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研究 > 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4-01
ISBN:9787220075841
作者:李长莉
页数:724页

章节摘录

  引言 近代社会转型与生活方式变迁——“公共生活领域”的形成  一、生活方式与“公共生活领域  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里,这个社会的物质条件、生产方式、社会制度及文化习俗等构成了人们的生活资源,人们依据这些生活资源的结构与分布,依循一定的摄取方式、  制度安排及风俗习惯等而形成一定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什么?以往有从不同角度所作的种种界说。从本书所着眼的史学的角度看,生活方式就是一个社会的人们,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中,利用和摄取生活资源以维持并寻求改善生活的方式,是依一定的社会条件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普遍性和典型性的日常生活及度过闲暇的方式。生活方式决定着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也决定着人们以什么生活,形成什么样的行为规则与社会制度,抱有怎样的道德价值观念。总之,一个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方式,是决定其社会制度与价值观念的基础。  生活方式是人作用于客观世界的创造物,属于文化的范畴。一个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方式是文化传统的民众化、生活化、社会化、形式化、具象化的表现形式,是这种文化传统的价值观念、道德伦理等核心文化的外在化体现。一般而言,文化传统可以区分为以文字传承为代表的精英文化和以生活方式为代表的世俗文化的主要载体。

内容概要

李长莉:1958年生,河北人,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曾在日本东京大学,大东文化大学及法国里昂东亚学院作客座研究,长期充实与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研究,主要著作有:《先觉者的悲剧——洋务知识分子研究》《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中国现代化史》《晚清上海社会的变迁——生活与伦理的近代化》等。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

书籍目录

引言  近代社会转型与生活方式变迁——“公共生活领域”的形成
一、生活方式与“公共生活领域”
二、生活方式与近代中国社会文化转型
三、本书的研究基础与视角
第一章生活空间:从城乡一体到城乡二元结构
一、传统生活与城乡一体化结构
二、通商城市兴起与生活空间变化
三、清末民初城市性质与功能的变化
四、城市生活与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
第二章生活日用:洋货流行与日用市场化
一、洋货流行与生活日用的市场化
二、新器物对生活习惯的影响
三、生活日用消费方式的变化
第三章交通通信:自然力与机械化
一、传统交通与出行方式
二、城市交通与出行方式的变化
三、长途城乡交通的进步
四、交通工具进步的影响
五、通信方式的进步及影响
第四章衣服装饰:市场化与自由化
一、传统等级服制与习俗
二、洋布衣普及社会文化效应
三、服饰风气:僭越、崇洋与时尚化
四、服制变革:西服、制服与多样化
五、留辫、剪辫与男子生活
六、缠足、废缠足与女子生活
第五章休闲方式:家庭村社休闲与公共商业休闲
一、传统家庭村社式休闲方式
二、城市休闲娱乐的商业化
三、城市公共商业的兴起
四、休闲活动形式的变化
五、休闲方式变化的影响
第六章文化生活:大众文化的兴起
一、戏曲娱乐的兴盛与市场化
二、新戏、电影的出现与风行
三、报刊兴起与大众传播效应
四、晚清上海的新文化空间
……
结语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作者简介

《近代中国转型文化研究3: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从传统到近代》各卷在进入写作之前,我们曾经用了相当长的时间共同讨论,对包括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的的基本轨迹,以及文化转型的外部条件与内脏机制的认识等等,取得高度共识,在此基础上,对各卷的框架设计亦惊醒了充分的意见交流,所以,凡带有根本性,原则性的问题上,《近代中国转型文化研究3: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从传统到近代》各卷的作者在认识上是一致的。

图书封面


 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内容的确是很丰富,也面面俱到,但是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充分讨论“从传统到近代”的变化动力在哪里。作者从近代生活方式的各方面转变中,提出了市场化、社会化、大众化的“公共生活领域”概念, 但是这个“公共生活领域” 的形成,后面的推动力是什么,并没有充分展开论证,基本上还是以描述的方式展现变化。整本书读下来,作者似乎想强调一个城市化的模型,以城市化和城市/农村二元区分的扩大作为近代生活方式变化的驱动力。而这个城市化的过程似乎是在西方冲击下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虽然这本书的题材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算是比较新颖的,但其叙事的大结构还是用“冲击-反应”模式,只是为原来历史叙述补充了新材料。新的视角和研究对象并没有为近代史研究的范式带来多少新意,这是让我觉得遗憾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