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再生》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中国文化 > 传统的再生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6
ISBN:9787802259249
作者:钱文忠
页数:189页

眼球学者

眼球学者:从毛泽东箴言、鲁迅箴言、曾国藩箴言到季羡林妙语录,语录如潮,抬眼一看,百家讲坛着力推出的学者钱文忠就站在潮头。

损易生难

很久以前购买了一本钱文忠老师的《传统的再生——钱文忠演讲集》,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冬日里一气呵成的读完。钱文忠老师是国学大师季羡林的弟子,并且是钱钟书的儿子,因此他的演讲也好、书籍也好,都是我比较喜欢的,文化底蕴非常浓厚,看起来、读起来很有收获。整本书是钱老师在一切公开场合的演讲的集结,更多的关注了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国、读书与生活等内容。从所有的演讲中我们都能清晰的体会到钱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谦逊的做人风格,这些恐怕与他的家学、家教和季老的言传身教分不开的吧。虽然钱老师的演讲和另外一位我非常喜欢的易中天老师相比还是稍稍的缺乏了一丁点的可读性或者吸引人的地方,也是因为钱老师更加的关注在学术领域、更加的不愿、不想让学术和现实世界发生更多的关联吧,但是二位老师对于中国现代社会和生活其中的中国人民的关注、关心与关怀之情是完全一样的。有很多篇章都让我受益匪浅。比如在《墨子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一篇中,随着钱老师深入浅出的论说,我也才慢慢的对墨子和墨家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因为对于儒家的偏爱曾使我不屑于去关注其他的思想观点,其实包括墨家在内的其他诸子思想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多得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资源,我们绝对不能仅仅把住一家而偏废其他。汤因比曾经说过:“把普遍的爱作为义务的墨子学说,对现代世界来说,更是恰当的主张,因为现代世界在技术上已经统一,但在感情方面还没有统一起来。只有普遍的爱,才是人类拯救自己的唯一希望”。估计如果出生在今天,墨子很有可能会笃信基督教吧。《我们的读书现状和老一代学者的读书生活》以季羡林先生和王元化先生为例,探讨了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情操等等方面的深刻而长远的影响。那些不能立竿见影的带来经济效益的文、史、哲、美为主题的书籍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阅读的,这一点真的与我的爱好一致,欢喜一下。虽然我们很多方面照搬西方,但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书籍发行量却非常大,与我们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很大的差距,我们阅读纸面书籍的人数还很小很小。因此我个人也非常赞同大家多阅读纸面书籍,尽量少阅读电子版的书,那样对眼睛、身体都不太好,而且阅读纸面书籍对我们的思想上更能其他产生深刻的影响,让我们更多的”走脑子“,而不是”过眼烟云“。虽然没有点题的文章,但是我想本书能够取名《传统的再生》,还是因为我们的传统已经”死亡“。究竟是因为什么”死亡“呢?我想主要因为两点:1、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列强入侵,我们遭受了历史上最为屈辱的时刻。大量有识之士认为我们的传统完全”不管用“,还是西方的有用,要照搬西方。因此不光科学技术照搬,就是文化、宗教也要照搬,因此就产生了对传统中国文化的”摒弃“的历史根源。2、特殊的十年。那十年被称为”wenhua da geming“,产生、发展和结束都是以”革文化的命“贯穿始终,因此我们的传统文化从1840年本已飘摇欲坠的情况彻底的发生了扭转:几乎所有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曾经引以为豪的全部打到,真的是从来没有见过哪个国家的民众在摧毁自己祖先几千年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文化、书籍、历史遗迹的时候还能围观、拍手称好,这不能不说是一次彻底的摧毁。破旧之后要立新。可是没有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根基的任何”新文化“都是站不住脚的,也必然夭折。历史再一次和我们开了一个玩笑:我们所打到的又一次被树立起来,数十万人天天挂在口头、背的滚瓜烂熟的被慢慢遗忘。。。传统不都是好的,不都是适合现代社会的,但是绝对不能因为不如现代化就完全的抛弃我们的传统文化,我想这也是本书要传递给读者最重要的信念吧,但愿,我们的传统能够——再生,并且得到——永生!

悟传统

中国一以贯之的传统应该是存在的,那就是道。自古以来无论什么家、什么派,窃以为都是对道的不同层面的解读。博学的历史学家或者文化学者往往对许多细节问题掌握得很好,但却不能做到融会贯通。能够融会贯通的往往是注重整体、注重系统、对细节问题不那么看重的人。一句话:记忆力好的人想象力和悟性就可能差些,想象力和悟性好的人记忆能力就可能差些。知识多不是坏事,但知识障就不好。

见解

赞同这句话:钱文忠的问题不是个人问题,这个小小的现象实际和中国近100年挖断文化根脉、西化教育、唯物主义衣钵有关。

思考多多

传统对于现代的人们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如果是发扬和批判性继承我们传统文化中好的东西是今天我们面临的课题,当然不是一味的抛弃传统,忘记过去就是背叛。可惜现在的所谓的国学人和教授是否有点食古不化呢。他们真正的理解了我们的传统和文化了吗。表示深刻的怀疑!

百家讲坛

钱教授和《百家讲坛》中涉及古代史和传统文化的节目,不在于有多少学问、有多少新发现,他们共同的贡献是“正在”讲着传统文化,能引起公众对于传统文化及相关典籍、相关命题的关注。

原来传统是如此华丽的借口

以“国学”之名,今天真正再生的传统,其实并不多,倒是“生”出无数“大师”。在东方文明真正强大的时代,所谓“国学”的提法是没有的,直到面对西方文明的强势冲击,我们才制造出“国学”这个名词来加以对抗,这其中包含了两个悖论:首先,学与国本身范畴不同,怎能统一?难道说几何是希腊的“国学”?物理是德国的“国学”?这实在有点荒唐。其次,如果东方文明真正足以抵抗西方文明,那么又何须人工抢救?文明是人的产品,岂有为保护文明而牺牲人的道理?文明不适应了,鼎新革故是必然的结局,“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难道不是古有垂训?在清末,甚至端方这样的封建大臣都能意识到,失败才是最可耻的事情,至于选择什么文明,并不重要。奇怪的是,这样肤浅的见识,那些饱学之士居然看不到。其实,并非看不到,而是从古至今,知识是饭碗与身份的标志,试想,没有“国学”二字,宿儒们岂不立刻失业?个人身份也将与“引车卖浆者”同,这,又怎能接受?利益扭曲了太多真理,身为读书人,一旦以贩卖真理为业,自然要在中间夹带私货,所谓“国学”,其实是一种变相走私。于是,孔子以天下为怀的视野,蜕化成了区区家国之念,假使这真是东方文明的本质,那么孔子周游列国,岂不是最大的卖国者?那他所建设的伦理大厦,又如何能成立?后世竖儒之拨弄歪曲的功力,其实无聊且可恶。遗憾的是,“国学”翻来覆去,终究只是那几本书而已,无法完全融入现代社会,虽然解决了当年宿儒们的饭碗,却没给今人留下多少空间。所以钱氏开始翻蒙学,《三字经》、《弟子规》这样的少年教材,如今也要翻出大文章来,如此过度阐释,未免幽默。难道,古人孩童的文明程度居然超越今天的成人?假使真的如此,积数千年文明之功,居然被鸦片与洋枪洋炮打破,又从何解释?几千年的专制腐朽,终不能自行了断,这又从何解释?呜呼,先人经典可读,但恶乎佞者,反不如不读。

我是潜艇

钱文忠的粉丝之所以喜欢他,是因为他的博学和诙谐,不是在政治上的态度,不论别人怎样诋毁,怎样看不顺眼,他的仰慕者也不会因此改变自己的立场。


 传统的再生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