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自己是谁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纪实文学 > 知道自己是谁

出版社:王武强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12-10出版)
出版日期:2012-10
ISBN:9787221096999
作者:王武强
页数:210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在村子南边,有一座破败的四合院寺庙,叫鱼江寺。因其既小又破,似乎已失去了神灵的护佑,香火难以为继,后改成学校,这就是我接受启蒙教育的地方——凌肖小学。 寺庙很幽静、很冷清,幼时一直感到十分神秘和恐怖。特别是旁边那座土木结构的炮楼,那是战乱年代地方政权为防匪患用于观察和防御最简单的军事设施。炮楼共有三层,里面光线昏暗,底层潮湿。我们一群孩童曾下赌注:谁敢爬到顶层就可以当“头”称“王”。起初是争先恐后,刚到门边就提心吊胆,终于鼓起勇气蹑手蹑脚地进去,前面的人刚上到二层,不知是谁尖叫了一声,一个个被吓得连滚带爬地抱头鼠窜。 寺庙周围有很多古树和果木,旁边山坡上是茂密的树林,遗憾的是,都在“大跃进”时期被砍伐殆尽,用于“大炼钢铁”。后面是连绵的梯田,层层延伸下去,与坝区良田连成一片。这所由寺庙改成的学校,周围不连接村庄,学生住地很分散,普遍距校较远,一般都有几里、甚至十几里的路程。 破庙是一座危房,偶遇稍大的风吹时,总能听到房梁发出“嘎嘎”的声响。后来,推倒了炮楼,加固改造了寺庙,才逐渐有了像样的教室。早年师资不足,学生稀少,四个年级合并成两个“复式班”。学生的年龄差距很大,有五六岁的小孩,也有十六七岁的小伙,甚至还有已婚的青年,男女同学的比例严重失调,全校只有几名女生。 大约到了1958年,学校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造和扩建,教师队伍得到充实,教学条件和学生生源大大改善,班级划分也正规,教学很规范,终于成了拥有300余名学生的“完全小学”。 我在小学期间,共经历了3位班主任老师:商召瑜老师,韩金荣老师和程锡凡老师。 商老师身材较矮,但体格健壮,充满活力。他有很好的运动天赋,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很好,篮球、乒乓球打得很有“侵略性”,每遇比赛,我们常为他出众的表现鼓疼了手掌。 韩老师文质彬彬,洗旧的黑、蓝色制服穿得整洁,领口扣得严实,他平时对课堂纪律要求很严:腰板要挺直,双手背在后,精力要集中,不准交头接耳、东倒西歪。讲课时喜欢结合课文穿插一些有趣的故事。比如精忠报国、亡羊补牢、掩耳盗铃、瓜田李下、望梅止渴;比如“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小时候偷针、长大后偷金”…… 程老师中等身材,仪表堂堂,总是在严肃中透出谦和,于泼辣中带着稳重。他讲课的感染力极强,注重声情并茂,善于启发诱导。有段时间,不知是气候的原因,还是受粉笔灰刺激,讲着讲着,会掏出手帕捂住嘴,快步走出教室咳嗽几声,吐吐痰、清清嗓,直到利索了才回到教室接着讲课。他还有一手绝活:板书和各种形体的美术字写得很漂亮,这对我的影响很大。后来到部队,每当有人夸奖我的字写得有点力道时,我就想起了程老师。 提起凌肖小学,不能忘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她,在这所偏远落后的山村小学从教20余年,直到光荣退休;她,承受了丈夫被划成右派分子的精神折磨长达22年,直到丈夫平反昭雪;她,以一名山村教师的微薄收入,养活了一个七口之家;她,一个身高只有1.5米的柔弱身躯,却以百折不挠的钢铁般意志,从容不迫地迈着“外八字”脚步,闯过了生活困难时期的种种艰辛,挺过了疯狂年代的多次劫难,呵护着5个儿女冲过道道难关,熬过了被人冷眼歧视的漫长岁月。她就是昂起头教书育人、低着头做人做事的人民教师,一位伟大的女性——杨续祖老师。 杨老师调来我们学校时,我读五年级。一次音乐课上,杨老师给我们讲乐理知识,正听得津津有味,我的同桌提出要抄我上节课的作业,我说不行。他不听,不断小声地哀求,我不理他,他就拉我衣袖,我的手肘本来就托在桌面上,我不耐烦了,顺势往右一摆,刚好击中他的鼻子,他见鼻子出血了,就趁机向我耍赖、耍横…… 下课后,杨老师把我带到办公室。几位老师都感到很诧异,好像在说:你怎么也会惹祸?我低着头,觉得很没面子。 “说说看,刚才课堂上是怎么回事?”杨老师态度平静,语气温和。显然,她是要先进行调查,而不是不问青红皂白先训一顿。 于是,我将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地作了陈述。最后还特别强调:“是他影响了我听课;手肘碰到他鼻子绝不是故意的。” “在是非、原则问题上学会拒绝,说明你很正直、纯洁。重视自身道德修养的学生,一定是一个有出息的学生。”接着,杨老师以一副慈祥的面容和温和的语气说:“但是,孩子,拒绝,应当注意方法,为什么不能选择一种非常友善的方法?一种耐心规劝的方法?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补己之过,谅人之短。常言道:‘量小失友,度大聚朋。’这些道理,也许你现在还不太明白,但对于你长大后的人生,就非常非常重要。” 穷人家的孩子懂事早。杨老师的这番话,让我深受感动,这既是老师对学生的教诲,又是长辈对晚辈的厚望,我一直把杨老师这些做人的道理牢记心间,在后来的人生历程中让我受益良多。

前言

人生似一本记账簿    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写一个纪实性的作品,更没有想过写我自己。总觉得这样的作品应该是那些成功人士的专利。平凡的我,既没有传奇的经历,也没有显赫的地位;既没有出众的成就和贡献,更没有惊人的卓越与辉煌,为什么还要写?    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真正达到非凡、实现卓越,其实只是一个概率很小的现象,没有人注定会平凡或失败,也没有人注定会卓越或成功。更何况,卓越与平凡、成功与失败总是相对的,似乎没有明显的界限。    有很多科学工作者默默无闻地从事了一生的科研工作,直到去世也没有取得成果。但他们却为后来者打好了基础,提供了条件。后面的科学家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终于摘取了辉煌的桂冠。你能说那走在前面的科学家是平凡还是卓越?    人,既要生存,就不应首先想到是平凡还是卓越,是失败还是成功,它们既是世之常事,亦有相同的价值。重要的是对人生追求有没有明确的目标,有没有坚定的信念,有没有坚强的意志,有没有坚韧的毅力。在自己生命的轨迹中,是否全力以赴、无怨无悔地为之努力过、奋斗过、搏击过!    本领有大小,奉献有多少。每个人都有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都有酸甜苦辣的动人故事,都有引人人胜的感情纠葛。人生没有选择性,也没有可比性,即使与成功无缘,甚至与卓越擦肩而过,也不必后悔,不用怨天。在经历一次次挫折后,继续扬起希望的风帆,荡起理想的双桨,矢志不渝、义无反顾地向着彼岸继续前行,就不会有遗憾,即使最后两手空空,仍然可以无愧地说:“人生,我没有虚度。”    登上军旅这列拥挤的“列车”40多年来,在漫长而艰辛的“旅途”中,我已记不清“沿途”有多少人匆匆忙忙、东张西望地“上车”,又有多少人慢慢腾腾、左顾右盼地“下车”。当中央军委的一纸命令传下来后,我也“下车”了。“下车”本是一件轻松的事,但真正由组织庄严地宣布让自己与执著追求了一生的事业挥手告别时,这心情无论如何也轻松不下来。因为这40多年积淀的感情很深厚、很丰富、也很特殊,所以心情就显得尤其沉重。想到我所在过那么多单位的党委和众多的领导,为教育培养我付出的心血,想到部队给我提供那么肥美的“沃土”,那么优质的“养料”,那么明媚的“阳光”,那么充足的“雨露”,我就有一种感激涕零、荡气回肠的冲动。在这些沉重和冲动中,包含对各级组织的感激,对战友情谊的眷恋,对很多工作还不尽如人意的遗憾,对一些建设性难题尚未破解的愧疚,对有些心愿未能完成所产生的阵阵隐痛……    有人说,人的生命犹如一条河流,少年时涓涓水珠,清流晶莹;中年时奔流峡谷,浪遏飞舟;待到老年,河流已进入大海,水面宽阔了,波涛平稳了,终于包容万物,吐纳星月。人生便进入了放眼物量、海阔天空和淡入淡出、清水芙蓉的境界。回顾自己的奋斗历程,总想大刀阔斧、风风火火地去兑现自己的抱负和追求,试图通过顽强拼搏去创造突出的业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尽管常常处在一个山头久攻不下的倦意与疲惫之中。但我从不后悔,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随着“镜头”的“回放”难忘那战友之间的浪漫情怀。    学习探讨的浓厚氛围,围绕课题的深入调研,奋力拼搏的生动场面,催生成果的夜以继日,拥抱收获的喜悦心情;以及在连续的探索与追求中体现的科学态度、求实精神和意志品质;还有那么多有滋有味的说说笑笑,有板有眼的争争吵吵,有情有义的打打闹闹。让我每翻一页日历都记忆犹新,一觉醒来依然会历历在目。    经历这些过程,也使自己逐渐由稚嫩变得成熟,由单薄变得丰厚,由浮躁变得沉稳。尤其是那些用汗水、泪水浸透的波折、坎坷、困惑与沧桑,使我从本质上理解了潮起潮落,理解了云卷云舒,理解了山的崎岖,理解了河的激流,理解了惊涛拍岸的壮美,理解了漩涡暗礁的险恶。    如果这叫“醒悟”,那么这种醒悟还是粗浅的、相对的。每当想起我曾经说过的蠢话,办过的蠢事,都会感到汗颜无比。    我有过自不量力而又好大喜功、腹中空空而又热衷显山露水带来负面影响的记录;有过自以为是、盲目蛮干给工作造成损失的悔恨;有过因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不对路、或者交流通气不到位、造成同志之间的误会,甚至遭疑虑、“背黑锅”的难堪;有过对上盲目崇拜、违心地察言观色、投其所好而弄巧成拙的笑话;有过或因年轻气盛、或因春风得意以致偏激而自负,以及口无遮拦、话无分寸所陷入的尴尬;有过像小品中的范伟那样,被赵本山忽悠蒙骗、上了当吃了亏还要表示谢谢之类的荒唐……    正是这些经验与教训、成功与洋相的相互映衬,像山峰与山谷一样的交替呈现,构成了自己人生特有的“落差”。这种落差,其实就像一本“书”,这本“书”,战友同事、家人友人一直都在“阅读”,其功过是非、品德优劣、素质高低早已定格在他们心中。恰恰最需要“阅读”的其实是自己。但是,真正能“读”懂自己、“读”透自己又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回顾那风华正茂的年代,自己曾经像“饿汉”一样冲向诱人的书本,冲向知识的“高地”,也像勇士一样扑向决堤的“洪口”,扑向逃遁的“猎物”。直到临近退休,仍以充沛的精力,执著地从事后备力量建设前沿性课题的研究,想方设法去破解工作中的道道难题,一门心思去创造新的成果,打造新的精品。所有艰辛的付出,当然也离不开一个最原始的动机:不给人生留遗憾。    逝者如斯夫。时光不会倒流,人生不能复制。蓦然回首,“谢幕”已成久远的记忆。当我抛开了繁杂的军务政务,免去了众多的无聊应酬,告别了棘手的难事杂事。那些不切实际的欲望早已挥发,追名逐利的念头早已消失,是非恩怨的纠葛早已淡化。终于在远离喧嚣后,心安理得地读自己想读的书,圆自己未圆的梦;问心无愧地面对过去,知足常乐地向着未来;豁达开朗地对待每一个人,与世无争地过好每一天,在山重水复的夕阳下,去寻找人生暮色中的柳暗花明。    人生的历程真像一本厚厚的“记账簿”,一切功过与是非,收获与付出,欢乐与痛苦,感激与愧疚,都日积月累地化作宝贵的体验收人其中。当我这个既无棋牌嗜好、又无垂钓兴趣、更无特殊专长的“异类”,时不时地在大块大块被荒芜的时间面前发愣时,总会情不自禁地“回味”和“陶醉”心中那本“记账簿”里零乱的点点滴滴。尽管回味是苦涩的,陶醉是虚幻的,既像面对苍凉世界和清冷居室的告白,也像身临晚风如水与弦月若钩的述说。但我还是把这种回味和陶醉当成是人生的一种享受。于是索性将心中的“记账簿”稍加梳理,把这些大家都做得到做得好的平凡琐事,人人都知晓的普通道理和常识性感悟汇集成这本陋文,到这繁华的图书市场来凑凑热闹。    文陋情真,但愿没有糟蹋这些宝贵的纸张。    本书能顺利付梓,多亏有贵州省军区原政委谌宏昌、原副政委邓国永二位老领导的鼓励和指导,并亲自为本书写了书评和跋。还有陶曙明、罗燕军、田勇、罗宽、邓小瑾、周劲、李云峰、汪德荣、韩琳、杨魁俊以及我的家人为本书提出过很多宝贵建议和担负了繁杂的文印、校对等工作。在此,深表谢意。    由于受限于水平,疏漏和谬误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正之。    王武强    2011年5月于贵阳

后记

人贵有自知之明    看了《知道自己是谁》的初稿后,作者要我写《序》。我说,请宏昌同志写吧,你们在一个班子里共过事,彼此知之更多,知之更深。他既是政委、党委书记、省委常委,又是科班出身,由他作序,应是不二人选。如叫我写几句,算是《跋》吧。    当读者在看到这个《跋》时,了然已读完全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该书的评价早已成竹在胸。至于写作经过,我只知道他出手很快,从动笔到定稿也就三五个月时间。作者每天上午照样打网球,下午打打扑克,谁也不知道他在写作。当他把书稿送给我拜读时,我才发现他几十年喜欢利用晚上时间写东西的“痼癖”已积习难改。    我们几个常在一起打扑克的退休人员,有一天中午吃便餐时,一位牌友说:“军事干部如果没文化还可勉强凑合,政工干部如果没文化就很难混了。”我看着他,笑了笑,没吱声。以后他又几次在同样的场合说了同样的话,我终于忍不住,问他:“诸葛亮是军事干部还是政工干部?冷兵器时代尚须诸葛亮式的人才,何况信息化的今天?”    诸葛亮虽然已经离我们非常遥远,但历代无数的文人墨客为诸葛亮的传奇留下了众多的名篇佳作,他的雄才大略已在国人心中家喻户晓,再让我来评说似乎有些多余。既然是为武强的《知道自己是谁》写跋,我就只能说说我身边的武强。    武强入伍时学历很低,但他近半个世纪来,蛰伏于群书,醉心于事业,从团的作训参谋到省军区参谋长,从士兵到将军,可以说,他是一位熟悉基层的机关干部;是一位懂政治工作的军事干部;也是一位善于执笔写稿的领导干部。特别在工作总结、调查报告、典型经验、领导讲话等应用写作方面有很深的功底。因为他勤奋,所以他博学;因为他大度,所以他服众;因为他公道,所以有威望;因为他低调,所以有人缘。他是一个智商和情商都很高的低学历文化人。几十年来,他如饥似渴地博览群书,广泛地涉猎了政治、军事、文学、历史、哲学等知识领域,既为平时的工作奠定了深厚基础,又掌握了高超的写作技巧,就像本书那样,把一些平凡零碎的往事记载下来,也让人读后感到荡气回肠、淋漓尽致、精神焕发。    人,贵有自知之明,知人难,知己更难。这就叫“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现实生活中,也许我们了解了社会,了解了环境,了解了家人,了解了朋友,但不一定就了解了自己。“知道自己是谁”,这个命题非常耐人寻味。既生动,又深刻;既现实,又涵蓄。作者通过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平凡琐事,进行自觉的反思和省悟,由如何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到如何修炼自己、改造自己,再到如何战胜自己、超越自己,写得真切感人,也为人们在实践中如何挖掘潜力、开启智慧、净化灵魂、健全人生,引出了诸多思考。    《知道自己是谁》是一本纪实性作品,但又有随笔和散文的风格。书中虽无惊天动地的重大事件,但处处皆是润物无声的滴滴春雨。作者毫无褒己之意,只有自责之心,所以取了这样一个书名。武强在贵州省军区司令部当军务处长、办公室主任、在军分区当参谋长、司令员时都曾是我的下级。特别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后半段,我任省军区政治部主任,经常在主持一些大型会议筹备T作时,总把他从司令部抽调出来给我出公差、打下手。时间长了,次数多了,我就深深感到他对领导的意图领会得准确,对领导分配的工作完成得很利落,受领任务后他总是心无旁骛,全神贯注,叫人放心得下,心头踏实。书中所列事件有不少我都是知情者、见证人。他从不争功,也从不诿过;容难容之事,吃难吃之苦。人如其文,文如其人。他写这些事,不是在作秀,更不是在演戏,书里书外,真真切切。这些事看似平常,就如网球爱好者穿网球鞋一样自然而然,但从这些大事小情中却看得见他的努力和付出一点也不平常,所以当我看了《知道自己是谁》的初稿后,第一反应就是觉得对于有心人来说,这是一本励志书、一本教科书、一本劝业书。我这里说的有心人,指的是有志向的人,走正路的人,不怕苦的人。当世风向上、正气回归的时候,那些像作者一样既心存高远,又脚踏实地的人们,那些循着作者人生轨迹去学习、去发愤、去拼搏的士兵大都有成为共和国将军之希望;那些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人员大都有成为社会栋梁、专业翘楚之可能。因为这本书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所谓家世、背景、关系等等外部条件并不能使人如虎添翼,只有学识、素养、勤奋等等内在因素才能使人展翅翱翔。我深信读者们特别是年轻的读者们一定会从这本朴实无华的作品中得到感悟、受到启迪。    邓国永    2011年5月

内容概要

王武强,苗族,1948年2月出生,贵州省道真苗族仡佬族自治县人,原贵州省军区参谋长,少将军衔,中共十六大代表。

书籍目录

第一章梦想催我走上从军路 第二章惊叹指导员的“把脉”术 第三章吃亏吃苦都是福 第四章忘不了那些可敬的严师 第五章该向挫折道声“谢谢” 第六章置身于没有硝烟的“楚河汉界” 第七章良心也是一道“防火墙” 第八章多为他人托举起希望 第九章要想完美就别嫌麻烦 人贵有自知之明(跋)

编辑推荐

《知道自己是谁》是一位从军40多年的老军人对自己的人生旅程以及军旅生涯的回顾与感悟。作者王武强抓住工作和生活中的平凡琐事,在“知人难、知已更难”的“高地”上进行自觉的反思和严格的自省,由如何了解自己、认识自已,到如何改造自己、修炼自已,写得真切感人,耐人寻味。从而也为人们在实践中如何挖掘潜力、开启智慧,净化灵魂,健全人生引出了诸多思考。

作者简介

《知道自己是谁》是一位从军40多年的老军人对自己的人生旅程以及军旅生涯的回顾与感悟。作者王武强抓住工作和生活中的平凡琐事,在“知人难、知已更难”的“高地”上进行自觉的反思和严格的自省,由如何了解自己、认识自已,到如何改造自己、修炼自已,写得真切感人,耐人寻味。从而也为人们在实践中如何挖掘潜力、开启智慧,净化灵魂,健全人生引出了诸多思考。
《知道自己是谁》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知道自己是谁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