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全二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中国文化 > 中国文化史(全二册)

出版社:东方
出版日期:2008-1
ISBN:9787506030090
作者:柳诒徵
页数:849页

内容概要

柳诒徵(1879-1956)字翼谋,号劬堂、知非,江苏镇江人。17岁考中秀才,后曾就读于三江师范学堂。卒业后曾任教江南高等商业学堂、江南高等实业学堂、宁属师范学堂、两江师范学堂、北京明德大学;并一度主持镇江府中学堂校政。1914年2月,应聘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文、历史教授;1925年东南大学发生学潮后一度离去北上,先后执教于清华大学、北京女子大学和东北大学;1929年重返南京,任教中央大学;并曾任南京图书馆馆长、考试院委员、江苏省参议员。建国后执教于复旦大学。
博雅宏通第一人
曾与柳诒徵同在东南大学,并“素以平生风义兼师友与之相期”的吴宓教授曾称许柳诒徵说,东南大学之教授人才,“以柳先生博雅宏通,为第一人”。
柳诒徵少时失父,家境清寒,常“仅赖少许酱豆腐下饭”。但其母出身书得门第,柳诒徵自幼受母教诲,许多古代文史要藉经典,读得烂熟,背诵如流,17岁便考中秀才;当时一位诗人曾作“次韵柳翼谋”七律一首,结句对柳诒徵有“君看一代称韩柳”之赞。此后柳诒徵又先后于金陵锺山书院、江阴南菁书院师和三江师范学堂师从名儒缪荃孙、黄以周和李瑞清。他学习勤奋刻苦,“日常闭门自禁于斗室案头之中,咸与书籍为伍”,与当时一些纨绔子弟的奢侈懒惰恶习恰成鲜明对照。经年积累,大师培育,使他学问日臻丰厚圆熟,以致他“日后写稿,竟不假思索,往往振笔疾书,文不加涂改,作诗也如云移流水,生花妙笔,一气呵成。”自三江师范学堂毕业后,柳诒徵又得缪荃荪资助东渡日本留学一段时期,就使他对当时的世界新思潮和西方文化有也进一步的接触和了解,因而他的治学也远远突破了乾嘉学派的眼界,如他将董仲舒的“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易称为“正其义而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他解释说,“所谓利非为个人私之利益,乃指国计民生与国利民福而言;所谓功,非贪天功之说,乃指努力创建以竟全功言”,这和孙中山当时提出的“民生史观”正是共通和相合的。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时期,柳诒徵被聘为国文历史教授,并曾任史地部和历史部主任。东南大学时期,他主讲中国文化史和中国通史,“声如洪钟,有条不紊,娓娓动听,文法理工诸科学生,不论选读与否,大都趋之若鹜,课堂总是座无虚席,挤得水汇不通。”柳诒徵“对来学之士,无不因材施教,诲而不倦,且为之曲予裁成”。著名地理学家张其昀曾谈到他在南高师受三位教师的影响最深,即刘伯明、柳诒徵和竺可桢。他当年报考南京高师时,由于体格瘦弱而被认为不符录取条件,后柳诒徵力陈其成绩优异,提请复议,因而得被录取。在学期间,柳之教泽,使他终生受用不尽。而得益最多的:一是方志学,柳诒徵认为,各省县的志书,卷帙浩繁,比国史所记载尤为详备,应该充分利用,以补国史之所不足;二是图谱学,柳诒徵曾引宋人郑樵语:“古之学者,左图右书,不可偏废”,并亲创以搜求图谱和实物为职志的史地陈列室;三是史料学,柳诒徵曾引黄梨洲明儒学案语:“学问之道,以自己用得着为真”,强调史藉如烟海,必须有方法加以选择。并认为章实斋在《文史通义》中所说的两种方法,“裁篇别出”和“重复互注”,是做学问必须具备的功夫。而在张其昀离校毕业时,柳诒徵在其纪念册上仅题“守约”二字,告诫他读书不宜广而宜专,并向他解释说,“重要的书宜分精读与浏览两类,对精读者必须自始至终丝毫不苟,一字一句地加圈加点,虚心涵泳,融汇体察,如此方能贯通领悟;至于浏览者,仅系供参考之用,庋藏储备,随时调阅,能提要钩玄,明其大体即可。”张其昀所在的一班国文系一班学生十多人,经他精心培植,以后在学术上都卓有成就,除张其昀外,如缪凤林、景昌极等人,因而吴宓曾评价为南高东大“空前而绝后”之最优秀之一班。
柳诒徵著述极丰,其力作有《中国文化史》和《中国历史要义》等,而“把史学与哲学相结合,是其治学的特色”。其所著《中国文化史》分上古、中古、近世三册,约一百余万字,“每编分章分段,紧接于段落后必附引经史、诸子百家语,以及现代中外学人的谠言伟论,藉供读者的彻底了解。书中所纪俱系前言往行,简精扼要,而尤在援古证今,以今鉴古,期能于历史典章制度因革源流,得以明其得失匡其谬误,而后折衷至当,以成定论。”其《中国历史要义》一书,分史原、史权、史统、史联、史德、史诚、史义、史术、史化十大篇。有的学者评价该书,“更见精采,美不胜收”,“在我国的史学名著之中即以之持与刘知几的《史通》和章实斋的《文史通义》相较,要亦可以先后比美。”
除了史学上的卓越成就外,柳诒徵“诗文书法”也“俱足名家”,“为文不论说理、记事及其抒情,无一不精”,被人推许为“直入六朝堂奥”;其诗则得到吴宓“雄浑圆健,充实光辉”的评语;而“书法上除楷正外,兼工行草篆隶,几无不能;尤以隶书笔法,与其师李瑞清相近”。
对这位学术大师的治学成就,吴宓在《空轩诗话》中曾有一番较全面的评述,他将其与梁启超相比:“近以吾国学者人师,可与梁任公联镖并驾,而其治学方法亦相类似者厥惟丹徒柳翼谋先生诒徵。两先生皆宏通博雅,皆兼包考据、义理、词章,以综合通贯之法治国学;皆萃其精力于中国文化,皆并识西学西理西俗西政,能为融合古今,折衷中外之精言名论;皆归宿于儒学,而以论道经邦、内圣外王为立身之最后目的;皆缘行道爱国之心,而不能忘情于政治事功;皆富于热诚及刚果之勇气;皆能以浅显犀利之笔,为家喻众晓之文;皆视诗词为余事,而偶作必具精彩,此皆两先生根本大端之相同处。”
“低头菩萨”竟成“怒目金刚”
柳诒徵在南高、东大和中央大学之时,平素给人的印象是:清癯面孔,疏落长须,平日身着长袍马褂,一尺长的旱烟杆系着黑布烟袋,始终不离手中;无时不是悠然自得,望之若神仙中人。学生见面行礼,他总是拱手作答,最为谦虚。言语幽默诙谐,一派谦谦君子风度。抗战期间,江苏省政府迁至兴化,一天,柳诒徵有事与一随从一起入兴化城,岗哨卫兵照例盘问其居住地址,柳诒徵竟哑然无以为对,哨兵斥之离去,柳诒徵窘急之下,手指北门城内建设厅长住宅,岗哨始准随从入城通报,由建设厅长到北门迎接后方得进城。以后省主席等向他道歉,柳诒徵却连连夸奖哨兵训练有素,忠于职守,并自嘲说:“这是报应,我平时当老师时常给学生吃鸭蛋,此次我连吃三个鸭蛋。”说毕大笑。但“紧要关头”,柳诒徵却“自然不肯马虎放过”。抗战胜利后,柳诒徵选聘为江苏省参议员,凡关乎国计民生之事,他总是仗义执言。一次开会时,省主席及各厅长均列席被质询,当时教育厅长曾为一件事指责议员吹毛求疵,柳诒徵先生当即抗声而起,手指某厅长声色俱厉地斥责说:“你是我在高等师范时的及门学生,何以这样糊涂,不明白民主精神?你须知道议员是代表人民行使神圣的任务,你们不过暂时负一时治权责任,应当小心,敬听主人翁代表的意见。没有民主修养就不配列席会议,就不配做民主国家官吏。”想不到一个“低头菩萨”竟成“怒目金刚”,教育厅长一时被训斥得面红耳赤,呆若木鸡,不知所对,而全场则掌声不已。

书籍目录

弁言绪论第一编 上古文化史 第一章 中国人种之起源 第二章 洪水以前之制作 第三章 家族及私产制度之起源 第四章 政法之萌芽 第五章 文字之兴 第六章 洪水以后之中国 第七章 衣裳之治 第八章 治历授时 第九章 唐虞之让国 第十章 治水之功 第十一章 唐虞之政教 第十二章 夏之文化 第十三章 忠孝之兴 第十四章 洪范与五行 第十五章 汤之革命及伊尹之任 第十六章 殷商之文化 第十七章 传疑之制度 第十八章 周室之勃兴 第十九章 周之礼制  第一节 国土之区画  第二节 官吏之职掌  第三节 乡遂之自治  第四节 授田之制(附兵制)  第五节 市肆门关之政  第六节 王朝之教育  第七节 城郭道路宫室之制  第八节 衣服饮食医药之制  第九节 礼俗  第十节 乐舞  第十一节 王朝与诸侯之关系  第十二节 结论 第二十章 文字与学术 第二十一章 共和与民权 第二十二章 周代之变迁 第二十三章 学术之分裂 第二十四章 老子与管子 第二十五章 孔子 第二十六章 孔门弟子 第二十七章 周末之变迁 第二十八章 诸子之学 第二十九章 秦之统一 第三十章 秦之文化 第三十一章 汉代内外之开辟 第三十二章 两汉之学术及文艺 第三十三章 建筑工艺之进步第二编 中古文化史 第一章 中国文化中衰及印度文化东来之故 第二章 佛教入中国之初期 第三章 诸族并兴及其同化 第四章 南北之对峙 第五章 清谈与讲学 第六章 选举与世族 第七章 三国以降文物之进步 第八章 元魏之制度 第九章 佛教之盛兴 第十章 佛教之反动 第十一章 隋唐之统一及开拓 第十二章 隋唐之制度 第十三章 隋唐之学术文艺 第十四章 工商进步之特征 第十五章 隋唐之佛教 第十六章 唐宋间社会之变迁 第十七章 雕板印书之盛兴 第十八章 宋儒之学 第十九章 政党政治 第二十章 辽夏金之文化 第二十一章 蒙古之文化 第二十二章 宋元之学校及书院 第二十三章 宋元间之文物 第二十四章 河流漕运及水利 第二十五章 明儒之学 第二十六章 明之文物第三编 近世文化史 第一章 元明时海上之交通 第二章 西教之东来 第三章 明季之腐败及满清之勃兴 第四章 西方学术之输入 第五章 清代之开拓 第六章 满清之制度 第七章 清初诸儒之思想 第八章 康乾诸帝之于文化 第九章 学校教育 第十章 考证学派 第十一章 国际贸易与鸦片之祸 第十二章 内治之腐败及白莲发捻之乱 第十三章 外患与变法 第十四章 译书与游学 第十五章 机械之兴 第十六章 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 第十七章 法制之变迁 第十八章 经济之变迁 第十九章 最近之文化

编辑推荐

《中国文化史(上下册)》是中国文化史的开山之作。

作者简介

《中国文化史(上下册)》创稿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可谓中国文化史的地位,更确立了文化史写作的基本框架。作为一代国学大师,柳诒徵先生的代表作首推《中国文化史(上下册)》。《中国文化史(上下册)》资料详赡,含括极广,举凡典章政治、教育文艺、社会风俗,以至经济生活、物产建筑、图画雕刻之类,皆广搜列举,力求使读者明了中国历史之真相及其文化之得失。作者在《中国文化史(上下册)》中更提出三个问题,即中国文化为何?中国文化何在?中国文化异于印欧者何在?带着这三个问题来阅读《中国文化史(上下册)》,无疑更能明乎作者之良苦用意。著名学者蔡尚思先生为《中国文化史(上下册)》撰写的导读,从柳诒徵先生的道德文章入手,于读者了解柳先生其人其学,无疑亦可获益良多。

图书封面


 中国文化史(全二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麻烦您出第二刷的时候参考一下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蓬莱阁丛书系列或者是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二十世纪史学名著系列,泽惠士林多多啊这本书完全可以作为大学中国文化史的教材,就是选取几段做个选本也好啊,总比那些自己编的强多了,在看大学教材中国文化史,比这个差多了
  •     正在读中,很喜欢作者的文笔,内容太翔实了,惊叹那时候的读书人的学识之丰富哦,感觉我自己下下下辈子都学不来:)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关于文化史的经典
  •     内容宏富,需要古文语言基础,阅读难以尽畅!
  •     收货后清点,只给我一本(下),你们查一下。
  •     本书印刷装帧都很好,至于内容吗,柳先生的书肯定是没问题的啦
  •     持论公允,然内容似过于杂芜。
  •     温情与敬意
  •     学术 通史 大家。书很多,但好的书其实很少。
  •     书是好书,值得好好看,当作资料亦不错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