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你非不快乐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书信 > 原来你非不快乐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2
ISBN:9787563379071
作者:林夕
页数:204页

章节摘录

道理,几时都有道理,问题是有没有较易入口的糖衣包装,让人愿意听下去,任何高明的宣传口号,都得谨记有否针对目标受众的利益,任何大道理都必然难以消化,任何简化后的道理,都很易得到还用你说的反应。摆明车马说道理,难在找听众,有了听众,难在让人信服,让人信服,难以记住,让人记住,难以让人知而能行。是为《说难》之下集。养生之道,在乎吃得清淡,那几乎是在混沌的世间少有的绝对真理,但,遵行者多数为体重身材美感着想,只有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真的为养生而依照《颜氏家训》之类少盐多醋,少食多餐,直至真的让舌头返璞归真,终于找回一砖豆腐的清香,一碗白粥的余甘。我们日夜面对着许多美食节目的诱惑,广告主导着我们追求美食的心魔。而且,老实说,吃得再素,在日防夜防食物毒素难防的今天,也许很多人都宁愿豁出去过一个可能会折点寿但食得痛快的生活。如果是这样,再说另一个养生之道。众所周知,大部分书画家都得享高寿,动辄到九十、一百,理由不难明白,你的心不能静,不能忘我专注于一笔一画的过程,便难以有所成。画画及练书法根本就如一次禅修,养性之余更在缓慢的行进节奏中减慢了你内心的躁,而你的心境也会反映在你的笔法中,故也等于慢条斯理地释放了你本来想激烈地发泄出来的心火。或者也没有太多人有耐性与奢侈的时间,去学画练字者等非长时间不能为功的活动,从而养生。如果是这样,再说一个一行禅师的养生法:驯服内心之虎。这可能是我们每天都会面临的考验,故难度高一点也值得当一场游戏来玩一下。内心之虎,就是我们的怒气。除非你与世隔绝,否则,你是上司你会为下属的低能或惰性而动怒,你是下属会为上司的刻薄或无理取闹而愤怨,你关心社会,会为不平事为不济的政客而动了义愤。不过,可否假设,动怒是你自己的问题,外缘的遭遇冲击正考验你的定力,而你败在外缘之下,你并没有能力处理你的愤怒,那是你本应可以自决的内心,放进一头老虎,并放纵情绪将之喂大。如果你的心不能消化这老虎,便得将之放生,把怒气宣泄出来,但不在对方身上,这样只能引致更大的怒意,负负得负。把怒意化解,无非是再反省,为什么会值得发怒,即使是义愤,一经静心分析,即化为理性的数据,义如果要成仁,也该用平和的手段才能让义得以彰显,骂街并不能把义理还原。至于令你动怒的人,就当那是一场因缘,那是他的业也好,孽也好,是冲着你而来,但你懂得止蚀的好处,就当是一场梦,几多恋爱都可以当没有发生过的话,何况是别人给你吃的一点亏?不动气,反而分析对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就可以用一种与己无关的平常心去拆局,或不拆。不但可以养生,更可以增长智慧。不过,你做不做得到?

前言

前言:未知苦焉知乐如果你寄情于许冠杰所唱:“快乐,是回家往浴缸里的一浸。”擦干身后呢?那只是用肉身的享受减压。那是一时的快感。假若你把快乐寄托于每晚的节目,节目完毕后呢?那是一时高兴。乐极不可能永远忘形。要是你将快乐交托于爱情,以至结婚生子,那是长期替欢愉幸福卖力的豪赌,付出代价后赢了快活,万一输了呢?即使你天生乐观到对老病生死视若无睹,总难逃幸福并非必然的现实。的确,快乐有太多近亲,开心、放怀、高兴、快活、狂喜、兴奋、喜悦,在生活逼人及时行乐的大势中,很容易令人忽略了快乐的母亲,安乐。心境不能安乐,如何可保飘忽无常的快乐?其实,快乐的天敌比近亲更多,不用佛家的三毒五欲五盖无明又长又深奥来吓人了,这些人性带来的,就简称烦恼与痛苦。从写作的思考过程,生活成长的经验,以及我的信仰,都告诉我,不面对认识痛苦,找到灭苦的方法,就只能靠逃避来享乐,依然与快乐无关。说白了,这本书没有列出一千种快乐的方法,一万个快活逍遥游好去处。还没放下心里的包袱,逍遥得到哪里去?没提供心灵的鸡汤,汤只能补身,我不自量力试图扮神农尝草开药,所以选择残忍地尝试把这包袱打开,理解痛苦的来源,才能为心把关,只有心无挂碍,才能让烦恼与痛苦贬值到视而不见,才能找回快乐的生母:安乐自在。再说白点,举例,关于爱情,因安乐而快乐,就是做到“不错过任何挑逗,也不为任何人等候”,“不给我的我不要??,不是我的我不爱”。书名叫《原来你非不快乐》,副题该是“得你一人未发觉”。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快乐本由心决定,一如空气存在,用力呼吸才会发觉,但用力呼吸到喘息,便生了害怕失去之心,执著于快乐,便不快乐。本书分为八章,小心的是,最后一章讲死亡,因为我深信未知死焉知生,正如未知苦焉知乐。对终极结局忌讳,没有想过探索之后的出路,之前的快乐都是一场快活的幻觉罢了。可能,这都是讲得出还未完全做得到的一些体验,看完让大家失望,那么,在这里补充一个资料,原来快乐并不抽象,美国威斯康星州有一间实验室,采用最先进的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技术,居然能捕捉脑部深层电流活动的微细变化,测出一个人对抗情绪痛苦的能力。实验中胜出者全是禅修有道之士,我看过他们的书,最重要的得着是:快乐不可能从外境追求,??因为现实挫败难免,只能往自己内在的心修练,才能无敌无惧于外在遭遇。不用找,不要追。

后记

致内地读者得怀着感恩的心情,在因缘际会下,我第一本在内地发行的书,是关于快乐/不快乐的课题,跟内地朋友分享自己这几年的体会。当前大势,不失为反思“拥有与失去”的黄金机会,能借此想到拥有的代价、失去的回报,内心得以从外在环境与际遇中释放,堪称千金不换。过去写下不少勾引别人眼泪的歌词,有时会反省自己是不是美化了伤感,有时又觉得让人落泪,可得到发泄,但愿也不算是作孽、遗害人间。有时看到内地网民在在线讨论我最伤感的歌词,看着看着,不期然想到所谓悲伤,不把它写得透彻见血见肉见骨,不把“苦”解剖,也难以找出解药,这样看,也算符合科学发展观吧。如果多难能兴邦,多了解苦,查找苦的成因,大抵亦能兴建乐的心灵国度。四川地震事件,在书中也写下了我边看新闻便流眼泪边对悲伤的体悟,甚至以身试法,用研究的心态重温这些场面,从废墟中意图提着灯笼找一个重建终极心灵安乐窝的图则。这本书的企图心虽大,可在如今的金融海啸下,如能让一个读者找到一个救“心”圈,在浪奔浪流中得到浮起来的力量,已是我最大的快乐。

内容概要

林夕,原名梁伟文,生于香港。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修翻译。曾任港大中文系助教、《快报》编辑、亚洲电视节目创作主任/节目部副经理、音乐工厂制作总监/总经理、商业电台广告创作及制作部主管/商业电台制作创作顾问/商业电台顾问。同时写歌词、写稿。

书籍目录

目录:(黑体为每一章名字)致内地读者前言: 未知苦焉知乐自语: 我的快乐时代听心跳放下静如蝉风景不转心境转心如工画师当无闲事挂心头江河万古流独恨当时已下山这不是我的眼耳鼻舌身意不是太早,就是太迟抛得开手里玩具 先懂得好好进睡安乐与快乐李白的理财哲学我们拥有的多不过付出的一切谁都很想富有谁都不必富有任何售价不买都便宜足够,便足以忘记车会驶进月台舍了风景得心境仰望到太高 贬低的只有自己摘星危害健康都是励志片惹的祸坚强的迷思人望高处水向低流一追再追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三的哲学天生我材不要用哥前哥后三分险做一个普通人王子挑选宠儿 外套寻找它的模特儿红颜薄命鱼的联想选一张合适的椅子找一个自己的布景风会吹过露台十二少戒又何欢吃又何憾凯琳的抉择好样的为幸福着想水族与音乐族脸色放在一旁 内心反而宽广蟑螂的脸孔没情人鼓励没情人忘我则柔利他而忘我挑拨别人自卑的过客好人难做求知才能守望相爱健康政治正确以人为本的不幸涌涌声浪撞睡莲 拈花带笑静默无言天啊天神啊神中国的圣经苦海中慈航的船票何足道真理越辩越昏世界不是平的只看见别人眼中的沙石福由心生如果东京不快乐与内心无关的冷热知识与命理大师对战假面的纪念人造卫星围绕这地球 我们却围绕着 快乐哀愁好好活下去从特写到长镜万暗中光华射应节不过是替国民生产总值效劳一无所求故一无所惧有病呻吟两忘于江湖当我不知道原来你摔了一跤的遗憾一件睡衣的污垢温馨的小人眼泪赞住客请记得 总有某天租约将满你可以不怕死多见一面少见一面未知死焉知生超生破障寂灭忘言顺变有理,节哀无谓笑丧倘若乔峰不死去你的传奇无名氏的遗书生有涯我们都是傻孩子后话: 原来你非不快乐

编辑推荐

《原来你非不快乐》作者是华人乐坛第一作词人、畅销书作家!出道20多年!词作超过3000首!红遍海峡两岸!林夕最新力作《原来你非不快乐》7月在香港出版后,连续3个月登上香港销售排行第一!出版4个月内即重印4次!林夕迷说:“他不认识我,却是最了解我的人。”出道20年,3000余首词作,他却有着哀多乐少的遗憾。林夕在《原来你非不快乐》里思索着快乐与安稳的途径。《原来你非不快乐》记录了林夕在盛名之下悄然展开的思考,有点笑傲江湖,却心肠独热,有点旁逸斜出,却直探人心,至于名人圈际的纷纭交往,世事现象的往来流连,都成材料。好看,耐看,值得收藏。

作者简介

这本书是林夕在2007年至2008年间写作的关于人生与社会生活的作品专集,围绕“快乐/不快乐”的主题,内容涉及心境、工作、时事、社会民生、生命等等多个方面的思考。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直面“不快乐”,将苦痛解剖,从而找到真正的长久的快乐,以安稳人生,改塑生活的面貌和品质。文字上承袭林夕词作一向的精致风格,蕴涵与晓畅兼备,殊值品味。

图书封面


 原来你非不快乐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67条)

  •     听心跳放下静如禅抛得开手里玩具 先懂得好好进睡仰望到太高 贬低的只有自己王子挑选宠儿 外套寻找它的模特脸色放在一旁 内心反而宽广涌涌声浪撞睡莲 拈花带笑静默无言人造卫星围绕这地球 我们却围绕着 快乐哀愁住客请记住 总有某天租约将满
  •     实在是因为那些金句而买的书结果很失望,无数篇文章在讲股票叫人家要想开点,开心最重要其实越是讲这么多,越觉得他本人就是患得患失的不开心人群!光因为喜欢王菲而打算买这本书的,小心吧
  •     他的评论集,让我想到了一个小男孩,捂着眼睛对自己说:“不怕不怕,没有人欺负我,我很快乐很快乐!”认知式的自我催眠,可以愉悦自己,却不一定能感染读者。林同学受过不少伤,所幸比较自恋自视甚高,所以还能维持内心平衡,只是有时令人痛惜。爱护自己一点,找一个喜欢自己的人去谈恋爱吧,你这些胡思乱想会少很多。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我还以为是和词一样美丽绝伦的书,结果是杂文集。基本上是对时事热点的看法,觉得挺没意思的啊,不过还是有点箴言的
  •       断断续续地看完这本略“散”的小书,没有太多惊人的论调,也没有高喊着”正能量“的口号,纯粹形同老友闲谈般的娓娓道来,平淡中透着种不张扬的力量。
      
      从来想到快乐,都是在各种节日的祝福中,而谁会去真的琢磨这个再平常不过的词语呢。真正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大概是十几岁的时候,火车上,一个同学的妈妈讲起最近不甚美好的事情,说到同行的人都开始心生同情,而她最后只是说,其实这些都不关事,还是要快乐起来,快乐是一种能力。
      
      这大概是那次6、7个小时的旅途中,自己想的最多的一件事。也许快乐真的和外物无关,把自己的快乐同物质、成就联系起来,大概永远也不会真的快乐吧。更甚至,把自己的快乐与否指望在子女、伴侣的身上,最终也许只会成为别人的负担。何况,一切extrinsic的因素都会变化,而唯有快乐这种intrinsic capacity,才是永不变质的。
      
      18岁生日的时候,还是个自我膨胀的小孩儿。爸妈给自己的信里,没有祝愿我成功、学业顺利的字样,只一句,希望我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转眼四年多,用句歌词,”过得不好不坏“。至于快不快乐,也并没仔细想过,也许不在那段时间里,任何对过去心境的评价都有偏颇吧,便也不再过多回想。
      
      去年跟师姐去一个discussion group,当晚的话题有点...我只能说”假“。”How do you show respect to others?“。想到最后,我只能说do not judge。如果我尊重一个人,那么即便他做了不好的事情,我不会judge,不会擅自臆断他品质低下,而会试着理解,或许他有自己的难处,又或许我看到的只是one side of the picture。而我们对待别人的现状,即便不愿承认,但就是这四个字,”憎富嫌贫“。
      
      最近的现状,有事做,但不完全为了生计。工作日规律充实,周末安心消遣。在一个孤独感有点高的城市,但有一群可以厮混在一起的好友,她们有点吵但是可以说心里话。有个地球另一面的人时刻care自己,虽然这让自己有时候温暖有时候迷茫甚至绝望,但既然选择了在一起就是要更快乐的不是么:)
  •     梦…
  •     不是很懂的那种
  •     这本书大学买的,跟我走过好几个城市了,终于看完了,我之前也觉得和林夕的歌词相比他的书没那么出彩,最近看后反而觉得他多年前写的现在看也觉得特别对,作为作者很多人不那么“任性”,还是要真敢于表达啊。写了很多,关于欲望、金钱观、信仰等等,挺好,人家说枕上书,每次去在厕所思考人生必须拜读此书。
  •     林夕也就歌词写的好,书实在不怎么好看。适合做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
  •        两天前刚拿到这本书,下午在咖啡的陪伴下啃完了。不得不承认当时买书原因一半是喜欢他的词,一半是好奇关于他和他的传闻。
       欣赏浮世中夕爷的处事心态,这跟他的信仰相连,也许他笔下的词不同于他人就是因为心境的关系,“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他眼中所观所看,心中所想所念尽是良辰美景,即便词中有虚设之美。“不错过任何挑逗,不为任何人等候”豁达心境下却充满着无尽的哀愁,如果他为他停留,他又怎不愿守候?
       自认为是文化青年的自己总是想起个脱离俗世的笔名,所以倍加喜欢叫着林夕的梁伟文。可是林夕毕竟把梦拆开了,也许他知道即便痴迷于梦,但终究有梦醒时分。“用力呼吸到喘息,便生了害怕之心”,执着于做梦的人,却把梦分开了。
  •     人生过多纠结,放下是为原始。这本书有着许多自己特别赞成的看法,以前对于林夕的了解仅仅在于作词,此番看来,自己眼界未免狭隘。
  •     鸡汤不如 浪费了好书名
  •     快不快乐,原本是内心建筑起来的城墙,纯粹私人感受,不足为外人道,林夕这本书企图把他的心里诉说给世人,我看到的是在世俗边缘徘徊的他,说服自己政治经济娱乐,纷纷扰扰别太走心,又有种不舍,和很多人比我已经很好,缘何要不快乐自寻烦恼。
  •     随便翻翻感觉还可以
  •     一般般
  •     也无风雨也无晴
  •     转豆瓣 拿到林夕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是比较尴尬,因为我一拆开,就有一张小标签掉下来,上面图片十分非主流,在层层夕阳下摆了两张空沙发,旁边一排矫情的字,  此时此刻,谁在和你读同一本书?    没有人和我读同一本书,时时刻刻都要提醒自己,只剩我一个人,我现在单身。    很久以前钟意《再见二丁目》,并不知道这是林夕最满意的作品。并且我觉得他给王菲黄耀明填的那些词,意境内容远远胜过这首。  当时只是单纯地喜欢这首歌的感觉,“这一刹我只需要一罐热茶吧,那味道似是什么都不紧要”“唱片店内传来异国民谣”,一个人生活的姿态,很美妙。  就像在温暖有风的下午,坐在露天咖啡馆,享受时间划过皮肤的明朗与清新,是一个人,是孤独却骄傲地品尝着时光。  以前我被情所困无法自拔时,总是翻出《再见二丁目》来听,前奏一响起,心里就舒服了,像被电熨斗烫过一样服帖,开朗。    后来,有些顿悟了,“原来我非不快乐”里的“原来”二个字,是有歧义的。还可以叫“以前”    通常我都无比坚韧,不像内心柔软的巨蟹。即使遭遇再艰难的事,我都有勇气面对,因为我会想到,十年后再回想起现在,或许这眼前这让我肝肠寸断的困难什么都不是,渺小得不堪一击。或许我经历过的种种...,成为人生奢侈的记忆。  假如遇到2006年高考完的自己,她肯定会告诉我,这是一个让她尽情挥洒肆无忌惮痛快完美的夏天,而不会纠结于那分离的难过。  原来我非不快乐,只我一人未发觉。    他似乎把最好的歌词都给了杨千嬅,“青春仿佛因我爱你开始”,一句话说得热泪盈眶。  但是他说的“不错过任何挑逗,也不为任何人等候”,也着实让人心酸,像是一个被伤透了心的人,无法释怀,却要装出一副洒脱与不在乎,其实内心却隐隐如刀割。    尽管书中写了不少哲理,很有禅意,让我明白,不要那么执念,菩提本无树,天无风雨更无晴,一切都如此超脱。毕竟他跟王菲一样,皆为信佛之人。  我外婆也是,这些道理她可以给你讲到天黑都还兴致盎然。  明白的人太多,知道的人更多,然而真正这样生活的人又有几个。    人就是有七情六欲,就是有喜怒哀乐,就是有思想有忧愁,有爱有恨,就连动物都有的,为什么要否决这些情感呢?  只是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充分发泄了这些感情后,更应该去做什么。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高中的时候收集好看的歌词,假装很悲凉,一本笔记本上写满了那些被文字童话的情爱。疯狂地幻想着爱的华丽与美好,贪婪地依恋,放肆地撒娇。什么都没有,多的是过盛的青春激情与幸福憧憬,装作很懂的样子,编织着自以为荡气回肠的故事。  但最终爱情还是归于平淡,平淡到渐渐消失殆尽。爱情她再美丽再强大,也敌不过时间。    所以林先生说了,就像是富士山,你爱它,但不能搬走它,你有什么方法可以移动一座富士山呢?回答是,你自己走过去。爱情也如此,逛过就已经足够。    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此坦然,我不知道,因为在我眼里,分手就一定要哭,离别就一定要念念不舍,回忆就一定要一触即痛,爱情就一定要永不释怀。  爱情之所以为爱情,她真的不是拿得起放得下,你之所以能够放下,只是因为不够深情吧。    我无法拿林夕跟方文山姚谦比,因为林先生的词是写意,蕴藏了太多幻化重生柳暗花明的心境,可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能语达。  有时他的话又直指我们内心,像就一片玻璃扎进了眼睛。    有时语言是那么苍白无力,像王家卫说的,一些话说不说并无分别,因为事情总是会变的。  歌词也一样吧。    多年前,谢霆锋桀骜不驯的在舞台上深情款款地唱着,他写曲林夕作词的《因为爱所以爱》,献给他的爱人王菲。谁能料到那转瞬即逝的爱,只不过一场璀璨的梦境呢。  或许林先生会明白这段情,他知道,爱不在于相知相守,逛过便已足够。    像书中提到的,没上过大学的人,就没有资格评论上大学没用。  我不知道我有没有资格评论爱情,但我相信爱情,并且热爱她。   阅读更多 ›
  •     实在是。。不怎么样啊。。。
  •     将信仰的佛教,喜爱的老子无用哲学,中国传统诗词混为一体,谈生死喜悲,语言简练而极有思想。天生我材不必有用,鱼有用往往被捕杀,可见有用实则利于他人;当你不执着于快乐时,快乐便随之而来;当你把自己看得没有那么重时,仅仅是大自然最为普通元素,自然能丰盈轻松。
  •       在读此书时,会有些不习惯作者的表达方式,感觉作者的语句就像他写的词一样,需要读者多揣摩几遍。
      另外感觉作者在作此书时,就像行者修行一样,文字朴实无华。
      总体而言,就读者自身的观后感受,书所透露的主题就如书名一样,原来你非不快乐,得你一人未发觉。
      读者读此书,也顺便如接受一场洗礼。
      书的质量个人觉得在75至80之间;所呈现的观点即如上一样,几乎无让读者眼前一亮的观点。
  •     一个喜欢的作者推荐的书,也是我近期读的书里面比较喜欢的一本了。
  •     1、买书的原因是因为本人特别喜欢林夕的词,相信大家也是。2、这书的价格不算便宜。3、有些失望,内容没什么新意,做成书比较牵强。4、还会一直喜欢林夕 不能因言废人也不能因人废言嘛。5、喜欢林夕的词就够了,爱屋不该及乌
  •     一些政见,一些社会关切,一些文学评论,一些世态炎凉。
  •       其实我蛮喜欢夕爷作词的歌曲的 很能触动人心,所以就买了他这本书,看到一半吧,或者年纪还小 ,没有经过那么多的大起大落,所以也未能参透里面夕爷所提的佛学禅理。其实快乐不快乐都是自己的一种执念而已,很喜欢这本书的书名,还有《再见二丁目》这首歌的歌词,已经很凄美
  •     单纯因为名字入手的书,再见二丁目对我而言意义太过特殊,大概还因为当当打折凑单。林夕果然只适合写歌词,这种日记留着自己看看就好了,拿来圈钱过分了。还好比较便宜吧,买里面那张纸也不错。
  •     很喜欢林夕写的歌词,所以对他的书也很有兴趣,书并不是很容易读懂,多读几遍才能体会其中的意味。印象最深刻的是: 要想快乐,首先要破:执”。 人生总是有各种执念,太过于执着便生出不快,反倒忘记事情的初衷。如果能破执, 人生会少很多不必要的烦恼,里面引用的古诗词很恰当:“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一些人,一些事,一些关系,不要以特写镜头来观照,试着拉远拉长,用长镜头来看,或许更能放下。
  •       林夕,一看到这个名字就会想去看他的书,其实我们很多人知道他是因为他写了如此多成名的词曲,他捧红了一个又一个。。。。张国荣,王菲,杨千嬅等等不计其数,我想再也没有人像他一样把歌词写的那么的贴入我的心怀。看到这书名我就莫名的想起他曾今写的一首歌《再见二丁目》,原来我过的快乐,只我一人未发觉,岁月长,衣裳薄。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觉得我们生活在如此压力的世界,快乐从何而来,我们哪有时间去快乐,哪有心情去享受快乐,慢慢的快乐已经称成为我们生活的奢侈品了。我们忙于生活,忙于挣钱,忙于生计,忙于。。。。。。却惟独不忙着快乐。我曾经一度轻微抑郁,觉得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我甚至一度想就此了结生命,可是突然某天看到一句话,人活着开心也一天,不开心也一天,如此一算,那我有什么理由不开心呢,反正怎么都是一天,起码我开心了一天,我是赚到了,所以其实你并非不快乐,只是没来得及快乐
  •     物流很快,书是正版,满分!
  •     看起来很轻松的书,闲来无事随手翻上几页,作者的见解很是独到,让我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       大抵喜欢香港歌曲的人都知道林夕,大抵喜欢香港歌曲的人都知道《再见二丁目》,大抵喜欢这首歌的人都知道歌词背后的故事。“原来你非不快乐”出自此歌。我同众人一样,感叹阿梦所遇到的故事,也感叹阿梦这个人。但是看罢此书,会发现也许我们根本看错了林夕。
      确实,林夕早前写下这段金句时,确实是伤怀的。“衷心觉得,即时原来自己在众人眼中本该快乐,遗憾的是,当事人无知无觉,那对于快乐,还有什么希望可言。”,可是他又说“时间,是最幽默的,十三年后回看这曾让我惊心动魄的两句歌词,如今看来,竟然让我对快乐开了窍。”
      放下书,如果你问我林夕都写了什么,我恐怕一句也说不上来。但是又好像了解到了点什么,这种若有似无的感觉一直伴随着我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我说这是一本香港人才能看得懂的林氏大作,就觉得只有生长在那样的背景下,经历过那样的港人港事,才能真正领会书里的意义。而我们,只能在围城外翘首而望,却无路可入。这不是遗憾或者悲伤,这只是这样。不悲不喜,才看到的大悲大喜。
      给了三颗星星,但是我还是觉得可以在某个阳光不错的午后,端一杯咖啡或者一盏清茶,窝在沙发里翻翻这书。看看林夕到底是怎样在十三年后开窍的。
      此外,细细品味,我们还是可以看到金句之王的魅力和功力。
  •     大陆终于可以买到林夕的书了!虽然不是完整版,但是还是很期待。期待快点降价
  •       1.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快乐本由心决定,一如空气存在,用力呼吸才会发觉,但用力呼吸到喘息,便生了害怕失去之心,执著于快乐,便不快乐。
      2.自问拥有在世俗观念中认为是有点的一些性格:不惜代价追求理想,意志坚强不达标不死心。加起来,原来只落得个偏执。
      3.要灭苦,先破执,不固执于追求,不以坚强为手段拥有为目标,心才能没有牵挂,没有负担故无重,才能自由自在。所谓心事,不过是不如己意,那就是我执。执著于自己描画的理想,一有落差,即生烦恼。
      4.《道德经》箴言:若能心如流水,流到哪里是哪里,随自然环境而改变形状,心无所往而不假外求,与自然成为一体,不为拥有而拥有,内心的空间任我行,无须向天问,于江湖笑而不傲。
      5.我们拥有的,多不过付出的一切。
      6.足够,便足以忘记。
      7.要决心忘记我便记不起。
      8.仰望到太高,贬低的只有自己。
      9.理想,总是要动听得像摘星一样浪漫,有点遥不可及才让人看得起。
      10.面对,接受,放下。
      11.我们总忘了,有时懒一点更好,蠢一点更快乐,知少一点心更澄明。
      12.水总有一天会把岩石磨成细砂,不争一日之长短。
      13.一层一层地爬楼梯,劳累一场以后究竟想看到什么风景。
      14.一追再追,最怕只是上了很多层楼之后,并没有带来更高的视野。
      15.只可惜,传统心态总认为,天下最有骨气、勇气,就是直攀天梯,视之为唯一的正路,以获得最难得的为成功的定义,忘记了退而不取,舍得得不到的,也是勇气的表现。
      16.只有读过大学的人才有资格说念大学没有用。--亦舒
      17.常常不自量力认为凭意志力是没有什么不可能,忘记了体力的极限。
      18.要拥有先懂得失去怎接受。
      19.因为,那是火花,毛管扩张以后,心跳终将回到常态。疯爱一个人很难,过后如何因爱之名自处及相处却更难。
      20.先把自己看得轻一点,更重的伤害便得以卸力。
      21.无论记性多好,只要能把记得与记住分别开来,就知道有些事虽不能从脑海消灭,但总可以让心建得更高,地租当成山顶一样矜贵。便会珍惜,不会把一切乱放进心上。心是要来开的,既然开了,就让不应阻碍地方的东西扫出去吧。
      22.行善之所以会快乐,是因为你终于懂得把自己的利益放下。放下,自然离苦,离苦故得乐。
      23.太多时候,理想加用功加意志,不一定就有一个电脑程序计算出你的付出够了,就给你愿望成真。际遇之玄妙,不是靠阿信、大长今精神就能操控如意的。
  •     我买到了,是水性笔签名,手签的。可惜不是签在书的扉页上,因为每本书都有塑料封膜,是额外送一张签名书签。当然,有人质疑:谁能保证那是林夕本人的亲笔手书?可是,看书的人何必要以最坏的恶意揣测生意人呢?至少,这个签名圆满了我们喜欢一个人的梦想。
  •     林夕个人的随笔
  •     可以一读
  •     写词很好的人,心思也是很敏感感情也很丰富吧。不过书不怎么好看……抒发的个人感情…
  •     我买的也是K5~你有需要的电子书可以问我,我有的话就传给你~
  •     矫情……………
  •     林夕词棒林夕词棒林夕词棒林夕词棒
  •     發貨超級快,價格實惠!
  •        《原来你非不快乐》书名当然是取自杨千嬅《再见二丁目》的歌词“原来我非不快乐,只我一人未发觉”。其实书里关于快乐的剖析早已在林夕十几年前的歌词里道出“如能忘掉渴望,岁月长,衣裳薄。无论于什么角落,不假设你或会在旁”,对渴望而得不到的人总是越执着,人活的岁月越长越是容易担心衣裳薄。人随境迁,情随境变,越是将快乐寄予在另一个人身上越是会患得患失,无法自主把握。要想拥有开心、快乐,必先懂得安心、安乐。要做到这点,不能依靠物质条件而是全凭个人内心的平和,安定。从安乐的心中得到超然度外的快乐。其实我觉得林夕这种想法是有点类似于道家思想的,不过林夕对老庄道学还有佛理、禅礼还真有独到之处。
      
       但林夕所说的这种不假于物,不假于人,而发然于心的快乐,我觉得还是一种极理想的产物,暂称其为极乐。也许更甚于共产党所说的共产主义,不知何年何日能实现,而极乐是今生来世都未必能体会到。当然快乐也绝非建立在毫无物质基础的情况下,物质基础要有,但要求不多,正如书中说的“足够,便足以忘记。“而矛盾就出在这里,要怎样才能达到“足够”。
      
       我不知道香港是什么情况,但是对于处在大陆的我们,“足够”就是足够你熬大半辈子。像我这样最苦逼的高四党,操心的是怎样考个“足够”找到工作的大学。大学毕业生操心的是找个“足够”填饱肚子的工作。填饱肚子的人又要操心找个“足够”陪你过下半辈子的伴侣。有了伴侣的还要操心那“足够”栖身的三室一厅。而有些更苦逼的如果连一套三室一厅都没有,就没机会找到女朋友。这些都仅仅是足够,但也足够我们折腾了。
      
       什么是现实,现实就是“岁月长,衣裳薄”,越是活得长久,越是担心衣裳渐薄。这样的现实谁都逃不了。绝大多数人迫切需要的并非那种闲情逸致,悠然自得的快乐,而是苦中作乐,那种在为了考个530葬身题海,加班熬夜通宵达旦,驮着房贷欠着卡数中仍能会心一笑的快乐。不过要达到这种境界并不容易,你需要把心从那个充斥压力和不安的环境中抽离出来,内心远离人间烟火才能找到片刻的安宁和快乐。一切全凭于心,“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快乐是一辈子的学问,学快乐关隘在于修心,好好养性修心吧。
      
       其实书中还有很多地方令我有感触的,有想过全写出来,无奈多次酝酿还是写不出,可能理解还不够深刻吧,所以只好点到即止了。
      
      后记:再次说回《再见二丁目》,那时林夕和黄耀明结伴去日本看演唱会,之后相约在二丁目见面,明哥爽约而林夕却在那里独候三小时。正因为这段经历林夕写下了《再见二丁目》。难以置信,在这般苦等之后林夕竟然对快乐有这么深的感悟,多年后林夕说当时是会想不会做。
  •     小清新必读
  •        第一次读老爷我的书是在高中初始,那时我正面临学习的压力,生活的改变,骚动不安。之前听我爱的各种香港歌手唱他写的词,一字一句却并不曾对他有太多注意。
       这一本并不是我最喜欢的林夕的书,但是很中意之中的最后一章,是有关于死亡的。确实我不敢妄谈死亡,但整本书读下来有两句却一直为我所牢记:“未知死焉知生”和“你可以不怕死”。
       这本关于快乐和不快乐的命题的书,确实值得一念。
       不会写书评,暂且搁笔。
  •       买kindle的时候,老板好心地送了我一万多本电子书刻成的光盘,回了寝室就迫不及待地把久仰大名的书导入了kindle中。
      也是巧合,前一阵经历了三个星期的疯狂通宵熬夜然而所有考试仍旧全面滑铁卢,我不禁对自己学习能力产生怀疑,对毕业出路问题也进行了重新审定,灰暗的生活阶段,总得寻找些正能量来聊以自慰,在连日记都抚平不了惶恐的日子里,我遇见了林夕的《原来你非不快乐》,被这个文艺的标题恰到好处地攫住了心。
      
      其实单从艺术价值上来说,这本书并没有什么高明之处,它不是心理书,不是用案例解释如何解除迷惑寻找快乐(岳晓东《登天的感觉》);不是灵修书,不会谆谆教诲你“你的周围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甚至连作者的手记都谈不上,只有观察感悟而鲜有真人真事的描述(高铭《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是一本简简单单的书,没有任何疗伤作用,只是用林夕这么多年的观察和经历来体味世事百态,漫谈大街上的人群为什么一个个行色匆匆、面容模糊。
      因此,说《原来你非不快乐》是一本书,倒不如说它更像是林夕的独家博客开辟了一个以“快乐”为关键词的分类,这里的文章只是一种集中收录罢了。
      
      《原来你非不快乐》中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大道理,那些浅显的分析连让人产生些许不同寻常的共鸣都显得奢侈,可是林夕就是林夕,在描述这些连高中生作文中都能出现的观点时,他的一词一句早已刻透骨髓,那些对语言的斟酌和驾驭让我丝毫感觉不到装腔作势故作高明,只是一种惯常的水到渠成罢了,就像他写的歌词,那不是彻夜抓狂生拼硬凑的干瘪鸡肋,却更像是积累已久的人生感悟就等着一首曲调给他一个喷薄倾泻的出口而已。
      
      林夕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快乐本由心决定,一如空气存在,用力呼吸才会发觉,但用力呼吸到喘息,便生了害怕失去之心,执着于快乐,便不会快乐——这是他对无形的快乐的解读。
      林夕说:要灭苦,先破执,不固执于追求,不以坚强为手段拥有为目标,心才能没有牵挂,没有负担故无重,才能自由自在。所谓心事,不过是不如己意,那就是我执,执着于自己的描画的理想,一有落差,即生烦恼。——这是他对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解释。
      林夕说:残忍点说,不能像李白呼儿将出换美酒,就只能做忧虑意识缠身的杜甫,是不够洒脱有型,但起码不致债务缠身。——这是他在经历人生种种之后对生活做出的温柔且心甘情愿的妥协。
      林夕还说:从小我们就被鼓励做人要有理想,仿佛这样气质才够高尚。还得看你的理想是什么,如果你在作文课《我的志愿》写我要做一个戏院带位员,因为可以免费看很多电影,你会被视为不够志气,如果你的志愿是要赚大钱拥有一个商业王国,你会被视为满身铜臭,拜金主义。理想,总是要动听得像摘星一样浪漫,有点遥不可及才让人看得起。——这是他对如今社会对理想的定义的讽刺和不屑,让我们看到了这个温婉的男子原则性的一面。
      ……
      
      林夕在这本书里有太多话要说,而我恰巧扮演了一个安静的倾听者——又或者说,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有很多怒意与执念,但在听着他缓若流水般的叙述后,那些原以为心中永不会消失的坚硬冰山却在不知不觉中消融了。
      也许这本书本身的未必那般值得称颂,但我仍然庆幸自己在这样特殊的时期遇见了它。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书,这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一种不经意的幸福。
      林夕的文字,虽不甚深刻,却一如他自己坚持的佛道,有一股通透人心的安宁。
      
      原来你非不快乐,只你一人未发觉。
      
      =====以下为书摘=====
      
      现在回看对过去因坚持而收集到的回忆道具,虽然无悔,只是如果能放开一点,实战经验其实早告诉我,没有压力随心写,反而容易出彩,越逼人太近越两败俱伤。早点把性格微调,可能,我随心的快乐时代会得早点来临。
      
      十岁未满,坐飞机不过是虚荣,给你十岁未满到了水乡威尼斯,没有足够年纪去感受一个不断沉沦的都市,对渐行渐远的美没有概念,即使神童般对该地历史文化度过了,甚至连《死在威尼斯》都看过了,但消化不良去了也是白去,最大成就不过是留影,到此一游。
      
      股价总是在人心的贪婪与恐惧间流动,短炒者是没有可能安宁的。全民皆股,全城投入赌博,无论赚蚀,都不能弥补心大心细带来的焦虑。
      
      语气因这样而诱发癌细胞活跃,倒不如豁出去餐餐吃肥牛肉好了。不能做到对恒指崩于前而不变色,就不要学人亲自边上班边理财。赚回的高兴,与快乐无关,更何况,安乐比快乐重要。(安乐是满足的基础,执着于快乐也会衍生变态的偏执)
      
      银行衍生更多利润的工具,不堪周一至周五、早十午四带来的刺激,何苦借钱买什么窝轮,末日轮终有天为贪婪者带来末日。
      
      慢慢不懂欣赏《色戒》的能力,只在乎那几场床戏,你的精神不出问题,你的精神生活又何在。今天你赚了些明天的生活费,却糟蹋了当下的人生。
      
      不够聪明的人,损失可能只是不能像天才儿童沈思钧一样九岁就读大学,不能从一粒沙中看世界,于其快乐与生命意义丝毫无损,至于懒,相对于蠢的可惜是有能力而没有尽力发挥,与所谓大成就擦身而过,但那时顺其性而为的选择,只要能懒得起,甘心承受懒带来的后果,且乐在其中,又何妨懒一点。
      
      世俗的天平却总是歌颂有所谓理想的一群,最好为艺术生为艺术死。坚持理想是如此漂亮的一个说法,可是坚持会演变成偏执,既然说得上是理想,而不只是希望,当然不是轻易能达标的。
      
      事实上更感人的真人励志片满布现实世界,同时也有无数更有深度但也残酷的屡战屡败的故事,这些故事教训我们败部复活是需要加油点的,但许胜不许败,实在强人所难,为自己制造不必要的麻烦。
      
      坚持沦为偏执,在奶酪的战场上跌倒万一在原地站不起来,何不顺势走出另一片草原,见识过大自然的力量后,能低头承认反省人的渺小,何尝不是值得歌颂的勇气。
      
      所谓全球化已在消灭弱势文化的情趣,如果还是抱着单一的经济进步观去超这个超那个,活该我们只能在没有分别的大型商场中逛一式一样纳得起租金的国际大集团的名牌店。
      
      动怒是你自己的问题,外缘的冲击正考验你的定力,而你败在外缘之下,你并没有能力处理你的愤怒,那是你本应可以自决的内心,放进一头老虎,并放纵情绪将之喂大。如果你的心不能消化这头老虎,便得将之放生,把怒气宣泄出来,但不在对方身上,这样只能引致更大的怒意,负负得负。(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猛虎在细嗅蔷薇,在冲动的猛虎想要挣脱牢笼的时候,请不要忘却开启心底的温柔与宽容)
      
      我只能说真正爱上一个人是不由自主的,在爱面前没有人有权拒绝,说我决定爱或不爱,来的时候措手不及,去的时候没有原因,一切相处不来之类都只是借口,爱一个人的时候失去计较的能力,逛三小时你不感兴趣的地方都是一种难忘经历,何来相处的问题?不过把爱的定义定的这样高,这样狭,天下的夫妇可能有一大半该离婚了。因为,那是花火,毛管扩张以后,心跳终将回到常态,疯爱一个人很难,过后如何因爱之名自处及相处却更难。
      
      而我深信,火花这回事,有些人可能终身不遇,依然结婚生子有时是一场误会,但像轮训所说,在密室中昏睡做梦至死,要叫醒他们还是若无其事?当事人认为有个谈得来的生活伴侣就是爱,那就是爱好了。(原来真的不是所有人都会在人生中遭遇轰轰烈烈的爱情)
      
      行善固然可以让人快乐,可是用快乐来作行善的鱼儿,换来的快乐就怀着机心,有机心又如何真正快乐,快乐并没有这样浅薄。
      
      把生活放大看,丝毫毕现,遗憾自然无所遁形,把自己放得太大,得失心也自然重若泰山,把快乐放得太大,自然会担心快乐会短暂,还怎么能快乐起来,而这正是快乐本身的悲剧本质。
      用长镜看生活,看到的不止于自身,许多自以为是的烦恼,原来在人海中轻若浮萍,宏观来看何止是喜剧,简直是靠泪水倒映出来逗笑的趣剧。
      
      最吊诡的是,时间并不会放过任何人,也是可以放过任何人。多少提心吊胆的脸孔,经不起久别重逢的考验,好看不好看,荡气回肠的少,惊讶当年何故痴情若此的多,一时的悲剧,回头看来遂成为余生都嘲笑自己鼠目寸光的喜剧。
      可是近视是年轻的事,老花得把生活细节都拉成远景才看个清楚,已是百年身。
      
      在维持生存条件面前,收入与乐趣兼得,是少数人的福分。
      
      我还未死,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何妨玩一个游戏,一年模拟一段遗言,多年后幸存的话,回头看,一定有如在显微镜下观照自己最真的一面。
  •     首先,“失望”不是对书的内容失望,不是对作者失望,而是对卓越失望,买了好几本书,都没有塑料膜包装,看上去像是书店里的样品书,这让我很恼火,总觉得自己买的是二手书,书皮封面有明显划痕,掉色,污渍,总之,非常非常非常的不满意!!!!以后可能不会再卓越上买书了
  •        林夕如梦。眼高于顶书香门第的高晓松称呼他一声夕爷。登门送钱的唱片公司恒河沙数不绝如缕。跟他熟识的红顶艺人名单涵盖了几乎两岸三地所有明星。他年少颖悟,高考就状元及第。他悲天悯人,歌词背后是人生感悟和从伤感中成长。他知己无数,曾公开说:和王菲是没有名分的妻子。和张国荣私交甚笃。
      
       这样一个人写的书,会不会充满了纸醉金迷?会不会觥筹交错?会不会有貌似坦诚然而无法触及的繁华?会不会言之无物,乏善可陈?一开始我也不知道。
      
       夕爷填词,于宋词自是极爱。谈及宋词,当然绕不开苏东坡那首《定风波》。途中遇雨,于常人自是“狼狈”二字,于东坡,却化作了“莫听穿林竹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那个雨天似乎成为了所有心怀浪漫的文人朝奉的圣地,谁也不曾见过那个雨天,但这两句词却一次次叩开人们的心扉,也显然让林夕心向往之,夕爷爱东坡,是爱他的达观。夕爷爱那个雨天,则是希望自己也能有那样的因缘际会去体验人生真义。
      
       东坡词旷世人皆知,然而东坡心事又有几人能懂?东坡的一生用坎坷形容都显得苍白,多舛的命运没有成为他沉沦的借口,反而助力了他旷世的才情,成就了北宋这一历史上少有的文学盛世。苦难化在他的笔下,时而“也无风雨也无晴”,时而“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时而“老夫聊发少年狂”。夕爷写东坡,也没有太离开前人的评述。然而点到即止,惜墨如金,仿佛千年之后的天才瞬间就读懂了先贤,却也没有谄媚的必要。天才之间的相惜珍重往往清淡如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夕爷也谈杜甫,但是和评论家不同,夕爷谈杜甫也是还未开始就已结束。仅仅引用了一句诗就话锋一转,不露机锋,大巧若拙。在他的笔下,先贤一一登场,然而却拱手作揖后就淡然离场。所以他的文章像禅机的小品,一个个小品都是他经年累月的亲身阅历沉淀,他从来不说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从来不夸大自己的情感。有感而发,致敬先贤后继续自己平凡地过活,正是这样数十年如一日的耐心和朴素让林夕能够专注填词,品咂人生。夕爷懂佛,于禅意心下了然,落笔生莲并非空穴来风。传言《难念的经》就是夕爷在攻读《金刚经》之后才思奔涌的产物。“笑世人枉花光心计,爱竞逐镜花那美丽”的确是质地晶莹,只有佛经才能凝聚出来的好字句。
      
      夕爷是港人,却与事事重效率的香港气质格格不入。林夕的人生哲学一直是减压,做自己,追求简单的快乐谁都懂得说几句,可是能像他那样做到的真的太少太少。在惜财如命的香港,夕爷一定很想笑。他没有清高到认为这只是身外物,但他一定无数次看到港人为了股市冰冷的数字茶饭不思寝食难安的景象忍俊不禁。就像之前说的,夕爷精研佛理,所以他多想代如来告诫世人“无眼耳鼻舌身意,自在清凉”。在写给千嬅的《太傻》中,“谁都想很富有,谁都不必富有”让人眼前一亮,然而这样的呼喊在贸易为先的香港太无力太无力。人们认识林夕,因为林夕写伤感无人出其右。人们不会听林夕的话,因为“怕幸运会转眼远逝为贪嗔喜恶怒着迷”从来都是人性的原罪,无法驱赶。无数次在一个人在维多利亚港上饭后散步,寒风拢过发梢的时刻,林夕一定幻想过自己是一个中世纪的没落王朝的骑士或者王子,他万众瞩目,然而他也无力改变这世界。
      
      《原来你非不快乐》很杂。一餐饭,一部电影,一句存在主义大师卡缪的名言都能让夕爷有感而发。林夕打一开始就没打算著书立说。从日常小事着手,平淡过后,却落脚人生大义。没有翩若惊鸿的叙述,没有游若蛟龙的辞藻。却句句都不离你我的生活,直达你我的内心。夕爷如佛,所述不过是众生吧。
      
  •     只得你一人未发觉
  •        原来高中的时候,就听过了《再见二丁目》,那个时候一直是觉得这首歌的词写得很好,整个词被杨千嬅用平静的唱腔,唱出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喜欢上了林夕。
       后来,班里的同学开始狂热的追求林峰,偶然间,我才知道,原来林夕也为林峰写过歌,从此以后,我就一直对林夕写的词的歌情有独钟。无论是王菲还是陈奕迅还是杨千嬅,总觉得他们能有一种近似于无所求的声音表达出林夕的心境,这一点却是我所欣赏的。
       现在也大二了,在寒假的时候读了《原来你非不快乐》,与高中的时候的心境也大不相同了。“执于快乐,便不快乐”这句话在我刚翻开书的时候真的有一种五雷轰顶的感觉。也许“五雷轰顶”这个词用得并不准确,但是绝对能够表达我的震惊,我震惊于林夕能有平平淡淡的八个字表达出快乐原本的意义。我的二十一年生活中,经历了太多,父亲的去世、母亲的下岗、高中毕业、考上大学······这一切有喜有悲,我也常常在努力的让自己快乐起来,至少能让母亲不必担心,但是白天的笑容往往会带来夜晚的失落。
       在被窝里翻完了这本书,其实书里也只是平平淡淡的描写着林夕对生活的看法和感悟,但是透过那些平平淡淡的词语,能领悟的真的很多很多······其实人的一生何必固执的为物质而忧虑,何必惧于死亡,就一如书中所言“水却总是顺着势而流动,去到哪里是哪里,不是不逍遥高贵的”,仔细品读这句话,人不是如此吗?为了物质生活而挣扎的人们,往往执着,顺势而动,便为逍遥,因逍遥而快乐,便为快乐。
       有人常问我,为何不对方文山的词感冒?其实我自己也说不上来,总觉得方文山的词里拥有了太多太多的华丽辞藻,往往不及林夕词的简洁有力,方文山的词往往倾诉了太多太多的情意缠绵,但是林夕词中往往给人们最直接的劝解,这或许就是林夕的不同,这或许就是林夕的魅力。
  •     这本书我倒觉得写的很平庸,其中很多观点都不现实,而且假。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的意思是,死谁都在有生之年没经历过,不要太迷信玄乎的东西,不如好好生着才对。林夕在这里各种曲解,然后置于不怕死。
    史铁生说:“人为什么活着?只是因为人怕死。”
  •       1.关于爱情,因安乐而快乐,就是做到“不错过任何挑逗,也不为任何人等候”。
      2.执着于快乐,便不快乐。
      3.有些不快的事情,我们纵然一时不能忘怀,我的心发誓把它分清楚。这些如尘埃般的负能量,不能忘记,是我们的记性有时不幸太好,但最多只留在脑海,不见得要留在心上。
      4.“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何处惹尘埃。”
      5.“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6.但愿别为钱而忧,亦别为钱而喜,足够,便足以忘记。
      7.也无风雨也无晴。
      8.我依然有太多太多想做的事,而注定成为一个不够自在的普通人,大抵不会得到应得的快乐。
      9.生活并非为他人的赞美而活,自己乐活在其中就可够了。
      10.有时候无所谓一点,或迟钝一点,或用相对的眼光看世界,就是简单自在的来源。
      11.我是谁,我只不过是人一个,谁不高兴当然都可以骂我,被人骂又不是被人打,被骂中保持心平气和就可以不留伤痕,很多人不容易放开大抵也只因为常常记得自己是谁谁谁,忘记了自己如何如何也只是人一个,因缘和合而在世界上诞生的一种动物,先把自己看得轻一点,更重的伤害便得以卸力。
      12.往事纵不如烟,但时间会把当年的大事缩小,变成哭笑不得的小插曲。
      13.有些苦,要决心忘记却更记得起的话,不如开刀把伤口翻开,拿出漏取出来的所谓无奈,就不会以别人的大伤口来掩埋自己的小伤口,没有感染过悲伤的侵袭,又何来免疫的能耐,没有柔性放下的手势,何来自在的觉悟。
      
  •     原来你非不快乐,得你一人未发觉。即使林夕不承认,这也就是本心灵鸡汤,远不如他的歌词动人与精彩。时光倒回二十年,那时的我还是很喜欢刘墉的书,一样是心灵鸡汤,但现在味觉更刁钻。我觉得林夕写下这些舒缓文字之时,也恰恰是他对抗抑郁与失眠之时。人啊,就是这么纠结。(2015.01.19)
  •     我觉得跟我写的日子差不多呢,好大一锅鸡汤。
  •     一般啊
  •     原来你非不快乐 只我一人未发觉
  •     简短的文字适合当睡前散文读。虽然很直白,有些词出现得很突兀,但是不影响作者思想的表达。如果是追求歌词里面的能看哭的美那就算了吧,作者自己都说了,这本书是教人怎么快乐的。so,睡前把手机扔一边,读书吧
  •     林夕的书很喜欢,感觉不错!
  •     夕爷的文字一直这么走心
  •     如果你能跳出来认识自我的需求,那么快乐其实就在你身边,只可惜这个武功很难练就,我也在不断的练习中,常常失败。
  •     你要决心忘记,我便记不起。
  •     几年前读过 几年后再读仍是了无生趣 可能还是我不够成熟?
  •     的确不如看歌词,随便翻翻就好
  •     每个大人都曾经是孩子
  •     林夕的作品,不需要评论,因为作品本身就代表了一切
  •     在书店看到了这本书,喜欢这个书名,而且我一直很喜欢林夕写的歌词,就买回来了。看完之后觉得林夕的一些人生感悟我非常欣赏,打算多读几本他的作品。
  •       一段时间就会烦躁,不论因什么而起。
      这次因为比较,比较不同的人大学四年后的归宿,因为对自己未来的去处不可预期,惶惶中有点担忧和失落。
      这时候拿起林夕的《原来你非不快乐》是最佳时机。
      关于“快乐”“简单生活”之类的书都曾看过,不知是之前看书太过饕餮、囫囵,还是,理还是那个理,实践起来难,于是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一次又一次地忘了,继续披着麻木的外衣前行。
      病根在那里,总会发作。
      所以一段时间的烦躁,总需一本如此“清心”的书来平复。(林夕说这不是心灵鸡汤,是药。我觉得这不是药,药是自己,这是一杯清茶,让人定了定神也已经很好。)
      虽说知易行难,我只愿把这“知”刻入心底,然后做一个实实在在的实践者。有朝一日,不再需要外界之物来平复自己不安的心。
      
      前言说到安乐与享乐的区别,因事件与事物带来的快感是享乐,只有安乐的心境,才能给人持久的淡然。
      以前感到闷、烦的时候,就约朋友出去玩或聊电话,以此来找出口。现在,我希望自己可以静下来感受自己的心情,而不是冲出去逃避自己的情绪。
      问自己:为什么越来越不能与自己独处。
      冲来撞去在寻找什么呢?
      以前的夏日长假两个月,可以什么也不做,就是看书画画,并未想着要越画越好,也不想着从书中获得什么。
      只是纯粹地因为,我想看想画我喜欢。
      现在呢?总是索取。
      向书向网络向电影向音乐向人……
      真贪婪。这就是之前觉得自己功利的原因,对,贪婪。
      只有贪心的人类才会患上什么“学习强迫症”吧?
      纯粹,是离赤子之心最近的吧?
      
      感觉到很多大家之人,即便不信佛教,也对佛家的一些思想言论欣赏不已。他也是。
      大概是禅那种缓慢,那种高阔眼界的清心寡欲也是他所追求,或者说正在实践的吧?今天刚巧看了关于刘家琨的一个视频,关于时间。瑞典人给他三年做一个项目,三年间有许多国内项目如洪水般经过。
      我们,到底是因为时间太多,还是太少才如此赶,如此匆忙。
      你说时间太少,但接完一个项目又一个项目不肯停手,不给自己自由。
      你说时间足够,却没能创造出亲民或惊世的佳作,还连自己也照顾不周。
      量力而行,量力而行多好。拿起那扇面,知道掌握的时间,足够绣一朵梅,好好绣便是。万不要因为匆忙,献出粗制滥造的扇面,只有一支,独秀也很好。
      
      林夕把我认为的中庸之道实践得特别好。“戒又何欢吃又何憾”,喜欢倪匡的爽快,整日健康却嚷嚷:“我都快死了,还读自己不喜欢的书做什么!”
      这样的人很简单却充满智慧,又不无趣。
      盼能先做一个简单的人,再之不愿变成无趣,最后拥有智慧,如此一生。
      
      
  •     有点深奥 不是文艺青年的表示有点难以消化
  •       我读的第一本夕爷的书,是我的18岁生日礼物,也是我觉得夕爷写的最好的一本书。
      18岁,高三,当从同学手中收过这生日礼物就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了夕爷的文字。凌晨,我做完了所有作业,在房间里打着手电读完了整本书。高三的我很不快乐,朋友的背叛让我疑惑自己的人生,高考的来临让我压力山大,对自己的未来无限迷茫。这应该是所有高考过得人都有的感受,但当我读完夕爷这本书的时候,突然释然。为什么叫人人要成功?努力就要成功?这是我们被高考的压力挤压住了大脑。努力本身就不一定会成功,只要我们努力过。社会就是由成功和不成功的人构成的,不成功平平淡淡也是一种福。汶川的陈坚坚持了那么久,感动了整个中国,最后一刻还是离我们而去。其实在这世上,有亲人关心,两三朋友知心,爱好一项,便是快乐。
      原来你并非不快乐,
      只你一人未发觉。
  •     语言不通顺,很一般的故事
  •        我的工作又没了,看了林夕的这本书说的毕竟很实在。钱可以买到时间和自由。林夕在书里也说了很多,是在写论文?快不快乐,放了我执才能快乐,知足才能快乐。世界之大,事件之多。我们的选择便是“有选择”。
       有些话很在理。无知蔓延疾病;受人怜悯则会失去笑声;性格决定命运;原来我非不快乐,只是我一人未发觉。
       说来说去还是物质生活。可是林夕说,他也喜欢又不是没睡过铁床。身边有一本书就够了。是啊。有时候,书是挚友。
       标题有钱的人生是快乐,钱就是指财富,不想哭穷那就努力改变。改变不了那就接受,接受不了那就离开。反正谁也不差谁。
       最后是痛苦,有期待才有痛苦。过分执着才有痛苦。我们是需要越活越明白的,而不是一天比一天差。我的痛苦赶脚在于无法和世界交谈。有时候就不想说话。一句也不想说,让别人说好了。
       人生脚本?没有彩排就上演的才叫人生,有时候不需要导演这种东西,有个表情就可以了。能一路笑到底的也许是快乐人生了吧。
       我敬畏时间之神奇。时间就是金钱。自己瞎掰的。赶脚,我很爱钱。
       标题的语气,还是觉得不可思议多一点。
  •     太简单太小的一本了,就在书店里看或者找网上的e版下载看就行了,不用浪费钱。我买了还是再在网上下了放电脑里,书就放在书架上再也不动了。
  •     這一本倒沒意思
  •       独哭,有一个不好的地方,是场面符合传统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定义,尤其多心的伤心人会想起哭泣的源头,又找不到旁人的耳朵,有可能泪毒攻心,得到反效果,因为悲伤的确是可以因放纵而给放大的。一个人哭,不妨运用泪水乾坤大挪移,看一些无关自身遭遇的电影或小说,但鼓励自己为主角而哭,最好是因为饱经苦难之后有情人终成眷属而乘机流下感动的泪,功效与为自己而哭其实一样,都是得到发泄。台语叫眼泪做目屎,屎,是消化后得排泄的废物,眼中的粪便,会成为让心房茁壮成长的肥料。
      
      往事纵不如烟,但时间会把当年的大事缩小,变成哭笑不得的小插曲。
      
      哀从何来,不妨自己残忍地拿来解剖,看一下笑话只能转移一时的视线,不是在传教,佛家是对苦分析得最科学最人性最详尽的宗教,佛经浩如烟海,不离灭苦二字。与其用比对法,用别人的不幸来明白自己身在福中,长远而言无奈又无效。有些苦,要决心忘记却更记得起的话,不如开刀把伤口翻开,拿出漏取出来的所谓无奈,就不会以别 人的大伤口来掩埋自己的小伤口,没有感染过悲伤的侵袭,又何来免疫的能耐,没有柔性放下的手势,何来自在的觉悟。
      
      单无助,连一个人看出戏都即时想起孤身只影,而无法从孤单寂寞中发掘出孤独的好处,包括自由,自在,难得一个人可以独自思考,无须任何人交待情绪的享受,就是没有破除世俗觉得一个人在餐馆吃饭很尴尬的魔障。一个人的快乐自在如果必须建立在另一个人身上就如天天踩着钢丝冒险为自己的心灵建设筹款。
      
      都从幸福并非必然的定理出发,有些人天生自得其乐,不属于这类型的人,又怎能避免面对现实残忍的一面。不容易快乐的人,也有其幸福的一面,在悲伤中浸久了而不沉溺,一定在时间的练习中,有把所谓悲伤看个透彻的一日,从对比中,更深入了解快乐之道,这种快乐将比单纯乐观的高兴更长久,一如心灵的金钟罩,对悲伤免疫,只要,切忌麻木。
      
      别人很多时候也不过是要借借你的耳朵,或者听你说一两句苦主们本身也听厌了的道理,在不能自助之际有部人肉心灵成语辞典在旁发声,得到发泄。苦,可以用针对法,面对。
      
      工作占了我们三分之一时间,即使干活中没有乐趣,起码要自我想象点成就感,不然为生存而活着,那生活确实是苦闷的,但这理论无疑是奢侈的,在维持生存条件面前,收入与乐趣兼得,是少数人的福分,所以入行或选科,要在输得起的时候为自己乐趣着想,流金岁月一过,很多人想离场止蚀已经太迟。三分之一时间闷到苦,还有余下三分之一寄托调剂平衡,可怕的是工作在人生无常的轨道中已算较公道的一站,多劳多得的新年用在感情上,可能更自讨没趣,这项投资风险大得输起来会把苦闷填满余下那三分之一的休息时间。
      
      感冒最磨人的地方不是痛,而是下床拿温水吃药都觉得乏力。这时候,自然会想起有个爱人多好。有理由怀疑,本来对恋爱伴侣已达到可有可无心态的单身族,不介意困身而失去自由,就是小病一刻。连学会享受孤独的人在病面前,都可能不敌有个伴的诱惑。
      
      但我们常常不觉投契也有时限,居移气,养移体,环境职业转变后开始越叙越疏的旧,通常都是一场令人失望的怀旧,语言无味四个字在交谈中不时要用良心压住,这不是谁的错,这是人的轨迹必然的进程。
  •     受到一些佛教的影响,但是涉及比较浅,篇幅比较适合零星时间阅读,如果有大块时间集中读若干篇可能会觉得有点乏味。
  •     说实话 失望大过期待 多年前买过的实体书 现在读来还是觉得好一般 不否认我很爱他的歌词 可是那些大多数还是因为有些代入感吧 悲伤感动的都是自己 然而变成这种形式的文字就并没有太多的感觉 只是觉得啰嗦又无趣 也许是期待太高
  •     其实,您的词已经是精华了,买您的书,是付那些年听你的好词的账。
  •       他的歌词,仅仅一首就可以是威力无比的药丸,疗伤或下毒,简练几招威震江湖。若要以功力写成书,则是药丸稀释成一日三餐的保健品,这不是我爱的那个林夕了,他的门派就不该是絮絮叨叨的路数。
  •     我觉得楼主 说的很好····比尽喷口水的强多了
  •     只我一人为发觉。
  •       好词,好句,烂文章。作者想表达一个有点佛性的主题——快乐乃超乎生死苦痛的境界,从他解读苏老定风波的“莫”字即可窥见全书寓意。只是,林大才子心中墨水实在过溢了,以致于那么多的好词金句成书后都孤零零的挂在树的各分叉上,却没有文章应该有的行文若流水的连贯。
  •     2016.04有点随意,想法,思绪,感悟
  •     「 写歌词逼我对感情及生命的问题,为写得更深入而不断思考,如何有效地安慰失恋的人,如何让人把悲伤看透,那过程等于对着水中月,看到自己的影子,那些因执著而生的失望,真如水中的月光,既不是月球,又何必执著于可实可虚的美丽。」
  •     买了好多书吖,都不送书签,,,,,,
  •        “林夕近来自修快乐学,学习快乐。”
       封皮上很有意思的一句话。写出那么多动人歌词的词作者,突然写起教人快乐的书,总是让人期待,何况他自己也说,“得怀着感恩的心情,在因缘际会下,第一本在内地发行的书是关于快乐/不快乐的课题。”
       看书时的情境刚刚好合适,每看一篇就多觉得,这是在教导自己一样。仿佛他听得见我的心声,在我遇到某问题困扰时就放出一句正中心窝的话来。可明明这是08年买的呀,却也一直未读,可见读书同样需要讲求缘法吧。
       林夕信佛,早年信耶稣基督,后越来越与佛法投缘接近。此之前我对孔教儒家并无好感,中立态度的当做历史书中必背而学。不过现在倒感觉,林夕对孔子“未知生焉知死”的反复质问算是真的有理。一味入世并不能解决我们内心虚空,对死亡的恐惧,对生命虚妄的困苦。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积极入世,翻手为云覆手雨的人临时拜佛,烧香磕头捐香火,去图晚年安乐甚至后世别失却今生一切了。
       未知死,焉知生。书中反复追问。死亡的终极课题是每个人不得不面对,却也最难面对的。记得中学时候班上有个女生很爱写字,当真每年给自己写遗嘱,以那一日为最后一天假设,写下自己的遗憾心愿和交代。一日课下她跟我们认真讲到这段,我心中甚为恐惧,隐隐有寒意,也暗暗敬佩她有这种胆气和豁达。又一日我和她去游泳,中途嘴唇发紫感到胸闷气短,她一惊,睁大本就圆的眼睛说:“我最近做梦说好朋友之中有一个会有心脏问题”。吓得我很久都惦记着。
       后来也不和那个女生再交往。今年也在因缘际会下,被带到一位老中医处诊脉。老中医说,你以后可能会有心脏问题,要注意。
       世事可能真的因果早定。多年来我都心事重重,总有郁结在心,无论如何无法释怀,就算一刻放下,不消几月又重想起,反反复复困兽自斗。老中医说要我别多想,别放太多东西在心上,我很相信;当年的女同学说梦到我可能有心脏问题,我也相信。但在这之外,我更信佛法,如果不是当年与她同学时发生的事情,我也不至于后来眉头深锁郁郁寡欢,自然也不会郁结太多阻塞心中诱发出问题。
       那既然如此,对于死亡的确也不该害怕。是必然的出口,也是每条人生轨迹的终点。林夕说,总想推荐病危的朋友看《西藏生死书》,怕好心做坏事,不知现代社会是不是有更多人能看透这一点,慢慢接受平和应对。
       其实也最钟爱那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看了这本书后,我猜想林夕也最爱它,应该他最推崇老子的无为哲学吧。
       无论旁人如何对待,无论世事如何艰辛,环境如何困窘,我们如果用水般的柔和去应对,也算是保得自身安然,说不定有化解对方戾气的效果。碰撞争锋最不可取,一切随缘的心态下,才好修炼出百毒不侵的金钟罩铁布衫。
       还有一句,记住和记着的区别发人深省。我们总会想起痛苦伤心事,是不幸自己的记性太好,可人总有智商去选择,哪些记在心里,哪些记在脑海。痛苦之事只用记住它发生过就够了,不能将其中的细节、哪怕肝肠寸断的每一声都记下,否则岂不是辜负了作为人的智商和情商呢?
       再有就是他说的,不用找,不要追。世间事大抵都是求,之不得。所以我们也得,不得求之。不可执着于追求,过头就是坚持变成偏执。所有的不甘不愿,全是因着我执还未破除。信佛法其中一点,就是佛法归结恩怨业障都在自我,所以破除我执的必要,向自己内在的心修炼,才能无敌无惧于外在的遭遇。
       一个把情绪病看成常事的人,每每会用焦虑症来自解,同时劝解旁人。可见他的内心已豁达如彼。希望林夕有天能和他爱的苏东坡一样,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开始读林夕的词,看书上林夕的前面,竖排,长长的拉出一个梦字。如果能读夕爷的散文,一定要找一个安静的时刻。
      
      再见二丁目里面的歌词,也是林夕讲过最令他惊心动魄的一句:原来你非不快乐,只你一人未发觉。这本书中,林夕还是就快乐一话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但是,本身对于快乐着一种事情,就没有很明确的定义,对于如何得到幸福这种事情,也并没有特别明确的方法。
      
      大多都是根据个人的遭遇,经历和态度改变着。
      
      林夕十分崇尚庄子的逍遥和苏轼的旷达,提倡不争不怒的生活方式。说实话,对于很多里面的生活态度,我并不能表示认同。但是人各有志,对于一篇对于抒发自我志向的散文集来说,夕爷的目的很明确,也达到的很漂亮。
      
      不得不说,里面还是有很多很成熟也很智慧的见解。但是对于这样简单的想法洋洋洒洒的写了一本书,还是让人觉得有些重复和单调。不如说这是一篇篇的心灵见解,更像是发表在博客上的随笔文字。如果想看到像夕爷的歌词那样精悍一针见血的文字的读者,可能会对这本书感到有些失望了。
  •     阿梦的词填地真的很好,但是这本书,我实在是觉得不对味。
  •     还是有禅意的,特别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缺点是读起来不够顺溜啊。 当然,这本书更多的是让人静下心来。
  •     看完很久了,一直没来评论。怀着对林夕的崇敬买了这本书。喜欢林夕的歌词,本书中有很多值得品读的词句。夕爷,创造了一些富有意境的词语,值得捉摸思考。 封面很漂亮,手感很好,大小设计极具审美。
  •     说是杂文散文,倒不如是林夕自己在整理思维,是自我独白。他的文章远没有歌词有感染力,就如他崇尚的慢节奏生活一样寡淡无味,更别提回味咀嚼引人深思了。
  •     夕爷最好的文字,还是在歌词里。
  •     悲伤是学懂快乐的课程。人们都不明白你,那你未免把自己的生老病死怨憎会求不得爱别离种种必然的痛苦看的太传奇了。去你的传奇! 原来你非不快乐 总有一个人会让你快乐而又悲伤 但也会有一个人让你没有悲伤 还好我还有爱人的能力
  •       不错过任何挑逗 也不为任何人等候
      
      要灭苦 先破执
      
      所谓心事 那就是不如己意 那就是我执 执着与自己描画的理想 一有落差 即生烦恼
      所谓心事 那就是不如己意 那就是我执 执着与自己描画的理想 一有落差 即生烦恼
      抛开手里的玩具 先懂得好好进睡
      今天你赚了些明天的生活费却糟蹋了明天的人生
      回首向来萧瑟处 也无风雨也无情
      敏锐最大的福利是伤痕特别难以消散
      不大相信什么以后的机会多的是 我相信爱的太迟与无常下次来一定又有其他想去的地方
      世界就是这样公平或是不公平 对自己要求越高 越不快乐 得过且过的反而生存的肥肥白白
      适可而止知所进退 有自知之明的确十分俗 在俗与优质睡眠之间 如何取舍 看个人命运 而性格决定命运
      
      
      
      
  •     林夕用自己的文字,疗愈了自己的生命。
  •     我也一个星期前买了k5。好书共分享啊。。。
  •     如果不懂粤语,这本书的语境就没那么好理解。十年前写的书,林夕表达的观点还是很前卫,冷静的看这世界而不随波逐流。“其实你非不快乐,只你一人未发觉”这首再见二丁目的歌词,杨千华在演唱会时哭着说,原来要明白过得快乐五容易,人要学识过得快乐,做人先成功。其实是的,我们被太多东西蒙蔽,追求又太多,何时才愿意静静的发现自己,原来拥有的已经不少,我们要快乐。
  •     文笔很好~~~很有思想~~~~不愧是林夕~~~
  •     非常期待的一本文学书,纸质较好,书的总体阅读感觉良好
  •     怀疑写这本书的林夕和写出那么多玄妙歌词的林夕是不是同一个人。
  •       他的歌词比书好
      
      
      自从十年前被大街小巷的《十年》轰炸之后,就开始注意那个写歌词的林夕,就开始找他写的各种各样的歌词来看。最近,朋友把林夕的《原来你非不快乐》给我,迅速跃升个人读书榜的榜首。
      
      
      其实,不是林夕的书看了真的觉得很快乐,终究还是因为受了“十年”那样的歌词所迷惑。言外之意,林夕的书,在感觉上还是没有歌词写得好——要么是他还有更好看的书,要么是他的歌词先入为主,形成了心理学所说的“刻板”(Stereotype)印象。
      
      
      这本《原来你非不快乐》,怎么说,也还是有让人快乐之处。看来他说的一点不假,“原来你非不快乐,得你一人未发觉”。看完了,还是发觉了书里的一些阅读的快乐。
      
      
      写歌词,林夕是高手,他的歌词又被一个一个流行歌坛的顶尖高手演绎,林夕自然已经不是什么纯粹的“音乐文学”领域的人物,而是娱乐界的一员。但是,他的书却包含了许多的内容,甚至是时事政治。如果联系他的歌词的话,相比之下,他的书就要打折扣。
      
      
      那么只好沉浸在他歌词的调调里,看看他的书了,也许,这样的方式,缩小了林夕写作的格局。不过,也别怪咱这个读者,你本歌词人,对你歌词矢志不渝的关注,也算是对你忠贞不二了。
      
      
      《原来你非不快乐》是个文集,收录的文章都挺短,虽然分成了不同的部分,文与文之间基本没有什么连贯,大多数属于作者日常所思,他想到哪,就写到了哪,咱也只好因此读到哪,与他一起在文字里游荡吧。
      
      
      林夕文章的名字算不上“标题党”,每篇的题目很讲究,写歌词出身的他这个方面应该最拿手。比如:
      
      
      独恨当时已下山
      这不是我的眼耳鼻舌身意
      车会驶进站台
      挑拨别人自卑的过客
      如果东京不快乐
      当我不知道你摔了一跤的遗憾
      一件睡衣的污垢
      温馨的小人
      我们都是傻孩子
      
      
      单单从文章题目看,已经可以稍稍快乐些了。他的有些文章,又写的比较散漫,同样给人以许多的快乐。
      
      
      林夕反思自己的歌词时说,自己害怕“美化了伤感”,“又觉得让人落泪,可得到发泄,但愿也不算是作孽、遗害人间。”对于悲伤,“不把它写得透彻见血见肉见骨,不把‘苦’解剖,也难以找到解药……”。
      
      
      是啊,“美化伤感”、“解剖苦难”看起来有点消极,他的解释却是,“如果多难能兴邦,多了解苦,查找苦的成因,大抵也能兴建乐的心灵国度。”一转念,就具有了正面的、积极的效果。这人真会自我拔高,虽然比较巧妙。
      
      
      林夕的这本书,里面的文字比较耐看的还是那些字词的碎片,说不上什么具体的意思,看着看着就有了那么点意思。比如,“回忆道具”、“这不是哀悼,而是灭哀之道。”等等。
      
      
      当然,已经足以具有加入内地作协水平的林夕,文字里面还有许多的思想,他的思想没有通过浓缩的术语和概念去表述,或许他本来也不愿意创造,随附着所说的事情自然而然就生成的吧。
      
      
      林夕在《找一个自己的布景》里谈到家居的感觉时说,“如果一个人的荷尔蒙分泌最盛就是在图书馆,那活在一个书柜包围下的角落里,又有何不可?如果最爱就是咖啡厅,为何不可以特制一两排正常家居不会出现的双人座咖位扮咖啡屋?”典型的自然主义的生活观。
      
      
      在《为幸福着想》的短文里,他说,“……我只能来说真正爱上一个人是不由自主的,在爱面前没有人有权拒绝,说我决定爱或不爱,来的时候措手不及,去的时候没有原因,一切相处不来之类都只是借口,……”林夕把爱归结为“火花”, 倘若为幸福着想,别接触太多轰轰烈烈的歌与戏,因为,“我们都是先看了爱情电影听饱了情歌,才再亲身知道爱。”就是说,爱的启蒙有时候也不全是自然主义的,而是有一种“爱的社会建构”的现象,说白了,就是跟着电影、歌曲里面那些爱的感觉走。
      
      
      听过了林夕的歌,又看了他的书,感觉他的歌词比书好。他的歌词,就像他的名字,竖着连起来正好是个“梦”。突然想到,“歌”字分开是哥欠,是不是可以说,“梦”写的是歌词,是不是哥欠咱们的呢?一欠十年……
      
      
  •       我一直庆幸自己比较自我中心而不个人崇拜。在我看来,只要是人,便没有完美的,不可能什么都好,所以虽然林夕写歌词我很喜欢,但他写出这本书,我就可以坦荡的说,不好,快餐,牵强,失望。
      
      他在书中大批特批心灵鸡汤,可他自己这本书就是一本典型的心灵鸡汤。他说心灵应当不以外悲,可书中又屡屡提及友人的无心之失让他心中介怀。
      
      他书中很多道理,简直不可行。感觉是个与世隔绝的文人在鼓吹没有接地气的哲理,不仅实质无用,就连文字那层画皮,也不美。这散文集子远没有他的歌词集子妙,看来果然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继续吟唱林夕的歌词,但继续说林夕的散文写得差。
      
      粉丝真是个十分奇妙的东西,我不能理解。网上林夕的粉丝到处流传着林夕是个同性恋,他暗恋一个男人,苦练一个男人一生一世,所有的歌词都是写给那个男人的情书。我当时就觉得粉丝太会脑补了,想太多。
      
      网上又说林夕的名字是梦,因为他爱《红楼梦》,哪是如此,又是粉丝的神化。
      
      
      这样一本书能被一些不加独立思考只是崇拜林夕的粉丝捧成各种高度,着实我无法理解,我自己也不希望自己变成这样不带脑子的人。
      
      林夕也买盗版书,林夕也写烂文,林夕也圈钱,这没什么不能接受的,真实的东西才强大和可亲,我觉得坦然说一声,这本书写得不好,更显得我爱林夕的歌词爱得成熟。
      
  •     原来你非不快乐,得你一人未发觉。
  •     很有个人色彩,很喜欢,尤其定风波那一篇。
  •     涉世未深的人是一定看不懂的,看得懂又理解不了。须知,放下是因为拿起过。入世后多了千百般体会,读此书找到许多印证,有助豁达心境的建设。
  •       不可否认,林夕是我欣赏的写词人之一
      于是借着他在乐坛上的名气,我看了这本书
      看到一半,看不下去了
      想说,林夕,你还是好好写你的词吧
      文章里太多无病呻吟
      想要说道理却不成章
      讲的故事与说的道理结合得太勉强
      说的事情好似要发表感慨,但在我看来得瑟的成分更高
      文字也很生硬
      所以,林夕,你还是好好写你的词罢
      你真的不适合写这样的文字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