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书信 > 如是我闻

出版社: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黄山书社
出版日期:2010-3
ISBN:9787546109626
作者:李力夫
页数:230页

章节摘录

  【按】梁启超是生活在清末民初的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学问家。《少年中国说》是当时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著名文章。此文影响颇大,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作者本人也把它视为自己“开文章之新体,激民气之暗潮”的代表作。在梁启超看来,少年中国异于老迈中国的根本之处,在于少年中国是公民之“公产”。天下不成为公产,中国不可能重获青春,根本的原因在于“大一统而竞争绝也”。作者知耻于当时中国之“老大”,对封建专制的黑暗腐败深恶痛绝,对满清统治者的老朽昏庸深恶痛绝,对国家的落后十分痛心,对国民的愚昧十分痛心,因而从内心爆发出一种不可遏止的激情,猛烈抨击这一切令人厌恶的东西,并热情呼唤一个充满生机的“少年中国”尽快到来。这种昂扬的改革精神和深切的爱国情怀令人钦佩。  日本人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梁启超日: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侠;老年人如字典,少年人如戏文;老年人如鸦片烟,少年人如泼兰地酒;老年人如别行星之陨石,少年人如汪洋大海之珊瑚岛;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少年人如西伯利亚之铁路;老年人如秋后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老年人如死海之潴为泽,少年人如长江之初发源。此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梁启超曰: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梁启超曰:伤哉老大也。浔阳江头琵琶妇,当明月绕船,枫叶瑟瑟,衾寒于铁,似梦非梦之时,追想洛阳尘中春花秋月之佳趣。西宫南内,白发宫娥,一灯如穗,三五对坐,谈开元、天宝间遗事,谱《霓裳羽衣曲》。青门种瓜人,左对孺人,顾弄孺子,忆侯门似海珠履杂遝之盛事。拿破仑之流于厄蔑,阿剌飞之幽于锡兰,与三两监守吏或过访之好事者,道当年短刀匹马,驰骋中原,席卷欧洲,血战海楼,一声叱咤,万国震恐之丰功伟烈,初而拍案,继而抚髀,终而揽镜。呜呼,面皴齿尽,白头盈把,颓然老矣!若是者,舍幽郁之外无心事,舍悲惨之外无天地,舍颓唐之外无日月,舍叹息之外无音声,舍待死之外无事业。美人豪杰且然,而况于寻常碌碌者耶!生平亲友,皆在墟墓,起居饮食,待命于人,今日且过,遑知他日,今年且过,遑恤明年。普天下灰心短气之事,未有甚于老大者。于此人也,而欲望以拿云之手段,回天之事功,挟山超海之意气,能乎不能?  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立乎今日,以指畴昔,唐虞三代,若何之郅治;秦皇汉武,若何之雄杰;汉唐来之文学,若何之隆盛;康乾间之武功,若何之烜赫!历史家所铺叙,词章家所讴歌,何一非我国国民少年时代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之陈迹哉!而今颓然老矣,昨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处处雀鼠尽,夜夜鸡犬惊;十八省之上地财产,已为人怀中之肉;四百兆之父兄子弟,已为人注籍之奴。岂所谓老大嫁作商人妇者耶?呜呼!凭君莫话当年事,憔悴韶光不忍看。楚囚相对,岌岌顾影;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国为待死之国,一国之民为待死之民,万事付之奈何,一切凭人作弄,亦何足怪!

前言

  当下世界,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曾经在网上见到这样的说法,现在全世界每天要出版3000种图书,这些书里自然有些是值得一读的,但是即使你一天能够读一本书,也就同时意味着你每天漏掉了2999本书。这个世界出书的速度远远高于你看书的速度,每天在看书的同时,知识还在不断膨胀。我的无知,我对世界的陌生、幼稚正在以每天2999的倍率上升。  新书真是读不完,况且其中良莠不齐,有人说以前的书少,人越读书越聪明,今天书多了,人却越读书越无知。所以我们有时不妨读些旧书,而离我们最近的旧书就是民国时代的旧书。我对民国时代的旧书和旧文人旧学者,有一种说不出的好感,读他们的文章时总有一种想把过去拉到现实中来的冲动,也就在不自觉间将那个时代的文人与文章,学者与学术与当下做番对比。学术之研究,学人之气度,已今非昔比,今日中国大陆,大学中最好的人文研究者中少有能与他们的前辈相比的,这其中有物质社会、经济大潮中学人的个体因素,而大环境的改变则影响更多。曾经我非常喜欢陈寅恪先生写给王国维先生《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上的一句话:“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恰是今日学术界所未曾有的。  如今是个经典与大师漫天飞的年代,言“经典”者,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也不管这本书的作者是故去的还是在世的;称“大师”者,更是人人得而当之,甚至称了多年大师的人,多只做吸引眼球的功夫,能说得起的著作确实乏善可陈。“经典”与“大师”都变得廉价了。  幼年时期的陈寅恪去拜见历史学家夏曾佑,面对后生小子,夏曾佑说:“你能读外国书,很好;我只能读中国书,都读完了,没得读了。”这话让陈寅恪一惊,不知究竟从何说起?直到陈寅恪晚年才得以揭开。晚年的陈寅恪发现:中国的古书尽管浩如烟海,但是,如果追根溯源,说到底也不过数十种而已。如果把文化比作一棵大树,那么你会发现这棵树有很多树枝,又有很多枝叶由同一个树杈延伸出去,而所有这些又都是由根而来的,“根”即经典,所以有资格被冠以经典的书屈指可数,怎可妄称?至于“大师”,应是一个学术研究领域,无法跨过的人物,就像你说起后现代就不得不提列维·斯特劳斯,提到心理学就不得不提弗洛伊德。而在中国,你发现这些无法跨越的大师都在1949年之前。提到明清史研究就不得不说起孟心史,说起红楼梦研究就不得不提俞平伯。  这是一本小书,其文字是我从民国时期众多堪称大师的演讲中收辑的,其中既有人们耳熟能详的(如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等),又有很多为未刊文字(如李石岑的《评梁漱溟》、吴梅《词与曲之区别》等)。  之所以选择演讲辞,是因为演讲是民国时期很多学人比较热衷的一件事,罗常培在西南联大时,正逢国难,物质匮乏,仍不忘在当地的电台做公共学术演讲。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校园里,往往可以看到容纳上千人的大礼堂座无虚席,站着听的人挤满了通道。而每有重量级的人物到来,更是盛况空前,比如梁启超、章太炎、鲁迅等,这样的盛况往往令许多学者和青年学子们感动不已。它不仅增添了校园精神沃土的内涵,而且让这个古老的校园更加生机盎然。当时的讲演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时事政治、文化教育、社会人生、治学之道,天南地北,古今中外,无所不及,而且都是各领域各学科最先进的思想火花、学术观点和学术动态。可以说,那个时代的讲座是当时社会探索创新的实验场,也是思想文化的集散地,更是社会思想变迁和争鸣的论坛;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中国学术走向独立、走向现代化过程的记录。同时,我认为有时好的演讲辞是演讲者思想和学术精华的体现,往往你通过一篇演讲便可知其思想的大略、治学的方法。阅读这些凝结成文字的“演讲”使得我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领略一种最经济、有系统的智识上的教训,又可以自己平时的思想去印证印证,如同我们走过自鸣钟下。  这些民国的大师,他们的“声音”虽已成为历史,但有文字在,我们仍能从一篇篇演讲辞中领悟时代的风云变幻,感受到演讲者的生命步履及人格魅力。阅读文字,大师的声音,如是我闻。

书籍目录


自序
青年
少年中国说
五四运动的精神是什么
今日青年之弱点
青年的出路和做人
青年节对青年讲话
时代
大战与哲学
庶民的胜利
为自由而战
今与古
留别北大学生的演说
东西
评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东西文明异同论
在中国本位文化建设座谈会上的致辞
学问
治国学的两条大路
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
词与曲之区别
考古学的新方法
艺术
文学的力量
新文艺与文学遗产
艺术与人生
从昆曲到皮黄
美术演讲五则
弘一大师最后一言——谈写字的方法

编辑推荐

  中国在君主政治底下,“君”是治人的,但不是“君”自己去治,而实际治人的是手下的许多人,治人就是吃人!……

作者简介

《如是我闻:民国名人讲演》收录民国时代众多堪称大师级人物的演讲词稿。《如是我闻:民国名人讲演》每篇设有“按语”,可以使读者知晓演讲者的生平与演讲的背景,并能指出演讲的主旨精要所在,加上一些编者的感悟,读来颇引发感怀。通读此书,虽然感到演讲者的一些说法不免受到当时时代之局限,但那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紧迫的变革意识,对后人的殷切期望还是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它让我们回顾历史,也思考着现实的责任和实践。

图书封面


 如是我闻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如是我闻。听这名字就非常的大气。这本书就如同是名人名言集锦。民国风度令人震撼不已。民国大师在国家危难之际发出的声音令人震憾,令人鼓舞。时至今日,尤能感受到那种气魄。大师与大楼乃大学是精神所在。回看今日的大学,且不说大学是否有大师,大学大楼可以说是随处可见,然而大楼更多的情况却是空无一物,并无藏书坐镇。似乎今日之书与当年的书相去太远。

精彩短评 (总计23条)

  •     今天上班闲着也是闲着,就看完了
  •     民国时代已离我们很遥远 当时的先进思想在近来看也已漏洞百出 不过从书中也了解了当时的国情 对于现在幸福的生活感慨万千
  •     一股清新的气息袭来。重新认识了鲁迅和徐志摩,新认识了李石岑。
  •     五四 名家
  •     他人的荐语:高山景行,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自古乱世出英雄,民国民人,各领风骚,但同归爱国之心。知识广博,由博而约。自当悉心学习,少年强则国强。
  •     前面还通俗易懂些,后面的太专业了,根本看不下去><
  •     多久没有读过这种激昂的文字了。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     I266/289;223室
  •     民国风骨
  •     预期太高
  •     吉光片羽。文化传承的缺失不在于时间和动乱,而是公众人物们的思想影响力。看完还比较了一下民国那些名人的字迹,陈独秀的字很大气,蔡元培的还蛮稳重的,徐志摩很浪漫,有些名人的字挺丑的。。。徐悲鸿的字。。。不说了
  •     当中几篇很能引发思考,最后一篇弘一的演讲启发巨大!
  •     现今看不到的文人之风骨、思想之自由、艺术之发展(~1949)。值得一读
  •     回到那个充满梦想的时代
  •     民国时期,大师辈出,他们当日为人、治学、爱国的风采在演讲中还能窥见一斑,令人叹服。五星好评!尤其对后面关于艺术的演讲感兴趣,里面文采斐然中还披露了大师技术自我训练的法门。收获很多。
  •     印象最深刻的是徐志摩《艺术与人生》
  •     一片少年中国说,一片蔡元培在北大的演讲,足以撑起本书。民国风骨,深思。
  •     还剩下一丢丢没看完就毕业了呀只怪我笔记做得太认真时间花费太多。
  •     放在当时时局下,无疑很震撼人心
  •     在风度不在立场。心向往之。
  •     稍感失望 书单真的是个很私人化的东西。
  •     虽有民国人之狭隘处,但俱是真言语,真人。
  •     辜鸿铭那篇特别好玩儿·他骂洋人的种种·现在看来都是我们在对号入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