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田随笔全集(全三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书信 > 蒙田随笔全集(全三册)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6-12
ISBN:9787805676340
作者:[法国] 蒙田
页数:367;503;408页

章节摘录

  承蒙上帝的恩赐,我们有了理智能力。我  们不必如动物那样,只能拜倒在自然法则之下;  我们有了理性判断,有了自由意志,我们能够使  自身顺应自然法则。诚然,我们当承认自然法  则的至上性,但我们不应听任它们的专横驱使:  唯有理性,才是我们意向之神明。  凡存在于我们自身中的那些摆脱理智的倾  向,都让我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厌恶。就我正在  谈论的主题而言,我很难保持那种激情,即对那  些刚刚来到人间的婴儿之爱抚所产生的那种情  感。在我的眼里,他们不独没有心灵活动,也没  有那种令人喜爱的躯体活动;我甚至无法忍受  他们在我面前哺乳的情景。  只是在我们渐渐地了解了他们后,一种真  正的、完整的情感才会油然而生。那时,倘若他  们配得上我们的爱,我们就会给他们以真诚的  父爱,我们的本能意向就与我们的理性相吻合。  倘若他们不值得我们爱,我们也会对此做出理  智的判断。因为我们总是服从于理性,并且避免  与自然的力量相冲突。但是,更多的作法却与  此相反。孩于们的嬉戏、玩耍和幼稚的行为往往  比其成熟行为更易打动我们的心;似乎我们1之  爱子女,只是为了供我们消遣。他们不是被看作  人,而是被当作猴子!许多做父母的,在给子女  购置玩具上显得十分慷慨,而一旦子女成人后,  却对他们所需的零用钱,变得吝啬起来。这只能  使人感到,我们是因嫉妒而变得斤斤计较的。因  为子女的成长,意味着他们开始享受这个即将  抛弃我们的世界;他们长大了,意味着我们和他  们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好像正是他们,步步紧逼  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我们为此而烦恼。然而,倘  若我们畏惧这些,我们就不配作父亲。事实只  能如此:除非以我们自身的存在和生命为代价,  否则他们就根本无法生存。          论不同的方法可以收到同样的结果  当我们所冒犯的人手操我们的生死权,可以任意报复时,最普通的感化他们的方法自然是投降以引动他们的怜恤和悲悯。可是相反的方法,勇敢和刚毅,有时也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  曾经长期统治我们的纪因(Guienne)的哥勒(Galles)太子爱德华(Edward),他的禀赋和遭遇都具有许多显赫的伟大德性的。有一次受了利谟先人(Limousins)很大的冒犯,以武力取其城,肆意屠杀,那些刀斧手下的老百姓及妇人孺子们嚎啕、跪拜与哀求都不能令他罢手。直到他走到城中心,遥见三个法国人毫不畏惧地抵抗那胜利之师的进攻,对于这意外勇敢的钦佩及尊敬立刻挫折了他那盛怒的锋芒,于是,为了这三个人,他赦宥了全城的居民。  埃皮尔(Epire)的太子士干柏格(Scanderberch)尾随着他手下一个兵士,要把他杀掉。这兵士用肯肯哀求与乞怜去平息他的怒气,终于毅然在尽头处握住利剑等他。他的主人见他能够下这么一个可敬的决,马上息怒,宽赦了他的罪。那些不识太子超凡的英勇与臂力的人或可以对这榜样有旁的解释。  康拉德(Conrad)皇三世围攻巴威尔(Bavieres)的格尔夫(Guelphe)公爵,无论人们给予他怎么样卑鄙怯懦的满足都不肯和解,只许那些同公爵一起被围困的士大夫的夫人们出城,以保全她们的贞节,并且任她们把所能随身带走的东西都带出去。她们一个个从容不迫地把她们的丈夫、孩子,甚至公爵驮在背上。康拉德皇受她们这种女性的勇气感动得竞欢喜地哭了起来,解除了他对于公爵的怨怒和仇雠,从那时起,便以人道对待公爵及其子民了。  这两种方法都很容易感动我,因为我的心对于慈悲及怜悯是不可思议地软,软到这般程度。据我的意见,恻隐心感动我比尊敬心来得更自然,虽然那些苦行派的哲人把怜悯看作一种恶德;他们主张完美救济苦难中的人,却不许我们与其有同感。  我觉得上面所举的许多例子真是再好不过,因为我们看见这些灵魂被这两种方法轮流袭击与磨炼,对于一种兀不为动,却屈服于其他一种。我们大概可以这样说:因恻隐而动心的是温柔、驯良和软弱的标准,所以那些天性比较柔弱的如妇人及俗人比较容易感动;至于那些轻蔑眼泪与哀求,单让步给那勇敢的神圣影像而起尊敬心的,则是一颗坚强不屈的灵魂的标准,他们是崇尚大丈夫的刚毅气概的。  不过对于比较狭隘灵魂,钦佩与惊讶亦可以发生同样的效力。试看梯并(Thebaiu)的人民:他们指责他们的俘虏的两个将军拒不交代他们的指责;不肯赦免比罗披大(Pelopids),因为他为他们的控告所屈服,只有乞求和哀诉,以图救护自己。反之,爱巴明那大(Epaminodas)理直气壮地屡属他任内所建的功绩,傲岸地指责他的百姓他们不独自发地为之喝彩叫好,并且在对这位将军英勇的高声颂扬声中自行散去。  狄安尼虚士(Dionysius)第一,经过了长期与极端的困难才攻破瑞史(Rege)城,并且俘虏了那坚垒抗拒的守城将菲图(Phytou)(一个极高尚的豪杰),决意给他一个残酷的报复以为戒。他首对菲图描述他前一天怎样把他儿子和亲戚溺死,菲图只回答说他们比他早快活了一天;然后他又剥去菲图的衣裳,把他捉交刽子手,凶残而卑鄙地拖他游街,并且加以种种暴虐的侮辱。菲图并不丧胆,反而毫不动容地高声追述他那可宝贵的光荣的死因---为了不肯把他的乡土交给一个暴君之手。他们又把神灵快降的惩罚恐吓他。狄安尼虚士从他的士兵眼里看出这败将的放言以及对于他们的领袖与胜利的藐视不独不能使他们愤慨,并且使他们由对于这稀有的英勇的惊讶而心软,而谋叛,差不多要将非图从他的卫队手里抢出来,于是下令停止这场酷刑,暗中谴人把他溺死在海里。  人确实是一个不可思议的虚幻,飘忽多端的动物,想在他身上树立一个有恒与划一的意见实在不容易。试看庞培(Pompeius,罗马的庞培大帝)非常怀恨马麦尔丁(Mamertins)城,可是单为了城内一个公民禅龙(Zenon)情愿承担全城的罪过,以及替众人受刑的勇敢与豪气而赦免了全城。至于施拉(Sylla,罗马独裁者)的食客为秘鲁城显出同样的忠勇却于己于人都一无所获。  更有与我先前所举的例子正好相反的:亚力山大,原是最勇敢同时又非常宽待他的仇敌的人,经过了无数的困难才攻破贾沙(Gaza)城,碰着守城将贝提(Betio)。这守城将的勇敢,亚力山大曾在围城之际亲见他立了许多奇勋,现在虽然见弃於他的军队,武器寸断而且满身鲜血淋漓了,仍旧在他的马薛当纳(macedonien)的敌人的重围中独自苦战。激於这场胜利的代价过高,(因为除了种种的损失外,他自己还身受两伤),亚力山大对他的敌人说“你不能如愿而死,贝提,你得要尝尽种种为俘虏而设的痛苦。”贝提对这威吓只回答以傲岸的镇定。亚力山大对他的骄傲与刚愎的缄默,气忿忿地说:“他曾屈膝没有?他曾发出哀求的声音没有?无论如何我都要克服你的缄默,即使我不能从你那里挖出一句话,至少也得挖出一些呻吟。”于是由忿恨变得狂怒,他下令刺穿贝提的脚跟,把他系在牛车后面,任他四肢磔裂地生生曳死。  是否因为他太习於勇敢,觉得没有什么可惊羡,因而没有什么可宝贵的呢?还是他以为这是他个人特殊的长处,看见别人达到同样的高度不能不生妒忌与疾恶呢?还是他的暴怒天然猛烈不容抗拒呢?真的,如果他能制裁他的暴怒,我们相信他夺取梯比城之役已经这样做了,当他目睹许多勇士完全丧失了公共防御之后,一个个引颈就刎,不下六千人当中,没有一个肯逃避或乞怜,反而在街上到处找那胜利的敌人碰头,希求得到光荣的死。没有一个为了他的创伤而丧胆,不趁头着最后一口的气去进行报复,用绝望的武器去找寻敌人的死以偿自身之死。可是这英勇的惨剧并不能软化亚力山大的心,整天的悠长也不足以消解他那复仇的渴望。这屠戮直至流尽最后一滴可流的血才停止,只留下三万老弱妇孺及无武器的人作奴隶。

媒体关注与评论

  蒙田的风格  郭宏安  蒙田是“随笔”这一体裁的创始人,但是他的随笔与我们今日之  所见有很大的不同。就其长度而言,我们的随笔还保持着宋洪迈以来  的传统,“意之所之,随即笔录”,故一文一意,篇幅大多很短,超  过一、二万字的实不多见。蒙田的随笔则不同,一文一意或数意,不  仅有“意之所之”,而且有意之所由,各章随笔的题目“也不一定囊  括全部内容”(《论虚妄》),往往有名不副实者,故其篇幅,少则  千把字,多则上万,甚至有数万或十数万者。考其原因,多半与他的  风格有关。  蒙田是一个对风格有着自觉追求的作家,他所谓“风格”,乃是  “无定形和不规则的话语”(《论自命不凡》),是“浑然一体”,  是“以变取胜,变得唐突,变得无绪”,是“蹦蹦跳跳”、“飘忽不  定”(《论虚妄》)。我们读蒙田,只觉得满纸烟云,神龙出没,不  见首尾,一轮红日不知躲到甚么地方,放射出万丈光芒。怪不得蒙田  说:“我知道我在叙述时缺乏次序,但是今后在这部作品中叙述这些  故事时也不见得会遵守。”(《雷蒙·塞邦赞》)。他“向来重视话  语的分量和用处,而不是它们的次序和连贯”(《怯懦是暴虐的根由》)  。蒙田的随笔打破了当时流行的文章体例,不守入题、正反题、结论  等等的框架,真正是“满心而发,肆口而成”。苏轼《自评文》中说:  “吾文如万斛泉渊,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汨汨,虽一日千里无难,  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  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答谢民师书》又说:“……大略如行  云流水,初无定质,但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  横生。”惟中国古代文人尚简,文章是做给利根人看的,蒙田则是  “不论我谈到什么题材,我总是希望说出我所知道的最为复杂的东西”,  文章是做给钝根人看的,除此而外,两人大可拊掌,相视而笑矣。  每篇随笔的题目和内容不尽一致,尤其是后期的随笔,不仅篇幅  很长,而且内容远远大过题目,这是蒙田的风格的突出体现。例如,  《塞亚岛的风俗》,全文一万字,主题是“心甘情愿的死是最美的死”,  然而到了文章的最后才出现了塞亚岛。例如,《谈维吉尔的诗》,其  实谈的是爱情,那著名的比喻:“笼外的鸟儿拼命想进去,笼内的鸟  儿拼命想出来。”就出在这篇随笔中。他说:“我愿意说明我的思想  的过程,让人看到每个想法当初是怎样产生的。”因此,他的随笔犹  如一个在林中穿行的人,不时离开树林看看田野的风光,这里是溪流,  那里是野花,那里是庄稼,远处又有一只鸟儿在鸣唱……这是蒙田的  著名的“离题”。我国当代作家中,惟李健吾先生学得最像,离题而  不离意。蒙田说得好:“我的思绪接连不断,但有时各种思绪从远处  互相遥望,不过视角是斜的。……失去我文章的主题线索的不是我,  而是不够勤奋的读者。”(《论虚妄》)这告诉我们,读蒙田的随笔,  读者是要费些脑筋的,日本人厨川白村关于随笔的“以不至于头痛为  度”的说法不能用于蒙田。换句话说,读蒙田的随笔是要“头痛”的,  这种头痛带来的是思想的快乐和精神的享受。  近年来随笔大兴,但是没有人写蒙田式的随笔了。原因嘛,一是  少有人如蒙田般博学多才,二是少有人如蒙田般有剖析自己的兴趣,  三是少有人如蒙田般“强调虚妄和无知”(《论虚妄》)。现代的人  太忙了,受不了蒙田的旁征博引,容不得蒙田的“离题”,也看不惯  蒙田的“严肃的题材”(《论虚妄》)。有太多的人自恃有足够的思  想或知识供其驱遣,或以为身边的琐事足以引起别人的兴趣。所以,  随笔虽大兴,然而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好随笔太少了。当然,这不  是说惟有蒙田式的随笔才是好随笔。  (《蒙田随笔全集》,潘丽珍等译,1996年12月版,译林出  版社,71.00元)  从蒙田谈《哈姆雷特》中的爱情  2001年05月11日11:57:36 网易报道 老虎今天吃草  据说米歇尔·蒙田发明随笔和一个名叫艾蒂安·德·拉博埃蒂的人有关。“一种神秘的命运的力量……把我们带到了一起。”蒙田反复描述他与拉博埃蒂的热切关系,“我相信这是某种天意造成的。我们相互心仪。”拉博埃蒂夭亡于33岁,这对蒙田是个莫大的打击。蒙田在他书房入口的墙上写着“我们时代没有一个人比他更优秀、更博学、更吸引人或者更完美的这个最亲切、最可爱、最亲密的伙伴……”我们知道拉博埃蒂也是个男性,而蒙田对他流露的感情决不同于常见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只是当时“我们的道德正当地憎恶”一种同性恋的关系,所以他没有细说其中的性爱关系。蒙田为了把任何事情告诉给这位优秀的朋友,采用了“Essays”的方式,这个名字从法语“essayer(尝试)”而来,“它本身显示出蒙田给自己制定的任务似乎是艰难而不明确的”(丹尼斯·J·布尔斯廷语)。  拉博埃蒂死去带来的悲痛,促使蒙田从婚姻中寻找宽慰,在1565年,失去他的朋友两年之后,他娶了弗朗索瓦兹·德·拉夏塞涅。蒙田坚持认为,维系婚姻的应该是友谊,而不是爱。因此我们在厚厚的三卷《蒙田随笔集》中,能看到《论良心》、《论残忍》、《论勇敢》、《论友谊》、《论后悔》、《论坚毅》……就是看不到《论…爱情…》这样的文章。在《论友谊》里,他写着“爱情是一种朝三暮四、变化无常的情感……爱情不过是一种疯狂的欲望。”  不知蒙田是否用拒绝爱情、否认婚姻的方法来追悼他和拉博埃蒂之间极其特殊的友谊,但种种迹象表明,他对婚姻和爱情的评价极低,甚至认为婚姻是一种交易,“至于婚姻,那是一场交易,只有进去是自由的……”。在《论三烈女》里,他流露出理想中的婚姻模式。文中写道,有个男人因外阴溃疡而痛苦不堪,他的妻子觉得他已经无法痊愈,自杀是唯一可靠的解药。为了鼓励丈夫,她决定从一扇朝海开的窗户纵身跳入水中,“为了把生活中对他的这份忠诚热烈的感情保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还要把他搂在怀里死去。”但是担心在坠落时两人会撒手而不能合抱在一起,她还跟他在腰际紧紧用根绳子捆住。“就是这样她为了丈夫死得安宁,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这位夫人出身低微,但这样的贤德在平民中是不少见的。”你看,这就是他认为的贤德。  扯远了,让我们回到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首的《哈姆雷特》上来,在这里,我们且不去讨论莎士比亚思想与艺术的来龙去脉,也不去说其作品的时代价值,只是简单的谈一谈剧中主要人物的爱情,如哈姆雷特、克罗迪斯以及葛忒露德、莪菲丽亚(参考卞之琳的译本,同时插几句闲话:看这几个译名时,忽然想到鲁迅先生的一篇咬文嚼字。鲁迅这样说道,“以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而来主张男女平等的男人,却偏喜欢用轻倩艳丽字样来译外国女人的姓氏:加些草头,女旁,丝旁。不是‘丝黛儿’,就是‘雪琳娜’。”怕不就是说卞之琳之流吧?)。  先谈关键人物哈姆雷特。哈姆雷特自然是个悲剧性人物,作为丹麦国的头号纨绔子弟,本可以平平安安登上王位,不料父亲被叔叔毒害,母亲成了奸妃。父亲的鬼魂告诉他事实的真相后,为了复仇,他不惜装疯卖傻,甚至牺牲自己的爱情,虽最终杀死了奸王,但也陪上自己的性命,把王位送给了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  现代评论家说哈姆雷特有欧迪浦斯情结(卞之琳译,即恋母情结),这自然是穿凿附会。我们可以说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是多重的,除了被杀父夺母,被叔父驱逐出境还派人暗杀以外,还有个自己制造出的(其实要把帐算到莎士比亚身上)悲剧,那就是和莪菲丽亚的爱情。  我们是从第一幕第三场“波乐纽斯家中一室”里初窥哈姆雷特恋情的。这时哈姆雷特还不晓得父亲死亡的真相。从莱阿替斯口里我们得知,长期以来,哈姆雷特对莪菲丽亚“乱献殷勤”,“那只是在赶时髦,做感情游戏;只是青春里出现的一朵紫罗兰……”并一再告诫妹妹,“你要尽可能留在你感情的后方,避开欲望能袭击的危险范围。”其后波乐纽斯追问了两人的谈话,也要女儿“注意你的千金身份,少出头露面”,总之,“莪菲丽亚,别相信他的盟誓”。这两番交谈为哈姆雷特其后的癫狂行为做了个铺垫——当然哈姆雷特多半还是借势装疯。  在和鬼魂交谈过后,哈姆雷特盟誓要向叔父复仇。随后我们还是从莪菲丽亚口里,得知哈姆雷特癫疯行为的开始。她对波乐纽斯说了哈姆雷特来拜访的事,“他握住我的手腕,紧紧的,不放开…那么样仔细打量我的面容,好像要画它呢……他把头这样子上上下下点三次,发出一声怪凄惨沉痛的悲叹,好像这一声震得他全身都碎了,生命都完了……”哈姆雷特通过这个行为,向自己的爱情做了总结告别,也宣告着复仇的开始。为了掩饰自己得知真相以后无比震惊以至于不能自控,他选择了“相思害得他疯头疯脑”,以打消奸王的怀疑。  但克罗迪斯毕竟做贼心虚,仍和波乐纽斯一起导演了莪菲丽亚与哈姆雷特相遇的一幕,从中判定出“他显然另有心事叫他的忧郁在心头伏窝孵卵”,为了预防不测,他下定决心要打发哈姆雷特去英国。就这样他还不放心,于是让波乐纽斯安排哈姆雷特与葛忒露德相会,听他如何倾吐心事。哈姆雷特以为躲在葛忒露德帐后的是克罗迪斯,结果一剑把波乐纽斯刺死(很显然,波乐纽斯在剧中是个十足的小丑),这给了克罗迪斯一计不成(让英国国王将哈姆雷特处死),又生一计的机会(最后也送了自己的命)。  而莪菲丽亚的悲剧,一半是由于恨哈姆雷特杀死父亲;另一半是天真地认为是自己听了父兄的告诫冷落了哈姆雷特而导致他如此行径,对之是又爱又怜又悔,两种情绪交织起来,再加上一颗因失去爱情而破碎的柔嫩的心,竟真的疯了。最后她淹死在河里(是自杀么?),勉强按基督教的仪式安葬在墓地,也给这个悲剧增加了晦暗的砝码。  莪菲丽亚死得很凄美,让我想起了程灵素——另外一个美丽的女子。看到《飞狐外传》里,程灵素死后,胡斐想起王铁匠唱的  “小妹子对情郎,恩情深;  你莫负了妹子,一段情;  你见了她面时,要待她好;  你不见她面时,天天要十七八遍挂在心!”时,心头酸楚得不能自已。莎剧中竟也有类似的情景,大概这就是名著的魅力吧,可是我情愿不要读这样的文字。  “……  告诉你姑娘啊,他死了,  他再也回不了;  脚跟头竖一块白石碑,  头顶上长青草。  寿衣啊白得象山上雪,——  鲜花啊堆上去,  情人来送到了坟园里,  眼泪啊象落雨。”这象是哭父亲,何尝又不是在哭哈姆雷特!“你把我弄到手以前,答应过要结婚。”这真是天底下最大的悲哀啊,他们还没互诉过心曲呢。在和哥哥莱阿替斯重逢后,她把哥哥当作了情人哈姆雷特,“这点花是迷迭香,表示记忆的。爱人,你要记好。这是三色堇,表示相思的。”多么痴心的女子,可惜在见到哈姆雷特之前,终究先落河而死了。  我不知道克罗迪斯对葛忒露德有多少爱意,他迎娶葛忒露德应该算一场政治性婚姻,为的是登上丹麦王座而不受百姓的诟病。幸运的是,我在莎剧中看到的克罗迪斯具有着丰满的人物性格,他不象我们小时候受的教育,好像坏人完全就是没有人性的。请看克罗迪斯是怎样祷告的——“啊,我的罪恶是臭气熏天了;我受了深重的最古最老的诅咒,因为犯杀兄的罪行!我不能祷告……那些使我动了杀机的东西——我的王冠,我的野心和王后……”看呀,他杀兄除了王座以外,还提到了葛忒露德。另外在他和葛忒露德日常对话中,我们无法回避他对葛忒露德存在的尊重,如“亲爱的葛忒露德”、“好葛忒露德”,但莎士比亚显然不想在这份畸恋上花费太多笔墨,因此在克罗迪斯这里,爱是一种隐晦暧昧的行为。  再看看葛忒露德。一直到哈姆雷特到王后寝宫之前,葛忒露德的戏份都不多,只是说了几句王后该说的话。第三幕第四场,哈姆雷特把葛忒露德痛斥得体无完肤,“你干的好事,十足使贤惠的美貌和羞颜玷污了;使贞节变成了假正经…使结婚盟誓变得像赌钱发咒一样的虚伪…”更难堪的还在后头,“羞耻啊!你不会脸红了?既然是孽火使半老女人的骨髓里起得了蠢动,让贞操变成蜡投给青春的烈焰都烧成灰吧…只当看不见淫乱在向我们进攻…守着猪圈来调情…”这完全不像是一个儿子该对母亲说的话,从中也可以看出那是女性的地位——不过是男人权势、地位的附属品罢了。葛忒露德又羞又恼,对哈姆雷特也是半信半疑,但她虽然不是个好妻子,却也尽了母亲的义务,对哈姆雷特承诺道,“你放心,如果言语是气息做的,气息是生命来的,我要是有生命就不会吐露你对我所说的一个字。”在哈姆雷特走后,她向克罗迪斯解释哈姆雷特杀死波乐纽斯的原因是“神经错乱”,尽力为哈姆雷特掩饰和开脱。  哈姆雷特凭聪明才智逃脱了克罗迪斯设下的死亡之局后,潜回丹麦,正好赶上莪菲丽亚的葬礼。“怎么,是莪菲丽亚?”他跃入墓内(有点像梁祝),莱阿替斯和他扭成一团。“我爱莪菲丽亚,四万个弟兄的爱全部都加在一起也休想抵得上我的分量!”莪菲丽亚泉下有知,也该能瞑目了吧。  之前莱阿替斯受克罗迪斯挑拨,为了替父亲报仇,设下了暗害哈姆雷特的局子。比武场上,在阴差阳错之下,葛忒露德喝下克罗迪斯给哈姆雷特准备的毒酒,我不清楚这是不是母性天生护犊而产生的第六感。其后莱阿替斯用毒剑刺伤哈姆雷特,混乱之下两剑易手,莱阿替斯中自己的毒而死。哈姆雷特用剑刺伤国王,再强逼国王饮下毒药,最后自己也中毒不支身亡。一个类似于阿加莎·克里斯蒂《无人生还》的结局。  纵观全剧,不管是哈姆雷特与莪菲丽亚,抑或克罗迪斯及葛忒露德,这两桩爱情都有政治因素在内。前者是因为复仇而不得不放弃爱情,后者则是为了王座而促成爱情。这就是我在文章开头谈到蒙田的目的。蒙田(1533~1592),莎士比亚(1564~1616),两者可以说是生活在一个时代的人,都是在中世纪的欧洲,我们自然能在他们的作品里管窥到中世纪的政治经济生活的一角。  当时不论是英国还是法国,这个时期正逢封建关系没落,资本主义关系萌发,王权靠人民支持而得以中央集权,结束割据局面国家一统,形成部分资产阶级贵族化、部分贵族资产阶级化,人民大众与野心勃勃的新剥削阶级、本质上还总是封建性的王权开始离心离德。那么,出于政治的目的,婚姻自然就成了后两种力量相互调和的牺牲品,成了一种极为尴尬的角色。  最后我想说的是,勿论婚姻还是爱情,粘上了其他任何东西都是可悲的。  我读《蒙田随笔》  译林出版社准备出版《蒙田随笔全集》,征序于予。我没有怎样考虑,就答应了下来。原因似乎颇为微妙,看似简单,实极曲折。首先是韩沪麟先生来我家,是孟华女士陪来。我对孟华一向是深信不疑。她决不会随随便便陪等闲之辈到我家来的。因此我非答应不行。其次,我对蒙田还算是熟悉的,只是由于我个人研究方向的转变,同蒙田已经久违久违了。现在-旦提起,似乎有话要说,所以就答应了。  万没有想到,这第二条理由却使我尝到了一点不大不小的苦头:原以为自己真有话可说,等到拿起笔来,心中却空空如也。我现在是"马行在夹道内,难以回马"了,不说也得说了。但是,倒三不着两,随便扯几句淡,勉强凑成一篇序八股,也并不难。可这不是我的作风,这样既对不超出版社,也对不起读者,而且也对不起自己。  我眼前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重读原作。当年我当学生时,梁宗岱先生翻译的《蒙田试笔》,我曾读过,至今虽已年深日久,但依稀印象犹存。现在又把韩沪麟先生寄来的校样拿过来,翻看了其中的若干篇。我没有全读,现在从实招供,旧印象加上新阅读,自己觉得现在说话有了些根据,"莫怪气粗言语壮",我已经有了点资本了。  我觉得,读这-部书,首先必须读《致读者》这-篇短文。蒙田说:读者,这是一本真诚的书。我一上来就要提醒你,我写这本书纯粹是为了我的家庭和我个人,丝毫没考虑要对你有用,也没想赢得荣誉,这是我力所不能及的。下面他又说:读者,我自己是这部书的材料:你不应该把闲暇浪费在这样一部毫无价值的书上!再见!  蒙田说这是-本真诚的书,这话是可信的。整部书中,在许多地方,他对自己都进行了无情的剖析。但是,在我这个生活在他身后四百多年的外国人眼中,他似乎有点矫情。你不让读者读自己的书,那你又为什么把书拿来出版呢?干脆不出版,不更符合你的愿望吗?又如在上卷第八章中,蒙田写道:它(指大脑--羡林注)就像脱疆的野马,成天有想不完的事,要比给它一件事思考时还要多想一百倍;我脑海里幻觉丛生,重重叠叠,杂乱无章,为了能够随时细察这种愚蠢和奇怪的行为,我开始将之一一笔录下来,指望日后会自感羞愧。这也是很奇怪而不近人情的想法,难道写随笔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日后让自己感到羞愧吗?我看,这也有点近于矫情。  但是,我们必须记住,矫情,一.种特殊的矫情,与愤世嫉俗仅仅有-片薄纸的距离。  不管怎样,如果全书只有这样一些东西。蒙田的《随笔集》决不会在法国,在英国,在全世界有这样大的影响,它必有其不可磨灭的东西在。蒙田以一个智者的目光.观察和思考大干世界的众生相,芸芸众生,林林总总;他从古希腊一直观察到十六世纪,从法国-直观察到古代的埃及和波斯,发为文章,波澜壮阔。他博学多能,引古证今,鉴古知今,对许多人类共同有的思想感情,提出了自己独到的、有时似乎是奇特的见解,给人以深思,、反省的机会、能提高人们对人生的理解。  要想把他所想到和写到的问题爬梳整理,十分困难。以我个人浅见所及、我认为,上卷的第二章:《情感驱使我们追求未来》最值得注意。在这-篇随笔中,蒙田首先说:有人指控人类总是盲目追求未来,他们教导我们要抓住眼前利益,安于现状,似乎未来的事情根本就无法把握,甚至比过去更难驾驭。  这都是很重要的意见。人类如果从变为人类的那-天起,就安于现状。不求未来,他们就不能够变到今天这个地步。我们甚至可以说,如果化成人类的那一种猿或者其他什么动物安于现状的话,它们就根本变不成人类。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这个"几希"就包含着不安于现状。蒙切在下面接着说:"做你自己的事,要有自知之明",人们通常将这一箴言归功于柏拉图。这一格言的每个部分概括了我们的责任,而两部分之问又互相包含。当一个人要做自己的事时,就会发现他首先要做的便是认识自我,明确自己该做什么。有了自知之明,就不会去多管闲事,首先会自尊自爱。自修其身;就不会忙忙碌碌,劳而无功,不会想不该想的,说不该说的。  柏拉图这两句话,是非常有名的话,不但在西方流传了二千多年,而且也传人中国,受到了赞赏。其所以如此,就因为它搔到了痒处,道出了真理。中国人不也常说:"人贵有自如之明"吗?可见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时间和空间的巨大距离,也不能隔断。按常理说,最-了解自己的应该说还是自己。"近水楼台先得月"嘛。然而,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在花花世界中,争名了朝,争利于市。真正能了解自己的人,直如凤毛麟角,绝大部分人是自高自大,自己把自己看得超过了真实的水平。间亦有患自卑感者,这是过犹不及,都不可取。完全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给自己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要戛乎难矣哉!然而这却是非常必要的,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来说,都是这样。  在这--部书中,类似这样的零金碎玉,还可以找到不少。只要挑选对头,就能够让我们终身受用。我在这里还要声明一句:蒙田的观点我并不全部接受,理由用不着解释。在写书、出书方面,我有一个"狭隘的功利主义"观点。我认为,出书必定要有用,对个人有用,对社会和国家有用。这个"用",当然不应该理解得太窄狭。美感享受也是一种"用"。如果一点用处都没有的书,大可以不必出。  我认为,《蒙田随笔全集》是部有用的书,很有用的书。  最后,我还想就"随笔"这个词儿说几句话。这个词儿法文原文是essai。这一下子就会让人联想到英文的 essay,从形式上来看就能知道,这本是一个词儿。德文则把法文的 essai和英文的 cssay兼收并蓄,统统纳入德文的词汇中。这在法、英、德三国文学中是一种体裁的名称,而在中国则是散文、随笔、小品等不同的名称。其问差别何在呢?我没有读"文学概论"-类的书,不知专家们如何下定义。有的书上和杂志上居然也把二者分列。个中道理,我区分不出来。  谈到散文、随笔、小品。中国是世界上第-大国,我们的经、史、子、集中都有上乘佳作,为任何国家所望尘莫及。在欧洲,则英国算得上散文、随笔的大国,名家辈出,灿如列星。法国次之,而德国则颇有逊色,上面举的 essai和 essay就可以充分说明这种现象。欧洲国家文化和文学传统本是同源,为什么在创作体裁方面竟有这样的差距?我还没有看到有哪--位比较文学家论证探讨过这个问题。我希望将来会有。  我在上面说到我在接受写序的任务时心理七的转变过程。但一旦拿起笔来,不觉就写了二三干字,而又没有说假话,全是出自内心的真话。这是我始料所不及。这一篇序总算给我带来了点安慰。  《光明日报》

内容概要

作者:(法)蒙田 译者:潘丽珍 王论跃 丁步洲

书籍目录

编者的话序一个正直的人蒙田生平年表原版《引言》致读者上卷第一章 殊途回归第二章 论忧伤第三章 情感驱使我们追求未来第四章 当心灵缺乏真实目标时,如何转移激情第五章 当被围要塞将领应该出来谈判时第六章 危险的谈判时机第七章 让意愿决定我们的行动第八章 论无所事事第九章 论撒荒第十章 论说话快捷或说话缓慢第十一章 论预言第十二章 论坚毅第十三章 国王待客的礼仪第十四章 对好坏的判断主要取决于我们的主观看法第十五章 没有理智地固守一城应受惩罚第十六章 论对怯懦行为的惩罚第十七章 几位大使的一个特征第十八章 论恐惧第十九章 幸福要等死后方可定论第二十章 探究哲理就是学习死亡第二十一章 论想象力第二十二章 一人得益,他人受损第二十三章 论习惯及不要轻易改变一种根深蒂固的习俗第二十四章 相同的建议,不同的结果第二十五章 论学究气第二十六章 论对孩子的教育——致迪安娜·居松伯爵夫人第二十七章 按自己的能力来判断事物的正误是愚蠢的第二十八章 论友谊第二十九章 埃泰纳·德·拉博埃西的二十首十四行诗——致格拉蒙-吉桑伯爵夫人第三十章 论节制…

编辑推荐

《蒙田随笔全集》卷帙浩繁,用古法文写成,又引用了希腊、意大利等国的语言,以及大量拉丁语,因此翻译难度相当大。本社积累了组译出版《追忆似水年华》的成功经验,采用了蒙田死后于1595年经过增订的定本,于1993年开始组译,历经四年之久,分成三卷一次推出。这是蒙田随笔的第一个全译本,参与该书的译者都是研究和翻译法国文学富有经验的学者,为译出蒙田随笔特有的思想火花和语言魅力,各位译者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翻译态度是极为严谨的,读者可以从中真实地窥见到蒙田的思想、风格及他所生活的时代的风俗民情蒙田在文中论述的有些观点也许未必正确,但读者可以从随笔的总体上吸收他的思想和艺术精华,并收到启智怡情的功效。

作者简介

《蒙田随笔全集》共107章,百万字左右。其中最著名的一篇为《为雷蒙·塞蓬德辩护》,充分表达了他的怀疑论的哲学思想。
蒙田以博学著称,在全集中,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等等无所不谈,特别是旁证博引了许多古希腊罗马作家的论述。书中,作者还对自己作了大量的描写与剖析,使人读来有娓娓而谈的亲切之感,增加了作品的文学趣味。它是十六世纪各种思潮和各种知识经过分析的总汇,有“生活的哲学”之美称。书中语言平易通畅,不假雕饰,在法国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开创了随笔式作品之先河。
这部作品卷帙浩繁,用古法文写成,又引用了希腊、意大利等国的语言,以及大量拉丁语,因此翻译难度相当大。本社积累了组译出版《追忆似水年华》的成功经验,采用了蒙田死后于1595年经过增订的定本,于1993年开始组译,历经四年之久,分成三卷一次推出。这是蒙田随笔的第一个全译本,参与该书的译者都是研究和翻译法国文学富有经验的学者,为译出蒙田随笔特有的思想火花和语言魅力,各位译者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翻译态度是极为严谨的,读者可以从中真实地窥见到蒙田的思想、风格及他所生活的时代的风俗民情蒙田在文中论述的有些观点也许未必正确,但读者可以从随笔的总体上吸收他的思想和艺术精华,并收到启智怡情的功效。

图书封面


 蒙田随笔全集(全三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2条)

  •     首次见到这本书的名字,是在钱钟书的文集里。怀着对钱老先生的敬佩之情,四处寻找这本被他推荐的书。那时,这书已经发行有些时间了,很多书店里已无存货。辗转许久,终在一家极小书店的仓库角落里,发现了这本书,或者应该称它为一套书。厚实的三本,以中集为最。抱在怀里,全不顾书皮上厚重的灰尘。那种欣喜,如获至宝。小心捧回家,强忍着阅读的欲望,为它挑一素白暗纹厚纸,一压,一折,轻裁,慢剪,精心量做贴身柔衣。翻开,微黄厚实的纸张,是我所喜爱的。一篇“致读者”让我看到作者桀骜挺直的腰板。这不是一本写给读者书,亦没有讨好促销的文字。全有的仅是作者漫长人生岁月里对哲学,对真实的追求和坚定。是批判的眼光,是审视的神色。一章读来,竟有叹自己白活于世之意。不管是它其中传世的名篇,还是点滴生活的感念,都让人心生赞叹。不得不说,手中的不仅仅是书,更是活生生闪耀着光芒的哲人思想。这样一本出现在青春生长时期的经典,也许,当日并不能全然明白体味,却在一路走来的岁月时时翻阅,时刻激发滋养着心灵,也将穷尽一生难以割舍。
  •     写作的时候总会不自觉掩饰自己。蒙田这方面克服的最好。14世纪写成的书,现在读起来还像是一个身边长者在述说过往。
  •     马振聘翻译的那一套我也读过,感觉这套潘丽珍翻译的,比马振聘翻译的要好!篇头还有季羡林写的序。我买的是马振聘翻译的,他那本应该算是直译,非常生硬。于是又在网上下载了潘丽珍翻译的电子版TXT,以读电子版为主,觉得她翻译得很有哲思性,朗朗上口。

精彩短评 (总计78条)

  •     蒙田有一部呕心沥血之作,他所有生命的精华浓缩于此,它就是《罗马史》,有一天铁血宰相俾斯麦,看到了他恭恭敬敬走上前去,手里捧着一本破旧的书,说:“尊著我以拜读数次,您看书都翻破了----”我们将之称为西方的《史记》,我一直在找它,寻寻觅觅
  •     看得好累啊,不时会出现经典的引文句子
  •     Nothing is so firmly believed as that which we least know. 我们最坚信的是我们最不了解的东西。
  •     博览群书,转头忘。
  •     像这种很早的名人说的话可以信,但不 要全信,毕竟时代在变化,有些观念感觉都落后了
  •     为了考外国文学史 偶然在书店翻到蒙田的书 真的觉得条条论理都值得阅读品味!
  •     【电子书】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谈论一些人生命题,哲学问题的感悟和思考:战争、谈判,服从、顽强,过去、未来,谎言、实话,痛苦、死亡,历史事件、人物。书中对相关问题,例如战马,死亡等,纵古烁今,随意畅谈自己的见解,虽然每一个主题不一定有最终结论,但是蒙田的思考给人以启发。从蒙田随笔看出了他的博学多闻,对历史、文学、哲学等的透彻理解,很多素材信手拈来,他具有很深厚的知识底蕴。书中还间或引用很多相关的诗篇,文章,无不体现蒙田思考的深入。 蒙田真是一个可爱的,真诚的人,“我从书本中导出搜集我喜欢的警句名言,不是为了保存,因为我记性不好,而是为了搬进我的作品;他们在我的作品中,就跟在它们原来的地方一样,都不是我的东西。”毫不避讳的说自己的记性不好,誊抄别人的话到自己的作品中,自己并没有并没有理解这些抄写
  •     真诚。
  •     很棒的一套书,充满了睿智
  •     有时候 命运就是在纠正和安排我们的计划 看完一半
  •     电子档
  •     这部书,很像牛顿所说拣拾五彩贝壳的海边沙滩;也很像康德所说他抬头仰望的群星闪烁的夜空。因此,最好每个人有可能都去读一读。它本身就汇集了一千多年来欧洲历史文化、思想方法、圣贤智慧、美好人格,又经历了400多年的人类社会的磨练检阅,最后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策划、译林出版社出版、卓越网推广,来到我们手中。就好像我们接到的是一串串穿越历史长河闪闪发光的彗星雨。 我们通常习惯说:理想引导我们走向未来,蒙田却说:“情感驱使我们追求未来” 我们通常说:学习哲学是为了研究事理,蒙田说:“探究哲理就是学习死亡” 我们通常总是赞美勇敢的品格,蒙田说:“勇敢和其它品格一样是有限度的;超越限度就成了缺点。” 我们总是不停地在判断事物的正误,而且常常依靠自己的能力,蒙田却对我们说:“按自己的能力来判断事物的正误是愚蠢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习惯,蒙田告诫我们:“事实上,习惯是一个粗暴而阴险的教师。” 我们常常抱怨:命运总是和自己的愿望作对,蒙田说:“命运的安排往往与理性不谋而合” 他还娓娓动听地给我们讲恺撒、亚历山大、波斯、斯巴达克。。。。。许许多多的故事;可是,他却说:他这部书是写给自己的;叫我们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这样一部毫无价值的书上”你读这部书吗?
  •     蒙田,最爱之一 议论加恰到好处的诗句,真空灵 议论之间的逻辑性在有的文章中不太够。
  •     入木三分
  •     若是能把您认为的值得商榷的马先生的译文是哪一出指出来,我想对我们会有更大的帮助。。。。
  •     法文功底较差 与原著相差甚远
  •     不错,到货速度比较快,书的质量也不错.也是一本好书.
  •     改天一定把所有的笔记贴上去
  •        阅读蒙田是件十分愉悦与惬意的事,比读培根时感觉更好些。号称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的,除了这两个。还有帕斯卡尔思想录。个人感觉思想录前半甚好,处处折射出智慧的光芒,后半偏于论述宗教,多少显得罗嗦了。这当然是以我们今日的眼光看。
      
       蒙田好引名言以作为自己阐发的注脚。我奇怪的是他说自己的记性极差,怎又记得如许多的句子。如果是谦虚,但看他十分真诚的调子也不像,或许是他说的平常多记卡片的功用也未可知,另外记得钱钟书也用这个方法。
      
       随笔写得这样好,实在令人赏心悦目。这种写法与中国散文不太一样,五四后的梁遇春梁实秋等多少有那样的影子,但受英国如兰姆等一路影响更大些。归根结底,欧洲这类说事阐理的随笔确实与我们旧时文以载道的路子差别很大。张岱等明清小品或差可比之,但后者更重生活情趣,前者更重分析逻辑、鞭辟入里。像西方这样的随笔,不仅文笔优美,对于学习为人处世的生活艺术也是极有益的。
      
       季羡林做的序言怎么都看着做作。我不知道他为何总是喜欢不厌其烦地强调自己“说的都是实话”,他批评蒙田“矫情”,反倒自己更像。他的散文略读过几篇,平淡朴实,算不得上品。与周作人梁实秋丰子恺等完全不是一个档次。这也是题外的闲话,点到为止。
      
      
  •     喜欢蒙田入世但不受世俗太多感染的样子,他没有哲学家的大架子,也不想文学家一样太过卖弄辞藻,他的语言没有年龄感,但又博览群书懂得超级多,怀疑主义和中庸之道恰到好处,也不乏想象力,对生活中小细节有独有的看法,话语不乏其智慧的结晶,是个有趣谦虚的大哥哥
  •     初中的时候听说此人文风飘逸就买了这本来看,觉得他比我家所有女性亲戚加起来都要磨叽。现在来看,除了有点磨叽以外,他还是个思路清晰的道德小卫士嘛(然而有污点)。
  •     读蒙田,不盲信,常思考,能破我执,他认为世界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懂得让自己属于自己。“其他作家训教人,我却描述人;我把握不住我描绘的对象;我描绘的不是他的整个一生,我描绘他的转变,以及我可能很快就变……”这是《蒙田随笔集》第3卷第2章开头的一些句子,真诚,忠实,怀疑,其思想与角度对于批评和写作,都无不裨益。
  •       
      一个朋友问我喜欢蒙田什么,能不能举几个例子或者他说的话作为证明。我顿时语塞,一时答不上来。
      
      对于他的喜欢,就是喜欢他带给我的感觉,或者可以说我喜欢喜欢他的感觉。但要我举出实例,恐怕几天几夜也说不完。一方面,我不擅长记住他所说的具体的一句话;另一方面,我更喜欢他话里处处充满的智慧和睿智。
      
      以前耿叔讲英国文学史总是抱怨时间太少,文学丰富又传奇的历史又怎么能在一个学期内讲完?简直是对文学的亵渎。如此,让我用几句话讲出蒙田,那就是对他的亵渎。
      
      蒙田是一个传奇,博闻强识,旁征博引,有人指责他有人批评他,但他却得到了智慧女神的垂青,为此他忍受的生活的无聊却得到的精神的富足。
      
      他谈政治、说理智、探讨宗教中的神性和人性、分享书籍阅读、质疑儿童教育,论伟人、战争性手拈来、辩异邦风俗幽默风趣;他源源不断的智慧精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哲人、文学家、艺术大师。诸如才华横溢的莎翁、悲剧英雄拜伦都坦言蒙恩于他。它开启了怀疑的闸门,引发了追求真知的泉源。
      
      有些人,能让你记住他所的话: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赫拉克利特的“没有人可以两次跨进同一条河流”;但是对于蒙田,我是不能记住他说的特定的话的,因为他说的每句话都是那么平实朴素又鞭辟入里。因为他说的是历史,说的是他自己,说的是他的生活,说的也是我们的生活。生活的丰富多彩,又怎么能用一句话说尽?因此,蒙田之丰富一句话又怎能概括?更何况,随着我们深入生活的腹地,我们会发现立体而多方位的蒙田行走于意大利,存在于文字间。
      
      
      一本译作的成功不仅在于原作者的睿智,更在于译者的态度以及他对作者思想的理解;只有具有一定的高度和深远的态度才能够全面地对蒙恬进行诠释。在这一点上,马振骋成功地将蒙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这套书的装帧也非常成功。封面朴实无华的米黄色纸质上印着蒙田手稿的影印文字,有种让人忍不住去翻阅的魔力;内里的的纸质摸起来很有质感,纸香逼人;也是我喜欢的浅米色。
      
      自认为对书的要求很高,不喜欢精装不喜欢珍藏本,但一定要对味儿,而这套书正好是我的那杯茶。
      
      
      
  •     看过的最棒的文集,有种极力想模仿蒙田风格的冲动
  •     感觉出版社还是下了功夫的,就是封面有点单一,全是蒙田的画像——呵呵,个人爱好不同:)
  •     很值得读的一本书,就是内容冗长
  •     世纪末伟人,读完发现自己越来越会生活了,或者以前从未懂得生活。。
  •     强烈推荐
  •     不为细看内容 只学写作的方式
  •     真没懂
  •       这个人的书不易读,这个人不易懂。要俺说唯一的缺陷是:翻译者根本没考虑现代人的阅读习惯,那些生僻的典故,那些貌似桀骜的由衷之言,都没以一种可接受的方式让读者可以更轻易的接受,当然咯,蒙田是活生生地活在十六世纪的古人,爱默生是了解他的,爱默生说:“剖开这些字,会有血流出来;那是有血管的活体。”
  •        书到底好不好,自己读了才知道。
       我读这本书的感觉是有点啰嗦,当然这是蒙田为自己写的书,自己写得爽就行。反正人本质上其实是为了自己为活。
      
       下面回忆一下,我从中抽出的我所能理解的精华:
      
       小悲则言,大悲则静。
      
       蠢人即使得到想要的东西也从不满足,智者满足于现状,自得其乐。
      
       勇敢和其他品格一样是有限度的,超越限度就成了缺点,如分不清接线,勇敢过了头,就成了鲁莽,固执和疯狂。
      
       愿,船夫只谈风向,农夫只谈耕牛,武夫只谈伤口,牧人只谈羊群。
      
       老牛想马鞍,马驹想犁头。
      
       探究哲理就是研究死亡。
      
       但愿我死的时候还在工作。
      
       你活了一天,就看到了一切,一天就等于所有的天,不会再有别的光明和黑夜。
      
       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使用。
      
       没病的眼看有病的眼会染病的,许多病是这样传染而来的——想象力决定结果。
      
       习惯是一个粗暴而阴险的老师,它悄悄地在我们身上简历起权威,起初是谦恭,时间一久,便深深的扎根,露出凶悍专制的一面,我们没有自由,甚至不敢抬头看它一眼。
      
       最伟大的学者不死最聪明的人。
      
       我根本无权,也不想别人相信我,我自以为学问的浅陋,没有资格教育别人。
      
       不要扬才露己,听别人的胡言乱语,不要怒形于色。
      
       我们可以渴望什么,辛苦挣来的钱如何使用,我为什么存在,为什么出生?
      
       想成为智者,那就行动,迟迟不敢生活的人,就像等河水退完才过河的乡下人,可是河水永远不会干涸。
      
       学校是一座不折不扣囚禁孩子的监狱(可以取保候审)
      
       不想做坏事和不会做坏事有天壤之别。
      
       任何漂亮的描绘都在朴实无华的真实面前黯然失色。
      
       他只说三句话,“雅典的先生们,前面那位说的,正是我将要做的”
      
       大部分读者因为找到同样的衣袍,就错误的以为有同样的身材。
      
       眼睛看惯的东西,我们的思想会习以为常见的恭喜,我们不会感到惊奇,不在会去探求本源。
      
       啊,我的朋友,没有一个朋友——亚里斯多德
      
       活要活的快活,死也要死得风流。
      
       壶里不干净,倒进去的东西等于零。
      
       有些人使用香水是为了掩盖身上的某种怪味,有句俏皮话叫做“香即是臭”
      
       女人最佳的气味是无臭无味。
      
      
       但从我摘出来的话中,感觉挺的懂,读起来很有感觉,但是这是我从367页书里提取出来的,其虽他的文字我读起来确实索然无味,我靠的是自己的毅力和“读书就要把这本书读完”的信念断断续续的把书籍读完。
      
       但是蒙田作为生活中的人,我肯定是喜欢他的,但是他文字,我是觉得啰嗦。
      
       反正文字都是写给自己看的,他觉得好就行。
      
       另外,此书的中文版的序是季羡林写的,虽然他知识面广,虽然他会多国语言,虽然他还会少数偏门的语言,但他给我的感觉还是专制专制体制下,高校讲师的口风。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人,我是没空喜欢他的。
  •       当年译林版《蒙田随笔全集》对我外文版的学习帮助不少。不过明显译错之处也真不少。有的错处读起来还非常隽永。我是看西方蒙田论文时,才发觉怎么意思完全反了。
      
      有句外文原文只有七个词。译林版变成长长的三句。就像伟大导师的短短一句话,在中学教科书里用一段来解释给你听。
      
      上海书店新版《蒙田随笔全集》我还只拜读了第一和三集中的十几篇。译林版的明显意思译错之处,几乎都改正了。
      
      值得称道的是,新版《蒙田随笔》根据原文风格,文的地方文,俗的地方俗。还突出了西方专家经常谈到的蒙田文笔特点:他谈任何主题多是以反的话题、反的句式开始,展开时他知道他现在在说什么,但他不一定知道他接下去要说什么。
      
      这种文风对我们这些从小就被灌输作文要开门见山的人来说,是一大考验。
      
      当然,从我已读过的马先生的译文中也有一处可以值得商榷的地方。
      
      我觉得无论“译林版”《蒙田随笔全集》,还是“上海书店版”《蒙田随笔全集》都很不错,都值得收藏。
      
      阅读蒙田很有意思,比大家瞎嚷嚷要有趣多了。
      
  •     好。
  •     我的书皮没画像,应该不是一版的书。书的质量还好。
  •     楼上最后一句话真经典
  •     获益匪浅。
  •     与LS同感。上海书店这个版本的翻译实在让我如坠雾里,看得很难受
  •     论维吉儿的一些诗
  •     读了几个月的大部头。蒙田知识很渊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每一章独立成章,可读性强。毛姆大大推荐的书,很喜欢。 蒙田文笔理性,译者翻译的很好,值得入手纸质版的书。
  •     哲学
  •     以前真的是什么书都看啊 当时应该没怎么看懂
  •     很好,很不错,值得一看
  •     没有大道理的哲理书,感觉庆幸的是翻译的不错,挺难得的
  •     还没看完,太多了~~
  •     看的是译本,有的话有些拗口,勉强看完了。
  •     一星给自己吧。每次读时,都只想到张无忌在大战前与张三丰的对话。“《倚天屠龙记》:“无忌,我教你的还记得多少?”“回太师傅,我只记得一大半”“那,现在呢?”“已经剩下一小半了”“那,现在呢?”“我已经把所有的全忘记了!”“好,你可以上了…””
  •     有些篇章看着很有启发。忘记了。。。
  •     终于他妈读完了!
  •       真的翻得挺好的,非常符合国人的阅读特点,字里行间也是文采横溢,让我禁不住细细阅读。书到这个份上了,还要怎么样呢?唯有认真一读,才对得起译者的一片辛劳。做人做事都有这个态度,这个社会该是多么歌舞升平啊。
  •     读研的时候就看过蒙田的精选,那个时候甚至都想将毕业论文选择为这个大家。但是后来发现研究起来等于要写一个博士论文那么困难,于是只能放弃。。蒙田是个智者,是个隐士,某种程度上很像隐居后的钱钟书老先生,只不过蒙田更多的冠上了贵族的头衔,如果这么看更如同创作后期的托尔斯泰,坐拥庄园思考人生和世界的关系。蒙田的这套全集是不是很全,难下定论,但是光这里的作品就值得细细反复的读,不用太多,一天一则就可以了,细品才能了解蒙田字里行间的淡定和深邃。译林出版社的质量毋庸置疑,好的很,翻译自然也是过硬的。
  •     看的是英文版,累的要死...他确实是一个隐居的智者风范,论年迈和论饮酒都写的很超前。但是引经据典外加很多古英文句式看着实在接受无力。
  •     听起来是废话,但有些人就是在没有确定目标的时候就行动了,结果可想而知。对于哲学我是一直兴趣浓厚,通过学习叔本华、尼采......等知道了《蒙田随笔集》,买了以后就爱不释手,读起来让人有种随聊的感觉,就是那种和伟人一起QQ的感觉,建议喜欢的人购买。
  •     唉!最近躲起来过鲁滨孙的生活,一天一天反复敲门的都是送书的!这感觉真好!月底一算吓坏了3000多!!!这感觉····额额额 还是很好!!!买的大多是以前再图书馆里读的,可读的书没了,就买了一遍遍的看吧···
  •       最有学问的人,不是最聪明的人。
      
      
      把其他那么多人博大精深的思想放在头脑中,自己的思想为了让出地方就
      
      被挤压得很小了。
      
      
      应该打听的是他是不是学得更好了,而不是学得更多了。
      
      
      我们接受了他人的看法与学问,仅此而已,必须把这些学问和看法化为自
      
      己的。
      
      
      我们让自己使劲靠着人家的肩膀走路,也耗尽了自己的力气。
      
      
      虽则可以用别人的知识是自己长知识,可是要聪明那只有靠自己才会
      
      聪明。
      
      
      他们说出来的漂亮话,要由别人来做。
      
      
      一个人可以看得清不一定看得准,从而看到好事不去做,学到知识不
      
      会用。
      
      
      然而希望真是需要勇气的天赋,在人们心中有时会引申到无限、无
      
      边、无止境。这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一个开开心心的玩具。
      
      
      打仗只要敌人不倒下,就要从重新开始,再接再厉,只要战争没结束
      
      就还谈不上胜利。
      
      
      攻击一个被你逼的只有一站求生的人,是很危险的,因为事出无奈会
      
      叫人奋不顾身。(穷寇莫追~)
      
      
      把背朝向敌人其实要把比脸朝向敌人更加危险。
      
      
      某人无论扮演什么角色,扮演的总是他自己。
      
      
      追求我们所认识的任何乐趣,这本身就是乐趣;行动包含的乐趣,存
      
      在于我们眼前的美好目标,因为这是与大部分激情共生共灭的。
      
      
      我们生涯的终点是死亡,我们必须注视的是这个结局;假若它使我们
      
      害怕,怎么可能走前一步而又不发愁呢。
      
      
      如果死亡是可以躲开的敌人,我建议大家不妨拿起胆小鬼的武器。但
      
      既然它是不可避免的,既然退缩求饶和勇敢面对,它都是要把你抓走
      
      的,既然没有铁甲保护你,我们必须学习挺身而出,面对着它进行斗
      
      争。
      
      
      习惯是一个粗暴而阴险的女教师。她悄悄地不声不响在我们身上建立
      
      权威。
      
      
      欺骗的丑恶并不在于骗取的是金币还是别针,而是其本身。
      
      
      她痛苦得成了石头。——奥维德
      
      
      小悲易表情,大悲无声音。——塞涅卡
      
      
      不该对事情发火,他们是不会理会的。
      
      
      我们无法超越自己的能力与手段去遵守诺言。
      
      
      无所事事会胡思乱想。——卢卡努
      
      
      当他们隐瞒和歪曲什么时,那就让他们把同样的事说上几遍,这样不
      
      露马脚是很难的,因为事实先入为主留在了记忆里,通过意识与认知
      
      在脑海中留下印记,而假事在脑海中是留不住的。
      
      
      人不是生来就有各种才能。——拉博埃西
      
      
      卢克莱修
      
      
      —————————————以上———————————————
      
      这本书感觉很久以前看的一样……写得很零散,倒是真的很“随笔”。然
      
      后觉得有些部分现在看来基本上没有登出来的意义了,也就了解一下
      
      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什么的。不过很多看法啊观点啊都挺有见地的,
      
      而且有些观点和现在一样。不过感觉翻译的不太好,所以读起来挺生
      
      硬的,还是他本来juice表述不好写得很生硬然后译者翻译得形神皆俱
      
      啊?
      
      后两卷觉得没有看的必要了。
      
      
      
      
      
  •     忌偏执,忌断论。蒙田是值得结交一辈子的良师益友。
  •     首先,感谢卓越的图书!这本书是享誉世界的对人又很大启迪的绝对值的收藏的书!共三册,而且外表精致,内容丰富,纸质很好,摸起来很亲切,印刷好,很真,而且没有异味……总之,很好啦!
  •     思想录
  •     蒙田也算不上有文采,行文生涩难懂(也许是译本的问题),但其思想是超脱时代的。虽然看的很艰难,但获益匪浅。
  •     看到中卷仍然无感…
  •     如今案头书。
  •     有些消极,读完之后也不知道是什么,可能会多读
  •     真知灼见溢满全书,对人生有深度的指导意义!
  •     这托有意思。。
  •     纸张字迹不太好,与所标精装差一些.
  •     “人活着是没有任何幸福可言的”
  •     幸好,翻译得还可以
  •     《雷蒙•塞邦赞》真的很赞
  •     很棒的书,里面探讨的问题十分深刻,每一个都值得人们深思; 散文中引用的古代哲学家的话语和诗歌同样值得人反复品读;不得不说,这本书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只要人们还活着,书中的内容永远不落伍。
  •     我已经看了52章了,真想不通这书为什么广受称赞啊——平淡无味的主题和引经据典的论述——啰嗦冗繁+佶屈聱牙。下面的篇章会好看吗?【操心和辛苦是唯一使我付出高昂代价的事,我但求随遇而安,漫不经心。】我也是这样滴哟,依然努力地呼吸着,因为据说两分钟不呼吸就挺倒了所以老实地一呼一吸。蒙田是个几百年前的老头子,说话像个现代社会的老头子,于是大家很稀罕他。
  •     虽然有些观点不同,但还是好的。
  •     有次中午午睡之前看。。睡觉做梦都是在听着辩论什么的反正跟书有关。。
  •     虽然是旧书,但品相很好,纸张质感很好。
  •       精装版,纸张也不是特别白的那种,译林出版的典型风格,看的时候应该不是很辛苦。内容很有意思,有论想象力、论年龄、论祈祷等。  就是卓越的送货包装太差了,书送过来的时候箱子裂开的,角蜷了。
  •     让你会微笑的阅读。
  •     无需多说,可以一遍一遍读的书。
  •     终于读完了(很长的一本书)。从海南开始读,一路读读停停,停下来是因为要读三联生活周刊,其它时间基本上都在读此书。以前读过其它版本,不同的年龄,读起来感受也大不同,受益也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
  •     看了三分之一,书是好书,但是现在的自己还不是很懂,需要岁月的历练后再看,现在看實在是有些長了,留在以後拜讀。其中有些就算是幾百年前的見解,放到今日都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記得其中很好幾篇喜歡的隨筆。別忘了詩意地生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