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戏新谈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书信 > 旧戏新谈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1
ISBN:9787200047370
作者:黄裳
页数:207页

内容概要

  黄裳,山东益都人,1919年生于河北井陉。南开中学、交通大学肄业。历任《文汇报》记者、编辑、编委,散文家。中国作家协会荣誉委员。著有《锦帆集》、《锦帆集外》、《过去的足迹》、《榆下说书》、《黄裳论剧杂文》、《珠还纪幸》、《黄裳书话》、《来燕榭书跋》、《来燕榭读书记》等。

书籍目录

徐序
吴序
章序

第一辑
评剧家
“评剧家”之二
京白
叫好
十万春花如梦里
关于川剧
关于违碍戏
《水浒》戏文与女人

第二辑
法门寺
关于刘瑾
打渔杀家
连环套
盗御马
小生三类
安天会
新安天会
春闺梦
青石山
朱痕记
四进士
美人计
回荆州
截江夺斗
祭江
西施
战宛城
骂殿
关于《纺棉花》
长板坡
蝴蝶梦
金钱豹
一捧雪
场桥挑袍
空城计
洗浮山霸王庄茂州庙拿谢虎

第三辑
打樱桃
得意缘
雌雄镖
小放牛
花田错
嫁妹
戏凤
夜奔
别姬

第四辑
饯梅兰芳
念小翠花
捧萧长华
怀侯喜瑞
谈郝寿臣

第五辑
论马谡
论蒋干
汤裱褙
再谈教师爷
诸葛亮与鲁肃
大白脸
小白脸
唐跋
后记

编辑推荐

  此收论戏、论人、论史、论证,每有种种不同的新见。 读者无须苟同,亦无须苟异,尤其是月旦人物之笔,求同存异可也。  “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几页。在路边等人的时候、在排队买戏票的时候,在车上、在公园里,都可以读。这样的读者多了,会为社会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学习的气氛,岂不是一件好事吗?

作者简介

我们的文化在历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高峰,至今仍然不衰的当推元曲,蒙它的影响,我们生活中的戏剧依然多姿多彩。曾几何时,戏曲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京韵大鼓、川剧秦腔、河南梆子、昆曲评剧,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谓无处不在,这部《旧戏新谈》在今天看来,戏依然是旧戏,谈也似乎成了"旧谈",但其实并非如此,他的观点依然新颖,可谓历久弥新。

图书封面


 旧戏新谈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这真是本小书。32开本,统共200页。加上几位名家写的序和跋,全书也就是十一万多字。放在手上几乎轻若无物。读起来也快,因为生动有趣,我边看边乐。好几次在巴士上咂吧咂吧地笑起来。为什么说是咂吧咂吧呢?因为我实在是羡慕得紧,看到神往之处,自然是满心欢喜之余情难自禁地......黄裳先生赶不上看谭鑫培和陈德霖的戏已经言有所憾,还对五十来岁的梅老板和发了福的程砚秋发牢骚,唉!我孤陋寡闻得很,之前从不知道黄裳先生还写过戏评。原来这是他在1946-1947年间在上海《文汇报》副刊《浮世绘》上发表的专栏文章,当初署名“旧史”。文章不但说戏,也说历史与时局。我顶喜欢黄宗江先生写的新序里头的一段点评,抄录一下:此书论戏、论人、论史、论政,每有种种不同的新见。读者无须苟同,亦无须苟异,尤其是月旦人物之笔,求同存异可也。需知作者当日是“自由撰稿人”(此一名称、行业,至今又兴起了),自有其自由,更有其不自由。读者会把这些文字看作自由谈,乃可做自由读。天下大手笔多在最不自由处做出最自由文章,从雪芹天书到鲁迅地文。这本书的序言和跋都是大家之作,我偏爱这篇新序。只以上抄录的这一段就值浮一大白。更何况还有黄裳先生妙人妙语。这本小书真是好收获!
  •     一些黄裳当年嗤之以鼻的新戏,今日已成为经典,若是老先生见到今日的新戏,估计非气昏过去不可。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今日的新戏不再会成为经典。
  •     每年春节我们一家人都会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除夕夜在乡下最是嘈杂不过,爆竹声彻夜不停,除了同样花红柳绿锣鼓喧天的春晚,也没什么电视节目能压得住那一片喧嚣。从前的春晚是没有广告的,若要去方便的话只能趁着大人小孩都不喜欢的京剧节目出现,只要一听到锣鼓胡琴的声音响起,老老少少皆从椅上站起,伸伸懒腰抖抖手脚晃晃悠悠往厕所的方向去,留下那生旦净末丑多情空余恨。打小家中不听京戏,大概是南方人的缘故。偶尔看几出黄梅戏、越剧什么的,也是随着老人家消遣。人说京剧是国粹,很长时间以来我只嫌吵,更想不通为什么同一个段子你演完了他也要来演,嗜戏的老票友长年累月翻来覆去看几个段子,他倒是烦不烦!对京剧开始改观,竟是源于一部电影《梅兰芳》,梅兰芳和孟小冬对唱《梅龙镇》:李凤姐:军爷做事理太差,不该调戏我们好人家。正德帝:好人家,歹人家,不该斜插着海棠花。扭扭捏捏扭扭十分俊雅,风流就在这朵海棠花。李凤姐:海棠花来海棠花,到被军爷取笑咱。我这里将花丢地下,从今后不带这朵海棠花~~此处却是反串,梅兰芳演李凤姐,孟小冬演正德帝,“冬皇”那端严厚重的唱腔一出,四下皆凝神屏气,虽然黄裳在《戏凤》中曾挑过正德帝的毛病,说他油腔滑调自命风流,但归根到底是戏写得不好,不干“冬皇”什么事的。由此想到章子怡饰演的孟小冬只要能有“冬皇”十分之一的神气,那现实中的孟小冬在戏台上该是多么潇洒豪迈。后来又听说梅兰芳的《贵妃醉酒》是极精妙的段子,当然还有《霸王别姬》,单是听人说戏:虞姬“面羽则喜,背羽则悲”,美人最末的舞剑,胡琴奏起了“夜深沉”,夹杂着鼓声,虞姬的悲哀不胜的舞步,更急促更急促,终于戛然而止了,伏剑而死。便能在眼前勾勒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再想想梅先生那身段,那些小动作小表现,禁不住心驰神往了。可作家若要在自己的作品里写点京戏的话,爱的多是《白蛇传》,大概是因为白蛇姿态灵动、丰润妖娆,又非人非兽的缘故吧。这个角色既传统又充满着反抗精神,时而贤惠时而妖媚,以兽之身修成人的躯壳去对抗所谓“法”的审判,如许多的矛盾冲突,实在是作家的最爱。严歌苓在她身上找到雌雄莫辨的妖气,程抱一在她身上看见高贵尊严的爱情,那林林总总对白蛇的正写侧写反写,让我这个京剧的大外行都快成了欣赏《白蛇传》的内行。而我也终于体会到,京剧就是在那细微处做功夫的人间百态。有的角儿嗓不好靠扮相弥补,有的角儿扮相华丽但技艺生涩,有的角儿最会揣摩那一颦一笑一拈一提的雅致,看他的戏非得坐在前两排瞪圆了眼睛不眨才行,有的角儿唱腔有韵致,一个“啊”字绕梁三日,有的角儿口齿伶俐,说白如飞刀切豆腐,有的角儿腿上功夫扎实,身段就极优美,有的角儿面部肌肉灵活,能做出千奇百怪的表情。。。虽是同一段戏,不同的人演,是不同的风景。如果一时看不懂角儿演绎的好坏,听词也不错,就说夜奔的林冲吧,有几句诗真教人听了泪下:欲送登高千里目,愁云低锁衡阳路,鱼书不至雁无凭,几番欲作悲秋赋,回首西山日又斜,天涯孤客真难渡。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无怪乎人说:女怕思凡,男怕夜奔。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里面的《饯梅兰芳》一文印象深刻
  •     很好的一本小书。
  •     第一次读黄裳,原来他写得这么自在,赞!
  •     真羡慕,看过这么多认真做戏人演出的好戏
  •     犀利
  •     挺有意思的小书,不俗。
  •     “名士”“佳话”听不够 xD
  •     拖拖拉拉拖到今天看完,结果发现自己看完的时间差不多就是先生过世的时间……灵异得我到现在不知说什么才好。 这本小书其实写得很一般,随便看点几十年前的梨园状况攒点杂学材料之余,更多还是感叹作者的年轻气盛,所思所想时代特征太强,也没有超出他年龄和时代的范畴,倒是可以不论的,对演员和戏码的贬褒倒真是大胆得前所未见,很是有独立思考精神。
  •     这书可是好的了不得的,薄薄一本小册子,比游乐场还好玩。
  •     神往长坂坡的杨小楼,怅然汾河湾的梅老板。。。戏如人生,还是戏终不及人生悲情?
  •     阴阳怪气
  •     黄裳好就好在见识广博,坏就坏在思路狭窄很多问题议论不到位,如果他单写怀旧文,成就会远胜唐鲁孙,这本评价旧戏的集子写的是非常不错,真是吃过见过的主,但是议论就有点不成了,例如明武宗和刘瑾之间信任依赖的关系被他想当然的理解为从头到脚武宗都一直被刘瑾压制敢怒不敢言,这都不值得吐槽,还有对项羽闻楚歌而心乱的评价是【一个被人民爱戴的领袖怎么会因为这样的事情而担心呢?】,我真就不理解,为啥一个被人民爱戴的领袖的大本营就不必担心被攻陷呢?另外读他的书长了见识,新安天会这出戏真值得吐槽啊!袁项城也是一代枭雄,晚年屡屡做蠢事,真是很像王莽,得志前后判若两人,脑子完全不见了
  •     没什么大意思……
  •     这种直白我喜欢。
  •     很有意思。
  •     没人能够再写出这样的文章了。
  •     随便看看还行。
  •     虽然表亲大伯吹拉弹唱算得半个票友,也曾有戏言父上幼时被戏校相中劝学青衣,终归在母上的影响之下戏曲还是远在我生活圈子之外。除了后来看书好奇以及为了跟上某友而听过些昆曲,剩下的就只有郭德纲在台上唱那几句了。读此书京剧名家算是点了个遍,后文盘点丑角生是皇二子袁克文也难免中枪。黄先生也算生在时节上赶上了几代大师。看惯了后来人不遗余力的追捧,此书算是有比较才来的刻薄。杨小楼的垂暮,马连良的偷工,程砚秋之发福,盖叫天的嗓子,小翠花的女装,连叶盛兰也入不得他眼。同是48年梅兰芳在上海开演,少年白先勇看得是惊为天人,到黄先生这就只剩下终不如昨。又有讲女伶,褒贬之中多少觉得有些太刻薄,真不知他后日里得知言慧珠终是自戕时做了如何表情。读时只觉何必对伶人如此刻薄,后想来自己对现在的流行明星们也莫过如是。
  •     黄先生看的都是旧戏,却对旧时之风不甚喜欢,如捧坤伶,如莫名其妙的喝彩,说到小翠花年老如是在台上演小放牛,更是糟不可闻。所好不同罢了。
  •     蛮有意味,大家的小书就是会让你慢慢接受陌生的东西。这让我想起以前刚开始看红楼梦时俞平伯的文章。
  •     不错的杂文,对旧戏的评价虽然不是专业评家,但是却也很有可读性,特别是对于现在的我辈。
  •     原来我看过的戏还真不少~~
  •     适合有一些京剧基础的人来读。绝对不能全听全信。
  •     批评起新戏和一些伶人来真是不客气,言辞激烈,十分刻薄,似乎只对杨小楼推崇备至,盖叫天也得到几句美誉,其他人都多少被苛责了一番。里头倒也有不少有趣的八卦,《新安天会》之类,真笑死人~
  •     戏场小天地,天地大戏场
  •     黄裳先生一路走好················
  •     我读过的第一本“黄书”。
  •     感谢玛雅赠书
  •     2010年11月25日。果真大家小文,雅趣迭生,引人入胜,颇可一读。力荐。
  •     有趣的同时又不乏思考。
  •     当年乱评胡适之,80年增补的一篇还是乱弹胡适之,唉
  •     有些句子读起来挺舒服的 句式读着也挺好的 不过 依旧是我读过就忘的类型……
  •     还挺可看的
  •     恩,我妈喜欢听戏,所以耳濡目染了一点点。我不太懂,可是每每看到这类文字还是看得很开心。
  •     第十三本---实体书
  •     比旧版多辑两文
  •     相当于现在大V的杂志专栏,讨论讨论过去的明星,再佐以一点文化评论讽刺时事
  •     不愧是做记者的,知道好多梨园八卦。然而这不是最紧要的,作者文笔又好,见解又不俗,寥寥几笔就写的这么有趣。我最喜欢黄老爱憎分明,喜欢的捧上天,不喜欢的就狠狠刻薄,这脾气不活到九十三才怪。
  •     短短言语显高见
  •     对于不了解的段子可能有些隔阂,不过黄裳的随性文字常常能够点出一些剧目的出彩之处……惠我外行……
  •     发现黄裳的嘴巴也蛮毒的,哈哈
  •     灰常一般
  •     真心喜欢这本书
  •     老先生讨厌马连良啊。。。真潇洒的都嫌贫气,那现在那帮学马派的实在更要不得了
  •     一本需要掌握许多专业知识的书,离现代读者会越来越远。
  •     言语犀利但不算刻薄。京剧内行的东西看不懂。
  •     戏没看过,人不认识,无需多言。。。
  •     梨园风流如数家珍。
  •     多年之后重读该书,作者的小刻薄不禁让人莞尔。然而这般不客气的尖锐的,不避名角批评,当代的剧评界大抵是不会有了罢。
  •     黄裳老先生随笔的戏评,没有长盘巨作的赘述,在文字中听见锣鼓喧天,听见历史的声音。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