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书信 > 傅雷家书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1-01
ISBN:9787538265637
作者:傅敏
页数:483页

章节摘录

  一九五四年四月七日记得我从十三岁到十五岁,念过三年法文;老师教的方法既有问题,我也念得很不用功,成绩很糟(十分之九已忘了)。从十六岁到二十岁在大同改念英文,也没念好,只是比法文成绩好一些。二十岁出国时,对法文的知识只会比你的现在的俄文程度差。到了法国,半年之间,请私人教师与房东太太双管齐下补习法文,教师管读本与文法,房东太太管会话与发音,整天的改正,不用上课方式,而是随时在谈话中纠正。半年以后,我在法国的知识分子家庭中过生活,已经一切无问题。十个月以后开始能听几门不太难的功课。  可见国外学语文,以随时随地应用的关系,比国内的进度不啻一与五六倍之比。这一点你在莫斯科遇到李德伦时也听他谈过。我特意跟你提,为的是要你别把俄文学习弄成“突击式”。一个半月之间念完文法,这是强记,决不能消化,而且过了一响大半会忘了的。我认为目前主要是抓住俄文的要点,学得慢一些,但所学的必须牢记,这样才能基础扎实。贪多务得是没用的,反而影响钢琴业务,甚至使你身心困顿,一空下来即昏昏欲睡。--这问题希望你自己细细想一想,想通了,就得下决心更改方法,与俄文老师细细商量。  一切学问没有速成的,尤其是语言。倘若你目前停止上新课,把已学的从头温一遍,我敢断言你会发觉有许多已经完全忘了。你出国去所遭遇的最大困难,大概和我二十六年前的情形差不多,就是对所在国的语言程度太浅。过去我再三再四强调你在京赶学理论,便是为了这个缘故。倘若你对理论有了一个基本概念,那末日后在国外念的时候,不至于语言的困难加上乐理的困难,使你对乐理格外觉得难学。换句话说:理论上先略有门径之后,在国外念起来可以比较方便些。可是你自始至终没有和我提过在京学习理论的情形,连是否已开始亦未提过。  我只知道你初到时因罗君患病而搁置,以后如何,虽经我屡次在信中问你,你也没复过一个字。--现在我再和你说一遍:我的意思最好把俄文学习的时间分出一部分,移作学习乐理之府。提早出国,我很赞成。你以前觉得俄文程度太差,应多多准备后再走。其实像你这样学俄文,即使用最大的努力,再学一年也未必能说准备充分,--除非你在北京不与中国人来往,而整天生活在俄国人堆里。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  这是做人的基本作风,不仅对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说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待朋友不能如此马虎。生性并非“薄情”的人,在行动上做得跟“薄情”一样,是最冤枉的,犯不着的。正如一个并不调皮的人要调皮而结果反吃亏,一个道理。一切做人的道理,你心里无不明白,吃亏的是没有事实表现;希望你从今以后,一辈子记住这一点。大小事都要对人家有交代!其次,你对时间的安排,学业的安排,轻重的看法,缓急的分别,还不能有清楚明确的认识与实践。这是我为你最操心的。  因为你的生活将来要和我一样的忙,也许更忙。不能充分掌握时间与区别事情的缓急先后,你的一切都会打折扣。所以有关这些方面的问题,不但希望你多听听我的意见,更要自己多想想,想过以后立刻想办法实行,应改的应调整的都应当立刻改,立刻调整,不以任何理由耽搁。

媒体关注与评论

  新版《傅雷家书》恢复原貌  2003年02月22日 04:58  深圳商报  【本报上海21日电】记者2月21日从有关方面获悉,即将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版《傅雷家书》,不仅增补了不少过去三联书店出版的《傅雷家书》中没有的书信,还全面恢复了过去因为种种原因而有所删节的书信原貌,共新增文字8万多字。  1981年由三联书店出版的《傅雷家书》,再现了傅雷通过书信教育、帮助儿子傅聪在做人、生活细节、艺术修养、演奏姿态等方面成长的感人过程,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20年间共出版了5个版本,累计销量高达到113万册。由于版权期限原因,该书最近转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据一直负责编选家书的傅雷次子傅敏介绍,由于傅雷夫妇手稿在“文革”中已遭严重破坏,傅聪在国外也几经迁徙,陆续发现的书信、材料使得三联版的《傅雷家书》就有4次修订。而这次辽教新版的《傅雷家书》,增加了傅雷信11封,傅雷夫人朱梅馥信23封,还收入傅聪残存的6封家信作为新版前言,加上原有的傅雷、傅敏的3封信,更能体现傅雷全家家书的完整性。  在新增的《傅雷家书》1954年9月28日的信中,记者看到了傅雷对老舍《四世同堂》的直率的批评:“……近来又翻出老舍的《四世同堂》看看,发现文字的毛病很多,不仅文字不好,上下文语气不接的地方也很多。还有的是硬拉硬扯,罗哩噜嗦,装腔作势,前几年我很佩服他的文章,现在竟发现他毛病百出。可见我不但对自己的译文不满,对别人的创作也不满了。翻老舍的小说出来,原意是想学习,结果找不到什么可学的东西……”  傅敏特别指出,新收入的傅雷最后一封家书弥足珍贵。据他推断,这封傅雷给儿媳弥拉的英文信写于1966年8月12日,但后来傅聪没有找到此信。2000年,华东师大陈子善教授意外地在香港刊物上,发现了这封由当年采访傅聪的林行之译成中文的信。这次由香港中文大学金圣华教授译成中文收入新版。傅敏说,傅聪对父亲在这封信中流露出来的“悲凉之情印象很深”。在此信发出三星期后,即1966年9月3日,傅雷夫妇饮恨自尽。  由于历史原因,三联版《傅雷家书》集中在音乐、思想上,因此傅敏当时隐去了信中一些人物名字,删去了家书中部分与主题无关的或谈家庭琐事的段落,这次基本上恢复原貌,因此更真实也更具有生活气息。  据介绍,辽宁教育出版社除了出版《傅雷家书》外,今年还将推出20卷本的《傅雷全集》,以纪念傅雷诞辰95周年、朱梅馥诞辰90周年。

内容概要

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工于色彩变化。翻译作品共三十四部,主要有罗曼・罗兰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服尔德的《老实人》《天真汉》《查第格》;梅里美的《嘉尔曼》《高龙巴》;丹纳的《艺术哲学》;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邦斯舅舅》《贝姨》《夏倍上校》《搅水女人》《于絮尔・弥罗埃》《都尔的本堂神甫》《赛查・皮罗多盛衰记》《幻灭》等名著十五部;译作约五百万言,全部收录于《傅雷译文集》。他的遗著《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傅雷家书》等也深受读者喜爱,多次再版,一百余万言的著述已收录于《傅雷文集》。为表示对他著译的由衷礼赞,近年还出版多种插图珍藏本,如《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米开朗琪罗传》《贝多芬传》《丹艺术论》《艺术哲学》和版画插图珍藏本《约翰・克利斯朵夫》。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文革”之初即受迫害,于一九六六年九月三日凌晨,与夫人朱梅馥双双愤而弃世,悲壮的走完了一生。

书籍目录

编辑说明      傅敏
不是前言的前言 傅聪的家信
傅雷夫妇给孩子的信
一九五四年[四十一通]
一九五五年[十五通]
一九五六年[二十一通]
一九五七年[十二通]
一九五八年[三通]
一九五九年[二通]
一九六○年[十九通]
一九六一年[二十七通]
一九六二年[二十二通]
一九六三年[十三通]
一九六四年[七通]
一九六五年[十三通]
一九六六年[五通]
代跋 读家书,想傅雷     楼适夷

编辑推荐

  本版《傅雷家书》在原三联版基础上新增八万余字。其中未发表者四十封,有增补者六十五封,并搜集傅雷全家各时期照片穿插其间,是健康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  《傅雷家书》出版十八年来,五次重版,十九次重印,发行已达一百多万册,曾荣获“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1986年),足以证明这本小书影响之大,《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不聪明”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

作者简介

“家书抵万金”!
这是一部“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书信集:一位中国父亲给远在欧洲学艺的孩子的家书。傅雷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把自己的人生的智慧、生活的经验、艺术的体会、文化的感悟,都毫无保留地贡献了出来。

最受欢迎的读物
《傅雷家书》出版十八年来,五次重版,十九次重印,发行已达一百多万册,一九八六年曾荣获“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傅雷家书》是青年人最喜爱的读物,也是千千万万中国家庭必备的经典藏书!

更富人情味的“家书”
新版《傅雷家书》恢复了当年被大量删节的充满“人情味”的文字。其中未发表者四十封,有增补者六十五封,共增加八万余字,并搜集傅雷全家各时期珍贵照片一百五十幅,烘托出一个充满亲情的温馨家庭,是一部原汁原味恢复原貌的《傅雷家书》。

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
高尚的父母,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图书封面


 傅雷家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0条)

  •     我看的家书是这个版本,期望有朝一日能看到一个全文的墨迹影印的版本——傅雷先生的书法非常的好,字里行间透漏出现在罕见的严谨。目前所见的版本包括这一本都是不全的家书,不全的家书世界,不是整个家书的世界,因为割断了家书外面的世界。我喜欢这个版本,因为这个版本最后的一封不是家书——是遗书,让我们能够感受到家书世界隐去了的家书外面的世界——家书外面的世界又让我们更加珍视家书的世界。看家书的世界,思考和探究家书隐藏了的家书外面的世界,然后回到我们的世界,我们必能给我们自己的世界找到些什么。另:我和别人谈起家书,最喜欢提醒他们关注傅敏先生——他属于家书的世界,而又往往被人忽视——人人渴望成为傅雷、傅聪,但不是人人都能够成为傅雷、傅聪。傅敏先生身上的光芒,不弱于他父兄的光芒!
  •     常常,我会殷羡那些取得很大成就的人,往往,我把它归咎于输在了起跑线上,他们从小受到了父母很好的教育,学钢琴,学书法,学各种各样的东西,而自己只能作为农民的孩子跟着一群野孩子疯跑。即使到现在,自己也会感慨童年的虚度光阴,最可怕的是,心中最深处闪过一丝:假如我出生在另外一个家庭,假如我的父母是有文化的人,而不是农民。即刻后,为自己有这种想法深深自责,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生我者,自己竟然会这样想。之后,便把可耻的收藏在自己的最深处。但是看过傅雷家书后,我深深体会到了自由的趣味。经常感到傅雷在儿子上上的枷锁,但自己也没有必要去苛责,这就是高级知识分子的教育方式,很多人在咒骂着贾政的时候做着和他一样的东西。在铺好的路上行走,不如让我去死,我是这样想的。此时,我为父母给我的最大的财富而庆幸,那就是自由。父母文化水平低,但是他们身体力行教给我从文字书信语言中学不到的东西,我对文字没有偏见,但是我觉得在文字里让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还不如在平时的点滴生活中体现出来。真理第一,爱情第二。我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讨厌这句话。任何真理之外的东西,便是蹉跎岁月。我追求知识,我追求真理,但我也追求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东西,比如,爱情。真的,如果我是傅雷的儿子,我忍受不了自己的父亲这样的谆谆教诲,因为我失去了我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自由,追求各种美的自由,而美的定义,是由内心去决定的。我无意去得罪任何人,偏激之处,多多见谅。
  •     学人: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非常不赞成的。这是做人的基本作风,不仅对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说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迹。待朋友不能如此马虎。生性并非薄情的人,在行动上得喝薄情一样,是冤枉的,犯不着的。有矛盾正是生机勃勃的证明。眼前你感到的还不过是技巧 与理想的矛盾,将来还有反复不已更大的矛盾:形式与内容的枘凿,自己内心许许多多不可预料的矛盾都在前途等着你。别担心,解决一个矛盾,就是前进一步。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永无止境。一个人要做一件事,事前必须考虑周详。尤其是想改弦易辙,丢开老路,换走新路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理智做一个天平,把老路新路放在两个盘里很精密的称过。磨难人最厉害的莫如unknown<不知>和uncertain(不定)!你有一个毛病就是好辩,不论大小,都要辩,这也是犯忌的。我只想提醒你:第一,世界上最有力的论证莫如实际行动。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则,自己做不到的事千万别要求别人。自己也要犯的毛病先批评自己,先改自己的。……总的来说,尽管指点别人,可不要给人“好为人师”的感觉。亲爱的孩子:你并非是一个不知感恩的人,但你很少想人表达谢意。朋友对我们的帮助、照应与爱护,不一定要报以物质,而往往只需要写几封亲切的信,使他们快乐,觉得人生充满温暖。既然如此,为什么要以没有时间为推搪,而不声不响呢?……人人都有些惰性,假如你的惰性与偏向不能受道德约束,又怎么能够实现我们教育你的信条: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为了抵制这种倾向(指对现实漠不关心),你最好少沉浸在自己内心的理想及幻想中,多生活在外在的世界里。中华民族多数是性情中正平和平,淡泊,朴实,比西方人容易满足。……真正的佛教教理并不相信真有天堂地狱,而是从理智上求觉悟,求超度;觉悟是悟人世的虚幻,超度是超脱痛苦与烦恼。……智慧使人自然而然的醒悟,信仰反易使人入于偏执于狂热之途。人没有苦闷,没有矛盾,就不会进步。有矛盾才会逼你解决矛盾,解决一次矛盾即往前迈进一步。到晚年矛盾越少,即是生命将要告终的表现。没有矛盾的一片恬静只是一个崇高的理想,真正实现的话并不是一个好现象。凭了修养的功夫所能达到的和平恬静只是极短暂的,比如浪的尖峰,一刹就要过去的。真正的智慧在于听取忠言,立即实行。学文:写实可学,罗曼蒂克不可学。故杜可学,李不可学。看的时候(长恨歌)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方法,:一是分出段落看叙事的起伏转折,二是看情绪的忽悲忽喜,忽而沉潜,忽而飘逸。三是体会全诗音节与韵的变化。再从总的方面看,把悲剧送上仙界,更显得那些罗曼史的奇丽清新,而仍富于人间味。还有白居易写动作的手腕也是了不起的:“待儿扶起娇无力”,“君王掩面救不得”,“九华帐李梦惊魂”几段都是何等生动!“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写帝王逃难自由帝王气概。“翠华摇摇行复升”,又是多鲜明的图画!最后还有一点妙处:全诗写得如此婉转细腻,却仍不失雍容华贵,没有半点纤巧之病!《古诗源选》。《唐五代宋词选》。《元明散曲选》。(1954年傅雷寄予傅聪的信中提及)读一读丹纳之《艺术哲学》。罗素《幸福之路》。你的中文信并未退步,词汇也仍丰富,只是做主词的“我”字用得太多,不必要的虚字也用多了些。别毫无变化说多妙多了不起,你大可选用,宏伟,堂皇,神奇,神圣,超凡,至高,高尚,圣洁,辉煌,卓越,灿烂,精妙,令人赞赏,好,佳,美等等字眼,使你表达方式更多姿多彩,更能表现出感情,感觉,感受及思想的各种层次,就如演奏一般。要是不好好选择字眼,长此以往,思想就会变得混沌,单调,呆滞,没有色彩,没有生命力。再没有什么比我们的语言更能影响思想的方式了。一切艺术品都忌做作,最美的都要出之自然,好像天衣无缝,才经得起时间考验而能传世久远。比如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受教育的目的只是培养和积累更大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绝不是盲目的自我扩张。其他:伟大的毛主席远远的发出万丈光芒,照着你的前路,你不得辜负他老人家的领导才好。【艾玛,毛主席万丈光芒啊】交友期间尽量少送礼物少花钱,一方面是表面你的恋爱观念与物质关系极少牵连,另一方面也是考验她。【这,可能么】可惜带笑的模糊了,下回怕动作,光圈要放大到f。2或f。3.5,时间用1/100或1/150秒。【傅雷好厉害,还会拍照】1965年。傅雷去世前一年。“房租五十元'”【他们是租房】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父爱如山。
  •     以赤子之心看待问题,对待生活
  •     好书,什么时候读都有收获
  •     这是傅敏先生在03年新编的版本,里面比84三联版收录了更多信件,摘录得更为详细
  •     为嘛家书要印出来大家看。爸妈简直啰嗦死了。
  •     我素来不轻信别人,我告诉你什么话,必有相当的根据……一个人妨碍别人,不一定是因为本性坏,往往是因为头脑不清,不知利害轻重。所以你在这些方面没有认清一个人的时候,切忌随口吐露心腹。一则太不考虑和你说话的对象,二则太不考虑事情所牵扯的另外一个人。
  •     这位父亲,呕心沥血,苦心孤诣。任何一个20多岁的青年都必须好好读此书。
  •     何为家书?是对远方子女的一切爱
  •     时至今日才听读此书,悔不当初,长辈的经验优势大爱无涯,为人处世方为读书先。
  •     只能旁观
  •     感动于一个父亲的爱和与孩子全心的交流
  •     傅雷与傅聪更像朋友
  •     还没看完 傅雷一家人之间的通信真是让人感动 也感受颇深 亦师亦友是多少人可望不可即的啊 里面有许许多多金句良言 我会一生收藏
  •     常读常新的书,不管你是不是想家
  •     很早以前看的,很久没有看到这么诚恳地写信的人了。想着傅雷夫妇自尽也是觉得很悲哀吧
  •     很多音乐的东西不太懂,最大的感触就是文人对孩子的教育就是好啊。
  •     真的很好!我还批点过,情不自禁啊!
  •     想让我小孩阅读这本书。家庭教育熏陶和引导对孩子的一生非至关重要。傅雷学养深厚渊博,虽无艺术实践,但即使在傅聪已经成为世界级钢琴大师后仍与之保持深入流畅的音乐探讨。傅雷对于傅聪真正是事无巨细,从生活习惯、工作状态到夫妻感情,父亲呕心沥血,除了万言书信,他在繁重的翻译工作中还抽时间每天抄录,六万字的《希腊雕塑》!与儿子远隔重洋,父母牵挂之心难以想象,傅聪因为演出两次经过香港给父母打电话,老夫妻兴奋幸福了好几个月。傅雷朱梅馥夫妇即使在最受屈辱的时候也没有说过对祖国不利的话,仍怀抱对国家的信心忠诚和热爱。楼适夷代跋,写道再见傅聪时他“长身玉立,气度昂藏”,仿佛看到了傅雷,“雍容静肃,端庄厚憨”。了解了一些书信背景更觉得悲壮感人。看完此书就懂了中国从前的知识分子的骨气和气节。
  •     *手稿
  •     偶像啊偶像
  •     傅雷先生活近了我的生活。。
  •     与我的父亲母亲的教育子女的方法如出一辙,十分佩服傅雷先生的文学修为,望尘莫及啊,收获一个新词,阿堵物。在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真正追求真知和精神给养的人不多了,看一遍傅雷家书,有坚定了我对于艺术和外语的坚定,也作为不辜负爸妈培养的报答。 令我感动的是,傅雷夫妇在特殊时期受迫害时对远在国外的儿子傅聪只字未提国内生活的艰难,not to say complaint. 佩服傅雷先生的的法文,文法,羡慕傅雷先生的国外生活,他真正是我学习的楷模啊! 家书中提及的书名很有研究价值,我已记下,待行有余力时,再一一品读。
  •     “家书抵万金”!相对于洛克菲勒的家书来说,此书感情更为炽烈,诚挚。不亚于曾国藩家书
  •     里面好多专业词汇啊····看了会有一点愧疚,其实我根本不了解父母····也没想过要跟他们沟通···
  •     父亲的爱
  •     两版有何区别?
  •     看完以后懂了很多,能够了解到父母平时不说的一些心里话.还有很多很多人生哲理
  •     不止于书信集....文学性 艺术性 教育性及融入其间侵润着的浓浓亲情的流露亦无处不在
  •     平实,感人。
  •     从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中,你可以看到的不仅仅是傅雷对艺术的高深的造诣,而是一颗更崇高的父亲的心,和一位有所成就的艺术家. ( 我还感受到,上海人确实生活水平高啊.现在在中国很多地方,很多人的生活都无法像傅雷那时的生活一样有质量吧?)
  •     太久远了,有点忘了,就记得好
  •     事无巨细,富家子弟的感情和我们确实不同
  •     感人至深而佩服之极
  •     家书抵万金。字里行间随处可见父母对孩子的牵挂,倾注的心血,同时又是一本鲜活生动的艺术评论和交流的书。
  •     小学必读书目,一生受用。虽然现在完全不记得内容。要再翻一遍,马!
  •     感人至深。
  •     不该把它作为考试内容
  •     读《家书》的时候正值我和父亲吵架最不可开交的时候。对子女严厉又疼爱的父亲,温柔又不知所措的母亲,像极了我自己的父母。来信与父母谈音乐,谈文化,谈人性,谈爱情。这样一个能理解子女,不恶语伤害子女的父亲,是多么让人羡慕。
  •     无论有多少质疑,也无法掩盖这部书的感人至深。真正伟大的亲情、爱情、友情其实都不常见,冷暖自知的事何必拿所谓的“常态”做评。并且我总觉得,与父母能够坦诚相交的孩子人生路上至少不会“出格”到哪去。
  •     这样的父亲,少见。
  •     一位伟大的文学者 翻译家 更是一位伟大的父亲
  •     看了一边佩服,一边难过,一边想骂,傻子文人!
  •     真诚的父亲 海外的生活经验
  •     父母喜爱
  •     赤子之心,不但指純潔無邪、清新,還指愛。
  •     这书买来快十年,这次翻出来囫囵吞枣下。有时代的烙印。什么时代都靠拼爹,家庭背景教育真的很重要,但孩子常常是父母的梦想,傅敏想学哥一样学音乐,父亲不同意说让他教书,儿子也只能乖乖教书。而缺了父亲背景做靠山,也只能从做外交家改为当老师。貌似也算教育成功吧,毕竟模式也难复制。
  •     傅聪能有当下的成就,离不开父亲的教导有方。关于人生道路,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的探讨,幽默又俏皮,诚挚而恳切。关于练琴终生谨记一句话:身体静止了,灵魂才能飞扬--也送给某朗。
  •     ......
  •     高中 自己买的
  •     这本书虽然很薄 却看了很长的时间 因为刚好自己在学钢琴 每次看的时候都觉得傅雷在跟我讲学钢琴应该注意什么 感觉 像是被进行了一次教育 但也因为这样 好像觉得要更加认真的学习钢琴 乐理 包括外语等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