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谈中国人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中国文化 > 季羡林谈中国人

出版社:中国工人
出版日期:2009-12
ISBN:9787500845638
作者:季羡林
页数:289页

章节摘录

当前中国青年正面对着一个新的世纪末,20世纪的世纪末。所谓世纪和与之相联系的“世纪末”,完全是人为地造成的,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但是,上一个世纪末,19世纪的世纪末,世界上,特别是文化中心的欧洲,却确实出现了一些特异的现象,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更为显著,比如文学创作之类。到了今天,一百年过去了,另一个世纪末又来到了我们眼前。世界形势怎样呢?有目共睹,世界上,特别是在欧洲,又出现了一些特异的,甚至令人震惊的事件。在政治方面,存在了七八十年的苏联突然解体了,东欧国家解体的解体,内讧的内讧,等等,等等。在经济方面,人们也碰到了困难。难道这还不足以引起人们的深思吗?在寰球激荡中,我们中国相对说来是平静的。这正是励精图治,建设我们国家的大好时机。但是,有一些现象也不容忽视,我指的是社会风习方面。在这方面,并不是毫无问题的。有识之士早已怒然忧之,剀切认为,应当认真对待,不能掉以轻心。在不良风气中,最使我吃惊的是崇洋媚外。这种极端恶劣的风气,几乎到处可见。我们中华泱泱大国过去的声威,现在不知哪里去了。我坚决反对盲目排外那种极端幼稚可笑的行动。从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来看,我们的先民都是肯于,善于,敢于学习外国的好东西的,我们的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够无远弗届历久不衰,其根源就在这里。到了今天,外国的好东西,特别是在科技方面的好东西,我们必须学习。不但现在学,而且将来也要学,这是毫无可疑的。然而眼前是什么情况呢?学习漫无边际,只要是外国东西,一律奉为至宝。给商品起名字,必须带点洋味,否则无人问津。中国美食甲天下,这一点“老外”都承认的,连孙中山先生都曾提到过。然而今天流行中国市面的却是肯德基、麦当劳、加州牛肉面、比萨饼。门市一开,购者盈万。从事涉外活动的某一些人,自视高人一等。在旧中国,“华人与狗,不许人内”,立这样的牌子的是外国侵略者。今天,在思想上,在行动上树立这样牌子的却是某一些中国人自己。哀莫大于心死,我们某一些人竟沦落到这样可笑又可怜的地步了吗?上面这种情况,你可以说是在新旧文明交替时代不可避免的。这话有几分道理:完全避免是不可能的。但是,听之任之,视而不见,也不见得是正确的做法。我们必须敢于面对现实,不屈服于这个现实,不回避这个现实。我认为,在这里,关键是提高我们的认识,提高我们对祖国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的认识。我们要得到一种完全实事求是的、不偏不倚的,深刻而不是肤浅的认识。尽人皆知,祖国文化是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人类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要完全实事求是地认识祖国文化,必须从宏观上来看,“风物长宜放眼量”,不能鼠目寸光,不能只看眼前。我国汉唐时期,文化广被寰球。我最近看到了一则报道。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根据最新考古发掘的成果来看,唐代的长安(今西安)面积比现在大二十倍。这简直是一个难以想象的数字。长安真是当年世界文化和经济的中心。万国商贾荟萃于此,交流商品,交流文化。八方风雨会长安,其繁荣情况至少可以与今天的纽约、巴黎、柏林、东京相媲美,何其盛哉!据我自己的思考,中国在外国人眼中失去光辉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在欧洲,17、18世纪不必说了。那时候流行的是“东化”,而不是今天的“西化”。一直到19世纪20年代,在1827年1月,欧洲最伟大的天才之一,德国最伟大的诗人,可以说是欧洲文化化身的歌德,在同埃克曼谈话时,还盛赞中国文化,盛赞中国伦理道德水平之高,认为远非欧洲所能比。仅仅在十三年之后,到了1840年的鸦片战争,英国侵略者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国门,把鸦片送了进来,中国这一只貌似庞然大物的纸老虎被戳破了。从此中国的声望在只知崇拜武力的欧洲人眼中一落千丈。在这以前,中国的某一些人,特别是那几位皇帝老子,以及一些贵族大臣,愚昧无知,以为自己真是居天下之中,自己真是真龙天子和天上的星宿下凡,坐井观天,不知天高地厚,骄纵狂妄,可笑不自量。可是,一旦当头棒加,昏眩了一阵以后,清醒过来,就变成了另外的人。对洋人五体投地,让洋人的坚船利炮吓得浑身发抖。上行下效,老百姓中也颇有一些人变成了贾桂。旧社会有这种情况,是完全可以理解的。1949年建国以后,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国人自尊自爱,精神状态是正常的,健康的。中间几经变乱,特别是“十年浩劫”,把中国人的思想又搞乱了。到了今天,就发展成了我上面说的那种情况。岂不大可哀哉!我们究竟怎样看待西方文明呢?首先我们对人类历史上文明或文化的发展,有一个正确的看法。人类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文明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都有一个诞生,成长,繁荣,衰微,消逝的过程。这是一个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中国文明如此,西方文明也是如此。在欧洲,自从文艺复兴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文化也逐渐发展起来。不管是在科学技术领域里,还是在文学艺术领域里,西方人都获得了极其辉煌的空前的成就,他们把人类文化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上。一直到今天,西方文化还占有垄断的地位。世界各国,包括我们国家在内,无不蒙受其影响。上而至于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哲学、教育等等,下而至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没有一个地方没有西方文化的烙印。西方资本主义和以后的帝国主义,对全世界弱小民族的剥削和压迫,我们当然也不会忘记。那是另一本账,我认为,可以与西方文化分开来算。

媒体关注与评论

寅恪先生绝不是一个“闭门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他继承了中国“士”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他的著作中也可以看出,他非常关心政治他研究隋唐史,表面上似乎是满篇考证骨子里谈的都是成败兴衰的政治问题  ——季羡林季老的学问、人品都是一流的。  ——著名哲学家  汤一介老人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  ——著名学者、季羡林弟子  钱文忠他是一个很好的父亲。  ——季羡林之子  季承

内容概要

季羡林(1911.8.6—2009.7.11),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中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梵文巴利文专家、作家。他精通12国语言。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

主要著述:

《<大事>偈颂中限定动词的变位》《中世印度语言中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福力太子因缘经>的吐火罗语本的诸异本》《印度古代语言论集》等。

主要译作:

《沙恭达罗》《五卷书》《优哩婆湿》《罗摩衍那》《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等。

主要作品:

《天竺心影》《朗润集》《留德十年》《牛棚杂忆》《病榻杂记》《书斋杂录》等。

书籍目录

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传统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中国青年与现代文明关于人的素质的几点思考公德漫谈伦理道德漫谈皇帝老子在欧洲法显关于玄奘病房杂忆在病中寸草心赋得永久的悔西谛(郑振铎)先生他实现了生命的价值——悼念朱光潜先生悼念曹老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回忆王力先生悼念沈从文先生回忆梁实秋先生回忆吴宓先生怀念丁声树同志忆念胡也频先生陈寅恪先生的道德文章晚节善终大节不亏——悼念冯芝生(友兰)先生记周培源先生哭冯至先生也谈叶公超先生二三事怀念乔木悼组缃我的朋友臧克家回忆汤用彤先生我眼中的张中行悼念邓广铭先生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扫傅斯年先生墓记张岱年先生赵元任先生悼念赵朴老追忆李长之悼念周一良忆念张天麟痛悼钟敬文先生悼巴老

编辑推荐

《季羡林谈中国人》:民族人文情怀,个体独立精神,有着一枚共同的烙印——“中国人”。季羡林:一个学术时代的标志

作者简介

《季羡林谈中国人》内容简介:温家宝总理看望季羡林先生时曾说:您写的几本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中国知识分子历经沧桑、艰难困苦,但爱国家、爱人民始终不渝,他们不懈奋斗,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社会、服务人民。您在最困难的时候,包括在“牛棚”挨整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信仰。

图书封面


 季羡林谈中国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1条)

  •     大师朴实无华的手笔,记录出真实的故事,读来易懂,却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真实情况。
  •     值得深思的一本书
  •     喜欢季老的文字。
  •     没什么用。看不下去。
  •     这老头子灰常严谨,却又十分可爱。
  •     感觉季老的观点还是比较随和温雅的,这可能与个人的经历有关。
  •     书刚拿到手 喜欢国学 喜欢有思想有深度的东西 喜欢季老的作品 慢慢学习中~~
  •     文不对题。。
  •     季羡林老先生我是很尊重的。但编这本书的人把季老先生惦念友人的文章编在一起取名《季羡林谈中国人》搞不懂什么用意。我又不是在看《季羡林教你怎么写悼文》
  •     春草暮兮秋风惊,秋风罢兮春草生。 绮罗毕兮池馆近,琴瑟灭兮丘垄平。 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
  •     季羡林老人的书真正的是山东人朴实特点的延伸,季老的本人多才多艺,通懂12国语言,是众大师陈寅恪,朱自清,俞平伯,胡适之,叶圣陶,闻一多等名人的学生,又在哥廷根大学德国哥廷根大学流血多年。对中国的文化有相当高的贡献,称他是国宝可谓是实至名归。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