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回忆录》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纪实文学 > 李敖回忆录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8
ISBN:9787505720190
作者:李敖
页数:408页

李敖的爱情观

这几天在看李敖回忆录,不得不承认,此人乃豪杰。在他的人生中毫无惧怕与虚伪。即使牢狱之苦与胁迫利诱,也依然口无遮拦。任当权者使出浑身解数,丝毫无任何功效。当然李氏情史也绝对惊艳,照片上的历任情人和老婆都貌美的大跌眼镜。如此才子佳人,确实令人钦羡。现任的老婆----王小屯,是其从公交车站追来的,一瞬间的感觉,便让李敖锁定了今生最稳定的爱情。纵然八年的爱情长跑和30岁的年龄差距。用他本人的话就讲,他对女人和好事都是冲动的。对于爱情,李敖主张,惟有恋得短暂,才能爱得永恒。”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 别人的爱情像海深/ 我的爱情浅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的爱情像天长/我的爱情短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眉来眼去/我只偷看你一眼在他的眼中,爱情没有一成不变的,计较得失的恋爱都是肤浅的。凡是嫉妒、独占、要死要活、鼻涕眼泪的恋爱都是不正确的恋爱。爱情的本身该就是最大的快乐之源,可现实中却多有不快。纵然很多人认为爱情是盲目的,但盲目的人根本无法搞清恋爱,也许仅仅迷恋那种感觉罢了。爱情不是永恒的,可是盲目的人却拼命让它永恒;爱情不是专一的,可是盲目的人却拼命让它专一。李敖还主张“正确对待情变”。“罗素和海明威那样善于离婚,情感未尝不受打击。但他们却丝毫没有抢天呼地、死去活来的小丈夫的行径。他们知道使感情不褪色的方法不是不让它见阳光,而是经常染上新的颜色。他们是爱情上面的有余味主义者。他们恋爱,并不以结婚与否做成败标准,并不是以占有做最后目标。恋爱的本身足以使他们功德圆满,他们并不反对结婚,但是反对‘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婚姻。他们不肯在婚姻关系的卵翼下做对方感情的因变数,也不做对方人格的寄生虫。……导致情变与婚变的基本因素还是社会的不开放,男女交际不够自由,相互认识的可能率太小,所以一下子瞎猫碰到了死耗子,便如获至宝,死命抓住不放。一发现对方有二心,便以刀枪盐酸对付,而禁不起人生的平常变化。至于说该守贞操,不要有二心,这也不是正视现实之论。瞎猫眼睛会亮,死耗子身体会复活,一旦发现新欢的确胜于旧爱,在巴黎美人面前做柳下惠,岂不是强人所难吗?所以问题的症结,还是社会转型没到家的缘故,并不是别的。”其实,纵然是这样的浪荡公子,竟然也曾因为失恋而服药自杀。我想李敖公子与一般人的区别只是,他虽然多情,但在每段情的时候还是专注的。

丧失理智并以偏激为荣

后面附一段他的原书内容吧。生活就像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李敖的镜子啊……你想批判的话没人拦你 可你骂人能不能再有理有据点理智点?and窝只看了他骂三毛琼瑶金庸,后面补充的原文是写三毛的,这个一分是给这段文不代表整本书把他骂三毛的话略写,整理起来后:(他在见三毛之前就讨厌三毛和琼瑶)今天我终于要见三毛了,尽管我光看她作品就没有好感,但还是先跟她接触一下。……我们俩见面好歹也算个两个大作家的见面,她居然在说话时一点礼貌都不讲,还说自己“不是个喜欢把自己落在框子里去说话的人”!这就是在对我装逼吧?你不是就喜欢落框子天天吹你和荷西在撒哈拉那点事吗?你这故事xxx不好,你这打扮xxx不好,人长得xxxx丑……(内心骂一堆,琼瑶实力躺枪无辜挨骂)哎呀三毛太讨厌了,我要说个尖锐的话题来刁难她。……很好 她被我问住了!果然她这个人xxxxxx,就和我想的一样差劲!这样的作者还有很多人捧着,我更要写书抨击她了!没了。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一个人车半路抛锚,于是去找附近一户人家接千斤顶。敲了门后,他突然涌出很多想发:万一这家没有千斤顶呢?万一这家有千斤顶说没有呢?万一这家借了后趁机敲诈我一笔呢?万一……然后主人开了门,这个人却大吼:你这个小人还是留着你的千斤顶吧!就把门摔回去了。主人的内心是蒙蔽的,三毛的内心同样很蒙蔽。作者见三毛前是看过三毛作品的,因为他觉得很浮夸很假,和琼瑶一样做作(同样不认识琼瑶),所以见到三毛后就已经想着扒她了(职业病咯)。扒她需要个导火索,而三毛比较随性,李就觉得这个人不懂规矩礼仪 然后开扒,连着无辜的琼瑶奶奶一起扒。EXCUSE ME?看脸丑,看字不喜欢,所以这人我讨厌,跟她第一次见面后就更讨厌。李敖啊你是个出书的批评学者啊 批评别人可以严谨点吗?不要带着批判的眼光去期盼一切好吗?你觉得三毛作品的故事情节太不常见了,就这个理由来说她是编的故事目的是赚钱赚名气,那我可不可以说你就是职业病谁都想批判,名人更要重点批判,批判后出本书激起不满的目的也是赚钱转名誉呢?讲真马中欣都比你这种人强,好歹他能用自己找的“证据”骂三毛而不是只有第一印象╮(╯▽╰)╭脑子是个好东西,希望李敖先生也可以有。当然我不反对你们骂三毛,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见解,就是别太情绪化以至于扭曲事实。没错,三毛就是长得不好看,就是爱过除了荷西外的不少人,就是一把年级还扎俩小辫子穿得很年轻,她就是有心理和精神上的问题,她就是自私有阴暗面 特别是自杀后会给当时不少“三毛迷”带来消极影响……等等。但我就喜欢这样的三毛啊你想咋地?搞事咩?都说人红是非多,如果三毛装的太完美你们就得骂多么能装多虚伪,看起来没有瑕疵实际上怎样怎样。可她就这个样不加掩饰,她自己说过她会做常人无法理解的事,承认自己有抑郁症等等。但因为她是“著名作家”,会对很多读者产生影响,所以必须“精神洁癖”!李熬:我这个人打抱不平,real耿直,原谅我这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ヽ(`Д´)ノ可我们三毛也放荡不羁,所以人家不想鸟你。原文:有一次,皇冠的平鑫涛请我吃饭,由皇冠的几位同仁作陪,我到了以后,平鑫涛说:“有一位作家很仰慕李先生,我也请她来了,就是三毛。”于是他把三毛介绍了给我。         三毛很友善,但我对她印象欠佳。三毛说她:“不是个喜欢把自己落在框子里去说话的人”,我看却正好相反,我看她整天在兜她的框框,这个框框就是她那个一再重复的爱情故事,其中有白虎星式的克夫、白云乡式的逃世、白血病式的国际路线,和白开水式的泛滥感情。如果三毛是个美人,也许她可以以不断的风浪韵事传世,因为这算是美人的特权,但三毛显然不是,所以,她的“美丽的”爱情故事,是她真人不胜负荷的,她的荷西也不胜负荷,所以一命归西了事。我想,造型和干哪一行还是很重要的。前一阵子林青霞同我晚餐,餐后在我家谈了十小时,我仔细看了她,我看她就是明星造型,正好干明星;美丽岛军法大审时,陈菊在电视里出现肉身,面目坚毅肃杀,我仔细看了她,我看她就是政治造型,正好搞政治。如果林妹妹搞政治,陈姐姐干明星,我想就说不出来的不对劲。三毛现在整天以“悲泣的爱神”来来去去,我总觉得造型不对劲,她年纪越大,越不对劲。有一次我在远东百货公司看到她以十七岁的发型、七岁的娃娃装出现,我真忍不住笑,这种忍不住笑,只有看到沈剑虹戴假发时,才能比拟。               比起琼瑶来,三毛其实是琼瑶的一个变种。琼瑶的主题是花草月亮淡淡的哀愁,三毛则是花草月亮淡淡的哀愁之外,又加上一大把黄沙。而三毛的毛病,就出在这大把黄沙上。三毛的黄沙里有所谓“燃烧是我不灭的爱”,她跟我说:她去非洲沙漠,是要帮助那些黄沙中的黑人,他们要她的帮助。她是基督徒,她佩服去非洲的史怀哲,所以,她也去非洲了。我说:“你说你帮助黄沙中的黑人,你为什么不帮助黑暗中的黄人?你自己的同胞,理需要你的帮助啊!舍近而求远,去亲而就疏,这可有点不对劲吧?并且,史怀哲不会又帮助黑人,又在加那利群岛留下别墅和‘外汇存底’吧?你怎么解释你的财产呢?”            三毛听了我的话,有点窘,她答复不出来。她当然答复不出来,为什么?因为三毛所谓帮助黄沙中的黑人,其实是中一种“秀”,其性质与影歌星等慈善演唱并无不同,他们做“秀”的成分大于一切,你绝不能认真。比如说,你真的信三毛是基督徒吗?她在关庙下跪求签,这是那一门子的基督徒呢?她迷信星相命运之学,这又是那一门子的基督徒呢……所以,三毛的言行,无非白虎星式的克夫,白云乡式的逃世、白血病式的国际路线,和白开水式的泛滥感情。她是伪善的,这种伪善,自成一家,可叫做“三毛式伪善”。            “三毛式伪善”,比起另一种伪善来,还算是小焉者也。另一种伪善是金庸式的。金庸到台湾来,有一天晚上到我家,一谈八小时。我责备他不该参加什么“国建会”,自失他过去的立场。他说他参加,也说了不少批评的话。我说这是不够的、得不偿失的、小骂帮大忙的,你参加这种会,真叫人失望。接着谈到他写的武侠,我说胡适之说武侠小说“下流”,我有同感。我是不看武侠的,以我所受的理智训练、认知训练、文学训练、中学训练,我是无法接受这种荒谬的内容的,虽然我知道你在这方面有着空前的大成绩,并且发了财。金庸的风度极好,他对我的话,不以为忤。他很谦虚的解释他的观点。他特别提到他儿子死后,他精研佛学,他已是很虔诚的佛教徒了。我说:“佛经里讲‘七法财’、‘七圣财’、‘七德财’、,虽然‘报恩经’、‘未曾有因缘经’、‘宝积经’‘长阿含经’、‘中阿含经’等等所说的有点出入,但大体上,无不以舍弃财产为要件。所谓‘舍离一切,而无染着’,所谓‘随求经施,无所吝惜’。你有这么多的财产在身边,你说你是虔诚的佛教徒,你怎么解释你的财产呢?”            金庸听了我的话,有点窘,他答复不出来。为什么?因为金庸所谓信佛,其实是一种“选择法”,凡是对他有利的,他就信;对他不利的,他就佯装不见,其性质,与善男信女并无不同,自私的成分大于一切,你绝不能认真。他是伪善的,这种伪善,自成一家,可叫做“金庸式伪善”。            《新约》里说:“没有仆人能侍奉两个主人:不是恨这个,就得爱那个;不是重这个,就得轻那个。你不能同时侍奉上帝,又侍奉财神。”           看了三毛的例子和金庸的例子,我不得不说,那位基督徒和这位佛教徒,其实都是伪君子。他们同时又要上帝,又要财神。真正上帝的信徒不会这样,真正财神的信徒也不会那样,只有把上帝当财神或把财神当上帝的伪君子,才会这样。

坦诚的李敖

我对李敖不了解,即使读了这本回忆录。对于书中提及的种种,是阅后即忘,不想在脑海中存档。读完此书后,加深了一种印象,李敖很自恋,同时,他又很坦诚。在我看来,李敖的坦诚,只不过将他想说的都说了出来,至于他的说法,可不可信,是不是主观臆想,那就无从考证了。无知者无畏。当然,李敖不是无知者,他读过太多的书,又有太多的经历。他的无畏源于他的个性,这种个性是如何生成的呢,是基因与环境。李敖是偏执狂,但他已经是一个名人了,所以这种偏执会给他锦上添花。试想,如果大街上有人胡言乱语说些狂妄的话,你一定会觉得他是个疯子。不管怎么说啦,李敖就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无论是关于政治还是关于他对无数女人的一见倾心。但是,也好好笑。

浅谈李敖

说浅谈,其实那是夸大了,就看了这么一本关于李敖的书,对他的了解仅仅就是科普级别的,因此我对他的评价不会有深度,只是随便聊聊而已。李敖的学识恐怕现在大陆所谓的博士专家都未必能及,他看过书之多,写过文字之多,值得钦佩。但是李敖的情商却未必很高,这也导致他两次坐牢受苦。我很佩服他可以从小一直保持读书的习惯,小学的时候借同学的书读,到了台湾之后自己找书读,甚至不吃早饭省钱买书,在监狱里更是想办法看书。看看自己书架上那些买回来充数的书,从来不看,或者走马观花看一遍就扔那我真的很惭愧。读书就要思考,否则不如不读。但是该怎么思考,思考什么,我至今不明白。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我还年轻,我也开始学着读书了。再说李敖这个人,其实情商挺低的,大家都说每个人的智商和情商总和差不多相同,智商高,情商就相对低些。他要是能够稍微变通一些,或许会在台湾混的很好。不过要是变通了,或许他也就没有他那些著作了。我认为他骂国民党不见得就是恨国民党,因为他没骂共产党,但是他爱共产党吗?让他回大陆他也未必会回来。他自己也说,他骂台湾,是因为他爱这个地方,希望能通过他的口诛笔伐让那个小岛更好。在大多数人都选择妥协的时候,他一直坚持自己的理想和立场,别人名利双收的时候,他在坐牢,可能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这样的“低情商”,才成就了他。我还想说,丫老婆怎么比他年轻那么多啊

吉屋招租和八號牢房

讀李敖的書,我有唾棄的時候,有吸收的時候,不像張雨生般當他作神來拜。譬如他抨擊中國從古到今的變態的愛情觀,那種霛肉分割的愛情觀點的愚蠢,我很同意但他做起愛情大師來教人如何去愛,就讓我唾棄,教人如何愛,他好大的口氣。他的文章要麽讓我唾棄,要麽讓我同意,這篇吉屋招租和八號牢房,卻是讓我感動的。一個人的時間和空間全被拿走,是什麽概念,沒有寫到哭泣,沒有提到用刑,沒有家人的傷心的離別,只有對時間概念越模糊的描寫,他慢慢忘記了一秒鈡是多長,一分鈡又有多長,,因爲時間對他失去意義。卻讓我覺得,這是人世間最慘的事情了。

可惜在杭州买不到

在杭州跑遍了书市,就只有李敖的《李敖有话要说》,《北京法源寺》,关于李敖的其他书就没有了,不知何时可览其其他书!~~海岸月影5.10

笔记摘录

四、我到太原最高点玩过一次。后来这地方有争夺战,阎锡山的许多干部纷纷自杀于此。阎锡山到台湾后,写“先我而死”四个字追念他们,这四个字,倒写得颇能传情。国民党把这些死难者当做“太原五百完人”来纪念,但他们是阎锡山的人,不是国民党嫡系。国民党嫡系精于逃难,死难非其所长,所以烈士缺货,很没面子 —— 李敖回忆录爸爸来台湾的目的,的确没别人那么雄壮,一切救国救民反共抗俄的大道理,他全都跟不上。他来台湾,只是怕国民党又说他是“汉奸”而已。爸爸的“汉奸恐惧症”,是我们一家来台湾的根本原因:别人都是怕共产党而来台湾,我们却是怕国民党而来台湾,天下令人哭笑不得之事,无过于此了 —— 李敖回忆录1948年暑假后,十三岁的我进了北京第四中学初一上,那时我计划写一部《东北志》的书,并开始收集资料,从谢国桢的《清初流人开发东北史》到张纶波的《东北的资源》、郑学稼的《东北的工业》,乃至于外人写的《日本在满洲特殊地位之研究》等等,都在我收集之列。——一个初一学生,有这种水平与气魄,洵属罕见。有这种程度的少年人,其骄傲自负,也洵属当然。不过我的骄傲自负,都在我心里,待人接物,我仍旧一片冲和。不但冲和,并且还常开人玩笑。有一次,我在班上恶作剧,搂住一位两眼含情脸蛋泛红的潘姓漂亮小男生大叫:“我爱潘金莲!”即属此类。 —— 李敖回忆录爸爸来台湾的目的,的确没别人那么雄壮,一切救国救民反共抗俄的大道理,他全都跟不上。他来台湾,只是怕国民党又说他是“汉奸”而已。爸爸的“汉奸恐惧症”,是我们一家来台湾的根本原因:别人都是怕共产党而来台湾,我们却是怕国民党而来台湾,天下令人哭笑不得之事,无过于此了 —— 李敖回忆录可是,马占山将军的孤军抗日,显然使不抗日的蒋介石进退维谷、显然抢了蒋介石的锋头,而为蒋介石所不喜。所以,他虽是第一号民族英雄,但一直被冷冻,被迫害;他的手下,从东北撤到新疆的时候,被残杀。抗战期间,他遥领黑龙江省主席,实任东北挺进军总司令,驻节在陕北榆林和绥远五原。蒋介石歧视他,使东北挺进军只有两三千人,装备之差,首屈一指。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私心自用,没道理的把东三省改为东九省,使马占山将军连空头主席都不可得。他带着残部,在凄凉中奔回东北老家,可是在半路上,共产党拦住了他,消灭了他的追随者,在左右不逢源中,他黯然到了北京。后来蒋介石在东北与共产党作战失利,有人建议,何不派马占山将军回东北号召呢?于是给他一个空头名义,让他回到东北。 —— 李敖回忆录中国老百姓真好欺负,1935年,实行法币那一次,首先领教了蒋介石政府的厉害。抗战以后,蒋介石政府不能保护人民,老百姓沦为敌伪遗民,日本鬼子为贬低币值,将法币兑换日本军用票或伪钞,兑换率从军用票一比法币二·一,滚成一比十·四,最后禁用法币,全用伪钞。不料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政府又将伪钞以伪钞二百比法币一的显然不公道的兑换率,回吃老百姓一口。到了金圆券一元比法币三百万元出现,前后几年,老百姓的私有积蓄全给一一兑光。金圆券最初发行的四十天内,蒋介石政府以纸易金,兑换到黄金美钞逾三亿美金,这是全国老百姓多年战乱的最后劫余,等于大家掏空腰包,都爱国了。 —— 李敖回忆录我声明我根本不会炒菜,可是同学不由分说,硬拉鸭子上架。好像那天烧的是一盘鸭子,好像由我主厨,不料烧出来,整盘菜都像锅巴一样乌漆妈黑的,如果另烧,时间已不允许,于是只好硬着头皮送到台前给评判老师。看着那样一盘黑菜,不论大陆人台湾人,谁都没有勇气端上去,于是协商之下,四个人,每人捏住盘子一角,一齐送上,害得评判老师们哄堂大笑。当然他们是不敢下箸的,那是有史以来,唯一一次评判连尝都没尝就决定了的烹饪比赛。 —— 李敖回忆录1952年6月15日,徐武军带我走进存德巷一号,见到了钱穆。钱穆身穿府绸小褂,个子很小,满口无锡土音,乍看起来,长相与声名不大相符,简直使我有点怀疑眼前这位,是不是就真是钱穆。他为人极为亲切,对我们两个高二学生,全无架子,聊起天来。我向他请教治国学方法。他说并没有具体方法,要多读书、多求解,当以古书原文为底子为主,免受他人成见的约束。书要看第一流的,一遍又一遍读。与其十本书读一遍,不如一本书读十遍。不要怕读大部头的书,养成读大部头的书的习惯,则普通书就不怕了。读书时要庄重,静心凝神,能静心凝神,任何喧闹的场合都可读书,否则走马看花,等于白读。选书最好选已经有两三百年以上历史的书,这种书经两三百年犹未被淘汰,必有价值,新书则不然。新书有否价值,犹待考验也。 —— 李敖回忆录按说以钱穆对我的赏识,以我对他的感念,一般的读书人,很容易就会朝“变成钱穆的徒弟”路线发展,可是,我的发展却一反其道。在我思想定型的历程里,我的境界,很快就跑到前面去了。对钱穆,我终于论定他是一位反动的学者,他不再引起我的兴趣,我佩服他在古典方面的朴学成就,但对他在朴学以外的扩张解释,我大都认为水平可疑。钱穆的头脑太迂腐,迂腐得自成一家,这种现象,并无师承,因为钱穆的老师吕思勉却前进得多,老师前进、学生落伍,这真是怪事! —— 李敖回忆录他最喜欢背辛弃疾的那首《西江月》(遣兴)——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 李敖回忆录拿哭丧棒弯下腰来装孝子、要给来吊丧的人磕头,我统统不来这一套,并且当众一滴眼泪也不掉,真有我老子的老师所写“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味道。这次经验使我深深感到:所谓“虽千万人,吾往矣”,读起书来容易,若真正实行起来,可就需要大勇。这次经验使我一生受用,我一生勇于特立独行,都伏机干此。但这番特立独行,却使我从此横背“不孝”的恶名。恶名后来愈背愈大,穿凿附会,像一个愈滚愈大的雪球。其中一个好 —— 李敖回忆录在历史系四年,其实是我一生中最不满意的阶段,我缺乏令我折服的友情、缺乏稳定的爱情、缺乏经济能力,那是我一生中精神上最不从心所欲的阶段,比中学时期,尤有过之。我一生如果时光倒流,重过一次,我宁愿少活十年,也不要重过中学生、大学生那段日子。——成长的岁月其实是痛苦的。依靠别人的,那是“世俗的我”的沼泽,绝非“理想的我”的处遇。大学时代的结束,表示自己能够慢慢走向独立、走向茁壮、走向真正的独行其道。对“理想的我”说来,这才是真正的起步、真正的开始。 —— 李敖回忆录他的枪法,全连无出其右,但在射击训练时,却每每相左——他并不好好放枪。他懒洋洋的,拿起机枪,在一尺距离内,朝土堆集中射击,然后挖开土堆,清出弹头,包在一起,到外面当废铁卖。——你“政府”抓老子来当兵,给老子这么可怜的军饷,却舍得花大钱去造枪炮子弹,老子就给你浪费一下,变成废铁吧!这就是他的心理。这种靠卖废铁赚外快的,也不止军人,射击训练时,前面靶场远处,就有不少穷苦的老百姓等在那边,炮声一停、枪声一歇,他们就蜂拥而上,去挖弹头,因而误炸误伤之事,时有所闻。尤其许多穷苦的小孩子,因无知敲废弹而发生的惨剧,更复不少。 —— 李敖回忆录这时张永亭出现了,原来他竟偷偷违反军令,冒雨溜回营房,自动替我取干内衣来换。——一个自己背心经常穿一周而不换洗的家伙,居然对北方老乡的排长如此细心照料,张永亭的异行,由此可见一斑。1961年2月6日我在澎湖退伍。头天晚上,大家为我做惜别之宴,排副亮出兄弟们合资送我的钢笔。散席后张永亭等惜我之去,难过溢于言表,我与他们谈到夜深。第二天清早,官兵集体送我上车,张永亭随车送我到码头。我得知张永亭昨晚只有十元了,为了要送我,特地去赌,可是一下子就输了五块, —— 李敖回忆录我说:“‘胖子’闯了祸,竟还想瞒天过海,他妈的太可恶,我要收拾收拾他们。这个车,我要自己修,我才不要他们去修呢,他们修,还不是找到附近老百姓的修车厂,吃老百姓,修了也不会好好给钱,这怎么行!我要自己修。修多少钱,由他们照实赔我。”管区警察见我坚持,只好请我开估价单给他,就告辞了。 —— 李敖回忆录八、在军法看守所,来了一批以成功大学学生为主的“成大共党案”的小鬼,那些小鬼们从来没见过真共产党,坐在牢里,到处想找共产党前辈来师法。我说别天真了吧,牢里哪里还有什么真共产党!国民党整天抓到的,其实都是假共产党!他们不信,硬说李荆荪是,一房一房传话过去,向李荆苏致敬。后来发现李荆苏果然是假的,于是大呼负负,又一房一房传话过去:“致敬取消了!”弄得傻头傻脑的李荆荪糊里糊涂 —— 李敖回忆录突然中一纸条,上写“王八蛋”三字,别无其他。我“明白而立即”举纸条面向听众说:“别人都问了问题,没有签名;这位听众只签了名,忘了问问题。”我这类机智,不单表现在演讲会上,私下里也能片言解纷、化窘为夷。 —— 李敖回忆录好人多是伪君子,如果云龙契合,伪君子也会做出好事。我这种态度,才真真是“与人为善”。非但伪君子如此,甚至真小人真坏人也可以适时打造。我生平不怕同三八蛋合作,如果你厉害,使王八蛋无法施展他王八蛋那一面,他可能就变成一次好人,做出一次好事,“法门寺”中的宦官刘瑾,就是一例。 —— 李敖回忆录其一:得天下之蠢才而骂之,不亦快哉!其一:国民党过去欺负你,现在把它欺负回来,不亦快哉!其一:老蒋生前他下我牢,老蒋死后我鞭他尸,写《蒋介石研究》、《蒋介石研究续集》、《蒋介石研究三集》、《蒋介石研究四集》、《蒋介石研究五集》五书,并编《拆穿蒋介石》一厚册,不亦快哉!其一:鞭尸之外,旁及其妻其子,无一幸免,—‘一大书伺候,不亦快哉!其一:平生有恩必报,有仇必报,快意恩仇,不亦快哉!其一:仇家不分生死,不辨大小,不论首从,从国民党的老蒋,到民进党的小政客、小瘪三,都聚而歼之,不亦快哉! —— 李敖回忆录别人的爱情像天长,我的爱情短。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眉来又眼去,我只偷看你一眼。 —— 李敖回忆录男女关系好像一起上一座山,我认为上山时候,可以在一起,到了山顶,就该离开,不要一起下山,不要一起走下坡路。男女之间最高的技巧是不一起走下坡路,应该在感情有余味的时候,先把关系结束。不要搞到恶形恶状,赶尽杀绝。 —— 李敖情书集答应我不要再哭,我也答应你。当你我发现人生的苦痛是那么当然,我们该知道眼泪不是应付它们的最好标记。 —— 李敖情书集四年浪花的余韵,如今已经逼近了尾声,我不知道我还能再说些什么,一个早已被时光消磨了色彩的人,他却深愿你的未来是绚烂多彩的 —— 李敖情书集我希望我能少被当权者误解一些或仇视一些,少查禁我的一些书。我不靠他们吃饭,但他们也总该让我“有限度的”(“不惹麻烦”的或“少惹麻烦”的)吃我自己的饭。(即使我坐牢,也得管饭吃吧?那时候,就要全吃他们的,我再也不必费命去自己找饭吃了!)如果当权者硬是不让我活——不让我在外面活,那我只好进去活,我目前除了自己出书的一途外,已没有第二条“维持人格的活路”可走——我无可选择!至少到目前为止,当权者对我的态度还算相当聪明的。至少他们清楚的知道我是绝无野心的,清楚的认为我只是纯文字上有限度的危险性而已。他们对我,当然是感到讨厌,可是似乎还未构成深仇大恨。 —— 李敖情书集我实在不怕坐牢,可是我恨坐牢,我讨厌它。坐牢最没有意义,其没有意义,对双方都是一样。被关到牢里的,固然有一时表面的“失败”;可是硬要把人关进去的,又岂是不失败的“成功者” 吗?正相反的,他们也未尝不失败,甚至更失败、真失败——关人人牢只证明关人者没有更好的法子和更聪明的手段去“胜过”那“囚犯”,因此他们不得不借助于 “光着屁股的暴力”(naked pow-er),去表演图穷匕首见。他们是狼狈的制造者,每多锁一次铁栏杆,就多制造一次愚蠢与狼狈! —— 李敖情书集中国人以为清廉的官都是好人,大错特错,清廉的官可能是个不爱钱的坏蛋,他们酷爱权力,捕鼠机式的权力,不但不识大体,并且鼠目寸光,整天以残忍为事,还美其名曰仁政、曰法治、曰大有为,这不太好玩了吗?(其实这种人,是值得精神分析的残忍变态人。) —— 李敖情书集大罕阴气阴森森,排队看病如狼奔,兽医下令齐脱裤,只换屁股不换针!理论上这根万用针头,不知可传染到多少新病出来,但是谁他妈的管呢?只换屁股不换针,兽医妙手要回春,回春不成不要紧,不愁病人不问津。记得西门叮有一家蛇肉店,店里挂了好多匾,有一块匾最不俗套,上面只有四个字——“胜过打针”,我想,在这样的牢里生病,干万针是打不得的,任何的治病方法,大概都“胜过打针”! —— 李敖情书集湖南有句谚语是:“一碗饭,养恩人;一斗米,养仇人。”意思是说:一个人在穷困时或危难时,你给他一碗饭,他会终身感激你是他的恩人;但你若处理得不好,使他对你多寄希望,或养成他依赖你的坏习惯,那你给他一斗米(n碗饭),他仍然意犹未足,仍然说你对不起他。 —— 李敖情书集梁实秋跟我讲了一个笑话,他说每次王敬羲离开梁府,都要偷偷在门口留下一泡小便才去。梁实秋一直装做不知道。有一天,王敬羲居然很神气的自动招出来,他说:“每次我部撒泡尿才走,梁先生知道吗?”梁先生答道:“我早知道,因为你不撒尿,下次就找不到我家啦!” —— 李敖情书集

不得不说的李敖

文人介于或波及于政治,看来是文人所曾有过的最大之悲哀了。这时还可以想到李敖,李敖也用其较为独特的白话文创作把其丰富的斗士经历推入及至,其用性的观念来阐述政治更是开了中国文人少言或不言政治的先河,其雄踞睥睨文坛的样子看来似乎更无人所及。作为这一位长期不啻于政治的李大本事近日却颇为上眼,先是一部《北京法源寺》意欲问鼎诺贝尔文学奖闹的沸沸扬扬不说,但是另一条消息却足以让海内外所有喜欢李敖或者鄙夷李敖的人为之动容或者再欣然一笑,看来我们这位尊敬却又不得不暗自佩服一向又喜欢在文坛上掀其浩风巨浪著称的“李大教主”这回又该出什么新招以享国人呢?那就听好了。 报纸不是今天的,消息却又是足够真实的。李敖一不小心便作为新党的候选人涌入台湾竞选“总统”的行列,看来我们这位自称与老子源本同宗意欲老子一样开山立派的李敖这回是痛下决心以身殉于本不喜欢的政治了。虽然到了最后一出闹剧终于吵吵嚷嚷一方唱罢一方又粉墨登场,或许这种所谓走过场式的选举从头到尾根本就没有什么公平公正可言,其实李敖的许多文章都不厌其烦,的给以阐述并且可以多处证明。明知不可为而执意为之,似乎这次李大教主横下决心有意来趟此混水了,所以我也有必要感到惋惜,看着那么大的一个活人或者可以说成不拘于物的活人刚在台上打了一个颤颤的照面,似乎还被镁光灯偷吻了一下转眼就被拉扯到了台下,我的心里便不由暗暗感到惋惜,并且不止一次地希望这只不过是李大才子偶尔头脑发热即兴表演疯狂潇洒走一回之外,所能够握在手里的另一个命题就是但愿他不要成为所谓政客手中传送的玫瑰,这当然包括在他的那些文章还没有完全离我们远去的时候。 但是我天生就不善于相信或取信于别人,何况这位名盖冠华的李敖就根本没有必要做到人人非要相信不可的境地。但是我还是不敢妄言相信,只是还有所保留有所期待,这或许还应该有一些约许的悲哀。当这一头只剩下这一头令我们怀念的猪(因为另一头是王晓波,因为他死了)又该离我们远去说再见的时候,我们所能余下所能期待的还会再有什么呢? 文人自弃于世,或者借一两杯淡酒邀满窗明月自娱自乐全然相忘于江湖之外,这是古来文人最容易做的也最容易说不上新鲜的事;当然还包括更多的文人忙忙乱乱挤身于声色犬马蝇营狗苟之间,整日做些不容忽视的怪梦;更不用说其中还有一些躲在专权阶级的宝座下面匍匐前进进一步将自己骨子里一些还在发痛发颤的东西完全抹杀掉。文人相轻,文人自贱,都是自古有过的事,如果再说下去未免掉进另一个话题的范畴之内,就象我有时使自己置信于毛主席他老人家曾经说过的话一样,读书越多越反动。 置信或者再让自己坚持着相信,当然应该还有所保留一些适当的疑问,但这句想起来分量还不算太重的话(因为还没有收入红宝书里面)于是也就给给历代文人送上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帽子。历代政治之祸文人也逃不了在里面推波助澜相互勾心斗角的逅病,当然如陶潜一般种两块薄田自耕自娱的过日子,却又似乎是每个人清醒着而又不太甘心做的事。 总想对社会有所期望有所帮助再有所提高,或许大多数文人都怀着这样一个匡世救人的宿愿来立身尘世的,但现实又是那么的灰暗那么的让人绝望,于是难以置信心灰意懒者有之;心生艳羡改衔易辙者有之;屈身奉世匡名扶危者有之;这当然少不了有一些始终不信砥柱中流笑看滔滔江水的约许几个人,他们大概可以归为专权制度下的“逆子贰臣”的范畴,而李敖无疑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一个。 再仔细想一想这一些或许全都会是希望,一些思想上的“叛逆”作为一种力量却也最容易促使社会自醒而又使其进步的。 这时便容易地想起曾经看过李敖的一些书,直到真正拥有他的第一本书也就是那本李敖的情诗才发觉他的文笔确实不错。那时才想起自己在很早以前曾经读过他的一篇写给rose的杂笔,其行文中那种独特的感伤也曾经在那一段时间悄然触动我心中某一个不曾被人觉察的一部分,并且还记得其文中有几处自己曾经还是用彩笔重重地划了几道横线。那时然后再回过头来读他的诗,很显然地受了胡适老先生的影响,难免沾惹上了一些纯白话文的陋习,但细细一读到也涉笔成趣。这时再想起他曾经说过要稳居汉语写作的前三位,还自诩为老子的后人,总觉得他有那么一些莫名的狂傲,这都是还未曾真正接触他的那一些文章的时候呢。 以后自己却又读了他的不少书,但是心中淡淡的影子却又是那么真实地保留了下来。然而李敖的书却又出的特别快,当然他的勤奋固然是少不了的。可自己在这方面却又是出奇的懒惰,不过一看见他的书总要强迫自己一股脑儿地读完,书还是读的十分地慢,有些是因为自己还不太懂,确实文字中所负载着的一些太深的沉重感不时地压迫自己的身心,让我从胸口里暗暗地掏出血来,至于感觉是一天比一天地好了。即使有时自己觉得他还是那么的狂傲,但很多时候我却把那作为文人不可避免地一种诟病渐渐包容并且忽略了,因为他毕竟是拥有地广物博的国人中为数不多的有思想、有智识并且还站的靠前的那么几个。 所以我就有理由用来接受用来自己思考,并且自己也渐渐开始了怀疑。那段时间我于是也就用一种闪烁不定的目光细细地打量着在我身边不停游走着的人类,同样能够浮起的是我面部上太多夸张的不容忽视地看起来却又是十分恶毒的笑容,这表现在行动上以及具体事物之间就是太多的不喻和难以理解。 但是自己又不太喜好政治,直到今天自己也总算能够在许多的期望和等待中继续积累自己那些还不太清醒着的见解,我也渐渐开始从人类混浊的呼吸中而不是从教科书上去触摸一些属于时代的质感,来继续关怀同样贴紧我们的历史如同感触到每一次阵痛开始着的日出。很多时候发觉自己很少很少地再能够读到他的一些文字了,他的文字则变的更加的难懂了,每一次当我看见他站在原地上转了无数个圈子,然后象一个神经西西的魔术师那样将许多看上去很美的政治名词抛来抛去,等了许久我们还是没有答案,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却又似乎紧紧地捏在别人的手里。 想象着自己还是最终一言不发突然转过身去径直地朝一边走了,自己也便当然地采用一些“拒绝什么对抗什么不搭理什么”一类的话语来打点自己那看起来十分寒酸的门面,因为自己看起来似乎还有足够的时间,足够的精力用来无所事事。 “我跟着你从同一扇门里进来,却不能再跟着你从另一扇窗户里出去,因为我,我已经跟丢了。”对吧,李敖! 每一个人到了最后并非完全是无懈可击的,所以多了一些看似明白的自知却又是很有必要的。于是过分地强求或许永远让李敖保持那份独特的而又极其浪漫的斗士情怀在这里完全是没有道理的,于是抹杀个人屈从大多数或抹杀大多数屈从个人不免就成了另一种专制。 中国是一个偌大而又博远的国度,同样我们也应该有必要为几千年灿烂的文化而感到自豪。所以我们再带着几分批判着的良知似乎又很有责任地瞩目于社会的方方面面,那样专注的样子无非是想从每个鸡蛋上都细细地找出苍蝇侵蚀下的痕迹。但是我们首先应该想到我们是应该为这与生俱来得幸福感到欣慰,所以我们无须太多的求全责备,只要我们还有足够的理由让自己活着。 末了还是放开手,就让李敖成为他自己吧。地广人稠的中国腾出几个来以思考谋求进步根本是不需要太多的责难,如果人人都如批判者一样以一种均衡的面目出现那势必到了了另一个违背批判者原旨的境地,何况人人思考的国度并不是一个优秀的国度。 所以当李敖随着街头巷尾的一些闲书小报被推上台面而吵的沸沸扬扬的同时,我们也无须太多的惊讶和失落而寄形于色。只要有这火种曾经燃烧并且留着,就够了。

乱弹:“放屁”的美德

最近在读《李敖回忆录》(已经读到1981年),上次在学校里买了这本书,HY看到说垃圾。我问你看过他的作品吗?HY说看过他的情书集,这或许能代表不少人的态度。历来对于特立独行的人,要么是被赞到惊若天人,要么是被骂到人声鼎沸,李敖自然也不例外。 以前对于李敖的了解比较平面,仅限于他的一些散文和他在凤凰卫视上做的《李敖有话说》的节目。《李》这个节目颇有些争议,经常是纠缠于台湾政治人物们,管死的活的,都要揭你的老底,拆你的戏台,真是不掘地三尺不罢休的意味。但是他的散文风格却大相径庭,语言恬淡,颇有境界,全无乖张戾气。 李敖在节目中丝毫不掩饰对于台湾政界的不屑和亲大陆的态度。李敖曾经有台湾“大选”只是从一堆烂苹果挑一个较好的的妙论,在去年的李敖神州文化之旅也曾经有我李敖一直都是红色的惊人之语。凡此种种,曾经使我觉得李敖有投机主义者的政治特征,不过待读到《李敖回忆录》,也似乎就可以理解了。李对于大陆的抬爱源于其对大陆的无知,他所有关于大陆的记忆都停留在1949年5月11日,对于大陆这些年的政治风波和社会动荡毫无深刻体验。按照李敖的个性生活于大陆那更不知要不要把牢底坐穿。 李敖的狂妄源于其才高八斗,看《李敖回忆录》书中随手引用的典故和文言短句只能让人佩服其博闻强记,而其在性格上又是敌我分明,牙疵必报,萧孟能与其也曾是知交多年,但后来诬告李敖,以至于李敖舍命相陪,反告萧孟能,使得萧坐牢两次,最后一次只得逃离台湾才免得牢狱之灾,这是李敖一直津津乐道的“世之好跟李敖为敌者,有如此萧”,也成为人们眼中李敖喜欢发律师信的由来。李敖的名声也大多缘于其特立独行及沟女无数。正如其二进宫时自嘲说的,第一天出去放风,那些流氓们喊的是,“那是胡茵梦的老公”,而不是大作家李敖。不少灾历史上留下名字的并非因为其文韬武略,而是特立独行和不与时世苟合。所以阮籍的《咏怀诗》没有人读,但是人们记住了他的“青白眼”,嵇康的《广陵散》早已绝世,人们记住他却是因为抡锤打铁。李敖之行与之相类,老百姓并不关心你的《蒋介石研究》、《孙中山研究》,人们知道你是因为你坐国民党的牢,掘国民党的老底,年轻漂亮的女人,显然,在传统的背景下做一个挑战者比做群众演员当然更容易出彩。当然,有人说李敖对于政治现实的嘻骂有失文德,有失文品,那是错误的遣词造句。因为在一个八面和风都无法动弹的僵化社会里,放一个(臭)屁显然比期待“让风来的更猛烈些吧”更有现实意义。

可作为了解他个人秉性来读

知道他因为看过他主持的节目,觉得他是才子因为看过他的<<就差一点>>,失望于他是因为他的狂妄,,,,,,,止于他, 那是因为看了他的这本自传,---对他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或者为人处事的观点很不认同.

大侠 - 可惜没有写他是如何读书的

大侠还是有很多值得尊敬的地方。喜欢他的斗争精神和百折不挠。喜欢他的是非观、善恶观、财富观。还喜欢他对三毛的评价。嘿嘿。

骂人得人最牛逼

李敖,这个响当当的名字听了好久了,看他的作品还是第一次。之前看过他在北大和清华的演讲,记得比较清楚的就是这个人敢说话,敢写他跟女子做爱的时候喜欢在四面都是镜子的房间里边看,够大胆 当真的接触了他的文字,才对这个人有更加具体的认识。国民党撤到台湾的时候他十多岁,上完大学之后主编过《文星》杂志,第一次在监狱关了五年,第二次在监狱关了一年。即便是坐监狱还是如痴如醉得读书,因为他不想浪费时间。从这本书中,我认识到他是个多么勇敢的人,多么真实的人! 李敖很牛,他敢直接跟国民党叫板,他喜欢的他就结交,要是不喜欢的或者跟国民党有瓜葛的,他一概不理,也不买账。即便是生活很拮据得时候,如果放弃哪怕是一点点的坚持,或者说服自己做稍微一点点的让步,他都不。更不用说面对软禁和监牢的时候,他就更加勇敢了,朋友远离,家人疏远,至少在文字中我没看到他的任何失落,反而他说这样才好呢,这样才能专心做学问。六个月的牢,看完了一卡车的书(这个不置可否),写了三十万言,出了六本书,完成了一篇十多万字的小说。 还有一点很奇怪,章孝慈聘请他去教书,他不感激人家也就算了,倒大骂章的爷爷和爸爸。和胡因梦离婚那一段也写得相当霸气,原文如下:“有趣的是,妖僧林云说这场婚姻会有五年,我却三个月就给他吹了,我比林云灵多了呢。”视感情如儿戏还给自己如此冠冕堂皇的理由,还大写特写,不要脸之极。 书中有一个观点我比较赞同,“终生之计,莫非树人,大错;终生之计,莫非树敌”。李敖深刻得践行着这句话,一辈子骂过的人数不胜数。一方面,骂人你要有依据,你要了解很多东西而且有自己得见解,你才能骂的够准够狠,另一方面,你要承受骂人得后果,可能别人跟你对骂,更可怕的是会对你进行伤害或攻讦。骂政府,承受的后果那就是蹲监牢。反观我辈,市场上到处充斥着如何说话,如何处世,我们不敢轻易骂别人,即便是再愤怒也不。我觉得这恰恰错了,要树敌,树敌能够告诉别人,你不爽,让自己不轻易受到欺负,树敌能够让自己时时警觉,不能干坏事,因为那些敌人会想法设法整死你,这样你就能够活得更加坦荡。今年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就是跟一个人真正得打一架,跟两个人真正得吵两次。我就不信改不掉我的这个老好人毛病。 向李敖致敬。

吾观李敖

李敖,1935年出生在哈尔滨,1949年到台湾。五十年未曾离开台湾一步,他笑傲了台湾五十年,祸乱了台湾五十年,一路反国民党伪政府,一路神气活现的笑傲台湾。他是“红色恐怖”的缺席者,“白色恐怖”的反抗者,“绿色恐怖”的讽刺者,他不是共产党,不是民进党,他独挡一面,他独来独往——他是“泰山石敢当”。李敖,他是台湾文坛第一狂人,斗士,著名的作家,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才华横溢,学富五车,狂放不羁。在台湾文坛掀起了一次次的狂风骤雨,谈古论今,嬉笑怒骂,开展文坛论战。抨击市井百态和时政,与当权者对抗,把台湾岛搞的火光冲天,热浪滚滚,朝野上下为之震惊,而他也因此两次被投进监狱,他虽然身陷囹圄,但并没有向当权者屈服,却将这磨难用来砥砺自己的意志,出狱后继续战斗,而且愈战愈勇。李敖,是公认的文章大家。他自誉五百年内,写白话文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他的文章有很高的技巧,笔锋锐利,语调激昂、高亢,文笔自成一家,他的文章熠熠生辉,不同凡响。以前只知道李敖批判将家父子,但后来发觉,李敖眼中的恶人之多举凡政客,无人落榜,而在批判的过程中,李熬无不举证历历,让所有仇家噤若寒蝉。以前只知道李敖曾娶名女人胡茵梦为妻,但事后才知道,李敖在上一代演艺名人中,他也不寂寞,他接触了比我们想象中更多的名伶女优!台湾的企业界,或许是李敖较少接触的,但是事后才知道,原来蔡万霖,辜振甫等台湾大家,也都与李敖有过一生难忘的经历。李敖,他狂,狂得其所,自誉是五百年内最好的白话文作家,无人可比,无人可追。李敖,他反,反天,反地,反社会,反人伦。曾题反诗:落落何人报大仇?明珠岂肯做暗投?信手反尽千古案,我以我血荐蚩尤。李敖,他专,为研究蒋介石,他历时20载探测蒋的性格,心理及成败得失的底蕴,《我来剥蒋介石的皮》把个蒋中正批得体无完肤,《讨蒋的响箭》更是箭箭命中蒋介石的要害。读李敖的诗让人深思,催人奋进,这是积极的。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他言他人所不言(不言者,不能言不敢言不愿言也),言而一针见血,见血封喉。我认为李敖最大的不是就是:贬低女性。在《宣淫记》中他说:三月换一把,爱情如牙刷。他还骂道:他的几个姐妹生日都是二十九,而他和小八弟是初九,因而他们是男孩子,严重的性别偏见导致了他对女性的态度不是那么的端正,我真不知道他和他的母亲,姐妹们是怎样相处的。他的情人之多也让人难以接受,虽然他还没有做得到“三月换一把”。李敖的勇气也确实让人敬佩,敢公开出书辱骂当局者的,观遍天下有几人欤?但他敢剥蒋介石的皮,敢太岁头上动土,老虎嘴里拔牙,佩服,实在佩服!李敖身上还有世人难以找到的自信,他告诉我们:人一定要相信自己,活出自我,要有“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气概。当然,此“流氓”解释流氓也!敖兄,多珍重!

李敖回忆录》读后感

李敖,一个颇具争议性的名字。看了他的一本回忆录,发现,他的文字,真的不是那么的现代,就我这样的思想文化水平,确实有点难懂。他的回忆录,我看了很久,才断断续续的看完,这个过程还是由于我手头没有其他更浅显的书可以看才每次都会重拾起它。(但是后面看了别人和他合写的书,才发现,李敖的文字还算是比较通俗易懂的了~)--------------------------------------------看了几本名人的自传,毕淑敏、龙应台、李开复等。我就觉得他们真的好厉害啊,对他们的崇拜,如滔滔江水。毕淑敏,基本上看了他的所有的作品,觉得,她的作品有一种理性的成分在里头。而书中的她也基本上就是一个没有什么缺点的人。龙应台给我的感觉也是如此,她的大江大海,无论是书还是她的宣传,都让我觉得,她的切入点真与众不同啊。李开复的自传,更是让我看到一个天才,一个在自己的群体一直都是遥遥领先的神童。-------------------------------------------李敖确是一个让我觉得,自传中将自己写得最真实的人。看了他的文章,我才觉得,原来,历史的东西,真的是需要有点料才能够知道真伪的。他是一个优缺点很鲜明的人。写文章于他简直就如吃饭般简单。他确实有这方面的天赋,也有这方面的兴趣。但是他的道德标准中的某一方面,我觉得,是很有问题的。但是他对待朋友又是那么的讲义气。有仇必报,有恩也必报。骂起人来毫不客气,报起仇来绝不手软。谁得罪他,他一定把那人斗到永不翻身,但是他觉得谁有气节,是朋友,值得帮,他会义无反顾的散播千金,施以援手。何以如此的爱恨鲜明呢?!在台湾的知名长达50年的三个人之一,另两个为琼瑶、张小燕(这个我完全不了解),也许是别人,早没命了,但是李敖命长、命硬。总是自比为耶稣,当然老是拿耶稣的受难与自己的受难做比。言人所不能言,言人所不敢言。骂遍天下名人,却安然无恙。身处乱世,却一生倨傲不逊。在立德立言上,自喜成就非凡。这么大的成就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他能够什么都从证据的角度来讲,列出事实把人驳回,也才使得大家都对他敬而远之。------------------------------------摘录书中几句语句如下:人家问起为何随意下笔就千言不要靠灵感,他答曰:“妓女接客,要不要靠性欲?靠有性欲才能接客,还能干这行吗?”他丝毫都不避讳与有夫之妇有染,如“也许可以怀疑我的道德标准,但不可以怀疑我的审美标准”“美女是最后知道自己老去的人,明星是 最后知道自己过气的人,王八是最后知道自己老婆偷汉的人……“穿的衣服不考究、也常不合身,“因为志在天下,没有耐心去量来量去”他对自己生于台湾的回答是:“一个正确的人活在错误的地方”

名虽扬实不够 言与德或不一

2008年4月26日,李敖请来美女,捧其新作《虚拟的十七岁》在台北福华饭店性感走秀。“李敖新书充满性描写,读者叫骂很黄很低俗”,媒体拟出如此标题,能不吸引人吗?就象2000年不知谁放风说台湾著名学者、作者李敖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使得《北京法源寺》一时洛阳纸贵。近日,他又应潘石屹邀请,做了一场别人书籍的宣传秀。这个1935年在哈尔滨生的大师,年岁已73,不愧工作狂,陈水扁洗钱案还在沸扬中,他也和陈文茜一起忙着批判、解密。写如斯近日李敖先生的总总,是要来一段回忆。关于他和胡茵梦、三毛。 2006年53岁的胡茵梦出版自传《生命的不可思议》,2004年69李敖出版自传。一是爱的试炼,一是复出。谁是谁非?着实让先看李传再看胡传的我,颇为惊讶,大是大非,又糊里糊涂。李敖为何人?憎恨者多,喜好者亦繁。谁又能象他主张的自由主义者,做思想的独立者。要知群众和媒体是独立思考的大敌。但别人问,你的意见何如?总得有个说法,要是沦为中庸就可恶,虽然一旦回归到辩证法上,又是难免中庸。下笔到此,或许该结束了。李敖者,立言立德,行事作风均属个人意见个人行为。我们是否有评价别人的资格?没有,但我们都该捍卫自己说话权力,哪怕别人不同意。写至此,又该笑话了,在言论上人人也都不过李敖,只是此人观点太有个性。胡茵梦和他的情史回忆录,对于受众来说应该是一个真实的全貌。毕竟这哪怕是作为八卦新闻,它也是新闻。对于过去那段故事的新闻报道,我没有看到。只是在他们两者的争论中,那些亲历的其他人或许该出来说说,而那些记者也该说说。真相,其实根本没有真相。看自传,很能满足窥视欲。看自传,只能是看而非读,是有别于骈赋的。你要认真对待,易伤感情,尤其在多番求证后,虽我辈懒于也无暇顾全貌。自传者,多避重就轻,选择性忆记甚至有意回避。人总要自我保护,总怯于直面自身的惨淡、黑暗,我们总能为己找些理由,合理化之。不管何如,在才学上,胡也是佩服有加的,就连萧孟能与李打官司后仍对他的才学以赞许。或许讲述他们之间的情史时,要讨论的应该是人格问题。邻居说要把他当成坐过劳的病人,而胡呢?“李敖的土令我觉得十分新鲜,他人格中的冲突性更是令我好奇。我一向有搜奇倾向,愈是矛盾、复杂,愈是像谜团一般的人,我的兴趣愈大。他认识的人不少,但深交的朋友几乎没有,我问他为什么不多交些朋友,他说他对人性抱持悲观的态度,就算最亲信的人也可能在背地里暗算他。……他的才华和精神状态令我时常在崇拜和怜悯的两极中摆荡。与李敖同居除了深刻地感受到他的自囚、封闭和不敢亲密外,还有他的洁癖、苛求、神经过敏以及这些心态底端的恐惧。”看完这段的描述,肯定是要对李敖的人格产生很大的怀疑,甚至有被他的自传瞒骗的伤害。尤其在离婚协议和萧孟能财产处理这两件事上,当然还有他对爱情的看法,但这大家也已习以为常了。在这里看到如三毛、钱穆、胡茵梦等人的不一样,但这最让我难忘的是严侨。李敖和胡适等大人物一同经历着历史,看这回忆录就像是一份别样的证据。一直都认为,三毛是随荷西到撒哈拉沙漠的,那和浪漫爱情有关。但李敖却告诉我另一个伟大的动机。1979年,三毛经平鑫涛介绍去拜访李敖,“三毛跟我说;她去非洲沙漠,是要帮助那些黄沙中的黑人,他们需要她的帮助,她是基督徒,她佩服去非洲的史怀哲,所以,她也去非洲了。我说:‘你说你帮助黄沙中的黑人,你为什么不帮助黑暗中的黄人?你自己的同胞更需要你的帮助啊!舍近求远、去亲求疏,这可有点不对劲吧?并且,史怀哲不会又帮助黑人,又在加那利群岛留下别墅和‘外汇存底’吧?你怎么解释你的财产呢?”三毛当时有点窘,答复不出来。对话到现在或许就够了,可接下来,李敖又说三毛是在作秀,是伪善。这肯定是要得罪很多三毛的爱好者。尽管,很是同意其引号内的内容,可他对于三毛女士去非洲的动机做了一番或许连当事人本身都不知道的猜想,直街来说应该是他对她去非洲行为的批判,她应该留在国内,救黄人于水深火热。李敖关于大陆的记忆全乎1949年以前,当然他之前风风火火地回家,还在大陆高校做展示其独特性格的演讲。单看其回忆录是要被他的学识所佩服的,但这个困于小岛的人,较之于大陆真正的学者是谈不上大师的,他的经历其实也泛泛。“名虽扬,实不够”,但李敖效应足够他赚很多的钱,保证不陷于穷困潦倒,才能“独来独往做独立的人”。他是个自由主义者,又是一个使命感超强的人。在言论上,大家都喜好引用他的,这时我们也很冷静,只看言论而撇开人格。李敖,应该是一个心理学上很好的研究对象。比如他坚持穿长袍,坚持穿红色夹克;坚持把女人裸体放于万册图书的房间;坚持以中国人的身份死在台湾;坚持五年不过春节;坚持在父亲的葬礼上不哭泣……这个恪守是否是固执、古板?《海南鸡饭》的法国交换生坚持不坐汽车而骑自行车,那是因为她要环保。我反对腐败,大家都认为送礼求事很正常,但这正是腐败,它违反了社会的公平,于是我反对父亲替我找关系。考试我不让别人抄袭,不因为那样别人成绩会比我好,而是这对所有人都是不公平的。我试图从自身的原则出发,或许李敖和我在情感的坚守是一样的。虽然我们的所作并不能改变什么,但至少还有那么一点的纯净。不过对于他坚守穿长袍的形式上的行为,个人也实在不敢恭维。有时人做成一个决定,坚持下去,有时不为了这间事,而是为了个人的诚信。我想他心里肯定有时是要因为天热而苦恼的,但诚信更重要。

李敖的情与色

最近一段时间,一个叫李文的女人频频亮相在中国的媒体上,对李敖的风流史稍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她是几十年前李敖与一位台大校花风流的结果。先不说李敖的风流史。如果有人让我从中国的知识分子中挑出几个我喜欢的人来,李敖肯定会名列其中的,比李敖有才学的人多的是,比李敖风流的人也多的是,比李敖正直的人也多的是,比他特立独行的人也多的是,但能象他那样,将才华、风流、正直、特立独行聚一身的知识分子,在中国古往今来的历史上恐怕找不出几个。人们常常把李敖与鲁迅相比较,鲁迅作为“民族的脊梁”固然是伟大的,但他的个人生活呢?翻遍鲁迅全集,你几乎找不到他对快乐的体验,有人曾说司马迁失掉一只生殖器,但产生了一部伟大的《史记》。在我而言,我宁愿不看《史记》,也愿意让他体验到作为一个男人的快乐。应用到鲁迅身上就是,我宁愿不看鲁迅全集,也愿意他活得快乐一些。与鲁迅不同的是,李敖虽然和他一样都是“斗士”,但李敖从来不认为因此就应该牺牲自己作为一个俗人的快乐,他用“大头”学习、思考与战斗,用“小头”享受,人们说他“敌人多,朋友多,女朋友更多。”,显然,这不会是一张夸张。如果说从李敖的风流史能看出他面对女人时满心的“淫荡”来,那么同时也可以从他的《北京法源寺》看出他面对历史时满目的苍凉来。不必去考证李敖的风流史,不必去清点那些他生命中的女人,他自己就宣称“君子爱人以色”,他翻遍中国的历史,找不到一次值得他称颂的“爱情”,于是他戏称中国人的爱情历来都是“大中华,小爱情”,他大声地疾呼:“觉醒吧,中国的情人们!大情人正等着我们来做,此时不做,还待何时?难道真等地老天荒吗?别迷糊了!地老天荒只能做大浑蛋,绝非大情人,要做大情人,可得趁早啊。”据说,李敖的书房里挂着他喜欢的几张裸女的相片,并且他还作打油诗曰:“何须天女来下凡?凡间本自有红颜,江山代有裸女出,各领风骚一两年。”,李敖真性情中人也。他的那本小说《上山,上山,爱》,如果去掉他那些丰富的知识,作为一本高雅的“泡妞手册”当不为过,在这本“泡妞手册”里,从如何让一个小女生坠入情网,到让人眼睛火辣辣的性爱秘籍,应有尽有。最重要的是,在这本手册里,还可以找到他的爱情观:“生老病死本是常情,你可以面对、可以适应、可以听其自然,但是,唯独在爱情上,你不要听其自然,你要提前一点。爱情是什么?爱情的关系好像一起上一座山,上山时候,可以在一到了山顶,就该离开,不要一起下山,不要一起走下坡路。男女之间最高的技巧是不一起走下坡路,应该在感情有余味的时候,先把关系结束。不要搞到山穷水尽、疲惫不堪。在爱情里的人,尤其热恋中的人,没有人愿意看到感情在变,但是感情明明在变,不承认感情在变的人,是不了解爱情的。很多人不了解这一点,拼命用各种保证与手段去防止情变,用海誓山盟、礼教、金钱、道德、法律、戒指、结婚证书、儿女,乃至于刀枪和盐酸来想使感情不变,我认为这些都不是第一流人的态度。第一流的态度是潇洒的、洒脱的、来去自如的、像一位外国诗人所说的。”  “既然没有办法!  让我们接吻来分离!  Since there's no help.  Col me let us kiss and Part.”很显然,在李敖看来,爱情应该是轻逸的,而不是沉重的,应该是快乐的,而不是忧伤的,应该是短暂的,而不是长久的,他说过爱情“因为短暂,所以永恒。”,我想李敖是做到了他对爱情的这些理解的,没有哪个女人不喜欢这样的爱情,他赢得一个个女人的爱情也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了。在《上山,上山,爱》的上半部结束时,带着面具的李敖在和自己的小爱人过了几天天堂般的生活之后,在身陷牢狱前,没忘了往自己的小爱人账上转一笔巨款,他是真心对女人好。他说,男女之间最最重要的一种关系是美,是在唯美主义下的发展,是美的发展,是美的开始,美的结束,他很怀疑那种白头偕老的婚姻会是美的,但他显然也知道生活中只有唯美虽然是最美的,但是不够的,所以,他在风流了多年之后,还是结婚了。

说说李敖

最初知晓李敖其人是从这几句话开始的:台湾就好比大陆的睾丸,国民党在意淫大陆,手淫台湾;上床能运动,下床能暴动,此之谓大丈夫;有的女人让男人浑身发软,只有一个地方变硬,而有的女人,让男人浑身变硬,只有一个地方变软。当时就觉得这个人——劲爆,并对传诵这些话而乐此不疲。对他更多着迷是在看了其《北京法源寺》后,续其《李敖回忆录》,知其生平,乃奇人也。对其人生事件简记流水账如下,以示了解。其父毕业于北大出生于哈尔滨,曾就读于北京小学15岁随父牵台,在台考入台湾大学,学习历史60年代和胡适治学,成为忘年交一生至今写过100多部书,被台湾当局封禁了96部曾两度因写文章而入狱,在狱时间10年零6月至今结婚3次,第一任妻子是时当红艺人胡茵梦一生到现在打过500余次官司,目前仍在打10多场官司家中藏书50000多册,几乎全是精品,媲美台湾图书馆被其点名骂过的人达3000人曾去3所著名大学演讲,凤凰卫视全程播放,千万人背诵其语录,BT下载热度超过日本AV,无人能够望其项背以上所列仅是大略,他的人生的曲直,高潮,低谷,我无法一一叙述,一是不尽其然,一是叙其不尽,一言以蔽之:高潮迭起,贴切已矣!李敖,我没有当他是大师或学者,但他的学识与能力远远超过许多的大师与学者,他自己却不以为然: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我们大可认为李敖自恋而已吧。不称其为大师学者是因为其言论着实和大师学者的名号格格不入,我更愿称其流氓,“读李敖要闭门独处,最好在凌晨与午夜,雌、雄激素最亢奋的时候,拿着纸巾,一边读李敖,一边手淫,少女千万不要读李敖”其流氓如此,令人忍俊。下面一事相佐台湾立法院国防委员会邀请国防部长李杰报告军购预算,李敖说,美方明确说,要台湾买武器,不是为了能够保护自己,而是为了要展现决心与诚意,此时李敖亮出小刀说,既然要展现决心,那么干脆学习南韩人切指的例子,直接割生殖器算了,何必要花钱?在场官员及媒体笑作一团,李杰苦笑,不知如何作答,主持国防委员会的李文忠表示,希望李敖以后质询时要给人家答复的机会,李敖答,我给了机会,我要他回答“Yes Or No”!现在争你们的自由就是去国家的自由,争你们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起来的。其流氓如此,无赖可见一斑。李敖一生特立独行,嬉笑怒骂,放浪形骸,于玩世不恭中尽显大义,他不是体制内认同的当代大师,但体制外的英雄毋庸置疑!他是文人中的另类,提着菜刀的诗人,大抵寥若晨星吧,李敖是也!

今日不死胡手,他日必饮胡血

大陆版的《李敖回忆录》(中国友谊出版社),是删节版的:台湾版的《李敖回忆录》中有李敖不同时期的裸照三张。虽然不是完璧,但此书还是值得一读。李敖一生树敌很多,但没有屈服于任何一个敌人。不管个中曲直,孰是谁非,李敖这种今日不死胡手,他日必饮胡血的精卫精神,对于惯于息事宁人的中国犬儒主义者,无异壮阳猛剂!

李敖之性之所至

通过《李敖回忆录》阅过大师的大半生,自知没分量也无必要对其作评价——大有评说家和政治家在,因此这里我只是从他身上索取一些启发。一位出生在抗日战争的遗民,一位大半生在台湾寻求民主自由的战士,一位口诛笔伐的大师,“阅女”无数,对此他洋洋自得,无所顾忌——连笔锋不到的地方,也尽显其威力所在。天涯网曾列举李敖一生中七个“老婆”,还有不胜枚举的风流往事,确实连韦小宝都望尘莫及,自愧不如。l 17-20岁时高中至大学,与“罗”的生死恋——遭对方父母反对,为此李敖曾服药自杀。l 28-30岁山居一段时间后,与王尚勤的碧潭情丝——王毅然留学,却为李敖诞下一女。l 30岁文坛崭露锋芒,与小Y的文学浪漫之梦——不打不相识,最后姻缘错失。l 33-37岁与小蕾的患难之交——爱情逃不过时间,李第一次入狱不久小蕾已作他人妻,结束了为期三年零七个月的恋情。l 42-47岁狱后与刘会云的冰雪爱情——刘曾被李敖称为“知我最深,护我最力”的女人,但 1980年李敖抛弃“糟糠之妻”,而与胡茵梦结为连理。l 随后的三个月零二十二日的短暂婚姻,却使李胡结下了余生的恩恩怨怨,竟使李敖奔上了影视界,胡茵梦走上了文学界。l 1985年车站邂逅,李敖与王小屯的爱之归宿——李某五十八岁时得子,六十岁时再添一女。……此外,少女H,主持人李明瑾,女生贺台英,育新,颜宁,“千日式交往”之安妮,有夫之妇“汝清”……性之所至连当事人都忘了名字。乍看大师的情路,跌宕起伏,自第二段恋情起,除在狱中分身乏术外,大师身边的女人就前仆后继。大师级挑女友标准,六字感慨“瘦高白秀幼”,据其自称:他最后一个恋人是八四年的,那时他已是六十八岁高龄。前几天看到一篇转载文章,说女人的第一次最容易栽在三种男人手上:一是白脸小生,二是小混混,三是文艺青年。不同时代审美标准不同,李某是否帅就见人见智。几幅照片下来,二十四岁入伍训练的李敖煞有几分小混混的姿势,两入狱更增加了不少江湖味道——均掩盖不了其在杂志报刊上所向披靡的倜傥豪气。每被人问道谁是其心中最爱的女子,李敖笑而不答。难道天下才子只剩风流无真心?胡茵梦谈及李敖的性爱观,曾指出李敖怀有“唐璜情怀”——即见一个爱一个,爱一个抛弃一个。于我看来,使李敖恋爱观发生重大变化的是他的初恋,非同一般的恋爱经历却是其致力革命事业和追求真理的使然。话说初恋期间,李敖与“罗”书信甚多,一个月下来不见面,李便以情书表心迹。最长的一封多达83页,是与后来者往来所不及的。初恋后以失败告终,李敖归咎主要原因是他当时穷,次要方面李敖坚持自我的信仰而无顺从“罗”一家信宗教之意——这也是日后,李敖追求真理之余,不忘“有勇气,不怕孤立,都得有它的支撑力量”经济理财的原因,而爱情之于真理,李敖的信仰和执着却丝毫不含糊不让步。“罗”被李敖这样描述“她的字迹秀丽、思路敏捷、聪明过人、读英文诗,三四遍即能背诵;我生平交女朋友不少,但是论眼神、论才气、论聪明、论慧黠、无人能出其右。两人分手之夜,她把内裤送给我……”这番话李虽极尽写“罗”方方面面有渲染初恋美好之嫌,但侧面道出罗在李心中留下的印象是难以磨灭。其次内裤正是大师性之所至之乐也。而这场初恋使其“遭遇了有生以来最大的困境”,之后便是饱服安眠药,洗肠才得以逃生。于是李敖得出一个失恋后复原的重大结论:“其实,度过的根本方法不在励志自勉,而该赶紧李代桃僵、赶紧以新的情人取代旧的,一如桃子没了,解决之道不是励志自勉桃子多不好吃,而是赶紧吃起李子来,有李子好吃,自然对桃子有抵抗力,不再沾恋。”可见,初恋告终是李敖恋爱观的转折点。其大学毕业后一段时间的潦倒,更使得失去至爱的他慨叹“在历史系的四年,其实是我一生中最不满意的阶段,我缺乏令我折服的友情,缺乏稳定的爱情,缺乏经济能力……依靠别人的,那是‘世俗的我’的沼泽,绝非‘理想的我’的处遇”。自此,李敖便展示丰富多彩,狂傲不羁的人生。初恋使得李敖成不了小情痴,反而做成了大情圣,而遵从那种不断吃李子的精神。其次他在情路上不断取不断舍也是他不走世俗道路的一个侧面。1979年他的一篇杂文《奇情与俗情》中写道:“‘俗情’的标准是‘尽’字,‘奇情’标准是‘舍’……‘舍’是一种智慧、达观、艺术、决断的结合,它的特色之一是常把‘进行式’转变成‘过去式’……‘舍’是速决,是早退,是慧剑斩情,是壮士断臂,是为而不有,是功而不居,是浓抹处淡妆,是无情处有情。”而诗作《只爱一点点》,《然后就去远行》,《把她放在遥远》就把这份奇情表现得淋漓。回忆录前程部分李敖随意谈“性之所至”之事,已是站在一个实则虚之,虚则实之的境界。这般恋爱观非一般人能了解:“真正此中高手,不是‘无情’,而是非常‘有情’、‘多情’的。只是高手在处理爱情态度上,非常洒脱,得固欣然,失亦可喜……这种与女人推移,而不滞于尤物的洒脱,才是惟一正确的态度。洒脱的一个重要关键是:高手处理爱情,并不以做到极致为极致。如果情况只适合‘少食多餐’、‘蜻蜓点水’、‘似有若无’、‘虎头蛇尾’、‘迷离惚怳’、‘可望而不可即’……这种戛然而止的态度,也是一种极高明的爱情境界。”而这种极高明的爱情境界背后,我看见的却是一个孤独的英雄。年少的穷失去了初恋,两入狱又跑了几个女友,这是现实——妻子王小屯也只是刚好遇上“玩”累了要找归宿的李敖。大家看到情路风光的李敖,而背后的他何尝不曾挣扎和取舍?他的事业是凌驾在爱情之上,漏夜挥毫,独臂填膺,不畏强权不惧孤立地维护真理……所谓的孤独,马克思事业上总算有个恩格斯陪伴左右,而李敖始终孤身一人,更难找一个能与其事业奋战终身的女人(哪来床第交欢容易)——他树敌太多,致力事业已使其无法专注在一个女人身上,纵使一个一个的离开,而把在性之所至获得的愉悦转换成事业上的更大精力。性之所至的著作《中国性研究》中,都满载革命性的暗示。 站在女性的角度,但愿这位英雄对每一份感情都是真心实意。PS:以“性之所至”作为切入写我看完的《李敖回忆录》感想,是不得为而为之。其一,本女子缺乏政治触觉,正义凛然的造词实在拿不出手。其二,以文章题目来混淆视觉,以示陋人的见解。因此无法从大我的角度入手,转而由小我处开刀,以解一些对初恋的迷茫——正确对待自己的初恋,这将影响每个人日后情路上的举动。可惜,写这么一点李敖,都写得我快要吐血了。其次李敖“善霸”的性格只能用在百姓和朋友身上,一旦将这般博爱至于女人——无疑留下的只有多情和女人们的余恨,尽管他说非多情而是“智者之爱”,这也只是站在他是一名大丈夫立场的自我吹擂。幸好李敖的理想并不于此,自命不凡不走小我的路,而把精力绝大部分致力于事业——或许正是鱼与熊掌的关系。此前看过罗某笔下《我所感知到的李敖》,实在使我惭愧,特此抛砖引玉。http://xiaoyou.qq.com/index.php?mod=blog&act=show&u=c265e4bd629300c5918c51d1d398c57d4a31378839443435&blogid=1261016031

心理有点扭曲,性格有点偏激,脑子有点问题。

看过几篇李熬的东西的人也许也发现了,李熬他极少会说自己的错。他总是将问题归咎于别人,因为认为他自己是从来不会错的。就算是真的承认错了,那也是被强迫。试想李熬性交早泄,搞的他大败兴致,他会说那个婊子的私处太紧,所以让他把持不住。硬着头皮看了这书,越看越觉得李熬在为自己歌功颂德,前前后后都在说自己怎么仁义,有个性,聪明,又有才华。当他自比耶稣的时候我就真想给他一嘴巴。以后不再看这sb的东西!

大师是怎样炼成的!!!

大师李傲,我的神!!读此书犹如和其本人聊天!!真正的勇士是这样走来的!!!!当今没有人能像他,也不会有人像他!!!精神领袖!!

书中相见——李敖和陈顾远

今日于玉泉路一路边市场内,以三元购得一册《中国法制史》,该本著者为民国时期法学家陈顾远,书则为中国书店一九八八年之影印本。除去书体稍有水渍外,品相还算不错。初闻陈顾远是在上大学的时候,中国法制史老师在他的一篇中国法制史论纲中提到了这个人。与他同时出现的名字还有沈家本、程树德、蔡枢衡、杨鸿烈等等,在那时看来一并都是古人,距离自己十万八千里。今天这本《中国法制史》其实我只买了一册,还少两册。但就是因为陈顾远这个名字很吸引我,我才决定将其买下。大学时候陈顾远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学究,或者说是个老学究。但是后来,我却在李敖的回忆录里面,发现了陈顾远老先生的另一面。李敖与胡秋原因为《文星》杂志打起笔墨官司,后来进一步演变为对簿公堂,也就是胡秋原起诉李敖诽谤。而在那场官司中,法学家陈顾远恰好是原告胡秋元的诉讼代理人。当我看书看到这的时候,我就发现这个律师的名字似曾相识,于是找书来看,发现原来早就与他在法制史的课本上相识。《李敖回忆录》中写道:“还有一次胡秋原加请法学家陈顾远做他律师,陈顾远不知是老糊涂了,还是装疯卖傻、两面做人,竟在法庭上说我好话,并代我辩护起来,气得胡秋原再也不请他了。”我在这里读到的陈顾远,已经全然没有了他在课本中老学究的气息,完全变成一个不称职的律师,只剩下了滑稽。我想他们其实应该很早就认识的,至少应该是有所耳闻。要知道李敖的大学毕业论文是《夫妻同体主义下的宋代婚姻的无效撤销解消及其效力与手续》,而陈顾远对亲属法学的贡献恰恰在于他的两部婚姻史著作,一部是《中国古代婚姻史》,另一部是《中国婚姻史》。而这两部书分别处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能放大找材料”的李敖在撰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没有理由错过这两本书。更何况他在此后的《中国性研究》里,一篇名为《头大·头大·两头大》的文中,也引用了陈顾远的《中国婚姻史》。这也就是说,他们二人在法院碰面之前,已经是很有渊源的了。不过这些事情给我的更深的感觉是,一个优秀的学者和一个糊涂的律师,原来是可以像硬币的两面一样,如此自然的衔接在一起。而令他们古今相会的,就是两本书。虽然今天我买了不全的《中国法制史》,但是它算是给我的这个奇妙的经历,做了一个完美的注脚。当有一天我将陈顾远的《中国法制史》和李敖的《李敖回忆录》摆放在一起的时候,我就能长久的记忆这个故事了。

如果李敖大师生活在大陆

如果李敖生活在大陆,我想他早已被收拾的服服帖帖,而不敢也没有机会自称中国第一豪杰了。原来台湾两蒋的“戒严”时期也不过如此,别说要跟文化大革命拼了,就连今时今日的“整顿互联网”时期也无法超过。在台湾,李敖的《文星》杂志发一期国民党禁一期;而如果在文化大革命,还由得他办杂志?两句话说不对就人头落地了。就算李敖大师有幸晚生几十年,活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相信他的书照样没好下场。他在台湾的几十年被禁了96本书,而如果在大陆呢?不好意思,一本也不会禁,因为他一本都出版不了,还谈什么禁不禁?如果真是那样,李敖再有本事也只能谢谢博客发泄下。好不容易他找到了一个豆瓣网,在上面兴风作浪,结果却收到N条豆邮:亲爱的用户,您好!      我们非常遗憾地通知您,      您参与的XXXXXXXXXXXX 因讨论主题属于社区指导原则所明确的豆瓣不欢迎内容,依据小组管理细则第1条之规定,已经解散。 国民党为什么干不过共产党,由此可得出结论。如果李敖大师生活在大陆,他也就不是大师了,早已是文革的刀下鬼。PS:本书删除了原版中李敖自以为傲的裸照,因此扣一分,只给4星。

有文化的流氓

有文化的流氓不是我定义的,是听别人说的,但我觉得对于他来讲真的是很恰当,文化本来是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而且李敖身上便成了一种武器,为了实现他自己的理想而使用的武器,看谁不爽就骂谁,而大家又都需要他,拿他没有办法。这就是有文化的流氓让人感觉到的无奈。上学的时候曾经读过一些李敖的书籍,那个时候被他的感情观所吸引,对待爱情的态度总是情随情迁,一切都本着让自己快乐方式进行,让爱情没有痛苦,割除了痛苦的感情确实会令人迷恋,可是这又是大多数人所做不到的事情。这本书从头到尾像传记一样描述了李敖的一生,怎么评价呢,两个字:疯狂,从一开始就叛逆,四处折腾,四处树敌,而又以一种玩的心态来看待自己所遭遇的事情,以树立的敌人作为自己的抗争目标,这才是最让人佩服的,无论在何时都保持着一种像孩童一样充满希望和求知的状态,能够为自己的理想而不断的努力拼搏,这点才是最让人佩服的。


 李敖回忆录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