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库0903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评述 > 读库0903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6
ISBN:9787802256903
作者:张立宪
页数:317页

章节摘录

  这是湖南。1937-1945。  一、寂寞忠烈祠  “中国的悲怆永沉在我心底”  六十年岁月呼啸而去。没有哪一种硝烟不会散尽。  2005年5月7日黄昏的南岳忠烈祠,雨,无语。  5月8日一早重来,依然是雨,依然无语。  在“安亭战役纪念碑”的周围,我正蹲着四处找寻残留的碑文痕迹,一个在旁边开小商店的老人走过来,轻轻地说:“没有字了,都洗掉了。”这位姓刘的老人,世居忠烈祠外,生于1947年。他告诉我,洗掉的字,是“文革”时期碑身上曾用红漆写下的“农业学大寨”,而之前更早的——被凿毁于1955年的“抗战碑刻”,当时六岁的他并没有留下任何记忆。  算一算,如今五十八岁的老人,距中国大地上那场惨烈战火,都还隔着两年的时光跨度。  历史,说它不曾远去,我有些恍惚。  但是,忠烈祠中立着的三十七块将军碑刻,都镶了年轻、俊朗的面容,有名有姓,有生、卒年,有血战至死的描述;祭祀台上的牌位,有部队番号,有战死时的战役名称;祠外青山,有修复和尚未修复的十九座坟茔;还有资料数字中,一以概之,统计的多达“二百万”为抵御外侮而阵亡的所有将士。  血和生命。从人道的逻辑上而言,这是世间最难抹去的痕迹和记忆。它们应该带有活着的人,揣在胸口怀想的温度。  我们很想从南岳忠烈祠——这样一座虽不为人所知,但确实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抗战纪念“地标”开始,经由一种细微、有温度的痕迹记忆,返回到某些过去的严峻时刻。  返回到一种真相。返回到1937—1945年的湖湘大地,那些大多不知姓名、籍贯的年轻官兵,倒在我们这片熟悉的故土上,最后一刻的眼神、面貌。  也返回到一个激荡着民族热血、永不能忘却的历史时空。  查询资料时,在“九·一八”网上祭奠堂里,看见有个中学生上香,点蜡烛,在留言栏中写了一句话:“没有你们,何来我们?”另一个年轻人,写“想在中国找一个给英雄下跪的地方”。  1943年,林徽因为在1941年3月14日对日空战中死去的三弟林恒写下悼诗,她忧伤而决绝地告诉这位二十三岁的空军上尉,对他和“同他一起去的兄弟”的怀念“历历在目”,而“中国的悲怆永沉在我心底”。  中国的悲怆永沉在我们心底,世界的悲怆永沉在我们心底——那些年轻、沸腾过的热血,真的不曾被遗忘或抹杀吗?  相对于同处湘中南部南岳风景区内的大小庙宇,忠烈祠无疑是寂寞的。  其实,一进山门,沿景区东线盘山公路而上,不到四公里,就是忠烈祠所在。其坐南朝北、开阔向阳的主体建筑,位于南岳香炉峰下,海拔约为七百米,祠宇及附属公墓区皆属南岳罗家圮的地理范围。  周跃华说,他曾在网上搜索过“忠烈祠”,“四川有一条忠烈祠路,也有一些地方有地域性或单次战役、单个军队的抗战忠烈祠,规模很小,台北有座大的,除此之外,南岳忠烈祠可以说是建筑最早、规模最大的抗日战争纪念地之一,也是当年国民政府在大陆建造的唯一一处纪念抗战烈士的大型陵园。  周跃华是南岳文物管理处副处长。他所称“唯一”,除了是对南岳忠烈祠“占地二百三十五华亩”宽阔面积的表述,更缘于忠烈祠内那座独特的“抗日阵亡将士总神位”。  据称,1943年7月7日忠烈祠落成公祭时,只“准予第一批张自忠、郝梦龄等五十三名忠烈将士人祀”,当时的主祭者、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曾指着身后的“总神位”说:“抗战还在进行,牺牲在所难免。这总神位,特为今后为国捐躯忠灵而设,千秋万代,血食无替。”  忠烈柯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收取过三元、五元、十元的门票,前两年,实行八十元的一票进山制后,它作为景区内部景点,免费开放,并配有专职解说员。  不过,由于一直很少宣传,尽管南岳风景天下闻名,便捷的上山公路直穿忠烈祠与其东岗墓葬区之间,游客、香客却是过祠入少,更有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忠烈祠”,尤其不知道它是“当年以国民政府名义所建的大陆唯一纪念抗日阵亡将士的大型陵园”,不知道包括湖南六次会战在内的全国二十二次正面大型作战,以及发生在中国大地上大大小小近四万次战斗——其所有抗日阵亡将士的英魂,曾被宣布“一体人祠祀享”。  5月7日黄昏。南岳有雨。雨中的忠烈祠愈加肃穆、清冷。  没有人能遇见那些六十年前就长眠于此的、寂静的魂灵。  七十六岁的唐未之,是南岳本地人。他说自己“对忠烈祠太熟悉了”。他记得修忠烈祠是1940年开始,是“长沙来的设计师和石工,民工用的是本地人”。因为战乱,断断续续修了三年才竣工。  而此前,修建忠烈祠的动议最早在1938年、1939年就有了。  1938年10月底,武汉、广州失守,原处于大后方的湖南,因“可做西南陪都重庆的屏障,又能南控粤桂、北警鄂豫、东制浙赣”,为“指顾伸缩,皆足有为”之地,即成新的抗战大本营。南岳则凭借优越的水陆交通和“五岳独秀”的地理环境,成了大本营活动的核心。据称,当时南岳已修登山公路,吉普车可直通山顶。  自1938年至1945年,蒋介石在南岳主持召开过四次高级军事会议。“在南岳修建忠烈祠和烈士公墓”,就是1938年11月25日第一次军事会议上提出的。  据唐未之编写的文史资料《忠烈祠》记载,当时,参加会议的各战场主官几乎都谈到自己的阵亡官兵多“暴尸战场”不能掩埋,“言者伤心,听者敛容”。会议上,蒋介石“致训词”,也专门提及“暴尸”一事,“我军过去最遭敌人轻视的一点,即是我们阵亡官兵的忠骸,有许多不仅不能抬回安葬,而且任其遗弃阵地”,“这是我军最大的耻辱”,“我们忠勇将士为国捐躯,竟至死不得收骨,我们后死者如何能对得起他们,还有什么面目见人”,“死无葬身之地,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  会后,蒋又找来陈诚、薛岳,“修公墓,战事不那么紧张,我看可以着手,地点吗,南岳很好,天下名山嘛”。后来,在薛岳的《南岳忠烈纪念堂碑记》中,就有“乃请准中央,分颁巨帑”,“以安忠魂”的记载。  当年历时三年,耗资一千八百八十七万余元修建而成的忠烈祠,其总工程设计师之一尚其煦先生,与周恩来一起赴法勤工俭学,参加过南京中山陵设计。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忠烈祠“酷似中山陵”。整座祠宇,划中轴线,按前低后高,依次为三孔拱门牌坊、“七·七”纪念碑、纪念堂、纪念亭和享堂五个部分。中辟草地,筑字“民族忠烈千古”。所有用材,皆就地取用“名山片石”(花岗岩,俗称麻石)。整个格局,享堂居祠宇最高处。内设祭坛,中置“抗日阵亡烈士总神位”,左右分列二十二座,如“第三战区左翼军小南翔广福战役阵亡将士之神位”、“第九战区第二次长沙会战阵亡将士神位”等字样的第一、三、九战区各次战役阵亡将士神位,总计二十三座。不过,记录这些“入祀将士”名单的十册谱牒,在1947年以后遗散,至今不知所终。神位之下,四周则分布了三十七块殉国将军石碑。注5根据原设计图纸,以祠宇为中心,东西两侧为公墓区,占地逾二百亩,分将、校、尉及士兵墓葬区域,可入葬三百座。设计中,所有墓葬都以墓道相连,有花坛凉亭。后“因几次长沙会战及经费原因”,除墓道草草沟通,“凉亭、花坛均未辟建”。  今天的南岳忠烈祠周围,有郑作民、孙明瑾、彭士量等将军个人墓葬十二座,七十四军、六十师(曾葬两千一百二十八人)、一四零师(曾葬九百一十六人)等公墓七座。  5月8日,我们原本希望能拜谒所有这十九座陵墓,却发现当年所辟墓道今已无迹可寻。其分布格局,除七十四军公墓外有一块刻有国民党党徽及“游人到此,脱帽致敬”字样的石碑,其余墓葬,均无任何指示标识。  对此,周跃华也深感痛苦。“那些墓葬,‘文革’时都被毁得不成样,我们现在是苦于找不到任何图片资料,去恢复它。我不敢让人家看啊!”  唐未之老先生至今还记得1943年7月7日,抗战六周年时忠烈祠的落成大典,“那时我十三四岁,还是个小学生,学校组织我们去参加的公祭大会,《大公报》还报道过”。  此后,忠烈祠的公祭于每年“七·七”纪念日举行。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1947年颁布了《春秋二季致祭阵亡将士办法》。《办法》规定:每年的3月29日为春祭,9月30日为秋祭。而1949年3月29日,是忠烈祠的最后一次政府祭祀。此后,除民间、个人自发的一些扫墓活动,忠烈祠至今没有再举行过任何级别的政府公祭。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忠烈祠还屡遭破坏,直至1983年,忠烈祠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4年5月26日,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曾特来忠烈祠瞻仰,看到享堂外悬挂了“蒋中正”题,其“烈”字特意少写了一点(“歹”字少写一点,意为烈士牺牲少一点)的“忠烈祠”匾额,他点头道:“挂得好。祖国统一是大家的工作嘛。有的人为国家、为民族生存而牺牲了,应该重视,应该纪念。”之前,为了挂不挂“忠烈祠”这件唯一幸存的原物,据说当时的区委书记谭岳生好几天没睡着觉,心里很矛盾,最后一咬牙,挂。  1996年l2月,忠烈祠被核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位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一类,编号239,分类号41。  周跃华主管忠烈祠工作,他甚至奢望过近期来访大陆的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应该来看看忠烈祠”。  5月7日和8日,他不断跟我们重复地表达,从个人情感来讲,他“在任期间,也一定要将忠烈祠修复,要让英烈们安眠于九泉”。  周所指的“修复”,即针对1953年和1966年忠烈祠曾遭受的两次空前破坏。  1953年那次,忠烈祠祠宇建筑未损,但“碑身上所有的文字都凿掉了,一字不留”,1966年,“更惨。所有将士的墓都被挖了”。  二、南岳,十四座倾塌的雯茔  “你死是为了谁?”  今天,我内心仍有深深的震骇。  2005年5月8日,雨后的南岳。三十七军六十师那座已成废墟的大墓。南岳文物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刘向阳拿起的那个骨灰坛。坛身清晰的字眼是“陆军第六十师抗战烈士忠骸”。  这一切,横亘心胸。  我计算过手中所能搜索到的抗战阵亡将士的生卒年,最年轻的十八岁,最大的也不过五十来岁。出于对本土地理的贴近关注,我还悄悄数过哪些湖南人战死在外,哪些外省人又战死在湖南。  十万人。这是文史资料中显示的湖南战场阵亡将士概数。十万个名字。十万张年轻的脸。  我们能有勇气与他们一一相对吗?  六十师残墓中的骨灰,全部收自湘北战场。对此,5月8日,5月8日以后,我都愧对无颜。  愧对是因为我们不曾祭奠,不曾怀想,甚至不曾了解。  林徽因之子梁从诫曾撰文说母亲与当时的空军渊源颇深,除了三弟牺牲外,她最后一个年轻的朋友林耀1944年也参与衡阳空战,当年6月26日,座机中弹,牺牲于湖南宁乡县巴林乡横塘岭。  血,曾经那么真实地浸透了我们脚下的土地。  弟弟,我没有适合时代的语言  来哀悼你的死;  它是时代向你的要求,  简单的,你给了。  这冷酷简单的壮烈是时代的诗  这沉默的光荣是你。……  啊,你别难过,难过了我给不出安慰。  我曾每日那样想过了几回;  你已给了你所有的,同你去的弟兄  也是一样,献出你们的生命;  今天你没有儿女牵挂需要抚恤同安慰,  而万千国人像已忘掉,  你死是为了谁!……  林徽因的《悼三弟》写于1945年,发表于1948年。  林徽因的悲凉,而今犹是?

内容概要

张立宪(老六),河北汉子,60年代出生,80年代读大学,90年代初从中国人大新闻学院毕业以后,一直在新闻出版行业游走。出版个人专著《记忆碎片》。现代出版社原副总编,《大话西游宝典》和梦工厂系列丛书总策划,《读库》系列丛书主编。

书籍目录

这是湖南。1937-1945
邹容
私人编年史:我的一九七六
肖逢
走过的人说树枝低了,走过的人说树枝在长
刘春
真实的“余则成”
杨浪
浮生旧梦说隋唐
蔡小容
“卑劣的行径能够带来权力”
郝彬
不死的“堂·吉诃德”
蔡家园
彼得·席格的斗争之歌
张铁志
列仙酒牌
黄永玉

作者简介

目录:
这是湖南。1937-1945。
私人编年史:我的一九七六
走过的人说树枝低了,走过的人说树枝在长
真实的“余则成”
浮生旧梦说隋唐
“卑劣的行径能够带来权力”
不死的堂·吉诃德
彼得·席格的斗争之歌
列仙酒牌
2005年,《潇湘晨报》记者邹容、摄影记者周志刚踏遍青山,寻访湖南抗日旧战场。他们的一手田野调查访问资料,在晨报“湖湘地理”专版连载。限于篇幅和其他原因,该系列在刊发时删除了部分内容。
邹容老师将稿子发给我时,所附信中言道:“我不知道做《读库》的新星出版社有无可能对此书感兴趣。或者你的《读库》对此有无兴趣。我们所寻访的人事,死的已死,早的六十多年前,近的才一年,但选择将他们抹杀和遗忘,太彻底,太无情。令我愧对那一丁点儿我所以为触摸到了的历史真相……”
我们尽力将邹容老师的原文恢复全貌,予以刊发,便是本辑《读库》中的《这是湖南。1937-1945。》一文。该文的功绩,非单是风餐露宿所做的田野调查,也包括对史料的广泛搜集和精心梳理。
《私人编年史:我的一九七六》确实只是“私人编年史”,“写这篇文章,是想讲述在那个大背景下,我这个普通人在一个局部的所见所闻,希望可以给宏大历史做一些形象的注脚”,这是作者的本意。所谓历史,还需要论证选择遗忘还是牢记吗?时隔三十年,大时代对个人命运的操纵和改变,生活细节的点点滴滴,对于经历者来说,可能根本就不用刻意“遗忘”。
继《读库0902》中的《海子的事》,本辑读库《走过的人说树枝低了,走过的人说树枝在长》一文,写的是另一个诗人顾城。
该系列文章是作者刘春先生的一部书稿的部分章节。按照他的创作思路,是“想记录一个时代的光荣与梦想”:
多年以来,我一直有一个愿望:用一本书,展示新时期以来百转千回的诗歌之河,记录一个时代精英的光荣与梦想。如果这潮流是轰轰烈烈的,我就浓墨重彩,如果这潮流趋向干涸,那我就沉下心来细细挖掘。那是一本理想中的书,是一个不愿意托付给别人而只期待自己去实现的理想。如果它能够完成,也将成为作者本身的光荣与梦想。2002年秋天,我向这条河流迈出了第一步。
……无论从技艺还是思想层面,“第三代”都是值得研究,甚至大书特书,他们的坎坷的人生经历,他们艰辛的求学道路,他们在无书可读的年代,从“老三篇”、小人书、大字报,从糊墙壁的《人民日报》,甚至从烟盒、招牌、启事、赤脚医生手册、标语、小字条进入文学,最后走进文学史和诗歌史,其中有多少心酸,多少欢乐,多少启示。
为这一代人立传,一直是我内心的梦想,我要像爱伦堡写《人·岁月·生活》那样写一本书,向这些沉默的、喧哗的乃至泼辣的前行者致敬,让更多的读者分享他们的痛苦与光荣。
……书稿完成后,目录的排序成了一个问题,经过与责任编辑商量,我选取了一种较为简单的方式--按年龄大小排列。排完后我看到,20年前就已去世、目前影响最大的海子竟然是年纪最小的一个,这令我不胜唏嘘。
一批谍战电视剧的热播,让大众对该题材的兴趣骤增。杨浪老师“从众”立题,以“余则成”为由头,其实是依靠他常年搜集的史料和深入的探究,披露真实的历史人物和史实脉络。
现实中的“余则成”吴石先生并没有余则成般逢凶化吉,他在台湾的“潜伏”生涯一共只有七个月的时间,即被捕就义。
意味深长的是,几十年后,国共两党在海峡两岸,均为吴石立碑纪念。处决吴石的国民党一方,在2000年举行“1950年仲夏的马场町——战争、人权、和平的省思”特展,“愿今天台湾的人民记取教训,放下仇恨一页”,有人反思“这是中国人的不幸,为政者不可不慎,勿以众生为刍狗”。2002年8月,台北市政府设立马场町纪念公园,碑文可供咀嚼:
一九五零年代为追求社会正义及政治改革之热血人士,在戒严时期被逮捕,并在这马场町土丘一带枪决死亡。现为追思死者并纪念这历史事迹,特为保存马场町刑场土丘,追悼千万个在台湾牺牲的英魂,并供后来者凭吊及瞻仰。
本辑藏书票仍由姬炤华先生绘制。

图书封面


 读库0903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2条)

  •     在三联书店看的,差点看哭了,他妈的,真是天理不容。这样的事情怎么能干得出来,真是挫骨扬灰,死无葬身之地!他妈的!!!!!!!!!!!!!!!!!!!!!!!!!!!!!!!!!!!!!!!!!!!!!!!!!!!!!!!!!!!!!!!!!!!!!!!!!!!!!!!!!!!!!!!!!!!!!!!!!!!!!!!!!!!!!!!!!!!!!!1
  •     我看了书评才邮购的书.第一篇就是被力荐的文章.但不太喜欢那种风格.感觉是作者无法驾驭此类题材才作出的文章样式处理.其余文章还没看.
  •     以前有《小话西游》,这期有《说唐》都很有必要意思。开篇的《这是湖南》更是好文,人永远遗忘的比记住的多。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读库0903》内容主要包括:这是湖南。1937-1945。、私人编年史:我的一九七六、走过的人说树枝低了,走过的人说树枝在长、真实的“余则成”、浮生旧梦说隋唐、“卑劣的行径能够带来权力”、不死的堂·吉诃德、彼得·席格的斗争之歌、列仙酒牌,内容丰富。
  •     选材有深度,认同其定位度。其中文章深入厚重,极富历史感,资料详实,全面。读来受益匪浅。
  •     《这是湖南。1937~1945。》、《浮生旧梦说隋唐》
  •     壮哉我湖湘大地,如歌如泣,上乘
  •     第一篇,数度流泪
  •     五颗星全部给第一篇文章“这是湖南。1937-1945” 几次眼红几次流泪,没有过度煽情作者只是记录,把触目惊心的历史展开在你的眼前。1200里张立宪提过选材的计划(提供资金让作者用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完成写作),我觉得这一篇就是这类杰出的成果。
  •     这期的重头文章肯定是湖南的抗日---包括长沙会战、衡阳会战、常德会战。以前的印象中国民党好象就是一见日本人就撒丫子跑了。都是看电影看的。这几篇文章是值得看几遍的。准备过几天再看一遍。
  •     这期编的好极了,是我看过的五本里最好的。邹容的《这是湖南》很精彩。
  •     偶得一本读库0903期,其中的顾城杀妻、湖南抗日战场、隋唐小人书、唐吉柯德插画几篇,印象深刻,有收获。非常遗憾与其他数本错失。
  •     喜欢私人编年史:我的一九七六
  •     15块钱淘的 什么时候能收集全 无奈囊中羞涩 每本书都有那么几篇文章值得细读,品味之余,不免滋生些许怀念,也许这就是历史
  •     2014.03.11 buy
  •     本期开篇时对抗日湖南正面战场的描述,不料惨烈如此。
  •     一直在当当买读库,从没失望过。
  •     这是湖南和讲述顾城的两篇好。
  •     读库0903,这就是湖南,仅此一篇,就让人热泪盈眶。
  •     老六时用心做书的人,顶一个
  •     这是湖南读哭。列仙酒牌看乐。
  •     一直喜欢读库。冲着里面的“余则成”和“唐吉可德”买的这一期。很好。
  •     这期不错,好几篇不错的文字。这是湖南、私人编年史、真实的“余则成”
  •     最喜欢的是真实的余则成、堂吉诃德这两篇
  •     一个不喝酒的,一个写顾城的。真心没水平。
  •     《私人编年史:我的一九七六》江油工人阶级,周朱毛逝世,防震棚等地震,小煤矿资本主义复辟。《走过的人说树枝低了,走过的人说树枝长了》星星诗会,朦胧派的顶峰与落幕。顾城往事,斧头之谜,.诗中的死亡意象。《浮生旧梦说隋唐》说唐,兴唐传,三国结合水浒,民间说书最佳,罗成秦叔宝程咬...
  •     唐吉可德那篇真是我的最爱, 居然也有这种文章,如此符合我的怪口味
  •     不错的书,以前怎么不知道呢。
  •     以前打书钉的时候看完了《这是湖南1937-1945》一直念念不忘要把它买回来,后来如愿了。
    去衡山也参拜过忠烈祠
  •     陆陆续续读过几本
  •     范围广泛,获益良多,值得收藏。
  •     值得认真细看的读库呀
  •     拿到书,有点激动;翻开看,很不错;真切朴实
  •     一直是读库的忠实读者,一家人都很喜欢这本书。
  •     湖南人精神。
  •     这期的文章都很好。第一篇真的非常非常非常令人动容,断断续续读完,因为太难受了。另一篇值得一提的是关于说唐的那篇,让我想起初中抱着说岳全传,说唐全传,西游记,水浒传,封神演义的那些日子,看到过程中很多遗忘的情节都或多或少地浮上来。
  •     看的累。有趣的是私人编年史,里面记载的地方大都去过,幼时记忆里模糊的光景,跟文字一样。
  •     想起以前的朋友,什么心情
  •     《走过的人说树枝低了,走过的人说树枝在长》。
  •     无意中得知有这样一本书,喜欢
  •     包罗万象。
  •     偶然间在网上看到这系列书的介绍,其背后的故事非常文艺,这种书需要支持啊。现在流行文化太滥觞了,这种书弥足珍贵!
  •     坚持,支持
  •     装祯简洁,纸质、印刷一流,文章涉及面广。
  •     《读库0903》,是关于几段历史的回顾。有湖南抗战史《这是湖南。1937-1945》,时代变迁史《私人编年史:我的一九七六》,顾成诗歌回顾《走过的人说树枝低了,走过的人说树枝在长》,还有国共谍报史《真实的“余则成”》等等。选取的这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曾经被遗忘或正在被遗忘。给我最大震撼的是关于1937-1945湖南抗战史,这是一段试图被刻意遗忘的历史,原因却是因为国共两党的恩怨,在抗日救国的民族英雄面前,我们却用党派的划线去无情的遗弃和掩盖历史的真实,不知是该替英雄寒心还是高调的谎言让我们蒙羞,我们要记取的不仅仅是那些忠烈祠、坟茔、墓地,还是那一个个英雄的名字和事迹,而且最重要是传承那种民族危亡时刻中国军人所表现出的赤胆忠心和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推倒的可以重建,抹去的可以重刻,残损的可以修葺,而遗忘的却很难再记起。《私人编年史:我的一九七六》从一个人的视角,为我们讲述的是一个国家多灾多难的一年,以丧事开场,却以喜事结束,可谓悲喜交加,否极泰来。这也是一段让人不堪回首的历史,伟人的离去,灾难的降临,是否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或者一个时代的开启。顾成走了,他带走了他的朦胧诗和属于他的那个时代,走的方式却让人狰狞可怕,充满血腥味,他那些童话般的朦胧诗面对现实时,让人觉得是多么的不堪一击,但历史怎能忘记一个诗人的声音: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余则成”的潜伏是虚构的,吴石的赴台敌后工作却是真实的。关于情报工作历来都是静悄悄的,静悄悄的来,悄悄的去,静悄悄的死,一座孤坟下,埋藏了多少秘密,哪怕死去都是如此的寂寞,重温这段历史是在祭奠英雄,还是在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读库是一本让人学会回忆的书,在回忆中我们会找到一些属于我们自己、属于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一些东西,良知、人性、责任甚至过失。
  •     09年的读库就缺这本,买了有种如愿以偿的感觉。《这是湖南》和《1976》最喜欢。
  •     一套好书,希望能坚持办下去
  •     这是湖南 1937-1945 私人编年史 我的一九七六 关于顾城 说唐兴唐传
  •     这一集的几篇文章都很好,特别是关于抗战烈士墓的这一篇很感人,那些为了中华民族存亡而死去的军人应该让我们记住。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有希望。
  •     为了早点拿到这本书,我是自己去快递公司取的,而且不后悔。
  •     很有趣,很有味道.可以透过时光的尘灰,翻捡生活的真相.
  •     喜欢《这是湖南。1937-1945》和《不死的堂·吉诃德》,《真实的“余则成”》未读。
  •     走过的人说树枝低了,走过的人说树枝在长————顾城的诗总是让我动容
  •     一个没有天堂和地狱却更加可信的世界
  •     怀念我的那套《说唐》。
  •     喜欢读库会一直读下去
  •     几乎每一次拿到《读库》新的收获,很多文章写的平实自然有内涵
  •     只因第一篇<这是湖南。1937-1945。>就足够是五星,一定是五星
  •     我们应该永远记得六十年前挂在长沙岳麓山湖南大学礼堂大门口的那副对联:雪百年耻辱,复万里河山,秦汉无此雄,宋明无此壮,集三楚文章,吊九原将士,风雨为之泣,草木为之悲。
  •     湖南;彼得席格;顾城;黄永玉。更正的书签很讲究。
  •     我们应该永远记得六十年前挂在长沙岳麓山湖南大学礼堂大门口的那副对联:雪百年耻辱,复万里河山,秦汉无此雄,宋明无此壮,集三楚文章,吊九原将士,风雨为之泣,草木为之悲。
  •     看的很糙
  •     挺好的一套书,心灵的鸡汤!
  •     暮布在黑夜来临前缓缓的拉起,一声声叹息在脚底低沉。那是一种沉重的心情,一种愤慨,激昂,热血在胸口燃烧般的寂灭。刚看到《读库》这套书,是在当当搞特价活动的时候,拿到手以后,因为考试缘故暂放在了一边,假期中,和姥爷又一起看了一遍,心中不禁感慨万千。那一颗颗热撒的头颅,那一个个慷慨激昂的心,竟如此的不被尊重。第一篇看完,我为那些抗日先驱们感到心痛。为了希望,为了新时代的到来,为了将日军赶出我国的领土,甚至在孤身一人后都奋力抵抗,甚至在知道无力抵御后还顽强前进,用自己的鲜血去灌溉着那一寸寸美丽的山河。可是,动荡的年代,在我们现在要将他们记起的时候却已经失去了记载他们名姓的手册。沉重的呼吸给胸口一分压力,给那些抗日烈士们一份委屈的泪水。但是,这本书记载了你们,我们记起了你们,愿你们离去的脚步不再沉重,你们付出的价值得到了回报。我们记得你!!!
    《读库0903》写的很不错,里面有一些作者个人的观点,但是总的来说是比较公正的,可以看得出作者写这本书时的心情,那是一种沉重。看过以后,心中留下的不仅仅只是感慨的东西了,那种感觉要靠自己慢慢去体会……
  •     读过《浮生旧梦说隋唐》、《列仙酒牌》。
  •     书很好。只是包裹已被打开,书脊上一个大大的黑手印,有些煞风景。
  •     确实不错,纳闷为什么这一期比其他贵呢。
  •     里面的内容还不错,能让人读下去
  •     “60年的岁月呼啸而去。没有哪一种硝烟不会散尽。”当我翻开第一篇文章,我就知道,总有一天,我会把全套《读库》占为己有。对于读库的定位,大概是对历史的挖掘。在我们读到的N多历史故事中,大多是浮于表面,还有太多压在下面,也许是年久没有人整理,也许是出于某种政治或者商业原因,特意忽略了。如同这期的《这是湖南。1937-1945。》。有很多的辛酸,甚至内疚。那些抗日战争的烈士,埋在青山,却无人知晓。在那样的忠肝义胆和民族气节里,党派战争应该是无足轻重的吧,然而,那段历史,被掩盖了。包括我们的教科书,抗日战争中对国民党的贡献也仅是一笔带过。这篇文章承载了太多,作为一本书,就算仅仅只有这么一个文章,也是足够的。让我想起,去年有一期是讲奥运后没有获得奖牌的运动员,他们将青春奉献出去,承载着整个家庭的期望,然后最后生活没有得到改善,依然在贫困线上挣扎。忽然在想,难怪中国参加奥运的运动员那么多,所谓的强身健体,运动精神也许都是废话。更多的贫困才是运动员人数多的根基。
  •     如题,是该慢慢品味的好书
  •     补缺。。。
  •     喜欢走过的人说树枝低了,走过的人说树枝在长 浮生旧梦说隋唐 “卑劣的行径能够带来权力” 彼得·席格的斗争之歌
  •     唯一不足就是除了纪念抗日外,其他的文章不咋的
  •     从一寸河山一寸血到读库,我看到的是一个更真实的历史,一个用血肉之躯写就的的历史。历史很鲜活,每一个字都包含着特定的故事,是一种不能忘却的纪念。其实,中国人对历史都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其背后鲜活的人生,细节的生活是不会有人去追寻的。这与整个民族被教育成习惯于宏大思维有关。我是湖南人,读完整个篇章才知故土在70年前所遭受的苦难,也真正了解了浴血战斗在这片土地上的英烈是谁。历史是破落的孤坟,历史是染血的土壤,历史是8月8日不能忘却的纪念日。
  •     万千国人像已忘掉,你的死是为了谁!
  •     湖南篇确实写得好
  •     与老六近了,与他编的书也就近了。还是第一次订他的书,那天有短信叫我去拿书,那股兴奋劲依然存在,刚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把包装纸给拆了。这书、这纸,这藏书票,用手轻轻的抚摸每一页,细腻柔滑不失凝炼,好久没拿到这么具有厚重感的书了。一“六十年岁月呼啸而去,没有哪一种硝烟会散尽。”邹容写的是历史,可又不仅仅是历史。《这是湖南1937--1945》,他安静的诉说那段渐被世人甚至是渐被历史忘却的保卫战,还有那些有名字的没名字的英灵。可他仅仅只是告诉我这些吗?不,不,“中国的悲怆永沉在我心底”,这是他的心声,也是我读罢后的心声,或许,需要成为的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声。“血和生命,从人道的逻辑上而言,这是世间最难抹去的痕迹和记忆,它们应该带有活着的人,揣在胸口怀想的温度”。读完这句话,我的心如被针扎,暗自神伤。或许是战争离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太过于遥远了,或许是烈士在这个时代已经退化成一种符号而已了,以致于每次去烈士陵园祭拜都仅仅是流于形式,对烈士的悲怆之心,还抵不过每天在新闻中见到了舍己救人的义士。但在邹容笔下的——当年湖南各地保卫战牺牲的战士——给了我一个个完整的形象,清晰的面孔。他们是人,有家庭,有故事,有人性的弱点,可他们为了我们这个国家而牺牲了。当想到这,我的心就紧紧的抽搐了一下。是的,“没有你们,何来我们”?二1976年,一个我未曾经历的年代,但一提起,我就想到:文革结束了,周总理去世了,朱德去世了,毛泽东也终于去世了,还有,唐山大地震来了。这些远的近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与我们生命连成一条线的事件,都在肖逢的《私人编年史:我的一九七六》里显现了。他把我还原到了那个时代,历史不再神秘,即使是在那个诡异的年代,每一个事件都把人性体现得淋漓尽致。三继续看下去,就是顾城袭妻事件的始末。“走过的人说树枝低了,走过的人说树枝在长”。一个事件的发生总有其多面性原因,于是那些喜欢盖棺定论的人,是什么让你们有如此大的勇气来做一些决定性结论呢?再看下去,就是进入了潜伏时代,到底是余则成潜伏,还是吴石潜伏?亦真亦假,实在是吊足了我的胃口。“它热闹、传奇、跟人亲近,同时亦不承载太深重的现实悲哀。”说的是隋唐时代,与其说作者对罗成的痴迷,对小人书的痴迷,或者更确切的是对那个充满希望的时代的痴迷。四看作者诉说马基雅维利,看得我是毛骨悚然。“卑劣的行径能够带来权力”,这话反之亦然吧。“一位机敏的君主从来不乏正当理由使他们的背信弃义显得冠冕堂皇,要么去善待人们,要么就把他们消灭掉。因为,受到轻微伤害的人还有报复的可能,受到沉重伤害,他就无力报复了”。真想问下作者:“你确定这句是从《君主论》里引用了?”我怎么觉得那么像社会主义的做法呢……“人们的实际生活是一回事,而应当如何生活则是另一回事。一个人要是一味假设而把现实置诸脑后,那么他学会的将不是如何自存,而是自戕,因为想要在任何环境都积德积善,那么他们在众多不善之人当中一定会一败涂地。”小时候,他们告诉我们这个社会有很多司马光砸缸、小赖宁救火以及孔融让梨的人,而且即使是捡到一分钱也是要交给警察叔叔的。等到渐渐长大,这些价值观又被一些不争的事实无情的颠覆了。所以,为了避免太多人心理扭曲问题,这话就应该作为小学一年级的入学宣誓词。“目的证明手段正当”这话常被引用,甚是真理。但,在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似乎有点行不通,因为,手段(为人民服务)是灭绝,而目的(共产主义)被证明是幻觉。五再者,是那位《不死的堂吉诃德》,岂止堂吉诃德不死,他还救活了很多人,如现在最不朽的因堂吉诃德插画而出名的多雷及达利。彼得·席格的斗争之歌《WESHALLOVERCOME》一定要听听,中国要是也有这么一些反抗型歌手,那中国人也许不用活得那么隐忍吧。湘西去过,黄永玉的夺翠楼也见过,唯独他这篇《列仙酒牌》,看得我是酣畅淋漓,一种阅读的快感逐渐燃烧。他对酒的诉说,惹得我真想一头扎进酒坛子里,管它会不会喝酒,管它是不是好酒,就想沾一身酒气,图个痛快。正如柴静所说,好书总有一种“热得烫手,浓得欲滴”的魔力,而这书,无论是从作者,编者,还是书中人物,我满眼见到的都是真实真诚且真心。
  •     同时买了0903、0904,里面有很多大家的作品,很长见识,看的很痛快。
  •     第一篇,挺悲的
  •     儿子都很喜欢吴石的照片,非说是警察叔叔。
  •     这是湖南 发人深省
  •     很喜欢关于湖南抗战的第一篇文章!
  •     为什么那么钟情于《读库》?原因许多:定位的认同,文章的精致,见解的独到,等等。但有一条最重要,再说得夸张一点则是《读库》独有的:你能看见一群聪明人被组织起来下笨功夫。不知别人如何,我自己看见聪明人下笨功夫会极为感动,生出许多炙烈的感触来,又能再次极为感动。本期的《这是湖南。1937-1945。》便是这种读库风格的再次体现。作者、编者是真有才华,下的苦工又真的是十足“笨”!我读来是真感动!!包括本书的那个勘误,也只有真正的爱书人才会这般弥补。如此成色的“书签”,恨不得期望老六每回都能出点错,呵呵!
  •     首篇非常有分量,看了以后,心中感动又沉重
  •     扎扎实实的历史,扎扎实实的文字。
    这本书看了不会亏。
    关于书的印刷什么的,就一句话,老六的东西,靠谱。
    不多赘述了。
  •     随着年纪阅历的增长,读的书也不同了。记得大学时重读狄更斯的远大前程(初读还是在14、5岁的年纪,那个时候更喜欢圣诞颂歌),从前觉得无聊无趣的地方突然读出辛辣的讽刺,又岂是有趣两字可以概括的。年纪很轻的时候也附庸风雅的读过几本读书,但并不觉得多有趣,只觉得吃力,好是好的。现在看读库,居然也看出有趣来,想来是年纪的关系。不过心里的确更喜欢读库,这一期的勘误都让六哥做成颇精致的书签,不禁莞尔。更贴近生活,更贴近真实,更有趣。
  •     “卑劣的行径能够带来权力”佛伦伦萨美蒂奇家族原来是那么保守主义的。一个诗人在那时候的选择到底应该怎么样,应该如何实现自己人生。一直想获得当权者认可为国家做事就是那么媚俗吗。不死的堂·吉诃德插画好好玩,找个时间一定看这本书。彼得·席格的斗争之歌一个歌唱家可以通过歌唱方式表达内心。
  •     很好 珍藏
  •     “这是湖南1937-1945”和“私人编年史:我的一九七六”看的好累……
  •     这是湖南。1937-1945。触目惊心的文字,一段被掩埋的历史,读罢久久无法释怀
  •     喜欢撕读库上的藏书票 (T~T)贱啊~
  •     01-108这是湖南。1937-1945。这8年,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何等艰辛、何等痛苦、何等残酷的8年。抗日战争时期的湖南,曾经发生过怎样一场民族抗争?多少场城市保卫战?多少个英魂倒地?也许我们正在忘去。作者实地走访了当年的战场、幸存的老人和烈士的墓地,文章意在拉回人们的注意,回首60多年前曾经发生在湘江两岸悲壮的战争场面,了解国民党军队当年浴血奋战在抗日正面战场的悲烈场景。同时也如实地报导了令人痛心的现实:许多英烈们的坟墓如今已无处查寻,更有甚者,墓碑和骨灰坛被挪作了他用,烈士的遗骨竟散落荒野。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他们的灵魂理应得到安抚!109-144私人编年史:我的一九七六一个普通人在那个特殊的年份的平淡经历,折射出那个时代的风情。那个年代正在成为一段历史,而历史的记忆,除了正史还应该有野史的补充才能完整,尤其是当当事人逐渐逝去的时候,他们的文字记载就越加显得珍贵了。145-180走过的人说树枝低了,走过的人说树枝在长上一期中介绍了诗人海子,这次是北岛——同样著名也同样死于非命的年轻诗人。本文既是一篇怀念文章,同时也是一篇对诗人死因和身后诸多疑问的探讨,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作者对主人翁过早离世的惋惜。181-216真实的“余则成”作者之所以用这个题目,完全是为了借《潜伏》来提高读者对本文的注意。其实,就其内容而言,作者完全可以放心,因为文章所涉及的人物和事件更真实。本文涉及的主人翁是位居国民党政府国防部次长的吴石烈士,他与余则成的身份略有相近,都是潜伏在国民党内部替中共从事谍报工作的国民党军官,最后去了台湾。吴身为国军中将,解放前夕秘密投靠中共,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显著的贡献。到台湾后因其他案子被牵扯后暴露,并于1950年6月10日就义于台北马场町刑场。此文是对事件的介绍,也是对烈士的缅怀。217-245浮生旧梦说隋唐作者是一位“连友”(连环画爱好者),文从连环画《说唐》入笔,表达了作者对连环画的钟情、对隋唐故事的喜爱、对画家画风的感受,别有趣味。文章透露出作者作为女性所具有的机灵、可爱、调皮而又不失文才和思想的语言特点,也勾起了我对连环画的怀念。246-259“卑劣的行径能够带来权力”题出马斯雅维里的《君主论》。马的理论有些过激,虽然不幸的是事实离他的言论往往比较近,但总觉得有教唆政治家为了权利可以不择手段的嫌疑。“我的贫穷就是我忠诚和德行的证明”、“明君因此不必在乎残酷无情这一骂名”、“凡是一心思虑祖国安危的人,不应考虑行为是否正当,是残酷还是仁慈,是荣耀还是耻辱”、“当国家强大和安全时,个人的道德将被再次提倡”......这些被称为马斯雅维里主义的理论不能不使人想起希特勒和斯大林。本文可以说是对马斯雅维里主义的个人解读。260-285不死的堂.吉柯德重点介绍《堂.吉柯德》书籍不同版本的插图,别有趣味。286-299彼得.席格的斗争之歌不知为什么,09年的《读库》已经连着介绍三位美国“抗议歌手”了。300-317列仙酒牌黄永玉老先生03年的文章。原以为是同名作者,读到后来才确认正是老画家80高龄时的文章。大师从酒入笔,借酒舒怀,论人生、谈情致、说经历,从古及今,思如酒醇,款款飘至,文至人醉,不能自制。轻松、诙趣,大师的风范。
  •     湖南抗战那篇,一百页,泣血的被掩埋的真实。隋唐连环画这篇生动有趣,还配着画儿,可读性强。马基雅维利的那篇不错,君主论我是看过,但结合马本身经历来看,可能会得出不同结论。目的正确和程序正义,哪个更重要,值得探讨。堂吉诃德那篇,荒诞的辛酸,让我想回头补原著了。一次旅程,正好看完,消解了旅途的寂寞。
  •     很喜欢浮生旧梦话隋唐,一个小爱好铺陈起来便是好文,显出真性情。引起我很多的回忆。文中的插图太漂亮了,构图巧妙,人物鲜活,这个应该才称得上中国特色。
    关于湖南抗战的那篇,催人落泪。惨重的牺牲,竟然落得身后的无闻。虽然先烈浴血抗敌时,并不在乎名垂青史,但目前的做法还是愧对英灵。
    堂吉诃德的插图也很好,展现不同风格,我觉得中国的那副很不错,简约而生动。
  •     血和生命.从人道的逻辑上而言,这是世间最难抹去的痕迹和记忆.它们应该带有活着的人,揣在胸口怀想的温度.
  •     读库系列一直遵循自己的风格,是浮躁年代难得的心灵净化剂。该系列的书值得一本一本收全了,在温暖的阳光照射下,或在飘着小雨的日子,在书桌前,沏一壶茶,慢慢品读。不过这本书有点破损,总体不影响阅读。
  •     从买的第一本读库开始,我和爸爸决心一直买下去,正如一个读者所言,这是一群聪明的人下的“笨”功夫。不能不说,他们让我们很感动。因为在一个迅速遗忘的年代里,还能这样,傻傻地努力想让别人记住该记住的,的确是件费力的工作。但是,我鼓掌,我致敬,为书里的那些人,也为让我们记住这些事的人。怎么说呢,小时候听过太多太多革命先烈的故事了。那些艰苦和辛酸,随着时代的安宁平和而渐渐显得斑驳。在看到《这是湖南。1937-1945》的时候,不能不致敬。正如作者所言,不管他的党派是什么,但是当时,都曾狠狠地为祖国破碎痛心,为祖国和平献身。这本是一群应该受到敬仰的人们,却静静地躺在山上,风吹雨淋也罢,政治动乱也罢,他们静静地在那里,看着祖国的成长,但却又很少人,回来看看他们。我致敬,向那些保护民族尊严的英雄。这本书里,又看到了一个诗人,顾城。当我们还在一遍一遍泛滥地使用着他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的时候,他已经离开这个世界十六年了。喜欢这样记住一个人,不是因为他的死亡。是因为它给我们那些漂亮而深刻的诗句。以及与诗句有关的青春。这本书,四年来,一直坚持着他的品质。一如他的装帧,平实,朴素,却有一种莫名的宁静致远。
  •     煽情者
  •     好书大家分享,没来得及细看,但是超喜欢
  •     正好补上,品质没的说。
  •     P145-180“走过的人说树枝低了,走过的人说树枝在长”
  •     湖南抗战极悲怆,血流漂橹史已荒。马基雅维利的自由落体运动乐死我了= =说唐小人书和黄永玉的文章看下来有趣极了。
  •     休憩79th.老六不是爱怀旧,他只是在这个习惯于遗忘爱好于遗忘的社会中顽固的拒绝让美好的东西流走,不该被忘却的东西被忘却,常德血战一文看到鼻酸,英雄千古。至于顾城一文,他这个人是在那个被诗歌狂热传染的疯狂的时代中症状最鲜明的一个病人,生活在自己世界中一脑残,而谢烨只是那个年代被狂热迷惑的万千追星少女之一,嫁给偶像,然后发现偶像只是个普通人,做丈夫甚至不如一般人,于是在天才没了灵感与光晕,崇拜随时间而退潮,悲剧在所难免
  •     尤其喜欢第一篇,《这是湖南。1937-1945》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