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自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纪实文学 > 曹禺自述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0
ISBN:9787501193899
作者:曹禺
页数:185页

章节摘录

插图:《日出》中写的人物,我见过很多,但又并不是具体写某一个人。往往这个人的某一部分,那个人的某一部分启发着我。写着,写着,某个时候又忽然想起另一个人来了。这些人有的是亲戚,有的是朋友,或者是我父亲这一辈的人。但是写作时决不是照猫画虎,而是通过这个人的眼睛,那个人的鼻子。另一个人的声音笑貌,逐渐孕育出一个个剧中的人物。所以我的戏有一个特点,就是剧中的时间不是很具体的,只是划定一个大致的年代。不像不久前离开我们的敬爱的茅盾同志,他的《子夜》概括的生活面非常广阔,而且时间、地点非常具体。《日出》这个戏写于1934年,剧情发生的时间也就差不多在这个年代。《雷雨》中的时间则是“五四”运动前后这一时期。写《日出》时,我才24岁,对社会科学根本不懂。虽然那时我也曾努力想读《资本论》,但是一章都没有看完,因为我确实看不懂。对于共产党也不甚了了。《新青年》我看过。北平当时有个《晨报》,报上记载李大创同志英勇就义的情景,给我印象极深,使我明白世界上有这样为宣传真理而置性命于不顾的伟大人物。我感到这种人真是了不起。当时我不知道共产党人是什么样子,其实他们就在我身边。我中学时有个同学叫郭中鉴,是个革命者,平时沉默寡言,说起话来,有条有理,功课很好,经常为同学们补习功课,是我们的班长。后来被北洋军阀抓走,受尽酷刑,在法庭上侃侃而谈,义不受侮,举起手铐掷在军法官的头上,不久被杀害。这个同学给我的印象极深。我在高中时还有一个同学叫管亚强,我们同住一室,经常在一起聊天,他现在已是老革命干部了。解放后,他告诉我那时他就是“C.Y.”。至于鲁迅先生的作品,我很早就看了。

前言

在中国话剧史上,曹禺的剧作是最具永恒生命力的,几部代表作成为永久的保留剧目。我没作过统计,但我想,曹禺的戏在中国话剧史上,演出场次该是最多的。过去,一些职业剧团每当遭遇经营冷淡时,就拿出对策,演曹禺的戏,演《雷雨》。如今,曹禺的戏一直还是热门保留剧目。将来,仍将盛演不衰,直至永久。中国话剧人、观众都相信这一点。自曹禺第一部剧本《雷雨》问世以来,培育了中国一代又一代话剧演员,很难数得出有哪一个中国话剧演员没演过曹禺的戏。我平生第一次看话剧,是曹禺的戏。1942年,我15岁读高中一年级时,在学校小礼堂看一个学生剧团演《北京人》。两年后,1944年,我17岁时第一次上台演话剧,曹禺的《日出》,是我的同学苏民拉我去演戏,也是学生演剧,只是凭着浓厚的兴趣。谁料想,自此下水,毕生以此为业。几十年,我演过6部曹禺剧作里的大大小小的角色,还导演了一部《家》。对曹禺的剧本,有人说:“深刻!”有人说:“生动!”还有“感人!”“好看!”……很多人觉得看过难忘,引发不止的思索,也有人觉得看了他的戏,受到启迪和教育。曹禺现象,戏剧评论家们一直在研究、发表论述,一些后来的剧作者们热衷于学他,以期创作出特色和韵味。曹禺是天才。他在艺术创作上绝对忍受不得“一般”和“平庸”。他笔下的故事和人物都是独具魅力的。中国话剧百余年,主流始终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这没错,所以它主流是进步的、积极的。但这不能用来笼统替代艺术创作方法。曹禺说:“我总觉得现实主义的东西,不可能那么现实。”熟悉生活,这是我们所有文艺家,尤其剧作家、演员们都重视的,曹禺也说他写的戏,笔下的人物都是“有生活依据的”,但他的妙悟是:“生活的感受终于化为舞台形象,或者写到剧本里,是要经过许许多多的过滤、透视,经过蒸腾,或是说发酵才能实现的。”这比近不少年人云亦云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透彻多了。更似白石老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直如吴道子的“胸中自有丘壑”。曹禺贵在情真,爱憎分明,其个性与情感都注入到他剧作中许多人物的血液里了。

媒体关注与评论

自《雷雨》问世以来,一代又一代话剧演员,很难数得出有哪一个中国话剧演员没演过曹禺的戏。曹禺贵在情真,爱憎分明,个性与情感都注入到他剧作中许多人物的血液里了。他在酝酿写什么的时候,在提笔写作的时候,大概都时时有苦。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导演兼演员  蓝天野曹禺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除大量剧作外,他的创作精神也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他的创作之所以能有长久的生命力,这和他的创作愿望是有密切联系的。他写作剧本有一种责任感,就是要重新改造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他坚信:人性的揭露是艺术的最高目的。曹禺在暴露黑暗的同时,也给人以希望、光明和美的追求。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  郑榕半个世纪以来,曹禺师对我们在创作上、学习上、生活上,乃至人生上的教导,使我们终生受用不尽。“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曹禺师的“自述”是天籁之音,而天籁之声出于自然,因之也是永恒的,不朽的。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编剧  梁秉堃

内容概要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湖北潜江,中国现当代杰出的戏剧家,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著作。

书籍目录

感悟曹禺(代序)“为什么写?”和“写什么?”(代序)天籁之音(代序)第一章  童年琐忆第二章  在天津读书的日子  戏剧生活的开端  母校南开中学  学生时代拾零  读书与写作第三章  《雷雨》前后  水木清华  动笔之前  我写《雷雨》  《雷雨》与巴金  我说《雷雨》第四章  铁网中的《日出》  我爱《日出》  寻找真理  《日出》的话题第五章  《原野》和《蜕变》  从段妈说起  《原野》之路  抗战中的《蜕变》第六章  我写《北京人》  往事与《北京人》  沉重的喜剧  写作点滴第七章  《家》的改编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一部女人的戏第八章  《明朗的天》和《王昭君》  写《明朗的天》  昭君自有千秋在第九章  非常时期  已经忘却的日子  痛苦岁月  于无声处听惊雷  我和玉茹第十章  思考与怀念  晚年的思考  怀念老舍先生  郭老给予我们的教育  情意深深忆菊隐  怀念田汉同志

编辑推荐

《曹禺自述:纪念曹禺先生诞辰百年》:新华出版社隆重出版曹禺先生生平唯一自述蓝天野、郑榕、梁秉堃推荐

作者简介

《曹禺自述:纪念曹禺先生诞辰百年》内容简介:在中国话剧史上,曹禺的剧作是最具永恒生命力的,几部代表作成为永久的保留剧目。
我没作过统计,但我想,曹禺的戏在中国话剧史上,演出场次该是最多的。过去,一些职业剧团每当遭遇经营冷淡时,就拿出对策,演曹禺的戏,演《雷雨》。如今,曹禺的戏一直还是热门保留剧目。将来,仍将盛演不衰,直至永久。中国话剧人、观众都相信这一点。
自曹禺第一部剧本《雷雨》问世以来,培育了中国一代又一代话剧演员,很难数得出有哪一个中国话剧演员没演过曹禺的戏。
我平生第一次看话剧,是曹禺的戏。1942年,我15岁读高中一年级时,在学校小礼堂看一个学生剧团演《北京人》。两年后,1944年,我17岁时第一次上台演话剧,曹禺的《日出》,是我的同学苏民拉我去演戏,也是学生演剧,只是凭着浓厚的兴趣。谁料想,自此下水,毕生以此为业。
几十年,我演过6部曹禺剧作里的大大小小的角色,还导演了一部《家》。
对曹禺的剧本,有人说:“深刻!”有人说:“生动!”还有“感人!”“好看!”……很多人觉得看过难忘,引发不止的思索,也有人觉得看了他的戏,受到启迪和教育。
曹禺现象,戏剧评论家们一直在研究、发表论述,一些后来的剧作者们热衷于学他,以期创作出特色和韵味。
曹禺是天才。他在艺术创作上绝对忍受不得“一般”和“平庸”。他笔下的故事和人物都是独具魅力的。

图书封面


 曹禺自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作  者:曹禺出 版 社:新华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10-01推荐星级:★★☆自述,自己描述自己,描述自己所经历的事件,描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作为一本自述,这本书绝对是一个失败的作品,与曹禺先生被赋予的各种名望和称号并不相符。好在这本“诞辰百年”版,想必是由后人整理出版的,所以猜度着曹禺先生若担任此书的主编必然不会选择其中的一些篇目,尤其是当他已身处另一个世界的时候。无论自述或者自传,往往是不容易把握的。很难想象当自己面对笔下的自己时,你必须保持足够的清明,没有任何的矫饰,也没有过多的谦虚,即使这些情绪常常是可以被谅解的。这本《自述》中,多是由曹禺先生的戏剧作品创作前后的一些感悟,或者“答辩”所构成。其时间跨度从三四十年代一直到七十年代。然而遗憾的是,它令我无法看到一个真实的曹禺。更多的是某些政治,恐惧和情感的压抑,并且越是晚期,这种情况越是加剧。当然,你也可以将此看作一种“真实”。曹禺所有的优秀作品,截止到1942年。1933年写了《雷雨》、《日出》完成于1935年,接下来是1937年的《原野》和1941年的《北京人》,最后是1942年对于巴金的同名小说《家》的改编。从第一部作品的完成,当时他23岁,而《家》完成于他的32岁。这九年时间的所有作品,都被我们所记忆。即使你没有完整看过其作品,然而一定知道其中的某些片段。这个年龄对于任何一个编剧来说,都是黄金的岁月。然而从曹禺先生的履历当中,我们没能找到任何一部作品超越这九年的光阴,甚至在他晚期的作品当中。我想我们知道这其中发生了什么。西方的许多戏剧大师,从莎士比亚到易卜生,都有着数十部,有的甚至上百部作品,其中流传深远的也总有十几或者几十部,然而被我们标榜的、称颂的曹禺先生的作品却可以用几个手指头数得清楚。我想如果,如果在他32岁之后,能够继续拥有自由的呼吸,不用考虑政治的任务,不必担心自己和家人的安全……那么在他的这一生中,会给我们留下些什么呢?2011.03.22弗择·北窗夜读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这本书和2005年京华出版社出版的《曹禺自述》相比,内容基本一样,只是前者多了两篇序言,并且纸张要更好一些。
  •       作  者:曹禺
      出 版 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0-01
      推荐星级:★★☆
      
      自述,自己描述自己,描述自己所经历的事件,描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作为一本自述,这本书绝对是一个失败的作品,与曹禺先生被赋予的各种名望和称号并不相符。好在这本“诞辰百年”版,想必是由后人整理出版的,所以猜度着曹禺先生若担任此书的主编必然不会选择其中的一些篇目,尤其是当他已身处另一个世界的时候。
      
      无论自述或者自传,往往是不容易把握的。很难想象当自己面对笔下的自己时,你必须保持足够的清明,没有任何的矫饰,也没有过多的谦虚,即使这些情绪常常是可以被谅解的。
      这本《自述》中,多是由曹禺先生的戏剧作品创作前后的一些感悟,或者“答辩”所构成。其时间跨度从三四十年代一直到七十年代。然而遗憾的是,它令我无法看到一个真实的曹禺。更多的是某些政治,恐惧和情感的压抑,并且越是晚期,这种情况越是加剧。
      当然,你也可以将此看作一种“真实”。
      
      曹禺所有的优秀作品,截止到1942年。
      1933年写了《雷雨》、《日出》完成于1935年,接下来是1937年的《原野》和1941年的《北京人》,最后是1942年对于巴金的同名小说《家》的改编。
      从第一部作品的完成,当时他23岁,而《家》完成于他的32岁。这九年时间的所有作品,都被我们所记忆。即使你没有完整看过其作品,然而一定知道其中的某些片段。
      这个年龄对于任何一个编剧来说,都是黄金的岁月。然而从曹禺先生的履历当中,我们没能找到任何一部作品超越这九年的光阴,甚至在他晚期的作品当中。
      我想我们知道这其中发生了什么。
      
      西方的许多戏剧大师,从莎士比亚到易卜生,都有着数十部,有的甚至上百部作品,其中流传深远的也总有十几或者几十部,然而被我们标榜的、称颂的曹禺先生的作品却可以用几个手指头数得清楚。
      我想如果,如果在他32岁之后,能够继续拥有自由的呼吸,不用考虑政治的任务,不必担心自己和家人的安全……那么在他的这一生中,会给我们留下些什么呢?
      
      2011.03.22
      弗择·北窗夜读
  •     相比于曹大师的不朽作品,这本自述太简单,总感觉曹大师有话未说或有话不能说。就该书而言,有些失望。
  •     给我的感觉是,他和卡夫卡的童年经历都好像。应该有人将二人进行创作心理学层面的比较。
  •     正需要用到这本书,而且很喜欢曹禺老师的作品,富有人情味又充满矛盾。
  •     2016年7月30日读,2016-245,图144。
  •     才买回家 还没来得及读 也不知道写啥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