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兵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中国文化 > 中国的兵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2-8
ISBN:9787101086607
作者:雷海宗
页数:130页

章节摘录

  巨鹿之战虽有善战的项羽为将,但若无比较强悍的兵,也决难与历来有胜无败的秦军相抗。这次战争的结果极为重要。当时秦国最大的一支军队由章邯率领,驻在巨鹿附近的棘原,与项羽有过几次小接触,都不利。但两方大军若背水一战,胜负正不可知。所以项羽虽已击破巨鹿的秦兵,对这支大军能否应付还是问题。章邯若能败项羽,秦朝的寿命或能延长下去也未可知。章邯与项羽的相拒是历史上一个紧要的关头。但最后的结局却是出乎意外的荒谬可笑。因为后方有赵高作祟,章邯于是不经大战就带二十万的劲旅向项羽投降,并为诸军的前导向西攻秦。然而项羽对这支强大的秦军终不敢信任,于是乘夜把它全部坑杀。这是战国以来最末次的大批坑杀降卒。这支军队代表当时秦国实力的主体,从此秦的命运不卜可知。同时这支军队又可说是最后的一支国家军队,代表战国时代所遗留下来征兵制度下有训练、有组织的正式军队。从此以后,这类的军队在中国历史上就完全绝迹。  各地起事的人虽都打着六国的旗号,实际他们谁都不代表,只代表他们自己。军队并不属于任何国家或任何地方,只属于他们自己。此后的军队都是个人的军队。军队的品格、纪律、战斗力等等都靠主帅一人。主帅若肯忠于国家,他的军队临时就是国家的军队。主帅若要反抗国家,十有八九他的军队是牺牲国家而拥护主帅的。列国并立时所激荡而生的国家主义到统一之后渐渐衰弱。用六国的名义推翻秦朝,可说是旧日国家主义的回光返照。在这次的大混乱中,旧的爱国思想就寿终正寝。汉代虽常有内乱,但决不是由地方爱国思想所推动的内乱。爱国思想本由列国竞争所产生,天下一统之后爱国思想既然源泉枯竭,当然要趋于消灭。同时将当初狭义的爱国观念崇高化,推广于天下一统的大帝国,在理论上当然是可以办到,但实际只有极少数想像力较大、信仰心较深、知识较广的人或者能了解这种大而无外的理想,大多数人对这种观念根本不发生兴趣。爱国观念中消极的成分较积极的成分浓厚得多。爱国志士与其说是爱本国,不如说是恨别国。恨恶别国,轻视别国,是爱国观念的必需条件;要不然,爱国观念就必渐渐衰弱以至于消灭。秦代与楚汉之际就是中国历史上这种大转变的时期。爱国的观念消灭,爱天下的观念流产,人民渐多不愿入伍,结果就产生了一个麻木昏睡的社会。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回忆清华和联大的岁月,我最受益于雷师的是他想法之“大”,了解传统中国文化消极面之“深”(如《无兵的文化》及其派生的种种不良征象)。……只有真正爱国的史家才不吝列陈传统文化中的种种弱点以试求解答何以会造成千年以上的“积弱”局面。  ——历史学家 何炳棣    雷海宗先生,一代英才,学贯中西,在中央大学时……写中国史文章,并讲授中国史,无不大得好评,誉满全国,这远非冬烘之流所能望其项背。  ——历史学家 蒋孟引

书籍目录

代自序:历史过去释义
中国的兵
无兵的文化
君子与伪君子
中外的春秋时代
附录
古代的战争规则和侠义精神
从“无兵的文化”到“竟逐富强”
我的回忆

作者简介

《中国的兵》的主体部分是雷海宗先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中国的兵》和《无兵的文化》。有关中国兵制的研究已经很多,但雷海宗先生从侧面发力,探讨中国文化中兵的精神——也就是武德——的历史及其丧失,其间牵出中国文化中很多值得注意的特点。今天读来,仍然发人深省。 
此次整理出版,增加作者《历史过去释义》一文代自序,希有益于读者。

图书封面


 中国的兵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中华五千年的辉煌文明,出现汉唐等大帝国,赫赫威名,除了灿烂的文化外,军事战斗力自然也是一个要素。按说这种军力肯定是无比强大的,不然怎么能保证帝国的威名呢,可是仔细分析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会发现其实中国汉族的军队是弱不禁风的,不堪一击的,多数情况下是又贫又弱的。从西周说起,周朝的老祖宗古公亶父就因为打不过戎狄跑到岐山之下定居的,到了周幽王,申侯引了犬戎来灭了西周。到了汉朝,刘邦战胜了不可一世的项羽,却给冒顿的匈奴兵给围了,真是一山还比一山高,最后还是靠贿赂的手段才逃掉的。汉武帝的时候确实牛了一把,不过也从这时候起,外族的军队在中国的比例越来越大,为什么呢,因为人家能打啊。到了东汉和帝的时候,外族兵已经占很重的部分了,那时候窦宪打北匈奴的军队竟然有一大半是南匈奴人。到了黄巾起义的时候,朝廷无兵可用,都是用羌胡的军队,不过也有后患,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曹操司马懿还可以控制一下局面,到了两晋南北朝,中原都是外族的天下了。唐朝李世民很牛,可是也收拾不了吐蕃,还要搞和亲,后来更是给吐蕃和北方的外族藩镇搞的鸡犬不宁。宋朝更不用说了。明朝开始两帝还好,后来北方总不得安宁,最后给清灭掉了。当然,每个民族每个政权都有盛衰的轮回,而且也要考虑北方民族体力和骑兵优势。但是汉族也有经济和人数的优势啊,堂堂中华几千万人出来的军队对付外族几百万人出来的军队,愣是被人家打得满地找牙,这是不是表明汉族的军队是外族的十分一呢,这也太弱不禁风了吧。但是我们也不能这么衡量军队的战斗力,中国一直以来不断受外族的侵扰,两晋南北朝时代中原被占了,南宋的中原也没了,还出现了两次亡国,原因是多方面的,雷海宗这部小书揭示了别开生面的另一种原因。雷海宗认为是汉朝以后的募兵制让中国的兵毫无战斗力,因为招募的兵的来源都不是什么良民,而且招募的兵会形成职业化,兵和民隔离很严重,最后会形成兵民敌视的情况。老百姓都不愿意当兵,“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那只有那些受厚赏诱惑的人才当兵,还有流民、囚徒等被迫当兵的,这些兵没有家国观念,和老百姓完全没感情,他们是社会素质最低下的一群群体,这样的群体能有什么战斗力呢。所以自从汉朝募兵制形成以后,中国的军队就不堪用了,所以屡屡被外族侵扰。虽然也出现很强的帝国很强的军队,雷海宗也没有忽略的一点是,将领的作用,一个好的将领,可以让一盘散沙团结起来,比如汉末三国出现曹操司马懿等优秀将领,唐朝有个李世民(李世民的府兵制还是半征兵制的,也不是完全的募兵制),明朝有朱元璋和朱棣,此外中国的军事实力真的是一团糟了,不值一提了。雷海宗理想的招兵制度是征兵制,西周只有贵族才有资格当兵,所以那时候的兵的质量是很高的(不过雷海宗没有分析那时候的犬戎很猖獗)。春秋时代士族全体当兵的,只有少数优秀的农民才有资格当兵。战国时代是军民主义,国家鼓励每个男子当兵,也就是军民不分了,秦国就是明显的征兵制。这样选出来的兵的素质都是国人的平均素质,老百姓也没有看不起当兵的,兵民其实是一家,这样的军队的战斗力是巨大的。战国时代,赵国燕国都是以一国的兵力就防住了外族的侵扰就是一证。其实总结雷海宗的看法,就是募兵制的兵的素质太低了,比老百姓的平均素质还低,战斗力必然大打折扣;征兵制的兵的素质是与老百姓看齐的,不管盛衰,都是当时最好的军队了。
  •     《中国的兵》,雷海宗著,中华书局,2012年8月第1版。无怪乎民国百年前后,社会刮起“民国风”。民国的大师确有一种风范在。前读了张荫麟的“中国史纲”,此书与彼书颇有神似之处。虽然此书不过是数篇三数万的论文,但数万字足可抵得当世洋洋百万言巨著。文字大约是骗不了人的,二位作者相识否不知,但其一般的学人风骨,也只有这等风骨的学人有这样的视野,写得出这样的文章。作者谓秦以后无国家之兵,只有私兵。这个观点还是第一次想到。一经作者提醒,觉得果然如此,直至党国之军都是如此。秦以前的爱国主义消散,直到共军以信仰代替爱国主义,才再次形成现代军队。这也是国败于共的重要原因。真正有益的书不在乎观点一定完美正确,关键是要有自己独到的观点。虽然作者过于倾慕春秋时代,但其从武德入手,纵观数千年兵事,已经足够了。这与我们日常所做工作一样,正确与否其实难有定论,关键是要有鲜明的观点。做大国、做大国外交不要太在意外界的对错评价,关键是要有自己的立场与观点。自己对读书的态度是,一本书只要有一句话受益,这数十元便值得。因此,似此书者,实属收获颇丰,书薄价低质高,现已难寻到。
  •     武德不兴是中国两千年来去不掉的顽疾。武德不兴的直接原因是贵族阶层对当兵的义务的放弃。本书将中华文化的弊端,归结为缺乏尚武精神,似非厚诬。但作者自己也说过,每个时代对过去历史的总结,都是为现实服务的。30年代的中国屈折于列强的淫威之下,自然是奢谈文治而独唱武功的。纵观历史,曾经辉煌一时而最终被征服进而消失的伟大文明并不罕见。当时谁能保证中华文明必不在此列?作者虽然对手无缚鸡之力的儒生嗤之以鼻。但当谈到中国文化何以度过眼前劫难的时,还是把最大的希望放在了中国的语言文字上面。可见作者不但尚武,同时也是尚文的。书中对儒生的批判,只是恨其不武而已

精彩短评 (总计72条)

  •     此套丛书短小精悍,价廉物美,值得购买。
  •     很喜欢“跟大师学国学”这个系列的书。特别推荐高中的文科学生阅读
  •     对六朝私兵归纳较少 不过瑕不掩瑜
  •     文武双全
  •     好书!
  •     粗略读完,有时间再温故
  •     《中国的兵》《无兵的文化》深刻。。
  •     春秋以下,文武兼修的士有着英雄侠义的人格,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都相互尊重而独立。吴越之战后,文武分家,文者流于酸腐,武者逐利而行,中国就是无兵的文化,只有内斗的传统。雷海宗的分析很独到,书很薄,但论述完整,很震撼。
  •     章太炎,吕思勉,雷海宗等等这些名家的作品,不一定完备,有些可以说是偏激片面,但是对于后世的帮助与启迪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觉得他们就像毛衣针,左突右冲,单独一个孤零零不能面面俱到,交织在一起却留下一片整齐有序的毛线活。给后人以温暖。
  •     死的历史和活的历史。从这本小书里才想到背后是作者多少积累!
  •     特定时代的产物,以当代忧患意识融入历史的论述。
  •     大师经典值得一读。
  •     有见地的书。我发现我就喜欢这种毫不掩饰自己的精英主义的作者……编校质量略堪忧,明显的错别字和标点符号错误实在不应该。
  •     非常的薄的小册子,非常赞。作者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考察别辟蹊径 高屋建瓴 精辟流丽和饱含热情。
  •     略厚古薄今。春秋多文武双全之士,而后文武分途,则文士流于柔弱、武士转为粗恶,互不相通、互为牵制。
  •     大家名作,短小精悍,值得信赖
  •     本土化大历史观,无兵的文化,堪称经典
  •     從初中時就受益與這一系列書。雷海宗是“戰國策”派代表人,明顯的時代色彩。作者那種愛國之情透在字裏行間。現在看來,可能許多讀者會反感其宣傳尚武精神,而在當時語境下,卻是必須的。
  •     大师的经典之作,读之易懂,分析入理,是我等学习之榜样~
  •     另辟蹊径,见解独到,一腔热血,满怀孤愤。
  •     中国的兵
  •     读雷师的书,让人加深对“大师”二字的认识。
  •     中华书局这个系列的书很好,相信值得一读
  •     学者的风范
  •     对比中国与西方古代的兵制,可以知同异,明得失。
  •     读完总觉得哪里不对。但不只两个大家推荐低调的雷大师的这本书。
  •     文化 历史
  •     言简意赅,观点鲜明,好
  •     书很好,内容质量都没说的。
  •     丰富自身的知识
  •     p老师推荐的书 读起来很有意思 不枯燥
  •     还没来的及看,这个系列已经看过好几本了,应该不错
  •     书确实挺好的,开拓了我一些想法,不过有些结论让我觉得作者未免悲观的点
  •     中国的兵,这一套中华书局的书,轻便,也简单,但里面的内容不简单。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代的文学大师们多少精华溶铸其中,实在是值得看的。
  •     李广原来没怎么打过胜仗
  •     对于古代到近代的兵制以及如何对政治制度产生影响有着独到的分析。
  •     斯賓格勒之子、劉仲敬之父
  •     跟大师学国学系列,基本上收全了。大师在某一领域的研究,代表的是他最精彩的学术水平。这样的书有兴趣的读者一定不能错过。
  •     作者离开人世近半个世纪,如果其活到当下用同样的书名应该写出另外一种味道的书。
  •     《中国的兵》的主体部分是雷海宗先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中国的兵》和《无兵的文化》。有关中国兵制的研究已经很多,但雷海宗先生从侧面发力,探讨中国文化中兵的精神——也就是武德——的历史及其丧失,其间牵出中国文化中很多值得注意的特点。
  •     读书做学问当如曹先生,是那种把书读通了的人!!看曹夫人写的悼念文章,觉得很可惜,要不是政治运动曹先生的学术成就应该更高吧。
  •     角度独特,读起来很有意思。
  •     比另个版本多几篇文章 代自序也很好啊~
  •     为何不尚武?
  •     中华书局的这套丛书很棒
  •     不错的书,很薄,用来凑单的,但看看很有收获
  •     视野之开阔 非大多史学家所能及
  •     这本书我粗鲁地看了一下,很有思想很有见地。
  •     看了三本之后我果断的买了一套
  •     打我剃光头如啼眼
  •     不同的历史视角,不能说完全合适、正确。论点独到,以前从未接触过类似的分析,不同的历史事件却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有所收益和启发。特别是作者推崇的春秋时代士君子,西欧、罗马类春秋时代的提法,也是第一次接触到。唯一可惜的是,未展开论述,篇幅太小,观点佐材少,未深入论证和剖析。
  •     向大师致敬!性价比划算!
  •     单刀直入,透彻透彻
  •     从君子当兵、平民当兵,到流民当兵、兵匪不分,作者另辟蹊径,从兵源、兵德的角度探究了士兵对战争及中国历史走向的影响,可谓入木三分,读起来有拨云见日、轰然中开的畅快感。
  •     雷先生对中国文化的看法与我颇合!
  •     淺顯易懂,把中國“兵”制的一個大脈絡理得比較清楚。代表抗戰前的史學家的一種學術風格。稍欠缺的是一些研究的新視點,但於當時而言,已是難得。
  •     高手
  •     通俗易懂,读来兴趣盎然
  •     经典,长见识
  •     春秋,那个春秋
  •     书边角有点磨损。。不过还行
  •     明白晓畅,见识独到,可谓抓住中国文化之七寸。
  •     史学大家 !
  •     这本书的作者采取了独特地视角,从兵的历史来剖析中国荣衰,确实是独辟蹊径的大家手段。
  •     才大如海,最喜欢看这种朴实的语言来描述历史,但作者贯通史料形成鲜明看法的功力,真是不同凡响。越平实越不凡。
  •     雷海宗先生的经典之作。那个时代的人写了好多这样篇幅不长的作品啊。内容虽然不多,但没有深厚的功底是写不出来的,可谓厚积而薄发。文章探讨了无兵的文化,试图揭开中国积贫积弱的渊源。
  •     还没看,粗翻了一下,仅就标题就很吸引人
  •     大师力作,观点独到,醍醐灌顶。
  •     讲武德的那段文字极好。《中国的兵》讲武德的一段文字好。加上《无兵的文化》、《君子和伪君子》、《中外历史上的春秋时代》,虽然是独立篇章,恰能构成一个整体。最后一篇有意思,未成年时喜欢魏晋,本科以后越来越欣赏春秋时代悠游散淡的感觉。
  •     雷海宗先生的作品有保证。
  •     “秦以下的历史为静的历史,只有之乱骚动,没有本质的变化,在固定的环境之下,轮回式的政治史大致可说是汉史的循环发展。这样一个消极的文化的主要特征,就是没有真正的兵,可称之为“无兵的文化”。P52
  •     可爱的人民解放军,强烈推荐。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