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追踪(上下)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纪实文学 > 红军长征追踪(上下)

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0
ISBN:9787801804853
作者:罗开富
页数:816页

章节摘录

书摘1984年10月15 日阴                                                                江西于都县    一个有志向的人,做完一件大事,往往会这样告诫自己:这仅仅是走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而我,什么大事还没做,明天却真的要迈出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了,我的心情很激动。    我是中午从江西瑞金来到于都县城的。古名为贡水的于都河紧靠县城。我放下行李,直奔河畔。只见宽处约500米、窄处约400米的河水蜿蜒东流。河水十分清澈,在阳光照耀下,水波和河底的沙石在粼粼晃动。    50年前,中央军委总部工兵营等单位在于都河上架有五座浮桥以备突围。中央红军突围是秘密行动,开始于1934年10月16日傍晚。    50年过去了,当我此时迈着沉重的脚步,凝望乌云密布的天空,留连于河畔时,忽然觉得心情很沉重:人间真情最难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无数英勇的中华儿女洒热血,抛头颅。在人民的拥护下建立起中央苏区。而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只几年间就几乎把中央苏区搞垮了。红军主力被迫突围转移。在于都河畔,人民与红军、战友与战友依依惜别,而当时谁都心里明白又不明白:走的,不知走到哪里去;留的,不知留到哪一天。都不知何日再能相见。虽说革命处于低潮期总是难免的,但历史在当时是鲜活的,红军将士心有不甘:好端端的红色根据地被“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领导人葬送了啊。不了解这个背景,就未必能体会红军将士们在走上史无前例的伟大长征时的沉痛惋惜、深情难舍而又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的复杂心绪。离别,总是痛苦的。    我在瑞金梅坑村时人们告诉我,当时的“左”倾领导者排斥异己,将一些不同意自己所作所为的人留了下来。由于毛主席在红军中的较高威望,加上周恩来的力持,“左”倾领导者才不得不让毛主席参加转移,但不少领导被留了下来。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党的一大代表何叔衡知道自己被留下后,就约请老战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民经济部部长林伯渠在河畔的一座小屋里,米酒就花生彻夜长谈,感慨万千。临别时,何叔衡想为将走上征程的战友再做些什么,就把自己穿的毛衣送给了时年50岁的林伯渠。林伯渠百感交集,为此赋诗《别梅坑》:        共同事业尚艰辛,    清酒盈樽喜对倾。    敢为叶坪弄政法,    欣然沙坝搞财经。    去留心绪都嫌重,    风雨荒鸡盼早鸣。    赠我绨袍无限意,    殷勤握手别梅坑。    想不到这竟是他们的永别,两位战友此去再没有重逢。    从许多史料来看,这次战略转移是中央“三人团”即博古(秦邦宪)、李德、周恩来决定的。中央政治局没有开会讨论,连毛泽东等事先也不清楚。当时。毛泽东受“左”倾领导者的排挤。从第四次反“围剿”开始,在军队里已没有职务。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军事指挥权被剥夺了,自然就没有实权了,只剩下名义上的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革军委(即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简称,以下同)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职务。毛泽东很晚才接到可以随军转移的通知,而此刻的毛泽东还在离瑞金城150多里外的于都农村搞调查研究。在忙着开会向留下来的干部们布置撤离的同时,毛泽东给远在瑞金云石山的爱妻贺子珍写信,要她作好远行的准备。根据中央决定,要把孩子留下,这使毛泽东心情沉重。使毛泽东心情更沉重的是:许多为党出生入死、具有丰富斗争经验的战友被留了下来,而这些人许多是因为曾经对王明、博古(秦邦宪)搞的“左”倾路线看不惯,抵制过,或提出过批评。毛泽东向博古(秦邦宪)要求让瞿秋白等人和红军主力部队一起转移,博古(秦邦宪)不同意,毛泽东只好作罢。    中央红军大转移由中央“三人团”负责组织和领导,“三人团”的分工是:博古负责政治,李德负责军事,周恩来具体组织军事行动计划的实施。对大转移,周恩来只是执行者。不可能知道所有的事情,尤其是在走与留的人员上,博古和李德仅就军事方面的领导干部征求了周恩来的意见,对其他人员。周恩来只知道个数字。在中央红军于1934年10月16日傍晚告别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远征前的10月10日,周恩来接到了陈毅从红军总医院写来的信,陈毅是在兴国前线受的伤。周恩来立即去医院看望老战友。直到此时,陈毅才正式得知红军要战略转移,自己将留下来坚持斗争。    朱德是中国工农红军的总司令,由于他坚持毛泽东军事战略和战术,也受到“左”倾领导者的排斥。博古、李德甚至没有让他参与战略转移的决策,直到临走前几天,才将决策结果通知他。事后,朱德曾说过:这“使我很伤心”。    顾玉平是一直为周恩来牵马到陕北的警卫,现在住在瑞金。我在访问他和其他老红军时,他们都说:走了八万六,留下一万八,大家告别时都噙着泪水。但当时无论去留,都怀着对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坚决地服从组织的决定。P2-5

内容概要

罗开富,现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曾任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总经理、常务副总编辑。1942年10月生,1964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先是在《铁道兵报》担任采编部负责人,不仅在美丽的云南做过新闻电影的编和制片,而且还担任过云南省歌舞团的外事新闻顾问。1983年,经济日报创刊,罗开富担任经济日报驻云南记者站站长。1984-1985年,徒步重走长征路,写下300多篇《来自长征路上的报告》,之后,调入经济日报总部担任副总编辑。 
在重走长征路之前的1979年,当罗开富还是《财贸战线》、《中国财贸报》(经济日报前身)云南记者站负责人的时候,他就冒着枪林弹雨在南疆自卫反击战的战场上深入采访。不久,他又深入祖国西南边陲的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调查,除夕之夜,被大雪围困在雪山上,第二天幸被贡山县的独龙族和傈僳族兄弟营救下山。在重走长征路之后的2001年5月9日,罗开富又进行了了“纪念建党80周年,革命圣地踏访”的采访,历时两个月,写了19篇文章,获中国新闻一等奖。

书籍目录

老红军谈话摘要再版前言首版前言江西省 1984年10月15日-1984年10月30日广东省 1984年10月31日-1984年11月2日湖南省 1984年11月3日-1984年11月26日广西省 1984年11月27日-1984年12月10日湖南省 1984年12月11日-1984年12月13日贵州省 1984年月12日14-1985年1月2日贵州省 1985年1月3日-1985年2月2日四川省 云南省 贵州省 1985年2月3日-1985年2月26日贵州省 1985年2月27日-1985年3月19日贵州省 1985年3月20日-1985年4月14日云南省 1985年4月15日-1985年5月2日四川省 1985年5月3日-1985年5月31日川西北 1985年6月1日-1985年8月8日川北 1985年8月9日-1985年9月6日甘肃省 1985年9月7日-1985年10月4日宁夏回族自治区 1985年10月5日-1985年10月9日甘肃省 1985年10月10日-1985年10月16日陕西省 1985年10月17日-1985年10月19日附录 一、社会反响——部分媒体文章转载 二、读者反馈——部分信件信函摘录后记

编辑推荐

1934年至1935年,在一条艰险的道路上走过了一支勇敢的队伍,他们就是中国工农红军。50年后,严格按照原时间、地点,在这条举世闻名的道路上走过了一位勇敢的记者,他用汗水甚至生命做支撑,写下了300多篇来自长征路上的日记。本书就是这批日记的首次披露。该书所记录的不仅仅是红军长征时的感人故事,还反映了红军长征50年后当地人民对红军的感情。这些资料无论是对研究中国革命历史和研究红军长征的学者专家,还是对普通读者都将是一笔难得的精神财富。

作者简介

《红军长征追踪》是一本是日记,也是一部历史,更是一本独特的研究著作。
作者在长征路上边记录,边思考,让读者在许多“离所示闻的故事”中得到新启示。
新版《红军长征追踪》增加了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因为无论是七十多年前红军长征的图片资料,还是罗开富二十年前所记录的红军过后长征路上所发生的变化,都已经成为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谨以此书献给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

图书封面


 红军长征追踪(上下)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作者详实的记录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沿途人民对红军的赞誉,尤其是记录了所过地区的贫穷落后,本书缺点是评论少,流水帐一般,
  •     对历史的追述。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