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史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中国民俗 > 中国民俗史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3
ISBN:9787010068596
作者:万建中 等著,钟敬文 编
页数:649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物质生产民俗第一节 农业民俗民国时期,伴随着农业振兴思想的宣传和深入,农村之中,尤其是资本主义革命影响较大的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势头,像广东各县就组成了农会及其他农业团体。但就农业生产民俗而言,仍是传统的延续。我国的农耕生产已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无论是传统社会抑或是民国社会,农耕生产仍然不能说已经彻底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局限。自农耕社会伊始,农耕民众就注意到了自然环境与农耕生产之问的重要关系,从而非常注意对生态环境及其变化的准确把握与顺应利用,在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土、水、肥、种子以及田间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正是这些经验的积累奠定了农耕民俗知识体系的建构。一、麦作民俗民国时期,北方各地作物的栽培,有各种粮食作物,如大麦、小麦、稻、谷、玉米、大豆、绿豆、豇豆、豌豆、高梁、黍等;各种经济作物,如花生、芝麻、油菜、棉花、大麻、芝麻等,其他则有地瓜(红薯)、土豆(马铃薯)、山药、芋头等。此外还有园艺作物,如各类蔬菜、瓜、藕、药材等。北方麦作地区每年秋收后,农民即对明年耕地的使用作出安排,除了留一部分作明年播种春作物,称作“春茬地”或“春地”外,其余的就是麦田了。播麦之前要耕地,耕地之前先施农家土杂肥。将土杂肥运进耕地之中,分小堆一行一行放好,称为“送粪”。送粪用大车、小车(独轮车)、板车(地排车),在山区则多用驴驮篓。办法是在毛驴背上放上特制的鞍子、架子,架子上再放上用荆条编制的驮篓,驮篓在驴背两边,粪置驮篓中驮运山坡耕田中。开耕之前,先把送进田间的土杂肥用铁锨均匀撒开,称为“撒粪”或“扬粪”。地少没喂牲口的人家用人挑,地多喂牲口的人家用牲口驮,即将驮篓架在牲口背上,用锨将粪铲进驮篓里。送麦粪,小孩等辅助劳力不行,必须是这户人家的主劳力,因为他必须安排好麦粪的行距与间距,以便播种时不致来回跑路。

内容概要

钟敬文(1903~2002),广东海丰人。1927年入广东中山大学任教,参与民俗学会的组织活动,编辑《民俗》刊物与民俗丛书。1928年任职浙江大学,在杭州开展中国民俗学会工作。1934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研究院研修神话学、民俗学。1941年回中山大学任教。1949年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并兼任辅仁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职。1979年与顾颉刚、白寿彝等七位知名教授联名倡议建立全国民俗学会。1983年任民俗学会理事长。主编了教育部文科教材《民间文学概论》和《民俗学概论》。出版专著《民间文化学:梗概与兴起》、《民间文艺学及其历史》、《建立中国民俗学派》等数十部。

书籍目录

总序  中国民俗史与民俗学史导言第一章  物质生产民俗  第一节  农业民俗    一、麦作民俗    二、稻作民俗    三、杂作民俗    四、水利管理民俗    五、机械农机具尚未普及    六、传统农作俗信  第二节  副业民俗    一、俗重副业    二、畜牧民俗    三、养蚕民俗    四、粮食加工    五、家庭编织业    六、山林习俗  第三节  渔业民俗    一、海洋渔俗    二、淡水渔俗  第四节  手工业民俗    一、传统手工业民俗    二、现代工业民俗  第五节  商业民俗    一、贸易方式    二、商业集市    三、商业广告和招牌    四、行商小贩的货声    五、商业隐语    六、典当业勉强维持  第六节  特种行业第二章  物质生活民俗  第一节  服饰民俗    一、男子剪辫    二、男服易式    三、妇女放足    四、女服趋时    五、服饰尚新  第二节  饮食民俗    一、日常饮食    二、都市菜肴    三、西餐番菜流行    四、西式饮料    五、纸烟流行  第三节  居住民俗    一、民居南北有别    二、农村居室    三、西式建筑    四、城市贫民的棚户居室    五、乔迁之喜    六、各地建房俗信  第四节  交通民俗    一、驮运仍在继续    二、肩舆民俗式微    三、黄包车流行于都市    四、现代化交通工具第三章  民间工艺第四章  人生礼仪民俗第五章  民国西式礼俗第六章  岁时节日民俗第七章  社会民俗第八章  民间戏曲艺术第九章  民间娱乐民俗第十章  信仰民俗第十一章  少数民族生活民俗参考文献后记跋

编辑推荐

《中国民俗史:民国卷》作者钟敬文。民俗即民间风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历史和社会发展进程中为满足群体生活的需要所创造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主要指民间,与“官”或官方相对;“俗”即风俗,指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代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民众人是民族文化的基本形式,民俗传承体现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风貌。《中国民俗史》丛书是一套普及民俗知识、增添生活趣味、开拓审美视野的大型文化读物。它从不同的方面展示了中国民俗的形成、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描绘了一幅五彩缤纷的民俗风情画卷。《中国民俗史:民国卷》为《中国民俗史》之民国卷。

作者简介

中国民俗是一块色彩斑斓的瑰宝,是世界公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民俗史:民国卷》全景式展现了中国民俗形成,延展与传承的演进过程,深刻提示了这项非物质遗产的价值所在,中国民俗史泰斗敬文自谊地说,《中国民俗史:民国卷》就是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科的宝贝。

图书封面


 中国民俗史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0条)

  •     此书具有可读性,值得一读
  •     资料很丰富,也配有图片,不过很多图片并没有注明何时何地拍摄,很莫名其妙。史实不清。
    民俗应该是地域很清晰的民俗,不能很笼统地说:北方。。。。。。
    应该在说明某个民俗时说明民俗发生的地点,任何具体民俗的描述都该是具体的而不是笼统地去代表一个大的范围。
    还有有堆砌和快速完成作业的感觉。总体来说可作参考。繁多但又不能细致。想顾大顾全,自然失落细节。没有细节的民俗,很难悦人耳目,具体的借用和参考就不准确。
  •     该书是人民出版社的出品,感觉还可以,对了解民国风俗还是有点好处的。只是相对来说比较贵,型号遇上特价
  •     作为整个一套书中的一本,内容很丰富,全面。但没有体系感,于我们一线教学没有什么价值。
  •     最喜欢这本,很棒!
  •     内容很充实,真的很不错,包装能好一些就好了
  •      两年时间,我才把这套书买齐,总超过300元,我认为这套书很好,虽然才是买回民国卷第一天,昨晚就翻看了一晚,这对古代民俗记述很好,不过对于我们西南地区的民俗就记述很少了,而少数民族的就更少了,本书是民国卷的,很不错,延展与传承的演进过程的民俗。中国民俗史泰斗钟敬文先生及其研究者的贡献很不错,可以说这一套书就是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科的宝贝、文化的瑰宝。这采用文献、考古、田野调查相结合的具体研究方法,对历史民俗进行动态描述。从民俗演进的历史看,早期民俗史以考古资料为主、以后世历史文献资料与民族志资料作为补充,三者互相印证;中期民俗史以文献史料为主,兼及考古与民族志资料;近世民俗史则主要是地方史志、笔记以及田野调查资料。对民俗资料有适当地分析、判断。研究时限,上起先秦下迄民国,共分先秦、汉魏、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民国六大卷,历史民俗图片千余幅,当时图片是黑白的。
  •     对民国时期的民俗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铺陈,经典之作。对于《中国民俗史》丛书很喜欢。
  •     随便杀。
  •     对钟先生的此类书非常有兴趣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