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只能独行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书信 > 灵魂只能独行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5
ISBN:9787020069903
作者:周国平
页数:385页

章节摘录

  第一辑 灵魂的在场  被废黜的国王  帕斯卡尔说:人是一个被废黜的国王,否则就不会因为自己失了王位而悲哀了。所以,从人的悲哀也可证明人的伟大。借用帕斯卡尔的这个说法,我们可以把人类的精神史看作为恢复失去的王位而奋斗的历史。当然,人曾经拥有王位并非一个历史事实,而只是一个譬喻,其含义是:人的高贵的灵魂必须拥有配得上它的精神生活。  我不相信上帝,但我相信世上必定有神圣。如果没有神圣,就无法解释人的灵魂何以会有如此执拗的精神追求。用感觉、思维、情绪、意志之类的心理现象完全不能概括人的灵魂生活,它们显然属于不同的层次。灵魂是人的精神生活的真正所在地,在这里,每个人最内在深邃的“自我”直接面对永恒,追问有限生命的不朽意义。灵魂的追问总是具有形而上的性质,不管现代哲学家们如何试图证明形而上学问题的虚假性,也永远不能平息人类灵魂的这种形而上追问。  我们当然可以用不同的尺度来衡量历史的进步,例如物质财富的富裕,但精神圣洁肯定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维。正如黑格尔所说:“一个没有形而上学的民族就像一座没有祭坛的神庙。”没有祭坛,也就是没有信仰,没有神圣的价值,没有敬畏之心,没有道德的约束,人生唯剩纵欲和消费,人与人之间只有利益的交易和争斗。它甚至不再是一座神庙,而成了一个吵吵闹闹的市场。事实上,不仅在比喻的意义上,而且按照字面的意思理解,在今日中国,这种沦落为乌烟瘴气的市场的所谓神庙,我们见得还少吗?  在一个功利至上、精神贬值的社会里,适应取代创造成了才能的标志,消费取代享受成了生活的目标。在许多人心目中,“理想”、“信仰”、“灵魂生活”都是过时的空洞词眼。可是,我始终相信,人的灵魂生活比外在的肉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更为本质,每个人的人生质量首先取决于他的灵魂生活的质量。一个经常在阅读和沉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和一个沉湎在歌厅、肥皂剧以及庸俗小报中的人,他们肯定生活在两个绝对不同的世界上。  人是一个被废黜的国王,被废黜的是人的灵魂。由于被废黜,精神有了一个多灾多难的命运。然而,不论怎样被废黜,精神终归有着高贵的王室血统。在任何时代,总会有一些人默记和继承着精神的这个高贵血统,并且为有朝一日恢复它的王位而努力着。我愿把他们恰如其分地称作“精神贵族”。“精神贵族”曾经是一个大批判词汇,可是真正的“精神贵族”何其稀少!尤其在一个精神遭到空前贬值的时代,倘若一个人仍然坚持做“精神贵族”,以精神的富有而坦然于物质的清贫,我相信他就必定不是为了虚荣,而是真正出于精神上的高贵和诚实。  1995.4  灵魂是一个游子  如果你吃了一顿美餐,你会感到快乐。是什么东西在快乐呢?当然,是你的身体。如果你读了一本好书,听了一支优美的乐曲,看到了一片美丽的风景,你也会感到快乐。是什么东西在快乐呢?显然不是身体了,你只好说,是你的心灵、灵魂感到了快乐。  你犯了胃痛,你摔了一跤,你被虫子蜇了一口,你的身体会受疼痛的折磨。可是,当你失恋了,你的亲人去世了,你想到了自己有一天会死,或者你遭到了不义的事情,是你的哪一部分在痛苦呢?当然,又是灵魂。  看起来,人有一个身体,又有一个灵魂,它们是很不同的东西。有些哲学家否认人有灵魂,他们把灵魂说成是肉体的一种功能。可是,如果没有灵魂,我们怎么解释上述种种精神性质的快乐和痛苦的根源呢?  灵魂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不像眼睛、耳朵、四肢、胃、心脏、大脑那样是人体的一个器官。但是,根据人有着不同于肉身生活的精神生活,我们可以相信它是存在的。其实,所谓灵魂,也就是承载我们的精神生活的一个内在空间罢了。人的肉身是很实际的,它要生存,为了生存便要求温饱,为了生存得更好还要到社会上去奋斗,去获取名利地位。人的灵魂就不那么实际了,它追求的是理想,是诸如真、善、美、信仰、思想、艺术之类的精神价值。我们把这种对理想和精神价值的追求称作精神生活。如果一个人只知道吃睡和赚钱,完全没有精神生活,我们就会嘲笑他没有灵魂,认为他与动物没有多大区别。  灵魂好像永远不会满足于现状,它总是在追求一种完美的境界。这种对理想境界的渴望从何而来?当我们看到美的形象,听到美的音乐,我们的灵魂为何会感动和陶醉?一颗未被污染的淳朴的灵魂似乎自然而然地就喜欢美善的东西,讨厌丑恶的东西,它是怎么具备这样的特性的?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对此提出了一种解释。他推测,灵魂必定曾经在一个理想的世界里生活过,见识过完美无缺的美和善,所以,当它投胎到肉体中以后,现实世界里的未必完善的美和善的东西会使它朦胧地回忆起那个理想世界,这既使它激动和快乐,又使它不满足而向往完善的美和善。他还由此得出进一步的结论:灵魂和肉体有着完全不同的来源,肉体会死亡,而灵魂是不朽的。他的这个解释受到了后世许多哲学家的批评,被指责为神秘主义。使我感到奇怪的是,人们怎么没有听出柏拉图是在讲一个寓言呢?他其实是想说,人的灵魂渴望向上,就像游子渴望回到故乡一样。灵魂的故乡在非常遥远的地方,只要生命不止,它就永远在思念,在渴望,永远走在回乡的途中。至于这故乡究竟在哪里,却是一个永恒的谜。我们只好用寓言的方式说,那是一个像天堂一样美好的地方。我们岂不是在同样的意义上说,灵魂是我们身上的神性,当我们享受灵魂的愉悦时,我们离动物最远而离神最近?  1996.10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他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置人于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问任何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作为肉身的人,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唯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  两千多年前,罗马军队攻进了希腊的一座城市,他们发现一个老人正蹲在沙地上专心研究一个图形。他就是古代最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他很快便死在了罗马军人的剑下,当剑朝他劈来时,他只说了一句话:“不要踩坏我的圆!”在他看来,他画在地上的那个图形是比他的生命更加宝贵的。更早的时候,征服了欧亚大陆的亚历山大大帝视察希腊的另一座城市,遇到正躺在地上晒太阳的哲学家第欧根尼,便问他:“我能替你做些什么?”得到的回答是:“不要挡住我的阳光!”在他看来,面对他在阳光下的沉思,亚历山大大帝的赫赫战功显得无足轻重。这两则传为千古美谈的小故事表明了古希腊优秀人物对于灵魂生活的珍爱,他们爱思想胜于爱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把灵魂生活看得比任何外在的事物包括显赫的权势更加高贵。  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这是古往今来一切贤哲的共同特点。英国作家王尔德到美国旅行,入境时,海关官员问他有什么东西要报关,他回答:“除了我的才华,什么也没有。”使他引以为自豪的是,他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但他拥有不能用钱来估量的艺术才华。正是这位骄傲的作家在他的一部作品中告诉我们:“世间再没有比人的灵魂更宝贵的东西,任何东西都不能跟它相比。”  其实,无须举这些名人的事例,我们不妨稍微留心观察周围的现象。我常常发现,在平庸的背景下,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灵魂生活的迹象,也会闪放出一种很动人的光彩。  有一回,我乘车旅行。列车飞驰,车厢里闹哄哄的,旅客们在聊天、打牌、吃零食。一个少女躲在车厢的一角,全神贯注地读着一本书。她读得那么专心,还不时地往随身携带的一个小本子上记些什么,好像完全没有听见周围嘈杂的人声。望着她仿佛沐浴在一片光辉中的安静的侧影,我心中充满感动,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时代。

内容概要

周国平,1954年出生于上海,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工作。 主要作品有:《守望的距离》、《安静》、《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人与永恒》、《尼采与形而上学》、《周国平文集》、《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等。
主要译作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
周国平的作品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融理性和激情于一体,笔调清新自然,内涵睿智深刻,多年来深受读者喜爱。

书籍目录

第一辑 灵魂的在场
第二辑 朝圣的心路
第三辑 梦并不虚幻
第四辑 守望的距离
第五辑 孤岛断想
第六辑 读《圣经》札记
第七辑 幸福和苦难
第八辑 智者的心灵
第九辑 希腊的智慧
第十辑 哲学和时代
第十一辑 传统与人文精神

编辑推荐

  即使两个相爱,他们的灵魂也无法同行。世间最动人的爱仅是一颗独行的灵魂与另一颗独行的灵魂之间的最深切的呼唤和应答。

作者简介

作者肯定精神生活的独立价值,通过对古代哲人言行的追述,对人生所面临问题的思考,阐释了哲学在我们人生和社会中的意义,富有智慧和启迪性。

图书封面


 灵魂只能独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6条)

  •     路走的多了,生命的旅程中就多了一些对未来的经验和思考。我觉得现在的我自己比以前成熟多了,坚强多了。至少现在的我不畏惧逆光的生活,不畏惧未知的旅程。至少现在的我不害怕分离的痛苦,一个不是恋人的人,无论陪你走过多远的路,但无法陪你到最后。这是生命的必然发展趋向,而与其它温暖的想法无关。不仅如此,现在的我还学会了一个人做很多事情,不卑微,不楚楚可怜,我是我自己。
  •     记得高中的时候就买了这本书,这段时间心情很不平静,在人生的一个低谷中。时常会想起很多美好的东西,爷爷和蔼的给我送行,我却见不到他最后一面,朋友小的时候替我背过黑锅,我现在却有时候在反感他太过无所求。亲人,朋友的好有时候是点点滴滴的,特别是也些美丽的瞬间。此生难忘。最近有缘,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有很有买下来读的欲望,就有跟这本书结缘了。想想这三五年,功利主义在心里绵延,甚至是占据,读的书也都是一些使用主义的书。这个时候突然一本关于灵魂和哲学的书放在你的面前,竟然很有感触,读得津津有味。高中时候读这本书也学太早,那时候,太天真浪漫很多社会的坚信不懂。所以那时候书被借走,这时候又遇到。也许就是冥冥之中的一种命运的安排。美德就是智慧,这句话对美德的要求好高。真是理智,善是意义,美是感情。这样的思考真是太确切了。对佛教与基督教的对比,对尼采的剖析,也非常到位。幸福是一种有满足的知足,这个观点现代中带有佛意。哲学与诗歌他的那种体会也很到位。这本书,我觉得可以放在床头,没事读一读。就像以前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去读培根的《论人生》虽然那本书里头,多少有点阴谋论似的哲学,好多东西也不记得所云何物。但是,记得那个时候看这样的书,内心会平静。这也就是哲学的意义所在吧。
  •     《灵魂只能独行》是朋友在群中推荐的。看完深有感触。以前很喜欢看余秋雨的散文,行文中带着深厚的历史感和文化感,读的过程是一种享受。周国平的书也带给我相似的阅读体验,而周的文字更加平静。这种平静会令人产生一种秋风萧瑟之感,仿佛一切变得过于通透。一想到我们只有一世可活,便会有悲凉之感,宗教便由此产生。因为我们宁愿相信有很多的轮回,虽然有苦有乐,但好过人死如灯灭。这大概便是周的宗教观。如书的题目一般,书中阐释出灵魂为什么注定独行。因为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灵魂归属,我们无法与人携手走向人生的同一终点。我们怎能苛求他人一直与你一路同行。有时,你会感到无法承受的孤独感,仿佛这世界上只有你一人。你与所有的人隔绝,你希望他人的慰藉,希望重新回到人群中,在觥筹交错中暂时忘却内心真实的孤独。但这只是扬汤止沸般的徒劳,我们应先学会与自己“相处”,学会与自我对话。一杯茶、一本书、在静谧中进行思索,这些都有利于与真实的自我进行联结。

精彩短评 (总计58条)

  •     ``不错
  •     每一个人的灵魂教育都只能是自我教育!
  •     他对通俗文化不耻,却被学究派排斥。他自认为平庸无奇,却在平实的文字里把哲学写的惊心动魄。看完这本书,想把其他三本都看看,可以搜集很多洞察和创意。
  •     灵魂不孤
  •     每次读它内心总能回归平静。读完心中感慨万千,世界上居然有个人思想和你如此接近…… 一切高贵的情感都羞于表白,一切深刻的体验都拙于言辞
  •     对于喜欢的人来说,大概读到三分之一处就会生出“原来你也在这里”的感激,类似不期而遇的惊喜,对于不喜欢的人来说,也许会觉得作者全书絮絮叨叨,神游八方而不得要领。这是一本作者的散文集而非小说集,所以题材广泛而又发散,涉及哲学,人性,文学,医学诸多方面,基于篇幅所限,没有办法深入探讨,只能留待读者自行发掘回味,有点意犹未尽,但又未尝不是一种乐趣#Timing for philosophy#
  •     又一男神,喜欢到不能再多
  •     里面谈到的很多东西在此之前都或深或浅的思考过,如今再看时多少又有了些新的理解和体味。很喜欢里面生死论那一节,的确是在长久的惧怕死亡,纵使如何思考如何美化死亡这场盛典也仅是徒劳,恐惧依旧存于心。
  •     哲学性思考!虽然我并不几道到底什么是哲学 书中有些文章的哲学味实在太浓了 读不进去 但大部分文章还是比较通俗易懂 在那个年代 能有对于灵魂 人性 生活 或者更深层次的东西(我并不知道是什么深层次的东西) 有这样的思考和感悟 对于世人即使是一二十年后的我们都很有启发 还是感觉里面有些东西很深 以后还可以再读一遍
  •     周国平先生的随笔第一次拜读 不得不说真的感触颇深 人与兽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有无信仰与灵魂 人应当有所禁忌 有所追求 否则就是一具行尸走肉的空壳 那便了无意义 思想永远比物质重要得多 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 多少人浑浑噩噩虚度光阴 多少人兢兢业业沉浸于思考之中 这就是差距 远比金钱的多少要明朗深远的多
  •     我们在黑暗中并肩而行,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无法知道是否在走向同一个圣地,因为我们无法向别人甚至向自己说清心中的圣地究竟是怎样的。然而,同样的朝圣热情使我们相信,也许存在着同一个圣地。作为有灵魂的存在物,人的伟大和悲壮尽在于此了。”
  •     一开始觉得看不懂结果给我很大的震撼
  •     深刻,关于人生态度的好书
  •     零零碎碎的文字,虽有些内容有同样的感受,但整体觉得“无病呻吟”……
  •     对哲人思想的二次分析,加入自己的理解。我并不能完全看懂,可是受益良多。
  •     不懂的人自然不懂···
  •     即使两人相爱,他们的灵魂也无法同行。世间最动人的爱仅是一颗独行的灵魂与另一颗独行的灵魂之间的最深切的呼唤和应答。
  •     有一段时间,感觉孤独。这里面却给了我出口。
  •     最近在看,诚然如一些评论说的一样,更像是一本读书笔记,但话题很契合自己一些独自思索而不得解答的问题,很有参考价值。重点是,有些句子读起来像是在对读者的劝解和安慰,很舒服,有一种与我心有戚戚焉的欣喜!虽然每个人在灵魂上都是孤独的,但在黑暗中即使是擦肩而过是一件幸事。
  •     他的书需得心十分之静才读的下去,起初并不喜欢这种平淡如水的哲学性文字,遂丢在一边不愿再翻,后来偶然随手翻了一篇慢慢方觉精妙,许多文字醍醐灌顶,简直是孤独症患者良药。
  •     还不错~
  •     周国平的散文
  •     灵魂只能独行
  •     论点语言有些繁琐泛滥单调。只是偶尔能看到令人反思的只言片语。
  •     保持信仰的人生,索取最少的人生,敢于独行的人生,写到了内心深处
  •     难的不是避世修行,而是肩着人世间的重负依然走在朝圣路上。
  •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现在与二十年前没有什么区别。
  •     除了物质生活,有更值得追求的精神信仰,世界越发丰富,信仰也趋向于多元化,重要的不在于信仰之形式,而在于信仰之真,拥有自己的内心世界。信仰在路上……
  •     在微薄看了一段引用的
  •     我是做不到像书中所说、但是灵魂只能独行这句话我很认同、文章许多观点也让我有所启发
  •     孤独的灵魂是美丽的,丑陋属于为了逃避孤独而将就的人们。 身边有一个同样追求的人就已经很好,还能奢望些什么。
  •     我不爱喝鸡汤的原因就是鸡汤只是鸡汤,没有鸡肉好吃。
  •     嗯。
  •     鸡汤味重,合书忘词
  •     值得一读 周国平为孤独正名 阐述拥有灵魂的重要性
  •     由此开始学习哲学吧,非常有趣。
  •     很喜欢的一本书 醍醐灌顶
  •     很一般的散文,果真很散
  •     此书收获是让我简略了解了一下西方哲学。欣赏一些哲学家的简单哲学,书总体有点枯燥
  •     精神生活的平庸化是我们的时代的一个明显的事实,这个事实是如此的明显、以至于一个人并不需要多么的敏锐的心灵就可以感受到了。其主要表现一、信仰生活的失落、人生缺乏一个精神目标,既无传统的支持,又无理想的引导。尤其可悲的是、人们甚至丧失了对信仰问题的起码认真态度。二、情感生活的缩减,畸形都市化堵塞了人与自然的交感,功利意识扩张导致人与人真情淡薄。情感体验失去个性和实质,蜕化为可模仿的雷同流行歌词和礼品卡语言。
  •     没事的时候可以看看,一锅浓浓的鸡汤……感觉全本就一个主题,人活着需要灵魂在场……
  •     纸质稍微差点、、、
  •     收录文章大多是一些散乱的札记和各种书的序言,也有完整的论述,却失之肤浅概括,拾人牙慧。读下来有价值的不多,时间都浪费在翻页甄选上了。
  •     很静
  •     有时候,需要停下来,思考一下。
  •     周国平真心写的不错像是豪华升级版余秋雨
  •     都还是好文章,就是兑水的严重。
  •     哲学的启蒙老师
  •     孤独的人何其相似,快乐的人各有各的快乐。
  •     这么大个人。在谈论哲学的时候还像是在无病呻吟。不断的标榜自己的清高雅兴。不断的否认自己的偏见和愚蠢。严重不推荐不推荐。
  •     哲理性,有点晦涩
  •     上次读周国平的《守望的距离》。就觉得他写的文章偏向哲学,于灵魂于人生这类问题,可以在他的书里找到很多话语权。
  •     自足即是智慧
  •     很好的书 启迪心灵
  •     彷徨在灵魂寻觅的路上,一个人。 会有荆棘遍野,会有利欲熏心。花花世界,何其诱人。几乎就要跌入拥挤的人潮,却又艰难地爬出来。没有什么伟大的缘由,不过是对精神世界的渴望和人的尊严的坚守。
  •     去年暑假看的书,启蒙了我开始看西哲,再回过去看看也有很多新收获
  •     丰富的安静
  •     哲学的边边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