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联观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民间文学 > 名联观止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4
ISBN:9787563372713
作者:梁羽生
页数:944页

章节摘录

○○一 孙行者 胡适之对联是中国文学独有的形式,用其他国家文字是绝对作不出对联的。这里说一件趣事。一九三二年,清华大学举行新生入学考试,国文一科由名史学家陈寅恪出试题,其中有一题就是作对子。出的对头是“孙行者”,结果有一半以上的考生交了白卷。当时正是白话文运动蓬勃发展的时候,矫枉过正,于是就有人在报上攻击清华大学不应该要学生作对子。陈寅恪出来答辩,指出作对子最易测出学生对中文的理解程度,因为寥寥数字已包含对词性的了解,以及平仄虚实的运用。对联在各种文学形式之中字数最少,但却最富于中国文学的特色。他的解释一发表,这个“茶杯里的风波”也就平息了。不过,虽然有许多考生对不出来,却也有几个对得很好的。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个,说来有趣,正是以提倡白话文运动出名的新人物“胡适之”来作对。但这个对子虽然出名,却不是对得最好的。  ○○二 祖冲之 王引之认真说来,用“胡适之”来对“孙行者”,是不算工整的,“行”对“适”,“者”对“之”,可以;“孙”对“胡”就欠工了。它之所以脍炙人口,恐怕还是胡的名气之故。胡适之是当时全国皆知的名人,末代皇帝溥仪在故宫安装电话之后,第一个电话打给徐狗子(北京的一个杂耍演员),第二个电话就是打给胡适之,可见其知名度之高。对“孙行者”,对得最好的是“祖冲之”。“祖”“孙”相对,天造地设。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的大数学家,是全世界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准确数值算到小数点后七位数字的人。十六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穷毕生之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三十五位,科学界给他立的墓碑就只刻下他算出的这三十五个数字,没其他文字,成为全世界最奇特的墓志铭。但若论实用价值,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已足够了。在这方面的研究,祖冲之要比鲁道夫早了一千多年。还有一个考生对以“王引之”,也比对以“胡适之”好。王引之是清代乾嘉年间的著名学者,高邮人。继承其父王念孙的音韵训诂之!学,世称“高邮王氏父子”。他在学术上的贡献是绝不下于胡适之的。  ○○三 “胡”“孙”一对的幽默读者陈毓雷君来函说,他对我所论的“孙行者;胡适之”一对有不同看法;“先生以为‘胡’对‘孙’欠工,但其中似应另有奥妙。孙行者为猴王,猴在岭南多称‘马骝’,但在外省,往往呼之为‘猢狲’(《西游记》中孙行者即以此而得姓),所以,以‘胡’对‘孙’,是在开胡博士的玩笑,把他与孙猴子相提并论,此对在当时能够传诵一时,除了胡的名气之外,或者还因为有那么一点儿小幽默。”  孙行者;  胡适之。孙行者能七十二变,胡适之也是以善变著称的(例如他以“新文学家”的身份,而肯“应召入宫”,并呼溥仪为“皇上”,即为时人所讥),故此联将“孙”“胡”并提,是可能“含有那么一点儿小幽默”。不过,评联是应依“正路”的,用来和“孙”字相对的那个字必须是名词才合,而“猢狲,’似乎是不能简称为“胡”的。“胡”在这里是用作“限制”动词“适”字的副词。  ○○四 “胡”“孙”一联作者来函  日前接到南京读者刘子钦先生的来信,给我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原来这位刘先生不是别人,正是以“孙行者”对“胡适之”一联的作者。这副对联在社会上流传已超过半个世纪,但相信很多人还未知道作者是谁。刘先生函中谈及构思此联的经过,也很有意思,因将此函节录刊出:“将‘胡适之’对‘孙行者’的不是别人,正是我自己,真是没有想到,此事多年传为佳话。记得陈寅恪先生的侄儿,也曾在《人民日报》写过此类短文。不知你是否曾参加过那次考试,可以说是够‘高级’的了。所有科目都更被考试一番之外,稀奇古怪的题目,真使人瞠目不知所答。记得国文考试,有一题要解释‘公孙敖之妻之母之丧’三个‘之’字。还有英文题有一则更将李清照的词一首译为英文。现在回想起来,没有三头六臂,休想过关。现在我们年岁大了,才知道祖冲之这个人,但在那时,根本不知道。因为小时曾阅过《水浒》《三国演义》等一类小说,在那个紧张的气氛中,忽然灵机一动,想起了胡适之‘适’对‘行’、‘之’对‘者’还差不多,就是‘胡’与‘孙’不相对,最后没有办法,与胡适之开了一个玩笑,‘胡孙’就是猴子的别称,作为对偶,勉强应付。据上次陈寅恪先生的侄儿所云,竟得了满分。此事在考试后几天即在北京某报中,曾经报道。于此还有一点补充,那就是说一个小小学生,敢于向胡适博士开玩笑也有其原因的。一方面那时曾读过博士的《中国哲学史》,对其人深感佩服。另外也对他向宣统皇帝叩头,表示不满。当时社会上流行着‘我的朋友胡适之’一句话。也是对博士开玩笑(意思是好多人捧胡适的场面),这样胡适之这个人就无疑成为孙悟空一类人物了,这是我当时思想深处的东西。我本人主要时间在教书,现已年老离休。”  刘子钦按:胡适对溥仪叩头一事恐系误传。据溥仪著的《我的前半生》一书所说,胡适接到他的电话后,“连忙向庄士敦打听进宫的规矩,明白了我并不叫他磕头,我这皇上脾气也好,他就来了”。胡适死后,他的秘书编了一部《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在台湾出版,书中也谈及此事。胡适认为,他称溥仪为“皇上”只是一种“礼貌”,民国政府定的《优待清室条件》,是准许“逊帝”保存“尊号”,并待以外国君主之礼的。不过,有没有叩头,并非关键问题,关键在于,胡适以新文学家的身份,入故宫谒见溥仪,且称之为“皇上”,对当时的新文化运动,总是产生很坏影响。因此,我对胡适此举,亦是持否定态度的。  ○○五 是祖冲之还是胡适之刘子钦先生在谈到他构思“胡”“孙”一联时说:“‘适’对‘行’、‘之’对‘者’还差不多,就是‘胡’与‘孙’不相对,最后没有办法,与胡适之开了一个玩笑,‘胡孙’就是猴子的别称,作为对偶,勉强应付。”看来原作者的意见倒是和我相同(我认为“孙”对“胡”,“欠工”,程度上还不及“不相对”)。不过,评联是见仁见智的,不同的意见,可以何宝星先生的《是祖冲之还是胡适之》一文作为代表(刊于一九八五年七月二日《郑州晚报》,副题是“读梁羽生一文有感”)。文章结尾说:“不知梁羽生以为如何?”我觉得讨论一下也很有意思(我一向是主张在学术上应提倡百家争鸣的),因此虽无高见,也就遵命在报上作答吧。由于我这个专栏篇幅有限,所以对何先生的大文稍加删节,但其主要内容则是完全保留的。我说“用‘胡适之’来对‘孙行者’,是不算工整的……对得最好的是‘祖冲之’。‘祖’‘孙’相对,天造地设”。何先生引用了我的话之后说:“……梁羽生先生对当年陈寅恪先生拟定国文科试题的经过情况恐未尽了然,其实,陈先生以‘孙行者’为对子之题,目的就是要应试者对以‘胡适之’。”何先生的文章大部分是谈陈寅恪先生当年出题的经过和命题的用意,与谈对联本身的比例大概是八比二。他说: “这是一九三二年清华大学新生入学考试的事情。当时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朱自清休假出国,由刘叔雅先生代理系主任。刘请陈寅恪代拟试题。恰陈先生已定于次日赴北戴河休养,遂匆匆草就普通作文题《梦游清华园记》,另出对子题《孙行者》。”“为什么要出这个对子呢?据陈寅恪先生后来解释,是受了苏东坡诗‘前生恐是卢行者,后学过呼韩退之’一联的启示。‘韩卢’为犬名(出处略),‘行’与‘退’皆步履进退之动词,‘者’与‘之’俱为虚字。陈先生说:‘东坡此联可称极中国对仗文学之能事。“寅恪所以以“孙行者”为对子之题者,实欲应试者以“胡适之”对“孙行者”。盖猢狲乃猿猴,而“行者”与“适之”意义音韵皆可相对,此不过一时故作狡狯耳。又正反合之说,当时唯冯友兰君一人能通解者。”’套用“红学”的术语说,出题的经过和命题的用意,等等,都是属于“外学”范围,虽有助于对这副对联的了解,但评论一副对联的是否工整,则必须看对联本身。何况陈寅恪先生这段话可能还有“隐喻”呢。我在介绍何先生的大文之后,再试试提出我的看法。我认为对“孙行者”,对得最好的是“祖冲之”。“祖”“孙”相对,天造地设。何宝星先生则认为以“胡适之”对“孙行者”,才是天造地设的佳对。下面是他的《是祖冲之还是胡适之》一文的最后三段文字:“至于梁羽生先生所说‘孙’对‘胡’欠工整,大概是因为梁先生不知陈寅恪原意在‘猢狲’,正如‘卢’对‘韩’原意在‘韩卢’也。若论平仄,有道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清’,若以‘祖冲之’对‘孙行者’,则第二字均为平声,不合韵律,而‘胡适之’的‘适’字恰为仄声,何‘不工’之有?因此,笔者以为,‘孙行者’对以‘胡适之’,实为天造地设的佳对,其所以至今脍炙人口,并不仅因为胡适之是当时全国皆知的名人。无论是‘祖冲之’或者‘王引之’从意义音韵上讲都不及也,不知梁羽生先生以为如何?”在这三段文字中,真正“评联”的部分只是第二段的七十多个字。而且也只仅是谈“韵律”方面。至于第一段所谈的陈寅恪“原意”,则是不能作为依据评论“工”与“不工”的。这是属于意义方面,“工”与“不工”则主要是属于“技术性”的。而在韵律方面,我也不能同意何先生的见解。下面我将答复何先生的问题,并尽我可能,提出对“胡”“孙”一联比较全面的看法。  ○○六 “胡”“孙”一联何处不工何宝星先生问:以“孙行者”对“胡适之”,“何‘不工’之有”?我答案是:有,而且不只一处。评联可以见仁见智,但“工”与“不工”,则是有一定标准的。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对联就是要讲究对仗。主要两点:在音韵方面说,要平仄相对;在词性方面说,要同一类词才能相对(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合乎标准,就是“工”;不合标准,就是“欠工”。依何先生所提的次序,先谈“韵律”。以“胡适之”对“孙行者”,第一个字“胡”“孙”都是平声。何先生说:“若论平仄,有道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清’,若以‘祖冲之,对‘孙行者’,则第二字均为平声,不合韵律,而胡适之的‘适’字恰为仄声。"一般来说,“一三五”是可以“不论”的,但亦非绝对正确,在后文我将再谈,现在先讨论第二个字的读音。“行者”的“行”字,似乎不是读平声的。考“行者”,佛家语,指修佛行道的人(《释氏要览》经中多呼修行人为“行者”)。“行者”即修行者也。这个“行”字和“修行”“德行”的“行”字一样,是“核孟”切,敬韵,音“幸”,仄声。凡动词“行为”之“行”,用作名词,都是读仄声的。这在一般辞书中都有说明,无须引录专书的。“行者”的“行”字,如果读平声(“何彭”切,庚韵,音“衡”,今读如“形”)的话,那就是正在行走着的人,“行者”变成“行人”了。“行者”是可以当作“行人”解的,但显然“孙行者”的“行者”,不是作这个解释的。为了便于对照,我把有关联语并列,将它们的平仄声注明:  孙行者(平仄仄)  胡适之(平仄平)  祖冲之(仄平平)从上表可见,以“胡适之”对“孙行者”,有两个字不合平仄,以“祖冲之”对“孙行者”,则每一个字都合平仄。这是“胡”“孙”一联的欠工之处。其次说到词性问题,“孙行者”的“孙”字是名词,与之相对的必须是名词才算合格。“胡”字若当作“胡人”解释或一种礼器(按:胡簋,古礼器名,夏日胡)解释,则属名词,但“胡适之”的“胡”是不能作这个解释的。“胡适之”用白话文来解释,即“你往哪里去”,主词“你”省略。所以“胡适之”的“胡”,不能当作名词。或云:“胡孙”即“猢狲”,猴子之别称也,“猢狲”当然是名词。但即使如此解释,“胡”“孙”相对,也还是欠工的。以“胡孙”谐音“猢狲”,在对联艺术上称为谐音借对。不过,谐音借对,其谐音文字亦须对得工整,方为上乘。以下面一副著名的谐音联为例:两艇并行,橹速不如帆快;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此联作者是明朝洪武年问的陈洽,他八岁时和父亲在河边散步,父出句,洽对。清代褚人获著的《坚瓠集》收录此联。流传民间数百年。在这副著名的谐音联中,“橹速”、“帆快”、“笛清”、“箫和”谐音“鲁肃”、“樊哙”、“狄青”、“萧何”。技法是部分的两边各自成对格。“橹”“帆”、“笛”“箫”是同类名词;“速”“快”、“清”“和”是同类形容词。但作为“猢狲”谐音的“胡孙”,则不是同类词。而“工对”的条件之一,就是在词性方面必须是同类词(请参看王力著的《诗词格律》谈“对仗”那一节)。又,“猢狲”是个复合词,即必须“猢狲”合称才是猴子,单独一个“猢”字,单独一个“狲”字,都是无意义的。所以即使以“猢”对“狲”,严格来说,亦是不合对联格律。因“猢狲”拆开,则无词性可言。顺便一提,“一三五不论”亦非绝对正确,如“孤平”的犯忌就是。详见王力的《诗词格律》一书,这里不赘述了。一般而言,长联的平仄对仗可以稍为放宽,因有“拗救”余地,短联就要严谨一些。 ……

内容概要

梁羽生,本名陈文统,被誉为新武侠小说鼻祖。生于广西蒙山,曾负笈岭南大学,后南迁香港,供职于《大公报》。自1954年在《新晚报》边载第一部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起,此后三十载,共有《萍踪侠影录》、《白发魔女传》、《塞外奇侠传》、《七剑下天山》等三十五部小说作品问世,脍炙人口。

书籍目录

增订版序二○○年版原序○○一 孙行者胡适之○○二 祖冲之王引之○○三 “胡”“孙”一对的幽默○○四  “胡”“孙”一联作者来函○○五  是祖冲之还是胡适之○○六 “胡”“孙”一联何处不工○○七 不工亦可胜工○○八 正格与变格○○九 卢行者是谁○—○ 怪联不怪○一一 开胡适之的玩笑○一二  明暗双重古典○一三 前生恐是卢行者○一四 后学过呼韩退之○一五 六祖法偈半通不通○一六  胡适与卢行者的联想○一七 正反合之说○一八 对胡适应有全面评价○一九 见机而作  入土为安○二○ 陈瘦竹谢冰心○二一 观塘艺术节征联○二二 宋城征联闲话○二三 读者论宋城征联○二四  状元红征联忆述○二五  台湾郑成功祠联○二六 郑成功的家庭悲剧○二七 郑成功的军师○二八 黄杰题金门郑祠联○二九 联圣赠张大干联○三○  张大干常写的对联○三一 挽张大干联○三二 蒋家文胆之联○三三  台静农等人挽联○三四  把张大干写成徐霞客○三五 梅葆玖写的挽联○三六 饶宗颐挽张大干联○三七  心丧空仰庐山高○三八 萧一华挽溥心畲联○三九 方地山赠妓联○四○  曾国藩赠妓联○四一 袁世凯赠妓联○四二 缩脚嵌名联○四三 康有为自寿联○四四 梁启超挽康有为联○四五  挽梁启超的名联○四六 吴昌硕题西泠印社联○四七  吴昌硕赠弟子联○四八  面面有情  心心相印○四九 西泠印社新联○五○ 水紧一声齐走鬼○五一 何淡如其人○五二 一拳打出眼火○五三 一肚草格外大声○五四  联语而有诗词韵味○五五  豆沙冰月  兰州水烟○五六 何淡如嫁女联○五七 丛桂有坊六榕无寺○五八 六榕无树记东坡○五九 三间大屋间间间○六○ 羊角对○六一 讽李鸿章联○六二  张之洞  陶然亭○六三 花心动杞足征○六四  纪晓岚嘲庸医联○六五 纪晓岚的幽默○六六 拍皇帝马屁联○六七 大观楼长联○六八 点金成铁的例子○六九 局部整体有招无招○七○ 梁章钜何故抑髯翁○七一 黄鹤楼名联○七二 张之洞二联○七三  胡林翼李鸿章之联○七四  端方的集句联○七五 讽端方之嵌名联○七六  黄鹤重来  白云尚在○七七 崔颢题诗青莲搁笔○七八  以笔喻楼具巧思○七九 黄鹤楼上发牢骚○八○ 点银成金的例子○八一 太白亭睡仙亭联○八二  自下故深能容乃大○八三 定惊远岫凤凰飞○八四  晴川阁名联○八五 古琴台联○八六 岭南一寸楼联○八七 独持偏见一意孤行○八八 补谈徐悲鸿的名联○八九 编到公园真大嚼○九○  张幼仪挽徐志摩联○九一  陆小曼挽徐志摩联○九二  郁达夫挽徐志摩联○九三 梅兰芳挽徐志摩联○九四  徐父挽子联○九五 偶然投影在你的波心○九六 烟锁池塘柳○九七 燕衔泥垒巢○九八 茶烹凿壁泉○九九 港铺灯塔标一○○ 烽销漠塞榆一○一 读者谈联一○二 “烟锁池塘柳”寻根一○三 灯深村寺钟一○四 港城铁板烧一○五 桃螵锦浪堤一○六  五色五行风月联一○七  妙人儿倪家少女一○八  回文三对一○九  回文佳对一一○  回文词  回文对一一一 梁元帝的回文诗联 一一二 诗妓薛涛的回文诗一一三 诗妓显灵文人戏拟 一一四  苏东坡的回文诗联一一五 亦词亦诗的回文一一六 埃德蒙顿珠城酒楼联一一七 车通地下铁 一一八 盘文蔚海外题联 一一九 海外会馆的对联一二○ 悉尼唐人街牌坊联一二一 悉尼太源酒楼联 一二二 康有为的名联一二三 一半与虎视一二四  补谈寿吴佩孚联一二五 巫峡啼猿数行泪一二六  吴佩孚诗  张学良联 一二七  蒋介石挽吴佩孚联一二八 讽慈禧太后联一二九 垂帘廿余年年年割地 一三○ 非母也不谅人只 一三一  肾囊潘复林白水 一三二 袁寒云挽林白水联 一三三 林步随挽林白水联一三四 宋湘巧对 一三五  因联惧祸不当官一三六 千秋怀抱三杯酒一三七 江南名士尽低头 一三八 王壬秋的两副名联一三九 拟周妈挽王壬秋联一四○  只怕周公来问礼一四一 后死微嫌迟五年一四二 章士钊  王世昭一四三  姓左不左名左不左一四四  人名巧对一四五 战犯人名联一四六 请教高明一四七  大包花生  草果一四八  高明  中正  无忌一四九 食包衣壮懵佬一五○  田汉高明及其他一五一 张謇赠沈寿联 一五二 佛云不可说不可说一五三 张謇挽沈寿联一五四 状元果然适然一五五 蔡元培挽张謇联一五六 改寿联讽袁世凯 一五七  杨度挽袁世凯联 一五八 讽骂袁世凯的挽联 一五九 送命二陈汤一六○ 轻舟两岸不啼猿一六一 挽宋教仁联一六二 贵阳甲秀楼长联一六三 谢侠逊的棋联一六四 谢侠逊挽周焕文联一六五 萧状元的挽妓联一六六  翁文灏挽卢工程师联 一六七 讽刺鸦片烟客联一六八 烟雨楼长联一六九 鸳鸯何处  云水当年一七○ 李白型名士的抒怀一七一 皇二子青帮头子一七二 朱奇挽袁寒云联一七三 昔梦已非新欢又坠 一七四 传闻又弄小桃红 一七五 方地山嫁女联 一七六 谈何容易做刘表 一七七 故意“不对”的对联 一七八 刘师亮的谐联 一七九 续民国总统联一八○ 续谈刘师亮的谐联 一八一 拥护那个舅子一八二 刘存厚厚面犹存一八三 草管人命马革襄尸一八四 讽孙传芳联一八五 孙传芳佛堂被刺一八六 骂韩国钧的寿联一八七 讽洪承畴联一八八 续联语讽贪官一八九 “三不要”的续句一九○ 赵藩题武侯祠联一九一 一生谨慎万古清高一九二  卧龙岗武侯祠联一九三 庞统祠及周瑜祠联一九四  杜甫祠联一九五 望江楼上望江流一九六 望江楼长联 一九七 望江楼名联一九八 望河楼名联一九九 一樽譔天上黄流 二○○ 再到江南看杏花二○一 题联欲压左宗棠二○二 大明湖名联二○三  舟行着色屏风里二○四  豪气纵横倾北海二○五 西湖刘庄联二○六 西湖康庄联二○七 红栎山庄联二○八 岳坟新联二○九 董其昌题岳庙联 ……

作者简介

散木樗材,笑看云霄飘一羽,人闲境异,曾经沧海慨平生。
——梁羽生
内容简介
《名联观止》为梁羽生联话精选集,辑录刊于香港《大公报》的九百零二篇联话,由作者亲自增订。梁羽生自幼便喜爱对联文学,后虽从事武侠创作,但自认为,在对联“资料的收集和研究方面,则所花的时间和精力恐怕还在武侠小说之上”。本书所选皆为古今名联,既谈对联的“内学”,涵括题赠联、抒怀联、集句联、谐谑联、挽联等各类联体,以及无情对、嵌字对、拆字对、回文对等各式对法又论对联的“外学”,涉及历史掌故、世俗民风、官场沉浮、文坛轶闻、名士风雅、人事品评等。梁氏联话,重趣味、重知识、重考证,可视作联话体文史百科。

图书封面


 名联观止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梁羽生的作品以武侠小说字数最多,其次则是联话,但他在联话上所倾注的精力却并不亚于前者。一九八三年三月,香港《大公报》的副刊改版,邀请梁羽生写一个名叫“联趣”的专栏,由于反响颇佳,次年即有出版社要求将该专栏的部分文字,先行结集出版。在此后的二十余年时间里,因陆续收到读者来信,梁羽生遂不断订正原文,以求尽善,而其最终的成果,便是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近推出的两卷本《名联观止》。《名联观止》之名似是效仿《古文观止》而来。“观止”典出《左传》的“季札观周乐”一节。据《左传》记载,吴国公子季札在鲁国观《韶箫》之后,赞叹道:“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意指韶箫之音是乐器的顶峰,欣赏过后便无意于欣赏其他的音乐,也就是说水平已达到无以复加的境界。在梁羽生而言,《名联观止》不但囊括了他穷三年心血,在《大公报》所写专栏的全部文字,还收入了他移居澳洲之后,在海外的谈联文字,内容非常全面,涉及了数量超过两千二百副的古今对联,仅以数量而论,就足可许为“观止”。然而此书因作者的博闻强记与熟悉掌故,非但每副对联的前因后事都交代得颇为清楚,遇有用典或隐语之处,还能扼要予以诠释;更兼文笔流畅、诙谐有趣,真教人手不忍释,屡屡拍案惊奇。梁羽生自谓在对联上所下的工夫比写武侠所下的工夫还多,单就这本书而言,其所谈的很多对联技巧、掌故,等等,宛如一部百科全书,以“观止”二字形容,堪称实至名归。一九八八年秋天,梁羽生应邀访问台湾,在出席《联合报》所设宴会时,与业已八十余岁的“联圣”张佛千结为朋友。张佛千极擅长于制作嵌名联,次日即赠梁羽生一副,不但亲笔书写,而且还是装裱好了托专人送至,令梁羽生大为欣喜。联云:羽客传奇,万纸入圣;生公说法,千石通灵。并有题序云:“羽生先生为武侠说部千百万言,天下传诵,奇肆诡变,引人入胜,窃慕之久矣。顷喜其自港来台,得接杯酒之欢,又读其近作谈联之文中,引余为孙立人将军作成功祠长联,喜制小联为赠。借博方家一粲耳。”把梁羽生的联话与武侠小说并列,可谓推崇备至。其实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之能与金庸、古龙鼎足而三,确乎是与联话存有一定的关系。梁羽生的小说,最妙处尽在于一个“雅”字,他对小说的修饰程度,绝不仅仅局限于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扩大到每首诗词乃至每个回目——十个回目里面,总有三四个颇堪咀嚼,如“瀚海风砂埋旧怨,空山烟雨织新愁”、“四海翻腾云水怒,百年淬厉电光开”、“终古江流淘不尽,几回梦醒劫无痕”、“难分爱恨情惆怅,说到恩仇意惘然”……其求工、求新、求美之处,飘逸绝伦、卓然不群,实令同期的武侠小说作者们望尘莫及。能够拟出这样隽永的回目,同梁羽生在对联方面的研习有素,当然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对联自问世之日,便令中国文人乐此不疲,尤其是与中国书法结合之后,更博得世人钟爱。梁羽生自九岁起即蒙外祖父传授作对联的功夫,从此就迷上了这种最具中国文学特色的对联文学,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联话、撰联的兴趣也愈发浓厚。单论数量,他写的联话虽然不及武侠小说之多,但若说到资料的收集和研究方面,则所花的时间和精力,却还要在武侠小说之上。梁羽生对自己联话的要求很严,每篇都必须要至少符合以下三个条件之一,即趣味性、艺术性和有值得一谈的“本事”。这就使《名联观止》与单纯搜罗、倚多为胜的“联话”、“联海”一类作品,有了十分明显的高下区别。同时因作者长期置身海外,被《名联观止》收录的“今联”(以五四运动为界限,起自五四迄于当今的联作,是为“今联”)中,台港两地作品所占的比重颇大,寄居异国的华人作品也所在不少,“遗珠”荟萃,可谓《名联观止》的又一突出特色。安徽《中国楹联报》2008.05.30
  •     这本书现在可真是贵了,想十多年前我爸在旧书摊上淘来的老版本,才不过5元钱,厚厚的一本,还是硬皮的。现在那个版本连豆瓣上都搜不到了,估计孔夫子上还有。书里收集的是梁羽生当年为报刊开的一个对联专栏,每天抖一个包袱,长达数年不辍。还记得的几副,有趣对如“孙行者-胡适之”,有妙对如“五月黄梅天,三星北兰地”,有集成联如“更能消几番风雨,最可惜一片江山”。还有大观楼长联,虽然记不清了,搜录如下“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芒芒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苯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多年过去,很多东西已经记不太清,一提起惹得心头痒痒的,啥时候再重读一遍。这本书最适合放在床头或马桶边,随时拿起读一两则,赏心怡情养性。
  •     梁羽生以武侠小说显名,其小说一大特色就是自拟的传统回目以及书中的一些原创或集句的诗词诗词,对联,其实一脉相承,好的诗词中不乏对仗工整的对联而一些千古流传的绝妙好对,也不逊色于诗词据梁大侠自云,投入在收集对联上的心力尤甚于武侠小说创作本书的内容多取自当年报纸的一个专栏,联趣内容洋洋洒洒上下两大卷近千页,收录提及的对联恐怕不止千则,真是份量十足对对联感兴趣的读者来说绝对值得一读不但只是罗列出对联,而且对对联所涉“本事”(掌故、背景、人物等)介绍很细只是,量足虽是优点,但另一方面也是缺点书中介绍到某一类型对联时(如挽联),接下来数十篇都是同类型的,读得多了未免有些审美疲劳还有就是书中所选录的对联,风格编于“正统”或“严肃”向,趣味性的占比较少,一些大家比较熟悉的“趣联”反而不见收录(这点也不知该算是好事还是不好)这也是读起来略嫌沉闷的一个原因

精彩短评 (总计72条)

  •     这是一本不错的书,就是有点贵。
  •     梁大侠的文采的确是引人入胜,名传天下占一席!书商也沾上梁大侠的名气,狠狠捞上一笔!
  •     绝世好联尽在此,过往君子都来读。哈哈,看不出梁老居然是对联高手,而且还是高深莫测的那种哈
  •     厕所常备,不读浑身难受
  •     非常好的一本书,别的网站都没有,推荐给大家!
  •     当工具书最好。有些对联真的是平庸之作,哎,专栏的文章,总是有混事的时候吧。不过里面提的很多小故事,倒有些意思
  •     梁羽生真乃高人
  •     不错,文笔清新流畅,知识性、趣味性强,雅俗共赏。
  •     无甚大用,有兴趣的不妨看看
  •     20120520半价购于地坛书市理想国摊位。
  •     消失了许久的书,终于又见。
  •     为了解中国文化,想看看历史典故,看看梁先生慢悠悠的文笔,都可一看。
  •     梁先生古文功底深厚,很精彩
  •     梁羽生的除了武侠之外另一佳作~
  •     特别有意思。待评。
  •     很好的书,其中有许多精辟的评论,不过也有一些内容比较长和乏味,书的质量一般,总的来说是很好的
  •     有梁羽生的散文,又找到他的名联观止,好书
  •     发次广播哈哈。。。
  •     如果你不是罵汪精衛,我會給你五星。
  •     羽生初之为闻,实武侠尔。然羽生古文、历史功底之深实不可测。此套名联亦为经典,闲来读之别有一番趣味。
  •     书很喜欢 可是我是81买的 不到一个月就多出14元 以后一定要等
  •     最喜无情对,看着全不相干,实则字字相扣
  •     非常不错的参考
  •     卖得比**网贵
  •     梁羽生的另类才华
  •     对联大观,叹为观止。
  •     刚收到,慢慢看了
  •     梁羽生的另一面。手中有书,名联典故娓娓道来,不必大块时间,随时可看。展书如春风拂面,心情大好!
  •     清雅质朴,名士风流
  •     书的内容是没的说,即使书边儿有点儿发黄了。不过总体还行,大概10天得到书。
  •     上本读得颇有趣味,隔段时间读到下本突觉不够精炼,唉,先放书架里吧。
  •     喜欢梁羽生的朋友一定要买了看看
  •     5月4号下的单到今天才收到,慢的像蜗牛。慢倒罢了,竟然在上册69、70一页中缺去一大半,好好的书竟这样毁了,心痛啊。当当网,这个质量关怎么就不能把好点啊!
  •     名联观止,终于开眼了。还可以。
  •     没看过梁的武侠书,看看他的关于对联的文字,真是国学功底深厚。
  •     当年梦虎姻缘。竟留作千秋佳话。
  •     爱好文学,喜欢古诗词,改本名联集甚合我意。
  •     非常好的一本书。不但各类著名对联搜罗齐备,而且有写这副对联的前后经过或历史掌故。长学问长见识
  •     非常值得鉴赏和收藏的书。
  •     抱了很大的期望,选择的对联的确是梁羽生风格:温柔敦厚。却少了些棱角与个性
  •     因为对对联感兴趣,不惜重金买下。总算没有让我失望,里面不乏好对联,读来让人拍手称赞;也有一个个名人轶事,很有意思。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捧读,多了解一下。当然水平有限,会有不懂的地方。
  •     书中有一句话说,写好的对联就像是武侠小说中的“无招胜有招”一样,只有先经过“有招”的阶段,才能到达“无招”的境界。共勉
  •     大失所望,原以为厚厚两册是古今名联轶事集,不料仅限晚清民国区区百年及风景名胜之地所悬古联,可观之联不少但总体质量不高,不少联因人成事因人得名,读来乏味的很,此书史料作用大于文学价值,摊手,梁羽生一迂夫子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
  •     最喜欢的无情对:公门桃李争荣日,法国荷兰比利时。
  •     收罗比较齐全,也有对联的来历,就是贵了点
  •     我是因为查阅吴熙一则挽友联的本事,通过网络搜索到此书电子版的。因为只看了一则,觉得对理解那一联有所帮助,又鉴于梁先生的名气和“名联观止”这个响亮的名头,就在当当买了一本。当时只觉得价钱稍贵了一点,对内容还是很期许的。
    书到了一看,印刷和纸张不错,内容则实在不敢恭维。孙行者祖冲之一对,最多千把字就能讲清楚的事情,讲了近20页。硬着头皮看下去,发现梁先生对对联平仄、对仗以及虚实字类等形式上要求的认识,远非介绍中所说,比对武侠小说的研究还要深刻。象“当句自对”这样入门级的东西,也要翻来覆去说半天,更遑论其他了。更过份地是,书中错字连篇,臭虫比比皆是。嵌字联所嵌的“眼字”居然也会弄错。
    个人的观感,这不是学术著作,是一本撑出来的赚钱的书。不如弄套《楹联丛话》、《对联话》。
  •     梁羽生对对联很有研究呀,看过很受用
  •     卓越的发货速度一直是我称赞的一点,昨晚下单,次日上午就收到,速度!一拿到手,就对此套装书爱不释手,封面典雅清新,书中内容涉猎甚广,读来颇有收益。推荐!
  •     封面很素雅,符合梁公的名士风范。里面的版式比较疏朗,有对联的感觉。选读了一些,果然像是文史小百科。估计是梁公亲自增订的最后一版了。
  •     心中所想,书中所得!
  •     众多对联让人有抄写成集的冲动。 梁老眼界之开阔学识之渊博不止见于武侠小说。
  •     文字优雅,从容有度,值得一览。
  •     内容,文笔都非常好。
  •     把玩文字,妙不可言
  •     成龙志伟胡适之,古龙羽生金相庆。吴京韩庚辛弃疾,根硕巨基尚可喜。
  •     非常喜欢,收了慢读!
  •     经典,必收实体书。
  •     是两本,上下两册,上册的角被搞皱了,不晓得怎么弄的,其他还好
  •     记得以前看到的名字是<名联谈趣>,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版本.现在换了出版社,也换了名字
  •     笑看云霄飘一羽,曾经沧海慨平生。
  •     书的设计本身很素雅,看着很舒服,书的内容更是没得说的,梁老对对联的用心让人敬佩!
  •     是一本印刷精良,内容内涵双重丰富的书,读此书要有闲情、有闲心还要有闲工夫,三者缺一不可。
  •     梁羽生以如花之笔,写古今名联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格外引人入胜。大开本的书,看起来疏朗悦目。
  •     本书全面系统,极富知识性、趣味性,而且每联皆有考证,读起来受益匪浅。
  •     散木樗材,笑看云霄飘一羽,人闲境异,曾经沧海慨平生。
  •     散木樗材,笑看云霄飘一羽;人闲境异,曾经沧海慨平生。梁羽生在此书中钩沉史海,臧否人物,有考据,有八卦,有小品文的趣味,有诗书的韵味,生意气十足,好玩地很。这书比一般的猎奇笔记小说好看多了,梁羽生的国学功力也由此可见一斑。偶有见其“顽皮”流露,读来让人不忍喷饭。每天午饭时间看一点,一个多星期看完。昨天读完此书,顺道去陶陶居寻找书中提及的对联,最终也没能看到。或许时过境迁,或许被梁大侠给诓了,哈哈哈。
  •     鸡肋,鸡肋,外像诱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聊广视野。
  •     不错,快看完了,对联必备
  •     很适宜消遣的书...当初听闻作者过世后...急急忙忙去图书馆借来看了...
  •     书的质量和内容都非常好,内容也多,不过典故记载不是非常精准,可能作者更注重其中对联的内容和文学价值吧。反正有些对联我知道出处,但作者没写,有的还我所了解的不是一个版本的典故,仁者见仁啦,这本书对一个对联迷来说,够吸引力!
  •     图书馆借的,寒假买之(那时候哥才可能有点买书的钱)
  •     书确实是好书,厚厚的两大本,16开。总共900多副对联的赏析,有故事,有典故,来龙去脉都很清楚,读起来,是非常舒服,长见识的。再加上由主联衍生出来的相似的对联,整本书,差不多有3000副对联了,内容是非常翔实的了。但内容,没有分类,检索起来很不方便。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