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随笔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书信 > 梦中随笔

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9
ISBN:9787560545684
作者:关武英
页数:211页

章节摘录

  第六节 薛姨妈一家为何进京 薛姨妈来京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宝钗与宝玉的婚事而来,所以自家在京有 房不住,却常住荣府不走,便于经常与姐姐王夫人、侄女王熙凤共同做贾母 的工作,以便促成婚事。薛姨妈多次造舆论:“宝钗的金锁也是一个和尚给 的,说有玉的才能相配。”使“金玉良缘”与“木石姻缘”相抗衡。曹雪芹 在第八回“贾宝玉奇缘识金锁 薛宝钗巧合认通灵”一回中就写了“金玉之 缘”了。又有谶言相对:“莫失莫忘,仙寿永昌;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并由莺儿口中说出:“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曹 雪芹在前面写了黛玉进荣国府是设下了“木石姻缘”,在这一回里又交代了 “金玉之缘”。宝、黛、钗之恋从此而始。这条主线,贯穿全书。直到宝玉 弃家出走当和尚,都是因婚姻不如意之故。 我要说的是,薛宝钗很聪明,她从不直接参与和林黛玉的竞争,因为这 样做,反而会暴露她轻薄,落下个不守贞规之嫌,在旧社会这是做女儿的大 忌。这样做,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她竟能做到无半点流露,连黛玉都相信她 不“藏奸”,二人和好,如同“义结金兰”。因为本不需要她亲自出面,只 要有她母亲在就足够了,她对胜利是有把握的。她要做的就是:处处表现她 的豁达大度,用行动取悦于人。例如:送药,送燕窝,送家乡的土特产等。 加之尊长爱幼,谦恭和顺,这样一来,取得了贾府上下一致的好评。她们母 女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力,终于打动了王夫人、贾母等权威人物。而黛玉孤身 一人,除了“试来试去”地逐步加深与宝玉的感情外,其他事情无人能帮。 高鹗正是本着曹雪芹的意图,在续书第九十回里才让贾母开口了,见第 九十回: 贾母皱了一皱眉,说道: “林丫头的乖僻虽也是他的好处,我的心里 不把林丫头配他,也是为这点子;况且林丫头这样虚弱,恐不是有寿的。只 有宝丫头最妥。” 这段话虽在后四十回,却酷似曹雪芹的笔意!估计这是曹雪芹原稿中的 原话。 这真是太君一言九鼎,打破了这个“闷葫芦”。至此,娶钗舍黛的大局 已定,钗、黛的命运也定了。这样一来,表面上看,薛姨妈一方取得了胜利 。至此,宝、黛、钗婚恋三部曲的第二部结束了。但贾母和薛家母女却忽略 了重要的当事人贾宝玉。宝玉之情,古今无人可比,然宝玉也有情极之毒。 因贾宝玉独有的叛逆性格使他不顾封建家庭的反对,做出了出其不意的举动 。即他痴心钟情于林黛玉的心始终不变,在封建家庭的高压下也不改初衷, 一怒之下弃家出走,当了和尚,黛玉泪尽含恨而死,已成为贾府二少奶奶的 薛宝钗终被宝玉抛弃而守寡。 薛宝钗是书中仅次于二玉的三号人物,也是作为宝黛钗恋爱关系中的重 要一方而存在,是曹雪芹巧妙的安排,这是不争的事实。若二玉之婚事本无 悬念,薛宝钗岂不成为多余人物?她的作用只不过做个“续弦”,做个林黛 玉的“接班人”而已?如果宝玉婚姻上的不幸,不是因家庭的干预、薛宝钗 的插入所造成的,而是像批书人说的那样:是因避罪出走,长期不归,致使 黛玉因思念过甚而亡,终未成婚。又何由出现“悬崖撒手”之说?如果家庭 对他和黛玉的婚姻是支持的,这个“家”对他是温馨而可爱的,有薛宝钗这 样的贤妻相伴,身边又有麝月这样的婢女侍奉,那么他弃家出走就没有道理 !如果不喜欢宝钗,可以和家庭说清楚,不和她结婚。按批书人的说法,家 庭也会支持他的,为什么要在婚后弃之而去呢?宝玉绝无要害宝钗之意,贾 宝玉绝不是反复无常的小人,他绝对不会作出先同意与宝钗结婚,而后又抛 弃她,害她一辈子守活寡这样的事。他之所以要出家,是对家庭的不满,是 对封建家庭的一种反抗行为。 高鹗写了“兰桂齐芳”,给薛宝钗留下遗腹子是一大败笔。这才真正是 不符合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性格的一笔。 再读一次富察明义的诗: 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 诗中的续红丝,当然是说黛玉能与宝玉结婚的意思。富察明义写此诗时 ,是在高鹗写续书之前,而且是在看到曹雪芹写完的全本《红楼梦》一书之 后。  那么此时富察明义写诗哀悼林黛玉,说明曹书在结尾中写了林黛玉已死 (当然不知是怎么死的),但他又说,如果林黛玉能活过来,是可以和宝玉结 婚的,说明此时宝玉尚在家中,也未与宝钗结婚。所以说,后来宝钗顺理成 章地嫁给了宝玉的说法是不对的。如果像批书人说的那样,宝玉与宝钗结了 婚,富察明义还会让黛玉活过来后,再与宝玉续红丝吗?那岂不是让黛玉做 偏房了吗? “沉痼”乃痼疾也,难治的病。能把这个病治好,黛玉就死不了。说明 黛玉是病死的。如果是病死的,那么与宝玉是否为避罪出走,久久不归就没 多大关系,如有关系,也只是因思念而加重病情而已。因宝玉不是大夫,他 在家,也治不了黛玉的沉痼。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是:从小就沉痼缠绵,会 吃饭就吃药,长大到贾府后,厌食、失眠、咳嗽、咯血等病不断。每年都要 闹个一冬一春,连她自己都知道,她这个病是好不了的,贾母也说她不长寿 。 常言道:经过风雨才能见彩虹,纯真的爱情是要经过磨难的,不到一年 的离别,林黛玉就受不了啦,还能经受更大的磨难吗?如果已知宝玉死去, 为哭宝玉泪尽而亡,尚可理解;而在未知宝玉是死是活的情况下,只因思念 过甚,不到一年时间就等不及而死去了,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了。有人说这是 因林黛玉太爱贾宝玉了,不顾自身的病,而倾注一切,献出她全部的爱。王 宝钏守寒窑十八年还没死,终于等来了自己的丈夫薛平贵返乡,能说她是个 没心没肺的人吗?这种结果真不如当黛玉知道宝玉已经娶了宝钗,自己今生 与宝玉成婚的理想彻底破灭之后,才决定了此一生。这种结果更能打动读者 ,也更合情合理。 贾母是荣国府最尊贵的长辈,根据封建社会的习俗,她有权替自己心爱 的孙子择媳。旧社会多半是喜欢亲上加亲的。那么供贾母选择的当然就是林 黛玉和薛宝钗了。据曹雪芹前八十回的描写:二人的年龄与宝玉相当,宝钗 比宝玉大两岁,黛玉比宝玉小一岁;二人的才貌相当,各有所长,都是美人 胚子;二人的性格却迥异,黛玉乖僻,宝钗大度;二人身体,宝钗健康,黛 玉多病。加之,黛玉几次忽病忽好,贾母也深知是为宝玉一事,故疑她有越 规之想。如曹雪芹在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莽玉”中写了紫鹃谎称黛玉 要回南,宝玉就大病一场,狂闹不已。高鹗在第八十九回“蛇影杯弓颦卿绝 粒”中也写了黛玉听了宝玉定亲,就大病起来,当知道是误传时,病就忽然 好了。这些事引起贾府上下议论纷纷,难道贾母就无风闻?这都说明林黛玉 心中最怕的就是贾宝玉另娶别人。如果宝玉真的是避罪出走,黛玉也是能够 等待的。 曹雪芹的写法是把黛钗二人的优缺点摆的十分明白,就是叫读者知道, 任何一个有识家长,在这择媳的大事面前,都会选择宝钗而摈弃黛玉。高鹗 秉承曹雪芹之意,在第九十七回写贾母看了黛玉的病情后说: 我方才看她却还不至糊涂。这个理我就不明白了!咱们这种人家,别的 事自然没有的,这心病也是断断有不得的!林丫头若不是这个病呢,我凭着 花多少钱都使得;就是这个病,不但治不好,我也没心肠了。 这段话是说贾母看透了黛玉的病是心病,不但择媳无望,就是她的病也 治不好了。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家长的贾母、王夫人当然选中了薛宝钗。黛玉知道 今生不能与宝玉成亲之后而死去。所以有人说林黛玉是贾母逼死的!说贾母 太无情了。黛玉临终前,潇湘馆很冷落,只有李纨、探春赶来照应。说贾府 的人太无情,更有甚者,拿贾母比焦母,未免有些过分了。  ……

前言

  写这个序,内心相当的惶恐。论辈分,关武英先生是我的长辈,我该恭恭敬敬叫叔叔的;论学问,从某种意义上说,我该喊他一声老师。哪有晚辈和学生给老师新书作序的道理?所以当初接到邀约,曾谦辞不就。无奈关先生错爱有加,执意要我来写序。恭敬不如从命,盛情难却,思虑再三,姑且勉为其难,怀惶恐之心落笔,以报关先生挚请之情。认识关武英先生是1986年。那时我大学毕业刚满一年,在西安电影制片厂文学部做实习编辑。关先生的儿子关克宇,是我在北京读书时的诗友。上世纪80年代,诗歌盛行,北岛、杨炼、顾城、舒婷是文学青年的偶像。当时的大学生都喜欢读诗和写诗,我在人民大学,克宇在外经贸大学,虽然不同校,但因为喜爱诗歌,却成了很好的朋友。86年夏,我要到新疆出差,克宇正好放假,要回新疆奎屯省亲,顺路到西安看我,两人结伴去了乌鲁木齐。公干乏善可陈,事毕后因为时间宽裕,我打算在新疆漫无目的地走一走。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方可长学问。我虽没有破万卷书的坚韧,行万里路的热情倒是很高。第一站就去了奎屯,为省钱住在克宇家里,认识了关武英叔叔。他当时在新疆建设兵团农七师设计院做工程建设,职务是经理。克宇的妈妈叫尚礼英,很慈祥,年纪不算很大,却已然满头白发,阿姨和我很亲近,待我就像待儿子。我到奎屯的时候,关叔叔正好要到基层单位视察工作,很热情地提出要带着我一起去。他下基层视察是带车的,一来可帮我节省住行费用,二来我初次去新疆,人生地不熟,他是再好不过的向导了。这样的好事,打着灯笼也难找,所以我很高兴地接受了他的邀请。  于是在1986年的盛夏,我坐着关武英叔叔的212北京吉普,跑遍了北疆几乎所有的地方,石河子、伊犁、克拉玛依、魔鬼城、塔城、喀纳斯……新疆地域广阔,我们每天都要驱车数百公里。行车路上,关叔叔教给了我很多的东西,从新疆的历史变革到各地的风土人情,以及大量的自然和科学知识。他的学识之渊博,令我惊奇不已。因为他的讲述,车窗外的风景变得异常生动,随便看到的任何一样东西,都有了特别的意义。我知道了准噶尔平叛,知道了盛世才和迪化,知道了大陆漂移学说和阶梯水力发电原理。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告诉我,所有的生命和能量,都来自太阳。关叔叔细致地向我讲解生命来自太阳的原理,从石油的生成到四季变化,从光合作用到大气循环,从生命起源到人类进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那年夏天,坐在北京吉普前座的这个男人,就像一部活的百科全书,随意而充满激情地,把知识传授给后座的年轻后辈。走遍北疆,回到奎屯已经是半个月以后了。我要到南疆去,临行前关叔叔一家为我举办了盛大的家宴。印象中喝了很多的酒,也是第一次发现,自己还这样能喝酒。关叔叔说:我把你当儿子看。我知道,他是发自内心的。  同样,我发自内心地感激他为我所做的一切。在他家的最后一晚,酣醉后醒来,看见尚礼英阿姨坐在灯下,为我缝补衣服。她带着花镜一头白发,慈祥的面容就像我的母亲。我假装熟睡,眼睛却不由得湿润了。清晨,关叔叔一家人把我送到奎屯长途汽车站。阿姨一遍一遍地叮嘱我,出门在外要注意的事项。她满怀担忧地看着我,像看着她即将出远门的儿子。关叔叔挥手阻止她唠叨,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他是小伙子了,能照顾好自己!长途车开走时,我看到的最后一个影像,是尚阿姨一边挥手,一边抹眼泪。时光飞逝,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几乎走遍了全中国,可却永远记住了奎屯这一家人。出差去新疆,我也曾去看望关叔叔和尚阿姨,前年关叔叔和一群退休的老同事到西安来,我很高兴能有接待他的荣幸。今年初他打电话,说写了一本书,要发电子版给我看一看。  读了关叔叔的《梦中随笔》,我心里的感觉,只有惭愧。说起来,我是中文系毕业的,专业是文学评论。可是我却没有写出一部关于文学评论的书,倒是关叔叔,年已七旬,青云之志不坠,以水利专业出身的耄耋老人,居然有这样研究《红楼梦》的专著问世,真真是令人可亲可敬。也令我这个晚辈,掩卷长叹,不觉汗颜。大凡写序的人,总要对所序之书稿做些评价,也大多都是些夸赞之词。我以晚辈之身,断断不敢放肆,对尊敬的长者之作品头论足。上面这些文字,只是交代我和关叔叔一家人的来往和渊源。我其实更想表达的,是对关武英叔叔的敬仰和尊敬。是为序。孙毅安2012年9月10日教师节

书籍目录

第一篇 红楼梦醒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如何读懂《红楼梦》第二节 曹雪芹是否写完了全书第三节 五六稿真的“迷失”了吗第四节 探佚的提出第五节 《红楼梦》作者生平介绍第二章 探佚工作应注意的事硬第一节 探佚工作的现状第二节 探佚的依据第三节 避免主观猜测,正确判断隐喻举例第四节 关于再写续书的问题第三章 贾宝玉是石头的幻象还是神瑛侍者的幻象第一节 贾宝玉是石头变的之依据第二节 石头当了“记者”的依据第三节 判断“贾宝玉到底是什么变的第四章 曹雪芹原书到底是多少回第一节 论装订及分函第二节 程伟元的攒书过程第三节 关于第四十二回回前的批语第四节 第二十六回批语第五节 通行四卷本关于原书的整理情况第五章 书稿是如何迷失的第一节 是谁丢了书稿第二节 关于”誊清时“的理解第三节 曹雪芹自己为什么不留底稿第六章 关于”警幻情榜第一节 “警幻情榜”到底有多少榜第二节 “警幻情榜”应有男性第七章 《红楼梦》成书的时代背景第一节 政治形势第二节 《红楼梦》的圈内人士有哪些第三节 曹家犯罪始末第八章 高鹗为什么要修改曹雪芹原著第一节 《红楼梦》创作过程中有无政治影响第二节 《红楼梦》为何迟迟不能出版第三节 从高鹗、程伟元续书出版过程看政治影响第四节 政治环境宽松是《红楼梦》能够出版的主要原因第九章 高鹗对原书做了哪些修改第一节 结尾部分的修改第二节 高鹗真正的结尾第十章 宝黛钗婚恋结局第一节 黛钗的判诗、判词第二节 林黛玉是怎么死的第三节 薛宝钗是怎么死的第四节 从【终身误】曲子看宝黛钗的婚恋第五节 “不是冤家不聚头”之解第六节 薛姨妈一家为何进京第七节 王夫人对二玉婚事的态度第八节 贾宝玉对爱情的专一性第九节 贾宝玉惹了哪些祸第十一章 其他人物的结局第一节 巧姐的结局第二节 王熙凤的结局第三节 秦可卿的结局第四节 香菱的结局第五节 贾元春的结局第六节 贾迎春的结局第七节 史湘云的结局第八节 贾探春的结局第九节 贾惜春的结局第十节 李纨的结局第十一节 妙玉的结局第十二节 花袭人的结局第十二章 高鹗对前八十回的修改第一节 关于政治方面的修改第二节 关于方言、文言的通俗化第三节 关于故事情节的修改第四节 关于删去“臣宝玉谨题”之解第五节 蔡义江对高鹗的批评第六节 周汝昌对高鹗的批评第七节 焦大所骂“养小叔子”指的是谁第八节 可改可不改的地方第十三章 对高鹗的评价第一节 在探佚中高鹗功不可没第二节 十骂高鹗第十四章 贾家到底犯了哪些大罪第一节 七项大罪第二节 高鹗所写贾家之罪第三节 如何看待这七项大罪第四节 曹雪芹、高鹗都有颂圣之笔第五节 批评人要重证据第十五章 《红楼梦》面临危机第十六章 后记第二篇 红楼质疑第一卷 随笔第二卷 随笔第三卷 随笔第四卷 随笔第三篇 红楼新诗跋

编辑推荐

  曹雪芹的《红楼梦》原书到底是多少回?书稿是如何迷失的?高鹗为什么要修改曹雪芹原著?他对原书又做了哪些修改?宝黛钗婚恋结局如何?贾家到底犯了哪些大罪?……关武英编写的《我的红楼苦旅:梦中随笔》对上述疑问都做了自己的解读。

作者简介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四大名著之一。由于对此书的热爱,《梦中随笔:我的红楼苦旅》的作者关武英曾多次翻阅。每次翻阅都有些新的体会。为了避免遗忘,他便把这些体会记载下来,以备交流和参考。其内容很杂乱,不成体系,只是按照章回的顺序,随看随记。其中有感想,有议论,有作者的爱和恨,也有作者对书中内容的意见;其次,提出书中舛错之处,并列出依据;并对书中的一些历史人物、典故,不常见的名词、字句进行一些注释。
《梦中随笔:我的红楼苦旅》由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图书封面


 梦中随笔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