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8大奇案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纪实文学 > 美国8大奇案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
ISBN:9787506335232
作者:胡佳
页数:514页

章节摘录

  断肢之谜  当警方人员还在韦斯特教授的实验室里搜查时,一拨拨人流越过乔尔斯江大桥,从波士顿涌向剑桥,又从剑桥的各个方向涌向哈佛大学,其中有几天前无端遭到警方骚扰的爱尔兰移民,也有长期以来视医学院为邪恶的周遭居民,更多的,则是对那些平日里趾高气扬的贵族们心怀嫉恨的小市民们。据不少史学家的评论,本案是“19世纪最富戏剧性的案例”。  如果将本案比做一部戏剧,其中的主要人物就有三个:约翰·崴特·韦斯特、乔治·派克曼和伊弗任·利托菲尔德。  56岁的约翰·韦斯特和59岁的乔治·派克曼是老相识了,他们的关系最早可以追溯到40年前的19世纪初叶,两个人同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念书的时候。乔治毕业于1809年,约翰稍后,1811年。到本案发生的1849年,乔治已经不做学问了,改行搞房地产投资和放高利贷,但因他早就有了一个博士的头衔,而这个头衔又是终身的,所以人们还管他叫“派克曼博士”。约翰仍在哈佛医学院,他在那里做了25年的化学教授,所以被尊为“韦斯特教授”。博士细高个儿,体格硕健,高颧骨,尖下巴,讲话底气十足,嗓门很响,咄咄逼人,处处透出商人的精明和刻薄。教授正相反,矮矮的,胖胖的,“一双小眼睛在近视眼镜片后面和善地闪动”,颇具读书人的诚实与厚道,甚或迂腐。  博士很富,可谓腰缠万贯,是哈佛大学医学院财大气粗的捐助人。据波士顿萨伏克地区有关部门的不动产资料记载,仅1848年一年,乔治·派克曼经手的房地产贷款就有111项。  教授很穷,只靠一年1900美元的薪俸养家糊口。说“穷”其实不确切,但为了维持一家五口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从大约8年前开始,约翰便不断地向乔治借贷。到1849年的11月,其债务已累计高达2432美元。有后人计算过,要是搁在20世纪90年代,这笔钱就相当于16万美元还多。所以两个人的关系,也由往昔的同学同事,日渐演变为债权人和债务人。  然而,到了1849年11月23日这一天,韦斯特教授和派克曼博士的关系又发生了急转直下的突变,也可以说,永远地结束了。  这天上午的8点到9点之间,派克曼府上的男仆帕迪克·麦戈万替主人迎进了一位客人。帕迪克后来对警方说,他记不得这位客人的模样,只听见派克曼博士和客人相约在同一天的下午1点半见面。  9点30分,乔治·派克曼到了他姐姐在勃朵茵广场附近的住宅,然后和他的姐夫、也是他的生意合伙人罗伯特·高尔德·肖一起去了施达特街的商务银行。派克曼博士和肖先生的关系非同一般,两家人实际上是亲上做亲,因为博士父亲的原配夫人也姓肖。从银行办完事出来大约10点左右。两个人分手之前,派克曼博士没有告诉肖先生他去哪儿。  下午1点刚过,博士走进离哈佛医学院不远的保罗·荷兰食品店,让荷兰先生往派克曼府上送6磅奶油和一桶32磅装的糖。派克曼博士临离开时交给保罗·荷兰一只棕色纸袋,那是他在昆瑟市场替他生病的女儿荷莉艾买的玻璃莴菜。100多年前,玻璃莴菜属于非常娇嫩的品种,不宜长时间携带。博士请荷兰先生把纸袋收好了,说他“过几分钟就回来”取。  然后,1点半至2点之间,有两个小男孩看见派克曼博士朝哈佛医学院的方向走去。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不是侦探小说,也不是恐怖电影,既没有作者刻意的安排,也没有读者企盼的圆满,其引人入胜之处只在于——真实!

内容概要

胡佳,女,1956年生于重庆。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获学士、硕士学位。毕业后曾任大学讲师。1988年赴美国留学,1995年获博士学位。大部分时间在实验室工作,业余时间写作。本书经多年资料收集创作而成。

书籍目录

断肢之谜随机目标小城故事其父其子跨越“障碍”师生之间“末日审判”死亡陷阱

作者简介

本书以纪实的创作手法,记述了发生在美国的8个奇案,每个案件都是曲折离奇,故事性很强。通过每一个案件破解能够折射出美国社会的基本状况,也能看出美国警方和司法机关在侦破、审判、定罪等方面的特点,本书以纪实文学的形式出现、文笔流畅,叙事性强,但又不失于真实。本书的最大特点是真实、离奇。这是一本很有市场价值的图书。

  本书是作者曾出版的《美国8大名案》的姊妹篇。如果说“名案”是突出其案例的“名”——曾在美国社会轰动一时;那么本书将突出一个“奇”字——案情离奇,侦破手段奇特,罪犯的犯罪心理奇异……总之,这是8个有史以来令人惊叹的真实案例。

图书封面


 美国8大奇案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就有一点不习惯,作者经常同时用好几个名字来称呼同一个人:第一页按夫姓称陈太太,第二页叫她名字莉红,第三页又变成了博士.害得我来回翻.都是真事,真实案例里本来就不是黑白分明的.
  •     取了一个比较有噱头的标题,但实际的事例实在无法让人感觉这个“奇”字体现在哪里,多数案件本身并无奇巧之处,而是一些由于凶手或被害人的关系、特殊身份、组织背景等,在庭审期间吸引了很高关注的案子。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估计主要信息源是司法界的资料。另外,翻译质量也比较一般。
  •     本书以纪实的创作手法,记述了发生在美国的8个奇案,每个案件都是曲折离奇,故事性很强。通过每一个案件破解能够折射出美国社会的基本状况,也能看出美国警方和司法机关在侦破、审判、定罪等方面的特点,本书以纪实文学的形式出现、文笔流畅,叙事性强,但又不失于真实。本书的最大特点是真实、离奇。这是一本很有市场价值的图书。本书是作者曾出版的《美国8大名案》的[1] 姊妹篇。如果说“名案”是突出其案例的“名”——曾在美国社会轰动一时;那么本书将突出一个“奇”字——案情离奇,侦破手段奇特,罪犯的犯罪心理奇异……总之,这是8个有史以来令人惊叹的真实案例。

精彩短评 (总计19条)

  •       就有一点不习惯,作者经常同时用好几个名字来称呼同一个人:第一页按夫姓称陈太太,第二页叫她名字莉红,第三页又变成了博士.害得我来回翻.
      
      都是真事,真实案例里本来就不是黑白分明的.
      
      
  •     奇到不奇,写实而已
  •     那个没有结果的环保案,以及科伦坡校园枪击案。记忆犹新。
  •     很好看!第一个案子可以和《人体交易》对照看。第三个少年天才好基友拍成电影就帅了。
  •     大学图书馆
  •     主要讲庭审,还行。
  •     一会碎尸一会弑夫一会师生恋的。。
  •     真是撒得好一把狗血,爱恨情仇、豪门恩怨、师生之恋……明晃晃的地摊文学题材,编者更是本着演绎故事的决心去的。里面好几个案子好莱坞都改编过,茱莉亚还凭此拿过奥斯卡。开挂人生、天才富家美少年的那个特别适合改编,最好大卫芬奇来导,会特别捧演员的!
  •       取了一个比较有噱头的标题,但实际的事例实在无法让人感觉这个“奇”字体现在哪里,多数案件本身并无奇巧之处,而是一些由于凶手或被害人的关系、特殊身份、组织背景等,在庭审期间吸引了很高关注的案子。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
      
      估计主要信息源是司法界的资料。另外,翻译质量也比较一般。
  •     09年借过的书。
  •     实在不习惯乱七八糟的破名字 根本搞不清 以至于看不下去。
  •     我就仔細看了前兩個。。。後面的就沒興趣了。。。
  •     有些案子写得比较繁琐,细到每个证人的证词也写上去了
  •     其中有几个经常搬上银幕 我觉得有些嫌疑人已经能够确定了 所谓的DNA或者笔迹上的不符有可能是当时的取证过程中有问题
  •     Boring book
  •     有些案例在其他的书中有反映,不过这次收集全定为“奇案”也不为过。
  •     就如他的介绍所说,本书唯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他的真实……
  •     随便看看
  •     好看的,但是很多是在讲有关法律和法律历史的事情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