之盛。到1938年的春天,在武汉组织了军委政治部,郭沫若任第三厅厅长,田汉任六处处长,周恩来任政治部副部长。我向中大请假到三厅,初与张曙、冼星海同室工作,我作歌词,由他两人制曲谱,合作了不少作品。至今保存有星海作的空军歌曲谱,张曙作的几种由我作歌词的曲谱,这已是“文革”劫后的残品了。记得[一九]三八年在武汉,星海喜穿一件红衬衫,他的革命的热情,像火一样炽盛。不久他和三厅的几位同事,就去了延安,我也离开三厅,调任周副部长室秘书。《亚细亚之黎明》歌剧,就在这时写成,由三厅油印,郭沫若题签。我没有忘记我的老伙伴,首先就带给了他一本,希望他能在延安演出。我们的信多是由《新华日报》转递的,我在重庆又回中大教书,做艺术考古工作。回想在1938年底,我和政治部三厅同志在长沙,还在筹备纪念孙中山先生,作了歌词,只剩下张曙为我配谱了。不料蒋军负责人要焦土抗战,放起熊熊的大火,我的车从火中冲出,离开了万道火舌的长沙。这一本仅有的《亚细亚之黎明》,竟然保存了下来,正是不可多得的纪念品。“文革”后幸得发还,但星海给我的原信,却被“四人帮”的毒爪撕去不还了。这封信得以流传,正是音乐研究所保留了原信的照片,这是多么可珍贵的材料啊!把排印的原件寄还,也不禁写下我的感念,匆复即祝健康!并附上保存的一张照片,用后希见还。

前言

人总是在矛盾状态中向前走着。电脑、互联网……一种又一种新的写作工具、交流手段,给我们带来便利,带来兴奋,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失落,带来感伤。十多年前,我曾撰文为电脑写作将使手稿消失而感到遗憾。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电脑写作,未来的人们不仅很难欣赏到诸多作者各具特色的墨迹,更难以从字句的修改来了解作者思想的脉络以及行文风格的形成。当发出如此感慨时,我还没有想到,互联网这一更为便利、快捷的通信方式,已走进我们的生活。“伊妹儿”——一种全新的鸿雁传书,继电话之后,在更大程度地改变着人们传统的交流习惯。上网的人们,仍在写信,仍在相互倾谈,但已是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情绪波动的过程。风格各异的笔迹,被千篇一律的印刷体所取代;书写信封、张贴邮票的亲切,被键盘清脆的敲打声所取代;等待邮差敲门的焦急,拆开信封的激动,躺在床上一页一页翻阅的悠闲,被电脑显示器上的随时出现的字母和数字所取代……一切都是全新的形式,全新的体验。不必伤感,不必失落。新的交流方式最终也会形成一种新的书信文化,在这一点上,我很乐观。不过.正因为如此,传统的书信方式更值得我们重视,更值得我们尽可能地予以关注。这便是推出这套“大象人物书简文丛”的初衷。在这套书之前,我还主编了一套“大象人物日记文丛”,为它写序时,正是2003年4月下旬北京sARs肆虐的时候。

后记

常任侠先生一生中究竟写过多少书信,尚无确切统计数目。他曾说过:“我的习性,有问必答,有求必应。”从中可以体会到他的处事为人。但也并非绝对,特别是晚年的他,经常外出参加各类活动或住院治疗,因而不能及时给友朋复信,使他总感到一份内疚,这在他的书信中也能时常读到。常先生有保留写作文稿和来信的习惯,即便是复信,也时常留有底稿,分别抄录在日记、笔记册或复写纸上备查,这是他多年从事学术研究,搜集保存资料而养成的习惯。同样,也并非绝对,不同时期的政治环境和心境所致,也会有意无意地忽略或无力对书信底稿进行保存。这里收录的书信,是从多年搜集整理的常先生书信中遴选出来的,其主要来源有自留底稿、征集提供和公开发表三部分,共收入1934年11月至1995年10月致社会各界人物和部分团体的324封书信。除已发表的9封外,主要是据作者自存底稿和收信人提供整理的;换句话说,绝大多数书信是首次发表。其中有致政治活动家邓颖超、胡乔木、章伯钧、楚图南、罗隆基、史良、廖承志、李一氓等;致文化教育界著名人物罗家伦、傅斯年、滕固、宗白华、胡小石等;致历史学家郭沫若、金毓黼、岸边成雄等;致文学艺术家田汉、洪深、丁玲、闻一多、徐悲鸿、傅抱石等;致文博专家王冶秋、夏鼐、商承祚、潘重规、陈梦家等;致新闻出版界舒新城、谢蔚明等人的书信。既有近现代中国历史上政治、文化界的风云人物,也有血脉相连的亲朋好友和素不相识的求学问道者,涵盖了社会多阶层人士。

内容概要

常任侠(1904-1996),安徽省颍上县人。著名诗人、东方艺术史学家。1931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1935年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进修,研习东方艺术史。1938年在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从事抗日宣传工作。1939年任中英庚款董事会协助艺术考古研究员。1945年底赴印度任国际大学中国学院教授。1949年3月归国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中国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收入《常任侠文集》,另有合译《东方的天明》等。

书籍目录

第一辑 个人部分致岸边成雄(十封)致蔡明堂(一封)致常法宽(一封)致常法廉(九封)致常法秀(六封)致常法因(一封)致常景文(一封)致常俊记(十封)致常良伍(五封)致常秀峰(三封)致常应九(二封)致陈梦家(三封)致陈铭枢(一封)致陈其英(一封)致陈有异(一封)致陈肇莘(一封)致程千帆(二封)致储安平(一封)致楚图南(二封)致邓初民(一封)致邓颖超(二封)致丁玲(一封)致董竹君(二封)致杜谷(二封)致方培德(一封)致方令孺(一封)致费德林(一封)致傅抱石(一封)致傅斯年、李济(二封)致戈宝权(一封)致顾颉刚(一封)致顾也文(一封)致郭伯南、王泽庆(一封)致郭沫若(七封)致郭淑芬(十封)致韩振华(一封)致洪深(一封)致侯北人(三封)致胡家范(一封)致胡乔木(一封)致胡小石(五封)致荒芜(四封)致黄蒙田(一封)致黄苗子,郁风(二封)致江康世(一封)第二辑 团体部分编后记索引

编辑推荐

《常任侠书信集》是由大象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常任侠书信集》收录了常任侠先生1934年11月至1995年10月致社会各界人士和部分团体的信件324封。除已发表的9封外,其余315封属首次面世。所选书信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交流、图书出版、文物收藏、旧闻轶事、生活琐务等,基本贯穿了作者从事社会活动、学术研究的跌宕起伏的一生,反映了一代知识分子的生活境遇,对于研究常任侠和现当代文学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图书封面


 常任侠书信集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多一个角度了解那个年代的细节吧,人物关系可做资料查阅。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