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体制改革与建设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中国文化 > 中国文化体制改革与建设研究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7
ISBN:9787300108414
页数:229页

章节摘录

插图:现了由完全按共产国际指示办事向自主地决定中国革命的战略、策略的转变。从此以后,中国共产党人既不脱离共产国际的领导,不单枪匹马独闯天下,又不违背中国的客观实际,始终根据自己从实际中摸索得到的成功经验去行动,在两者之间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革命摆脱挫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可以说,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对于保证实践活动的成功具有普遍性的意义。第五,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敢闯新路的思想方法和实践意志。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是互相关联的。实事求是以解放思想为前提的,因为我们去观察认识客观世界时,头脑中并不是一片空白,而是以头脑中已经被组织化的知识体系和观念体系为框架,这种已经组织化的思维框架的性质、特征决定了如何去观察认知各种外部事实以及对它们作出何种解释。所以,对现有的思维框架中凡是未经过论证的观念进行大胆的怀疑,从而摆脱其束缚是获得对客观事实的正确认识的首要前提。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革命一开始就是在共产国际内部盛行着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革命道路模式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文化氛围中进行的。这种文化氛围妨碍着中国共产党去独立思考,如实地认识中国自身独特的国情,以无条件地执行共产国际指示、按照俄国十月革命道路模式来进行中国的革命为要务。尽管按照“中心城市武装起义”的十月革命模式在中国屡遭失败,一些中国共产党人仍然不敢对它有所怀疑。对此,毛泽东所领导的井冈山斗争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作为一种实践创新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它不仅继承了列宁反对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传统,而且打破了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的光环。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打破了把苏联经验教条化的做法。苏联的革命经验只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不可盲目照搬苏联经验和完全执行共产国际的指示。所以,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和敢闯新路的思想方法和实践意志,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显得特别重要。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提出要在全党重新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倡导解放思想,破除“两个凡是”和对毛泽东的个人迷信,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坚持实事求是、敢于走符合我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打破对俄国十月革命道路的迷信的伟大实践经验的继承和弘扬。

前言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认真总结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突出成就和宝贵经验,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开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经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几十年的共同努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在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巩固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发挥了“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造就了一支宏大的理论研究队伍,初步形成了一套科学管理体制机制。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当之无愧的主力军,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近年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既教书育人又潜心治学,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努力构建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繁荣启示我们:一是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中去,用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决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这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二是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大力推动学科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学术观点和科研方法的创新,努力在学科建设、教材建设、教育教学等各个环节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这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不竭源泉。三是必须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立足国情、面向世界,以深入研究和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切实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一系列重大课题。

后记

“历史新起点”书系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编写,是教育部重大委托课题“历史新起点——改革开放30周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研究”的结项成果。课题研究和书系编写工作自2008年4月启动以来,编委会先后召开了多次研讨会,对整个书系所包含的主要问题、每本书的框架结构及重点内容进行了总体安排,在此过程中,注意充分发挥集体攻关的优势,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保了研究和编写工作的顺利进行。书系依据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发展和理论创新,突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理论思考和一些重大理论探索的研究成果。书系以高校党务政工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大学生骨干为读者对象,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理论难点、热点问题进行梳理和解答,对高校师生所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书系实行分卷主编负责制。本书各章的具体分工是:导论:邓淑华;开拓篇:黎吉秀、侯忠建;发展篇:蒋杰、杨俊辉;创新篇:王建、王让新、尹占文;结束语:侯忠建。全书由主编胡树祥提出总体思路,副主编王让新设计框架结构,副主编邓淑华最后修改、定稿。书系框架结构由顾海良、冯刚、黄蓉生、胡树祥同志设计策划。本书系有关课题的研究及出版得到了“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的支持。书系编写过程中,教育部社科中心杨海英、吕治国、祝念峰、朱喜坤、马建辉等同志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刘晶、郭晓明等编辑,做了大量组织协调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内容概要

刘克利,湖南大学党委书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全国高校后勤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在《光明日报》、《中国高等教育》等核心报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教科办课题、教育部重大委托项目等重大项目8项。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社会语境 第一节 复杂而深刻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丰沛而多样的文化资源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探索历程 第一节 探索的历史起点 第二节 探索的继续推进 第三节 探索的深入发展 第四节 探索的最新阶段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进程的基本内涵 第一节 在碰撞中融合,在融合中发展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取向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不断丰富 第四节 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成就斐然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 第二节 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新发展 第三节 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新繁荣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与建设 第一节 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确立 第二节 文化产业政策的不断完善 第三节 文化市场体系的建立健全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建设 第一节 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传媒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第二节 努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公益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第三节 大力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实力的提升 第四节 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蓬勃发展 第一节 加强社会主义文明风尚建设 第二节 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 第三节 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 第四节 开展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第八章 历史新起点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第一节 中国文化大发展需要经济大发展 第二节 努力建设先进文化,引领文化发展方向 第三节 实施科学发展,化解文化矛盾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展望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展望 第二节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展望 第三节 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展望

编辑推荐

《中国文化体制改革与建设研究》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

《中国文化体制改革与建设研究》以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研究为内容,叙述了新时期我国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社会语境和探索历程,揭示了文化发展进程的基本特征,概括了新时期在先进文化建设、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以及社会和谐文化建设等主要领域所取得的理论与实践的新经验、新成果,并对我国文化的未来建设与发展进行了构想和展望。

图书封面


 中国文化体制改革与建设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选择当当,是明智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