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书信 > 五味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8
ISBN:9787539952543
作者:汪曾祺
页数:243页

章节摘录

  我的记忆有菖蒲的味道。然而我们的园里可没有菖蒲呵?它是哪儿来的,是哪些草?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是我此刻把它们没有理由地纠在一起。“巴根草,绿茵茵,唱个唱,把狗听。”每个小孩子都这么唱过吧。有时什么也不做,我躺着,用手指绕住它的根,用一种不露锋芒的力量拉,听顽强的根胡一处一处断了。这种声音只有拔草的人自己才听得见。当然我嘴里是含着一根草了。草根的甜味和它的似有若无的水红色是一种自然的巧合。草被压倒了。  有时我的头动一动,倒下的草又慢慢站起来。我静静地注视它,很久很久,看它的努力快要成功时,又把头枕上去,嘴里叫一声“嗯”!有时,不在意,怜惜它的苦心,就算了。这种性格呀!那些草有时会吓我一跳的,它在我的耳根伸起腰来了,当我看天上的云。我的鞋底是滑的,草磨得它发了光。莫碰臭芝麻,沾惹一身,唁,难闻死人。沾上身了,不要用手指去拈,用刷子刷。这种籽儿有带钩儿的毛,讨嫌死了。至今我不能忘记它:因为我急于要捉住那个“都溜”(一种蝉,叫得最好听),我举着我的网,蹑手蹑脚,抄近路过去,循它的声音找着时,拍,得了。可是回去,我一身都是那种臭玩意。想想我捉过多少“都溜”!我觉得虎耳草有一种腥味。  紫苏的叶子上的红色呵,暑假快过去了。那棵大垂柳上常常有天牛,有时一个、两个的时候更多。它们总像有一桩事情要做,六只脚不停地运动,有时停下来,那动着的便是两根有节的触须了。我们以为天牛触须有一节它就有一岁。捉天牛用手,不是如何困难工作,即使它在树枝上转来转去,你等一个合适地点动手,常把脖子弄累了,但是失望的时候很少。这小小生物完全如一个有教养惜身份的绅士,行动从容不迫,虽有翅膀可从不想到飞;即是飞,也不远。一捉住,它便吱吱扭扭地叫,表示不同意,然而行为依然是温文尔雅的。黑底白斑的天牛最多,也有极瑰丽颜色的。有一种还似乎带点玫瑰香味。天牛的玩法是用线扣在脖子上看它走。令人想起……不说也罢。  蟋蟀已经变成大人玩意了。但是大人的兴趣在斗,而我们对于捉蟋蟀的兴趣恐怕要更大些。我看过一本秋虫谱,上面除了苏东坡米南宫,还有许多济颠和尚说的话,都神乎其神的不大好懂。捉到一个蟋蟀,我不能看出它颈子上的细毛是瓦青还是朱砂,它的牙是米牙还是菜牙,但我仍然是那么欢喜。听,曜曜曜曜,哪里?这儿是的,这儿了!用草掏,手扒,水灌,嚯,蹦出来了。顾不得螺螺藤拉了手,扑,追着扑。有时正在外面玩得很好,忽然想起我的蟋蟀还没喂呐,于是赶紧回家。我每吃一个梨,一段藕,吃石榴吃菱,都要分给它一点。正吃着晚饭,我的蟋蟀叫了。我会举着筷子听半天,听完了对父亲笑笑,得意极了。一捉蟋蟀,那就整个园子都得翻个身。我最怕翻出那种软软的鼻涕虫。可是堂弟有的是办法,撒一点盐,立刻它就化成一摊水了。有的蝉不会叫,我们称之为哑巴。捉到哑巴比捉到“红娘”更坏。但哑巴也有一种玩法。用两个马齿苋的瓣子套起它的眼睛,那是刚刚合适的,仿佛马齿苋的瓣子天生就为了这种用处才长成那么个小口袋样子,一放手,哑巴就一直向上飞,决不偏斜转弯。  ……

内容概要

汪曾祺(1920.3.5~1997.5.16),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还写了他的父亲(多年父子成兄弟),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其散文《端午的鸭蛋》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书籍目录

第一辑人间草木
花园
昆明的雨
夏天
冬天
人间草木
葡萄月令
北京人的遛鸟
罗汉
草巷口
岁朝清供
第二辑五味
故乡的食物
故乡的元宵
昆明菜
五味
肉食者不鄙
手把肉
豆腐
贴秋膘
栗子
豆汁儿
寻常茶话
第三辑脚底烟云
西山客话
四川杂忆
初访福建
严子陵钓台
泡茶馆
七载云烟
西南联大中文系
第四辑师友相册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金岳霖先生
闻一多先生上课
第五辑平淡人生
我的祖父祖母
无事此静坐
我的父亲
我的母亲
多年父子成兄弟
随遇而安
我的家
我的创作生涯
文章杂事

编辑推荐

  汪曾祺融合着以沈从文和废名为代表的“京派”审美趋向,无形地渗透在小说和散文的创作之中。读他的文章,那份感觉好比繁忙之余悠闲地品味香茗。《大家散文文存:五味(完美典藏版)》收录的就是他的散文作品。

作者简介

大家散文文存•完美典藏版
十年打磨 众多专家学者权威修订 完美典藏9卷本
鲁迅、周作人、徐志摩、朱自清、丰子恺、汪曾祺、季羡林、张中行、黄裳
9位文学大师700篇经典散文
纪念那些回不去的文学时光 在最美的文字中遇见真实的自己
倾情赠送创意藏书票

图书封面


 五味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一论文字的朴实之美,无出汪曾祺其右者,而汪曾祺最好的,又是散文、随笔一类小文。这本《五味》,可谓精华。二说到能吃、会吃、懂吃,兼之能写、写得好者,首先想到的便是两人,远有苏东坡,近有汪曾祺。《五味》中,提到许多菜式,有的写形,有的写神,有的完全是一种情怀和气氛。但是样样精彩,令人垂涎。三昆明菜一章,介绍的几乎都是比较出名的菜式,汽锅鸡、火腿、牛肉、蒸菜等。看完只一个感受:想去昆明大吃!文中一些细节也很有趣,比如提到辣,总会提到重庆,说重庆的小面馆爱在墙上书三个大字「麻、辣、烫」,读来十分亲切(虽然现在已经看不到这样的面馆);讲到各地对牛身上各部位的不同叫法,昆明管牛舌叫「撩青」,汪老自己揣测是取舌头撩青草进嘴里吃之意;还说昆明有三怪:「姑娘叫老太,粑粑叫饵块,芥菜叫苦菜。」。印象中还有「云南十八怪」的说法,不知道是否包含着昆明三怪。四五味一章提到酸笋,说某次和贾平凹在南宁,才知道原来汪曾祺和贾平凹相识。五五味里酸甜苦辣咸臭,挨个讲了一遍,特色代表食物信手拈来,可见汪老实在是个地道「吃货」。讲到臭时有个有趣的细节,说到长沙火宫殿的臭豆腐,「长沙火宫殿的臭豆腐因为一个大人物年轻时常吃而出名。这位大人物后来还去吃过,说了一句话『火宫殿的臭豆腐还是好吃』······」这里汪老用「大人物」这个词不知是否有什么历史原因有所忌讳还是刻意讽刺?六肉食者不鄙,这大约是看得人最垂涎的一章,狮子头、镇江肴蹄、乳腐肉、东坡肉、火腿、腊肉、烤乳猪······样样诱人不说,汪老爷子似乎还样样会做,实在佩服。七讲手把肉时提到一个细节,说宋朝的蒙古人和的大概是武松和的那种煮酒,而不会是白酒,因为白酒是元朝时才从阿拉伯传入中国。以前一直以为中国古代的酒都是白酒,现在才知并非如此。八五味这一辑虽是主要讲吃,但顺带提到的文学、历史常识也挺多,除了关于酒的部分,还在贴秋膘里提到古代没有「烤」这个字,这个字是近代才发明的。九汪老爷子不仅谈吃,还教如何做,印象较深的几处:炒青菜用荤油,炒荤菜当用素油;做麻婆豆腐的要领一要油多,二要用牛肉末,三要用郫县豆瓣,四要用文火,五要起锅时撒四川花椒末,六要盛出就吃。十汪老爷子的幽默是随处可见的,自然不做作的,比如说到咸鸭蛋拌豆腐,「必须用敝厂所产高邮咸蛋」,敝厂二字就是一种自嘲式的幽默;又如他说自己是个「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荤不吃死人,小荤不吃苍蝇」,亦是一种无伤大雅的幽默。十一到了西山客话一章,文风一变,变得华丽起来,但华丽而不做作,真算得上是美文。如「坐卧其中,有浮生半日之乐,得淡泊宁静之怀。春宜花,夏宜风,秋宜月,懂宜雪。」「开花时瓣如片玉,蕊似黄鹅,一树光明。」「门对青峰,户绕流泉,梵宇为邻,桑麻可话。子贡生涯,陶朱事业。既隐于市,亦隐于山。人在图画之中,神游红尘之外。居此福地,宜登寿域。编是书迄,聊贡余言。」十二师友相册一辑,谈到许多西南联大的教授们,内容也是十分有趣的。讲沈从文教写作,多次说到沈先生的一句话:「要贴到人物来写。」小说里,人物是主要的,作者的叙述语言要和人物协调。这些读来十分有帮助。提到某件轶事:说一位研究东方哲学的先生跑警报时只带一只小皮箱,里面装的是一位聪明女人给他写的信。这讲的是金岳霖无误了,但汪老却并不点名,只说「一位研究东方哲学的先生」,也是十分耐人寻味的。讲到闻一多,说有一位教授戏赠闻先生一个斋主名称:「何妨一下楼主人」。还说闻一多读了汪曾祺替人代笔的报告后对那人说:「你的报告写的很好,比汪曾祺写的还好!」十分有趣。十三最后一部分重点是写亲人与过往人生,许多篇目曾在其他地方读到过,也是朴实感人,不一赘述。
  •     老实说,从高中毕业后,我就没有写过一篇完整的读后感。大学里倒是粗略地翻过几本书,看过几部片子,但都没有留进心里,也未曾提笔写上几句。接触到这本书,恰好是我人生中有点意外的时候,四年的异地恋突然在我偷偷去参加男友毕业典礼的火车上被单方面终止结束。非常地低落,身份证也丢了,在K286的15号车厢里哭得像个傻子。我隐约听到那个站台好像是天津廊坊。我还是顺利抵达了目的地,参加完毕业典礼,回家,烧了三天。也就是在这样一种心情下,我很偶然地在亚马逊上下了它的电子书。这是个厚厚的合集,里面有五册分卷,包括人间草木、五味、脚底烟云、师友相册、平淡人生。我不能具体地说出每一卷的内容。每一卷带给人的气息都各有妙处:人间草木是一种尊贵,五味略带家常,脚底烟云是潇洒,师友相册是温暖,平淡人生是真实。恐怕也只有一位历经世事的老人回首当年才能写出那样清苦却又带一丝回甘的文字。里面一处老者写到自己被朋友夸赞厨艺好,但自认为只会做几个家常菜,上不了台面,转而又列举了自己拿手的十余种菜色,得意之情跃然纸上,我当下就对这个写书的老头产生了好感。心想,装都装不了几句话就露馅了。汪先生提到自己的文章时承认确实没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但他后面的那句话打动了我:“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有益于世道人心,我希望使人的感情得到滋润,让人觉得生活是美好的,是美的,有诗意的。你很辛苦,很累了,那么坐下来歇一会,喝一杯不凉不烫的清茶,读一点我的作品。”生活,有时会很累,生活,有时会失控,但跌跌撞撞的,总会向前迈进,吃惯了红油辣汤,来点清汤寡水调剂一下未尝不可,关键是心态,没有过不去的坎,也没有离不开的人,只有自己才能装点的生活。最后用书里经常引用的一句诗作结:无事此静坐,一日当两日。
  •     五味五味是一本很让人感到亲切的书。第一篇就有这样的印象。小小的花园,看到的是满满的童年时光,对,我的童年。也许有着不一样的建筑(我的童年可不是他的豪华大院),也许他的院子里种了很多各样的观赏性花木,而我的童年只有叫不出名字的普通的树栽种于乡间的角落,但是那份童真,童年时的快乐,童年时的单纯,看到汪先生的文字,我很自然很容易地回忆到。“我的记忆力有菖蒲草的味道”、“大人的兴趣在斗,我们对于抓蟋蟀的兴趣恐怕要大些”、“一捉蟋蟀,整个园子都要翻身”、“花园里开了什么花,常常是我第一个发现的”、“大雨忽然来了”、“小时候胆小害怕,黑魆魆的,树影风声,让人害怕”一本五味,就在追忆童年的文字中开始了。看的让人动容,想起自己做的傻事,想起自己在田野里撒野,那秋天水稻收割后田野里稻草垛的味道;想起死在我手里的蟋蟀、蚂蚱;想起自己采的狗尾巴和花;想起自己在风雨的夜里躲在被窝里害怕;还想起自己那小小的身体,躲在被窝里,平躺着,叔叔就找不到我在哪。我那时多小啊。汪曾祺是个乐于享受生活的人,他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描述着昆明的雨还有因为昆明湿、甚至可以单片挂在门栏上成活的仙人掌;说着各地的食物:东坡肉、绍兴的梅干菜、狮子头、还有自己家做的鸭肉汤(鸭丁、菜丁、蘑菇丁做成的);讲着西南联大的老师们;讲着自己的家族生活。很可爱的一本小书。看这本书,就像是在发呆,发呆地想着晚上,文字也是自言自语的,碎片似的,并找不到联系,也不需要完全的逻辑。爱这首小诗 结庐在人境,性本爱山丘,往来十万红尘里,偷得浮生半日闲。他就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文革时,让他画马铃薯的画册,要收录所有的种类的马铃薯,他倒是自得其乐,把画完了的马铃薯烤了吃。还自娱自乐地说,恐怕没有谁像我吃过这么多的马铃薯了吧。真是一个可爱的老头。家里的学识也是很渊博的,是一个书香门第。父亲画画画的不错,刻章刻的很好,在南京上过新式学堂,家里办的药店(是家老号),家里藏着谁谁的字画。挺不错的家,让人羡慕,这样的人家,出了这么个性子平淡、随遇而安、乐于享受生活的人。真好。渐渐地,长大了,觉得干什么,都认认真真干去吧。自己逗自己玩,自己把日子过充实了,自己赚钱,自己攒钱,自己用钱逗自己玩,人生在世嘛~我看的五味,并不是曲艺看的五味。曲艺的五味,主要是32篇吃的,我的讲了好多。不管怎么样。终于看完了。我的期许是,自己随遇而安,自己逗自己玩儿。他最后自己也总结了,他就是个乐观的人,不好的说是缺乏责任感,使命感,缺乏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但是,是适合在空的时候,泡一杯茶,看看他的书,感觉这个世界是美的,有诗意的。这就是是本书的意义吧。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岂不是认认真真地使字儿流了起来
  •     想念昆明的时候就来读汪老。在飞重庆的路上读完了最后几篇。汪老这个人,特别有意思,考联大是因为听说管得不严,还做好了不上联大就去上美术学校的准备,上课不记笔记,白天睡觉通宵读书,跟同学在昆明到处下馆子。文革的时候去画土豆,画完就吃。小时候给姐姐们折花,长大了给剧团姑娘勾脸。这样的人永远充满对生活的热爱,并能写出来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他总是能把生活中的细节写得让人迷恋。
  •     《五味》那一辑写得很好。有些东西反复写,咀嚼多了也就没那么有意思了。
  •     文字朴实读起来又意犹未尽,汪老会吃会玩又写得如此好文章,实在喜欢。
  •     文字有滋有味,特别熨帖。讲云南讲西南联大讲文人(名人)轶事(零碎八卦)特别好看。
  •     写“吃”能写的色香味俱全,读之食指大动者,仅汪老先生数人。而且还有菜谱,可以照做
  •     五味一辑最妙。不过,后面重复的段子很多。
  •     文笔细腻优美,但可能是现在太浮躁了,过了爱读散文的时光。
  •     汪曾祺的字,很恬淡。三几句话,勾起了回忆,带着走了很多地方和季节。有传统文人的气息。
  •     汪老对沈老师是真爱…
  •     清新隽永,常读常新。
  •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     非常接地气又不失文味儿,细细读来甚是迷人。每一处落笔都似曾相识,每一笔闲谈都煞是有趣!文有尽而意无穷。没有最爱,只有更爱,爱他笔端的美食,爱他们的父子情,在我看来,没有比这更好的亲子教科书了。
  •     这一辑里收录的游记都不错,难得汪曾祺写游记也有自己的风格,挺喜欢。 写家人的部分也很好。
  •     哎哟!大作家是吃货那就不得了了,看得我恨不得飞去大江南北吃遍天下。散文这种调调不要太好,闲时随便一翻都很对味。也想要行天下吃万家。
  •     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
  •     朴素的力量
  •     汪曾祺先生的《五味》是年轻时读不下去的那种书,没有“然后呢”、“结果呢”这种胡萝卜在前面引导,那时候看个开头就会放弃的。 现在年纪大了,不着急、慢慢读,才觉得优美的文字那么让人舒服、熨帖,就像在微有点饿的时候正好有一碗不冷不烫的粥,就像春日轻柔的绸缎在微风里掠过脸颊边,就像夏天赤脚站在清凉见底的小池塘里,水波在小腿上荡漾。 汪先生笔下是活脱脱的生活和感受,谈笑有鸿儒,往来也有白丁,再苦再难的日子里,都没放下那颗吃货的心。 先做个有趣的人,才能过出有趣的日子来。
  •     老先生,古文功底深厚,借用几个僻字显得语言特别凝练。写食物的那几篇饿的时候读了更饿,饱了时候读又觉得撑。还是吃饭的时候和睡觉前读最好。真是向往汪老笔下的乡村生活啊。
  •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无事此静坐,一日当(似)两日。可一读再读,一读再读。
  •     随心,随喜,随缘,好像生活就是这样子的滋味
  •     然后买了一本送给我家太后(结果太后说她现在眼睛老花了懒得看书,哎)
  •     汪先生的文字,初读略感平淡,但愈读愈觉得放不下。其为人淡泊且纯粹都在文字中得到了体现,家乡的一草一木,他乡的一食一饮,在他笔下仿佛都内化成他的一部分,也淡泊而纯粹了。随遇而安,宠辱不惊,想来他的确是这样的人。
  •     饿。
  •     让世人相信美就够了啊,为什么非要每个作家都充满批判性呢
  •     有一种安静淡然的美感。
  •     汪老爷子谈吃絮絮叨叨,可是倍觉亲切。后半段谈师友、聊八卦也有味。
  •     需要一颗安静的心灵才能静静品读。
  •     有吃有玩有生活。
  •     家乡的记忆中也包括味道
  •     汪老写吃,真馋人。汪先生对西南联大的感情,真的是在字里行间。
  •     汪曾祺的咸鸭蛋在我的每个冬天都流出红油来。
  •     喜欢做饭大概也是太喜欢汪曾祺和村上春树的缘故。
  •     读的是生活。
  •     写吃的,袁枚和汪曾祺各是一种极致:袁枚的成为后来人掉书袋的来源;汪的脱离书袋子,化为生活情趣。有时光成熟的醇厚,年代起伏的弹牙,物是人非的苦辣…… 随笔散文风格自成一体。去看下他的小说。
  •     这才是真正的大吃货
  •     读书全看心境。之前读不下去,这次坐飞机时重新再读,平平淡淡,却不知不觉读完了。
  •     中国文学课 老师的推荐。
  •     就爱看汪老写吃的
  •     挺有趣的老头儿
  •     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有趣到你可以留着口水看,也可以笑着看,更可以玩着看。老汪是一个会生活的人!
  •     人间五味,最是平常,整本书通通透透的烟火气味儿~
  •     有不少重复的段落文字。编排与选文可以更合理一些。 但通读全书还是非常愉悦的,喜欢汪曾祺的文风。特别是他写的美食,高邮的咸鸭蛋qwq还有各种昆明的美食,我怎么在云南错过了这么多呢??还有还有,他的各种文化什么的,长见识了!嗯,还有必须一提的是他的人格魅力,喜欢。
  •     汪说,他希望他的作品能有益于世道人心,希望使人的感情得到滋润,让人觉得生活是美好的,人,是美的,有诗意的。 深以为然。
  •     每读一次汪曾祺 都有不一样的体会
  •     老爷子好可爱
  •     290|2016看完的最后一本书。。编辑不行啊。。。好多文章内容都是重复的
  •     深夜看这书,读到美食那几篇真是口水直咽
  •     能习静者,乃大器之。汪老果真是个老顽童,哈哈哈~
  •     会吃会做饭的懂美食的人大约都是懂生活的。散文简直就是零零散散的食谱,不能在晚上看。就像作者自己所说,他的文字拆开来每个字都很平凡,但是拼起来读却别有韵味。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