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自的朝圣路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书信 > 各自的朝圣路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03
ISBN:9787506012539
作者:周国平
页数:471页

内容概要

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南极无新闻――乔治王岛手记》等,1998年底以前作品结集为《周国平文集》(1-6卷),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等。

书籍目录

自序朝圣的心路苦难的精神价值与世界建立精神关系在黑暗中并肩行走精神生活的哲学孤独的价值勇气证明信仰守望者语守望的角度被废黜的国王在沉默中面对有所敬畏哲学与孩子与通俗化哲学的命运名人和明星读书的癖好哲学与精神生活都市里的外乡人记住回家的路愉快是基本标准文学的安静私人写作小说的智慧读《务虚笔记》的笔记不时髦的读书人不只属于历史给成人读的童话也生读安徒生临终的苏格拉底《李白与杜甫》内外回到世界名著简洁的力量世上本无奇迹爱者的反思爱:从痴迷到依恋婚姻反思录……科学与人文闲文或时文序评无类准学术谈并非争鸣自叙和访谈精神的故乡哲学:对世界的认识

编辑推荐

  周国平的哲理散文在当代散文界占有重要一席,其精神价值和文学水准是那些急功近利、好为人师、胡乱解读和"感悟"生活的作坊匠们无法企及的。作为一位特立独行的思想者,他"不时髦的读书"观和无功利的写作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他孤独却执著的跋涉,值得我们崇敬。

作者简介

专业从事哲学研究的周国平博士在央视《读书时间》中说,搞哲学大致上有三种方式:一是创建新的哲学学说、体系、流派,像康德、黑格尔们那样,他自认“不是这块料”;二是当作学问来搞,研究哲学中的某个小领域,某个范畴,他是吃这碗饭的,“这方面的工作总是要做一些”;三是把哲学当作对人生一些根本问题的感悟和思考,并以合适的方式把这所悟所思表达出来。“在这方面,我觉得散文对于我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印象中,周国平仅在广义上才承认自己算得上是个哲学家,言辞谨慎。倒是对“思想者”,他有过一个定义:第一,拥有既具根本性又真正属于自己的、具有重要精神意义的问题;第二,拥有既具哲学性又真正属于自己的眼光。周国平不曾自诩,但他已然是一个深邃的思想者。
《各自的朝圣路》是周国平前几年发表散文的结集。关于书名,作者解释说,一是因为其中自己比较满意的文章几乎都是读了那些精神朝圣者的书而发的感想;二是因为自己写作时心中常怀想着那些隐藏在人群里的今日的朝圣者。
周国平说,他此生最大的嗜好就是读书和写作。读写对于任何一位作家乃至业余习作者来说,都是无须赘言的基本活计,但不少人对其重要性的排序及其神圣感却缺乏全面的认识,在周国平看来,读书和写作两者中,读书始终是第一位的。写作固然使他获得了许多快乐,但是,这种快乐并不能代替读书的快乐。他说,“有时候我还觉得,写作侵占了我的读书的时间,使我蒙受了损失。写作毕竟是一种劳动和支出,而读书纯粹是享受和收入。我向自己发愿,今后要少写多读,人生几何,我不该亏待了自己”。
相对于教科书和专业书这些传统意义上的“有用的书”,周国平更爱读所谓闲书,也即“无用的书”。他觉得,读“有用的书”固然可以获得立足于社会的职业技能,但“无用的书”也并非真的无用,那恰恰是一个人精神生长的领域。对此,他的惊骇之言―――“一个人的成长基本上得益于自己读书,相比之下,课堂上的收获显得微不足道。”
费尔巴哈说:“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至少就精神食物而言,这句话是对的。从一个人的读物大致可以判断他的精神品级。
真正的好书,都无一例外地真实记录了优秀灵魂的内在生活。一本好书的诞生,就是一次心灵的朝圣,这种朝圣是作者的,也是阅读者的。《在黑暗中并肩行走》是我先于文集出版即已欣赏到的文章之一,也是文集中我最为喜欢的篇什。这篇文章就是周国平对阅读史怀泽《我的青少年时代》的感想记录,篇名即援引史怀泽的话。周在文中写到,“相爱的人们也只是‘在黑暗中并肩行走’,所能做到的仅是各自努力追求心中的光明,并互相感受到这种努力,互相鼓励,而‘不需要注视别人的脸和探视别人的心灵’。”正是阅读,引发了周国平与史怀泽思想的共鸣,以及精神上的“惺惺相惜”,并在此基础上有了新升华和展开;“在最内在的精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爱并不能消除这种孤独,但正因为由己及人地领悟到了别人的孤独,我们内心才会对别人充满最真挚的爱”。
作为一位散文作家,周国平是非职业的,却是出色的。对于写作,他主张“对自己说话”。他崇尚一种真正自由的写作心态,相信,不为发表而写作,是具备这种自由心态的必要条件。对时下极其流行的小散文,周国平不客气地归纳出了其模式:小故事+小情调+小哲理。模式化的小散文是最容易写的,也易于在大众报刊发表,这些泛滥的小散文们都有着惊人的相似,读了很多,却无法给人留下确切的印象。周国平无意于此,并且“确信这种东西是有害的,它们会使读者的感觉和理解力趋于肤浅,丧失了领悟生活实质和社会真相的能力。”因此,他“拒绝加入今日的小散文合唱”。
周国平的哲理散文在当代散文界占有重要一席,其精神价值和文学水准是那些急功近利、好为人师、胡乱解读和“感悟”生活的作坊匠们无法企及的。作为一位特立独行的思想者,他“不时髦的读书”观和无功利的写作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他孤独却执著的跋涉,值得我们崇敬。

图书封面


 各自的朝圣路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郭沫若这人很聪明,床上功夫也很好。但他还是存了世故心,不幸又碰上个农民加流氓的主子,不唱热赞歌,就坐冷板凳。    小郭小时候手淫过渡,是床单上画地图的行家里手,深知下面温度太低不利于达到高潮。所以只好跟大农民相互唱和赚取乌纱,又给上海戏子写点剧本,多加点床上戏,以博得大农民一乐。大农民看了上海戏子的床戏,上床也有劲儿了。    郭沫若身为文人,最该明白终极价值不在政治之内。    汉武帝割了司马迁的卵叫,是因为太史公乱叫。当年的事儿是这样的,刘彻的爱妃的弟弟,打仗临阵脱逃,估计尿了一地,主帅尚且如此,汉军看见匈奴更是狂汗,身体虚啊,改名汗军正好恰当。我们的迁哥,他的性子比他的鸡巴还要直,也不管自己跟李陵什么关系,既没一起泡过桑拿,又没一起偷过西瓜,连哥们都算不上,他丫的脑门一热,走出朝班就在楼主汉武帝的帖子下面跟了一帖。    刘彻这人繁体字认不了30个,还老爱以文人自居,舔逼之余爱发个帖子,自己又兼职版主,碰见跟自己性癖好不一致的就删人家帖、封人家号,还装模作样正告大汉王朝所有会员:不许注册马甲,一律使用大号。刘版主看到司马迁的帖子,气儿就不打一处来,心想你丫吃了熊鞭沙拉了,敢拍俺板砖,反了你丫的。帖子不删,号也不封,直接拉到蚕室搞人身攻击。只有一个女儿,本来按伟大的计划生育国策还可再生一个的太史公,御女之器首先无法再生了。文章写得很好的迁哥,在不该叫的地方他瞎叫,结果把自己的卵叫喊没了。    汉武帝阉了司马迁,然而千载之下,虎虎生风者,司马迁之《史记》也。汉武帝是哪头鸟?盖权力盛宴者一时之事也,文章璀璨者万年之雄也。可惜在中国这个鸡巴封建王朝里,文章太过璀璨,作者难免被摧残。小郭该怨自己生错了时代,要是他生在80后,也许可以新概念拿一等奖,然后到处签名售书,碰见勾人的小姑娘,还可在扉页上暗暗留下手机号码。    小郭是学历史的人,老迁的私秘档案他门清着呢。既要高官厚禄,又能领袖文坛,还要保住鸡巴,这真是个技术活儿。小郭这几十年也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夫妻娱乐都不敢超过40分贝,谁叫沿岸的窑洞隔音效果不好呢,吵到大农民就不妙了,人家正在另一间窑洞里跟上海来的戏子“论持久战”呢。    从来只听说过谏臣跪在寝宫门口等着皇上操完屄,逼着皇上去背祖训,没听说过皇上正过性生活呢,哪个大臣用反语的修辞手法在皇上隔壁那屋一人对二女玩三飞,边操着逼边嘴里念皇上他家的祖训来对皇上旁敲侧击。    小郭显然不爱当谏臣,谏臣往往都很贱。小郭又没有能力当奸臣,真正的奸臣是魂归蒙古大沙漠的,小郭可没那气魄。小郭最多就是把头埋在他日本老婆的黑色三角区嗅啊嗅啊嗅啊嗅的。小郭怕干旱,小郭要湿润。东洋之草找小郭代言算是找对人了。    后来呢,小郭的儿子死了。再后来,小郭也死了。小郭去见《李白与杜甫》了。郭沫若这辈子收了个特有出息的贤侄,就是后来跟老婆上街坚决不为老婆提包的硬汉周国平。周国平亲手杀了自己的女儿,又为郭大伪君子写了一篇乡愿的捧臭脚的文字,他可真不愧是邓小平奸商时代发迹的哲学口红啊。
  •     周国平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散文家,他的文学本质里面必不可少地要渗透哲学色彩,以哲学上的理性思考来为平常人生中的每一点感悟做依托。这样,不论主题的深浅,都要在其精神核心的引领下尽量地开掘深度,从这一点上来说,有些只需点到即止的文章反而思考地过长,减弱了散文中闲情逸致的风度。周国平早期的几本散文集在市面上颇受欢迎,像《守望的距离》,这些书受到高等学府中大学生们的喜爱,是有其原因的,那就是大家心底里都渴望在普遍被宣称为浮躁的社会氛围中求得片刻心灵的安静,或者是逃避。应当注意的是,周国平首先是一个哲学家,其次才是作家,他在自己专有领域中的作法时常会被人指责并有微词。他才曾对外坦言自己并没有构建一个单独的哲学体系的能力,所以表现出一种力求自由游弋在各种思潮当中,做一个守望者,尽量不使自己落入哲学体系的囹圄中去。意识到这一点说明了他的聪明和处世哲学,但哲学领域里面每一次学说的构筑都有其整体之中的分布组合意义,即将自我融于宏大的总体当中,其后才能获得整体解放的自由,这是比单纯的观望和分析更有价值的工作。当然,每个人都有各自选择生命运作形式的自由,或许周国平在哲学理念上的尝试开拓了一个全新的境地,但回到文学上来,他的散文集《各自的朝圣路》是一部综合的文集,尽管在这当中他一再强调生命、情感以及一些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但读完全书之后确实感觉留下的印象不是十分深刻,这些问题需要有人去考虑,这是他这样的散文学者引领的一个突出的功绩,但过河拆桥一点说,很多人生哲理的深意并不是通过直观刻意的阐述所能动撼人心的,像他自己所说,不太喜欢一般杂志上的哲理美文,但有的东西之所以受欢迎却是由于其思考背后隐约透出的理念世界所能回答的。过犹不及,太透彻的散文要么归于哲学研究,要么参与社会生活和人内心本质的融合,周国平过于关注精神世界而忽视现实的节奏容易陷入虚无。
  •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读周国平《在黑暗中并肩行走》有感I had this thought a while ago,“My darling cannot understandWhat I have done, or what would doIn this blind better land.”And I grew weary of the sunUntil my thoughts cleared up again,Remembering that the best I have doneWas done to make it plain;That every year I have cried, “At lengthMy darling understands it all,Because I have come into my strength,And words obey my call”;That had she done so who can sayWhat would have shaken from the sieveI might have thrown poor words awayAnd been content to live.——W.B. Yeats《Words》在黑暗中并肩行走,是我们也是独特也是唯一的姿势。我喜爱的诗人叶慈说,“……我爱的人不能理解/我所做和我将做的,/在这茫然而悲苦的土地上。”/……“总算我的爱人明白了这一切,/因为我已用尽全力,/文字也任我驾御”;/……如果她理解了,谁又会说/筛子里会有什么漏出?/也许我终会抛弃贫乏的文字,/心满意足地融入生活。挥霍尽所有的才华,也说不准爱人会不会理解自己所做和将做的。可我们都还期待,被人理解的同时也能理解别人。这是最初和最终的奢望。淡漠而寂聊。茫远无期。可望而不可及。好多人把理解和爱划等号。我问过很多人什么是爱上一个人,有人说,当你说不出原因的时候,就是真正的爱上一个人。可是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相爱,一定有动机。我们常常最先发现别人的优点,如果这些优点你很赞同,那么你会喜欢他;如果一个人有好多好多你喜欢的优点,那么你会爱上他。可是人是个立体三维的存在。我们的观察力只是湖面一般的平面,无论能映出多大面积的一个人,终究不能映出他的全面,都只是一部分,就像月亮不为人知的阴暗一样。没有人能加以阻止,任何人去爱别人。可是随着关系愈发亲密,了解也不断增多。当你能够不仅映出他的优点还有足够多的缺点,很难说你还会不会爱他。有人会说,如果发现对方有缺点就不爱,那是轻浮的爱情,廉价而又不值。或者根本不能说爱。可是如果是一个缺点远大于优点的人,很难想象要去爱他什么。理解他的缺点,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的。我们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完美的人,无论外表亦或是内在,并为之不懈追逐。也许爱一个人,会为他而改变自己的缺点,殊不知,自己看来的缺点是不是也是对方的观点,改变是不是好。我们都有深埋自己黑暗一面的权力,爱不能作为交换理解的筹码。爱有时也会失败,是我们都无法将其当真理来接受的事。爱过了,都说自己不后悔,其实后悔的……不是曾经爱上对方,也不是和对方共渡的时光一定是对变得无法再相信对方的自己感到后悔。然而太相信对方,对方干什么都不加以干涉,会让人怀疑你是装出过于理解对方还是根本就毫不在乎?所以说,我们只要为自己而活着就可以了,在爱情方面,不必相互理解彼此的那些无关爱情的部分。白岩松说,有时候一个人的战争注定单枪匹马。我们常常要自己一个人孤单的战斗。《圣经》里大天使Mitchel向上帝默念他的祷词“Send war in our time,O Lord!”。在好多时候,仅仅依靠血缘关系而联系起来的人们不能互相理解。本能却驱使他们想尽办法互相理解,结果只能徒做困兽之斗,两败俱伤。初三的时候,因为压力和找不到思想的出口,我的脾气异样的喜怒无常,父母不理解却想方设法的理解,找了好多好多人了解情况,偷翻我的日记和上网历史纪录,弄得全家都战战兢兢。有时候,需要独自一个人冷眼看待生和死。To be or not to be?这是一个必须由个人来回答的问题。我不认为谁能理解别人的答案。“sb. get sb.”意思是前者非常了解后者,后者心里想着什么前者都知道而且都可以理解。但是被女歌手Michelle Branch演唱的名为《You Get Me》的歌中却写到“You get me/You look inside my wild mind/Never knowing what you’ll find/And still you want me all the time”。谁说过,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不错的,我认为人的七窍之中,只有通过眼睛才能无碍地望进别人想要展现给你看的那一面。无所谓理解,人只有真正想展现给别人的才会被看出来。心底最深的秘密,谁也无权过问和开发。在每个人的心中,常常都会有个黑暗角落,藏着许多伤痛、忧愁,以为放在这个角落里,就会安全无比,殊不知,这样消极的存放,只会让自己被黑暗一步步的啃噬。可笑的是,有时候连当事人也不明白自己想对别人表明什么,不是对着每个人都明白自己对他的感情。那隐藏在只有上帝才知道的真实情感,自己眼底的明晰还是晦暗,只有通过别人才能明了。“洞察”是个纠缠的词。我一直怀疑是否真的有人能看透别人的内心,在我看来,那些所谓的窥视只是从当事人面部表情的变化推测得来的。也就是说,如果当事人够强悍做到面不改色心照跳,那么谁能够知道你在想些什么呢?又或许,如果能理解对方的难处,我们大概就不会那么八卦的去刺探别人的隐私。可是人的好奇心是无限的,这种于生俱来,有可能为我们带来非凡的获取知识的能力,也会不经意伴随灭顶之灾。理解是如此一项高难度的动作,除了成功运用到自己身上以外,谁都担不起这种行为的后果。就好像是在黑暗中并肩行走。我们都是黑夜里的朝圣者,不管心中的信仰是大是小,坚如磐石亦或是恍如隔世,总还是要朝着那里进发。就像人活着,一定要有生存目的。大仲马说,“人类的智能,就是等待和希望。”什么是等待?什么又是希望?不止是美好的东西,钱财、复仇、怕死……无论多么龌龊的想法和念头,多多少少有一些,才能支撑人活下去。有时候,我们没有办法单单靠自己一味的执着来度过生命的难关,我们必须靠朋友,靠家人,靠那位创造宇宙万物,独一的主宰。一旦这些目的通通不再,而一时不能找到新的代替品,那么这个人就一定会疯狂,会自杀。我们谁都不理解自杀者的内心世界,我们都不明白为什么,也许只有当我们站在同一个位置做着同一件事情怀着同一个思想,才会真正体会到生与死的亲密无间。在踏上那块灰色地带之前,我们无法理解彼此,也不可能理解彼此。人一生要理解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世界上最难明白的,不是哥得巴赫猜想微积分,不是宇宙空间黑洞量子论,也不是君子小人女性的心里,而是理解自己。我常常做一些毫无目的的动作,只为了证明这是我的身体。爱情亦或是亲情,都无法填补无法理解自己这点空白。我是什么?我从哪里来?我说,有生之年,我一定会弄明白这些。至于世界上的其他人,对我来说只是一个存在而已。与自私毫无关系,我只是想着如果自己都不能理解,那么理解别人从何谈起?更何况我根本就没想过要去了解别人。这是我一厢情愿甚至任性的想法。大家都在黑暗里摸索前进着,有过短暂的交流和接触,却没有一个人能伴你走到最后。人是可悲的生物,因为他们生来孤单。我们一边对别人黑暗的一面念念不忘,一边困死在自己的黑暗里。“壮志凌云几分愁,知己难逢几人留”也好,“笑谈词穷古痴今狂终成空,刀钝刃乏恩断义绝梦方空,路荒遗叹饱览足迹没人懂”也罢,人不是花底淤伤,只如饮水,冷暖自知。

精彩短评 (总计49条)

  •     我们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不论如何,选择了就应该不畏人言,勇敢的走下去。
  •     使沙漠变得美丽的,是它在什么地方藏着一口水井。沙漠中的水井是看不见的,我们也许能找到,也许找不到。可正是对看不见的东西的梦想驱使我们去寻找,去追求,在看得见的事物里发现隐秘的意义,从而觉得我们周围的世界无比美丽。
  •     大二的心路历程。
  •     这是姐姐初中读的第一本周国平,各自的朝圣路,奠定了那份无法抹去的蛋蛋的孤独啊~啊哈哈 mark~~~
  •     迷茫的时候燃起的灯火。
  •     见语文摘抄137。
  •     灵魂只能独行
  •     平淡中饱含激情
  •     如果是1999。。。记忆和遭遇删除了一颗星星。灰色的心。
  •     灵魂注定只能孤独的前行
  •     我觉得比善良丰富高贵深了
  •     真的是看了好久啊,断断续续。终于完了。
  •     如果没记错,应该是读过
  •     大二那时看的周国平的第一本书,从此喜欢上了看周国平的写的文章,觉得作者在某些方面的见解很有深度很是敬佩。
  •     高中读的。当时大受鼓舞。
  •     我在我的路上朝拜我的神,你却笑我眼拙不知神在心。
  •     观察自己,对事物和自我有敏锐的觉知。
  •     如果可以给三星半就好了~
  •     走上朝圣路,开始。
  •     为什么会觉得离《守望的距离》差的好远。好像是有一些刻意了而非那么的有感而发。再加上书买的是我并不喜欢的精装版,失望了。
  •     不能算哲学,应该算随笔。适合每天晚上读几篇,我觉得周国平很符合“公知”的定位,很多文章都有点给市井百姓哲学启蒙的意思
  •     哲思启蒙
  •     很喜欢那段人生过程就是各自朝圣路的说法
  •     2005年2月18日
  •     清明回家的路上看完的,每每读完周老师的文字,心里都会深受启迪。做一个真诚思考和生活的人。
  •     多是读书札记,蛮好的,从此书中认识很多好的作者与他们的书。
  •     前面分析哲学的部分很受益。。。后面他自己想法就有点惨。。。
  •     高一的推荐书
  •     道理很清楚,然而我们的未来总是云遮雾绕叫人心焦。。。
  •     补记
  •     就如题目所说,各自内心够有各自的向往,我亦不列外
  •     很喜欢的一本书。读了很久。刚读罢没有什么感觉,但是却发现道理在生活中处处得到验证。是我对哲学入门的敲门砖。
  •     枕边书之一
  •     读他的散文,只是因为是尼采作品的译者。
  •     初中那时在图书馆安静地把周国平的书读了一本接一本,慢慢修理并搭建我自己的思想。
  •     需要更多的角度和方式
  •     书摘做了许多 会慢慢看的
  •     很不错的一本书 一如既往支持周老师
  •     2011.8
  •     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朝圣路,我们能不能携手
  •     影响我人生观的一本书 作者对世事的理解 与我产生强烈的共鸣
  •     心灵鸡汤类的书,还是少看...
  •     喜欢的读,不喜欢的过
  •     外向的情绪并不能掩盖个人内心的孤独感,论其一生都在爱情、生活旅途中摸索着,不能强迫他人以自己的方式和自己相处。要学会不断地从自己创造的生活中体会到真实的存在感,漫漫朝圣路,其修远兮。
  •     相爱的人们也只是在黑暗里并肩行走
  •     温暖的哲学书
  •     印象不深了 大学时读的 应该还是不错的一本
  •     给浮躁的灵魂以平静的力量
  •     喜欢周国平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