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这么好的事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书信 > 读书这么好的事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8
ISBN:9787208071148
作者:张新颖
页数:145页

媒体关注与评论

  导语  一本带你回到“为书倾倒”的年代的小书,一起体味人与书的美妙关系;二十二幅世界经典藏书票,见证书籍永恒的魅力! 本书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知名青年评论家张新颖老师应《上海中学生报》编辑之约,专门为广大中学生读者撰写的,关于如何读书、读书的乐趣何在等一系列问题的著作。作者庄谐并备,文字张弛有致,娓娓道来,令青少年读者感到平易亲切,同时又深获启迪。配有插图20幅;由上海延安中学高中学生孙正夷(现已毕业)手绘,构思新异,笔触轻灵,从中可见当代中学生的青春风华和奇思妙想。    前言  这本小书篇幅不大,按比例来说,引用的文字却不算少。我想,这不仅仅是一种写作方式,一种在已经存在的书中、从其他人那里寻找自己的认同的情趣;比这种情趣更重要的,是一种致敬的方式:向读过的书,向那些书的作者致敬。    后记  二○○一年春天,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中写了一组谈读书的文字,前后关联,共十八节,组成一个小整体。这个小整体就是陈思和老师主编的《人文知识读本》的第一部分。  同年读本出版前后,这一组“读书谈”在报纸上连载,一个没见过面的中学生为每一篇文章画了饶有趣味的插图。  二○○四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单行本,我起了个书名叫《读书这么好的事》,增加了两节文字,沿用了报纸上的插图。书出版后,似乎还受欢迎,出版社很快又重印。  这次为出新版,做了修订,又新写了两节,并增加了一次关于读书的演讲作为外篇。  在书前的“致敬”中,我说:“这本小书篇幅不大,按比例来说,引用的文字却不算少。我想,这不仅仅是一种写作方式,一种在已经存在的书中、从其他人那里寻找自己的认同的情趣;比这种情趣更重要的,是一种致敬的方式:向读过的书,向那些书的作者致敬。” 因此,我内心所感受到的是,这本小书不仅仅是面对阅读这本小书的人的,它同时也面向它从中受益的那些书和那些书的作者——它向它们和他们致敬。  从最初的试写到现在,已经六年了,我很高兴我做了这么一件事,并且常常想着怎么把这件事做得更好一点。最初并没有预料到我会一直想着它,现在我知道,以后我还是会想着它。  张新颖 二○○七年一月 于复旦大学

内容概要

张新颖,1967年生于山东招远,文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当代文学批评。
主要著作有:《栖居与游牧之地》(上海:学林出版社,1994年);《歧路荒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迷失者的行踪》(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火焰的心脏》(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2年);《文学的现代记忆》(台北:三民书局,2003年);《默读的声音》(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读书这么好的事》(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双重见证》(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等。

书籍目录

致敬
上篇 读书这么好的事
一、“给我狭窄的心/一个大的宇宙”
二、留在我们身上的种子和朝向自我的过程
三、不放弃人类特有的神圣权利
四、不读书的种种理由
五、很困难,所以很快乐
六、书中的恒星
七、“不懂”的召唤
八、起死回生的一骂
九、亲密与美妙,还有幸福
十、普通读者
十一、工具书不是工具书
十二、“世界上有那么多我不要看的书”
十三、书的侦探
十四、重读
十五、像这样的一篇读书笔记
十六、网络时代的笨拙精神
十七、读书的历史和网络时代的挑战
十八、向谁去抱怨书籍的命运
十九、阅读冈阅读经验的唯一性而存在
二十、鲁迅在知用中学的演讲
二十一、十二种声音
二十二、阅读者从书中抬起眼来
下篇 读书这件事——一次演讲
一、一种基本的精神活动方式
二、带着满脑子的想法来读书,可能造成大的障碍
三、在“无知”的位置上去“胡思乱想”
四、阶段和顺序:野,从,通,物,来
五、离开,扬弃
六、一本没有读懂的书
七、“不求甚解”,为什么还能有所“会意”?
八、你对书好,书就会对你好
二版后记
三版后记

编辑推荐

  一本带你回到“为书倾倒”的年代的小书,一起体味人与书的美妙关系;二十二幅世界经典藏书票,见证书籍永恒的魅力! 本书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知名青年评论家张新颖老师应《上海中学生报》编辑之约,专门为广大中学生读者撰写的,关于如何读书、读书的乐趣何在等一系列问题的著作。作者庄谐并备,文字张弛有致,娓娓道来,令青少年读者感到平易亲切,同时又深获启迪。配有插图20幅;由上海延安中学高中学生孙正夷(现已毕业)手绘,构思新异,笔触轻灵,从中可见当代中学生的青春风华和奇思妙想。

作者简介

读书既是一种兴趣,也是一项伟大的工作,人与书的那些亲密的互动,书的漫长历史中那些美妙的时刻和经典的心得,不同阅读方式带来的不同感受,在新的时代读书人的选择和坚持……这是一本让人重新回到“为书倾倒”的年代的小书,回味书本曾经带给我们的丰富的心灵世界,也让更多已经和最好的书籍疏离了的人们重新学会在书本中得到快乐和永恒。
书中配有二十二幅世界经典藏书票,更增添了浓浓的书卷气。

图书封面


 读书这么好的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0条)

  •     一部关于读书的小品文的合集。看书名觉得应该是谈论读书的乐趣的;要是说一本书是为的解决一个问题,那对这本书来说这个问题应当是“为什么要读书”吧。不过看下来,有些失望。书里所讨论的内容,大致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名人谈读书’,一个是‘如何去读书’,只不过这些的讨论都是用了些淡淡的幽幽的散文化的口气,好像是比普通的文字雅了一些。可是前一个论题‘名人谈读书’,是个议论文的题目;后面的论题‘如何去读书’,更加是有些科学论说的意味,用散文话的行文似乎并不能增加什么雅致,反而感觉是少了些真诚和自信。因为对所谈的问题并不那么的确信,所以一直要拿名人的说话做挡箭牌,这似乎也能一定程度上说明所写的东西并非百分百的是自己的真情实感。本来是期待看到一些谈论读书乐趣和意义的文字。每篇文章一开始立个题,然后就用名人名言去填充的方式实在是少了些营养;像是一个个色泽鲜艳的小面包,吃吃是可以的,但也只能是做个偶尔的零点了。另外对于如何读书这个话题,阿德勒的《如何阅读一本书》显然有更为体系化和深刻的论述。所以虽然并不害人,这书是不是一定要写出来,也许并没有那么要紧的意义了。
  •     谁不追求精神和心灵空间的扩展呢?可是,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扩展?怎样才能使个人的狭窄的心逐渐变大,变得丰富多彩,变成一个大的心灵宇宙?读书时特别重要的一条途径。《读书这么好的事》黑塞理想中的阅读,是通过沉浸于伟大的著作,领略历史上和现实中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和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这样,个人就不再是孤单的个人,心灵就不再是孤单的心灵,人生也会在丰富的联系中变得越来越充实,越来越有意义。其实,自我不是一个已经固定、早就存在在那里的东西,自我处在不断的形成过程中。你要有一个什么样的自我,要看你怎样去形成这个自我。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说,一切尚待成型,更需要产生一种自我的意识,加入到自我的形成和塑造、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去。读书,在一个重要的意义上,就是一种朝向自我、理解自我、产生自我意识、形成和塑造自我的运动过程。曾国藩曾经在一封家书里写道:“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既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有的人只看看报纸,最多也不过再读一些当代作家的书,这种人,在我看来,就像一个极端近视而又不屑戴眼镜的人。如果因为困难而放弃了读具有重要价值的书,那也就放弃了又可能从这些书中获得的更高、更大、更深的快乐。一个人要有朋友,要有自己钟情的人,对于书,也是一样。也许别人可以帮助你去摸索,去寻找,但最终还是要你自己去找到,你自己去建立起感情。能够给我们真正教益的,是那些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完全懂的书。有的人排斥不容易读懂的书,某种意义上就如同见不得比自己高明的人。读完了之后,你要想一想,你从这本书里获得了什么?你的理解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没有?你的想象受到刺激和启发没有?你和没读这本书之前有没有一点点的不一样?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培根读书是要先看出它的好处,再批评它的坏处,这才像吃东西一样,经过消化而摄取了营养。《读书这么好的事》把交谈当做争论的人不管正确与否,只想充当一个对抗者,只想以成功地表示反对来获得胜利。用这种精神来读书的读者,阅读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出他能够反对的东西。对于那些爱好争辩的人来说,总会找到挑起争辩的事端的,不管你愿不愿意和他争论。人常说,要多读书。但这并不是说读得越多就越好,单纯地追求阅读数量并不真正解决问题。博览群书也不是没边没沿地去读,知识的种类繁杂,读书杂一点无妨,可是杂到没有中心,什么都知道一点,什么都知道得不多不深,就不可取了。喜欢买折扣处理品的人往往光想着自己得到的便宜,没想到自己因此而失去了什么、真正的好书在等待着你成长,你每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它都会向你敞开新的智慧空间。读书要精细,才能写出读书笔记,反过来说,试写读书笔记,也就是使读书不苟且的一种方法。确实,背诵和抄写,都是挺笨的老方法;可是,即使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互联网时代,有的时候(当然不是所有的时候),古老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笨拙的精神是最好的精神。书不是一切。读书是人生经验中重要的部分,却不是全部。所谓“虚心”,不是“态度好”的意思,“虚心”是真正地把你的心空出来。空出来才有地方把新的东西接受进来。这一点对于我们来说特别重要。一年而野,二年而从,三年而通,四年而物,五年而来,六年而鬼入,七年而天成,八年而不知死,不知生,九年而大妙。很多东西,不经过个人的内心,没有真切的体会,是没法变成真知的。你看很多人讲起来头头是道,这些个“道”,如果只是从外面拿来的,鹦鹉学舌学来的,没有与自己的内心发生深切的关系,这些个“道”恐怕也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上,靠不住。有的时候给予我们营养的东西不是解决问题的答案,而是问题的本身。所谓“会意”,“会意”的一定不是干巴巴的、抽象的、可以概括成几条的东西。你对朋友好朋友才会对你好,你对朋友不功利朋友才会对你不功利。读书也是这样的,如果你对书功利,书也会对你功利。
  •     围绕读书二字的方方面面的体悟、神思、感怀甚至技巧。文字轻柔典雅有学院风,观点基本都属于那种怎么看也不会错的,或许新意略少、掉书袋掉得也欠一点顽皮的趣味,但自有读书人独有的深情与雍容在,也就自有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读下来不由你不接受和赞同。比如,每一次阅读都该是精读;比如,永远不要把诘难和辩驳作者当成阅读的起点与先在目的;比如,定期使用重读来回归那些打动或未曾打动你的经典篇章,也借此回归那些被你所珍视或一度忽视的美好岁月;比如,读那些在局部或整体上超出你理解力的书,而不要满足于“我和作者想得一样”的廉价快乐;比如,经典文本在巨大的可阐释空间之外,总是存在着某种不可更改的必然性部分,这也是这个改编与解构盛行的时代理应遵循和敬畏的底线。“不要急着去提升、概括、总结、结晶,因为提升、概括、总结、结晶的那个东西就是一个形状,中间我们可能需要这个形状,但是到最后还是要把这个形状打碎的”。这个提升、概况、总结、结晶出来的产物,约略就等同于我读博时常跟友人自嘲、从教后又常跟学生灌输的所谓学术圈“黑话”,用一个自己都没完全弄清的概念去阐释另一个自己依旧没完全弄清的概念。我自己太迷恋这些高级智力游戏式的浮夸东西,得失心就重得俗滥了,这算是至今都没全然走出来的误区。写这样的东西,最重要的是敬意和挚爱。再污浊不堪的此在,再鄙俗犬儒的世人,终究还有书那么美好的物事来疗愈和搭救,纵不能改写人生置换宇宙,至少能让我们了悟自身的潺小与匮乏,透彻于那些既已成为习惯的常态背后隐存的荒谬和不堪,然后,用一份新的高度看待并且重新爱上生活。大爱作为插图的藏书票,方寸之间,寓意非常。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还是帮我矫正了一些观点,其中引述的地方较多,不错。不要功利地读书,是出其不意的出现的。
  •     很好读
  •     道理都是老生常谈,但张新颖的阅读视野还是较一般劝读文章作者要广博。文章写得轻松,亦适于轻松翻读。
  •     简洁有力的一本书,读书真好。
  •     私人气韵少呢 道理多
  •     适合介绍给青少年看的励志书。
  •     在新诗方面颇有建树的老师
  •     有时候也怀疑这种书的实际效果是否与写作目的背离,因为正如能体会到对幸福的描述的人是已经体会过幸福的人,能赞同作者对读书的意义与读书法的论述的人也是已经体会到读书的好的人。这样就变成了两个本已互相同意的人遥远的颔首致意,本不读书的人依然立在体验的鸿沟之外呆望而已。
  •     适合刚上高中的小孩子
  •     书中描绘畅游文字的快感与读书的方法都仅适用于纯文学作品。
  •     读书是最好的事,意义本身就在那里,任何去赋予其意义的行为和说法都不能完备。不管是怀着功利心还是虚荣心,去看书去阅读去翻阅,都是不应该有非议的。目的不应该被探讨。读书给人愉悦,也给人痛苦伤悲,这都是一个无限接近自己的过程。青少年时期的阅读经验塑造性格与人生,非常同意这一点。
  •     或許有一天,當我躺在床上靜待我的最後,這些被遺忘的書的一部分會走入我彷徨的思索中,我變像記起一位曾經與我有所助益的朋友。
  •     无趣
  •     文章写的中规中矩,引用了很多名人名言,有一定启发。藏书票插图竟然是插在文章的中间,很影响阅读,不过插图的确很精美,排版再用心些就更好了。
  •     一本小书,很快就能翻完。虽是写给青少年,我们大龄青年看看也很好。从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做不做笔记等方面谈读书,引用了很多名人名言。我自己记得最深的是“一翻解万难、俯仰终宇宙”的辞典。
  •     阅读,给我狭窄的心,一个大的宇宙。 人必须自己去赢得自己的真快乐!
  •     其实是为读作者写沈从文的新书作准备,感受一下风格
  •     07年买的书才看完,有点点启发
  •     教我们怎样读书,怎样爱上读书,名人如何读书。。。。。。。。。。
  •     目测作者高考作文满分
  •     文笔好 简单不浅显 受益 读这本书是这么好的事
  •     读书要读“书的书”。
  •     张老师实在喜欢写这类文抄公式的随笔。如果是中学时读的,该积累多少名人名言和议论文的论据(一个不合格的读者
  •     因为是王占黑的男神,所以好像增添了一丝朦胧的魅力>.<
  •     之前在书店、书展都看到过这本小册子,复旦再版的,当时就觉得应该是本好看的书。直到前不久在图书馆看到它,才开始亲密接触。像是读书方法入门呢
  •     知乎周刊,不是这本
  •     读书小感悟。
  •     挺短的,随便读读
  •     没有一点技术含量的东西,白开水和股沟编,小学生作文;还有炫技之嫌,比谁读的多??
  •     泛泛而谈。
  •     没什么新颖的观点
  •     读书这么好的事为什么不做呢?
  •     读书真是一件好事,这应该是一本关于读书方法论的书籍了,读好书的必要性是一定的,烂书不如不读书!
  •     很有启发的书,大陆读书类书籍中的佼佼者
  •     Why visit the water when we could actually be water?
  •     文抄公也是需要技术的
  •     2007-33
  •     还想再读五百年。
  •     说到心坎儿去了。读书就是一次次把心装满又倒空的淬炼的过程。
  •     内容很浅,准备把它推荐给我们家的小朋友们看。适合初中生阅读量的人看。
  •     某姑娘的荐书让今天乏味的笔译课有了些趣味。小小一本,姑且看作引用名家谈读书的摘录笔记吧,有些话真是说到心坎里了,有些有醍醐之效,当然又给我的书单里新添了几本待读。总之读书这么好的事,再忙也别轻易丢掉啊。
  •     读书是我的爱好,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几乎是唯一的嗜好,所以看见同样爱读书、能读书、读好书的人写的书,不免心生共鸣。
  •     读书的事不是这么容易就看清.
  •     关于读书,提到的几点比较可取,只是书中引用名人的文字过多。
  •     灰常认同标题
  •     给青少年的好书。
  •     写的很到位,很轻松。书里书外都是很好的事,所以翻开去读吧。
  •     喜欢。午饭后暖阳下细细读来,特别有净化的感觉。
  •     看懂布满星辰的书卷是为了能同大海交谈
  •     必读!相当有意思。。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