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逝的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纪实文学 > 飘逝的云

出版日期:2009-7
ISBN:9787543858787
作者:叶雪芬
页数:436页

章节摘录

  生命印记  第一章 “我是徽州人”  借用胡适博士“我是徽州人”这句话,来叙述我的生命之源和文化之根。  第一节 我的故乡我的梦  我的祖籍是安徽省徽州府黟县五都南屏叶村(今称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镇南屏村)。我虽然生长在异乡,但对故乡并不陌生。在我的童年少年时代,我所在的集镇有许多同乡,他们进进出出故乡,犹如伸向故乡的触角,源源不竭地传递故乡的信息;父母亲尤其是母亲用她那终生无改的乡音,经常对我述说故乡的人和事,故乡的山水、村落、祠堂、牌坊、民居、小弄、青石板路和风俗人情,使我如身临其境,我的眼前不时浮现出一幅幅故乡的风景画和风俗画。我爱故乡,对她一往情深,数十年来,魂牵梦萦。2004年金秋10月,我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回到故乡寻根探源,实地考察故乡的自然和人文风貌,近距离感受徽州文化的博大精深。  据村中现存嘉庆壬申(公元1812年,清仁宗时代)冬月所修《南屏叶氏族谱》记载:南屏叶氏始祖为叶伯禧,元明间(公元1368年前后)从祁门白马山迁来。“族谱”定宗辈辈序40字:“祖志思文永,廷荫善元日,万枝荣宗启,懋赏自新芳”(前20字)、“玉树宜培厚,桂林定毓良,克昌怀美德,世济肇嘉祥”(后20字)。这本“族谱”只修到“赏”字辈。1812年之后,不知是因氏族衰微,无力修谱了,还是有续修谱,只是我未能看到而已。  伯禧公的后代有翰林、知县、进士、举人,也有富商大贾,当然更多的是平民百姓。南屏叶氏四世祖叶圭公(名文圭,字天瑞,号南屏)曾任山西太原府岚县知县,其孙叶廷玺在明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主持修建的位于南屏村心的叶氏宗祠(宗祠为全族所有)叙秩堂和在明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5)修建的叶氏支祠(支祠属于某一分支)奎光堂至今保存完好。  叙秩堂占地约2000平方米。大门上端悬挂着“钦点翰林”、“御赐翰林”、“钦点知县”等金字匾额。门联为“石林派衍家声远,武水澜回气象新”。照壁矗立,门楼高大。大门两侧有一对用黟县青石雕刻的大石鼓,极其威严。祠堂共用80根大圆柱支撑着数百根大大小小的梁枋,横梁上悬有“贡元”、“进士”和“松筠操节”、“津逮后生”等功名与褒奖类匾额。祠堂共有三进大厅:上厅是享堂,中厅为祀堂,下厅乃奏乐之处,也可搭台唱戏,旧时,阴历每年2月28日,徽州各地都有庙会,叶村在这儿演出傩戏、目连戏和徽剧。这一切都显示出叶氏家族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  南屏还有叶氏家祠(家祠属一家或几家所有)以及程、李二姓的宗祠、支祠和家祠,全村共有47座祠堂,被称为“中国祠堂建筑博物馆”。村落以祠堂为中心,四周环绕聚族而居的封闭式建筑,集中体现了徽州宗族社会的典特征。  儿时听父母讲及祠堂的祭祀活动场面隆重肃穆,礼节规矩繁多。祠堂实质上是一个家族精神教化的圣殿。  清代中叶以后,叶、程、李三姓争相攀比,促使南屏步入鼎盛时期:人丁兴旺;民居等建筑鳞次栉比(著名的有冰凌阁、慎思堂、南薰别墅、倚南别墅、雕花厅、小洋楼、官厅等);古私塾园林遍布全村(著名的有梅园、西园、培兰书屋、陪玉山房等);南屏有72条巷弄,在高墙深院夹峙下,纵横交错,形成著名的“迷宫”;全村有36眼水井,井口围有或圆或方的青石井围;村中青石板路蜿蜒曲折,马头墙高低起伏……南屏呈现出一种古老而又繁复的美!  南屏水口景致极佳。所谓水口,据村人告:徽州村庄大多傍水而建,水上必有桥,作为进村大门口。南屏的水名武陵溪(俗称养生溪),发源于西武岭,属新安水系,为一古老河流,。流到褴亭,与流自黟县县城的漳河合流,汇入新安江。一座长约柏米的三孔石桥横卧武陵溪上,桥上有石柱、石栏,桥额斗大楷书石刻,万松桥”三字苍劲有力,据说为清代文学大师姚鼐手书,姚鼐并撰有《万松桥记》传世。  走过万松桥,村口是雷祖殿(大门门联曰:“有功德于民则祀,能正直而一者神”)、文昌阁、观音楼和万松亭等古建筑群;接着是松柏参天、浓荫蔽日的万松林,林中有南阳书院,还有一泓名日醴泉的清泉。  叙秩堂斜对面为一大片郁郁葱葱的樟树林。  南屏古村落和其中一座座古建筑如同解读徽州历史的密码,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可惜上述这些自然和人文景观毁坏严重,据族人讲:村子规模仅为原有的五分之二,各种古建筑仅为原有的五分之三,明清民居只剩下300余幢,祠堂仅存8座,万松亭和天才庵等大量园林亭台楼阁在上世纪50年代和“文革”期间被当作“四旧”拆除,万松林中许多大树在“大炼钢铁”年代被砍伐,樟树林完全被毁……是天灾人祸摧残了我可爱的故乡!  南屏村位于黟县县城西南方约4公里处。我过去以为地处皖南山区的南屏一定是开门见山,其实不然,南屏依山(南屏山)傍水(养生溪)望平原(东北西三面为一片开阔地带,处于黟县盆地中),村西南的南屏山守护着村庄,村名由此而来。南屏山那一边为祁门县,山的最高处名顶云尖。  村里幸存的各种古建筑、古民居基本上都未加以修缮,显得陈旧破败。我的祖宅倒是保存完好。我的曾祖父殿魁公在南屏为四个儿子各建住宅一幢,合称“四印房”。我的祖宅即殿魁公第四子、我的祖父自禄公名下的住宅。祖宅正厅前方有一大天井,起采光通风作用(徽州民居为了安全,没有对外的窗户)外,还有“风水”的讲究,表现“四水归堂”(财不外流)的理念。楼上楼下各有厅堂和四间卧室,卧室有放置衣被的木阁楼。房屋上下两层是徽州古民居的特点,上层住人,下层放物,因为古代徽州到处是森林,空气湿度很大,故如此设计。正厅有非常厚实的长形供桌、八仙桌、太师椅、方茶几、罗汉椅、方凳。正厅木板壁两边各有一门,一门通楼梯,一门通厨房。楼梯紧靠板壁,又窄又陡又长,右侧有木扶手。回乡那天,我一边战战兢兢地爬着木楼梯,一边想像从前我的小脚老祖母和我母亲妯娌们爬这样的楼梯是多么困难。楼梯右侧紧靠扶手是一堵墙,墙那边便是非常宽敞的厨房,另有木楼梯直通厨房的楼上。厨房有门通外面。我爬到楼上后,感到眼前一亮。楼上沿天井周围建有雕栏,伴随雕栏的为四面相通的回廊,采光通风都非常好。祖宅砖木结构,粉墙黛瓦,飞檐展翘,雕花门窗,砖雕门楼,是典型的明清徽派建筑。“三雕”(砖雕、石雕、木雕)是徽派建筑的特色之一,祖宅完美地展示了“三雕”的艺术魅力。我在祖宅里里外外、楼上楼下、厅堂厨房卧室四处巡视,仿佛走进了历史,走近了祖先。我深情地把祖宅定格在我的心灵深处。令人遗憾的是,这一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我父亲五兄弟妹的出生屋,已于1983年被我的堂嫂以1200元贱卖给了王某(其妻是叶氏玉字辈)。老宅依旧,人事全非,祖产易主,令人神伤。“四印房”中长房的房子据说是被堂伯健生的两个孙女卖掉的;三房的房子则是被堂伯新元典给了他人;二房住宅情况不清。殿魁公还在南屏建有新安书院,供子弟读书,如今已不见了踪影。总之。殿魁公创下的家业,无论是在江西彭泽太平关,还是在故乡南屏,由于时代动乱和子孙境遇不佳,统统无存。  南屏是黟县紧随“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西递、宏村之后对外开放的古村落。也许因其未加整修,保持原汁原味,《菊豆》(多数镜头是在叙秩堂拍的,影片中“老杨家染坊”的招牌至今仍挂在叙秩堂大门上方)、《徽商》、《大转折》、《卧虎藏龙》(影片中的雄远镖局就设在奎光堂内)、《复活的罪恶》、《中国命运的决战》、《历史的天空》、《芬妮的微笑》、《风月》等许多影视片均在此拍摄大部或部分场面,南屏因此被称为“中国影视村”。村口立有“中国影视村”石碑。  我没有料到,此次回乡,沉睡了30余年没开口说过的家乡话突然“复活”,我用家乡方言与族人交谈,显得更加亲切。父母在世时,家人之间的对话都是用家乡话,以此表达一种深切的思乡爱乡之情(似乎那种抽象的无形的情感,通过发自肺腑的家乡话得以具象化和外在化)。母亲于1970年逝世后,我的家乡话从此“束诸高阁”,没想到30多年后尚能结结巴巴说几句,我颇感意外,也很激动。  ……

前言

  我的良友叶雪芬,在中学时。就是人人夸奖的好学生。在南开大学时,四年成绩全优,被评为甲等优秀生。曾先后受到十余次表彰。又被评为天津市三好学生,受到团市委通报表扬。曾代表天津市大学生出席市青代会,曾接受过《人民日报》记者的采访。大学毕业后,她孜孜不倦地从事教学与现代文学研究工作。数十年来,她以智慧的泉水,浇灌幼树丛生的林圃,把幼苗培育成挺拔的参天大树,她桃李满天下。她又是一位严谨的学者,以她的敏锐、勤奋,对中国现代文学进行探索研究,撰写出一批有独到见解的著作。她善良、真诚、淡泊、宁静。始终保持着高洁的品格。我为拥有这样的一位好友而感到荣幸和骄傲!  我与叶雪芬相识于1958年秋,我从北京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那时所址在北京中关村的社会北楼。我报到后,所办公室的同志安排我住在楼上的一间集体宿舍里,所里的研究人员不多,高级研究人员不坐班,下班后有家的同志都回城里去了,晚上,几乎见不到人影。就在这孤寂的日子里,叶雪芬从湖南大学来所进修,和我同住一间宿舍。我欣喜的心情难以言说。她热情、开朗、真诚,很快我们就熟悉起来,下班后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我从心里体验到,友谊是沙漠里的绿洲。  叶雪芬同志在所里进修,却没有作客思想,她很快就成了青年中的活跃分子。她多才多艺,中国科学院举办京区文艺会演,她积极参加编排蒙古舞,集体写了歌词,路坎同志谱曲,年轻的男同志都参加伴唱。她俊俏灵秀,舞姿优美,我们文学所表演的节目获了奖。她还被选为文艺会演的报幕人,落落大方,口齿清晰,给大家留下了美好印象。  1958年初冬,文学研究所从中关村迁到建国门内大街5号,分给文学所的是西边的一个小院,临街的六号楼和七号楼是相连的工字形楼房。六号楼是办公室、会议室、资料室、编辑部。楼下朝北的和工字中间的房屋都作为书库。

内容概要

  叶雪芬,安徽省黟县人,1934年农历九月十一日生。1958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1958-1960年,在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师从蔡仪、毛星两位先生学习文艺理论和中国现代文学。1960-1962年,在湖南大学中文系任教。1962-1996年,在湖南师大中文系任教。教授、硕士生导师。

书籍目录

  生命印记  第一章 “我是徽州人”  第二章 艰辛求学路  第三章 乐当教书匠  第四章 难以务正业  第五章 跋涉夕阳下    追思无尽  怀念李何林先生  春晖永照风范长存——悼念唐弢先生  恩师难忘——怀念毛星老师  遥祭诗魂——悼念吴奔星先生  悼念柳无忌先生  暟岚依旧听鸣泉——罗暟岚与南开  关于廷仪师二三事  怀念李淳兰老师  恻恻吞声天人永隔——悼念余振华老师  哭恩师徐声扬先生  凄美的爱情之花——怀念蔡懋淇、钱筱秀学长  悼先敏  哀益民  悼念好人张震北    师友情深  既是教师又是学生  在湖南师大中文系73级入校3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致“湖湘南开人”  世纪之交喜重逢——在九江一中54届同学聚会时的发言  由《同学录》所想到的  记一次难忘的秋游  九江二中(含同文、儒励)1954届聚会致老师的慰问信  郑礼荣剪影  愿友谊地久天长——谭国英来长记  遥想当年忆华扬  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记朱哲俊    往事萦怀  私塾琐记  我们曾经这样学习普通话  中南海看戏  我与酒  闻鸡起舞  “五一八”见闻  吾家有女堪自慰  与快乐一起成长  现代与传统交融——侨乡泉州印象  梦想成真——游江西湖口大桥记  雨中游乌镇    学海撷浪  读康濯小说集《腊梅花》  叶紫史实考  论叶紫的农村题材小说创作  论叶紫的散文创作  罗暟岚及其小说创作  我读《醉悟人生》  曾少祥作《叶紫》序  叶光扬作《竹人诗选》序    附录一 学隅耕耘  著、编、译书文目录  附录二 桃李殷情  美的力量——给我尊敬的老师叶雪芬教授  严师风范慈母情怀——我的导师叶雪芬  大美无言——记我的导师叶雪芬先生  雪芬先生剪影  我们的良师益友  后记

编辑推荐

  一个黟山皖水孕育的灵魂  一个风云变幻时代的证人  一个傲然独立于世的学者  一个执着解惑授业的老师

作者简介

《飘逝的云》讲述了:我的良友叶雪芬,在中学时。就是人人夸奖的好学生。在南开大学时,四年成绩全优,被评为甲等优秀生。曾先后受到十余次表彰。又被评为天津市三好学生,受到团市委通报表扬。曾代表天津市大学生出席市青代会,曾接受过《人民日报》记者的采访。大学毕业后,她孜孜不倦地从事教学与现代文学研究工作。数十年来,她以智慧的泉水,浇灌幼树丛生的林圃,把幼苗培育成挺拔的参天大树,她桃李满天下。她又是一位严谨的学者,以她的敏锐、勤奋,对中国现代文学进行探索研究,撰写出一批有独到见解的著作。她善良、真诚、淡泊、宁静。始终保持着高洁的品格。我为拥有这样的一位好友而感到荣幸和骄傲!

图书封面


 飘逝的云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