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常春藤上的中国蜗牛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书信 > 美国常春藤上的中国蜗牛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9
ISBN:9787503676208
作者:爱岑
页数:382页

内容概要

爱岑:本名董华春(???),身材娇小、志比天高的北方女孩嫁给了一位台湾郎君。1998年获得保送资格成为北大法学院国际经济法专业的研究生,提前跟随导师吴志攀教授系统学习刚通过的《中国证券法》。
2002年春天,将中国证监会的很多法规从中文翻译成英文,发表了平生第一个英文论文并分发给哈佛法学院的学生们在课程中使用,还给哈佛法学院的学生们讲课探讨关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法律问题。
2004年5月20日,第一次走进那时还位于华盛顿市区第5大道450号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大楼。之后,我在市场监管部、发行部、稽查局、机构部四个重要部门度过了难忘的两年时光,从内部熟悉了美国证券监管实务。
作者以蜗牛自况;蜗牛背着壳, 缓慢却顽强、坚持不懈地向前爬。据说:蜗牛的活动主要靠的是身体腹部的那片肌肉,因为它的功能就像脚一样,所以就叫做“腹足”。

书籍目录

序一 勤奋的笔迹
序二 智慧、勤奋、创造辉煌
序三 蜗牛的壳
前言 蜗牛与葡萄
第1部分 学海无涯
美国第一所法学院
引子:一只角的小羊
一、一个半世纪的分量
二、法律是一种思考方式
三、逃不开的注视
掌声响起来
一、初试锋芒
二、铩羽的飞鸟
三、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四、如歌的行板
尾声:洒泪播种者会含笑收割
第2部分 五味杂陈
第3部分 再攀高峰
第4部分 学作真正法律人
第5部分 大学与人生
后记 让灵魂在黑夜里放歌

作者简介

再高的树都有顶,再远的路都有心头,只要方向没有错误。没有吃到葡萄的人,都说葡萄是酸的。傻傻爬树的小蜗牛,却说葡萄一定是甜的,你相信她的话吗?
一个普通的中国女孩,讲述她并不普通的美国求学故事。
她最初害怕在课堂上被教授提问,后来在哈佛法学院自信地做证券法专业演讲;
她从未接触过纽约州法律,只用两个月时间准备,通过了纽约州律师资格考试;
她硕士毕业后,从50多位申请人中脱颖而出,获得攻读博士学位的资格;
她赢得美国著名教授的欣赏与信任,担任助手,为58为中国政权也高级管理人员传道授业解惑;
她进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工作,在美国政府机构里写着中国特色;
……
本书的作者,不是文学家,是法律工作者。写作是在她法律工作之余的一种生活方式。作者拥有文学写作的欲望,也有这种能力,但不可能有大块时间投入,只能抓紧余暇而为之。少睡,少玩,少闲聊,不浪费一寸光阴。作者既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又不乏随笔创作的激情。她将学习专业知识的勤奋,带入业余写作之中。
这本作品集,不仅展示外国的见闻,更让人们看到的是她的十二分勤奋,一种欲罢不能的写作状态,一发不可收拾的文字热情。

图书封面


 美国常春藤上的中国蜗牛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4条)

  •     看到这本书还是很偶然的,在图书馆F4文史区尚未归架的书籍中随手拿到它,本以为是一本虚构的不贴谱的留洋女的爱情小说,但是粗略地翻了几页,发现里面完全就是纪实,但是所读的那些内容并不枯燥,所以便把这本书借了出来。本书的作者所取的笔名是“爱岑”,这个“岑”应该是她的女儿“小天使刘彦岑”吧。作者本硕在北京大学就读,之后负笈游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院,本书的主线内容是她在宾大法学院的求学经历,还穿插了许多作者在宾大的生活和学习经历,以及考试和工作的经历。文字流畅,情感真挚,即使涉及到关于法律专业知识,作者也能够举重若轻,将内容简明扼要且清晰地表述出来,并不会让法律专业之外的读者感到枯燥。读这本书带给我很多的感触和思考,不论是在法律上的普识,文字上的流畅,还是精神上的鼓舞,都给了我很多的启迪。我是觉得这本书应该被大家读到,不论是法律类专业的同学,还是其他专业的同学,甚至是每一个普普通通的人,都能够从这本书中为作者的那种精神和行动所感染。尽管,当我反复几次将这本书推荐给我在法律系的朋友们时,他们往往都不会去读,仅仅一笑了之。毕竟自己的课业也经繁重,而且大牛在美国的经历,看似对自己的现状应该不会有神仙指路的效用,即便读了之后,了解了人家的经历,自己还是那个平凡的自己,何必读呢?对此我想说,不论是这本书,还是许多书,乃至很多事,我觉得只有你肯真正地去看一下经历一下,才能够真正客观地对它做出一个评价。本书亮点很多,不做列举,不做摘录,希望有心人能够读一读这本书,时间似海绵。
  •     作者的法律视觉和文艺些的笔触,但是文笔朴实,没有惊艳的描写。更像是一种日记,欣赏作者的每天,那么那么满的每天,依然那么有激情和活力,那么努力的过着,让我羡慕而又自溃不如。在心里受挫后也依然坚强的人,有多少能做到呢?不管怎样的状态,开心和满足就好
  •     最先看到这本书的内容是在网络的某个论坛里,题目叫《美国法学院的中国蜗牛》,读了几段,就有了那种在一堆芜杂的信息中发现珍宝的感觉。主人公是一个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的年轻女孩,2001年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学硕士(LL.M.),在那里经受了一年多的“斯巴达”式训练,最终通过了纽约州的律师资格考试,也收获了学术和心灵的成长。长长的文章用了两个多小时一口气读完,不觉已是夜深沉。窗外月上中天,洒下如真理般清冷的光辉;内心却为作者的求学经历而情怀激荡,生出无限“读书当如此”之感。一年多后,偶然在书店发现了这本书,书名改为《美国常春藤上的中国蜗牛——美国法学院求学记》,内容进行了部分扩充,作者换成了笔名爱岑,封面上是爬满了一墙的常春藤。虽然大部分内容已在网上读过,但还是忍不住买了下来,只是为了可以时常放在手边,提醒自己珍惜时光不要懒惰,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多同龄的年轻人,在经历着那样拼命奋发向上的生活。

精彩短评 (总计73条)

  •       我是一名正在读法学专业的学生,看到这本书,被作者的经历所深深折服,她的学习精神值得每一个法学学子学习!!!她把生活规划的井井有条,繁重的学习任务被她处理的一清二白,她对待生活的态度是那么积极,在困难面前从不低头,迎难而上!她很会享受生活,能发现并欣赏身边的美!
  •     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独特的意义
  •     推荐给学法的同学不错
  •     刻苦的求学经历向所有今天的年轻人做了好榜样!
  •     学霸的心路历程。。。
  •     出於好奇翻閱了這本書 提到ivy school我經常代入的是耶魯 出於我的意料講的是另一所大學法學生(LLM&JD)的求學生涯 如果是本专业 相信這本書會對他助益很大 基本上 与我则是外行人看熱鬧 對于法學院的緊張节奏與龐大閱讀量以及美國法律的嚴謹公正留有深刻印象;對梭倫真是很感興趣,希臘七賢之一;华信惠悦精算咨询公司,第一次听说;作者本人很優秀很努力短板在於知識結構的平面化,很明顯部份內容來自于其他書籍的改寫,小清新文筆到冗繁描述跳躍過大...
  •     值得佩服,但这条路还是不可复制吧。过于乐观,显得不真实。似乎过滤掉了所有负面情绪,也就过滤掉了可借鉴性。阅读(笔记)、课堂(讨论)、论文、考试、考bar、实习
  •     又是一本励志书,颓废时推荐
  •     励志书。当下还是很欠缺这些前辈们的经验之谈的。
  •     好久以前读过的一本书,重新又读了一遍,共鸣越来越多了。
  •     陪伴了我整个大学,可以一读再读的书
  •       作者的法律视觉和文艺些的笔触,但是文笔朴实,没有惊艳的描写。更像是一种日记,欣赏作者的每天,那么那么满的每天,依然那么有激情和活力,那么努力的过着,让我羡慕而又自溃不如。在心里受挫后也依然坚强的人,有多少能做到呢?不管怎样的状态,开心和满足就好
  •     主要是对作者和其室友做鸡腿的方法印象深刻,可是到了香港后发现。。。人家鸡腿不打折
  •     给了我很多激励。nice~
  •     先是讲宾大如何牛逼,再讲自己如何苦逼,再说自己如何努力,接着说上课都讲了啥,然后打情感牌,竟然还给我们普及美国法律知识(声称美国联邦和各州法院的法官都是终生制的????),我咋似曾相识?在克林顿弹劾案和布什诉戈尔案后说法院一个支持民主党一个支持共和党,然后说法院的独立性,可是克林顿弹劾案是参议院做决定,和法院没关系。而布什诉戈尔案中法院是偏向共和党的。 把百科上的东西弄到里面是啥意思?
  •        这本书我读了几天了,真的很励志。以前就听说在美国读书的人每天都好像不用睡,这本书又再次验证了。我感觉作者真的很有读书的天分,也很有热情。读书要的就是这一份热情,不仅是读书,做任何事情都是一样。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作者如何努力读书,看到的更加是她对与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热爱,从而渗透到美国的每一个角落,延伸回来中国。
       因为作者的一份热情感染了我,现在我也特别喜欢读书,感觉找到了自己的一个小天地。不错,很励志,很值得人一看。
  •     一个人的经历。
  •     http://blog.sina.com.cn/2006aicen
  •     这本书使我不那么浮躁 不那么一味地苛求成功或完美 明白人生答卷要在艰难中坚定践行。
  •     买了人生第一本复印版本,这本书不重印太遗憾了。 很好看很好看,很喜欢作词的性格,感谢让我进一步了解到没过法学院的真实求学经历。
  •     我竟然还读过这本一晃飘过眼睛的书。。。
  •     看过之后,感触很多,佩服作者的人生感悟,对生命的体验。
  •     对留学和法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一读,展示了比较真实的留学生活,是一种记叙生活和感悟的随笔吧。对J.D LLM NY Bar 介绍也是较少,毕竟也不是教你如何留学申请的书。但是可能是作为出版物有些地方过分的辞藻堆砌,有时候感觉太...酸?可能因为作者是个作为女性比较多愁善感吧。总体不错,是本很好的书,看着感觉很舒服,也有被作者奋斗努力的精神感染,大学及以后的求学也有了目标。
  •       the bar exam is an endurance test.it’s designed to shake you up, to gauge how you react under the gun.
      
       There is no way you or anyone else can know everything.the key is to learn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do you best.
      
      
      
      
      
       "endurance test " 简单明了的两个单词,却一语道破天际。Not only bar test , but the most test , such as TOEFL ,GRE ,etc .追逐梦想的过程就是一场endurance test,每个人都在进行着一场永不停息的马拉松赛跑。
      
       我们常常说,人的成功取决于两个方面,EQ和IQ,却恰恰忽略和一个最重要的因素AQ(adersity quotient),即一个人在遭遇挫折和阻力是表现出来的状态。
      
       react under the gun (在手枪威逼下的反应),说的多么贴切,很多东西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达到,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尽可能做好,考平时积累和强化形成的“本能”走下去,有点儿像武侠的最高境界的“手中无剑,心中有剑”。
      
       “食无不饱,居无不安,小人也。” 人就要在关键时候逼自己一把,在黑暗中才有可能最大化的挖掘自己的潜能。
      
      
      
  •       大一的时候在图书馆无意之间看到了这本书
      
      一打开居然就放不下去。一口气看完了。
      
      现在马上要大四了,又是这本书,重新点燃了我对去美国读法学院的向往。
  •     同为法律人加1颗星,很棒的心路历程和基本入门书
  •     书很一般。获取到了一些信息,美国法学核心教育 J.D., 非法学专业也可申请,考LSAT, 毕业后在美国好找工作,就业面比较广,可以做公司律师、诉讼律师、移民律师
  •     受不了文艺腔,但是很佩服作者的勤奋;考bar那部分原来网上有看到过,原来也是出自作者之手;我*党*etc,-1。
  •     点燃黑暗的光明。
  •     请问爱岑姐姐的博客地址?谢谢啦
  •     握手握手。。
  •     作者是个乐观宽容的人,值得学习
  •       看到这本书还是很偶然的,在图书馆F4文史区尚未归架的书籍中随手拿到它,本以为是一本虚构的不贴谱的留洋女的爱情小说,但是粗略地翻了几页,发现里面完全就是纪实,但是所读的那些内容并不枯燥,所以便把这本书借了出来。
      
       本书的作者所取的笔名是“爱岑”,这个“岑”应该是她的女儿“小天使刘彦岑”吧。作者本硕在北京大学就读,之后负笈游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院,本书的主线内容是她在宾大法学院的求学经历,还穿插了许多作者在宾大的生活和学习经历,以及考试和工作的经历。文字流畅,情感真挚,即使涉及到关于法律专业知识,作者也能够举重若轻,将内容简明扼要且清晰地表述出来,并不会让法律专业之外的读者感到枯燥。
      
       读这本书带给我很多的感触和思考,不论是在法律上的普识,文字上的流畅,还是精神上的鼓舞,都给了我很多的启迪。我是觉得这本书应该被大家读到,不论是法律类专业的同学,还是其他专业的同学,甚至是每一个普普通通的人,都能够从这本书中为作者的那种精神和行动所感染。
      
       尽管,当我反复几次将这本书推荐给我在法律系的朋友们时,他们往往都不会去读,仅仅一笑了之。毕竟自己的课业也经繁重,而且大牛在美国的经历,看似对自己的现状应该不会有神仙指路的效用,即便读了之后,了解了人家的经历,自己还是那个平凡的自己,何必读呢?对此我想说,不论是这本书,还是许多书,乃至很多事,我觉得只有你肯真正地去看一下经历一下,才能够真正客观地对它做出一个评价。
      
       本书亮点很多,不做列举,不做摘录,希望有心人能够读一读这本书,时间似海绵。
      
      
  •     谁拿着我的这本书.......借书不还合适么....
  •     初识爱岑
  •     这是一本讲诉出国留学的故事,爱岑将她求学中的苦乐酸甜都描写了出来。这是我无法去体验的生活,看了之后真的被她那种坚持和执着所感染。原来我们真的还不够努力,所以我们才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我们真的不能去抱怨环境,改变自己吧,这才是最有用的。
  •     非法律专业的各种看不懂和不想看。但作者确实非常之勤奋和真诚。
  •     作者文笔很优美,可以说是将法律与文学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很享受,很让人振奋人心。
  •       最先看到这本书的内容是在网络的某个论坛里,题目叫《美国法学院的中国蜗牛》,读了几段,就有了那种在一堆芜杂的信息中发现珍宝的感觉。主人公是一个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的年轻女孩,2001年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学硕士(LL.M.),在那里经受了一年多的“斯巴达”式训练,最终通过了纽约州的律师资格考试,也收获了学术和心灵的成长。长长的文章用了两个多小时一口气读完,不觉已是夜深沉。窗外月上中天,洒下如真理般清冷的光辉;内心却为作者的求学经历而情怀激荡,生出无限“读书当如此”之感。
      一年多后,偶然在书店发现了这本书,书名改为《美国常春藤上的中国蜗牛——美国法学院求学记》,内容进行了部分扩充,作者换成了笔名爱岑,封面上是爬满了一墙的常春藤。虽然大部分内容已在网上读过,但还是忍不住买了下来,只是为了可以时常放在手边,提醒自己珍惜时光不要懒惰,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多同龄的年轻人,在经历着那样拼命奋发向上的生活。
      
  •     法律人的执着让人钦佩!
  •     一部有关法律的,一部中国人在美国留学的故事
  •     很励志!作者生活态度很赞,推荐给念法律的朋友们~~~
  •     每本书对每个人的影响都是基于这个人对生活的理解,对世界的认识,而这本书对我的启示却是相当有感触的,心有多大,天空就有多大,而像我这种没出过远门的人只能生活在自的幻想中,透过作者的纸背却看了一个不曾看过也不敢想过的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向上认真生活的身影,深受感动,印象深刻,记得是刚上大学时去溜图书馆偶然发现了这本书,越读越喜欢,被作者那透亮的眼睛,细腻的笔记所折服,立马在周末去书城把书买回来存着了。
  •     值得一读再读,尤其是身在过程中时。不奋斗怎么会知道收获什么。
  •     为的是作者的勤奋和担当,善良,她眼中尽是美好。 书中好几次被她感动。 对生活永远充满激情,一直在思考着感悟着。 她读书也多。学习之。
  •     我觉得努力真的就是一个人拥有的最大的财富。
  •       一口气用一天的时间将这本书看完了。佩服于主人公在美国求学阶段表现出来的超乎寻常的勤奋、努力。深深感受到主人公对于法学的热爱,我想没有这份热爱的话怎么有如此的信念坚持下来。主人公深厚的文字功底也令我惊讶,信手拈来的名人警句、诗歌。她的才情给我深刻的印象。相比之下,我,一个即将大四毕业的法学学生似乎没有一点值得称道的成绩,可以说自惭形秽。也将去北京读研,我想我也该拿出她那份拼搏、执著的精神,为自己的理想努力了~~我也要做一只执著的蜗牛~~
  •     努力的状态很吸引人 国外的学生真的很专注
  •     还是一样苦逼
    +1
  •        有一天下午在书店里乱转时发现的,心血来潮就买下了。没想到真是找到了宝一样,晚上一直读一直读,后来一看表才发现半夜两点多了,但是还有四分之一没看完,因为太吸引人了,舍不得放下,后来读完都快四点了。。。
      
      作者的经历很传奇,那么的努力,变成很牛的人,让人佩服,觉得特别受鼓舞。因此自己也偷偷下了决心,要好好发奋,争取做到看起来不太可能的事情。
      
      
  •     作者叫董华春,当时看完这本书给她发邮件,她竟很快就回了。N年后,在新浪微博上又看到了她,她已经相当功成名就了
  •     大概是我打算读JD的开始
  •       昨天上午去新图借的书,今天上午读完,用了刚好一天时间。
      
      作者是2001年出国读的LLM,比起那个时候来,国内的法学教育在国际化方面已经有了不少的进步,很多国外的书陆续有了中译版,学生们的英语水平也已经可以阅读原版的书籍,对于国外法律制度和文化的了解自然比那个时候要多很多。比如,作者说,去美国之前不知道多数意见和协同意见,现在只要是上过宪法或者比较宪法的学生,都知道这些基本概念。作者出去之前没有怎么读过案例,而现在的我们在本科阶段就可以选修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或者全英文授课的课程,和他们那时相比,已经幸运很多了。
      
      作者的文笔中可以看得出那种单纯的为自己的祖国而自豪的朴实爱国主义情感,快十年以后,我们这代人看到,即有些陌生,又有些许莫名的感动。
      
      那些没变的又是什么呢?
      他们搜索还是用Westlaw,LLM出去了一样还是得回来。JD还是一样的难申,就算读了JSD,与其留在美国一个二三流大学,很多人还是愿意回国任教……
      
      这些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法学院的学生还是一样的苦逼,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要应付海量专业课和通过率最低的律考。当然,大家也是一样地拼,一样地充满斗志。
      
      那些变了和没变的人。她在书里提到了何美欢老师,鼓励她写关于美国证券法的教科书。十年过去,何老师就已经不在了,我们零字班的孩子们甚至都没有见过她一面。作者在UPenn的导师是Jacques deLisle,这个星期刚刚来过清华,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会议第二天刚好是他生日,大家纷纷祝他生日快乐,他窘迫地笑,低头说:“唉,别说了!”样子特别可爱。
      
      无论如何,还是很佩服作者的拼劲。这会让你觉得,无论最后她有多么高的收入、多么响亮的Title ,都是她凭自己的实力挣来的。
  •     比比人家,就觉得我的生活颓废到不行。
  •     自己也是法学生,看完觉得心口热热的,感慨当年在美国读LD和LLM的前辈度过了多么艰辛的时光。
  •     好灿烂的女孩子,求学当如爱岑。
  •     很早就读完了,还是挺受激励的,继续努力吧!
  •     答辩前一晚读完老师推荐的励志书 没有矫揉造作真的太棒了
  •       作者是老师在北大读博时的同门师妹,很早就听说了这本书,昨晚刚买回来用三个小时就读完了。里面的文字兼有法律人的严谨也有文学青年的感情,一些表达也感同身受。现在每天看爱岑姐姐的博客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       再次读爱岑的文,当作励志。
      
      一个非常好的女子,热爱生活,聪明积极,把繁忙劳累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羡慕她的状态,努力!
      
      除了那种贯穿始终的生活激情,对美国法学院制度的种种也写得相当到位,读完基本上对其有了基本的了解而毫无枯燥之感。
      
      什么时候有描写中国大学生活的书能够如此催人振奋?
      
      还是说,什么时候中国的大学教育能够让人振奋?
      
  •     很佩服作者在疯狂的LLM课程中还记录下了这么多,还有她对任何目标付出120%的努力的精神。有些部分写的很不错,不过那些关于法律知识、宾大历史和证券法的专业问题放在里面有点不合适,连我一个学法学的人都打不起精神看,都是嗖嗖的翻过去。
  •     正在读这本书,你的读感,和我的一样。
    为书中的法律案例明白的阐述,更为作者文笔,勤奋的态度,热诚的力量所打动。
  •     有幸见过作者本人,大气又温婉
  •     收拾行李的时候发现了这本小艾送的书。补评一发。
  •     可能学法学的感触会大点
  •     熱愛法頭法腦 熱愛皇皇巨著 然後你就能讀好法學院了
  •     认真生活,努力呼吸,就会有奇迹。
  •       我觉得这是一本让人可以读完一次又一次的书。
      书中细腻的真实的感情,作者真诚的表达,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积极的态度。让人觉得很打动人。
  •       在北大书店收获的。看了。比较下来,觉得自己以前感觉到的辛苦,实际上算不了什么。
      问过自己类似的问题“辛苦的态度是为了什么”。为了最大程度的看到自己的能力边界,为了充分地活着,为了在老的时候不后悔当时为什么没有去做,而那时想做什么也时间不够了。
  •     虽然其中有些我不认同的东西(意识形态那些)。但是作者很用心。感谢作者,记录自己如何在法学院学习,在sec工作。这段经历可供后人参考借鉴。这是一本用心的书
  •     虽然不是法律专业的学生,但是发现要去美国真的要好好的努力才行,看到差距也就看到了动力了
  •     在刚毕业的那段时间读到的这本书,很励志,只有去追求,才能实现。
  •     看书的过程中愈发觉得自己惭愧,果然比你优秀的人往往比你更努力。优秀如作者,还认为自己是个平凡的微不足道的小女孩,惭愧到无以复加。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