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轮一九四九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纪实文学 > 太平轮一九四九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1-6
ISBN:9787108037114
作者:张典婉
页数:285页

章节摘录

  买下一张退票  看完太平轮的纪录片,严妈妈一王淑良找到我们,希望与大家聊聊往事。  夏日,在她基隆小楼里,她说着尘封多年的往事。来自温州的王淑良,有位经商成功的大哥王国富,平日往来温州、杭州、上海等地,与她的先生一起在基隆开设贸易商行,大家年轻,也都觉得台湾是未来的天堂。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百业待兴的台湾是许多人的探险乐园。这群年轻人在大陆与台湾之间往来,卖些床单、纺织品、球鞋等,整箱整箱地批货。王淑良也经常来往两岸,与家人、丈夫坐过中兴轮、太平轮,她对太平轮没有太多回忆,倒是中兴轮上有游泳池、餐厅,让她印象深刻。  “我哥哥才订婚,未婚妻父亲是温州首富,从事大宗买卖,那年订婚后,原想第二年要结婚,哥哥也多存些钱,好娶妻成家,却因为丈人因病到台湾治疗,嘱咐哥哥接下两岸生意,到上海办货。上海货办完,他想赶快到台湾过年收账,据说在码头问,没票了!”  哥哥王国富不死心,仍在码头徘徊,恰巧有人要退票,立即接手买了最后一张船票,轮船的购票名单上来不及写上他的名字。  “他就这样枉死了!”王淑良至今仍有许多不舍。  船难发生,她与父母都在温州,消息并不确定,只知道太平轮沉了,哥哥在船上。在基隆码头等消息的丈夫说,码头得名单没有王国富。大家都抱了希望,哥哥丈人再托朋友到上海寻人——“不在上海!”“没有回家!”大家心都凉了,经营小船往来贸易的亲戚,带着台湾的香蕉回去说:“听说有长得像王国富的人搭上了太平轮。”王淑良的母亲宁可相信,这个失踪的儿子是被人救起来了,只是还没回家。  局势渐渐不稳,一九四九年五月,国民党政府正式迁台,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成立。  当时她带着大儿子仍在温州,看着解放军进城、没收国民党资产、发放土地、工农兵大翻身,城里四处飘扬着五星红旗。  她在温州公务单位工作,看着公家单位重整、制度改变,她想不能一直待在温州,小孩不能没有父亲,决定抱了孩子到基隆,与丈夫会合。抱着孩子,坐上机动船  一九五〇年一月五日,美国杜鲁门对台发表三点声明明示:美国不会干预中国内战,也不使用武装力量,在中国局势中不予国民党政府军事援助与劝告,但美国给予国民党政府有限的经济支持。一月六日,英国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同年二月,美国正式承认国民党政府为中国的政府:三月,蒋介石正式在台北复出。春暖花开的时候,也是台湾海峡风平浪静、海象绝佳的季节,下完春雨,中共为了消灭蒋家政权,在福建沿海集结了数十万大军,并在沿海征调民间船只一万艘,准备大举进攻台湾,全面解放台湾。  王淑良回忆,当时温州街上四处都是解放军,两岸已经没有正式往来船行,解放军在各地没收原来国民党海内外资产,建立国有企业制度。如果要到台湾,大部分人会转往香港再到台湾,这是最保险的方式。两岸通信逐渐困难,丈夫仍只身留在基隆开店做买卖,托人带口信给她,暂时别到台湾:“路上太危险了!”日子越久,王淑良心里着急,她知道再不离开温州,她一辈子就会与丈夫相隔两地,“孩子也不能没有父亲”!  ……

内容概要

  张典婉
  资深媒体工作者,台湾联合报两届报道文学奖得主。原生家庭来自江西南昌熊家,在苗栗头份客家村成长。父亲曾为康有为万木草堂最后门生,曾任第一届中华民国外交人员,派驻日本、新加坡等地,光复后回到台湾,长期“受相关单位关爱”,后半生务农终老。母亲乘坐一九四八年太平轮到台湾,从上海富家女到苗栗客家媳妇,身份证籍贯改为台湾,生前常谈及太平轮逃难的往事。二○
○ ○年母亲过世后,设想写太平轮纪事,二○○四年起参加《寻找太平轮》纪录片采访,二○
○五年纪录片播出后,开始写作本书。《太平轮一九四九》在台湾出版后,二○—○年召集组织了太平轮海祭活动,连同后续搜集的相关资料,修改增订了大陆简体字版的《太平轮一九四九》。

书籍目录

推荐序 记取历史,感怀情谊,珍惜所有 (严凯泰)
序 太平心愿,和解共生
大时代的流转
——太平轮事件始末
别离之舟
——太平轮人物故事
 生还者,长跑的纪念
 叶伦明 香港马拉松名人。生还者。
 她活下来了,那年十六
 王兆兰年龄最小的生还者。
 海上漂流的衣柜
 葛 克 国防部参谋,夫人为袁世凯孙女袁家始,女儿为明星葛蕾。生还者。
 失落的公主
 黄似兰澳门文化艺术协会会长。母亲为罹难者。
 没有船票,没有名字
 王淑良人称严妈妈,哥哥王国富为罹难者。一直住在基隆。
 未曾谋面的父亲
 张和平、林月华遗腹女。
 永远缺席的年夜饭
 张昭美、张昭雄张昭雄为著名球评家、职棒专栏作家。父亲为罹难者。
 悲恸中再起
 常子春回教闻人,在台北创立了台湾第一所清真寺。十一位家人罹难。
 我觉得父亲从来没有离去
 吴漪曼知名音乐家,任教于师大音乐系。父亲吴伯超为罹难者,是近代中国重要的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
 父来公园
 李昌钰 国际知名的刑案鉴识专家。父亲李浩民为罹难者。
 悲悯精英陨落
 邓平、邓溪 父亲邓莲溪为罹难者,《时与潮》杂志总编辑。
 东势百年熏樟业传人
 吴能达、吴素萍 父亲(祖父)吴禄生为罹难者,人称宝岛熏樟第一人。
花开散叶
——太平轮人物故事二
 太平轮之子
 杨太平旅居美国的地质研究学者,出生于太平轮上。
 航行生命的喜乐
 吴金兰旅居西班牙马德里。
 孙十八的十七岁
 孙本山 笔名孙十八,F-86战斗机飞行员。
新嫁娘的半生姐妹情
刘费阿祥台湾浪琴表总代理商,扶轮社的台湾第一位女性发起人。
司马家族两姐妹,我的母亲与阿姨
司马秀媛、司马菊媛本文作者的母亲与阿姨。
丝竹曲艺,顺风顺水的绮丽人生
戴绮霞京剧表演艺术家。
珍贵史料背后的人生
蒉正华 父亲蒉兆敏为太平轮所属的中联公司会计。
善心的安平百货
来士杰父亲朱雍泉买下宣告破产的中联公司的房子,成立安平百货公司,为太平轮受难家属提供工作机会。
记忆拼图
——太平轮人物故事三
 舟山群岛的记忆拼图
 送张桂英回家
 来不及道别……
 与死神擦肩而过
海祭
——离散的记忆,团圆的拼图
漫长记事
——纪录片与回响
附录
 李述文脱险记
 太平轮遇难脱险记初稿
 葛克证函
 太平轮失事后被救生还旅客
 太平轮旅客脱险的一封信
 一九四九年太平轮剪报录
 太平轮是怎样失事的
 轮船失事的原因
 廖南毅证函
 最惨是生离死别
 诉讼书节录

作者简介

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七日晚上发生在舟山群岛外海的太平轮沉没事件,九百多人死亡,俨然是东方的泰坦尼克号。船上载有大量物资,至今还有“黄金船”的传说。太平轮从一九四八年起航,往来上海、基隆两地。一九四九年国民党败局已定,太平轮成为运输撤退军民到台湾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二十七日晚为旧历除夕前夜,全船人都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约十一点三刻,太平轮和建元轮丁字形相撞,建元轮立即下沉,没过多久太平轮也开始下沉。乘客先被告知有惊无险,多没有防备,船员也没有做好应做的应急措施,来不及靠岸,未放救生艇……导致轮船沉没,近千人丧生。这一撞,多少家庭因之改变了生命轨迹,亦为这个特殊的年份增添了更多曲折的故事。
作家张典婉的母亲司马秀媛就是在一九四八年搭乘太平轮到台湾的,她表示,即使不是受难家属,在台湾也有许多人堆太平轮念念不忘:有人一家大半皆死于船难,带着心痛的记忆过了一生;也有人因为到了台湾,在这片岛屿活出了精彩人生。二〇〇五年,张典婉参与《寻找太平轮》纪录片的拍摄、制作,之后开始写作这本书。二〇〇九年《太平轮一九四九》在台湾出版,本书通过采访太平轮生还者、受难家属和有关人员,并调查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而编辑成书,作者期望借此书的出版,填补历史来不及填补的空白,替换恶性对抗与猜忌,朝向和解共生迈进。
《太平轮一九四九》的增订版,作者还访到了叶伦明之外第二位生还者王兆兰,增加了一篇文章;记忆拼图部分也增加了一整篇文章——“送张桂英回家”;此外,“来不及道别”、“与死神擦肩而过”等篇也都增补了内容。二〇一〇年四月,张典婉召集太平轮生还者和受难家属,一起在东海举行了海祭活动,这次活动整理成一篇“海祭——离散的记忆,团圆的拼图”的文章,作为“记忆拼图”的最后一部分。这次增订版增加了“附录”部分,都是太平轮海难后的真实文献:有当事者讲述,有报纸文章,有剪报记录,还有法院起诉书……使得本书更具有史料价值。

图书封面


 太平轮一九四九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4条)

  •     这个学期开学,朋友隆重介绍了《太平轮1949》,在她的介绍和一些段落剧透中,我已觉得是本好书。现在离开学校,刚把网上所能找到的文看完了(有人吐奶没上船后面一点),是今年以来的读书中,除了《废都》最爱看的书。回学校之后会借书看完。历史本就比任何小说都惊心动魄,这应该是个常识,而把历史事件费劲心思地整理还原,更是一个令人尊敬的辛苦过程。我曾读《为历史流眼泪》而被伊拉克战争虐得内伤,这次的太平轮,虽然作者文风平实克制,娓娓道来,很不夸张,但这些真实的故事已经够让我学到很多了。这才是真正意义上属于“开卷有益”类的读书。这样的书的作者也分外令人尊敬。虽然,很能理解也很遗憾的,这种书注定不会和一些快餐书一样红。我们都很爱电影《泰坦尼克号》,爱情,亲情,人性的光辉和丑恶是一出最经典的悲剧,而中国的太平轮,知道的人却寥寥无几,书中采访当事人,整理出来的故事,丝毫不比电影逊色,人生百态,有时候令人唏嘘,有时候令人悲伤,有时候又令人庆幸。在这艘船上,除了直接遇难的乘客,还有政府、两党、商人、义士……他们纷纷出场,国难飘摇中的一艘悲剧的沉船,足够上演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了。看完此书,我觉得最触目惊心的句子居然是那句“怀素的字也在船上!”这本书至少不会让头脑简单不谙世事的读者更加愚蠢,它直接告诉了众人沉船的遇难各方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为了加紧运输财富不顾超载,船员为了消费不断放人,事情发生之时,救人性命的救生艇居然不能也不允许被放下……而出事之后,世道的艰难更是可见一斑——保险公司推卸责任,公司倒闭赔偿不多,国民党征用民船之后撒手不管……这本书还看得出人生百态——出生的船上的小太平被一个老奶奶的剪刀救了一命。妻离子散中的丈夫还在木板上捞起其他落水的乘客。善于游泳的哥哥遇难了,不会游泳的妹妹却侥幸活命。许多人不愿意上木板,怕太重了大家都沉下去,宁可在冰冷的海水中沉浮。国人同胞的船见死不救,澳大利亚的船只觉给了大家最人道的待遇。附近的岛屿上的人民连夜组织救援,而连姓名都没有留下……这是一场悲剧,这是无疑的。但作者娓娓道来,非常克制,这也是我非常尊崇的笔者的立场,一位作者,如果不懂得在行文中克制自己的感情,那他就不算好作者。德艺双馨的父亲遇害了,失去家庭和至亲们的女儿一生继承父亲遗志,辛勤育人,笔者也只是用那挂着遗像放着钢琴的屋子里仿佛流淌出阵阵琴声,好像父亲没有离去这种淡淡的句子一笔带过。而大难不死的人虽然百种无一,但万幸大部分都有后福,太平妈妈每次被孩子气得够呛的时候,会骂人都怪你当时吐奶,如果当时沉船了,就一了百了了!还是很有暖色的。哀而不伤,这是对历史悲剧最应该有的态度之一。再浅显的人,读完此书之后,也会有一点基本的收获——船超载了不要坐,出事了不要大意,迅速准备救生工具,遇见可以帮助的人要帮助,投保要找靠谱的保险公司等等。这就是好书带给人的教益。我想我很难忘却这艘太平轮了。
  •     热爱国家文学的读者这两年可说是眼花缭乱,从龙应台《江海1949》、张正隆《枪杆子1949》到 傅国涌《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岳南《南渡北归,离别》一一出炉,令人目不暇给。时代转瞬的残酷、疯狂、荒谬、伤痛,往往被掩盖在那些令人亢奋伟大光荣的词汇下头;还好我们这个民族的良知未泯,作家们从各个角度补述了历史的立体面相,肩负起传承国家记忆的重担。历史总是一体两面的。对一部分人来说,是新中国即将成立的黎明,而对另一部分人来说,却是灯光骤灭、暗幕降临的黑夜。与大历史的宏观视角不同,《太平轮一九四九》描绘的也是伟业肇造时代,但是作者张典婉不描写政治军事的光荣胜利,而是聚焦于被时代灼伤的人群——在聚光灯未照到的时代舞台步阶上,其实挤满了灾民、逃难者,大批离散家庭。故事发生在1949 年1月27日。淮海战役刚结束,傅作义把部队开出城外、解放军进城的当口,上海外滩的十六铺码头上,一千多名富商、名流、政要用金条换来船票,沉甸甸地踏过船桥,登上一艘名为太平轮的商船,航向台湾。命运跟他们开了一次绝情的玩笑:船才出发几个小时,便在舟山海域沉没,只有三十多人被救,其余所有人都沉入了深海之中。随着太平轮的沉没,同样沉没的还有集体记忆。两岸分治,对新中国来说,这批人是投向敌人怀抱的剥削阶级;对台湾几百万幸存的逃难者来说,太平轮只是他们不愿再回首的悲惨经历之一。这个民族总是不愿面对真相,总是闷头勇往直前没有时间回首,不肯停下来舔一舔伤口,想想下一步,该如何才不会在到达目的地的同时也撞得头破血流。事实上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有太多灵魂需要安慰,所以伤痕书写对我们极为重要。太平轮的故事告诉我们,中国原来也有像极了泰坦尼克号的剧情。这次船难,不仅使得乘客的生命骤然终止,同时也改变了许多人的一生。作者张典婉的母亲是搭乘太平轮赴台的乘客之一,整理母亲遗物时,仿佛再次触摸到母亲的体温,想到母亲一生的轨迹,张典婉失声痛哭。她暗自许下心愿,要把母亲家族在离散岁月中的故事写成一本书。在寻觅母亲一生经历的过程中,她发现太平轮牵涉到的人与事本身就是一个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于是像发掘化石一样,走访海内外查找文献,经历千辛万苦,一一追访幸存者,遭受各种猜忌怀疑——发现一场船难的真相,远远超越一场交通意外所能带来的伤害。放眼全球,几乎找不到像台湾一样的地方,女人心智发展超越男人那么多。台湾女人不仅超越台湾男人,同时也走在华人世界的前端。龙应台、齐邦媛、张典婉三本书名都很澎湃大气,但其实为我们打开了另一种历史视野——范围小小的、注重个人经历与个体感受的历史。女人的胸怀、勇气、良知、悲悯,往往令人不可思议,在民族遭遇一个接一个的劫难后,逃往小岛上的女人却首先站出来抚慰我们悲欢离合的记忆。与龙应台讲述母亲美君逃难中的智慧勇气以及归来后撕裂的一生不同,张典婉没有那么绵密与力道强劲的文笔,记者出身的她,以较少文学味、较多的纪实感来书写。她没有加入想象,没有泛滥的情感,读起来更像是在海边俯拾历史碎片。她选择用更多的史料文献,来建构一个更为真实的过往。作为一名女性写史者,张典婉笔下不是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她的眼光是“短视的”,其笔下人物无关党国伟业,没有政治主张,没有济弱扶强的雄心壮志,只想寻找一块不受战火波及的家园。张典婉把眼光落在这些人在时代下细腻的情绪感受、身体触觉上,她追寻的是时代如何影响个人的生命,以小我的视角,细述命运的乖舛;把个人的命运放在大历史当中观望,看似微不足道,但对比大时代建构的虚妄,个体生命真实的脆弱却显得无比震撼、真实。太平轮还有许多细节仍然于迷雾之中,但《太平轮一九四九》讲述的国家代价却非常清晰,它大于这个民族能够负载的总和。这本书迟到了六十年。转自 TIME OUT 文/谭端
  •     是一个被遗忘的记忆?还是一些不堪入目的往事?太平轮沉没六十周年之际,目光再次聚集于此。伴随着时间或许要被永远湮没的历史重新浮出水面,悲怆的往事泪湿眼眶。好久没有在一个暖洋洋的周末下午,手抱一本心仪的书,在一个人的教室,走进作者的思绪长河中。浮生偷得半日闲,今儿个下午幸福了一把----做了会儿自己喜欢做的事儿。书的前半部分记叙幸存者的回忆,与幸存者移情同感、同体大悲,乃至数度哽咽,喉咙失声。后半部分写和太平轮有关的幸运儿,一张船票改写了一个人的人生,也改变了一个家庭的际遇。最后的海祭更让人为之动容。内部乱象使近千生灵魂散大海,他们的死到底值得不值得?1949年一个时间点,两地相隔,划开了两个不同的政权和时空;六十年后,两岸开放探亲、通商、通婚、直航,一派繁荣景象。台海六十风云波诡不得不说人为因素占大头。族群的认同,等待我们耐心去移情共感,去感受他们受战火煎熬的历史,因为唯有如此,他们才能走出再度被迫害的不安阴影,不再恐惧新的召唤将会是另一个集体暴力与谎言的复制。我们要做的,就是记住历史,感怀情意,太平心愿,和解共生,珍惜所有。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看了很伤感,那个混乱的时代,太平轮的沉没,改变了太多人的命运
  •     也行是年龄渐长的原因,越来越像知道一些事情的真相!
  •     真实的生活,远比戏剧更戏剧
  •     一艘船,一本书,无数命运在这里交汇,并被改变。
  •     没全看完,作为纪实写的一般,但比锌皮娃娃兵好。个中的个体遭遇应该结合《巨流河》《大江大海1949》《文学江湖》等回忆录一起看才能理解。
  •     读台湾媒体人的文章总是因语法结构混乱而不忍卒读
  •     巨流河差不多的一本经典
  •     太平轮只是这沧海里的一袭扁舟。时代的巨变,才是影响几代人命运的根本。
  •     太平轮是台湾著名主持人蔡康永的父亲蔡天铎在民国时期经营的船公司的其中一条轮船,历史之沉重使我们震撼痛心,但以我个人角度来看,中联公司的行为虽然过分至极,可换位想一下,不是只有太平轮的受难旅客家破人亡,经营中联公司的几位的下场也是让人黯然。
  •     真实的事情还是对内心有触动,当初看时觉的有些完全可以改编成电影,后来电影上映,又想到重读此书,虽然跟电影无关,觉的还是中意书。
  •     时代的悲剧,被遗忘的历史,中国的泰坦尼克,1949的逃难潮。选题很好,叙事太碎,作者写的不如附录好看,只给3星,浪费了这么好的题材。
  •     由于是结集出版,总体上还是停留在新闻报道的层面,与同类的《大江大海》、《巨流河》等逊色不少。
  •     风浪起的时候,历史就浮出了海面
  •     买它是因为徐邦媛的《巨流河》里提及了此事件 源于国内对这段历史的空白才会拿来看 里面都是一个个小故事 有点类似于纪实文学 记述了太平轮的生还者 和逝去者的后代 以及和太平轮相关的人和事 没有预期的那么好看 但是至少也普及了一下历史知识 感慨一下 能在特殊时期辗转逃往台湾的人都是非富即贵啊 一般老百姓想逃也都没那个能力 台湾至今发展的这么好可以说和这些优秀的基因也并不无关系啊
  •     了解一段历史的故事。
  •     了解了那段历史
  •     那是一个极其遥远的年代,混乱的码头,拥挤的人群,眼泪,还有分别,甚或永别。始终想象着那条永远没有到达的航船,想象那些嘈杂的声音背后,生者如何经历漫长的六十年,死者又如何在冰冷的江水中等待。一个任何正史中都绝少提及的事件,却是无数人的悲欢。
  •     我对纪实文学的要求不高,但凡有内容,提供新知的,都是还行的
  •     初识本书还是从《三地书》里发现,后来读到《巨流河》,也有关于太平轮沉没的描述。本书无论是内容还是文字,都直指人心。希望三联能多多引进这类图书,更多角度的了解60年前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那被风吹散的,被雨淋乱的,被利用,被掩盖,被扭曲,被竭尽全力试图还原的......历史,人物,信念,情感......就算是删节版,修改版,也是跨出的一大步了。
  •     作者很努力,从细微处仔细刻画,但过于小气了,可惜了题材。
  •     多少家庭因此天人永隔了
  •     《太平轮1949》、《大江大海1949》《巨流河》女性历史三部曲~1949年前后的悲壮与哀愁~
  •     949,历史点点被还原,曾经以为的,慢慢被修正,那是一部怎样的大离乱,大悲痛啊!一个政权的建立,让整个民族付出了如此深重的代价,呜呼哀哉,无法可想
  •     有时候就在想,为什么都是台湾
  •     估计是年纪大了点,就开始怀旧了,呵呵
  •     送朋友的,应该还不错吧,朋友是一个很爱书的人
  •     前面还不错
  •     帮同事买的,到货非常及时,满意
  •     个人感觉张典婉的这本太平轮比齐邦媛的《巨流河》好看。可能起点不一样吧。后者刚开始挺诱人的,后边写作很拖拖沓。。太平轮主要是一个个故事组成的,看着几度眼眶红红的。设身处地,把自己想成当事人,估计早活不下去了,可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不错的发展趋势。。当年,太平轮没给她们一段太平岁月,她们用后半生自己追寻。
  •     热泪
  •     讲太平轮这样的惨事,易情绪难控,变成俗物。本书作者却是伸展自如,平淡中带着忧伤,人生景况炎凉,展于笔端。
  •     时代悲剧
  •     书中讲到太平轮事件始末 幸存者自述 罹难者家属的故事及曾乘坐过太平轮的纪实 海难中的悲欢离合让人看到生命之渺小与坚强 应该是纪录片《寻找太平轮》的文字版吧
  •     资料来源基本可信。有流水帐之嫌。一篇篇单独成章,阅读起来倒是不费劲。
  •     以前看过《巨流河》,觉得不错,这次看见《太平轮一九四九》,也买下了,重温那段历史。
  •     去年读过,补记录。那些能到台湾的人,其实也很悲惨,因为某些原因,回不来大陆。
  •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悲剧,就向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所有,热爱和平,远离战争.
  •     这本书和1949大撤退 的从对岸的方式来看问题
  •     其中, 白鹿原实为2012,第3次版。
  •     很震撼 用事实说话
  •     从一个视角反映大时代
  •     如果再升华下,将是翔实的佳作
  •     太平轮事件被称之为中国的铁达尼,但是其历史背景导致这次事件很少被拿到广大民众目光下审视
  •     记录了一段难以忘记的历史
  •     4.22 我可能比较喜欢纪录片,能较为完整的看到当时所发生的事。而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幸存者或者曾搭过太平轮以及后代们的辉煌生活,反而有点强调后世happy ending
  •     好像海峡两岸都把这件事遗忘了。。。。
  •     世人尽知泰坦尼克之亡,几人知太平轮之殇,披露揭示沉痛的记忆
  •     国府迁台之后的历史无条件支持!
  •     趁着电影上映的热度 赶在电影前把这本书看了 内容把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串联起来,但印象颇深的反而是作者在前面序言所说 要尊重历史才会有和解的到来。
  •     写的很好
  •     与其说是纪实不如说是相关的回忆录,某些字里行间的生离死别也是唏嘘不已
  •     两岸故事
  •     一九四九年的南方小年夜,东方铁达尼。
  •     帮同事买的,同事说很好看的。她是看了报纸上的连载后想要买的,她很喜欢。
  •     我想看繁体字版
  •     文字纪实 语言朴素 值得纪念
  •     往事如烟。还记得在王老师课上偷偷地看偷偷地哭....
  •     生死有命。
  •     了解一段历史,一叹乱世人命如蚁,再叹蹈海之人往后生活虽苦但终苦尽甘来。
  •     挺专业的一本书,讲述的历史非常详细!
  •     忧伤的太平轮,忧伤的1949。在动荡的社会里,人是多么的渺小,人的价值犹如世间尘埃,不值一提。
  •     天上地下一夜间就翻转,拿到船票的那一刻谁都不知道结局。人,终究抵不过势。“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     还没看 但是感觉很不错
  •     在好友的推荐下,才知道有这样的一本书。我想这段历史需要被我们所知,而所幸,有这样的书给我们展现这样的事件。读起来很有历史感,也值得好好细读,看看当年曾经发生,却不被我们所广知的历史。
  •     很感动的, 很多背后的故事让人动容,令人感慨.
  •     东方泰坦尼克,而导致撞船的原因更悲剧
  •     好好好哈哈哈哈嘿嘿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因为台版的这本书,所以才想买这本简体版,也不知道有没有删节。
  •     废物们搞不好历史就说这是历史社会学,或者反之亦然
  •     竟然是蔡康永的祖辈...
  •     东方"铁坦尼克号"上演人间悲剧,使逃难船太平轮笼罩了更多沉重的色彩。
  •     大过年的看的我一声叹息
  •     有些失望,叙事基本顺畅,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都有限,本可以写得更好才对得起这段历史和作者搜集素材之艰难。本书意义不止于文字
  •     算是写实吧,知道一些真相也不错
  •     打开了一幅让人惆怅和悲伤的画面!他们为什么如此仓惶的出走?如果船头朝向相反的方向,太平轮的故事又会怎样续写?如书里所说,六十几年过去了,当年杀得惊心动魄的两位都已成了纪念品,那些誓死捍卫的主义又如何了?太平轮沉掉的是中国人的生活吗?为何那之后一切都不同了?
  •     “挤上这艘航向南方的船舶,寻找一生的太平岁月”……谁曾料到,就此生离死别。偏向于纪实,数个真实故事的拼凑,时代的动荡,人生过于渺小。唯有感慨现世安稳,珍惜。
  •     另外……三联的书好像也没有不好的理由。
  •     探究真相,铭记历史,历史究竟是否应该被铭记,改变多少家庭命运的悲剧,大时代里的悲剧,与电影太平轮剧本没有关系,篇幅有点冗长絮叨,不过并不妨碍了解真相,姑且推荐。
  •     太平洋上太平轮不太平
  •     历史的一瞬间影响了无数人的一辈子,生离死别,千百个家庭的人生轨迹至此完全不同,天灾?人祸?
  •     了解一些人的生活
  •     知道这段史实的人忒少了吧,可以和《大江大海1949》一起读
  •     同样是灾难,泰坦尼克被赋予了爱情的伟大,而太平轮却很少被人提起,也许是有些人不愿提起。
  •     太平心愿,和解共生,望此后再无战事
  •     1949年,历史转折的年份。亲人,朋友的特殊经历,不该被任何宏大叙事淹没。
  •     纯属材料汇编
  •     了解一段历史 感知时人风气 调查了很多人很多事 就是写得有点杂乱 未深入 但还是值得了解与阅读
  •     借用书里的一句话:太平轮是生离死别,是时代的悲剧,怎么是只有爱情呢?真是的故事,超越了爱情太多! 所以说那个电影真的是==
  •     还行,值得读读
  •     因为看吴宇森电影,才知道太平轮,到图书馆翻书,发现了这本书。看了以后才知道这本书早在电影拍之前就出来好久了。真实又残酷的铁达尼号撞船事件,这历史的警钟,应该被铭记在心,不能忘却。
  •     1949年1月27日,农历小年夜,太平轮从上海黄浦口岸出发驶向台湾。彼时国共双方到了彼消此长时节,时局之艰难,人心之惶然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许多人就在这个时节想方设法搭乘上太平轮等几艘往台湾的客轮,想象着另一方土地的自由和幸福。十一点多,太平轮在舟山群岛外海和建元轮相撞,严重超载的太平轮猝不及防,最终沉没,海难造成一千多人罹难,无数的家庭在瞬间飘零。本来,山河破碎风飘絮,个人生命本无足轻重,但总有后人希翼通过拼凑历史的碎片,得到一些关于人性、生命以及大时代的追问和印象,于是,围绕一个甲子之前的沉船事件,有了纪录片,也有了这本书。这里头,有整个事件的始末,也有着幸存者劫后余生的记忆,也有着遇难者遗孀人生奋斗的哭和笑,值得一读的。
  •     造化弄人最动人
  •     较之铁达尼号,太平轮刻下了更深的时代烙印。在我们还沉醉于杰克、肉丝至死不渝的浪漫爱情之时,感谢这本书,让门铭记这些生命不能承受之痛。
  •     东方泰坦尼克号,回到那个多年不被正视的时代
  •     在1949的时代背景下,太平轮这艘「逃难船」的命运显得更加悲怆。60多年后,作者很用心地找到了与巨轮息息相关的人们,生还者、家属、侥幸免灾者,从他们的口中还原的这段往事,叙述了他们之于这场灾祸之后不一样的人生,内容很详实,故事也令人动容。缺点在于因为全书是以人物访谈作为分节,其内容有很多可谓重复的地方(同一个故事被反复讲),读到最后直接可以略看了。
  •     好书,很精彩。
  •     值得阅读的好书,受益匪浅
  •     生命真的无常,逝去自是悲伤,活下来的也有活下来的苦。
  •     如果我登上了那艘船,我现在可能就什么都没了?
  •     他们听说台湾四季如春,物产丰隆,于是许多人变卖家产,携带家眷,挤上这艘航向南方的船舶,寻找一生的太平岁月。。。。。。——《太平轮1949,航向台湾的故事》。大时代中的悲欢离合人生起伏,都已经沉没在岁月中了。如果能有一部作品完整反映那个年代的大迁徙,该是多么振奋人心的事啊!
  •     挺感人的,际遇真是说不清啊。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