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风乍起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中国文化 > 士风乍起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2
ISBN:9787549607709
作者:简雄
页数:251页

内容概要

简雄,祖籍江苏宜兴,生于苏州。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获法学学士、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任苏州日报总编辑,高级记者。出版有《我心依旧》《文化如水》《浮生小品》《大户人家》《80中国:转型中的影视文化》等书。

书籍目录

卷一  案上书
士风乍起
——明清江南士林精神的一种解读
晚明风气
——明清江南士林精神的一种解读(续)
士悦倾城
——明清江南士林精神的一种解读(三)
隐士
商帮的江南
吴趋汪氏
我们怎样纪念先人
紫禁城里的“江湖”
追寻逝去的文化精神
江南世族与文化权力
另类生存的理由
浮华与苍凉
“南明”的尴尬语境
海上夕阳
用经济学解读历史
无法忘却的记忆
文化发展与文化自觉
文化的坚守
当年文事总关情
天下法书归吾吴
卷二 微读书

作者简介

《士风乍起》作者采取跨学科的思考视角,将比较抽象宏观且深层的文化学与比较具体而直观的历史学相结合,对明清江南别样士风进行彼此关照,跨社会史与文化史而形成社会文化史考察;围绕明清江南士风乍起的经济基础和社群基础的探讨,跨社会史与经济史而成社会经济史研究,跨社会文化史与历史人类学而成文化人类学研究。当然不是学院式学究式的繁琐考证,而是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历史散文表达,于辞章、义理、考据的有机结合中,揭示出江南别样士风兴起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图书封面


 士风乍起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有幸蒙简雄先生相赠新作《士风乍起》,很快就找机会通览了全书。两年以前,我已拜读过他同样谈苏州以及江南文化的《大户人家》。而与后者偏近余秋雨式的抒情不同,这部《士风乍起》中的文章,很多带有学院研究气息,但又不是纯论文式的。为本书作序的苏大社会学院余同元教授将之评判为:“……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历史散文表达,于辞章、义理、考据的有机结合中,揭示出江南别样士风兴起的原因、过程和意义。”历史研究并非我所长。然而作为一个苏州人,我欣喜于借助本书填补若干对家乡人文认识中的空白。这部《士风乍起》的核心部分,我以为是第一卷“案上书”中的前三篇即《士风乍起》、《晚明风气》以及《士悦倾城》。它们联合起来,构成了作者眼中对“明清江南士林精神源流的一种解读”。“士”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名词。上古时它指掌刑狱之官;商、西周、春秋时为卿大夫的家臣;至春秋末年百“姓”涌起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精英分子的统称。“士”本可兼指文人与武人。但中国历史的流变,使得“武”士逐渐丧失其文化系统,沦为国家暴力符号或游离于主流秩序之外的“侠”、“盗”群体。而“文”士对政治的垄断,则使得中国在获得在数千年相对稳定局面的同时,丧失了进取和扩张之心。本书所谈论的“士风”,并非文人于国家工作系统中所表现出的仪态,而是特指明清江南士人群体中所呈现的举止乖张、行为狂狷亦或隐逸绝世、沉醉山林等行状。即如书中所说,“活跃在江南的一大批狂狷之士,如王守仁、李梦阳、唐寅、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徐渭等,从意识形态到日常生活,就已经明显形成了与道统相悖的品相。”放浪形骸、醉生梦死乃至“天子呼来不下船”的仪态早在阮籍、嵇康等魏晋文士身上已展露无遗,千余年后的江南才子们复辟古风的缘由何在呢?本书的观点是“找不到出路的‘苦闷’”,即“并不是底层概念上的‘活不下去’,而是试图要挣脱精神枷锁。”以此为认识基点,书中陆续引荐的数十位文人墨客便恍若齐齐穿越至忠义堂一般了。明清江南“士风”酿成的特殊性又与经济密切相关。当时苏州堪称东南第一胜会,经济总量占到全国十分之一。以苏州为中心的整个江南(更包括扬州、徽州以及浙东宁绍地区)繁盛的经济活动激活了商人和妓女群体。商人对娼妓文化的消费推动妓女素养的提升,由此后者中的佼佼者(上厅行首)得以有能力慰藉失意或狂狷文人的心灵。在女色粘合剂的作用下,辗转形成了“士商相杂”的局面。而这一接驳的结果,即是大量文人在思想倾向上出现对主流道统的背叛,相约大跳“江南Style”起来。“案上书”中的其他篇章如《追寻逝去的文化精神》、《江南士族与文化权利》、《浮华与苍凉》等同样以详实的考据为建构“士风”主题出力。作者很善于从古籍中发掘看似细碎却能小中见大的情节,而这正是余同元教授所赞许的“抛开所谓正史囿于紫禁城内的那点‘宏大叙事’,而从事件的细节铺陈开始,或从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入手,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寻找更接近历史的‘真相’。”比如“瘦马”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扬州等地将穷人家瘦弱的童女买下,教授琴棋书画,最后卖给大户人家做妾,这类女子被称为“瘦马”。本书叹道“这种‘文化词汇’只有士林才想得出来。”而当士人愿意将声色之道作为精心雕琢之器时,岂不正可印证其心境之荒芜寥落,已到了何种程度。本书的第二卷“微读书”由作者在微博上撰写的读书笔记集结而成,其中很多作品正是《士风乍起》得以完成的辅料和柱石。我经常浏览简雄先生的微博,作为一个传统的媒体人,他时常为纸媒在新技术条件下的存留问题思考踌躇。而作为一个新媒体研究者和鼓吹者,我从来对旧媒介捧起的黄卷青灯抱以颇为冷峻的眼光。某种意义上说,此间乍起的或者也是一种新时代的“士风”。而个中原因的分析评判,我很期望能在先生下一部作品中见到。2013.01.07
  •     无论是《大户人家》,还是出版的《士风乍起》,都有一个特别明显的表象,那就是你能在初读几页之后,有个感觉:这个写作者,特别适合清谈。说咳唾成珠,也许有点吹捧的嫌疑,不过,就作者在书中流露出来的表达的自信,与自信中的适宜与惬意,都证明他是一个很不错的清谈对象。清谈不是胡天海地的吹牛,不是武断而多少总要显出刚愎自用的夸张。真正的清谈,姿态要闲适,心态要放松,语态则要得体与自然。事实上,我们在各式场合都见过标榜清谈的人,但是他们要么言之无物,要么人云亦云,再不然就是东拉西扯,几个小时坐下来,等你再起身,除了满腹急急的尿意,一无所获。与简雄清谈,大抵不会如此。这当然也是可以有佐证的。假如你是一个好读书的人,那么在他近期的,以及眼前的著作中,你会看到很多书影。关于明清士风的研究,他确实读了大量相关的书籍。这其实也牵扯到清谈的基础与底气。信口开河乃至信口雌黄之辈,在如今这个年头比比皆是。但是,倘若你能认真细瞧,定睛一看,啊,原来他们光鲜的语言下面纷纷藏着一个“小”字。那是真正的小,不是历史研究中的饾饤琐屑,不不不,能把历史缝隙里的饾饤琐屑研究好的,也是大家。他们不是,他们是识见上的小,是器量上的小,是不肯下功夫的小。喜读、能读、擅读,是读书的层次,也是研究的境界,归根到底,其实是好读。好读加上深度的思考,就是思想的结晶。《士风乍起》,若称之为结晶,还有点过了,在我阅读过程中,一直觉得诸多的研究线索,简雄完全可以往深度里探索,目前才是钩玄提要,未来大可依此路线探赜索隐。所以我说,《士风乍起》是一本清谈的书。简雄的清谈姿态,是可喜的,甚至是可亲近的,不端架子,不装样子。不端架子固然是指叙述姿态上的亲和,不装样子则无疑是说他向来不故弄玄虚。我们知道中国的各种史学研究,历来有一个弊端,那就是清浅层次的研究向来不肯承认,无论是研究翡翠白菜的,还是拿着放大镜猛照蟋蟀瓦罐的,都非常愿意摆出一副学究面孔,架子上要拿足了,语言上要尽量佶屈聱牙,让人似懂非懂,才称高妙。简雄对于这一点非常在意,他的叙述不激烈不唐突,得体中多藏诙谐。姿态有了,路子对了,一本谈历史的书,要想称之为好,还得有一个关键的东西做支撑,那就是识见。识见是什么,是表象背后的东西。史料的整理与罗列,体现的是读书能力,在此基础上的评点与总结,才是识见的证明。陈寅恪先生治史,有著名的“三不讲”之说。真正能做到“三不讲”是何等的难!我们看大陆的电视学术明星,走到最后,无一例外地故作惊人之语。除了这个伎俩,黔驴技穷。再无他法。简雄的江南明清士林研究,也许目前还没有完全做到“三不讲”,但这样有诚意的梳理与归纳,终是好事一件。当然,我前面说了,作者这样的叙述姿态就暗暗说明了这一点:这是关于阅读的随笔,这是关于某一类或某几类文献古籍的阅读随笔。它也许未能给你提供更多更新鲜的历史研究观点,但是,假如你有意于日常的阅读中,寻找一位可心的清谈对象,那无论是简雄本人,还是他的作品,都非常适合。——起笔匆忙,胡乱评点。也许唐突佳人,简雄勿怪。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多年来我一直关注晚明,所以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这部书。遗憾的是本来挺好的一本书,却夹杂了许多时下的俗词。估计是作者想借此亲近读者,但给读者的感觉却似吃美味,突然可见其中有一只苍蝇。
  •     摘记:天启七年(1627),文学青年吴梅村和陈子龙拜访复社领袖张溥,在张太仓家里碰到"高考复习资料主编"艾千子。艾老师对小毛孩言辞傲慢,把小陈激怒了,上去就是一耳光。小吴虽对老艾不满,不过就是把这事记下来而已。易代这两位才子的不同态度真是性格决定啊。
  •     书名不错。还没看呢。
  •     简老师并非专业的文史研究的学者,而且此书以探讨明清、江南、士风、商人精神为由头,将简老师读下来的一系列书籍做了点评梳理,加之后面又有一些微博段子的合集以及一些对于媒体报纸的文化反思,《士风》比较零散,适合放在床头或手边,闲暇时翻阅,不怕打断连贯感。兼之简老师报人的身份,文笔上的幽默与诙谐不少,行文更是有趣。但出于对这个话题的兴趣而读,希望系统学习梳理整个江南士风的历史变迁与思考,《士风》显然不适合,不过借此书倒是记下不少相关的书籍,此后再一一细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