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友》画报与上海都市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研究 > 《良友》画报与上海都市文化

出版社: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3
ISBN:9787810816854
作者:吴果中
页数:386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现代都市里的文化洐生物——《良友》画报的本体研究一、《良友》画报面世的社会文化背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人及全球华侨的集体记忆中,在上海新闻史的画报潮流中,《良友》画报是报刊业的象征符号,表达时代信息和意义生产。“良友”成为一块熠熠生辉的金字招牌,以亲善的面目、友好的形象充当“无所不在”、“无人不读”的文化消费角色,以历史材料的丰富、印刷装帧的精美和图文并茂的文化追求,凸现其在中国画报史和出版史上的重要地位。《良友》画报于1926年2月15日在上海北四川路851号创刊,它依托一年前创办的良友印刷所而出现,创办人是伍联德,两位重要主编梁得所、马国亮曾是《良友》画报的得力干将。伍联德(1900-1972),字星联,广东新宁(今台山)人。其父早年曾赴纽约唐人街当洗衣工。伍联德早年在广州岭南中学从附小读到预科毕业,就赴上海谋生。从小喜欢美术,在读预科时就与同班同学陈炳洪合译了《新绘学》一书,该书于1923年8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被岭南大学校长钟荣光称为“图书教科书之善本”,岭南大学国画主任梁銮在该书“序”中称赞道:“现尚年少,常以发展西洋画学为己任。是诚不可多得之青年也。”因此,伍被商务印书馆聘为美术编辑,并在上海的一所广东人办的郇光小学担任美术教员。在商务印书馆时,主编《儿童教育画》,并搞美术图案字。1925年7月邀集一个姓莫的同事合刊一份四开单张的、以少年儿童为读者对象的《少年良友》,“内容皆手绘图之画,杂以少年德育故事,盖纯以儿童为对象,偏重儿童之教育者”,尽管几期后,刊物以销路不畅、经济支绌而停刊,但这引起了伍联德自己办杂志的兴趣。

前言

书山之名,缘自两义:一为学院居处日书山,一为“书山有路勤为径”之书山,一实一虚,既是作者共同栖居笔耕之地的标记,又是作者共同进取、心无旁骛、勤在书山心志的表达。人是情感之物,敝帚自珍,陋室自铭,居山则情满于山,居水则情溢于水。刘禹锡《陋室铭》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可谓神气十足也。而今我谓书山,不唯“何陋之有”,且神圣美好难尽言也。说陋亦陋.书山座落之红楼,乃20世纪50年代所建,原为学校老图书馆,现为我院教学楼。“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砖旧木朽,已如将将就就之旧衣裳了。然情人眼里出西施,书生钟爱不离书,拙作《书山抒怀》写道:“山因书名.书以山存,无山之形胜则缺书之静远,无书之精魂则少山之生命。书山,书山,志书也,恋书也……静静的揭页声,悄悄的笔走声,教师的肺腑之声,学子的赤诚心声,构成此山此楼不竭之籁,构成她的生命之河……书是书山的质地,是书山的魂魄,是书山的情愫!无形之书山与有形之书山相得益彰。

后记

本书是在我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也是我三年血汗和思想的结晶。我真怀疑这是一种童话般的恩赐。三年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在我头脑中似乎是一个学术殿堂的童话,方汉奇先生也只是我心灵深处那敬仰神秘的符号字眼。三年来,我能亲临殿堂,聆听大师教诲,犹如一泓春水的温润,这开启了一位求知者流淌的青春之梦。导师——方汉奇先生,永远是我心中敬仰的记忆!曾记否?三年多前,在白雪皑皑包裹的电话亭里,一个素昧平生的外地考生——我接到了您的亲人般的问候——“找到住地了吗?”“北京冷啊,要注意保暖。”“考试必须全面复习。”他乡之客,不觉飘零;寒冷之都,不觉凄清。老师,您给予学生的是慈父般的爱啊!

内容概要

吴果中,1969年出生,湖南安化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博士,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史论。发表学术论文三十多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摘编论点或转载全文。《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历史演变及其现实悖论》一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详摘,并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参考资料”,被国务院、中宣部采用。主持省社科课题1项、省教育厅课题1项、校教改课题1项。曾获湖南师范大学张德诱优秀研究奖。

书籍目录

绪论一、个案研究与历史再现二、都市文化:一个待界定的概念三、相关研究述评四、“社会文化史”概念的提出及意义分析五、本书的理论体系、分析框架及方法六、研究的限度第一章 现代都市里的文化衍生物——《良友》画报的本体研究一、《良友》画报面世的社会文化背景1.《良友》画报诞生的政治文明因素2.《良友》画报的物质保障因素3.《良友》画报的受众消费需求因素4.《良友》画报的报业文化市场与资源因素二、《良友》画报主编及文学、艺术创作群体三、《良友》画报经营与生存策略1.《良友》画报的行业定位2.《良友》画报的空间定位3.《良友》画报的受众定位4.多元文化冲突中的生存策略第二章 都市文化语境中的空间生产——民国《良友》画报与上海一、《良友》画报与中上层市民的都市空间二、新闻时事:民族国家想象的都市空间1.国共两党民族国家想象空间的营造与延伸2.以华侨为参照的民族国家的现代性想象3.世界主义背景下民族意识的建构三、中西文化与艺术:高雅与世俗的都市空间1.印刷出版文化:传媒科技的现代化建构2.摄影文化:在现实与想象之间3.漫画艺术:都市空间的多棱镜四、名人•名媛·时装:梦幻与摩登的都市空间1.社会名人空间2.名媛明星的身体空间与现代性3.时装的流行体系与现代性消费五、广告:都市现代性消费文化空间1.广告生产语境:“月份牌”与《申报》广告的合力作用2.广而告知:《良友》画报广告的整体图景3.现代性空间想象与建构:《良友》画报广告的传播手段与效能六、街头文化:都市里的乡村与公共空间现代性的多元特质……第三章 中国新闻史上的开山之举——多维文化视域中的《良友》画报参考文献后记

编辑推荐

《良友画报与上海都市文化》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良友画报与上海都市文化》的作者吴果中,就是我回京后推荐给福强先生负责《良友八十年史》一书撰写事宜的作者。为这部计划中的书稿的撰写工作,她曾和《良友》事业机构的主席王立兴博士、总经理王惠洳女士有过多次接触,并拟出了相应的程序和计划。这一计划的执行,由于福强先生的突然逝世,宣告中辍。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良友画报与上海都市文化》,则是她在取消了原定的《良友八十年史》的写作计划以后,进行的有关《良友》历史的一个侧面的个案研究。
我们之所以选择《良友》与“上海都市文化”作为研究的主题,是因为《良友》是现代都市文化的衍生物,同时也是上海都市文化的一个载体。她诞生于上海都市文化的土壤和氛围之中,又为上海都市文化的孕育、繁衍、滋生、汇聚、弘扬和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除了各时期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学、艺术以及人文地理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之外,有关都市文化特别是上海都市文化的记录、描绘、演绎、报道和介绍,始终是《良友》绵延数十年经久不衰的一项中心内容。在《良友》所刊发的近40000幅图片中,和上海都市文化有关的内容始终占有较大的比重。在上海都市文化引领全国都市文化新潮流的时代,《良友》的这一个特点,也成为她能够深受公众青睐的一个重要原因。

图书封面


 《良友》画报与上海都市文化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一篇博士論文。
  •     侧重《良友》历史和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是通过不同主题(如新闻事实、文化艺术、名人时尚、广告、城市环境等)对于《良友》整体性研究,注意到画报不同时期的风格转变,分析中也指出了个中差别,算是有粗有细吧。亮点在于着重对都市文化语境中的“空间”意涵的分析与阐释,以及《良友》定位中上阶层读者,其影响范围的“上移”与“下移”。该书的主要态度还是肯定《良友》在中国新闻史(当然也包括出版史,或者干脆说是在传播领域)中的意义与价值,总的来说,成熟后的《良友》是一本有态度的大众文化刊物,是在“引导”人们(主要还是知识分子和以中产阶级为代表的中上层)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
  •     论文参考。作者第一章对良友画报诞生的社会文化环境进行深入的剖析(令我联想到李楠写上海小报),从而为画报的经营、生存策略作扎实、可信的铺垫;第二章作者巧妙地以“空间”这一社会文化概念串联起画报触及的不同领域,较为完整地表现良友作为媒介的事实呈现与文化建构的关系;第三章将良友置于横纵向对比,最终对良友的历史文化地位进行评价。框架明晰,议论有深度,唯一有些缺憾的是,一些地方直接引用前人研究的观点,对话较少。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