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弯道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纪实文学 > 历史的弯道

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
ISBN:9787506547451
作者:邓茜
页数:184页

内容概要

邓茜,80年代出生的孩子,在贵州晴隆县的山窝窝度过了童年时光,在四川的长江边走过了少年时光,在山城重庆完成了大学两个本科的攻读。川黔巴渝三地的文化熏陶出我这样一个活脱脱的新时代青年。不是骄傲不是自满,而是生在新中国的幸福感让我格外地自信。
曾经当过学生记者,做过杂志报纸撰稿,做过编辑,现为网站策划。知性、感性、理性,我柔和于身体里,让我的血液沸腾地流动。我深深地明白,如若不去追寻,永远也无法更完美地创作。24道弯弯,那是梦回故乡时的第一幅画面,而这路让我走不到尽头……

书籍目录

无序
一、半个世纪的谬误
24拐在哪里?
云南和贵州的“孩子”
二、我也已出发
一个文物管理工作者眼睛中的事实
一个女大学生眼睛中的历史
乖孩子的弯弯
美国人遭遇弯弯
我也已出发
三、24拐——历史的弯道
路从何来,物从何来
重庆成为陪都
滇缅公路
驼峰航线

作者简介

一个女大学生眼中的历史,
一个文物管理工作者眼中的事实,
一个半个世纪的谬误,
一些关于[史迪威公路]不为人知的故事,
一段关于抗战时期中国西南交通的往事。

图书封面


 历史的弯道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这本书出版的时候我还在上高三,几个月后我拿到大学通知书,无意间翻开这本书才发现,我和作者邓茜成为了校友。对于24道拐,最初的印象就是小时候坐在汽车里,一直数着要拐多少道弯才能走上平路。其后的十几年时间,提到这条公路,周围的人只是知道——它在晴隆,它有24道弯,如此而已。所以后来在报纸上看到“史迪威公路中国西南仅存的一段在贵州晴隆被发现”这样的报道时,惊奇又新鲜。史迪威是谁?谁建造了24道拐?这条路在抗日时期有什么作用?我的父亲陪同戈书亚——“发现”了24道拐的学者一起走访24道拐,还有美军当年留下来的一些建筑。在24道拐附近一座铁索桥的涵洞里,他们发现了印有“美国俄亥俄州生产”字样的钢板。这些零碎的细节在当时都变得激动人心。习以为常的事物原来还有这么多的故事,我对24道拐,以及晴隆的关注也渐渐浓厚,而这本书的出现解答了我所有的好奇心。
  •     很早以前就知道邓姐在写这本书了,其中的艰辛没有人能够想像。不过还好,这本书终于是如愿以偿的出版了,也算是对她这几年的肯定吧。曾经跟邓姐一起同事过,人还不错,经常的请我们吃饭,说话的时候就像自己的大姐姐一样。还经常的给我们创造一些锻炼的机会(偶当时还是一个实习生)。后来,因为出书的原因,她辞职了。回到重庆之后,听说她去了一家平面媒体,做了新的工作。后来,看到了她的blog,才知道她去了北京,现在却来到了澳门。其实我对她并不十分了解,因为共事的时间不多,而且联系也比较少。觉得她是一个勇于挑战自己,敢说话,喜欢旅行,喜欢写字的女子。只是希望邓姐能在MACAU过得好。(请登录邓茜/安南西的blog:http://24zigcn.blogchina.com/)
  •     题材是吸引人的,也很佩服作者的一腔赤诚。就文笔而言,的确有待磨练。内容也略显淡薄,说来说去都是那些,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若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光靠题材与赤诚是不够的。另外,从技术层面上说,这本书的某些排版与编辑需要加强。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老师的得意弟子。
  •     这当然不是一本历史书,只是一个人,以她所能看到的角度,尽力追回一些历史的碎片。欣赏作者成书的单纯目标以及为此付出的真实行动。太多年轻人空有高涨的爱国情,却少有脚踏实地扣问历史的作为。尊敬作者。
  •     看得出,作者是用了心了,毕竟那是一段不容我们忘却,却偏偏正在被我们忘却的历史。
  •     豆公的藏书质量参差不齐,这就是一本不怎么的的书.女大学生像个乡下孩子,恨不得把自己的亲戚朋友都乘机介绍一遍.叙述起来更像游记或者导游词,条理不是很清楚.鉴于作者的身份,能做成这件事就很不容易(至少我做不出来),我表示敬佩.
  •     西南联大和滇西抗战早晚绕不过去的。
  •     安南姐姐的书。
  •     坦白的说,书写的不是很吸引人,但是很真诚,看得出来作者花了很多精力搜集史料和采访工作,当我得知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还是大学生我就肃然起敬了。
  •     传说中的"24拐"并不神秘,这本书会告诉你一个完完整整的来龙去脉.当你合上这本书的时候,你会跟自己说,该走出去看看了.24道拐就在贵州晴隆,那里,几乎和六十前一模一样...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