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硝烟中走来-一位革命老战士的传奇经历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纪实文学 > 他从硝烟中走来-一位革命老战士的传奇经历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2-01
ISBN:9787105104727

章节摘录

  第一节 生长在勤劳的农民家庭  一、祖辈生活的农家小院  王韦平,原名王锡珊,化名韦平,1918年11月8日生于四川省巴县陶家乡瑶田村(今属重庆市九龙坡区)一个平常的农家小院。  王韦平的爷爷一家生活的小院,东距重庆45公里,西离江津县城20公里,属于重庆市的辖区。院落位于一个小山脚下,背后朝向北方,有一段小山坡一直连着山顶。山上栽种了许许多多的树木,有柏树、柑橘树,还有一些杂树。柏树是很珍贵的木材,柑橘树能产可观的柑橘,那些杂树主要提供烧火做饭的用柴。院落的东边有一片翠绿的竹林,大多是非常有名的斑竹,紧靠其南侧便是一些常见的水竹。斑竹、水竹染绿了这里的环境,使得景色显得格外迷人。东南边的土丘上有一片坟地,地势稍高而开阔,上面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树木,遮蔽了那片土地,成为夏天纳凉的好去处。尤其令人难忘的是那棵生长了多年的茂密的老核桃树,它粗壮的树干,需要两个人才能合抱,每年都能结出一二百公斤的大核桃。王韦平年轻时经常到那里乘凉,又总要吹上一阵箫。人静时,悠扬的箫声能传几里路远。大片的水稻田都在正南方,不仅生长着沉甸甸的水稻,还养活了许多青蛙、田鱼和大个儿的蜗牛。所有这些,都将整个院落包围在一片浓绿的风景之中,使这里充满了生机。  这座普通的农家小院,是这一家人躲避风寒的主要依靠。它面向南,有一个简易的竹门,环绕着一圈露出菱形孔洞的竹篱笆墙。院内正面是一座中国南方农村传统的两面坡式的大屋顶草房。房屋的梁架是用竹子制成的,倒也结实。房顶上铺满了厚厚的稻草,虽不算坚固,却还能够防住日晒雨淋。只是过些年稻草就烂了,需要换一次屋顶。人们用土坯、竹篱笆、粘土等材料,做成简陋的墙壁,来遮挡风雨。草房里面隔成了许多房间,供大家居住。此外,还有一些灶房、茅厕、猪圈、鸡舍等配套的简易建筑。屋檐下摆放着如钉耙、锄头、叉子、镰刀、斧头等一些农具,随时都可以被家人拿去做农活。一小群鸡、鸭之类的家禽,总是在院子里栩栩走动、频频啄食,显得很有生气。一个普通农家应有的东西,在这里也基本上都有了。王韦平的爷爷一家就生活在这个农家小院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操持家务,维持生计,繁衍着王氏的后代。  王韦平的曾祖父在当地有些名望,也有一些家资。而爷爷辈则有兄弟3人,爷爷居长,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分家时,爷爷从曾祖父那里分得这处风景优美的瑶田草房和一处佃户住房。他的两个弟弟各分得一座宽敞的瓦房,又称砖房。此外,每人还分得一块能年产50担谷子的水稻田及15亩旱地。旱地上栽种了一些柑橘树和杂树。柑橘树在壮年时期,每年都要产两三千公斤柑橘,这在当时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到了父亲这一辈,情况就大不如从前了。父亲这一辈有兄弟4人。父亲排行第二,上有一个哥哥,下有两个弟弟,都住在瑶田草房这同一个院子里。爷爷又将分得的水田和旱田分成五份,除留一份自己养老外,分给四个儿子每人一块年产10担谷子的水田和种有柑橘树的一小块旱地。全家人都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来种这些地,争取一年的好收成,以便能养家糊口。在水田里,他们依然主要种植水稻,作为一年的口粮。在旱地上,他们除了栽种柑橘树以外,还利用树间空隙地种一些红苕(甘薯)、豆类、小麦等矮秆作物,作为补充。此时家境已经比较困难,一年收获的粮食,完全不够一家人吃饱肚子。  王韦平就在这里出生,并度过了自己幼年的时光。自王韦平记事时,大伯、三叔、四叔都先后去世,只有四婶尚在。他经常看见,80余岁的爷爷虽然不能干活了,但总是拄着拐棍在院子里走来走去,东看看西瞧瞧,盼望全家能平安生活,有朝一日再兴旺起来。

内容概要

  王韦平,原名王锡珊,化名韦平,1918年11月8日生于四川省巴县陶家乡瑶田村(今属重庆市九龙坡区)一个平常的农家小院。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美丽的瑶田村故乡第一节 生长在勤劳的农民家庭一、祖辈生活的农家小院二、辛勤温馨的家三、努力建设石坝新居第二节 接受各种各样的教育一、乡村的启蒙教育二、帮助二哥做生意三、在江北县中学接受革命思想四、严格的军事训练第二章 决心投身中国革命第一节 北上抗日一、学联小组的秘密决定二、仓促的婚姻三、千方百计筹集路费四、巧妙地解围五、难舍难分的亲情第二节 会见罗斯文教授一、踏上革命的征途二、罗斯文教授的特殊身份三、走出大四川四、神秘的少校军官第三节 到达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一、第一次乘火车二、这里是七贤庄一号三、洛川是通往延安的大门第三章 在革命圣地延安锻炼成长第一节 走进中国革命的中心一、朴实友善的面孔二、游览古城延安第二节 在抗大接受革命的教育一、去抗日军政大学报到二、抗大是培养革命军政干部的摇篮三、接受自觉纪律教育四、学习抗大校风第三节 努力掌握革命理论一、关于中国革命问题二、马列主义基础理论是必修课三、学习共产党的知识四、上好军事课五、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第四节 挺进敌后抗日一、坚决响应党的号召二、勇敢地向敌后开进三、踏上黄河东岸四、进入晋西北五、云中山行军……第四章 战斗在晋察冀边区第五章 冲过封锁线南下新四军第六章 在苏北进行革命斗争第七章 为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后记

作者简介

  《他从硝烟中走来》一书的编撰工作,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完成了。  该书记录了革命老战士王韦平,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毅然走上革命道路,并不怕牺牲、英勇奋斗,又为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努力工作、无私奉献的历史,给后代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王韦平于1983年离休后,花了7年时间回忆自己走过的路,写成了一部手稿。这部手稿,分若干阶段详细地记录了他所经历的八十多年的风风雨雨。目的是让后辈们知道,过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沉重地压在中国人民头上,迫使人民过着悲惨的生活;革命前辈们为了让中国人民能过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英勇顽强地战斗,呕心沥血废寝忘食地工作,换来了今天中华民族的独立和逐步强大,换来了中国人民的解放及蒸蒸日上的幸福生活,换来了中国在世界不可侵犯的神圣尊严。这一切都来之不易,千万不能忘记过去,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就会重演过去被动挨打的一幕。他希望后辈们把一生奉献给人民,办好事办实事,永远做人民的公仆,为创造中国更美好的未来而奋斗。千万不要增长自私的心理,千万不能成为国家和人民的罪人!  王志宁倡议重新编撰王韦平的回忆手稿,以便成书,留传后  人。倡议得到王韦平及家人的一致赞同。王志宁、许小群、王晓淮、孙月兰、王辉强、夏秀英、王志东、卢桢、王晓群、李进组成编委会,王志宁为编委会主任。编委会决定编撰的重要问题,协调编撰的各种关系,审核编撰的所有稿件。

图书封面


 他从硝烟中走来-一位革命老战士的传奇经历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