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长过百年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纪实文学 > 三日长过百年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5
ISBN:9787545500943
作者:刘南江,张子影
页数:279页

章节摘录

  天黑漆漆的,非常寒冷.姚正学找了件羽绒服穿上,打着手电找到粮食经销户秦芬,说你天亮后到汉中去组织粮食,越多越好。秦芬说我没车,姚正学又找了辆双桥工程车,驾驶员说没油,他又过河到甘肃地界挖沙的老板那里买油,老板说我给你加一箱油,不收钱。姚正学坚持给他写了一张欠条,盖上镇政府的公章,说灾后一定偿还。天亮时一应事情办妥,秦芬当天晚上就拉了十四吨米面回来。  姚正学又挨个给粮油经销户打招呼,不准趁乱涨价,守好店铺防止哄抢,一律现钱现货,不要赊欠。有居民到镇政府反映说,银行营业所取不到钱,没钱买粮。姚正学拿出自己的两万块钱,交给镇财政所,让他们借给居民。消息传出,好多人都来借钱。  姚正学又给各个村支书、主任带口信、写条子,让他们通知所有退伍军人来镇上报到,当天就来了二十多个人。加上场镇民兵,组成一个四十多人的应急民兵分队,分班编组后,分别担任巡逻、排危、搭帐篷和运输物资任务。姚正学又到广元军分区要了二十套迷彩服、二十把铁锹,应急分队算是有了基本的“装备”。乡下来的民兵,由镇政府管饭,场镇上的人.自己回家吃。  姚正学说,他的民兵应急分队发挥了大作用,小伙子们干起活来个顶个,没人偷懒耍滑,没人提过一句要报酬的话。书记、镇长说他们撑起了姚渡半边天。  理顺工作头绪后,姚正学开始带着人和车辆,到竹园坝拉救灾物资。通往青川的路况太差,全国各地来的救灾物资,只能送到嘉陵江边的竹园坝。青川县在竹园坝设了一个物资转运站,一位副县长领着人在那里装卸分发。  姚渡是个“孤岛”,要转一大圈路。一直顺着江边走,余震频发,沿途塌方不断,三百多公里,有时来回要跑二十多个小时。白天,车在路上走,太阳晒得卡车驾驶室铁皮滚烫,烤得人头昏脑涨,热汗滚滚,一天衣服不得于。夜晚,常常是瓢泼大雨,看不清路.要慢慢朝前挪。遇到塌方路段,姚正学和几个民兵下车,光着头冒雨搬开大石头。然后再朝前开。白天热得透不过气.晚上又冷得发抖。刚开始,上路时每人只有两袋方便面.半道上就吃完了,饿了只好忍着。后来物资多了,领东西时,副县长便让另给点给姚渡来的人路上吃。

前言

  “5·12”汶川大地震,是人类生存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在那场灾难中,中华民族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  抗御天灾,拯救生命,保护文明,是人类共有的本能和价值观。但纵观古今中外,没有哪一个时期、哪一个民族群体,像二00八年初夏的中国人民那样,表现得如此令人惊叹,使全世界为之震撼。上自党的总书记、共和国总理,下至基层干部、普通群众,举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在华夏大地上,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斗争。  灾难骤降之时,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锦涛主席一声令下,十三万陆海空大军紧急开赴灾区,对抗震救灾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与此同时,四川省军区迅速动员五万多民兵预备役人员,就地、就近、就便展开救援。他们第一时间冲进废墟,抢救幸存者,救治伤员,转移群众,在生命救援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是灾区群众在危难之际看见的第一批“救星”,代表党和政府带去生的希望。尔后,他们掩埋遗体,搭建帐篷,打通道路,运送粮食,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尤其是许多身在极重灾区的人员,家中房屋垮塌,亲人遇难或失踪,有的自身还受了伤,仍然奋不顾身,舍生忘死救援群众。这些生活在黄土地上的“草根”们,与黄土地血肉相连,和父老乡亲生死相依。脚下是埋葬亲人尸骨的废墟,每天面对着已经逝去的灵魂,他们依然昂起头颅,用沾满泥土、鲜血的肩膀,扛起几欲沉沦的大地。他们是山崩地裂中最早奋起的血性男儿,是黄土地上顶天立地的主人,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子孙。  在那些极端艰难困苦的日日夜夜,我们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并肩战斗。一起忍耐饥渴疲惫,一起经受烈日冷雨,一起跋山涉水历险,一起冒着余震救援……“小人物”的人生轨迹、性格命运,灾难中的生存与死亡,希望与绝望,亲情与责任,我们耳闻目睹,点点滴滴铭记在心。我们对所有参加抗震救灾的民兵预备役人员及家属,表示由衷的敬重和感谢,对救灾中英勇牺牲的烈士,我们表示深切的怀念。他们用生命、鲜血和汗水,使满目疮痍的大地重现蓬勃生机。千千万万灾区人民心中,永远矗立着他们用伟大精神铸就的丰碑。  四川民兵预备役人员的事迹,较之于外来大军轰轰烈烈的救灾行动,显得宣传较少,鲜为人知。在“5·12”抗震救灾一周年之际,刘南江、张子影两位作家,撰写出这部纪实文学集,对十六位民兵预备役人员在震前、震中、震后的表现,作了精彩的记叙和描绘,读来催人泪下,发人深省。他们是五万民兵预备役人员的杰出代表,是灾区人民奋力自救互救的典型。感谢两位作家推出这部“小人物”传记,“草根”的颂歌。

内容概要

刘南江,四川大英人,军旅作家,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曾任成都军区战旗报社长兼总编辑。
张子影,女,安徽肥东人,军旅作家,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曾获“曹禺戏剧文学奖”。

书籍目录

序 “草根的颂歌”第一章 聚源的太阳第二章 北川的灯第三章 青川的记忆第四章 汉旺的回声第五意 生死九龙沟第六章 曾经当过兵第七章 旗手第八章 女人的力量第九章 神鹰飞翔第十章 魏城律师第十一章 三日长过百年第十二章 虹口老兵第十三章 红白纪事第十四章 木鱼传说第十五章 姚渡小子第十六章 生命不朽代后记 不死之城

编辑推荐

  《三日长过百年》这是由灾区军旅作家刘南江和张子影创作的不一样的抗震报告文学集。这部集中表现灾区民兵预备役人员在地震中行为思想的作品有十六个故事,有十五个的主人公是有受灾者和施救者双重身份的民兵预备役人员。这和此前表现外来救援大军轰轰烈烈救灾行动的作品,完全不一样了。这十五个故事为我们清晰地勾勒出了大地震发生后,广大灾区极其真实的生活情况:在大灾难突然降临后,这里的每一个人首先都成了受灾者,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必须成为一个自救和互救者,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为亲人的安危忧心如焚的人,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必须面临救亲、救疏、救人、救己的心灵拷问。

作者简介

《三日长过百年》生活在黄土地上的“草根”百姓,因为一场骤然降临的巨大灾难,生命中迸发出令人惊叹的血性,义无反顾地投入抢救生命的战场。“小人物”的人生轨迹、性格命运,灾难中的生存与死亡、希望与绝望、亲情与责任,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较之于外来大军轰轰烈烈的救灾行动,他们显得默默无闻,鲜为人知。他们与那块土地血肉相连、生死相依。第一时间舍生忘死的救援,漫长时日艰苦卓绝的重建,脚下站着的是埋葬亲人尸骨的废墟,日日面对的是那些已经逝去的灵魂,他们依然昂起头颅,用沾满泥土、鲜血的肩膀,扛起几欲沉沦的大地。他们是黄土地上顶天立地的主人,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子孙。

图书封面


 三日长过百年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