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活着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书信 > 人为什么活着

出版社:湖北长江出版集团,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0
ISBN:9787535435330
作者:王小波
页数:192页

章节摘录

  人为什么活着 银河,你好! 我在家里给你写信。你问我人为什么活着,我哪能知道啊?我又不是牧 师。释迦牟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出了家,结果得到的结论是人活着为了涅槃 ,就是死。这简直近乎开玩笑了。 不过活着总得死,这一点是不错的,我有时对这一点也很不满意呢。还 有人活着有时候有点闷,这也是很不愉快的。过去我想,人活着都得为别人 ,为别人才能使自己得到超生。那时大家都这么想吧?结果大家都不近人情 得残酷,都走上宗教的道路了呢。我们经过了那个时代了吧,把生活都变成 一个连绵不断的宗教仪式了呢。后来我见过活着全然为自己的人,他们是真 正的唯物主义者,把自己当成物质,需要的东西也是物质,所以就分不出有 什么区别。比方说,物质生活就是生活本身吗?有人分不出来。 总之,我认为人不应当忽视自己,生活就是自己啊。总要无愧于自己才 好。比方说我要无愧于自己就要好好地爱你才对。也不能让人家来造自己, 谁要来造我我都不干。有人要我们这样要我们那样,我们就不知道什么是生 活本身了。过去我们在顶礼膜拜中度过光阴的时候,我们知道什么是生活吗 ?现在我们在一片拜物声中过的是什么日子啊。我自己过去和现在都很不好 。不过我现要爱你,我觉得我很对,你也觉得我很对,别人与此有何相干。 我这么说你恐怕要怕我了。我一点也不可怕。不管你是谁,是神仙也好 ,是伟人也好,请你来共享我们的爱情。这不屈辱谁,不屈辱你。 我不喜欢稀里糊涂地过日子。我妈妈有时说:真奇怪啊,我们稀里糊涂 地就过来了。他们真的是这样。我们的生活就是我们本身。我们本身不傻, 也不斤斤计较大衣柜一头沉。干吗要求我们有什么外在的样子,比方说,规 规矩矩,和某些人一样等等。有时候我真想叉着腰骂:滚你的,什么样子! 真的,我们的生活是一些给人看的仪式吗?或者叫人安分守己。不知什么叫 “分”,假如人活到世上之前“分”都叫人安排好了,不如再死回去的好。 我有时对自己挺没信心的,尤其是你来问我。我生怕你发现我是个白痴 呢。不过你也该知道,我也肯为别人牺牲,也接受一切人们的共同行动,也 尽义务,只要是为大家好,却不肯为了仪式去牺牲、共同行动、尽义务,顶 多敷衍一下。别人也许就为这个说我坏吧?我很爱开发智力,我怪吗?不怪 吧。我还爱一个美的世界,美是为人的幸福才存在的。我也不肯因为什么仪 式性的东西去写什么,唱什么,画什么,顶多敷衍它一下。 总之,我是这样。为了大家好,还为了我自己好,才能正经做事。为了 什么仪式,为了看起来挺对路,我就混它。我决不为了仪式爱你,我是正经 爱你呢。我一正经起来,就觉得自己不坏,生活也真不坏。真的,也许不坏 ?我觉得信心就在这里。 我对自己有点信心。我爱你呢,爱你! 小波 10月29日夜 我厌恶模式化的生活 银河,你好! 看了你的信。你呀,总是疑神见鬼的。甚至连太熟悉都害怕。有什么可 怕呢?连我瞎编的故事都能让你不高兴,那我以后不讲故事给你听了。你知 道故事千万不能是我们都熟悉的,要是那样就太没意思了。 后来你的那封信还挺有意思的。不过你的比拟太让我伤心:什么丧失了 名誉的卡杰琳娜呀,马格特啊。你瞧,她们多么狭隘。你说,她们是不是除 生活本身什么都没有的人?我总觉得她们不是太可钦佩的人。当然我很明白 你的意思,你说得很对。我很知道摆在一个女孩子面前的道路忧患重重。我 决不肯因为我的缘故使谁陷入可悲的境地,再说我自己对那种生活丝毫也没 兴趣。 我知道你说的是要从那个可怕的、已经模式化的生活泥坑里爬出来,在 那里人们的生殖细胞给他们造成无穷的灾难。本来年轻人生就的飞毛腿是可 以从上面跑过去的,不幸那些细胞给他们坠上几块大石头。总之,社会是不 喜欢飞毛腿的,鬼知道他们要干什么。陷在坑里的要老实多了——不过你要 知道为什么人要心甘情愿地把自己坠下去,这就是因为没什么好干的,给自 己揽一桩活。我是绝对不爱这桩活的,我嫌它太脏,尽管我自己也不太爱干 净。不过我觉得仅此还不够,要是光有这个不就成了无所事事的嬉皮士了? 当然我什么人物也不是,那么我宁可当个嬉皮士,总之做好的圈套我是不跳 的,我还有这一分狡猾。 我喜欢你不爱跳这个陷阱,这样你就和我相似了。不过还干什么呢?我 有点儿希望你有事业。别当一个飞毛腿。不过你要当一个飞毛腿我也要当, 我有点儿相信我能追上你。不过这样不如有桩别的事情干好。我还见过别的 人声称两个人合搞什么事业,结果是搞到一起,劣根性上来了,于是滚到一 个坑里去了。这是一种灾难,是不是? 对了,要说模式化的生活,我可真腻味它。见也见烦了,且不说它的苦 处。中国人说苦处也就是乐处,这就可以说明有人为什么爱吃臭豆腐:他们 都能从臭里体验出香来。这可以说明懒于改造世界的人多么勤于改造自己。 我发誓:在改造自己以适应于社会之前非先明辨是非不可,虽然我不以为自 己有资格可以为别人明辨是非。当然我净在胡扯,不过你总抱怨我不肯给你 写。你知道写多了就不准是要紧的话,多写无非是可以让你解闷。我相信你 不会怪我没正经。真的我爱你,我们不能老在一起说大道理,我们写着玩儿 好吗? 接着说下去。人们懒于改造世界必然勤于改造自己,懒于改造生产方式 ,对了,懒于进行思想劳动必然勤于体力劳动,懒于创造性的思想活动必然 勤于死记硬背,比方说,吃臭豆腐、大寨、大庆的齐莉莉。中国人对它们以 及她诸多赞美正是香臭不知。比方说你我,决不该为了中国人改造自己,否 则太糊涂。比方说中国孩子太多,生孩子极吃苦头,但是人们为什么非生不 可呢?我猜是因为(1)大家都生,(2)怕老了,(3)现在不生以后生不了。 关于第一点我们已经知道很荒唐。那么为什么怕老了呢?老了头脑发木 ,要是有孩子的精神力量来激发一下未必没有好处,不过那对孩子有什么好 处吗?将来也不会有什么法律不准老人与年轻人往来。我顶顶喜欢的是自理 生活,理成一塌糊涂也罢,万万不能有人来伺候,因为那样双方都很卑鄙。 如果我将来老了退化得很卑鄙,那么现在的我绝不对将来的我负责。这样我 就驳倒了前两项。如果我很相信我的反驳正确,第三项就不存在了。 可是我很喜欢你,爱你。男孩子只能爱女孩子,可这不是因为——该死 ,生殖细胞,而是因为她可爱,有很多非爱不可的地方。比方说你对于我, 主要是因为你可爱。我从来没有在任何男人或女人中发现这么可爱的人。先 写到这儿。P7-11

内容概要

  王小波(1952~1997年)当代著名学者、作家,汉族。l952年5月13日生于北京,l968年去云南插队,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商品学专业。1984年至l988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获硕士学位后回国,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后辞职专事写作。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墓地在北京昌平佛山墓区第八区。王小波无论为人、为文都颇有特立独行的意味,其写作标榜“智慧”、“自然的人性爱”“有趣”,别具一格,深具批判精神。师承穆旦(查良铮)。    【生平】  1952年5月13日 出生于北京。  1968~1970年 云南农场知青。  1971~1972年 山东牟平插队;后担任民办教师。  1972~1973年 北京牛街教学仪器厂工人。  1974~1978年 北京西城区半导体厂工人。  1978~1982年 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经济系学生。  1982~1984年 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教师。  1984~1988年 美国匹兹堡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88~1991年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讲师。  1991~1992年 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讲师。  1992~1997年 自由撰稿人。  1997年4月11日 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于北京。终年45岁。  【年谱简编】  1952年5月13日 ,王小波出生于北京一个干部家庭。此时正值“三反”运动期间,家庭境况突发变故,这一突变对王小波的人生产生极大影响。他的名字“小波”就是这一事件的记录。父亲王方名原籍四川省渠县,逻辑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193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学生运动,不久赴延安,转战至山东。50年代初任国家教育部干部。 1952年被错划为“阶级异己分子”, 1979年平反恢复党籍。母亲宋华为国家教育部干部,原籍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 王小波在全家五个孩子中排行老四,在男孩中排行老二。他的许多小说中主人公取名“王二”,或许并非偶然。大姐王小芹,二姐王征,兄王小平,弟王晨光。  1957年,五岁,父亲就逻辑学发表的系列文章引起较大反响。 4月11日与周谷城等人一起受到毛泽东的接见。这件事对王小波的家庭状况、成长环境有一定影响。  1958年,六岁,“大跃进”运动给王小波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可以从他的一些杂文和小说中看到。  1959年,七岁,9月入北京市二龙路小学读书。  1964年,十二岁 ,小学五年级时一篇作文被选作范文,在学校中广播。王小波对于小学语文老师对他写作能力的欣赏印象颇深,这位老师可以说是他写作生涯中的第一位“伯乐”。  1965年,十三岁,9月入北京市二龙路中学读书。  1966年,十四岁 ,上初一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作家对这一运动的印象可以在《似水流年》等小说中看到。  1968年,十六岁 ,在云南兵团劳动,并开始尝试写作。这段经历成为《黄金时代》的写作背景,也是处女作《地久天长》的灵感来源。  1971年,十九岁 ,在母亲老家山东省牟平县青虎山插队,后做民办教师。一些早期作品如《战福》等就是以这段生活经历为背景写作的。  1973年,二十一岁 ,在北京牛街教学仪器厂做工人。后在北京西城区半导体厂做工人。工人生活是《革命时期的爱情》等小说的写作背景。  1977年,二十五岁 ,与在《光明日报》做编辑的李银河相识并恋爱。当时在王小波朋友圈中传阅的小说手稿《绿毛水怪》是二人相识的契机。  1978年,二十六岁 ,参加高考,考取中国人民大学,就读于贸易经济系商品学专业。大学期间在《读书》杂志发表关于《老人与海》的书评。  1980年,二十八岁 ,1月21日与李银河结婚。同年在《丑小鸭》杂志发表处女作《地久天长》。  1982年,三十岁 ,大学毕业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教书。教师生活是《三十而立》等小说的写作背景。开始写作历经十年才完成面世的成名作《黄金时代》。  1984年,三十二岁 ,赴妻子就读的美国匹兹堡大学,在东亚研究中心做研究生。1986年获硕士学位。开始写作以唐传奇为蓝本的仿古小说,继续修改《黄金时代》。其间得到他深为敬佩的老师许倬云的指点。在美留学期间,与妻子李银河驱车万里,游历了美国各地,并利用1986年暑假游历了西欧诸国,这段经历在一些杂文和小说中可以看到。留学期间,父亲去世。  1988年,三十六岁 ,与妻子一道回国,任北京大学社会学所讲师。  1989年, 三十七岁 ,9月出版第一部小说集《唐人秘传故事》,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原拟名《唐人故事》,“秘传”二字为编辑擅自添加,未征得作者同意。小说集包括五篇小说:《立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红线盗盒》《红拂夜奔》《夜行记》《舅舅情人》。  1991年,三十九岁 ,任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讲师。小说《黄金时代》获第13届《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小说在《联合报》副刊连载,并在台湾出版发行。获奖感言《工作·使命·信心》发表于《联合报》9月16日第24版。这次获奖对王小波的写作事业起了鼓励作用。 10月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4版报道了《黄金时代》获奖的消息。  1992年,四十岁  1月,与李银河合著的《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由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出版。  3月,《王二风流史》由香港繁荣出版社出版。收入三篇小说:《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  8月,《黄金年代》(由于编辑的疏忽,“时代”一词误印为“年代”)由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出版。  9月,正式辞去教职,做自由撰稿人。此时至去世的近五年间,写作了他一生最主要的著作。  11月,与李银河合著的《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12月,应导演张元之约,开始写作同性恋题材的电影剧本《东宫·西宫》。  1993年,四十一岁 ,写作完成并曾计划将《红拂夜奔》、《寻找无双》和《革命时期的爱情》合编成《怀疑三部曲》,寻找出版机会。  1994年,四十二岁  7月,《黄金时代》由华夏出版社出版。收入五篇小说:《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革命时期的爱情》、《我的阴阳两界》。  9月,王小波作品《黄金时代》研讨会在华夏出版社召开,著名文学评论家及记者近二十人与会。  1995年,四十三岁  5月,小说《未来世界》获第16届《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  7月,《未来世界》由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出版。  1996年,四十四岁  10月,妻子赴英国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  11月,杂文集《思维的乐趣》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7年,四十五岁  4月11日,因心脏病突发辞世。  4月,妻子李银河发表悼文《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者——悼小波》。  4月,与张元合著的电影剧本《东宫·西宫》在阿根廷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编剧奖。同年,电影《东宫·西宫》人围戛纳电影节。  4月26日,王小波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公墓举行。  5月,《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由花城出版社出版,5月13日首发式于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  5月,杂文集《我的精神家园》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10月,《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杂文随笔全编》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10月,《沉默的大多数》由香港明镜出版社出版。  1998年2月,《地久天长——王小波小说剧本集》、《黑铁时代——王小波早期作品及未竟稿集》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9年2月,《黄金时代》(上、下)、《白银时代》、《青铜时代》(上、中、下)由台湾风云时代出版公司出版。  4月,《王小波文存》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书籍目录

孤独的灵魂多么寂寞啊我是一只骆驼人为什么活着我厌恶模式化的生活摆脱童稚状态我为什么要写作中国知识分子与中古遗风积极的结论跳出手掌心思维的乐趣我看国学东西方快乐观区别之我见花剌子模信使问题关于格调个人尊严智慧与国学我的精神家园知识分子的不幸关于“媚雅”居住环境与尊严沉默的大多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工作与人生人性的逆转对中国文化的布罗代尔式考证优越感种种生活和小说长虫·草帽·细高挑从Intemet说起拒绝恭维打工经历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荷兰牧场与父老乡亲我怎样做青年的思想工作奸近杀体验生活苏东坡与东坡肉有关天圆地方椰子树与平等有关贫穷写给新的一年(1997)从《黄金时代》谈小说艺术《怀疑三部曲》序弗洛伊德与受虐狂肚子里的战争高考经历

编辑推荐

  读《人为什么活着》谛听大师的足音,感受智者的心灵!

作者简介

《人为什么活着》作者王小波,假设我相信上帝(其实我是不信的),并且正在为善恶不分而苦恼,我就会请求上帝让我聪明到足以明辨是非的程度,而绝不会请他让我愚蠢到让人家给我灌输善恶标准的程度。假若上帝要我负起灌输的任务,我就要请求他让我在此项任务和下地狱中做一选择,并且我坚定不移的决心是:选择后者。

图书封面


 人为什么活着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5条)

  •     一直在想这这个问题,人,为什么活着。于是乎,买了这本书。倒不是想从作者身上找出答案,只是单纯的觉得:第一,觉得作者王小波写得东西很幽默;第二,也算集众家之所长吧。不过,看了这本书之后,果然没让我失望,作者本人也不知道“人为什么活着”。我因为没有希望,所以当然不会觉得失望了。作者是这么说的:“释迦牟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出了家,结果得出的结论是人活着为了涅槃,就是死。这简直近乎开玩笑了。”真是这样,而且这个玩笑挺让人云里雾里的。因为总不能说人家释迦牟尼是真的开玩笑吧。所以,这笑话还不能笑。作者说“人不应该忽视自己”,他觉得“生活就是自己”。 恰巧刚看了一部美国电影《荒岛存生》(《IN TO THE WILD》),其中有这么一段对话:A:你走了以后我会想念你的。B:我也会想你的罗恩。不过如果你认为快乐的生活主要来自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你就错了。上帝把快乐放在我们周围每一件事中间,我们经历的任何事物都会感到快乐。人们要做的,只是改变他们对事物的看法。A:是啊,我需要好好观察。这是主人公刚开始的观点,最后,主人公以死的方式才了解到:快乐是拿来与别人分享。这最后也是我想说的,生活虽然是自己的,但却是与别人共同创造的。最后的最后,就是向大家推荐这本书。虽说作者有些观点我不都赞同,但这本书中确实有我们值得思考的东西。不知现在身在天国的王小波同志可好,但你的精神却在文字中飞扬。这可不是你所谓的“减墒”哦!
  •     【至于我呢,我情愿它永远不沉默,就是它给我带来什么苦难都成。我们都活着,将来我们都活过。我情愿它沸腾到最后一秒钟为止,我永远不希望有一天我心安理得,觉得一切都平稳了。我知道,生和死,这是人们自己的事。谁也救不了别人的灵魂,要是人人都有个不休不止的灵魂才好呢。我真希望我的灵魂像你说的,是个源泉,永远汲取不干(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事)。我希望我的“自我”永远“嗞嗞”地响,翻腾不休,就像火炭上的滴糖。】【罗素先生曾言,对人来说,不加检点的生活,确实不值得一过。我同意他的意见:不加检点的生活,属于不能接受的生活之一种。人必须过他可以接受的生活,这恰恰是他改变一切的动力。人有了心胸,就可以用它来改变自己的生活。】【生活方式像一个曲折漫长的故事,或者像一座使人迷失的迷宫。很不幸的是,任何一种负面的生活都能产生很多乱七八糟的细节,使它变得蛮有趣的。人就在这种趣味中沉沦下去,从根本上忘记了这种生活需要改进。】
  •     关于王小波的最深刻印象是他写的性和知青生活,那是在云南一个偏远的山村,没有书,没有文化,只有天地之间的山峦和沉默的土地,王小波的激情和青春就在这个地方蹉跎。今天看了这部书籍,知道小波思考的问题很深,几乎关于中国文化的所有方面都涉及了,比如他考虑了孔子和孟子,觉得孔子是个老实的家伙,总是有感而发,而孟子是个脾气大的人,不能够容人,别人荀子、墨子这些人都该杀,而孟子的观点是2元的,不是黑就是白。王小波的思维很广,他喜欢牛顿、瓦特等西方的科学家,觉得他们才真正取得了知识上面的突破,而我们的圣人不过是在人性方面不断地制定规则,相比下来这些规则与西方科学家的发现可以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中国的国学,王小波也没有认为有什么了不起,就那么几本书,翻翻里面的内容包含的东西不多,至于有没有必要把这些东西完全背诵下来,王小波认为没有必要。王小波这种知识分子,对于人生的信念有独立看法:人活在世上,自然会形成信念,王小波要不断字学习和追求,认为这是人生在世最有趣的事。所以王小波在这种意识形态下面,看国学,觉得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话和老套的观点,没有什么大的启迪和创新,有点成为棍子的潜力,他建议大家都不要做上帝梦,也别做什么圣人梦,以免头上鲜血淋漓。我喜欢自然科学,我更加喜欢新鲜的技术,这些都让我兴奋,可是炒股后,我看了江恩理论和波浪理论,这些都让我难以兴奋,我觉得这些东西很难让我信服,而且好像现代的金融衍生品早已摆脱了他们的束缚,所以我搞出了一个理论《劳动力是不能存储的》,我按照这个理论炒股,至今还没有出现相悖的地方,我觉得我什么东西都喜欢实验,这也是我的实验,在实际当中检测,你提出的理论必须要用实践检测,否则就是谬论。我喜欢王小波敢于挑战思维定势的勇气,但是我不喜欢他没有创新的思维,看完了这本书,我看见了他对于很多现象的批评,这些部分的权重让我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仿佛看见一个杠头,他总是不同意别人的观点,但是我喜欢听到他的创新的观点,但是可惜的是没有,除了否定别人的观点,自己没有一些新奇的观点。王小波喜欢法拉第,我也一样,喜欢他的左手定律,居然定律与手有关,新奇啊,我们的手可以搞出定律,这就是老外的幽默和实际的地方,而我们的诗歌里面有手,“执子之手,与子同眠",法拉第之所以不在汉人里面出现,还是我们的旧的思维定势将我们的思维给固定下来了,我初中的时候喜欢听广播,最喜欢的节目是科技与生活,那个节目主要讲一些国外的新奇发明和发现,介绍一些新奇的技术,比如我知道的光纤通信就是从广播里面得知的,知道美国康宁公司生产的玻璃棒,这些东西我是多么的希望从我们的同胞中听见。21时间的孩子,除了4书5经,最主要的在搞奥数和英语,具体什么是科学和发明,没有什么孩子关心,孩子的思维还是在背诵,在技巧,而没有创新和科技,这样的孩子肯定是不会出法拉第的。中国文化里面历来是姚文元的棍子文化,现在的孩子被考试棍子打怕了,只好去学习外语和奥数,这些孩子在后面的棍子驱赶下,被家长赶着过一个独木桥,过去的人就是圣贤,掉下去没有过去的人,就是垃圾。这就是我看《人为什么活着》的感想,这个题目实在是太大了,现在已经很久没有人问这个问题了,70年代的人都是问这个问题,不问比问好,如果写文章,我肯定又是不及格。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有些故事和段子一样好笑
  •     哲思
  •     “生活就是自己阿。总要无愧于自己才好。比方说我要无愧于自己就要好好地爱你才对。”
  •     又一个集合。 如果看过作者其它的杂文集,那么会发现重复很多。 编者有林洙的趋势。
  •     看看还是可以的。
  •     因为有个小学同学叫王小波,不幸的是他看的笨头笨脑的,所以一直不想全看这个王小波的书,第一次尝试,还行吧,就是好大一股愤青味道。
  •     喜欢啊。可惜英年早逝。
  •     找寻自己和意义是一生的命题
  •     补。
  •     无疑是今年来读的最值的书。
  •     犀利且暗讽的语言,时不时就要停下思考下。
  •     好书,什么事情都能看的那么透彻不容易
  •     斯人已逝,可悲可叹!
  •     断断续续地终于读完了。看推荐本以为是和李银河的书信集,谈情说爱其实我是没太多兴趣的,幸亏后来的内容让人兴奋了起来,明明是上个世纪的社会上个世纪的人上个世纪的现实,现在也完全没有过时,人还是那样,社会也没改变多少。总而言之,第一本王小波,收获很大。
  •     一个理科作家带有逻辑性的写作,讲了他的道理和幸福感,非常认同这种现在看来非常落后的观念
  •     喜欢听小波哥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时而皱着眉头反思自己,时而又噗嗤一笑。一言以蔽之,做个真实的人,智慧,性爱,和有趣,不要做虚伪的人。
  •     杂文集,中亚限免领的,实体书不建议购买。最早在初中读到王小波,当时还未开化,不知道那只特立独行的猪对我的人生有什么意义。后来高中虽然一直在搞事情,但是很庆幸王小波把那些大人没教的都教了。还因为借图书馆的《白银时代》被班主任没收了逾期未还最后交了7块2的罚金,总好过看《小时代》智商降到72。就是因为看王小波,后来大学才看了罗素,看了康德,甚至瞄了几眼陀思妥耶夫斯基。导致现在行文风格自认为就在照着他那样靠。
  •     为了思考。遇到有趣的人。欣赏美。
  •     虽然读过很多重复的,但即使再看一遍也觉得王小波可爱,和李银河也很甜,讽刺的有趣。
  •     人在年轻时,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决定自己这一生要做什么。
  •     相见恨晚。这是读王小波的第一本书,语言有趣,文笔清澈,有自己的见地和思考。以一种当事人的角度在谈,不忘几句调侃。
  •     人要不断地思考。
  •     小波我知道很多事情你说的是很有道理,但是动不动就搬出在外国谈笑风生的经历,有点长者的感觉啊
  •     有很多文章以前在《沉默的大多数》里看过。
  •     从思维中找到快乐,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凡事从科学角度思考而不是站在道德高度。
  •     我想和小波一样活着
  •     第一本开始边读边思考记笔记的书,王小波的书幽默有不失哲理意味,他总是能从生活中思考出人性的方方面面,教会我用头脑去思考。喜欢王小波的作品。
  •     一直以为略带“批判性”的文章有种强烈的感情色彩,不是很喜欢。 然而终于在为了省钱省空间的时候去看了王小波的杂文集之后,发现即使时隔那么多年,那些“真理”依旧没有因为时代的进步而改变多少。 很赞同西方人注重物质部分,国人则注重情感道德。前者才是激发智慧和进步发展的源泉,后者多半在啃老,池子若只有那么大,要如何饮到清泉。 所以,人为什么活着呢?反正不能跟大多数的别人一样,不能让他们的愚蠢拉低了你的健全,再低落也不能自残到与之同流合污啊。。
  •     看了几篇发现是从沉默的大多数和爱你就像生命中挑出一些精华又做了一次合集。还好王小波的杂文永远不会让人腻。
  •     大多在《思维的乐趣》里看过,第二次读确能看到点之前忽略的
  •     猪会怎么回答?
  •     啊,喜欢王小波
  •     很鸡汤的题目,好在文章尝着一点没有鸡味
  •     大部分读过,温故而知新吧
  •     所以人到底是为了什么活着呢?
  •     家里王小波的书已经好几本,这本是无意中买的,是他的随笔精选。我每次看他的书都会花很长的时间,他的思维太跳跃,跟不上。他的文学创作独特,富于想像力之余,却不乏理性精神,典型的黑色幽默。喜欢王小波当然会知道他和李银河,两人的一来二往的书信,看得人脸红。是啊,王小波的丑脸,因为林银河的出现,他变成了一张会笑的丑脸,而且是止不住的嘴角上扬。 如果没有看过王小波,这本书可以让你慢慢进入他的世界,由于是精选,所以看起来的时候会觉得不连贯,但是不影响,因为它是独立存在。
  •     一个段子反复说……散文集。
  •     这是一本有智慧的书,但是有些想法倒是与本人相悖,要带着自己的是非观去看别人的是非观。
  •     开篇收录了几篇给银河的信,感觉俩人真是灵魂的交流,真想有个我的银河,读着小波写给银河的那些话,充斥在字里行间的在意跟呵护,真想做你的小波,然,你在哪里...还是推荐大家读一读小波的作品,读一读这个特立独行的人
  •     最喜欢他给李银河的信,我所期待的爱情的样子大概也就是这样了吧
  •     王小波也是写情话的达人啊 摆脱童稚状态,还远 中国:伦理 外国:理性 所以人为什么活着?(无愧于己?) 很多在他其他作品里看过,感觉这本算合集 说反话,嘲讽 花剌子模信使问题 国人的责任感仅限于家中 思维的乐趣、沉默的大多数、我的精神家园、一只特立独行的猪、黄金时代、寻找无双、革命时期的爱情、红拂夜奔 在美国打工经历(装修)有意思
  •     …为什么我读过全集还要读这个啊 重复内容好多 也是想不通
  •     时隔二十多年,读起来仍不觉得过时,或许这就是思想的力量吧,老王批判性的思考对我们现在很有启迪,内容比较杂,不好一一评论,印象最深的一个观点是做一个有智有爱有趣的人。
  •     黑色幽默对胃口。虽然确实有的篇目和其它选集重复了…但再读一遍也无妨,好看的仍然好看呀~ 有趣是天生的,真想成为他那样的人。
  •     看着看着读出声来了
  •     有歪理,有真理,有诡辩,有看法,是本不错的书
  •     更喜欢王小波写给李银河的信。
  •     书中有些话写的很生动有道理,并且有趣,也了解到王小波对罗素很推崇。但可能是年代比较早将近二十年前写的东西,所以有些内容不太感同身受
  •     沉默的大多数比较全,这本书多了:孤独的灵魂多么寂寞啊、关于贫穷、写给新的一年(1997)
  •     百读不厌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