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唱团(第一辑)》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书信 > 独唱团(第一辑)章节试读

出版社:书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7-6
ISBN:9787805508405
作者:韩寒 主编
页数:128页

《独唱团(第一辑)》的笔记-第9页

我终于一个人面对世界了,拿出事先买好的啤酒和煮鸡蛋,喝上两口,于是世界就成我哥们了,和我在一起。
有时候,感觉自己某段时间消失了,怎么也想不起来那段日子活了些什么内容。于是,精神头来了,慢慢地找线索,迂回着手挖脚刨,朝记忆的盲区匍匐前进。
北京是一个“大锅”,煮着众多外地来的艺术爱好者,煮得久了,就想掏出去凉快凉快。但“锅”外荒凉贫瘠,没有稀奇古怪的同类交流,那就再跳回来。

《独唱团(第一辑)》的笔记-第1页

韩寒哥哥的心血,虽然文学了点,不过还是要支持~~~

《独唱团(第一辑)》的笔记-第1页

看完后,我知道了周云蓬,听了他的歌,特别是"中国孩子";也在微博里加了石康导演的关注;也看了罗永浩两场演讲的视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也开始喜欢韩寒这孩子写的文字.我会继续关注他.

《独唱团(第一辑)》的笔记-第1页

我终于一个人面对世界了,拿出事先买好的啤酒和煮鸡蛋,喝上两口于是世界就成我哥们了,和我在一起。

《独唱团(第一辑)》的笔记-第1页

读了前面的几篇而已。
看这本书(或是杂志?)只是为了打发一些零散的时间,
但是太过文艺。
我不是文艺青年也不想当文艺青年,
那样对于我来说太过做作。
就这样吧,
看完了觉得不错再继续写“笔记”!

《独唱团(第一辑)》的笔记-第1页

浪子该不该回头?

《独唱团(第一辑)》的笔记-第6页

摩托是个人的东西,虽然是开放式的,没有汽车那么封闭,但是却是个人私密的东西。
它隶属于个人的孤独,也是个人对现实的叛离,对自由和独立的向往。

《独唱团(第一辑)》的笔记-第1页

怎样才能看到?

《独唱团(第一辑)》的笔记-第1页

电击敌不过催眠和合唱,读完感触太深了。作者描绘的心理体验,我很细致地感受到了,或许我的人生里有类似经历的痕迹,又或许我入戏太深。现在有点头晕,但是不记录过会儿肯定会忘(虽然其实忘了也没什么大不了)。嗯,这两篇,是我最喜欢的独唱团里的表演了。两位作者写的很好,他们是不是经历过什么呢?我的内心又有着什么样的黑暗和恐惧。。。

《独唱团(第一辑)》的笔记-第1页

所以说,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男性改变世界,女性改变男性的世界观。
我看到了比死亡还要可怕的东西,那就是绝望。
原来死亡就是一种消失。不但是肉体,精神和思想的消失,更重要的是在人们的记忆中慢慢成为了空白,就像这个人从没在这个世界上来过一样。

《独唱团(第一辑)》的笔记-第1页

《独唱团(第一辑)》的笔记-第1页 - 网上写笔记的人

笔记是你阅读中的随想随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处的那些话。
正是因为这样, 我享受着阅读时候的那一霎那得感觉,不会回头去写之后的随记 在网上写出的,照顾的只是双手在键盘上敲敲打打,没有照顾到自己当时的想法,至少已经没感觉了,至少我是这样。。还是回归到书本的随想随记吧 那些真正留在留白处的心灵一点<

《独唱团(第一辑)》的笔记-第1页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男性改变世界,女性改变男性的世界观。
其实人类永远孤单不起来,就好像,某天,人们突然发现自己是大地上的孤儿,就为自己生了一个父亲,它的名字叫上帝。
爱情从来就只是那么一下子,兵荒马乱的一下子,过了也就过了。
身边时开车永远不超过七十码的老公……我还是会怀念那些坐在摩托车后座的日子……
……不是设法攻克难关,而是用语言来消解那种困难……
凡是子一件一般所谓的“难事”上成功过的人,很容易再别的难事上再获得成功。
社会表彰活着的顺从者和死去的叛逆者。
我坚持一个宗旨:“时刻正念”,这样可以清醒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现在尽全力学习更多的知识和语言,然后努力去美国攻读博士,接着独自一人去环游世界。
1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2获取相对完备的知识
3建立相对健全的人格
4提升相对成熟的情商
行动比嗟叹重要。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比独自一人摸索重要。坚持水滴石穿的努力比轰轰烈烈的一时痛快重要。
特拉斯 交流电(AC)
肉体 精神 思想 记忆
我看到了比死亡还要可怕的东西,那就是绝望。
生活是用来享受的,不是用来努力的。
天地这么大,我将会去哪里?
人世浩淼,我们初初相遇,萍水相逢,却有能够靠近的感觉,这多美好。
要知道,爱情从来和安全感无关。
走一段路,看个结局。
我们只肯为那些对自己而言重要的人付出,换句话说,我们不会为不足够在意的人停下离去的步伐。
所以,付出时间和精力,常常只是另一种自私的方式。也所以,我们是没有资格要求回报的。
……就像武器专家其实盼着打仗一样。

《独唱团(第一辑)》的笔记-第1页

几天前有人和我说起,当年上大学的时候,是个文学青年,理想做一个作家和记者,那时候我们都好吃香啊,如果再能写点小诗,弹点小吉他,摘些小花,女生们都被迷倒了。你看看现在,女生们再也不中意这些人了,她们中意的是……我说,那你们还写点小诗,弹点小吉他,摘些小花么?他说,……。所以说,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男性改变世界,女性改变男性的世界观。但总有一些世界观,是傻逼呵呵地矗在那里的。无论多少的现实,多少的打击,多少的嘲讽,多少的鸽子都改变不了。我们总是要怀有理想的。写作者最快乐的事情就是让作品不像现实那样到处遗憾,阅读者最快乐的事情就是用眼睛摸一摸自己的理想。世界是这样的现实,但我们都拥有处置自己的权利,愿这个东西化为蛀纸的时候,你还能回忆起自己当年冒险的旅程。
韩寒的文字总是很容易打动我,不管是杂文还是小说。而比文字更能让人感动的,是他的姿态。就像上面《独唱团》第一期也是唯一一期里的开篇,在因现实感到无力的同时,也很艰难的保持着一贯的理想主义。其实这该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力量才能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并且走得远。不管是写作者还是阅读者,真心希望当青春逝去,回忆起这段冒险的旅程的时候,不会感到遗憾。

《独唱团(第一辑)》的笔记-第1页

所以说,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男性改变世界,女性改变男性的世界观。但总有一些世界观,是傻逼呵呵地矗立在那里的。无论多少的现实,多少的打击,多少的嘲讽,多少的鸽子都改变不了。我们总是要怀有理想的。
世界是这样的现实,但我们拥有处置自己的权利,愿这个东西化为蛀纸的时候,你还能回忆起自己当年冒险的旅程。

《独唱团(第一辑)》的笔记-第1页

爱情故事最好的表达方式还是小说,大量细腻动人的细节和心理描写可以把一个平淡无奇的“狗撵兔”三角恋故事烘托的很有感染力,这一点是电影电视所比拟不了的。关键在于这些描写可以让你体会到恋爱中那些细小而真实的快乐与痛苦,纯粹的画面则很难。推荐《独唱团》里的《一如玫瑰色的蔷薇之于夏日》。虽然故事的设定很老套,但表达的很好。是一篇连载,回头出书的话可以考虑买一本。

《独唱团(第一辑)》的笔记-第1页

咋说呢,没读出来太多东西,可能是我修行不够吧

《独唱团(第一辑)》的笔记-第1页

豆瓣读书2010最受关注图书榜上的
今何在说:“这是一个势利的时代,《独唱团》的读者们也不能免俗。文学的价值仍然由曝光率和编缉口味和包装运作决定,而不是文字本身。韩寒若挑出里面最烂的一篇,然后使劲说它好,相信必会有人跟捧。然后把最喜欢的一篇丢到网上某个不被关注角落,它必然烂在那里。这就是危险所在,韩寒的好恶正在影响你,尤其是当你自己没有标准的时候。”
所以,今何在最后建议:“在《独唱团》的封面上印上一句话: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包括韩寒。”
当自己没有标准的时候,就会有别人的好恶在影响你
自己还嫩了点儿

《独唱团(第一辑)》的笔记-第7页

那时,火车上总流传着这样的故事:在长途列车上,某姑娘坐在你旁边,她困极了,就下意识地靠在你肩膀上睡着了,你虽然也困了,但为了陌生的姑娘能睡好,一天一夜保持坐姿纹丝不动,等姑娘醒了,马上决定嫁给你。

《独唱团(第一辑)》的笔记-第1页 - 1

绿皮火车 周云蓬
北京是一个“大锅”,煮着众多外地来的艺术爱好者,煮得久了,就想跳出去凉快凉快。但“锅”外面荒凉贫瘠,没有稀奇古怪的同类交流,那就再跳回来。
秋菊男的故事 罗永浩
我简单学习了一下相关法律条例,然后就写了一份书面申请去公安局。窗口的小同志显然没见过这种申请,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埋头焦虑地不停拨打电话询问。我想了想,就给在市公安局工作的老同学李神探打了个电话,李神探神情凝重地出来把我拽到他的办公室,“我操,你不想活了?”——和所有体制内谋生的人一样,他会把做这类事情直接看成是自寻短见。
脏话到底脏在哪儿 蔡康永
中国人的脏话,常常原始到让人汗颜的地步。通常是这样:“我操你妈!”他骂他。“我操你祖宗!”他回骂他。这个吵架的逻辑其实很幼稚:你操了我妈,你就或多或少地做了我爸。那为了打败你,我只好奋力挖坟、不顾尸臭地去操你的祖宗,这样我才能或多或少地也做了你的祖宗,凌驾于你爸之上。胃口好的话,有些人愿意操到对方祖宗十八代。一每代隔三十年来算的话,挖坟要挖到明朝的坟去,才能完成这件事。只为了跟一个讨厌鬼斗嘴,竟然发了这么大的愿,愿意一路奸尸,奸到明朝的干尸身上,也真算是发了宏愿了。
摩托日记 梁朝辉
我庆幸我他妈的少壮时期的毫不起眼的宝贵的快乐时光不是为将来的成功而苦苦奋斗耗光的,我始终在享受生命而不是在使用,哪怕是小生命,直到现在我对小时候没有享受过的优质睡眠耿耿于怀。
给你一些不给一些 兔
1.在这个尴尬的年龄段,我不知道自己该继续坚持,还是向这个世界妥协。
2.爱情从来就只是那么一下子,兵荒马乱的一下子,过了也就过了。

《独唱团(第一辑)》的笔记-第3页 - 序

所以说,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男性改变世界,女性改变男性的世界观。但总有一些世界观,是傻逼呵呵地矗在那里的。无论多少的现实,多少的打击,多少的嘲讽,多少的鸽子都改变不了。我们总是要怀有理想的。写作者最快乐的事情就是让作品不像现实那样到处遗憾,阅读者最快乐的事情就是用眼睛摸一摸自己的理想。世界是这样的现实,但我们都拥有处置自己的权利,愿这个东西化为蛀纸的时候,你还能回忆起自己当年冒险的旅程。生活很安逸,有的时候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失去了激情,失去了冒险的能力,阅读能唤起我对自我的认知。

《独唱团(第一辑)》的笔记-第1页

2011-08-25 于厦大芙蓉一宿舍 hot missing
盲文-周云蓬:

马尔克斯,鲍勃·迪伦,荒诞派存在主义。

北京是一个“大锅”,煮着众多外地来的艺术爱好者,煮得久了,就想跳出去凉快凉快。但“锅”外面荒凉贫瘠,没有稀奇古怪的同类交流,那就再跳回来。

那是一个英雄模范辈出的年代。

站在喧嚣浮躁的九十年代的门口,海子说,要不我就不进去了,你们自己玩吧。

【韩寒访谈】
世界是人的后背和后脑勺

秋菊男的故事-罗永浩

在1995年的中国,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这样对于第一次尝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感到兴奋,紧张和好奇。

那时候,我还没有接触过这类唬人的名词,我只是模糊地意识到了一些不纯粹的东西。

最后我决定主动去招惹他,逼他先发作,然后大伙就围上去群殴。那时候我还很年轻,也很幼稚,没有意识到这种做法的软弱本质。

在回家的路上,在表哥的车里,在推推搡搡的打闹和七嘴八舌吹牛逼的声音中,我感到巨大的委屈,铺天盖地地压了下来。

为了破碎的鸡蛋-林少华

假如这里有坚固的高墙和撞墙而破的鸡蛋,我总是站在鸡蛋这一边——村上春树

“体制”本应是保护我们的,而它有时候却自行其是地杀害我们和让我们杀人,冷酷地,高效率地,而且系统性地。

历史就是这样的东西,不可简单地一笔勾销。

村上是个彻底的个人主义者,讨厌所有束缚个人自由主义

日本是个扼杀个性无视自由的“封闭组织”个人很容易在这一封闭体制中“作为无名消耗品被和平地悄然抹杀”。一句话:高强仍在。

我写小说的理由,归根结底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让个人灵魂的尊严浮现出来,将光线投在上面。经常投以光线,敲响警钟,以免我们的灵魂被体制纠缠和贬损,这正是故事的职责。对此,我深信不移。

写作的目的是为了破碎的鸡蛋,准确说来是为了推到高墙以免鸡蛋破碎。假如小说家站在高墙一边写作——不管出于何种理由——那个作家又有多大价值呢?

脏话到底脏在哪儿-蔡康永
美国同学偶尔会在生活中开玩笑,会在你诉苦撒娇的时候,吃豆腐地说:好了好了,乖,过来爹地抱抱。
日本的色情行业发展蓬勃,但日本的脏话里,并不用动用与“性”有关的动词或名词。
英文脏话里的“F”,是直接攻击你本人,征服你本人,不是为了要变成你爸爸或祖宗。
中文的脏话中很无视“每个人都是独立自主的个人”的原则。
摩托日记-梁朝辉
拥有自己的标准且谁也不比谁高尚多少,推崇一切与完美和个性有关的东西。
其实人类永远孤单不起来,就好像,某天,人们突然发现自己是大地上的孤儿,就为自己生了一个父亲,他的名字叫上帝。
给你一些,不给一些-兔
最上乘的男人应该是浪子,才子和凡夫俗子的结合体,只是这样的男人实在太少。
看哪,这人-石康
对我来讲,把生命看成是一种挑战而不是一种凑合远为合理,因这使我更加意识到我的不完美,并帮助我改进,特别是,他还能激发起我的斗志,让我感到人生被某种意义充实着,事实上,我认为那意义正是我们与环境互动的产物。
我注意到,以往每当我跟别人一起学什么充实或玩什么,而别人很不认真时,我都会生气。
我认为它缺乏学习能力,也就是纠错机器,他像一部机器。
而他一再强调年龄大了,事实上,我注意到,他从未主动地去研究下那动作,他在那动作上花的时间只限于每天在球场上的一小时,它沿用的动作是他打乒乓球的动作。
我看到太多的人以种种借口对于一件事情不投入热情,不投入时间及精力,他们只是凑合着混,他们对事物没有发自内心的爱,不愿把一件事情看成一种挑战,克服困难,把事情做对或做好。他们一点也不相信自己能做好,他们习惯了这种思维模式,以至你要是想一点一滴帮助他们,反倒会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
他没有想到,当你不推进一件事情的时候,就意味着这件事情的终结。
在生活中我也发现,凡是在一件一般所谓的“难事”上成功的人,很容易在别的难事上再获得成功。而绝大多数人,是那种从未在任何“难事”上成功的人,其实他们只需努力一次,便可以改变整个情况。
我认为,他们陷入一种驳论,他们不肯改变自己的错误,而把自己的失败投射到外在的事物当中,他们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失败,他们从未想到,当他们成功了,人生便会展现出另外一种面貌。
所有人问所有人
梁文道:现在这个年纪,不会像年轻时代用激烈文字去和人较劲,是因为到了现在这个时期,清楚自己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物,对自我的认知越来越清晰,自我个体正在逐步缩小和退却。
我坚持一个宗旨:“时刻正念”,这样可以清醒地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The End
Rex Jerd 2011-08-27
晴 miss 于宿舍 15:21

《独唱团(第一辑)》的笔记-第1页

太急于隐喻政治,也就很难成其文学性,这是我对韩寒失望的地方。

《独唱团(第一辑)》的笔记-第1页

但总有一些世界观,是傻逼呵呵地矗在那里的。无论多少的现实,多少的打击,多少的嘲讽,多少的鸽子都改变不了。

《独唱团(第一辑)》的笔记-第7页

北京是一个大锅,煮着众多外地来的艺术爱好者,煮的久了,就想跳出去凉快凉快。但锅外面荒凉贫瘠,没有稀奇古怪的同类交流,那就再跳回来。

《独唱团(第一辑)》的笔记-第1页

所以说,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男性改变世界,女性改变男性的世界观。但总有一些世界观,是傻逼呵呵地矗立在那里的。写作者最快乐的事情就是让作品不像现实那样到处遗憾,阅读者最快乐的事情就是用眼睛摸一摸自己的理想。

《独唱团(第一辑)》的笔记-第1页

后来,我患上青光眼,妈妈带我去南方看病,那时从沈阳到上海需要两天一夜,感觉真是出远门。走之前,很多邻居都会到我家来,让妈妈帮带上海的时髦衣服、泡泡糖,奶油饼干……很多小朋友甚至羡慕我说,他们也想有眼病,那样就可以去上海了。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中国。
没有读过韩寒的任何一篇文字,第一次鼓起精神买他出的杂志,结果唯一看的一篇却是排在最前面的周云蓬的《绿皮火车》。以前妈妈告诉我她们小的时候没有什么太多的零食,老爷从日本留学回来以后坐了轮船去上海,再回到青岛的时候就带了很多大大泡泡糖。可想而知第一次听到的时候觉得这是一件多么稀奇的事,大大泡泡糖在那个时候的确已经有了,只不过不是后来九十年代在中国上市的箭牌。直到读到周云蓬的小说再次提到他的妈妈从上海带衣服,带零食,才意识到那个时代的上海是多少潮流汇聚的口岸,而以致于他的眼病还比不上一次观光。读到这里我曾回想小的时候脚趾得了内生骨疣,右脚第二个趾头总是要比正常人要多一截,开始觉得很好玩儿,后来医生说怕恶变,就开刀动手术住了将近3个月的院。出院以后学校正好就放假了,后来很多小伙伴儿说好想也得骨疣啊,可以放半年的假。可能小的时候不理解什么才是生活真正的痛苦,只看得见眼前的利益。就好像人都有被假象蒙住双眼的时候...殊不知,这些泡影一样的快乐背后,躲藏着深渊一般的噩梦。无论是手术台上的麻醉药也好,是一辈子无法再次看到周遭的世界也好,还是人们总在提及的成功背后的孤独也好,又或者是美丽表皮下面那一颗荒芜的心...比起这些,我们可能更加期盼那个半年的假期,那个去上海旅游的机会,那个成功带来的无论是金钱还是地位,还有那张脸吧。
我乘坐的是从佳木斯开来的火车,因为是过路车,没座位。我坐在车厢连接的地方,想象着将要面临的大城市。我终于一个人面对世界了,拿出事先买好的啤酒和煮鸡蛋,喝上两口,于是世界就成我哥们了,和我在一起。
垮掉派作家Jack Kerouac在The Dharma Bums(《达摩流浪者》)里面有许多关于旅途火车的描述。一个战后美国和平的禅宗主义追随者,一个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中国文艺盲人,他们的故事因为某种神秘莫测的巧合同时在火车这个意向上延伸。后来又看到有人在访谈录里面谈及中国导演姜文,说他对火车有一种无以言喻的狂热。我向来不太喜欢用归类法的角度出发来谈自己的感想,无论是带有很强的性别指向还是夸大艺术的,那种口吻让我厌恶。但是,有时不得不看到这种“巧合”把特定的一群人放在了同样的一个条目下,那就是“火车”。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火车”,无论在周云蓬还是杰克的小说里,还是姜文的电影里,是一种旅程性的意境,或者说是一种男性特有的,天生漂泊的雄性荷尔蒙。可是我看到的其实只是隐藏在旅途和胶片之间,主人公(周云蓬,杰克笔下的雷蒙,还是姜文电影里的马小军,张麻子)和这个社会乃至世界之间,剧烈的戏剧和情感冲突。而有趣的是,外表如此棱角分明的这些男性角色,表皮里面包裹了一颗如此脆弱和不堪一击的心。但是我最佩服的却是周云蓬笔下那个时候的自己,首先他是一个盲人,在黑暗的世界里他竟然如此释怀地学会了接受(雷蒙并没有,马小军没有(或者说至少没有那么快),张麻子也没有,特别是雷蒙和张麻子,他们简直是理想主义颠覆现实的代表作)。可是有时再仔细想一想,不知道这种失明带来的黑暗是否在很多时候也带来了一种麻木。俗话常说:“眼不见,心不烦”。
三十个小时后到贵州,困得实在受不了了,干脆放下矜持,躺在车厢过道上,别着头蜷着腿,那真是安忍如大地。可是,推小车卖东西的人来了马上要爬起来,走了再躺下,还有上厕所的人从你身上跨来跨去……那时,我的头发已经留长,活了半辈子,没想到头发也可以被人踩。
没有笔记。
我被留在站台上,火车站的警察把我带到候车室。在我的行李里他们发现了一个满是旋钮的陌生仪器,激动得声音都变了,问这是什么,我说这是吉他用的效果器,他们不信,于是我给他们现场讲解,哪个钮是千仟么的,还插上吉他来了一段,他们才不怀疑了。过了一会儿,火车上的乘警来电话,说调查过了,车厢里没人丢东西。问了问周围的乘客,我们在车上说了些什么,大家说,他们说的都是外国人的名字,没听懂。于是警察教育我,尽管排除了你们是小偷的嫌疑,但是在公共场合,高谈阔论胡说八道也是不对的,看你们态度挺好,这次就算了。我那个朋友交了五十元罚款,到下一站才被赶下车。
来美国一个月后看了米家山88年拍摄的电影《顽主》。那也可以算作是葛优的荧幕处女秀了。惊人的一幕:3T公司找了一群“文明骗子”为了一个猥琐作家办了场荒唐的小说颁奖典礼,更为惊人的其实是颁奖典礼前的服装走秀和那个时候所谓迪斯科热舞的场景。直到现在很多人津津乐道这一幕在当时那个时代背景下想要表达的内容。当然,我没有愿望废口舌去解析电影里面演出来的内容(电影链接http://www.youtube.com/results?search_query=%E9%A1%BD%E4%B8%BB&aq=f。仅限国外),但是我们知道88年之后的一年...于是我终于看到了一种可怕的无知“和”权威,或者说无知“的”权威。电影里那个道貌岸然的作家和被“曹老师”公然批判为社会人渣的于观、杨重和马青;把无辜人错当小偷逮捕的警察和热爱音乐的流浪歌手...我看到的是一场外在权势和内在精神的较量,在这样的较量当中,总是后者输人,前者输心。不过也许对于这个独特的社会来讲,输人比输心要“丢脸”吧。
那时,火车上总流传着这样的故事:在长途列车上,某姑娘坐在你旁边,她困极了,就下意识地靠在你肩膀上睡着了,你虽然也困,但为了陌生的姑娘能睡好,一天一夜保持坐姿纹丝不动,等姑娘醒了,马上决定嫁给你。
又说到那个时候人对情感的渴望。都说日本的色情产业多么流氓,西方世界对待性事多么开放。可是我倒是觉得中国人自古以来对性就有一种独特的饥渴感。这种饥渴最神奇的地方莫过于它永远隐藏在看起来很文明的外包装之下,但其实揭开里面的一层,永远埋伏着人性中最赤裸的欲望。如果只是火车上睡梦中无意间借肩膀躺一下的女人你也可以娶回家,那还不如两个人清醒着做个爱然后结婚来得正当。中国男人疲软,讨老婆的心好比哈巴狗讨骨头。而且最可笑的是,明明就是个哈巴狗的脑袋,非要贴着拉布拉多的皮,跟你讲男女之间要文明交往。要真是“文明”那样想必中国人也繁殖不出这么多靠讲道理吃饭的嘴脸。迟志强不也是当年因为在家开了个“男欢女爱”的聚会就被抓进去关了半辈子么,放出来的时候早已不是当年的白面小生了,最可悲的是报纸还给了邮票那么大点儿的角落刊登他出狱的新闻。连最后一点保留尊严的权利都要剥夺。这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我现在在北京的住所离火车道不到一百米,火车在我的听觉里很准时地开来开去,那种声音低沉平缓,像是大自然里风或树的声音,对于我来说,它们不是噪音,有着安神静心的作用。
1998年是我们家搬到北京以后的第三年。从住了三年的国安宾馆搬出来以后我妈租了我们在北京的第一个家,离国贸非常近,那个时候叫大北瑶,现在其实就是潘石屹盖的CBD楼群坐落的地方,整个朝阳区的焦点地段。那个时候潘石屹可能还是乡下刚进城打工的野孩子,自然就也没有什么CBD楼群了。我唯一记得的关于那个年代的两件事:一.楼下的菜市场。二.楼后面的火车道。
记得菜市场是因为我们南方人不知道“莴笋”在北边儿叫“青笋”,所以每次我爸在外面打完牌回家路过菜市场买菜的时候就冲小贩儿吼“‘莴笋’怎么卖?”从来没有人听懂。后来家里来了一个小阿姨,才告诉我们那叫“青笋”,或者“莴苣”。而火车道相对起来就是一个更加完整和具体的印象了。每次中午12点过后不知道是运煤还是运其它货物的火车(肯定不是载客)就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经过,我和小阿姨就常常趴在窗子边缘呆呆地看着火车,数一共有多少截车厢经过。好像只有一次答案最后终于对上了吧,到现在也完全记不得那个数字了。只记得小阿姨离开北京要去武汉打工的时候在西客站对我妈说了一句话:“看了三年的火车,这还是我第一次坐。”
只是对于我来说,火车经过的声音,绝对没有任何“安神静心”的作用。
最后再来说说诗人海子吧。他于1989年3月26日选择火车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现在已经整整二十年了。如果他还话着,估计已经成为了诗坛的名宿,开始发福、酗酒、婚变,估计还会去写电视剧。站在喧嚣浮躁的九十年代的门口,海子说,要不我就不进去了,你们自己玩吧。他派自己那本《海子诗全编》——一本大精装,又厚又硬的诗歌集一一踽踽独行地走过九十年代,走过千禧年,一个书店一个书店,一个书房一个书房,一个书桌一个书桌地走进新世纪。
在电影《令人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当中,松子曾经那么热爱的小说家,也选择在一个雨夜用火车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在走前只留给松子一句“生而为人,对不起”。于是后来每次我看到火车眼眶都会不自觉的湿润一下。我没有夸张地说这句话,因为总会想起太多关于生活的记忆。这也是为什么周云蓬的《绿皮火车》让我读完后内心激起有一种特别澎湃的感动。因为火车开过了太多属于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时代的记忆,而在这些记忆当中,总是那样伴随着关于岁月,关于人世变换的悲愤和无奈。在那一份无奈当中,我们曾经也许也觉得寂寞,也觉得荒野无灯(叶延滨的散文);可是在这么多年以后的现在,在那一份无奈和寂寞的背后,却也隐藏了点点星火的幸福。我想这一份幸福与生活无关,但与人心有关。

《独唱团(第一辑)》的笔记-第1页

还没看'求关注

《独唱团(第一辑)》的笔记-第7页

二十个小时后,周围的声音都变远了,有点像喝酒的感觉,开始回忆自己看过的某本小说,或者考自己,如前年的今天自己在哪里,在做什么,然后加大难度,五年前,六年前,七年前......有时候,感觉自己某段时间消失了,怎么也想不起那段日子活了些什么内容。

《独唱团(第一辑)》的笔记-第9页

格尔木,你是通往西藏的路, 车厢里, 有更多的人在念经。酥油茶的味道,陌生的站名,晚上,车里很冷,外面是火星一样的茫茫盐湖,我感到了透骨的孤单。很后悔, 干嘛片让她做自己的女朋友,就一路不说话不也很幸福吗?

《独唱团(第一辑)》的笔记-第1页

独唱团,其实还真的不错。作品独立主流,但很有思想。阅读起来,给我阅读的畅快,这样也就够了。

《独唱团(第一辑)》的笔记-第1页

开始其实没怎么想买的,可是后来《独唱团》被禁了,第二辑不能出了,去卓越看了一下着实便宜,就连着《大家的日语》一起买回来了,因为杂事太多,没怎么来得及看,过了这阵儿,得静下心来看下去,杂文,我多少还是爱的……

《独唱团(第一辑)》的笔记-第1页

《你们去川城》。。。很震撼。。。

《独唱团(第一辑)》的笔记-第1页

写作者最快乐的事情就是让作品不像现实那样到处遗憾,阅读者最快乐的事情就是用眼睛摸一摸自己的理想。世界是这样的现实,但我们都拥有处置自己的权利,愿这个东西化为蛀纸的时候,你还能回忆起自己当年冒险的旅程。

《独唱团(第一辑)》的笔记-第1页

只有第一辑,只好买到第一辑。

《独唱团(第一辑)》的笔记-第7页

开篇即是一个盲人艺术家的文章,讲述了自己漂泊的生命,失明前的上海,失明后的天津云南北京银川格尔木。Never stop exploring.为什么失明的人可以如此伟大而正常人确没有一个正常的心?是因为我们不想获得更多还是害怕失去!

《独唱团(第一辑)》的笔记-第1页

这书有很深的社会价值,相当于说了一句万恶的“新”社会

《独唱团(第一辑)》的笔记-第1页

这东西吧 禁了也好 找几个所谓的文人写点狗P鼓动傻学生算什么本事

《独唱团(第一辑)》的笔记-第6页

第一次阅读《独唱团》,第一篇文章看完,我就再不敢往下看了。我怕看完所有文章,我的一生也就已经过完了。重复人生是件很悲恸的事情,因为很多事情明知道要发生,也不希望他发生,可是你无可奈何地看着他发生,继而接受这早就知道却不期待的命运。独唱团,让我明白为什么很多人会看淡,因为世界本就肤浅。

《独唱团(第一辑)》的笔记-第1页

很久没看韩寒的博客,看到他的《独唱团》成了绝唱,又看到百度文库与各作者压跷跷板,于是买了它,刚订购,希望是本好书。

《独唱团(第一辑)》的笔记-第1页

所有人问

《独唱团(第一辑)》的笔记-第1页

《独唱团(第一辑)》的笔记-第1页

绿皮火车
对于一个人曾经走过的年岁的记录与回忆
不知不觉的
也会回想起自己走过的这些年月应该用什么来纪念?
来纪念我们已失去的青春。
也许也之余有那一间间学校,一位位老师了。

《独唱团(第一辑)》的笔记-第7页

《独唱团(第一辑)》的笔记-第1页

用五星来祭奠这本夭折的杂志,独唱团成绝唱团了。

《独唱团(第一辑)》的笔记-第1页

你歪着看世界,世界便是歪的。

《独唱团(第一辑)》的笔记-第1页

几天前有人和我说起,当年上大学的时候,是个文学青年,理想做一个作家和记者,那时候我们都好吃香啊,如果再能写点小诗,弹点小吉他,摘些小花,女生们都被迷倒了。你看看现在,女生们再也不中意这些人了,她们中意的是……我说,那你们还写点小诗,弹点小吉他,摘些小花么?他说,……。所以说,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男性改变世界,女性改变男性的世界观。但总有一些世界观,是傻逼呵呵地矗在那里的。无论多少的现实,多少的打击,多少的嘲讽,多少的鸽子都改变不了。我们总是要怀有理想的。写作者最快乐的事情就是让作品不像现实那样到处遗憾,阅读者最快乐的事情就是用眼睛摸一摸自己的理想。世界是这样的现实,但我们都拥有处置自己的权利,愿这个东西化为蛀纸的时候,你还能回忆起自己当年冒险的旅程。

《独唱团(第一辑)》的笔记-第7页 - 绿皮火车

<图片1>在我的行李里他们发现了一个满是旋钮的陌生仪器,激动得声音都变了,问这是什么,我说这是吉他用的效果器,他们不信,于是我给他们现场讲解,哪个钮是干什么的,还插上吉他来了一段,他们才不怀疑了。那个年代的荒谬与疯狂并没随着那个年代一起逝去,只不过是换了个形式继续荒谬地地存在着,从未远去。

《独唱团(第一辑)》的笔记-第1页

没有印象
唯一记得的是陈小兵
和蔡康永的骂娘话

《独唱团(第一辑)》的笔记-第1页

2011-08-25 于厦大芙蓉一宿舍 hot missing
盲文-周云蓬:

马尔克斯,鲍勃·迪伦,荒诞派存在主义。

北京是一个“大锅”,煮着众多外地来的艺术爱好者,煮得久了,就想跳出去凉快凉快。但“锅”外面荒凉贫瘠,没有稀奇古怪的同类交流,那就再跳回来。

那是一个英雄模范辈出的年代。

站在喧嚣浮躁的九十年代的门口,海子说,要不我就不进去了,你们自己玩吧。

【韩寒访谈】
世界是人的后背和后脑勺

秋菊男的故事-罗永浩

在1995年的中国,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这样对于第一次尝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感到兴奋,紧张和好奇。

那时候,我还没有接触过这类唬人的名词,我只是模糊地意识到了一些不纯粹的东西。

最后我决定主动去招惹他,逼他先发作,然后大伙就围上去群殴。那时候我还很年轻,也很幼稚,没有意识到这种做法的软弱本质。

在回家的路上,在表哥的车里,在推推搡搡的打闹和七嘴八舌吹牛逼的声音中,我感到巨大的委屈,铺天盖地地压了下来。

为了破碎的鸡蛋-林少华

假如这里有坚固的高墙和撞墙而破的鸡蛋,我总是站在鸡蛋这一边——村上春树

“体制”本应是保护我们的,而它有时候却自行其是地杀害我们和让我们杀人,冷酷地,高效率地,而且系统性地。

历史就是这样的东西,不可简单地一笔勾销。

村上是个彻底的个人主义者,讨厌所有束缚个人自由主义

日本是个扼杀个性无视自由的“封闭组织”个人很容易在这一封闭体制中“作为无名消耗品被和平地悄然抹杀”。一句话:高强仍在。

我写小说的理由,归根结底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让个人灵魂的尊严浮现出来,将光线投在上面。经常投以光线,敲响警钟,以免我们的灵魂被体制纠缠和贬损,这正是故事的职责。对此,我深信不移。

写作的目的是为了破碎的鸡蛋,准确说来是为了推到高墙以免鸡蛋破碎。假如小说家站在高墙一边写作——不管出于何种理由——那个作家又有多大价值呢?

脏话到底脏在哪儿-蔡康永
美国同学偶尔会在生活中开玩笑,会在你诉苦撒娇的时候,吃豆腐地说:好了好了,乖,过来爹地抱抱。
日本的色情行业发展蓬勃,但日本的脏话里,并不用动用与“性”有关的动词或名词。
英文脏话里的“F”,是直接攻击你本人,征服你本人,不是为了要变成你爸爸或祖宗。
中文的脏话中很无视“每个人都是独立自主的个人”的原则。
摩托日记-梁朝辉
拥有自己的标准且谁也不比谁高尚多少,推崇一切与完美和个性有关的东西。
其实人类永远孤单不起来,就好像,某天,人们突然发现自己是大地上的孤儿,就为自己生了一个父亲,他的名字叫上帝。
给你一些,不给一些-兔
最上乘的男人应该是浪子,才子和凡夫俗子的结合体,只是这样的男人实在太少。
看哪,这人-石康
对我来讲,把生命看成是一种挑战而不是一种凑合远为合理,因这使我更加意识到我的不完美,并帮助我改进,特别是,他还能激发起我的斗志,让我感到人生被某种意义充实着,事实上,我认为那意义正是我们与环境互动的产物。
我注意到,以往每当我跟别人一起学什么充实或玩什么,而别人很不认真时,我都会生气。
我认为它缺乏学习能力,也就是纠错机器,他像一部机器。
而他一再强调年龄大了,事实上,我注意到,他从未主动地去研究下那动作,他在那动作上花的时间只限于每天在球场上的一小时,它沿用的动作是他打乒乓球的动作。
我看到太多的人以种种借口对于一件事情不投入热情,不投入时间及精力,他们只是凑合着混,他们对事物没有发自内心的爱,不愿把一件事情看成一种挑战,克服困难,把事情做对或做好。他们一点也不相信自己能做好,他们习惯了这种思维模式,以至你要是想一点一滴帮助他们,反倒会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
他没有想到,当你不推进一件事情的时候,就意味着这件事情的终结。
在生活中我也发现,凡是在一件一般所谓的“难事”上成功的人,很容易在别的难事上再获得成功。而绝大多数人,是那种从未在任何“难事”上成功的人,其实他们只需努力一次,便可以改变整个情况。
我认为,他们陷入一种驳论,他们不肯改变自己的错误,而把自己的失败投射到外在的事物当中,他们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失败,他们从未想到,当他们成功了,人生便会展现出另外一种面貌。
所有人问所有人
梁文道:现在这个年纪,不会像年轻时代用激烈文字去和人较劲,是因为到了现在这个时期,清楚自己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物,对自我的认知越来越清晰,自我个体正在逐步缩小和退却。
我坚持一个宗旨:“时刻正念”,这样可以清醒地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The End
Rex Jerd 2011-08-27
晴 miss 于宿舍 15:21



 独唱团(第一辑)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