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小汤山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纪实文学 > 回望小汤山

出版社:张雁灵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04出版)
出版日期:2008-4
ISBN:9787509117040
作者:张雁灵
页数:258页

章节摘录

1 怀揣着请求处分报告奔赴小汤山静坐在临时搬来的办公桌前,我异常清醒地思考着自己即将面临的重重考验。未来是生或是死?是鲜花或是讥讽?这一切对我个人来说都无关紧要,但我绝不能给自己留下任何推卸责任的借口。10分钟思考,5分钟书写。摊开纸,拿起笔,我作出了自己人生中一个从没有过的重要决定:请求处分报告!等到小汤山战斗结束那一天,如果真有战友在这场战斗中被感染,如果真有战友在这场战斗中伤亡,请求组织上给予我最严厉的处分。“呜!呜呜……”汽车急驰在北京西三环路上,扑向位于北京城正北60公里处的昌平小汤山镇。冷冽的风一个劲地从窗外往里灌。车上的九个人都感觉有点冷,却任由风从半开的车窗吹进。驾驶室挡风玻璃上醒目张贴的“车已消毒,请注意保持通风!”的警示牌,仿佛一直在无声提醒着车上的每个人:这是“非常时期!”西北风继续吹着,汽车迎着风高速行驶着……西三环是北京交通大动脉。往日里车水马龙、经常堵车的西三环,今天格外通畅,也异常冷清。路上几乎见不到过往车辆,偶有一、二辆挂着外地牌照的汽车也是急匆匆迎面呼啸而过。能一直坚持陪伴我们前行的,只有立在道路两旁那一棵棵刚刚吐绿的白杨树。不知道从何时开始,车内突然安静下来,静得连彼此的呼吸都能分辨出来。我用眼睛扫了扫每个人,所有人此刻都面无表情,个个神情凝重。刚上车时,那一幅幅强装的轻松表情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重压下呈现在每个人脸上的焦虑、凝重和沉思。吉凶未卜的未来就像是一块无形却重若干钧的巨石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谁还有心情闲聊呢?每个人都在琢磨着这瞬间压来的千钧重担到底该从何处入手?该如何勇挑?此时,坐在车窗旁的我充满了焦灼和不安,头脑中对此行的目的地却一片空白,或者说是无甚了解。我无心顾及窗外华灯初上的景色,只听见汽车发动机高速运转,车轮与地面快速摩擦发出的沙沙声响。看着西边即将逝去的晚霞,低头看看左腕上的手表,时针已经指向19时40分。“得给家里打个电话。”“该怎么跟爱人和儿子开口解释?”“这事可千万别让家里老人知道,否则他们肯定要担惊受怕睡不着觉……”我的思绪在随意游走着。

前言

雁灵同志请我为他的书《回望小汤山》作序。我很少为谁出书作序,但翻阅雁灵同志书的目录后,我答应下来。这不是一本普通的书,是活生生的事实,它真实记录了我军医护人员在小汤山医院与非典进行艰苦斗争的感人一幕。我作为当年曾直接参与这场战役的见证者,被雁灵同志这本书带回那个被恐惧威胁的春夏之交,引起我对那个口罩密布时节的再次回忆,追思那段军民同心抵抗毒魔的难忘岁月。2003年的春天,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波及首都北京,并有可能向外蔓延。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及时作出重要批示,首都如出现疫情扩散,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协调好各方面的力量,把中央、国家机关在京单位,军队、武警驻京单位的防疫工作统管起来,迅速有效控制疫情。为战胜这场罕见的疫病,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国家卫生部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决定在北京市郊小汤山紧急筹建一所大型传染病专科医院,集中收治非典患者,并以北京防治非典型肺炎联合工作小组名义,于4月23日致函总后,请求军队支援1400张床位所需的医务人员。我在这个来函批道:军民一体共克难关,总后尽全力参与,并将此事迅速向军委报告。经时任军委主席的江泽民同志批准,四总部从全军和武警部队抽调1383名医务人员火速开赴北京,组建小汤山非典专科医院。军委其他首长对小汤山医院的组建也给予高度重视和关怀。总后党委把小汤山医院领导班子建设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考虑到医院的特殊作用和影响,对班子的人选既要求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又要求有丰富的任职经历,懂业务、会管理、有经验。于是确定由张雁灵同志任院长兼党委书记,并立即奔赴小汤山投入抗击非典的战斗。作为首都抗击非典重要战场的解放军小汤山医院,从4月25日开始组建到6月20日最后一批患者康复出院,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们的医务人员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与非典毒魔展开了残酷的斗争,出色完成了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交给的抗击非典的神圣任务,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小汤山医院全体人员发扬救死扶伤精神,恪尽职守,无私奉献,视疫情为命令,以病房为战场,待患者如亲人,全力救治,精心护理,受到了患者、亲属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小汤山医院全体人员发扬敢打必胜精神,英勇顽强、亳不畏惧,夜以继日、连续作战,把安全的希望给予他人,把危险留给自己、不少同志累倒了、晕倒了,爬起来继续战斗,经受了这场没有硝烟战争的考验。——小汤山医院全体人员发扬科学求实精神,积极探索,勇于创新,采取中医治疗与西医治疗相结合,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科学救治与科学防护相结合,创造了高治愈率、低死亡率、零感染率的优秀业绩。——小汤山医院全体人员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一千多名医护人员,来自13个大单位114所医院,大家围绕一个目标,军民一致,上下同心,医院党委坚强有力,各级领导模范带头,医务人员勇挑重担,全体同志密切配合、齐心协力,把一个临时医院建成了抗击非典的坚强战斗集体。小汤山医院抗击非典斗争的实践再次证明,我军是一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具有大无畏英雄气概的人民军队,无论是战争袭来,还是面对非典灾害,都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不愧为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政治坚定、作风顽强、技术精湛,关键时刻上得去、过得硬、信得过的军队。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北京市委、市政府对小汤山医院实行了坚强有力的领导,实施了优质高效的保障,首都人民为大家工作和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社会各界和全国人民通过各种方式给了我们有力的支持,这充分体现了人民对子弟兵的深情厚谊。一个伟大和智慧的民族,从灾难中一定会学到更多的东西。非典疫情是人类的一场灾难,这场灾难考验了我们的民族,也锻炼了我们的军队,雁灵同志这本书就是一个很好的见证。这本书的付梓出版,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它将更加唤起我们对党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为完成党的十七大赋予的庄严使命而努力奋斗!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廖锡龙二00八年一月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含着热泪读完《回望小汤山》书稿全文。这本书给人太多的感动,太大的震撼,它是一部难得的,生动的政治思想教育活教材。  ——余满松编审  “小汤山精神”是矗立在人们心中的一座丰碑。在这里,我们又找回了人与人之间那一度被忽略和漠视了的美好情愫。  ——黄春霞编辑  书中洋溢的报国之志、英雄之气,奉献之情,正是军中白衣战士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形象写照,具有震撼人心,涤荡灵魂的感人力量。  ——齐学进社长兼总编

后记

五年了,每临深夜回首往事,京郊小汤山的那场战斗,连同那些事、那些人,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挥之不去。我也一直试图找寻一种合适的方式,来倾诉心灵深处的这份震撼和感动,好让那些事、那些人能永远珍藏在人们的记忆中。五年了,这份感动却只能静静地流淌在我的记忆中。回味那些日日夜夜,我的战友们就战斗在抗击非典的最前沿,与病毒相伴,与危险同行。多少次汗水浸透衣背,多少回夜战迎来黎明,多少人累晕在病房……这些年,每逢熟识的,或不熟识的人提及解放军小汤山医院这样的字眼,我就会感到格外歉疚。身为那场战斗的主要亲历者和组织者之一,有责任和义务将那场战斗场景进行复原和再现。有人说:历史是容易被忘记的。但我和我的战友们不会忘记这段历史。2006年9月,我调到第二军医大学工作,再次相遇许多曾在小汤山医院一起战斗的熟悉面孔,耳闻他们亲切地称呼我“张院长”,我的心弦又一次被拨动。对曾经在小汤山医院战斗、生活和治疗过的人来说,那是一份永远不能忘却的记忆。回望那段生与死的考验,回味那些不眠的夜晚,仿佛有很多双无形的手推着我,将那段历史真实地记述下来。而这些双手,或许就是小汤山医院1382名战友企盼的眼神,或许就是他们身后无数亲人希冀的心声,或许就是众多非典康复患者重生后由衷的感激……2006年11月初,当我第一次静坐下来认真思索时,才发现思想的冲动远比现实简单。我是内科医生出身,写过论文,写过病历,但搞文学创作绝对是不折不扣的“外行”。从未有过的尝试,让我竟变得无从下手。此时,心情也是复杂的,媒体在批评社会上风行的“出书热”,我担忧自己这样的决定让人以为是在沽名钓誉,追逐潮流;也怕自己顾此失彼。怕风言风语,更怕笔力不足,情感积淀不够……就在我仍然犹豫不决时,总后一位首长对我说:能经历那样一场大灾难,能经受那样严峻的生死考验,不仅仅是个人经历,更是一笔宝贵的社会财富,真实地记录历史,并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也是为了更好地记住教训,警示未来。于是,历史亲历者的责任让我拿起笔“赶追”这个潮流。从2006年11月中旬开始,我在翻阅整理自己在小汤山那段时间日记的基础上,认真研读、消化了60多万字的解放军小汤山医院文献资料,结合自己的亲历动笔撰写这一文稿,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利用业余时间,先后五易文稿,力求高容量、全方位向读者述说曾经发生在小汤山医院的那些真实的故事。回望小汤山,回放决战小汤山的战斗场景。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得到解放军报社江宛柳、南京军区政治部人民前线报社蒋守昌、第二军医大学汪玉成、总后勤部卫生部药检所唐泽等同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很多媒体记者曾经冒着生命危险采写的稿件也成为我参考的资料。还有,人民军医出版社的同志在本书出版过程中付出了辛劳。在此,一并向为本书写作、出版提供支持和帮助的所有同志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出版这本书,是为了记录那段难忘的历史和我的那些白求恩式的战友们。书作出版后,我将稿费收入捐献给中国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成稿仓促,未能将所有参加这场战斗战友的事迹一记载其中,加之个人水平有限,表述不当在所难免,敬请谅解指正。张雁灵二00八年二月于上海

内容概要

张雁灵,河北迁西县人。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系。国防大学基本系。曾先后任陆军七师二0八团卫生队军医,北京军区第二六六医院内科主治医师、医务处主任、副院长,北京军区后勤第八分部卫生处处长。北京军区卫生部副部长、部长。白求恩军医学院院长。总后勤部卫生部割部长等职。现任第二军医大学校长。 二00三年非典流行期间,任解放军小汤山非典专科医院院长、党委书记。

书籍目录

引子:一个不同寻常的春天1 怀揣着请求处分报告奔赴小汤山2 如火的非典疫情突然间烧着了整个北京城3 高层紧急决策:打造一艘急航的“诺亚方舟”4 7000多人的七个不眠之夜5 壮哉!1200名军中白衣勇士挺身而出6 生死抉择: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7 子夜,载满非典患者的急救车疾驰而来8 我们和非典患者“零距离”9 114所军队医院联手组建“合成军”10 军中无戏言!沉重的军令状11 用小汤山疗法架设生命的彩虹12 最危险的地方,我们与死神面对面13 无情的眼睛有情的心14 爱心在左,同情在右,守护着非典患者15 又一个美丽的天使晕倒在非典患者床前16 隔着玻璃,我们的手紧紧叠印在一起17 我们与首批非典康复患者相拥而泣18 特别的日子: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你19 生死线上,一条看不见的“生命线”20 “零感染”的背后21 小汤山医院高速前行的厚重基石22 WHO官员伸出拇指:中国军人了不起23 就想看看你们长得啥模样24 小汤山,离天安门有多远亲切的关怀 巨大的鼓舞附录后记

编辑推荐

我含着热泪读完《回望小汤山》书稿全文。这本书给人太多的感动,太大的震撼,它是一部难得的,生动的政治思想教育活教材。——余满松编审“小汤山精神”是矗立在人们心中的一座丰碑。在这里,我们又找回了人与人之间那一度被忽略和漠视了的美好情愫。——黄春霞编辑书中洋溢的报国之志、英雄之气,奉献之情,正是军中白衣战士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形象写照,具有震撼人心,涤荡灵魂的感人力量。——齐学进社长兼总编

作者简介

《回望小汤山》不是一本普通的书,是活生生的事实,它真实记录了我军医护人员在小汤山医院与非典进行艰苦斗争的感人一幕。2003年的春天,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波及首都北京,并有可能向外蔓延。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及时作出重要批示,首都如出现疫情扩散,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协调好各方面的力量,把中央、国家机关在京单位、军队、武警驻京单位的防疫工作统管起来,迅速有效控制疫情。为战胜这场罕见的疫病,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国家卫生部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决定在北京市郊小汤山紧急筹建一所大型传染病专科医院,集中收治非典患者,并以北京防治非典型肺炎联合工作小组名义,于4月23日致函总后,请求军队支援1400张床位所需的医务人员。
小汤山医院抗击非典斗争的实践再次证明,我军是一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具有大无畏英雄气概的人民军队,无论是战争袭来,还是面对非典灾害,都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不愧为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政治坚定、作风顽强、技术精湛,关键时刻上得去、过得硬、信得过的军队。

图书封面


 回望小汤山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当我们渐渐忘记那些人、那些事的时候,此书出版了。文中的每个字都浸润了作者的感情,读后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