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国学讲义》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中国文化 > 章太炎国学讲义章节试读

出版社:海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7
ISBN:9787802134058
作者:章太炎
页数:221页

《章太炎国学讲义》的笔记-第48页 - 第四章 国学的派别(三)——文学的派别 无韵文

宋苏轼称韩文公“文起八代之衰”,人们很不佩服。他所说八代,也费端详。有的自隋上推合南朝四代及晋、汉为八代,这当然不合的;有的自隋上推合北朝三代及晋、汉、秦为八代,那是更不合了。因为司马迁、贾谊是唐人所极尊的,东坡何至如此糊涂?有的自隋上推合南朝四代、北朝三代为八代,这恰是情理上所有的。“文起八代之衰”这一对韩愈的评价,也算是耳熟能详,可是一直觉得这评价既拗口还莫名其妙。也不知道当初语文老师是觉得如此简单的事实不需讲解,还是自己也搞不清楚。如今算是把这“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了。

《章太炎国学讲义》的笔记-第9页

研究小学(读唐以前的书为必要):
通音韵:《音韵学》
明训诂:《尔雅》
辨形体:《说文》

《章太炎国学讲义》的笔记-第53页 - 第四章 国学的派别(三)——文学的派别 有韵文

(《古诗十九首》)这种五言诗多言情,是继四言诗而起的,因为四言诗至三百篇而至矣尽矣,以后继作,都不能比美,汉时虽有四言诗,若韦孟之流,才气都不及,我们总觉得很淡泊。至碑铭之类(峄山碑等)又是和颂一般,非言情之作,其势非变不可,而五言代出。后有言:五言古诗到此时(唐初)也已穷极,五律七古不能不产生了。再后有言:诗至清末,穷极矣。穷则变,变则通;我们在此若不向上努力,便要向下堕落。所谓向上努力就是直追汉、晋,所谓向下堕落就是近代的白话诗,诸君将何取何从?暂且不论章太炎对于近代的白话诗的态度(似乎是多有不满甚至不屑的),“穷则变,变则通”是老先生对于诗的发展的看法,也是自身所崇尚的文学发展的原则。可见老先生也并非顽固不化之人。或许对于现代诗歌的不满不屑,只是因为其对于“诗便该有韵”的坚持。

《章太炎国学讲义》的笔记-1 - 1

国学的本体:经史非神话、经典诸子非宗教、历史非小说传奇。
治国学的方法:辨书籍的真伪、通小学、明地理、知古今人情的变迁、辨文学应用。
经之营之,不日成之。
“佛经”、“圣经”的那个“经”字,是后人翻译时随意引用,并不和“经”字原意相符。经字原意只是一经一纬的经,即是一根线,所谓经书只是一种线装书。区别于一页页散着的八股文墨卷。
但我们味‘祭神如神在’的‘如’字的意思,他已明白告诉我们是没有神的。
——“味”字不通顺,怀疑印刷错误,还得找其他版本的验证。如的意思是“世上没有神,完全不存在”的意思还是“神是存在的,只不过他现在不在这里”的意思?
须知一件事情的成功,往往为多数人所合力做成,而史家常在甲传中归功于甲,在乙传中又归功于乙。
史书原多可疑的地方,但并非像小说那样的虚构。
研究国学第一步要辨书籍的真伪。四部的中间,除了集部很少假的,其余经、史、子三部都包含着很多的伪书,而以子部为尤多。清·姚际恒《古今伪书考》。
研究小学有三法:通音韵、明训诂、辨形体。
章太炎说朱熹研究了一辈子五经四子纠缠一世弄不明白,实在小学没有工夫。——为嘛我看到这里如此开心呀,就是那种幸灾乐祸的高兴。
看唐以前的文章,都要先研究一些小学。
P10. 第三段:“事实上总行不去的。”——“行”字怀疑印刷错误。
P10. 倒数第二段:近顷所谓地理,包含地质、地文、地志三项。地志可分两项:天然的和人为的。天然的就是山川脉络之类。人为的就是郡县建置之类。——“顷”字疑误。
道德可分二部分:普通伦理和社会道德。前者是不变的,后者是随着环境变更的。
封建时代的道德,是近于贵族的;郡县时代的道德,是近于平民的。
文学可分二项:有韵的谓之诗,无韵的谓之文。散、骈各有专用,可并存而不能偏废。

《章太炎国学讲义》的笔记-第32页 - 第三章 国学的派别(二)——哲学的派别 汉至唐的演变

汉人通经致用,最为曹操所不欢喜;他用移风易俗的方法,把学者都赶到吟咏之途,因此三国的诗歌,很有声色。这是曹操手段高出秦始皇处。
不知道章太炎先生为什么有这样的关于曹操的言论,只知道一点历史皮毛的我暂无法知道出处。不过果如其说,曹操却实较秦始皇高明,如治水一般“堵不如疏”。

《章太炎国学讲义》的笔记-第17页

今文家 古文家
经学 理学

《章太炎国学讲义》的笔记-经学的派别 - 经学的派别

我们更可知学术的进步,是靠着争辩,双方反对愈激烈,收效方愈增大。我在日本主《民报》笔政,梁启超主《新民丛报》笔政,双方为国体问题辩论得很激烈,很有色彩,后来《新民丛报》停版,我们也就搁笔,这是事同一例。
他们两家争得死去活来,轮番激战,最后章太炎对这件事的态度竟然是如此,这才是学人的胸怀与风范!
汉分古今文-南北学-汉宋学-今古文

《章太炎国学讲义》的笔记-第30页 - 第三章 国学的派别(二)——哲学的派别 先秦诸子

庄子的根本主张,就是“自由”、“平等”,……庄子发明自由平等之义,在《逍遥游》、《齐物论》二篇。“逍遥游”者自由也,“齐物论”者平等也。但庄子的自由平等,和近人所称的,又有些不同。近人所谓“自由”,是在人和人的当中发生的,我不应侵犯人的自由,人亦不应侵犯我的自由。《逍遥游》所谓“自由”,是归根结底到“无待”两字。他以为人与人之间的自由,不能算数;在饥来想吃、寒来想衣的时候,就不自由了。就是列子御风而行,大鹏自北冥徙南冥,皆有待于风,也不能算“自由”。真自由惟有“无待”才可以做到。近人所谓平等,是指人和人的平等,那人和禽兽草木之间,还是不平等的。佛法中所谓平等,已把人和禽兽平等。庄子却更进一步,与物都平等了。仅是平等,他还以为未足。他以为“是非之心存焉”,尚是不平等,必要去是非之心,才是平等。庄子临死有“以不平平,其平也不平”一语,是他平等的注脚。
庄子,除了学生时代,我是没有详细去读过、了解过的。从这段叙述,算是让我对庄子的思想有点滴领会,更是对庄子有些崇敬。“庄子却更进一步”,我却觉得,如今的我们岂非是倒退了好些步……

《章太炎国学讲义》的笔记-第20页 - 今古文之分

一边读一边回想自己会的那些,有些悲哀的发现无论是学校里学的还是自己自学的大部分都忘记的差不多了,很多诗词都不记得,有个困惑,“小学”说的是什么。。

《章太炎国学讲义》的笔记-第22页

《章太炎国学讲义》的笔记-第14页 - 第一章 概论 治国学的方法 五、辩文学应用

凡称之为诗,都要有韵,有韵方能传达情感。现在白话诗不用韵,即使也有美感,只应归入散文,不必算诗。日本和尚娶妻食肉,我曾说他们可称居士等等,何必称做和尚呢?诗何以要有韵呢?这是自然的趋势。诗歌本来脱口而出,自有天然的风韵,这种韵,可达那神妙的意思。你看,动物中不能言语,他们专以幽美的声调传达彼等的感情,可见诗是必要有韵的。“诗言志,歌永言,声依咏,律和声”,这几句话,是大家知道的。我们仔细讲起来,也证明诗是必要韵的。
我对此论深以为然。而且看到日本和尚的例子,不禁想笑。同时反省自己曾经认为“只有古诗才真算得上诗”也许有些狭隘了,对仗未必是诗所必要的,而有韵或才算是。想起数年前曾经引起争论的“梨花体”,实在为现代诗歌的没落感到无语。

《章太炎国学讲义》的笔记-国学的本体 - 国学的本体

中国自古即薄于宗教思想,此因中国人都重视政治。周时诸学者已好谈政治……这也是环境关系:中国土地辽广,统治的方法急待研究,比不得欧西地小国多,没感着困难……中国人多以全力着眼政治,所以对宗教很冷淡。如此来解释中国何以自古没有产生宗教,倒也是很合理。

《章太炎国学讲义》的笔记-第41页

以哲学论,我们可分宋以来之哲学、古代的九流、印度的佛法和欧西的哲学四种。欧美的哲学,都是纸片上的文章,全是思想,并未实验。禅宗说“猢狲离树,全无伎俩”,是欧西哲学绝佳比喻,他们离了名相关,心便无可用了。
再就宋以来的理学和九流比较看来,却又相去一间了。黄梨洲说:“自阳明出,儒释疆界,邈若山河。”实在儒、释之界,宋已分明,不过儒、释有疆界,便旬宋以后未达一间之遗憾。宋以后的理学,有所执着,专讲“生生不灭之机”,只能达到“阿赖耶恒动如瀑流”,和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地步,那“真如心”便非理学家所能见。孔子本身并非尝执着,理学强以为道体如此,真太粗心了!
至于佛法所有奥妙之处,在九流却都有说及,可以并驾齐驱。佛法说“前后际断”,庄子的“无终无始,无几无时;见独而后,能无古今”,可以说是同具一义的。佛法讲“无我”,和孔子的“毋我”、“克已复礼”,庄子的“无己恶乎得有有”,又相同了。……
照这么看来,“九流”实远于是宋、明诸儒之上,和佛法不相出入的。

《章太炎国学讲义》的笔记-第5页 - 國學概論

祀天地社稷,古代人君確實遵行,然自天子以下就沒有與祭的身份,須知宗教是普及于一般人的,耶教的上帝,是給人一般膜拜訪的,中國古時所謂天所謂上帝,非人君能拜,根本上以是非宗教了。

《章太炎国学讲义》的笔记-第30页

性命原来就是生命的意思。我记得才子上课说过,没想到在这里又看到。

《章太炎国学讲义》的笔记-第29页 - 第三章 国学的派别(二)——哲学的派别 先秦诸子

荀子是精于制度典章之学,所以“隆礼仪而杀《诗》、《书》”,……孟子通古今,长于《诗》、《书》,而于礼甚疏;……有他们两人根本学问的不同,所以产生“性善”、“性恶”两大反对的主张。在荀子主礼仪,礼仪多由人为的,因此说人性本恶,经了人为,乃走上善的路。在孟子是主《诗》、《书》,《诗》是陶淑性情的,《书》是养成才气的,感情和才气都自天然,所以认定人性本善的。
以前虽多有听说,但读到此段才较确切的了解到“性善”和“性恶”这两大对立主张的渊源——还不敢确定说是源头。

《章太炎国学讲义》的笔记-第4页

我阅历太少,年纪还小,没读过《淮南子》,没看全《史记》,国学对于我来说难度实在太大,就如你连字都认不全却要硬着头皮看《春秋》《左传》之类。所以尽管抱着一颗想要成为文学青年的心,但还是太勉强了,简直一头雾水,只是多少了解到了有很多古书是伪的之类云云。所以我决定不看了,不看不等于弃书,再过十年吧。

《章太炎国学讲义》的笔记-第4页 - 第一章 概论 国学的本体 二、经典诸子非宗教

中国自古即薄于宗教思想,此因中国人都重视政治。周时诸学者已好谈政治,差不多在任何书上都见他们政治的主张。这也是环境的关系:中国土地辽广,统治的方法急待研究,此不得欧西地小国多,没感着困难。印度土地也大,但内部实分着许多小邦,所以他们的宗教易于发达。中国人多以全力着眼政治,所以对宗教很冷淡。
虽然以我的学识无法判断这番言语的正确与否,但对于“中国自古即薄于宗教思想”总算是一个不无道理的解释。

《章太炎国学讲义》的笔记-第1页

饱学通儒 博学奇士 书里略说了章炳麟治学的方法和对经史子集的阅读理解 值得了解

《章太炎国学讲义》的笔记-第39页 - 第三章 国学的派别(二)——哲学的派别 宋明理学

(王时槐)说:“纯无念时,是为一念,非无念也,时之至微者也。”譬如吾人入睡,一无所梦,这时真可算无念,但和死却有分别的。在佛法中谓:念念相接则生时间;转念速,时间长,转念慢,时间短;一刹那可以经历劫。我看这段突然想到了《盗梦空间》……

《章太炎国学讲义》的笔记-第33页

学者对于儒家觉得太浅薄,因此弃儒习老、庄,而老、庄之学太无礼法规则,彼此都感受不安。佛法合乎老、庄,又不猖狂,适合脾胃,大家认为非此无可求了。

《章太炎国学讲义》的笔记-第12页 - 第一章 概论 治国学的方法 四、知古今人情的变迁

原来道德可分二部分:普通伦理和社会道德。前者是不变的,后者是随着环境变更的。当政治制度变迁的时候,风俗就因此改易,那社会道德是要适应了这制度这风俗才行。道德本无所谓是非,在那种环境里产生适应的道德,在那时如此便够了。我们既不可以古论今,也不可以今论古。
章太炎虽是国学大家,但是观此言语,丝毫没有那种守旧迂腐之感啊!

《章太炎国学讲义》的笔记-第33页 - 第三章 国学的派别(二)——哲学的派别 汉至唐的演变

佛法入中国,所以为一般人所信仰,是有极大原因:学者对于儒家觉得太浅薄,因此弃儒习老、庄,而老、庄之学又太无礼法规则,彼此都感受不安。佛法合乎老、庄,又不猖狂,适合脾胃,大家认为非此无可求了。
原来佛法的流行还有这么一层原因。不知为何读来有点想发笑。就如同到了叛逆期的孩子,不满于父母的说教,想干点像离家出走这种痛快事儿来,又感到不安,于是决定躲在屋外的墙角下面,让父母着急,也显示自己的不满。

《章太炎国学讲义》的笔记-2 - 2

第二章 国学的派另(一)——经学的派别
“六经皆史也”
秦始皇焚书坑儒,《六经》也遭一炬,其后治经者遂有今文学古文家之分。今文家乃据汉初传经之士所记述的。
P17. 今文家派别表


 章太炎国学讲义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